【精華】幼兒園小班教案范文集合8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熟悉旋律,理解歌詞內容。
2、掌握節拍及最后一句歌詞節奏。
3、學習休止符的唱法。
4、有感情地學唱歌曲。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過程
1、 第一次傾聽樂曲旋律,大膽說出自己的感受。
2、 聽著音樂模仿鴨走,并用動作表現歌詞“胖”、“一搖一擺”。
3、 聽音樂有節奏地模仿鴨走,教師敲擊圓舞板幫助幼兒掌握節拍。
4、 學習節奏│××│××│× ××│×-│。
(│媽媽│媽媽│我 回來│了- │)
5、 聽音樂跟老師學念歌詞。
6、 輕輕地學唱。
7、 感知休止符,輕巧、有力地模唱。
8、 有表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使用單雙數的規律,進行折疊風車。
2、鼓勵幼兒獨立制作,體驗制作風車的樂趣
3、根據色彩進行大膽合理的想象。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動準備
正方形紙、雙面膠、小棒等
活動過程
一、出示風車
二、幼兒模仿探究
三、老師示范
1、讓孩子發現雙數與單數。并且提醒幼兒按順時針的方向,按書序書寫數字1——8
2、一幼兒操作把雙數往中心線折,折出風車的雛形
3、另一幼兒操作把雙數往中心線折,折出風車的雛形
四、幼兒練習
五、互相玩耍
反思
風車是孩子們非常熟悉的玩具之一,他們更多的是看到外面買來的用塑料片制作成的風車。這一次卻要求孩子們用紙來制作風車。根據以前的情況,總有孩子會說,老師我不會太難了,結果又是老師一個個手把手的教。如何讓孩子獨立完成呢。我的腦子里立刻呈現出一個好方法。有了!
接著我先把正方形的四個對角分別剪一刀,然后我拿出勾線筆,從左上角開始,沿著順時針從1寫到8。然后驚喜的一幕出現了。下面我請一個小朋友把這幾個數字中的雙數折向中心線。一個孩子很快的把2、4、6、8折向中心。然后讓他把這4個角用雙面膠粘起來,哇,一個風車的大致雛形就出來了。如果是4個單數的角粘起來,會變成一個風車嗎?我先賣賣關子。接著另一個孩子把四個單數角也粘了起來。我們又成功了!!
這個風車的制作毫無懸念,每個孩子都獨立完成了一個風車。多么巧妙的單雙數,這就是學以致用。教師要做個有創新意識的人,只要自己肯動腦,一個個小驚喜就會展現在我們眼前。如何讓幼兒的難點不成為難點,這就要我們老師多一些生活的靈感,這些靈感來自老師對孩子的關注與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通過活動,讓幼兒能懂得尊敬家長、團結幼兒、文明禮貌,讓大多數幼兒能適應社會發展和全面發展。
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學會保持愉快的心情,培養幼兒熱愛生活,快樂生活的良好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主要讓幼兒理解尊老愛幼,和諧愛心,文明禮貌。
活動準備
現實生活中的案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活動過程
1、老師顯示現實生活中的文明、和諧、愛老尊師的鏡頭,讓幼兒評價。
2、幼兒結合案例發言,談自己的感想,談自己的做法,主要通過對話和演示來展現;
3、個別幼兒的以身說教。
4、教師總結之,再讓幼兒演示,教師更正相關彌補、完善的地方。
5,班級總結。
教學反思
1.教師對教學內容可以再深華、再提煉。
2.在活動過程然幼兒在親身參與,身臨其境。
3.對活動效果的評析。檢驗是否達到預定教學目標,幼兒是否又一定進步,達到文明、和諧了嗎?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咕咚》是一個生動有趣的經典童話故事,內容生動,幽默動感十足。落入水中的東西發出的聲音,嚇壞了但小的小老鼠,他的奔逃引了了群體的慌張,頓時亂做一團,最終發現是自己嚇壞了自己!在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基礎了,讓不要驚慌,而要沉著,要先了解事情發生的原因,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通過猜測、觀察、動作模仿等方式,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2、引導幼兒感受故事中動物的情緒并學說:"快逃!快逃!咕咚來啦!"3、體驗師生共同表演故事的快樂。
活動重點:
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中的動物的情緒,學會對話:"快逃!快逃!咕咚來啦!"活動難點:
體驗動物逃跑時的緊張情緒。
活動準備:
1、繪本ppt,故事中的動物形象大圖一套,小圖片與幼兒人數一樣。
2、情景表演(一只小老鼠正在散步,聽到"咕咚"聲,嚇了一跳,逃跑了,邊跑邊喊"快逃!快逃!咕咚來啦!)活動過程:
一、情景表演導入(一只膽小的老鼠正在散步,忽然聽到"咕咚",嚇了一跳逃跑了,邊跑邊喊"快逃!快逃!咕咚來啦!")提問:
剛才的小老鼠怎樣了? (逃跑)它為什么要逃跑呢? (害怕)它害怕什么呢? (咕咚)"咕咚"會是誰呢? (幼兒猜測)二、幼兒觀看ppt,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師:小老鼠跑著跑著,會遇到誰呢?他們說了些什么?
我們一一看。
觀看第一頁(兔子聽到老鼠叫喊聲一起逃跑)--小老鼠跑啊跑,它遇到了誰呢?
--它遇到小兔子說到什么呢?
--小老鼠對小兔子說了什么?
--小兔子聽到喊聲怎么了?
觀看第二頁(狐貍逃跑)--這是誰呀?誰來學學狐貍的樣子?
觀看第三頁(狐貍被嚇的和小老鼠、兔子、一起逃跑)--狐貍聽到了什么聲音?
--他為什么也要逃跑呀?
--他們逃跑時,又會遇到哪些動物呢?
觀看第三頁(小羊、小豬、斑馬都被嚇到一起逃跑)--他們見到小羊(小豬、斑馬)對他(們)說了什么呢?
我們一起來說說。(快逃!快逃!咕咚來啦!)--有誰發現了這群小動物?他會怎么做呢?讓我們來看看吧!
教師播放第四五頁,和幼兒一起觀察,理解故事內容。引導幼兒觀察大熊并學學他的動作。再模仿小動物們緊張的樣子。
--小動物們跟在大熊后面干什么呢?
--"咕咚"會是誰呢?(幼兒自由發言)三、討論并理解故事內容。
師:讓大熊帶著小動物去找"咕咚"我們來想想,小老鼠嚇得往前跑時,碰見了誰?說了些什么?
教師根據幼兒的講述,出示相應的動物形象圖片(大)鼓勵幼兒模仿繪本中動物的表情及語言:"快逃!快逃!咕咚來啦!"教師播放最后畫面(蘋果掉到水中)--咕咚到底是誰啊?
--"咕咚"可怕嗎?小動物們為什么害怕呢?
四、幼兒選擇相應的角色表演故事。
在表演過程中,教師及時表揚聲音和表情到位的幼兒并提示幼兒:如果不記得自己何時出場,可以借助線索圖。
根據實情況,可以再說幾次,讓幼兒體驗和同伴一起表演的快樂。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在游戲中體驗與同伴玩球的快樂。
2、能瞄準并向目標投球,發展協調能力。
3、學習玩球、投球的方法,探索球的不同玩法。
4、能根據指令做相應的動作。
5、培養機智、勇敢、靈活及遵守紀律的優良品德和活潑開朗的性格。
活動重難點:
在游戲中體驗與同伴玩球的快樂。
能瞄準并向目標投球,發展協調能力。習玩球、投球的方法,探索球的不同玩法。
活動準備:
平衡木報紙球或海洋球籃筐
活動過程:
一、準備活動,隊列練習。
——一個跟一個走,大圓圈,繞著走。有順序進行練習。
二、創設情境,引導幼兒自己探索球的玩法。
——狗媽媽這里有許多許多的球,你們想不想玩呢?
——球有許多種玩法,請你們每人用一種可以跟球一起做游戲的方法吧。(引導幼兒互相觀察學習,教師示范并小結)
三、游戲“小狗投球”
游戲玩法:小狗今天要進行投球比賽。聽到媽媽說“開始”,小狗走過平衡木,對準筐子投球,將球投進筐子里面,再跑回來。比一比哪只小狗投的最準。如果小狗沒有投進去,就要重新再投一次。眼睛要瞄準。手要對著筐子里投。
四、放松活動
——幼兒做球操,放松全身。
小百科:球指球形的體育用品,球類運動。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練習雙腳向上跳,向前跳。
2.感受與老師、小伙伴共同游戲的快樂。
3.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與動作協調發展。
4.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活動準備:
1.歡快的背景音樂。
2.高低不一的小方凳(表示大樹)若干,小蟲子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熱身活動:
1.模仿小動物走路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學小動物走路吧!(小狗、小貓、小鴨、小兔子等等)
2.一起來學小麻雀
幼兒扮小麻雀,教師扮麻雀媽媽,聽音樂模仿小麻雀動作:四散飛、跳一跳、吃蟲、喝水等。
游戲“小麻雀捉蟲”。
1. 每位幼兒自由選擇一棵“樹”作為自己的.家,爬上“樹”,當聽到捉蟲的信號時就跳下來,“飛”出去捉蟲。
師:寶貝,現在你來當小麻雀,找一棵大樹來當做你的家。不過,你在聽到捉蟲信號的時候,一定要飛出去捉蟲子,要不然你會餓肚子的。
教師引導幼兒進行多次練習。動作指導:兩腳并攏,稍蹲,輕輕跳下來。
3.請個別幼兒示范輕輕跳的方法。
游戲:
1、游戲:小麻雀做客
引導幼兒去同伴的“家”做客,鼓勵幼兒嘗試從高低不同的椅子上跳下。(動作指導:要跳得又輕又穩。)
2.游戲“大花貓來了”。
小麻雀從“樹”上跳下來,四散飛,找食吃;聽到“大花貓”的叫聲,趕快飛回“樹”上躲起來。
師:我們要輕輕從“樹”上跳下來,別讓“大花貓”聽見。好嗎?
師:孩子門,你們已經學會了從樹上往下條的本領,現在可以自己到地上找東西吃了,要輕輕地從樹上跳下來,別讓小動物們聽見,看到小動物來了,要趕快飛回樹上躲起來。
3.放松活動:捉小蟲。
教師撒小蟲,幼兒四散在地上捉蟲,捉完蟲,四散地跟著教師飛回教室。提示語:“一只小麻雀也沒被動物捉去,本領真大。狗走了,我們又可以去找吃的東西了。看,那兒有什么?……吃飽了嗎?該回家了。讓我們把蟲帶回家去吧!”
課后反思:
小班孩子喜歡各種動物,用動物作為導入,極大地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同時根據孩子們愛模仿的特點,本節課用麻雀媽媽這一角色帶領小麻雀們學習本領,使幼兒更加形象、直觀。
小百科:麻雀是雀科麻雀屬27種小型鳥類的統稱。它們的大小、體色甚相近。一般上體呈棕、黑色的斑雜狀,因而俗稱麻雀。初級飛羽9枚,外側飛羽的淡色羽緣(第一枚除外)在羽基和近端處,形稍擴大,互相駢綴,略成兩道橫斑狀,在飛翔時尤見明顯。嘴短粗而強壯,呈圓錐狀,嘴峰稍曲。除樹麻雀外,雌雄均異色。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嘗試用橢圓形與線條組和表現小雞的簡單特征,運用各種材料裝扮作品。
2、體會母雞與小雞之間的親情,感受家的溫暖與快樂。
3、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畫畫的快樂。
4、能展開豐富的想象,大膽自信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快樂一家》。
環境創設:
教室內環境布置成小熊家、小兔家、和正在孵蛋的雞媽媽家;彩色水筆、綠色作畫紙、紙剪的小草若干、師生共同制作的各種材料的小蟲子若干;
活動流程
講述母雞的故事:
引導幼兒討論:小小雞隔著蛋殼在說些什么?(添畫雞嘴巴——小雞的腳)
欣賞、感受:
將自己想象成蛋殼內的小小雞,體會雞媽媽孵小雞的辛苦。
為幼兒創設一個想象的空間,將自己想象成雞媽媽肚底下正在孵的雞蛋里的小小雞,讓幼兒運用自己對愛的認識,交流對主題的理解,感受媽媽與孩子之間的親情與依戀,感受家的溫暖與快樂。
示范、討論、創作
1、引導幼兒將小雞送到“草地”上
(提供紙剪的小草若干);
2、在教室內投放各類材料制作的小蟲子(師生共同制作的)
1、畫小雞:(邊說、邊畫)
2、把小雞送到草地上:(添畫或粘貼小草)
3、小雞捉蟲吃:(在活動室的四周尋找各種小蟲,給小雞或雞媽媽吃)
教室內的環境與我們的活動合為一體,在一個完整的小雞出殼的情景中,孩子們在快樂的創作!在這里,表現與表達變得豐富起來(說說、畫畫、貼貼)動和靜也結合起來(有坐著畫畫貼貼、有站起來走走找找)主題情境、作畫情境與室內環境交融整合分享交流粘貼幼兒作品:“小小雞快到媽媽們身邊來”將小小雞送到雞媽媽身邊陪伴媽媽。
讓幼兒創作的小小雞與教師制作的老母雞依偎在草地上、親親熱熱講講話、吃吃好吃的東西、做做好玩的游戲,孩子們將再一次深刻的感受母與子的親子依戀、感受親情的溫暖。
課后反思:
情感的渲染未達預期的目的,孩子們在第一個環節討論小雞們隔著蛋殼說悄悄話時,并未真正的進入游戲的情景,因此他們的討論顯得非常的理性,他們清晰的知道小雞出生后無非是保護媽媽,為媽媽捉捉蟲而已,不能將小雞進行擬人化,想象為媽媽做其他的事情。可見,第一個環節教師為幼兒創設的想象空間效果不明顯。或者老師在示范第一句話的時候直接用擬人化的方法將人的一些行為表達進去,引發孩子進一步的討論。
活動中,教師整合活動中出現的有效的資源服務于課堂,讓孩子同樣成為教學資源的提供者。朱韞杰知道的有關小雞進食的一些常識為本次活動增色了。
小百科:家,jia,會意字,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宀”(mián),表示與房室有關,最早的房子是用來祭祀祖先或家族開會。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熟悉文字內容。
2、愿意學習表演圖本內容。
3、初步學習仿編故事,培養幼兒大膽講述的好習慣。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手指游戲“大拇哥”。
2、大書閱讀
(1)、回憶第一階段所學內容:小朋友,上次我們看了一本有趣的書,題目是《上床睡覺》。書中哪些動物上床去睡覺了呢?后來發生了什么事情?真有趣,讓我們一起來讀大書吧。
(2)教師和幼兒一起閱讀。
3、表演故事,進一步鞏固書中內容。
“誰想來表演這個有趣的故事。我們先討論討論,怎樣做小蛇?”師生共同討論動物的表演,“老師為你們準備了胸飾,你們選一個喜歡的戴上,請客人老師做大樹,我做解說員,講到哪個小動物,掛那個胸飾的小動物就上床去睡覺。”可以交換角色,表演兩遍。
4、思維拓展
(1)、真快樂。還有誰要上床去睡覺呢?它們又發生了什么事情呢?你們回去和爸爸媽媽一起討論了,還做了小書呢!拿出你們的小書,來給大家講一講。(請2——3個幼兒講述)
(2)、你們真棒!現在拿著你們的小書,去講給客人老師聽吧。
(寫回信)你們會寫嗎?待會兒我們一起來給xxx寫封回信好嗎?”
【幼兒園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小班教案01-08
幼兒園小班教案06-03
幼兒園小班經典教案02-22
小班幼兒園教案06-30
幼兒園小班教案精選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