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幼兒園社會教案范文錦集六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社會教案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知綠色植物可以美化和清新環境技能目標激發幼兒創造美,表現美的欲望情感目標幼兒以自身的肢體語言體現綠色植物的美,體驗快樂的情緒。
2、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3、初步培養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重點:
通過看綠色、親綠色、種綠色讓幼兒感知綠色植物可以美化和清新環境活動難點激發幼兒創造美,表現美的欲望,培養幼兒親近自然參與環保的意識
物質準備:
各類綠色植物、綠色背景、綠色地毯彩色種植泥、柳枝、透明杯子若干
活動過程:
導入:
1、看綠色老師:今天,老師帶你們去一個美麗的地方玩一玩!
老師:啊,這兒的空氣真新鮮呀,原來這兒有那么多的綠色植物!有綠色的,有綠色的-,讓我們在這兒玩一玩吧!幼兒自由玩耍。
2、親綠色老師:玩得真開心呀,我和小草、小樹成了好朋友,我也想變成一棵小草,你想變成小草、小樹嗎?
小草、小樹們一起來跳舞。
3、種綠色老師:小草、小樹們有點累了,休息一下吧,咦,這兒有一座動物新村,讓我們來看一看吧!
老師:這只小鴨告訴老師這兒什么都好就是沒有綠色,那怎么辦呢?我們來為它們栽些小樹、小草吧。
教師與幼兒一起栽樹。
4、結束活動和小動物們再見,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將自己掌握的各種知識、實踐經驗,帶到科學課堂中,促進自主學習,使學生能夠自己去實驗、觀察、探究、研討,使學生身心全部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在愉快中學習,掌握新知識。如在《動物》單元的教學中,第一課時通過創設一個游戲性的測試:一聽到“動物”這個詞,我們腦海里立即浮現出來的是什么動物?如果說“大動物”,我們能想起哪些?“小動物”呢?通過一個個問題情境的創設,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調動學生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通過在教學中創設種種問題情境,把問題隱藏在情境之中,能引起學生迫不及待地探究研究的興趣,激發他們自主學習的動機。發現是探究的結果,是探究的深化與發展。我們應該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中解決困難,自行完成發現,積極獲取知識。
在觀察各種各樣的葉之前,問:你可以用什么方法進行觀察。學生:摸一摸、看一看、聞一聞、量一量等等。而在觀察過程中讓學生經歷猜測的方法是否試用,并且想一想,還可以用什么方法進行跟為仔細的觀察。學生在合作探究過程中有的發現了用比一比葉子的大小,描一描葉子的形狀等方法進行觀察。而在記錄過程中,教師也鼓勵學生發現用各種方法進行對資料的整理、加工、描述,如可以將葉子拓一拓、記一記葉子的長寬;比較葉子的形狀從而對葉子進行分類:針型、卵形、心形、扇形、掌形等等。
在“合作探究”中“發現”,學生們發揮了潛力,激發了內在動機,培養了學習能力,增強了記憶。
總之,在小班科學課中運用“合作探究”模式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生們的參與意識、表達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自主精神都有了明顯地進步,建立起了上進心和自信心,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能動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了學生研究事物的能力,使學生們的個性得到了發展,也真正在科學教學中體現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新理念。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2
活動名稱:瓜瓜吃瓜
活動目標:
1、使幼兒了解亂扔果皮紙屑的害處。
2、教育幼兒要自覺保護周圍環境的整潔,養成講衛生的良好習慣。
3、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1、操作卡片《瓜瓜吃瓜》、電視機、展示儀
活動過程:
1、幼兒看操作卡片,教師講述故事,讓幼兒了解故事的.情節和含義。
(1)教師講故事。
(2)提問:瓜瓜吃到瓜了沒有?為什么?
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
(3)組織幼兒討論,如何做一個講衛生的好孩子?
生活中有沒有像瓜瓜一樣的人,他們是怎樣做的?
2、帶領幼兒觀察幼兒園里保育老師的工作,讓幼兒了解是他們為小朋友們創造了一個清潔的環境。
3、散步結束,組織幼兒回園
延伸活動:
組織幼兒將園內草坪上的果皮、紙屑、雜物等投放到清潔箱內。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過程,思路比較清晰,教態自然,能夠根據教案的流程來上課。但是整個活動過程的氣氛有點沉,不能夠體現幼兒對活動的樂趣。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了解養魚是我們黃橋本地的特色。
2、知道本地魚塘養魚的種類、捕魚工具及作用。
3、感受家鄉漁文化的豐富,產生愛家鄉的情感。
4、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
5、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1、ppt制作、音樂
2、經驗準備:請家長(爺爺奶奶)向幼兒介紹養魚的有關知識。
3、幼兒有游戲《漁夫捕魚》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請個別幼兒說說你的爺爺奶奶以前是干什么的?(養魚)魚養在哪里的?(魚塘)
2、出示圖片2,介紹黃橋本地有很多魚塘,人們以養魚為生,被稱為"魚米之鄉"。
二、了解魚的成長過程
1、提問:誰知道魚是怎么養大的?幼兒自由回答。
2、出示圖片3,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了解魚的成長過程。
A、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意思?
B、小結:每年的春天漁民們將魚苗放入魚塘,在夏天和秋天的時候漁民就要給魚喂食,魚兒慢慢地長大,那在什么季節可以收獲了呢?
3、請個別幼兒看著畫面講一講魚的成長過程。
三、認識本地魚塘養魚的種類
1、看到收獲了這么多魚,漁民的臉上個個都露出了笑臉。還讓我們漁民們感到驕傲的是他們一種魚很有名,知道是什么魚嗎?
2、出示青魚圖片,觀察青魚外形特征。
A、看青魚長得怎樣,身體什么顏色?
B、為什么我們養的青魚最有名氣呢?觀察圖片5,了解青魚的大;觀察圖片6,知道青魚味美。
3、為什么青魚會長這么大,而且有好吃呢,它是吃什么長大的?出示螺螄與蜆子圖片,了解青魚是肉食性魚類。
4、小結:由于我們黃橋的漁民不怕辛苦,去河里打撈螺螄與蜆子給青魚吃,所以青魚才會養得這么大、這么美味。
5、除了青魚我們的魚塘里還養些什么魚呢?
幼兒自由回答后教師出示ppt8,"我們黃橋魚塘里還養了這些魚,認識嗎?"根據幼兒回答認識各種魚。
(1)鯉魚:引導幼兒觀察鯉魚外形、顏色。
小結:鯉魚比其他魚類都要聰明機靈,一有動靜便立即逃竄。
(2)鯽魚:見過鯽魚嗎?有多大?引導幼兒用身邊事物進行比較。
說一說你吃過那種燒法的鯽魚,覺得那種最好吃。
(3)鰱魚:引導幼兒觀察兩種魚的區別,有什么不同。
(4)草魚:說一說聽了草魚這個名字,覺得它是吃什么的?
草魚是食草性魚類,在夏天的時候要吃大量的草,漁民們就在炎熱的太陽下為草魚割草,汗水滴滴答答往下流,非常辛苦。
(5)鳊魚:引導觀察鳊魚的外形。(鳊魚身體高,側扁,頭小,呈菱形。)
四、認識捕魚工具,了解工具用途
1、漁具的種類漁民們在養魚和捕魚時要用到哪些工具?幼兒自由講述。
教師小結。
2、各種工具的作用有這么多工具,那它們都有什么用呢?出示工具圖片,一一請幼兒觀察講述。
五、游戲《漁夫捕魚》
1、交代游戲:《漁夫捕魚》
①與幼兒一同回憶兒歌內容。
②在場地上先指定"海面"的范圍,超出部分則為"沙灘"。
③回憶游戲玩法:老師做漁夫,帶幼兒念兒歌《魚兒游呀游》,當教師回答到"X人來變幼兒游"時,幼兒根據回答中的人數迅速合作,變成一條魚,繼續游。漁夫說到:"抓魚嘍!"就可去抓任意一條魚的"魚頭",當"魚頭"被抓住或"魚身"散掉就算被捕住,當魚被逼離出海面,即到沙灘也算被捕住。
2、幼兒游戲
3、請幼兒當漁夫繼續玩游戲。
活動延伸:將游戲延伸到戶外活動中玩。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4
綜合能力:
有趣的交通標志
活動目標:
1、培養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2、培養幼兒遵守交通規則的習慣,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3、通過活動提高幼兒的蹦跳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各種交通標志、畫有標志或無標志的拼板若干、立體骰子若干、帶有交通標志的禮物若干、磁帶、錄音機、有交通標志的牌子
活動過程:
一、隨音樂跳兔子舞進入活動場地。
二、你才我翻
“小朋友,你們知道哪些交通標志啊?你們所說的可能會在后面的黑板上哦!”
三、出示各種交通標志,引起興趣。
1、出示紅燈標志,提問:
“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么標志呀?”(紅燈)“它代表什么意思呀?”
2、出示綠燈標志,提問:
“小朋友這又是什么標志呀?”(綠燈)“那它又代表什么意思呀?”
討論:為什么要有紅綠燈呢?
3、出示畫有“交通事故”的圖標,提問:
“請問這張圖標告訴我們發生了什么事?那要如何避免發生交通事故呢?”
4、出示畫有“閃電”的圖標,提問:
“那么這個圖標用告訴了我們什么呢?”
四、進行拼圖活動,為游戲做準備。
“小朋友,你們看這里有很多標有‘紅燈’、‘交通事故’的標志,還有一個骰子和兩個代表出口和入口的箭頭,讓我們把他們拼起來通向中間的幼兒園,我們四人一組趕快來試試吧!”
五、和幼兒共同商討游戲規則并用圖標的方式進行表示,讓幼兒知道每個標志的意義,并為幼兒示范游戲一遍。
“我們通向幼兒園的路都拼好了,那我們就可以來玩〈〈爭分奪秒〉〉的游戲了。那游戲總要有個規則,那你們想想該怎么定規則呢?”(按幼兒所定的規則在圖標旁邊進行表示,以便提醒幼兒遵守游戲規則)。
教師示范游戲一遍,幫助幼兒掌握游戲規則。
“游戲規則都定好了,玩起來一定很有意思,我先來試一試,你們可要給我加油哦!”
六、幼兒進行游戲,
教師進行指導并維持秩序并提醒幼兒遵守游戲規則。
“我剛剛玩得可高興了,你們一定也想玩了吧,那我就在幼兒園等你們,你們要排好隊,輪到的小朋友就要按骰子上的數字前進最先到并遵守游戲規則的小朋友就可以到我的百寶箱里取一個寶貝哦!”
七、并結束活動。
“小朋友今天自己做小棋子一定玩得很高興吧,那經過這個游戲小朋友一定能對交通規則更加遵守了,現在我們把這些交通規則去告訴小班的弟弟妹妹吧,let’sgo!”
再次跳兔子舞離開活動室。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5
目標:
練習手眼協調,學習簡單地應對。
材料:
地上畫有一幅長條形的動物園場景圖,圖上畫有猴山、鳥樹、大象、小兔等(活動前可以圍起來),水果印章(蘋果、生梨、香蕉、橘子等)
過程:
1.教師帶領幼兒玩“開汽車”游戲,邊開汽車邊念兒歌:
――“嘀嘀嘀,嘀嘀嘀,我是小司機;嘀嘀嘀,嘀嘀嘀,我上動物園。”
2.教師打開“動物園”的門,引導幼兒逐一看看說說:
如:“這是什么動物呀?”“小猴子在干什么呀?”
3.幼兒自選一枚小印章,邊在紙上蓋印章邊與動物說話:“XX,我請你吃XX。”
4.教師與幼兒“開汽車”:
――“嘀嘀嘀,嘀嘀嘀,我是小司機;嘀嘀嘀,嘀嘀嘀,我回幼兒園。”
建議:
1.托班幼兒的集體活動應采用分組形式,人數以5-7人為宜。
2.幼兒可以輪換著蓋印章。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1、了解認識動物媽媽對寶寶的照顧。
2、認識各種動物的外形,了解其生活習性。
3、享受聽故事和集體游戲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世上只有媽媽好》磁帶、錄音機、動物頭飾,與本課有關的關課件。
三、活動過程:
1、聽音樂:《世上只有媽媽好》,然后提問:這是一首什么歌曲?歌曲里唱的什么?小朋友誰的媽媽最好?好在哪里?今天老師和小朋友一起學習《媽媽好》這一課。
2、講故事:在一棵很高很高的樹上,鳥媽媽在鳥巢里生下了兩個蛋,鳥媽媽每天孵呀孵呀,有一天鳥蛋嘩啦裂開了,一只小鳥鉆出來了,隨后第二只小鳥也鉆出來,嘰嘰喳喳叫著“媽媽媽媽”我的肚子好餓呀!這時鳥媽媽從遠處叼來蟲子一口一口的喂它們。(教師邊講幼兒邊看大屏幕)。
提問:故事里有誰?鳥媽媽怎樣照顧它的孩子?你見過鳥巢嗎?有什么用?如果其他的動物來捉小鳥,鳥媽媽會怎么辦?
3、(課件展示:羊媽媽和馬媽媽帶孩子一起去游玩)教師講解故事的開頭,讓小朋友講結尾。
小結:剛才講了鳥媽媽、羊媽媽和馬媽媽的故事,它們都非常愛護自己的孩子,還有一位動物媽媽和別的媽媽不一樣,你們想知道它是怎樣愛護自己的孩子的嗎?請看大屏幕!
4、提問:這位動物媽媽是誰?(袋鼠)。它的孩子在哪里?在里面做什么?
小結:這位動物媽媽叫袋鼠,當大灰狼和其他的動物來侵犯它們的時候,小袋鼠就藏在袋子里,里面即安全又溫暖,現在我們看著小袋鼠自己編一首兒歌吧——袋鼠有個妙妙袋,里面寶寶真可愛,寶寶不要走出來,袋子一碰就打開。(讓幼兒邊說兒歌邊表演)
5、游戲《好媽媽》:幼兒分別戴有羊、馬、鳥、魚的頭飾,其他幼兒扮演小動物,跟在媽媽后面,自加動作。
【幼兒園社會教案】相關文章:
《社會安全》幼兒園教案03-29
幼兒園社會冬天教案06-25
幼兒園社會疫情教案03-05
幼兒園社會環保教案04-08
幼兒園社會教案06-08
幼兒園社會端午教案06-08
幼兒園品德與社會的教案11-24
幼兒園社會教案05-13
幼兒園社會安全教案07-14
幼兒園社會領域感恩教案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