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幼兒園教案:寶寶從哪兒來

時間:2024-07-12 21:55:02 曉鳳 幼兒園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幼兒園教案:寶寶從哪兒來(精選12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教案:寶寶從哪兒來,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教案:寶寶從哪兒來(精選12篇)

  幼兒園教案:寶寶從哪兒來 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了解自己從哪兒來,是如何長大的。

  2、激發幼兒探索自身奧秘的好奇心。

  3、激發幼兒尊敬、熱愛長輩的情感。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活動準備:

  孕婦、胎兒在母腹中的解剖圖,錄音機、磁帶,幼兒每人一張紙,勾線筆若干,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激發興趣。討論————看圖片————討論

  1、教師:昨天老師在回家的路上,聽到有一個寶寶,問他媽媽"我是從哪里來的。"今天我想問問你們,你們知道,自己是從哪來的嗎?

  2、教師:"這位阿姨遇到了什么高興的事?小寶寶在出生以前住在什么地方?——幼兒議論并按自己的意愿回答。

  二、觀察圖片,了解寶寶在母腹中的生活情況

  1、教師:在每個媽媽的肚子里都有一間小房子,這間小房子叫"子宮",寶寶出生以前就住在這間"子宮"房子里。(出示圖片)

  2、教師:小寶寶一天天的長大,他沒有牙齒,會吃東西嗎?不會吃東西怎么長大呢?

  ——幼兒討論——教師小結:"寶寶在媽媽的肚子里還不會吃東西,可寶寶的肚子上有一根長長的帶子,叫臍帶,媽媽把營養送給臍帶,臍帶再把營養送給寶寶。

  3、教師:寶寶越長越大,子宮房子快裝不下寶寶了,這時,會發生什么事情呢?"——幼兒議論——教師小結:這時媽媽就走到醫院,請醫生把寶寶接出來

  三、寶寶長大了。

  1、教師:寶寶出生以后不會說話不會吃飯,大人要為寶寶做哪些事情呢?

  2、教師:我們應怎樣做來感謝他們呢。

  四、幼兒繪畫來感謝爸爸媽媽(可以請老師幫忙寫一句感謝的話)

  結束:帶著畫畫去送給爸爸媽媽。

  活動反思

  在備課時看到這個內容,我有點吃驚。沒想到在大班就涉及到一些關于孕育生命的知識。在這個活動中,要讓幼兒知道寶寶是在媽媽子宮里孕育出來的,但最主要的還是讓幼兒理解媽媽孕育自己的艱辛,萌發幼兒對于母親的愛。

  活動之前,由于自己經驗與學識的不足,我上網查閱了一些有關知識,在充實自己之后再上這個活動心里就有個底了。活動開始是以提問的形式來導入主題的。在通過幼兒一系列的回答中引出了媽媽是如何孕育寶寶這個問題。當提到這個問題時,他們都爭先恐后的發表著自己的意見,聽著還挺有條理的,現在回想起來回答的很有條理的幼兒都有一個弟弟或還未出生的妹妹。當問到他們“你們知道我們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是什么樣的嗎?”他們的回答都特別的'奇特,而對于他們的回答我沒有給予肯定或是否定。因此有些幼兒就反問我道:“老師,你說我們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是什么樣的啊?”于是我出示了課件,讓他們自己去尋找答案。

  幼兒對于時間的概念不是特別的清楚,當我說到“寶寶在媽媽子宮里要生活10個月”的時候,他們就問道“那要多久?”“時間很長嗎?”。而我通過課件來解釋,讓他們理解媽媽孕育自己的艱辛,讓他們愛媽媽,關心媽媽,知道媽媽的偉大。很多幼兒聽了之后都紛紛討論要如何愛自己的媽媽,我是怎么去關心媽媽的。聽著他們的討論聲,我知道這個活動所要達到的要求已經出來了。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最后我們在歌聲中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愛,在歌聲中結束整個活動。

  幼兒園教案:寶寶從哪兒來 2

  活動目標:

  1.幼兒知道自己是哪兒來的

  2.幼兒看見孕婦要學會幫助

  3.體諒到媽媽十月懷胎的辛苦,要學會感謝媽媽。

  活動準備:

  每人一個皮球,一個書包

  活動過程:

  1.故事導入。

  精子和卵子是一對好朋友,精子的家在爸爸的身體里,卵子的家在媽媽的身體里。他們已經很久很久沒見面了,(為什么呢?)這一天當爸爸和媽媽親密的睡在一起的時候,精子和卵子終于可以在一起了,他們都住在媽媽的肚子里了。他們牽在一起不停地轉啊轉,奇怪的事情發生了,精子和卵子融合在一起了,你們看還有更奇怪的事情發生了,他們不停的變大,變大,媽媽的肚子也在不停的變大。哦,原來是精子和卵子融合在一起變成了小寶寶藏在媽媽的肚子里了。原來我們的小寶寶是這么來的呀,是從媽媽的肚子里來的,是我們爸爸的精子和媽媽的卵子結合在一起變成了小寶寶藏在媽媽的肚子里,是爸爸媽媽愛的結晶。

  2.詢問小朋友,小寶寶是怎么來的?

  是從媽媽的肚子里來的,是我們爸爸的精子和媽媽的`卵子結合在一起變成了小寶寶藏在媽媽的肚子里,是爸爸媽媽愛的結晶。

  3.出示懷小寶寶的阿姨照片,這個阿姨和我們有什么不一樣?

  4.我們要是遇見他們我們應該怎么做?比如坐車的時候,他撿東西的時候。

  5.體驗媽媽的辛苦。

  請小朋友將書包里裝進小球,背在胸前。嘗試彎腰撿東西,抬腿上樓梯,彎腰系鞋帶。請小朋友們在做這個動作時,一定要保護自己的小寶寶。(小媽媽們一起出門散步了,哎呀,我們的東西掉了,快撿起來,哦!我們的鞋帶掉了,要彎腰系鞋帶。)

  6.請小朋友討論做媽媽的感受。

  7.得出結論,我們做了5分鐘的媽媽都有這么多感受。我們的媽媽懷著我們還要過十個月,比剛才我們當媽媽還要多 很多很多,我們要體諒媽媽懷著我們的時候很辛苦,平常要愛我們的媽媽,媽媽辛苦時,要幫媽媽的忙。

  6.歌曲《好媽媽》

  7.歌詞里說了什么?媽媽下班回家的時候怎么做?

  7.請小朋友回家感謝媽媽的十月懷胎,說一聲謝謝.

  幼兒園教案:寶寶從哪兒來 3

  活動名稱:

  我從哪里來(科學)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了解胎兒的主要生長過程,能較完整表述觀察結果,大膽地說出自己是從哪兒來的。

  2、了解媽媽懷孕十月的辛苦及撫養自己長大的艱辛,激發幼兒愛母親的情感。

  活動準備:

  1、課件《我從哪里來》。

  2、教學掛圖。

  3、陳老師懷孕前后的照片。

  4、音樂《感恩的心》。

  活動過程:

  一、出示兩張陳老師的照片,鼓勵幼兒進行比較。

  1、師:這是誰?以前的陳老師和現在的陳老師有什么不一樣?你從哪看出來的?

  2、師:原來現在的陳老師懷孕了,要生小寶寶了,小朋友,那你們是從哪來的呢?你們知道媽媽肚子里為什么會有小寶寶嗎?

  二、播放課件《我從哪里來一》,讓幼兒通過觀看課件初步了解人生命的由來。

  1、師:小朋友,現在你們知道自己是從哪兒來的嗎?小寶寶在媽媽肚子里是怎樣形成的呢?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觀察結果,說出自己是從哪兒來的。

  2、師:原來爸爸媽媽結婚以后,爸爸在媽媽的身體里種下了一些小種子,這些像小蝌蚪的種子叫做精子,他們在媽媽的身體里展開了游泳比賽,游得最快的精子就會和媽媽身體里叫做卵子的好朋友友好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受精卵,受精卵長大后就是一個小寶寶了。

  三、播放課件《我從哪里來二》,讓幼兒通過觀后課件初步了解胎兒的主要生長過程。

  1、師:小寶寶住在媽媽身體里的什么地方?

  2、師:開始的時候他有多大?后來慢慢的長出了什么?眼睛會睜開嗎?

  3、師:小寶寶會在媽媽的肚子里做些什么呢?寶寶的耳朵能聽見聲音嗎?后來寶寶在媽媽的肚子里怎么樣了?他會在媽媽的肚子里生活幾個月?

  4、師:原來小寶寶一直住在媽媽身體里的一個叫做子宮的小房子里,開始的時候他像一粒種子那么大,慢慢地長出了眼睛、耳朵、嘴巴,到了180天的時候眼睛還會睜開。小寶寶在媽媽的肚子里會游泳、吸吮手指、翻跟頭,有時還會跟著音樂跳舞,后來小寶寶越長越大,媽媽的肚子再也裝不下了,他就從媽媽的肚子里出來了,他整整在媽媽的'肚子里住了十個月。

  四、出示教學掛圖,讓幼兒觀察進一步了解胎兒的主要生長過程。

  1、逐一出示圖片,讓幼兒觀察。

  --師:這時的寶寶是怎樣的?他怎么吃食物呢?

  --師:這時候的寶寶只能看見頭和身體,還有腮和小尾巴呢!不過小尾巴會隨著寶寶的長大消失的。小寶寶是通過臍帶吸收媽媽肚子里的營養,一天天地長大。

  2、出示第二幅圖片后提問。

  --師:小寶寶慢慢長大了,現在他是什么樣的?他有眼睛、鼻子、嘴巴了,他現在的眼睛、鼻子、嘴巴和我們的一樣嗎?

  --師:現在的小寶寶剛剛有了眼睛、鼻子、嘴巴,和我們的不一樣。

  3、出示第三幅圖片后提問。

  --師:你看見小寶寶的什么了?

  --師:這時的小寶寶長了小手、小腳,他躲在媽媽的肚子里很安全。

  4、出示第四幅圖片后提問。

  --師:你看見小寶寶又有什么變化了?

  --師:這時的小寶寶全身都覆蓋著一層絨毛。

  5、出示第五幅圖片后提問。

  --師:你猜猜小寶寶這時候會長成什么樣?

  --師:這時候的小寶寶還在繼續長大,骨骼也漸漸結實了,他有時還會調皮的踢媽媽一腳呢!

  6、出示第六幅圖片后提問。

  --師:小寶寶怎樣了?

  --師:小寶寶在媽媽的肚子里生活了十個月,最后終于來到了人間,來到這個世界。

  五、激發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1、師:我們從媽媽的肚子里來到了這個世界肯定很開心幸福,但我們在媽媽肚子里一天天長大的時候,你覺得媽媽會怎樣?為什么?

  2、出示陳老師懷孕之前帶小朋友做操玩游戲的照片和懷孕之后做事情的照片讓幼兒觀察這兩個時期老師身體狀態的變化,體會媽媽懷孕的辛苦,從而激發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出示陳老師帶小朋友做操的照片并提問:懷孕之前陳老師在和小朋友做什么呢?

  --師:有了小寶寶之后,陳老師的身體有什么變化?還能和小朋友一起跑、一起跳、一起做操嗎?

  --出示陳老師彎腰撿東西不方便,上樓梯很累的照片讓幼兒觀察,體會媽媽懷寶寶的辛苦。

  --出示陳老師看見食物不想吃,惡心及不得不吃的照片并提問:為什么陳老師吃不下還要吃呢?因為不吃,肚子里的寶寶就缺乏營養,長不大,所以媽媽是很偉大的,我們要更加愛我們的媽媽。

  3、師:小朋友都說的很好,陳老師現在懷了小寶寶上班很辛苦,常常感到很累,但是老師再累還是要帶小朋友學習本領,所以小朋友要更加體諒老師,愛老師,不惹老師生氣做一個聽話的好寶寶。

  4、師:你們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你們的媽媽也付出了很多,也很辛苦,現在你們上幼兒園了,長大了應該怎樣感謝媽媽呢?可以對媽媽做些什么、說些什么呢?鼓勵幼兒用較完整的語言表述自己的想法。

  5、播放音樂《感恩的心》,讓幼兒表演。

  --師:小朋友都說的很好,下面讓我們一起懷著感恩的心來感謝我們的媽媽,感謝他們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感謝媽媽為我們做的每一件事情。

  幼兒園教案:寶寶從哪兒來 4

  活動目標

  1、通過看看講講,讓幼兒了解自己在媽媽肚子里的生長過程。

  2、在游戲中體會媽媽懷胎十月的辛苦,從而激發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活動準備

  1、ppt課件:胎兒的發育過程

  2、音樂《我的好媽媽》

  活動過程

  一、講述,我從哪里來。

  1、以談話形式引出話題。教師:“小朋友,你知道你是從哪里來的嗎?”(讓幼兒互相說說自己的猜測)教師:讓我們來看一看吧,爸爸、媽媽怎樣才能有一個孩子。

  2、播放課件,進行演示。

  (1)讓幼兒觀看圖片,初步知道精子和卵子。

  (2)哦!原來我們就是那個小圓球慢慢長成的小寶寶呀!小寶寶躺在什么地方?(解釋“子宮” )

  (3)寶寶在媽媽肚子里的名字叫什么?(胎兒)

  (4)胎兒在肚子里呆了多長時間才出來呀?師:在這十個月里,小胎兒又是怎樣慢慢長大的呢?

  二、觀察圖片,互相討論圖片內容。

  1、引導幼兒自由提問。(教師依據幼兒的問題隨機做好直接回答或把問題拋給幼兒進行討論)。

  2、老師也有幾個問題要問大家。

  (1)胎兒在媽媽肚子里會吃東西嗎?臍帶是母體孕育嬰兒時母體和嬰兒交流物資的通道,嬰兒在出生之前所需要的所有營養都是通過臍帶來運送的。

  (2)“胎兒在媽媽肚子里會怎么動呢?”

  (3)小寶寶馬上就要和媽媽見面了。咦!寶寶怎么出來呢?(幼兒猜測)

  小結:其實,每個媽媽的`“子宮”都有一扇通向外面的門和走廊,當寶寶把媽媽的肚子撐得很疼的時候,在醫生的幫助下,寶寶就沿著走廊出來啦!哇!哇!哭著叫媽媽啦!三、游戲:體驗母恩。

  教師:小朋友,你們想不想體驗一下媽媽大肚子時候的生活?請小朋友在自己的衣服里塞上一個皮球,跟著老師表演教師按照慢慢起床小心走路彎腰打掃衛生扶著肚子散步彎腰撿東西輕輕坐下生下寶寶)

  四、激發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1、寶寶出生了,媽媽還要做哪些事情呢?

  2、媽媽生了我們,養育了我們,她是最值得我們愛的人,我們一定要非常地愛媽媽,聽媽媽的話,幫媽媽做些事情……

  3、《我的好媽媽》的音樂響起,自然結束活動。

  幼兒園教案:寶寶從哪兒來 5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媽媽懷孕的過程和感受。

  2.體驗媽媽懷孕的辛苦,萌發更愛媽媽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幼兒向媽媽了解懷孕時的過程和感受,收集一些胎兒在媽媽肚子里的書籍、資料。

  2.媽媽懷孕時的ppt。

  活動過程

  1. 導入活動

  (1)欣賞媽媽懷孕時的'ppt

  (2)說一說媽媽懷孕時是怎樣的。

  2. 了解生長過程

  (1)了解寶寶在媽媽肚子里生長的過程(寶寶在媽媽的肚子里通過臍帶進行呼吸并吸收營養逐漸長大,9個月后,寶寶就出生了。)

  (2)小結:我們都是從媽媽的肚子里生出來的,在媽媽肚子里住了9個月,并且慢慢長大。

  3. 模仿體驗

  (1)幼兒在自己的衣服里面塞上枕頭,步行、爬樓梯、奔跑等。

  (2)小結:我們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媽媽很辛苦,現在我們長大了,懂得了要更愛媽媽。

  4. 拓展延伸

  寶寶會在媽媽肚子里做些什么事情呢?幼兒在紙上畫下來,并說一說。

  活動生成及建議

  1.家園互動,和家長進行溝通,讓孩子了解媽媽懷孕的過程和感受。

  2.可以借鑒“長高”的詩歌,讓幼兒更好地了解媽媽、爸爸把我們帶大很艱辛。

  3.在語言區里提供有關書籍,了解媽媽的生育過程和寶寶的生長過程。

  幼兒園教案:寶寶從哪兒來 6

  活動目標:

  1、了解“寶寶在母親肚子里所需營養”同時體會到母親的辛苦。

  2、引導幼兒合理飲食。

  活動準備:

  書、光盤。

  活動形式:

  集體。

  設計意圖

  師幼互動

  教育反思

  1、了解寶寶吃什么?怎樣吃?寶寶在母親體內是否睡覺?

  2、提問:離開母體后寶寶的營養誰供給?

  一、聽、看講解:胎兒所需要的營養。

  1、大家一起看光盤。

  (1)、媽媽吃有營養的東西都讓我吃了。

  (2)、我在媽媽肚子里吃好多有營養的東西。

  2、寶寶在母體腹內長臍帶的樣子,了解臍帶的作用。

  3、聽老師讀書,了解寶貝在母親腹內運動、睡覺。

  二、引導幼兒討論:

  1、在媽媽腹內是誰供給寶寶營養。

  2、現在小朋友長大了是否需要營養,怎么辦?

  幼兒表現:幼兒能從光盤中了解到寶寶在媽媽腹中需要多種營養,媽媽要給多種食品才能供給寶寶營養,現在長大了離開了母親應多吃有營養的.食品。

  分析:幼兒能根據寶寶在媽媽腹內所需營養見到自己成長。

  活動三:測量

  活動目標:

  1、了解為什么要為剛出生寶寶量身長,體重。

  2、引導幼兒用多種方法測量。

  活動形式:先集體再分組。

  活動準備:書。

  設計意圖

  師幼互動

  教育反思

  1、解答幼兒問題。

  2、學習用多種方法測量。

  1、請幼兒討論:為什么要為剛出生寶寶測量。

  2、老師與幼兒互動,解答幼兒提出的問題(測量是為檢查剛出生幼兒是否發育正常)。

  3、分組:

  (1)、請幼兒討論:怎樣知道自己長高了。

  (2)、老師沒有尺子怎么辦?請小朋友想一想還可以用什麼方法測量。

  (3)、請幼兒按自己想的方法去測量身高。

  (4)、老師指導幼兒測量方法鼓勵幼兒相互合作。

  幼兒的活動興趣很高,想出了許多代替尺子的測量工具,在老師的引導下有很多幼兒能兩、三個合作進行。

  思維接力棒:哪些小動物生下來和自己的媽媽長的一樣,那些不一樣?它們生寶寶的方式叫什么?

  幼兒園教案:寶寶從哪兒來 7

  活動目標

  一、培養幼兒對節奏的認識。

  二、在游戲過程中對幼兒進行互助友愛的教育,使幼兒懂得友情,珍惜友情。

  活動過程

  1、 情節引入“有只小鴨子不高興了,我們去幫幫它吧。”怎么幫助它呢?幼兒討論。對幼兒進行互助友愛的教育。

  ——今天老師帶來了許多小鴨子,我們去看看他們在干嗎?

  突然有只小鴨子不高興了,該怎么辦呢?

  我們去找它做好朋友好不好呢?

  2、 欣賞歌曲《我的`朋友在哪里》

  ① 教師:1、2、3、4、5、6、7,我的朋友在哪里?

  啟發幼兒答:在這里,在這里,我的朋友就是你。

  ② 帶領幼兒一起唱歌,先感受音樂,做動作

  3.當幼兒熟悉音樂后,帶領幼兒齊唱

  4.請個別幼兒(接受能力較強的)先在老師帶領下唱~并給予獎勵。

  5.一起玩找朋友的游戲。

  ——由老師發起,配合歡快的音樂節奏,我們一起玩找朋友的游戲。讓我們所有的小朋友齊聲唱起來:“一二三….在哪里”。當唱到“在這里”的時候,我會選出一位小朋友作為好朋友,然后他們兩個會一起去找自己的好朋友。接著繼續唱下去,循環進行。讓我們開始吧!

  結束延伸:此活動可以用于音樂游戲中。

  幼兒園教案:寶寶從哪兒來 8

  活動目標:

  1、通過多種活動形式,讓幼兒初步了解自己從哪里來及自己在媽媽肚子里的生長過程。

  2、能用動作表現出自己在媽媽肚子里的快樂生活,豐富幼兒的想象力。

  3、通過游戲體會媽媽十月懷胎的辛苦,激發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受精的過程,小寶寶孕育生長過程圖片)。

  2、音樂《世上只有媽媽好》、《感恩的心》等。

  3、小枕頭數個,幼兒衣物、魔法棒。

  活動過程:

  一、和幼兒打招呼,介紹客人老師引出主題。師:小朋友們早上好!今天,徐老師要給小朋友們請來一位特別的客人老師和大家一起做游戲,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請出這位特別的老師,好嗎?

  幼:……客人老師出場。師:這位呢就是徐老師請來的特別的客人,她是中三班的吳老師,我們先來跟吳老師打個招呼問好吧!

  幼:……

  師:小朋友們現在來看看,吳老師跟我們大家比起來,到底有什么特別的、不一樣的地方呢?

  幼:……

  師:為什么吳老師的肚子會那么大呢?

  幼:……

  師:那我們來摸一摸老師的肚子,跟她肚子里的小寶寶打個招呼吧!(排隊摸一摸)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你們小的時候也是這樣呆在媽媽的肚子里的呢!幼:……

  師:小朋友小的時候在媽媽的肚子里是怎樣生活的呢?幼:……

  師:現在呢,有一位小朋友和他的媽媽會告訴我們,我們到底是從哪里來的,想知道嗎?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二、帶領孩子一同觀看課件,了解寶寶在媽媽體內長大的過程。

  1、觀看課件。

  2、出示圖片,和幼兒一起復述課件內容。

  師:剛才在動畫片里,小朋友的媽媽已經告訴了我們,是什么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上的?幼:……(提示幼兒說出“爸爸媽媽的愛”)

  師:因為一開始,媽媽的肚子里有一顆小種子,它叫做“卵子”(出示圖片),小卵子漸漸地長大了,可是它沒有伙伴,多孤單呀,爸爸很愛媽媽,于是呢,就送了另外一顆小種子給媽媽,這顆小種子也有一個名字,我們叫它“精子”(出示圖片),小卵子碰到了小精子特別高興,所以它們決定生活在一起,于是它們就住進了媽媽的肚子里。

  師:(邊出示圖片邊提問幼兒,并和幼兒一起復述)一開始,寶寶在媽媽肚子里就像一顆小種子,20天以后,它像小豆芽一樣發芽了,這時只有芝麻那么大,大約40天以后就像花生一樣大了,這時候,媽媽還變得不愛吃東西,是生病了嗎?(不是),是寶寶告訴媽媽他住進了媽媽的肚子里,到了60天,這顆小種子長出了小眼睛、小耳朵、小嘴巴、小鼻子,而且小手、小腳也開始長了呢,它呀,已經從一顆小種子變成了一個小胎兒,小胎兒慢慢地長大了,到了120天以后,媽媽變得愛吃東西了,為什么呢?(因為小胎兒越長越大,需要理多的營養),那小胎兒在媽媽的肚子里怎么吃東西呢?也用小嘴巴嗎?幼:……

  師:原來呀,在媽媽的肚子里有一根小管子和小胎兒的肚臍連在一起,媽媽吃的營養會通過小管子輸送給小胎兒,為什么現在小朋友不用小肚臍吃飯了呢?(因為我們不在媽媽的肚子里了)

  師:小胎兒在媽媽肚子里都在做什么呢?

  幼兒:每天都在安靜地睡覺。師:到了150天以后,小胎兒會變得愛運動,經常踢媽媽的肚子,那媽媽會疼嗎?幼:……(媽媽很高興,證明小胎兒很健康)師:到了200天的時候,小胎兒越來越大,媽媽的肚子也越來越大,像個什么?幼:大西瓜。師:媽媽每天都帶著那么一個大西瓜走路、做事,有什么感覺呀?幼:很辛苦。師:小胎兒在媽媽的肚子里住了300天,在這300天里,小胎兒越長越大,小眼睛、小鼻子、小耳朵、小嘴巴、小胳膊、小腿兒、小手、小腳、小屁股一個都不少,媽媽的肚子再也住不下小胎兒了,這時,會發生什么事呢?

  幼:小胎兒想出來看看媽媽了。師:對,那小寶寶出生的時候是笑還是哭著呢?幼:哭。師:為什么呢?幼:(因為寶寶舍不得離開媽媽溫暖又安全的肚子)。

  三、創編活動:“在媽媽的肚子里”(鋼琴曲1)剛才,小朋友和老師一起來了解了小寶寶在媽媽肚子里成長的過程,那現在呢,老師要做個魔術師,把小朋友們都變回媽媽的肚子里,在媽媽肚子里做個小搗蛋鬼,聽口令(語言提示幼兒,音樂:肚子里的寶寶像個小蠶豆,緊緊地抱成一團,一動也不動,慢慢長大了些,寶寶會動了,動動小手,又動動小腳,寶寶說,我要當個拳擊手,左邊兩下嘿嘿,右邊兩下嘿嘿;我還要學習踢皮球,左邊兩下,右邊兩下;我還會生氣,皺皺眉,撅起我的小嘴巴;好困啊,打個哈欠睡一覺吧。)

  四、游戲:“我來做媽媽”激發幼兒愛媽媽的情感,增加幼兒體貼媽媽的感情(鋼琴曲2)

  1、師:小朋友,你們在媽媽的肚子里越長越大,媽媽的肚子也越來越大,想一想媽媽會有些什么感覺呢?幼:……

  2、今天老師請我們小朋友也來做一回懷孕的媽媽,讓小朋友也體驗一下做媽媽的感覺。

  3、請小朋友每人在自己的衣服里塞上一個小枕頭,跟著老師的臺詞表演一位懷孕的媽媽(開始放音樂)。懷有寶寶的`媽媽們已經睡下了→天亮了,慢慢起床→穿好鞋子→扶著肚子小心走路→彎腰撿東西→輕輕坐下→脫鞋→疊衣服(過程中注意提醒小朋友保護好自己“肚子里的寶寶”)。

  4、游戲完畢,請幼兒交流自己扮演媽媽的體會。(寶寶在媽媽肚子里,媽媽很累,走路、干活都不方便……)師:剛才小朋友都做了一回懷了寶寶的媽媽,那寶寶在你肚子里的時候,你有什么樣的感覺呀?5、媽媽談談自己孕期的感受師:剛才是我們小朋友通過扮演懷孕的媽媽來體驗了懷著寶寶時媽媽的感覺,現在,我們就請出自己的媽媽來說一說你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媽媽是怎么樣的感覺,好嗎?幼:好!師:掌聲有請。媽媽談自己孕期感受。師:謝謝我們這幾位媽媽,請先在后排就座。

  五、感謝媽媽

  1、談話:聽了媽媽的話,以及小朋友親身的體驗,我們感覺到媽媽孕育我們多辛苦呀,那小朋友們會怎么樣來感謝媽媽呢?幼:……

  2、師:小朋友想到的感謝媽媽的方式可真多呀!現在,我們每一位小朋友的媽媽也來到了我們現場,孩子們,去找到你們的媽媽,用你自己的方式去表達對媽媽的感謝吧!(音樂:感恩的心)

  3、大家一起跟音樂齊唱《世上只有媽媽好》。師:好了,我的孩子們,你們已經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了對媽媽的愛,現在,就讓我們大家一起為媽媽們獻上一首歌,來感謝天下所有的媽媽們吧!(大家齊唱《世上只有媽媽好》)。

  4、活動結束。

  幼兒園教案:寶寶從哪兒來 9

  【活動目標】

  1.通過多種活動形式,讓幼兒初步了解自己從哪里來及自己在媽媽肚子里的生長過程。(重點)

  2.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能用動作表現出自己在媽媽肚子里的快樂生活,豐富幼兒的想象力。(難點)

  3.了解媽媽懷胎十月的辛苦及撫養自己長大的艱辛,從而激發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活動重難點】

  重點:通過多種活動形式,讓幼兒初步了解自己從哪里來及自己在媽媽肚子里的生長過程。

  難點: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能用動作表現出自己在媽媽肚子里的快樂生活,豐富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

  1.和爸爸媽媽聊聊自己的出生

  2.回家觀察媽媽的一天活動。

  物質準備:多媒體課件(包括精子、卵子等圖片,寶寶生長發育視頻、媽媽的話等視頻、燭光里的媽媽等音樂)、1位孕婦老師、氣球若干、3個地墊、跨欄1個、紙屑若干、垃圾桶1個。

  【活動過程】

  一、以視頻引題,設疑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提問:你覺得視頻中的媽媽說的是真的嗎?那我們是從哪里來的?

  二、觀察圖片、視頻,幫助幼兒進一步以科學的.方法了解自己的由來及生長過程。

  1.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認識精子和卵子。

  提問:精子(卵子)長得像什么?為什么?

  2.通過觀看視頻、創設精子游泳大賽的情景,引導幼兒了解精子和卵子結合形成受精卵的過程,感受爸爸媽媽有寶寶后的喜悅。

  提問:卵子軟綿綿的,冠軍精子越靠越近,發生了什么?過了幾個小時,受精卵又發生了什么變化?

  小結:原來精子和卵子結合在一起變成了一個新的種子叫受精卵,受精卵比鉛筆點出的點還要小。過了幾個小時,受精卵開始分裂,1個變2個,2個變4個,4個變8個,越來越多,越來越大,他來到媽媽肚子里一個叫子宮的房子住下,這時候媽媽的肚子里就有小寶寶了。

  提問:有了寶寶,爸爸媽媽的心情怎樣?

  小結:是的,很開心,因為你們是爸爸媽媽愛的結晶。

  3.通過觀看視頻,了解胎兒在媽媽肚子里是怎樣生存、生長的。

  (1)觀看短片,了解受精卵變成胎兒的過程。

  提問:發生了什么?它是怎樣生長的?

  小結:受精卵越來越大,長出了骨骼、心臟和大腦、漸漸地小手小腳也出現了,再慢慢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也出現了,頭已經站身體的一大半了,接下來他的小手小腳和五官越來越明顯了,已經長成了寶寶的樣子,就這樣他越長越大,在媽媽的肚子里足足待了10個月呢。

  (2)觀看短片,了解胎兒通過臍帶攝取營養。

  提問:寶寶在媽媽肚子里沒有食物,那他是怎樣獲得營養的呢?小結:原來寶寶的肚子上有一根和媽媽相連的帶子,叫臍帶。媽媽吃下去的食物變成營養,經過臍帶輸送給了寶寶。

  三、創編活動:在媽媽的肚子里

  1.觀看胎動視頻,了解寶寶在媽媽肚子里是會動的。

  2.請幼兒大膽猜想:“寶寶在媽媽的肚子里會做些什么?”先啟發幼兒,再播放寶寶在媽媽肚子里的視頻引導幼兒觀看。

  3.跟教師口令,學做寶寶在媽媽的肚子里的情境。

  四、情景表演“學做媽媽”并觀看分娩視頻,感受媽媽懷孕的不易。

  1.情景表演“學做媽媽

  (1)請幼兒說說,懷孕后帶來的不便。

  (2)請準媽媽譚老師來分享懷孕后生活上的變化。

  (3)情景表演“學做媽媽”。

  請每個幼兒在衣服里塞入一個氣球,跟隨教師創設的情景表演一位懷孕的媽媽。

  提問:帶著氣球做動作和不帶氣球做動作,哪個更容易?

  帶著氣球做動作有什么感覺?

  小結:帶著輕飄飄的氣球做動作不容易,而媽媽懷孕帶著比氣球重很多的寶寶更不容易,可媽媽不怕辛苦,因為有了寶寶,媽媽就是最幸福的人。

  2.觀看分娩視頻

  提問:視頻中的媽媽生寶寶的過程是怎樣的?

  小結:這個過程是痛苦的,如果寶寶不能順利從媽媽的子宮大門出來,醫生就要在媽媽的肚子上割一個大口子,把寶寶抱出來,雖然這個過程是痛苦,但媽媽還是很開心,因為很快就要見到她最愛的寶貝了。

  五、觀看“媽媽對我說”短片,使幼兒愛媽媽的情感得以升華。

  1、觀看“媽媽對我說”短片

  提問:聽了媽媽對你說的話,你有什么感覺?出生后媽媽又為你付出了什么”?

  2、播放音樂《燭光里的媽媽》渲染氣氛,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對媽媽的愛。

  【活動延伸】

  我們的小朋友確實長大了,懂事了,太棒了!今天回家,就請你勇敢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你對媽媽的愛。

  幼兒園教案:寶寶從哪兒來 10

  活動目標:

  1.在觀察、討論、傾聽的過程中理解故事內容。

  2.了解精子和卵子結合孕育生命的過程。

  3.感知生命孕育的神奇和美妙。

  活動重點:

  仔細觀察畫面,認真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活動難點:

  感知生命孕育的神奇和美妙,通過故事發現和肯定自己的長處

  活動準備:PPT《小威向前沖》圖片:我從哪里來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約2分鐘)

  圖片導入:

  ——這個小寶寶有個問題:我從哪里來呢?

  ——你知道自己從哪里來的嗎?

  ——你的家里人是怎么對你說的呢?

  二、基本部分:(約17分鐘)

  1.閱讀封面

  ——有一個叫小威的小家伙,會告訴我們關于寶寶的秘密。

  ——這就是小威,他在做什么?

  ——向前沖是什么意思?

  2.繼續閱讀:

  ——小威看起來像什么?

  ——它和多少小精子住在一起?(三億、那應該多的數也數不清吧)

  ——你覺得小威是個怎么樣的小家伙?它棒不棒?為什么?

  ——你是個棒小孩嗎?你哪里很棒?

  小結:每個人身上都有很棒的.地方,你們和小威一樣,都是棒棒的小孩。

  3.讀至地圖處,提問:

  ——小威要怎么走呢?

  ——他怎么樣做才有可能得到勝利呢?

  讀至寶寶出生時:

  ——你們猜小娜會像誰?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你像爸爸還是媽媽?哪里像?

  ——可是小威哪里去了呢?

  4.簡單回顧故事

  ——小威向前沖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現在你知道自己是從哪里來的嗎?

  三、結束部分:(約3——4分鐘)

  ——每個寶寶的出生,都是爸爸媽媽愛的結果。寶寶要在媽媽肚子里待整整十個月,媽媽真是很辛苦,馬上就到母親節了,每個人想一句感謝或祝福媽媽的話,你想對媽媽說什么?

  鼓勵孩子下午說給媽媽聽。(如不是母親節上,就以這個結束:你們都聽別人說哪里像自己的爸爸媽媽了,那么請你回家找一找,除了長相,你還有哪些本領像他們)

  延伸活動:語言區:閱讀《小威向前沖》《我從哪里來》

  日常活動:請孩子觀看視頻:寶寶從哪里來

  課后反思:

  進行完這個活動很久了,似乎還意猶未盡,沉浸在剛才的活動中。首先,一定要肯定《小威向前沖》是一本非常棒的圖畫書,非常適合在大班這個年齡段閱讀,孩子們經常會好奇,自己究竟是從哪里來的呢?現在的父母不會再像當年我們父母告訴的那樣:你從石頭縫里出來的,你是撿來的,你是我在水里撈出來的……他們也用各種形式,試圖讓孩子感知生命的神奇與美妙。當我在設計這個活動時,還有一些忐忑,當時聽課的有男老師,我要堂而皇之的和孩子們說精子、卵子,會不會有些尷尬。事實證明:不是的。我在活動中完全忘記了周圍人的存在,和孩子們一起讀書,投入進去后,發現自己都被感動。

  一個成功的活動,先要有愛。愛孩子,愛你所選的那本書,愛你的設計。二、問題的設計十分關鍵。一個好的問題與追我會讓你的活動錦上添花,也會把孩子的思路牢牢抓住,有時候,孩子不愿意聽,很有可能是老師拋出的問題不合適,將孩子帶偏了方向。三、投入。教師只有自己全身心的投入,才能帶著孩子一起探索活動的樂趣。

  幼兒園教案:寶寶從哪兒來 11

  活動目標:

  1、通過看看、講講,初步了解自己的成長過程;了解家長在養育自己的過程中所付出的艱辛勞動。

  2、在日常生活中能體諒、關心孕婦及自己的父母。

  活動準備:

  1、錄像帶(寶寶的成長過程)

  2、班上聯系懷孕的老師

  3、請家長、幼兒共同完成調查表:小時候,爸爸媽媽為我做了什么?

  活動過程:

  (一)初步了解孕婦在行動上的不便,激發幼兒關心、幫助孕婦的愿望。

  1、小寶寶在出生之前,生活在哪里?

  幼兒:生活在媽媽的肚子里。

  2、我們幼兒園姜老師肚子里有了小寶寶后,生活上有哪些不方便?

  幼兒1:做操不方便,彎腰不方便。幼兒2:姜老師上樓梯很累,我見過她扶著欄桿很累的。幼兒3:她重一點的東西會拎不動。

  3、小朋友,你怎么關心姜老師?你能為他做什么?

  幼兒1:看到她的東西掉在地上,我會幫她撿。幼兒2:我幫她擦桌子、我幫她擦椅子。幼兒3:如果我和姜老師一起乘汽車,我就把座位讓給她。

  4、小結:小朋友都愿意關心、幫助姜老師,姜老師心里一定很高興,小寶寶也會生活得更舒服,長得更健康。

  評析:因為幼兒親眼目睹了懷孕老師在工作、生活中的諸多不便,因此在講述過程中幼兒積極性很高,幫助懷孕老師的愿望油然而生,我們老師抓住這一契機對不同的幼兒進行了有針對性的教育,是這一環節成為關愛教師和幼兒自我教育的過程。

  (二)看看、講講胎兒的生長發育以及父母的準備工作。

  小寶寶在媽媽肚子里是怎么長大的?媽媽要為他準備那些事情?(看錄像)

  幼兒1:小寶寶在媽媽肚子里慢慢長大的,媽媽要為小寶寶準備小衣服。幼兒2:媽媽要吃很多有營養的東西,媽媽要做操。

  小結:小寶寶在媽媽的肚子里越長越大,等到媽媽的肚子里放不下時,小寶寶就出生了。

  評析:幼兒邊看錄像邊議論:小寶寶吸收的是媽媽的營養,是靠臍帶吸收營養;長大一點小腳會踢來踢去,還會翻身呢。孩子們的注意力完全被直觀形象的`錄像吸引住了,他們都發出驚嘆:我們小時侯都是這樣的!幼兒了解了許多以前不知道的事情。

  (三)交流調查信息:“爸爸媽媽為我做了什么?

  小時候,爸爸媽媽為你做了那些事?

  幼兒1、我生病住院時,媽媽好幾天沒睡覺,陪著我。

  幼兒2、小時侯我在夜里很會哭,爸爸經常抱著我在房里走來走去。

  幼兒3、爸爸每天要給我泡很多奶粉,說我是吃奶粉長大的。

  評析:在調查活動中,幼兒的主動性得到了充分發揮。本次調查和交流活動,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養育之恩,體會了父母的艱辛勞動,特別是家長和孩子們共同完成調查表的過程,更是融洽了親子關系。

  (四)激發幼兒愛父母、感激父母的情感。

  討論:我們應該怎樣關心爸爸媽媽?將來怎樣報答爸爸媽媽?

  幼兒1: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麻煩爸爸媽媽。幼兒2:我媽媽在商場上班,每天站很長時間,我要給她敲敲腿。幼兒3:媽媽的心臟不好,我長大了要掙錢,給媽媽看病。幼兒4:我長大了要買新房子給爸爸媽媽住……

  評析:從這一環節可以看出,幼兒對父母的辛勞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他們從心底里愛自己的親人。通過相互講述,表達了自己關心報答父母的美好愿望。

  活動延伸:

  1、鼓勵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為懷孕的老師、阿姨做力所能及的事。

  幼兒帶一套自小到大的照片,在語言區講述自己成長的趣事或故事。

  幼兒園教案:寶寶從哪兒來 12

  一、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培養

  1、感受生命世界的奇妙,激發對生命的喜愛之情。

  2、激發孩子對爸爸媽媽的喜愛和感激之情。

  (二)行為技能訓練

  1、初步學習探究問題的能力。

  2、初步學習用文字或繪畫表達思想感情的能力。

  (三)知識經驗積累

  1、了解自己的生命由爸爸媽媽共同給予。

  2、知道媽媽懷胎9月辛苦孕育了自己。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了解生命是爸爸媽媽給予,知道媽媽辛苦孕育了自己。

  難點:激發學生對生命的喜愛之情和對爸爸媽媽的感激之情。

  三、教學方法

  談話法、討論法、情景體驗法

  四、教學準備

  1、視頻:雞媽媽孵出小雞、牛媽媽生小牛的片段。

  2、一張全家福照片。

  3、學生訪談家長:我出生的那一刻,家人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

  五、教學過程

  (一)視頻導入,揭示教學主題

  1、看視頻:雞媽媽孵出小雞、牛媽媽生小牛的片段。

  2、學生交流:小雞、小牛從哪里來?

  3、導入主題:猜一猜,我是從哪兒來的?[板書課題]

  (學生自由回答)

  (二)“導航”明理,了解生命孕育過程

  1、教師帶領學生閱讀本課?平安導航?,思考:我的`生命是怎樣誕生的?

  2、師:讀了?平安導航?,你知道了什么?

  3、學生交流[出示父母的結婚照、媽媽懷孕的照片]

  (爸爸媽媽結了婚就成為夫妻,媽媽懷孕了,就有了你們。)

  4、教師隨機出示教材中各種圖片,幫助學生理解。

【幼兒園教案:寶寶從哪兒來】相關文章:

來玩水教案幼兒園01-03

幼兒園教案來玩水01-11

《寶寶》幼兒園教案12-20

寶寶幼兒園教案06-29

寶寶幼兒園教案12-15

小班來幼兒園的路上教案03-16

《來幼兒園路上》小班教案03-28

幼兒園大家來節約教案05-05

幼兒園好寶寶教案02-12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亚洲中文精品三区 | 自拍亚洲日韩一区 | 人人做人人爱在碰一区三区 | 亚洲日本欧美国产 | 色婷婷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亚洲AV日韩AⅤ综合手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