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錦集9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1
一、動作建議
A段:1 -12小節 在胸前兩次手再到右側轉動兩次手腕;
13-15小節 拍擊自己胸口;
16小節 在歌詞“酸”字的地方雙手在胸前向前推出;
間奏: 雙手在胸前做火車咕嚕轉動作
B段:17-18小節 雙手在嘴吧旁邊做吃東西動作兩拍一次;
19小節 雙手在耳朵兩側做轉手腕動作兩拍一次;
20-21小節 歌詞“應當”動作一一雙手在胸前做一拍一次;
歌詞“不應當”動作一—雙手由胸前向外推出一拍一次。
游戲玩法建議
1、A段部分:領頭人做動作在圈外隨樂走動找朋友,其它幼兒坐在圈上邊唱邊學相應的動作。
2、間奏部分:玩追逃游戲,先搶到椅子為贏,沒有搶到椅子的幼兒進入圈中做小狐貍。
3、B段部分:玩逗狐貍游戲,沒搶到椅子的幼兒做狐貍,其它幼兒做逗狐貍的人。
二、教學活動建議
【活動目標】
1、練習手腕轉動的動作;在酸字的地方拍擊朋友的肩膀;合拍的念兒歌及做動作。
2、現A段拍手、轉手腕的動作模式,嘗試替換A段拍手的動作。
3、膽的大聲表現呼應片段;正確的對待輸贏;積極的分享解決問題的策略。
【活動過程】
1、學狐貍跳舞,完整感知音樂。
(l)跟狐貍跳舞,學做動作。
(2)澄清動作,理解歌詞。
(3)觀察變化,創編動作。
2、逗逗小狐貍,創編B段動怍。
(l)創編逗狐貍動作。
(2)分角色表演B段。
3、玩領頭人游戲,感知游戲模式。
(l)教師做狐貍,示范游戲玩法。
(2)幼兒做狐貍,熟悉游戲規則。
4、增加領頭人任務,替換動作。
5、討論:有什么辦法讓狐貍吃到葡萄呢?
三、友情提示
1、在幼兒游戲熟悉了音樂和玩法后,教師可以逐步讓幼兒替換動作。如:先替換一個動作,把A段的拍手的動作替換成狐貍走路的動作,再替換兩個動作……這樣逐步替換,直到幼兒可能把原來預設的動作根據歌詞內容全部替換掉,變成孩子自己的作品。
2、活動延伸:可讓幼兒在活動后將自己想到的幫狐貍摘葡萄方法畫下來跟朋友分享。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數高樓》是一首一段體的分節歌曲,其音樂流暢、動聽、節奏鮮明,具有動作性和故事性,富有情趣,音樂歡快、幽默,深受幼兒喜歡。
我根據幼兒的年齡和學習特點,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首先帶領幼兒伴隨著歌曲的音樂邊跳恰恰舞邊進入活動室,讓幼兒通過律動初步感知歌曲的節奏和旋律特點。
第二設計了既有靜聽也有動態的充滿趣味性的學唱歌曲的活動環節:讓幼兒觀察草地上小弟弟小妹妹在玩什么游戲,并用體現歌曲節奏的說兒歌方式熟悉歌曲主要的節奏脈絡。進而引出哩哩哩哩,恰恰恰的旋律和節奏,讓幼兒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情緒以及節奏的變化,為后面學習歌曲做好鋪墊;這首歌曲中多處出現襯詞,又有附點音符,幼兒在學唱上有一定難度,我用紅燈和小尾巴這樣的形容詞來幫助幼兒分解知識點,學唱歌曲便是水到渠成了。
第三在《數高樓》的音樂中,啟發幼兒合作并創造性的玩搭高樓的游戲,用演唱與合作表演的完美結合幫助幼兒鞏固歌曲,同時讓幼兒體會到合作表演的樂趣。
第四是延伸活動,引導幼兒嘗試創編歌詞,借以更深層次的鞏固歌曲的旋律和節奏,培養幼兒的自主創造的能力和發散性思維。
最后隨著《恰恰恰》的音樂一起舞蹈,通過舞蹈讓幼兒鞏固歌曲中的恰恰恰的節奏,并結束本次活動。
理論依據:
歌唱是音樂教學中感受、體驗審美情感的直接手段。德國音樂理論家舒巴爾特指出:“人聲是自然地原音,而自然的所有其它聲音,只是這個原音的遙遠的回聲。人的喉嚨是創造的第一個最純潔的,最卓越的樂器。”歌唱可以使幼兒全身心的投入,可以培養他們的樂感和美感,可以豐富他們的音樂表現力,可以終生保持他們對音樂的熱忱。
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看不見摸不著,幼兒對于聲音的高低、快慢、強弱等抽象概念,是較難理解的,因此,我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將音樂融入到日常生活和游戲當中去,同時在音樂教學中,切實改變只聽不動的教學模式,使抽象的音樂語言借助孩子的肢體語言——動作表現出來,實現音樂聽覺與動覺的互補。
《綱要》中指出:激發興趣需要貫穿于藝術活動的始終;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因而在教學活動中,我努力營造一個輕松、愉快、自由的活動氛圍,為幼兒搭建一個自我表現的舞臺,感受音樂活動的快樂。通過游戲貫穿整個活動,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體現游戲是孩子基本活動的特點,這樣幼兒的學習欲望和興趣才會被充分的調動起來。
實施策略:
為提高幼兒對歌曲的的理解和表現力,我采用了突破重點難點的節奏圖譜以及對唱等不同形式的演唱方式為教學策略,整個活動,我注重強調讓幼兒主動的學習,在濃厚的音樂氛圍中,通過團體的情感互動,激發孩子的表現欲望。
教法:圖譜教學法、情境創設法、視聽結合法等;
學法:練習法、比較法、游戲法等。
活動目標:
1、啟發幼兒根據樂曲的旋律嘗試用身體動作來表現高樓。
2、激發幼兒體驗與同伴合作表演的樂趣。
3、以說唱結合的形式體驗歌唱的快樂,并能唱準歌曲中的休止符和念白部分。
活動準備:
課件,鋼琴。
活動重點:
學會用多種方式表現歌曲的旋律、節奏和歌詞內容。
活動難點:
附點音符和空拍的節奏掌握
活動過程:
1、伴隨著歌曲音樂邊跳恰恰舞邊進入活動室。初步感知歌曲的節奏和旋律特點
2、通過多種方式引導幼兒學唱歌曲
(1)通過玩游戲的方式,感知并熟悉歌曲的前半部分的旋律,學習歌曲中的附點和空拍的節奏。
你們看,草地上小弟弟小妹妹在玩什么游戲呢?
想不想和他們一起到草地上玩玩呢?弟弟妹妹在草地上玩的時候唱了一首好聽的歌,剛才你們聽到我唱了嗎? 她們怎么唱的呢?你們聽這兩句一樣嗎?小朋友們看,這個和前面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多了一個小點點,這個小點點后面要說的很短,就像是個小尾巴,我們來試試。這是什么顏色的?紅色的,這個紅點點就好像是紅燈,紅燈亮了要怎樣?對停一停,那我們試試看。
(2)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身體動作變化來表現高樓,看,小弟弟小妹妹發現了什么?(出示高樓大廈的圖片)
你會用身體搭一座高樓嗎?啟發幼兒隨著音樂嘗試用身體來表現樓樓房,讓幼兒充分感受樂曲的節奏及旋律。
(3)引導幼兒學說念白部分的節奏。
臧老師也搭了一座樓房,小朋友數數看,老師搭得樓房有幾層?這是我們諸城小學的教學樓,我們一起數數是不是有五層好吧。按照節奏數樓
(4)引導幼兒完整學唱歌曲。
教師進行前示范,用優美的聲音、較慢的速度清唱歌曲。
啟發幼兒用恰當的語氣表現樂曲中的襯詞,引導幼兒唱襯詞的時候,聲音要象小皮球一樣跳起來。
用對唱的形式讓幼兒充分感受歌曲,提醒幼兒注意看教師指揮演唱歌曲。
3、鼓勵幼兒一起合作表演歌曲。引導幼兒用身體來搭高樓,用歌聲來數高樓,讓幼兒在體驗與同伴合作表演的同時,用自然的聲音來演唱歌曲。
4、是延伸活動,引導幼兒嘗試創編歌詞,借以更深層次的鞏固歌曲的旋律和節奏,培養幼兒的自主創造的能力和發散性思維。
美麗的夏天來了,臧老師看到好多的的鮮花都開放了,我就想來數數到底有多花?好聽嗎?你們想不想也來編一首歌曲呢,那我們到院子里看看有什么美麗的景色,也來編一首好聽的歌曲,準備好了嗎?我們出發吧!
5、隨著《恰恰恰》的音樂一起舞蹈,通過舞蹈讓幼兒再次鞏固歌曲中的恰恰恰的節奏,并結束活動。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復習《趕花會》樂曲的旋律及ABA結構,感受樂曲快樂的情緒;
2.創編各種姿勢和百花開放的不同造型,表現B段各句的起止和過程;
3.在與同伴共同表演時,會尋找空地方,學會協調表演、合作表演。
二、活動準備
1.音樂《趕花會》并分段進行錄音;
2.花卉圖片PPT、魔法棒。
三、活動過程
(一)導入--賞花會1.教師出示PPT,幼兒欣賞。
(1)請幼兒欣賞花卉盛開的造型。
(2)幼兒用肢體模仿圖片上的花卉造型。
2.引導幼兒可以個人、小組、集體的方式來表現花朵的盛開,教師扮演攝影師給鮮花拍照。
(二)創編律動《趕花會》
1.教師播放音樂請幼兒回憶樂曲ABA的結構。
2.請幼兒創編A段音樂。
(1)幼兒創編小鴨子出門系列動作
(2)幼兒討論出門路線與回去路線。
(3)播放A段音樂,幼兒表演出門和回去動作與隊形。
3.重點復習B段音樂。
討論(1)在音樂中1朵花盛開可以怎么開?(教師哼唱音樂,請個別幼兒表演)
(2)在音樂中幾朵花盛開可以怎么開?(教師哼唱音樂,個別小組幼兒表演)
(3)在音樂中所有花都盛開可以怎么開?(教師哼唱音樂,幼兒集體表演)
(4)播放B段音樂根據幼兒剛才的討論表演一遍。(表演前要求幼兒2-4人自由分組,找空位面朝觀眾(家長)自由站位。)
(三)表演律動《趕花會》
(1)完整播放樂曲,幼兒完整表演律動《趕花會》
(2)邀請爸爸媽媽也加入到賞花的隊伍中,與幼兒組合在一起,表演B段音樂開花的盛況。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律動游戲、樂器伴奏、動物扮演等活動感受音樂活動的快樂。
2.了解音樂的兩種不同節奏并感受音樂的強弱。
3.在樂器伴奏活動中提升節奏感,掌握恒拍。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5.熟悉樂曲旋律,并用相應的動作進行表演。
【目標重點】:
聽辨音樂速度(節奏),音樂的強弱。
【目標難點】:
對恒拍的掌握和合奏樂器表演。
【活動準備】:
道具:軍鼓,碰鈴若干,大小貼紙若干;
音樂:《鞋匠之舞》
【活動過程】:
1.導入部分:
T:小朋友們,今天大森林里要舉辦一場森林舞會,你們想去參加嗎?
那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我們先來聽一聽今天舞會上的音樂。
播放音樂《鞋匠之舞》。(教師編舞步),小朋友跟著老師一起跳。
2.分析音樂的強弱
T:音樂已經結束了,那我來問個問題,你們聽到了幾段音樂?
這兩段音樂給你們什么樣的感覺?誰來說一說?
T:我們發現了,第一段音樂聽上去沉重一些、渾厚一些,那我們用大的音符來表示;第二段音樂聽上去明亮一些、輕松一些,那我們用小的音符來表示。(教師分別在黑板上貼大小音符各一張,表示兩段音樂。)
第一段音樂:
T:小朋友們已經知道這段音樂的聲音比較沉重、渾厚,那我請小朋友來猜猜這段音樂適合哪些動物來跳舞呢?(請小朋友表演,可表演多種動物。先是個別表演,然后教師帶領小朋友一起聽著音樂表演)
第二段音樂同第一段
3.樂器伴奏(分析音樂的節奏)
T:小朋友們,你們還聽出來兩段音樂的其他不同的地方了嗎?(回顧第一環節中的律動游戲,讓小朋友想起兩段音樂的節奏不同,同時聽音樂貼大小貼紙,輔助幼兒掌握節奏。)
用不同的節奏,拍身體各個部位
T:沉重的一段音樂速度比較慢,是……的節奏,明快的一段音樂速度比較快,是……的節奏
T:今天舞會上為你們準備了好多樂器(軍鼓、碰鈴若干),小動物們想邀請你們來為他們伴奏,你們愿意嗎?
T:小朋友們請拿出你們座位后面的樂器來。你們知道怎么伴奏嗎?
軍鼓的聲音是怎樣的?哪位小朋友來說一說。(碰鈴的聲音是怎樣的?)
那跟前面兩段音樂中的哪段音樂有一樣的特點呢?
T:那么在待會兒的樂器伴奏中我們就邀請拿軍鼓的小朋友聽著第一段的音樂伴奏,拿碰鈴的小朋友聽著第二段音樂伴奏。
T:那現在我請拿到樂器的小朋友分為兩隊(播放音樂)
(強化幼兒對聲音強弱的感知,使懂得不同的樂器對應不同的小動物跳舞的音樂)
4.森林舞會
T:舞會即將開始,我們需要十位小小音樂家,其余的小朋友就一起來模仿小動物跳舞吧。(選出十個小朋友,請其余的小朋友模仿小動物)
T:森林舞會開始羅~
音樂響起,小小音樂家們聽著音樂敲打自己手中的`樂器,其余小朋友聽著音樂模仿動物跳舞(要求踩準節奏)
在歡樂的舞會中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我講授了《森林舞會》一課,學生們發言很積極,課堂氣氛很活躍。他們學會了很多的知識,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在教學中,我采用了討論的方法,學生們可以互相啟發、共同提高。孩子們的思維很活躍,能從多角度去思考問題,他們的學習效率很高。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喜歡單獨表演和與同伴合作表演的興趣,體驗在歌表演中與同伴合作的快樂。
2、 引導幼兒探索在歌表演中如何運用臉部表情和動作與他人交往。
3、引導幼兒唱出歌曲中2/4拍和3/4拍的不同節拍感覺。
二、活動準備:
課件、已學會兒歌《小熊過橋》
三、活動過程:
1、 談話導入,出示課件,引起幼兒興趣。
2、 說兒歌,完整欣賞歌曲。
教師范唱,幼兒拍手。
3、 隨節奏說兒歌。
(1)教師示范隨節奏說兒歌的方法。
(2) 幼兒隨音樂節奏說兒歌。
(3)幼兒隨音樂學唱整首歌曲。
4、 引導幼兒用兩種動作表現歌曲的強弱拍,體驗2/4拍和3/4拍的不同節拍感覺。
(1)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2/4拍和3/4拍的不同。
(2)出示課件,引導幼兒找出三拍子和二拍子的強弱規律。
5、 幼兒學唱歌曲。
(1)請幼兒完整地唱一遍。
(2)出示課件,引導幼兒觀察小熊過橋的表情,培養幼兒樂于助人的優良品德。
(3)隨音樂表演。
四、延伸活動:學習歌表演。
請幼兒戴上頭飾表演,也可交換頭飾。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體驗音樂與古詩詞的意境,學習在音樂的伴奏聲中有節奏地吟誦古詩詞,嘗試用自己的方式表現。
2、探索用動作表現音樂內容,愿意與同伴一起參與音樂活動進行表演。
3、嘗試根據古詩情境進行繪畫。
活動準備:
幼兒在語言活動中已經會吟誦《清明》這首詩歌,并對清明節有一定的認識。材料準備:《清明》圖片,音樂,紙,顏料等。
活動過程:
1、在情境中創編動作,初步用動作表現詩歌《清明》
師:你們知道古詩里描繪的是哪個季節嗎?猜猜詩人杜牧想表達什么樣的情感?
2、按節奏吟誦《清明》
(1)教師朗誦《清明》,同時出示圖片,幼兒欣賞。
(2)教師再次示范朗誦歌詞,并以穩定拍的節奏配合拍手,幼兒跟隨教師按穩定拍的節奏拍手。
(3)引導幼兒結合穩定拍,進行歌詞的朗誦,注意重拍的運用。
(4)教師用動作提示,與幼兒進行歌詞的對答,教師說前半句,幼兒對下半句。如,教師說“清明時節”,幼兒接“雨紛紛”,以此類推。
(5)幼兒跟著音樂完整地朗誦,吟唱歌詞。
3、根據理解繪制圖畫
幼兒根據自己對古詩的理解,畫出他們想象中的《清明》圖
4、交流欣賞
幼兒介紹和欣賞小朋友的圖畫,加深對《清明》的理解。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7
活動重點及難點:
幼兒能夠掌握五個詞組,認識昆蟲名稱,對昆蟲知識有充分的了解。
活動目標:
1、幼兒在輕松、活潑、師幼互動的氛圍中學習有關昆蟲的五個詞語:蜜蜂、螞蟻、蝴蝶、螳螂及蜻蜓,并了解五個詞語的共同特征--都有蟲字旁。
2、擴散幼兒思維,幼兒了解各種昆蟲的習性和特征。
3、在交流的基礎上,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
活動過程:
一、教師與幼兒律動--《去郊游》
教師:小朋友們,今天大森林里有一件高興的事情發生,小朋友們想不想去看看,我們出發吧。
二、幼兒了解參加音樂會的昆蟲,學習詞語。
1、幼兒聽聲音樂,猜昆蟲。
教師:小朋友們,請你們聽聽這是什么聲音?(蜜蜂)蜜蜂為什么這么熱鬧?原來大森林里要開昆蟲音樂會,昆蟲們都想參加,我們看看這么熱鬧的音樂會都有誰來報名了?
2、在觀看課件基礎上,教師與幼兒互動,進行識字活動。
(看課件認識蜜蜂兩個字)教師提問:第一個來報名的是誰呀?(幼兒看后回答蜜蜂)教師配著旋律提問:誰來了?(教師引導幼兒說:蜜蜂)哦,勤勞的小蜜蜂來報名參加音樂會,我們在看看還有誰來了?
(看課件認識螞蟻)教師提問:第二個來報名的是誰呀?(幼兒看后回答:螞蟻)教師配著旋律提問:是誰呀?(幼兒說:螞蟻)教師:小螞蟻也來報名參加音樂會了,大森林里太熱鬧了,有一只昆蟲都等不及了,急忙忙的趕來報名,它是誰呢?
(看課件認識蜻蜓兩個字)教師提問:第三個來報名的誰呀?(蜻蜓)教師配合著旋律重復提問,讓幼兒認識詞組。
(看課件認識螳螂兩個字)教師:這么熱鬧呀,有一只昆蟲從這里經過,也來湊熱鬧,這回誰來報名了?(螳螂)。螳螂是第四個來報名的,這時,有一只昆蟲正在遠處傳花粉,它聽到大家的議論,也跑過來報名,誰來報名了?(幼兒回答:昆蟲)(看課件認識蝴蝶兩個字)教師:第五個來報名的是誰呀?﹙蝴蝶﹚,教師配合著音律問:是誰呀?﹙蝴蝶﹚教師:有這么多的昆蟲報名參加音樂會,我們一起數一數共有幾只昆蟲來報名?點數1、2、3、4、5,有五只昆蟲來報名了。
教師:大森林里要求昆蟲們用2天的時間練習節目,2天之后在音樂會上表演。時間滴答滴答的過去了,小昆蟲們都排練了節目。兩天過后,音樂會要開始了,你們還記得誰來報過名?
三、師幼互動,鞏固認識的昆蟲名稱。
教師:誰是第一個來報名的?﹙蜜蜂﹚哪只昆蟲是最后一個來報名的?﹙蝴蝶﹚誰是第3、4個來報名的?﹙蜻蜓和螳螂﹚第二個來報名的誰?﹙螞蟻﹚教師小結:小朋友的記憶力真好!小昆蟲們都精心準備了節目來參加音樂會,音樂會馬上就要開始了。
四、在游戲中,了解昆蟲的生活習性,進行領域間的整合。
1、蜻蜓將登上紫色的舞臺為大家表演節目,誰愿意送蜻蜓登上舞臺?誰知道蜻蜓有什么本領?
2、下面小蜜蜂將登上藍色的舞臺,誰愿意送蜜蜂登上舞臺?蜜蜂每天為什么在花叢中忙碌?蜜蜂怎樣采花蜜,誰能學一學?
教師:蜜蜂真勤勞,每天采蜜忙,我們一起學一學蜜蜂采蜜的動作。蜻蜓和蜜蜂是益蟲還是害蟲?對了,它們都是人類的好朋友。
3、螳螂將登上粉色的舞臺,誰愿意送螳螂登上舞臺?誰知道螳螂的故事?
4、這么多昆蟲都登上了漂亮的舞臺,美麗的蝴蝶著急了,誰愿意送蝴蝶登上舞臺?如果你是蝴蝶你會表演什么節目?﹙請幼兒表演﹚
5、還有誰沒有登上舞臺?誰愿意送螞蟻登上舞臺?
教師:小螞蟻是怎樣來參加音樂會的?﹙全體幼兒學一學﹚教師小結:昆蟲們都登上了星光閃閃的舞臺,小朋友們看一看這些字寶寶都有一樣的地方,哪些地方一樣?
尋找規律:這些詞語都帶有"蟲"字旁。對了,所有的名字都帶"蟲"字旁,這么多昆蟲都來參加音樂會,你還知道哪些昆蟲嗎?今天,也有一些昆蟲來參加音樂會,它們是來做觀眾的,我們一起看看它們是誰?
五、了解帶"蟲"字旁的其他昆蟲。
1、我們先看看蚊子的名字,蚊子的名字中有沒有"蟲"字旁?
2、我們再看看蟬的名字?"蟬"的名字中有沒有"蟲"字旁?
3、前兩只昆蟲我們看到了,下面再看看蚱蜢的名字長得什么樣?"蚱蜢"的名字中有"蟲"字旁嗎?有幾個蟲字旁?
4、再看看蟋蟀的名字?蟑螂的名字呢?
教師:這些觀眾都是昆蟲,它們的名字中都有"蟲"字旁,有的是一個蟲字旁,有的是兩個蟲字旁。下次活動時,我們來學習它們的知識。
六、幼兒猜謎語戴詞卡,音樂會開始,一同跳舞。
教師:昆蟲音樂要開始了,昆蟲們邀請小朋友們一起參加,小朋友們愿不愿意?可是小朋友們必須回答問題,回答正確了才能帶上詞卡,我們看誰會得到詞卡?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看圖譜,表現簡單的節奏型。
2.初步嘗試聽旋律拍出簡單的節奏型。
3.嘗試用樂器演奏簡單的節奏型。
4.對器樂演奏活動產生興趣,并喜歡演奏。
活動準備
1.幼兒對螳螂、蟋蟀的外形特征及叫聲有基本的認識和了解。
2.《昆蟲音樂會》教學掛圖、音樂CD。
3.節奏圖譜一張,打擊樂器木沙鈴、沙錘、沙蛋若干。
活動過程
1.教師播放圖片,創設游戲情景,激發活動興趣。
森林里面要舉辦一場隆重的昆蟲音樂會,有很多昆蟲都要來參加,你覺得會有哪些昆蟲會來呢?
2.教師出示三種旋律及節奏型,以螳螂、蟋蟀及蝗蟲三種昆蟲依次出場為線索,引導幼兒分別認識三種不同的節奏型,并能夠用身體進行表現。
(1)教師哼唱旋律,引導幼兒根據圖譜用踏腳的方式表現節奏型XXXX︳XXX-︳,并跟隨樂曲旋律表現。
(2)教師哼唱旋律,引導幼兒根據圖譜用拍手的方式表現節奏型XXX-︳XXX-︳,并跟隨樂曲旋律表現。
(3)教師哼唱旋律,引導幼兒根據圖譜模仿蟋蟀的叫聲表現節奏型XXX XXX︳XX- - -︳,并跟隨音樂旋律表現。
3.播放《昆蟲音樂會》樂曲,引導幼兒根據圖譜用身體動作連貫的表現不同的節奏型。
4.嘗試學習用樂曲進行演奏。
(1)逐一出示沙蛋、沙錘、木沙鈴,介紹樂器,分發樂器,讓幼兒嘗試探索樂器的使用方法。
(2)教師用指令、哼唱旋律帶領幼兒嘗試演奏樂器。
(3)播放樂曲,教師帶領幼兒演奏樂曲。
(4)播放樂曲,帶領幼兒看教師指揮演奏樂曲。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欣賞歌曲,唱準歌曲2拍子節奏型。
2、學唱歌曲,通過姿體動作,大膽表現歌曲。
3、讓幼兒知道歌曲的名稱,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詞內容。
4、通過聽、唱、奏、舞等音樂活動,培養學生的創編能力與合作能力。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能用自然的聲音表現歌曲
2、難點:愿意根據歌詞的內容創編動作
活動準備:
歌曲錄音帶、創設馬路場景
設計思路:
《綱要》中指出: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理想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的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因此,通過游戲,能進一步讓幼兒在游戲中發展,在游戲中學習。本次活動表現了四種人物不同的趕車情景,活動內容符合幼兒的生活經驗,幼兒在熟悉歌詞的過程中師通過引導,激發幼兒表演的興趣。幼兒在唱唱跳跳的過程中學習歌曲。
活動流程:
律動導入__感知欣賞__學唱歌曲__游戲表現。
活動過程:
一、律動導入:我們乘車去
導入部分:師彈奏《搖籃曲》,現在小朋友要休息一會了,天亮了,快上車準備逛超市。
問:你剛才做了什么車去超市?是怎么趕車的?
引導幼兒學一學趕車的動作。
二、欣賞歌曲
1、欣賞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
2、欣賞歌詞。問:歌中說到誰去趕車?趕什么車?
三、學唱歌曲。
1、幼兒學唱歌曲,個別能力強的唱出歌曲。
2、整體教唱歌曲,重點指導幼兒唱好休止音及間奏的停頓。
3、分組進行領唱、齊唱的練習,要求幼兒有表情地演唱。
四、游戲表現
引導:雙層汽車開來了,趕車了!引導幼兒邊唱邊模仿各種類型的人趕車的動作。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相關文章:
《音樂噴泉》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12-11
幼兒園大班音樂《音樂噴泉》教案08-03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12-14
幼兒園音樂大班教案07-31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06-09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06-15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06-11
幼兒園大班音樂《老師》教案12-23
幼兒園大班音樂活動教案04-26
有關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