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幼兒園小班教案匯總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嘗試讓瓶子發出聲音。
2、探索將不同的材料放入瓶子中搖動后會發出不同聲音。
3、積極參與活動,體驗與同伴共同活動的樂趣。
教學準備
1、每位幼兒瓶寶寶一只、小籃子人手一個
2、黃豆、綠豆、沙子、小石子、杯子若干
3、幼兒熟悉的《大雨和小雨》歌曲
教學過程
1.玩一玩,發現瓶寶寶的不同之處。
師:今天有個小客人到我們小三班來了,可是他們很害羞藏起來了。我們一起把他們請出來吧,你們看他是誰呀?(瓶寶寶)和瓶寶寶打個招呼吧!(你好,瓶寶寶)
師:你們的瓶寶寶啊也藏起來了,藏在了凳子下面。現在請你們把他請上來,和他一起玩一玩。
你們的瓶寶寶和老師的一樣嗎?哪里不一樣?
老師的瓶寶寶會唱歌,你們的會唱歌嗎?(不會)
老師的瓶寶寶為什么會唱歌呢?原來老師的瓶寶寶里怎么會有東西。
老師的瓶寶寶里面有東西,所以會唱歌。你們的里面沒有,所以他不會唱歌。你們想讓自己的瓶寶寶也來唱歌嗎?現在,把瓶寶寶送回去,送到凳子下面去。
2.做一做,嘗試讓瓶寶寶發出聲音。
(1)師:你們看老師帶來了什么?(教師出示材料: 有黃豆、綠豆、沙子、小石子。)
師:現在啊就要來喂瓶寶寶吃東西了(要求:一只手拿好瓶寶寶,另一只手用勺子將材料慢慢的放進瓶寶寶的肚子里,放好了要記住把瓶寶寶的帽子戴戴好。每個瓶寶寶只能吃一種東西,挺清楚哦只吃一種。
(2)你們想自己試一試嗎?抱著你的瓶寶寶輕輕地到后面的桌子上去喂瓶寶寶吧。(所有小朋友到后面的桌子上去試一試。)
幼兒操作,教師巡回觀察指導,并鼓勵幼兒搖一搖、聽一聽,瓶寶寶會發出什么聲音。
(3)完成的小朋友抱著瓶寶寶回到自己的椅子上了,你的瓶寶寶會唱歌了嗎?(瓶寶寶有聲音了,好像在唱歌。)
(4)所有小朋友搖動瓶后師說:你們的瓶寶寶都會唱歌了!現在啊,瓶寶寶累了,我們把它放到小床上休息一下,好嗎?
3.猜一猜,探索將不同的材料放入瓶寶寶中搖動后會發出不同的聲音。
師:×××,請的你瓶寶寶到前面來唱首歌 (搖一搖)什么聲音啊(嘩啦啦、嘩啦啦),我們一起猜猜看,他的瓶寶寶里面到底放了什么東西?你的瓶寶寶里面放了什么?(黃豆)還有誰的瓶寶寶里也放了黃豆,放黃豆的瓶寶寶一起來唱歌(嘩啦啦、嘩啦啦)
師:還有誰的瓶寶寶唱的歌是不一樣的?xxx,你來試試。(搖一搖),我們一起猜猜看他的瓶寶寶里面放了什么東西呀?(沙子,莎莎莎、莎莎莎)還有誰的瓶寶寶里也放了沙子,放沙子的瓶寶寶一起來唱歌(莎莎莎、莎莎莎)
師:×××,你的瓶寶寶里面放了什么?我們聽聽看,放了綠豆的瓶寶寶是怎么唱歌的?(淅瀝瀝、淅瀝瀝)誰的瓶寶寶里也放了綠豆,放綠豆的瓶寶寶一起來唱歌。(淅瀝瀝、淅瀝瀝)
師:×××,你的瓶寶寶里面放了什么?(小石子)小耳朵豎起來聽聽看他的瓶寶寶是怎樣唱歌的?(哐哐哐、哐哐哐)
這幾個瓶寶寶唱的`歌一樣嗎?(不一樣)小朋友動腦筋想一想為什么他們唱歌的聲音不一樣啊?
小結:原來啊,瓶寶寶里面放了不同的東西,搖一搖會發出不同的聲音,唱不一樣的歌。
4.跟著音樂搖一搖,體驗成功的樂趣。
師:現在讓“瓶寶寶”和我們一跟來表演《大雨和小雨》吧。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總目標:
1、關注自己的身體,激發幼兒探究自己身體的興趣。
2、感受和體驗五官的外形特征、結構和主要功能,發展感知能力。
3、能積極運用感官感知周圍的世界,懂得保護自己的五官。
《我的耳朵靈》
活動目標: 1、感知日常生活中各種不同的聲音,嘗試分辨一些不同的聲音。
2、知道耳朵可以聽聲音,要保護好耳朵。
3、發展幼兒認真傾聽的能力和辨別能力。
活動準備: 1、錄音機、磁帶,鈴鐺、鈴鼓、盤子、鐘等能發出聲音的物品。
2、教學掛圖(大自然的背景圖、流水、刮風、雷雨、鳥鳴等)。
指導要點: 1、游戲:耳朵耳朵聽一聽。
教師和幼兒邊摸耳朵邊念兒歌:“耳朵耳朵快醒來,聽聽我是誰?”念完兒歌,教師播放事先錄好的幼兒熟悉的聲音(如:汽車、摩托車的喇叭聲、自行車的鈴鐺聲,常見小動物的叫聲,人的笑聲、哭聲等等,或在桌子底下敲擊幼兒熟悉的能發出聲音的物品),讓幼兒猜猜是誰或什么物品發出的聲音。
待幼兒熟悉游戲后,教師可增加游戲的難度。這時,教師可請幼兒閉上眼睛并變換發聲的位置,讓幼兒說說聲音來源的方向。
2、教師與幼兒討論耳朵的用途:你是怎么發現周圍的聲音?耳朵有什么用呢?
3、出示大自然的背景圖,依次播放自然界中的各種聲響(流水聲、刮風聲、雷雨聲、鳥鳴聲等),請幼兒根據磁帶所播放的聲音選擇相應的圖片貼到適當的位置。 4、討論:在我們生活中你還聽過哪些聲音?并請幼兒模仿出這種聲音。
5、討論:怎樣保護耳朵。
(1)請幼兒說說沒有耳朵會怎樣?
(2)請幼兒捂上耳朵,教師輕聲說話,引導幼兒感知聽不見的不方便。
(3)說說怎樣保護耳朵?(不要對著耳朵大聲說話,不要讓水流進耳朵或留在耳朵里等)
活動延伸: 讓幼兒尋找生活中能發出聲音的各種不同事物或現象的圖片、實物,將它們展示在科學區中,說說或演示它們發出的聲音。
《我的眼睛亮》
活動目標: 在游戲中了解有關眼睛的常識,知道眼睛的主要功能。
活動準備: 1、教室中幼兒常見的物品3—5件,如玩具、彩筆、積木、剪刀等。
2、大塊的布一塊,桌子。
3、鏡子、手帕、玩具水果、果籃若干等。
指導要點: 1、教師出示幼兒熟悉的物品,讓幼兒說說這些物品的名稱。
2、游戲:變魔術。
(1)請幼兒先看清楚桌上的物品,然后教師用布將桌上的物品蓋住。
(2)請幼兒閉上眼睛,教師將布覆蓋住的物品之一抽出藏起,再請幼兒睜開眼睛,并將布緩緩打開。
(3)請幼兒說說桌上少了什么物品。
(4)待幼兒熟悉游戲規則后,可以增加或減少布內物品的數量再請幼兒猜;也可以請有興趣的幼兒輪流上臺擔任“魔術師”。
(5)請幼兒說說是怎么知道桌上少了或增加的物品。
3、讓幼兒拿鏡子照照自己的眼睛和看看同伴的眼睛,說說眼睛是什么樣子的。
4、游戲:運水果。
(1)請兩位幼兒,其中一位幼兒用手帕(或眼罩)蒙住眼睛,使眼睛看不見,然后再請這兩位幼兒到“果園”將兩籃水果運回來。
3、小塑料瓶(藥瓶、膠卷底片盒等)若干,并在瓶蓋上挖一個小孔。
4、流“鼻血”的娃娃一個,手帕等。
指導要點: 1、展示搜集來的有氣味的物品,由搜集者介紹該物品,并請大家聞一聞。
2、游戲:神秘箱。
教師事先將前面展示的有氣味的物品逐一放進神秘箱,讓幼兒用鼻子在神秘箱的小孔處聞一聞,猜測箱內藏的是什么東西,最后教師打開神秘箱,與幼兒共同驗證。
3、與幼兒一起討論鼻子的用途,知道鼻子可以聞氣味。并引導幼兒回憶:爸爸的鼻子平時是用來干什么的?媽媽平時用鼻子做些什么?還有爺爺、奶奶的……
4、游戲:找相同。
教師出示裝有不同氣味物品的瓶子,讓幼兒將瓶子拿起來聞一聞,并把具有相同味道的罐子放在一起,并說說是什么物品的氣味。游戲幾次后,教師可適當增加裝相同氣味物品瓶子的組數,再按上述方式分組進行游戲。
5、與幼兒一起討論怎樣保護鼻子。
(1)教師出示一個流著“鼻血”的娃娃,教師提問:娃娃怎么了?娃娃的鼻子怎么會流血的?教育幼兒不能用手挖鼻孔,鼻涕流出來時,要用手帕來擦。
(2)請幼兒當“小老師”,教娃娃正確的擦鼻涕的方法。
《小嘴嘗一嘗》
活動目標: 1、通過味覺體驗,使幼兒知道舌頭可以感覺各種不同的味道。
2、品嘗酸、甜、苦、辣、咸的不同味道。
活動準備: 1、裝有5種不用味道的水(如:檸檬水或醋、糖水、苦瓜汁、鹽水、姜茶等)若干組,筷子或吸管(超過幼兒數)。
2、《教育掛圖》(畫有不同表情人物的臉譜
指導要點: 1、教師講述《酸甜苦辣咸》的故事(見小小資料庫)。
2、邀請幼兒當“大廚師”,試著找一找桌上酸、甜、苦、辣、咸5個小朋友躲在哪里。
3、讓幼兒自由選擇一個水杯,用筷子(或吸管)蘸一蘸水杯里的水,嘗嘗它們是什么味道的,并說說自己喜歡哪種味道。
4、請幼兒根據自己對味道的感受,在掛圖上把與味道相應的表情連線。
5、說說舌頭對人們的幫助。
活動延伸:
請家長協助創造條件,讓幼兒在家里當“大廚師”,自己動手拌涼菜。注意:在動手之前應讓幼兒認識各種調味品,并提醒幼兒想一想自己要拌出什么口味的涼菜后再動手。
《我的五官》
活動目標: 1、在感知活動中發現五官,知道五官的名稱。
2、觀察五官的相對位置和外形特征,初步了解保護五官的一般常識。3、能大膽地用語言向老師或同伴表達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1、殘缺五官的臉譜若干、相應的五官,人手一面鏡子。
2、幼兒學習包第 頁(臉譜及五官拼圖)。
※指導要點: 1、讓幼兒拿鏡子照自己的臉,看清自己臉上的器官,說說看到了什么,它們是什么樣子的。
2、看一看自己身邊小朋友的五官長在臉上的什么位置,和自己五官的位置一樣嗎?
3、教師小結:我們每個人都有兩個眼睛,兩只耳朵,一個嘴巴,一個鼻子;眼睛里有眼珠子,嘴巴里有牙齒和舌頭。
4、游戲:我說你做。
教師說出一個五官的名稱,請幼兒迅速、正確地用手指出。
5、游戲:看五官。教師出示五官殘缺病人的臉譜底版及五官的有關材料,請幼兒當“醫生”,為五官殘缺病人看病:看看這些病人少了什么五官,少了這些五官會給生活帶來什么影響,并幫助病人找到相應的五官粘貼在臉譜的相應部位。
6、與幼兒討論五官的用途和保護方法。
7、智力游戲:擺五官。
提供臉譜及五官拼圖,讓幼兒根據已有的經驗自由操作,嘗試擺五官,并說說五官的名稱及五官對人的幫助。
活動延伸: 讓幼兒照鏡子作出各種表情,觀察:當作出各種表情時五官發生了什么變化。并嘗試動手粘貼帶有各種表情的臉譜。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故事讓孩子感受大老鼠和小老鼠友情。
2.能理解故事內容,讓孩子通過簡單重復的對話,在愉快的情緒中學習禮貌用語。
3、學習按物體大小進行簡單排序,學習詞"越來越小"。
活動準備:
1.五間由大到小的房子。
2.五只小動物圖片
3.大老鼠手偶。
活動過程:
一:教師以房子激發幼兒興趣,引入主題。
小朋友們看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房子)今天老師就要給你們講一個發生在房子里的故事,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二:教師有感情的講述故事一遍。
(1)教師:寶寶們大老鼠有沒有找到小老鼠啊?(找到了)這個故事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呢,就是《大老鼠找小老鼠》,(請兩名幼兒說說)
(2)教師:那第一間房子里住的是誰呀?(大象)大象的房子最大,我們把它放在最前面,第五間住的誰呀?(小老鼠)小老鼠的房子最小,我們把它放在最后面,那么這里還有三間房子我們也來排一排,誰來?
(請一名幼兒來排一排)房子這樣排就變得越來越小了,我們完整地說一遍,(越來越小)
三:鞏固故事內容小朋友,這是第幾間啊?是誰住的呢?大老鼠是怎么敲門的呀?大老鼠真有禮貌,我們一起來學學吧!小熊搖搖頭說,我們一起來學學吧。
第三間房子里住的是誰啊?請誰來學學大老鼠是怎么敲門的呀,(請三名幼兒)我們一起來敲敲門吧,誰走出來了呢?(小羊)小羊怎么說的呀?這是第幾間啊?是誰住在里面呢?(小鴨子)誰來敲敲門呢?小鴨子走了出來,搖搖頭說"不是不是,小老鼠的家在里面呢!"那大老鼠在找小老鼠的時候經過了那幾個小動物的家呢?(大象、小熊、小兔、小鴨),最后大老鼠終于找到了小老鼠,小老鼠是怎么說的呢?(哦,這個小老鼠學的真好,再請誰來學學,我們一起來學學看
四:游戲:
下面請小朋友吧小眼睛蒙起來,我們來做個游戲吧,不許偷看啊!(把小熊的房子藏起來)誰的房子不見啦?哪去啦,我們一起敲敲門看看在不在,(把小老鼠的房子藏起來)誰的房子不見啦?哪去啦一起敲敲門。哦小老鼠找到咯(再次欣賞故事)!寶寶們你們知道打老鼠要找小老鼠干什們呢?我們再來聽一遍故事,我們邊聽邊學,聽好了大老鼠到底要找小老鼠干什們呢(播放錄音)
活動延伸:
原來啊小老鼠過生日,大老鼠要給他送禮物呢,小老鼠收到禮物可開心了,要對大老鼠說什么呀?寶寶們高老師也給你們準備了禮物,高老師做大老鼠,你們做小老鼠好不好,好,把門關起來,我來敲門啦(發禮物)。
大老鼠找小老鼠有一只大老鼠,想找它的好朋友小老鼠。它來到一間大房子面前,門是關著的,于是,大老鼠敲敲門說"咚咚咚,請問這是小老鼠的家嗎?"大象走了出來,搖搖頭說:"不是,不是,小老鼠的家在里面呢!"大老鼠聽了很高興,連忙跑到第二間房子面前,敲敲門說:"咚咚咚,請問這是小老鼠的家嗎?"小熊走了出來,搖搖頭說:"不是,不是,小老鼠的家在里面呢!"大老鼠來到第三間房子面前,敲敲門說:"咚咚咚,請問這是小老鼠的家嗎?"小兔子走了出來,搖搖頭說:"不是,不是,小老鼠的家在里面呢!"大老鼠來到第四間房子面前,敲敲門說:"咚咚咚,請問這是小老鼠的家嗎?"小鴨子走了出來,搖搖頭說:"不是,不是,小老鼠的家在里面呢!"大老鼠來到第五間房子面前,敲敲門說:"請問這是小老鼠的家嗎?"小老鼠聽了連忙跑了出來,大聲地喊道:"是的,是的!"大老鼠終于找到了小老鼠,它們緊緊地擁抱在一起可開心啦!
主要涉及領域:
語言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圖片,理解、學習童謠,感受童謠的有趣和幽默。
2.嘗試創編動作并與同伴共同表演童謠,感受表演的樂趣。
活動準備:
童謠的相關圖片一幅。
活動過程:
1.觀看圖片,初步感知、理解童謠的內容,激發學習興趣。
(1)自由觀察,講述圖片內容。
指導語:你看到了什么?輕輕地和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
(2)集體交流,初步感知、理解童謠的內容。
2.欣賞和朗誦童謠,感受童謠的有趣和幽默。
3.嘗試創編動作并與同伴共同表演童謠,感受表演的樂趣。
資料鏈接:
老鼠和貓
八只老鼠抬花轎,
兩只老鼠放鞭炮。
四只老鼠來吹號,
“嘟勒哇啦”真熱鬧。
老貓聽到來賀喜,
一口一只全吃掉。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一、 領域:想象力語言力
二、 主題:會想到什么
三、 教育目標:通過色彩的大膽運用,培養幼兒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四、 教育活動:
(1)操作準備:練習冊第一冊,彩筆數支。
(2)引入:請小朋友看看蘋果,會想到什么顏色。和紅色花朵一樣的紅,請幼兒給蘋果涂上紅顏色。
請小朋友看練習冊第三頁,說一說有什么圖案。問一問幼兒看到小雞會想到什么顏色,請幼兒給小雞涂色。請小朋友看一看例圖的顏色,并在圖上涂上相符的顏色。
(3)延伸:請小朋友把練習冊第五頁帶回家和家長一起來完成,請家長問一下幼兒看到紅色想到了什么,并要求家長記錄幼兒說的名稱。做完后,第二天交給老師保存。
五、教學總結:
學習如何涂色以及圖什么樣的顏色是本次操作主要的任務,所以請家長在家多和幼兒說一說不同的顏色,學習如何正確使用蠟筆進行涂色。
教學日期:20xx年2月21日
教學老師:姣姣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知道暑假要到了,能在家過一個快樂的暑假。
2、能辨別幾種標記。
教學準備
教師收集的以前班級幼兒暑假生活的照片、標志圖表(幼兒畫冊二P36)。
教學重點與難點
看簡單圖標知道表示的意思,能為自己制定合理的暑期生活。
教學方法與手段
談話討論法;照片輔助教學。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談話引起幼兒興趣。
師:“夏天天氣真熱,幼兒園快要放暑假了,小朋友,請你們說說,到了暑假,你要做些什么事情啊”?
回答老師的問題。
讓幼兒知道天氣越來越熱,我們就要放暑假了。
二、基本部分:說說暑假。
1、引導幼兒欣賞照片。
引導幼兒明白暑假里要注意安全,注意身體,只有身體健康才能過一個快樂的暑假。
提問:你看到了什么?
欣賞哥哥姐姐怎么樣過暑假的照片,說說自己的感想。
通過看照片及圖標,使幼兒知道在暑假里可以做的一些事情,并懂得要合理安排。
2、引導幼兒辨認標志。
出示標志圖片,與幼兒一起討論:暑假可以做些什么?在暑假里,要注意些什么事情?
簡單解釋標志圖所表示的意思。
看標志圖說說表示做的事情。
個別幼兒說一說。
三、結束部分:我們的暑假。
1、鼓勵幼兒在暑假里把有趣的事、好的作品,照片收集起來,開學升中班時帶到幼兒園來與同伴相互交流。
師:你準備在暑假里做些什么?哪些作品、照片也可以帶到幼兒園里來?
2、師:回家后,請你跟爸爸媽媽一起討論怎樣過暑假,并制定一個計劃。
相互討論之后再個別說一說。
通過向幼兒布置假期中的小任務,使幼兒能更好地過暑假,能有計劃地過一個快樂、健康的暑假。
【幼兒園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小班經典教案02-22
小班幼兒園教案06-30
幼兒園小班教案06-03
幼兒園小班教案01-08
幼兒園小班教案:夏天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