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范文匯總九篇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用團圓、連接的方法塑造圓圓的小雞形象。
2、嘗試捏出小雞尖尖的嘴巴,并借助輔助材料裝飾小雞的眼睛。
3、初步產生對泥工活動的興趣,愿意進行泥工活動。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5、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人手一塊泥工板,橡皮泥,紅豆與綠豆若干。
活動過程:
1、教師和幼兒一起唱歌《母雞和小雞》導入。
師生隨著音樂表演唱歌曲。
2、引起幼兒關注小雞。
提問:母雞的寶寶是誰呀?小雞是什么樣子的?
3、帶領幼兒打開幼兒用書,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上的小雞。
提問:你知道畫面上的小雞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是怎樣做的?激發幼兒參與制作的泥工愿望。
4、教師示范講解制作方法。
將大塊橡皮泥在手掌中團圓,搓出圓圓的身體;將小塊橡皮泥團圓為圓圓的頭;在小雞的頭上捏出尖尖的嘴巴;用紅豆或綠豆嵌在頭的兩邊作為小雞的眼睛;將小雞的頭輕輕地連接到身體上。
5、教師提出制作要求,鼓勵幼兒按照要求大膽地進行泥工活動。幼兒操作活動,教師巡回觀察,并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幫助。
6、組織幼兒相互欣賞放在泥工板上的小雞,教師給予表揚和鼓勵。
7、閱讀幼兒用書,教師:小朋友給畫面上的小雞帶來了這么多朋友,大家很高興,他們念了一首兒歌給小朋友聽:
小小雞,嘰嘰嘰, 尖嘴巴,圓身體,
身上穿著絨毛衣, 愛吃小蟲愛吃米。
8、鼓勵幼兒和老師一起念兒歌。 活動的第二環節讓幼兒觀看視頻可愛的小雞,讓幼兒通過觀看進一步了解小雞的基本外型特征。
反思:活動開始讓幼兒唱歌《母雞和小雞》,隨著音樂進行歌表演,激發幼兒的興趣,接著讓幼兒觀看視頻可愛的小雞,讓幼兒進一步了解小雞的基本外型特征。再通過講解及演示,激發幼兒制作的樂趣,變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探索和學習,使幼兒更好的獲得直接的感性經驗。在最后一個環節中展示幼兒的作品,既滿足了幼兒的好表現心里需要,又讓賞識教育得到了延伸。
小百科:雞是一種家禽,家雞源出于野生的原雞,其馴化歷史至少約4000年,但直到1800年前后雞肉和雞蛋才成為大量生產的商品。雞的種類有火雞、烏雞、野雞等。而且雞也是12生肖中的一屬。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秋天是一個收獲的季節,芋頭、山芋、棗子等等都成熟了。這些自然材料都成為我們幼兒園開展創意美術活動的寶貝。芋頭毛茸茸、圓滾滾,一頭尖一頭圓,真像一只可愛的小刺猬。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就設計《小刺猬背棗子》這活動,讓幼兒初步感知芋頭的外形特征,嘗試用插的方法來制作小刺猬。芋頭、紅棗這些都是生活中很容易取材的,用這些材料既貼近生活又形象逼真。旨在引導幼兒運用自然材料制作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
活動目標:
1. 感知芋頭的外形特征,學習用插的方法制作小刺猬。
2. 體驗自然材料制作的樂趣。
活動重點:
學習用插的方法制作小刺猬。
活動難點:
能夠在合適的位置插。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認識小刺猬,了解小刺猬的外形特征。
材料準備:毛芋頭、牙簽、紅棗若干、小刺猬范例、工字釘若干。
活動過程:
1.導入
師:秋天到了,棗園里的棗子都成熟了。刺猬哥哥和刺猬妹妹這幾天都在忙著收棗子。
你們瞧,他們背著紅紅的棗子來了。
出示小刺猬,引導幼兒觀察。
2.出示小刺猬,感知刺猬的外形特征。
“你們看,刺猬是什么樣子的,誰能告訴我呢?”
引導幼兒說出刺猬的身上都是尖尖的刺等等。
師:小刺猬真能干還會被棗子,可是棗子太多了,刺猬哥哥、刺猬妹妹都來不及收。小
朋友,我們快來幫他們吧。我們一起來變出更多的小刺猬吧!
師:那你們知道小刺猬是怎么變出來的嗎?
老師示范:看看老師是怎么變的?小小芋頭躺桌上,尖尖腦袋小小眼,左一只來又一只(教師示范插眼睛左右對稱)前插插,后插插;左插插,右插插;插出滿身尖尖刺。(示范插刺猬身上的刺)紅棗子甜又香,小刺猬真能干,全身背滿紅棗子。(教師示范插棗子)
3.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提出要求:
(1)先用工字釘插好小刺猬的眼睛,然后用牙簽插在小刺猬的背上,變成尖尖刺。
(2)牙簽和釘子都有尖尖的刺,一定要小心,注意安全。
4.結束部分。
師:小朋友的小刺猬身上都背滿了棗子,現在我們把小刺猬送回家吧。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幼兒學習插得方法制作小刺猬,如果單一地示范講解一定是很乏味的,活動一開始,我設計了刺猬哥哥刺猬妹妹背棗子的情景,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秋天到了,棗園里的棗子都成熟了。刺猬哥哥和刺猬妹妹這幾天都在忙著收棗子。你們瞧,他們背著紅紅的棗子來了。”孩子們都很感興趣。“那你們知道小刺猬是怎么變出來的嗎?”看看老師是怎么變的?于是我就邊示范邊說兒歌幫助幼兒理解。
同過兒歌的幫助,整個示范講解過程中,幼兒興趣很高,完全被小刺猬引住了!《綱要》中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各領域的內容要注重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因此,在生動、有趣的游戲情境中學習,教師和幼兒都覺得輕松愉快!但在幼兒操作過程中,還是出現了幼兒在刺猬底部插尖尖刺的問題。還需要的示范講解的時候重點的在提一下。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3
設計思路:
小班孩子對于父母還是很依賴的,觀察一下班中的孩子特別是一些小年齡的寶寶每天來園離園時都要父母抱不肯走路,還經常向父母撒嬌或是無理取鬧。在主題活動“娃娃家”中針對孩子們的情況我們要開展“爸爸媽媽好”的一系列活動,我們想通過各種形式對孩子們進行愛父母的教育。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我設計了美工活動“花兒送給爸爸媽媽”,希望孩子們在說說、看看、做做的過程中體驗為父母制作禮物的快樂,同時練習區分小、中、大和學習按簡單順序粘貼的技能。
活動目標:
1、能將花瓣按大、中、小三種順序粘貼,并知道圓心對圓心。
2、在制作過程中體驗為父母做禮物的快樂情感。
3、感受作品的美感。
4、培養幼兒初步的創造能力。
活動準備:
1、每位幼兒帶一張全家照。
2、正方形、長方形、心形、菱形、圓形圖畫紙若干。
3、大、中、小三種用彩色紙做的花瓣、雙面膠、固體膠。
活動過程:
一、導入
環節要求:回憶爸爸媽媽送給自己的禮物。引導幼兒把話說完整。
1、爸爸媽媽平時給你買了什么東西?
(引導幼兒從吃、穿、玩等方面來說。)
2、爸爸媽媽給寶寶送了各種各樣的禮物,他們這么愛寶寶,那么我們是不是也
想給爸爸媽媽送禮物呢?
3、請孩子們想一想,然后說一說想給爸爸媽媽送什么禮物?
(先讓孩子自由發表見解,然后通過出示孩子們的'全家福照片來引導孩子對裝飾“相框”達成共識。)
二、裝飾相框
環節要求:在老師的提示下,積極地參與裝飾活動。
1、教師出示范例,提問:照相放在哪里了?這叫什么呀?(相框)
2、引導幼兒共同制作
1)先把全家照貼在相框(圖畫紙)的中間位置,待用。
(巡回指導,對個別幼兒進行幫助,把照片貼在底紙的中間位置。)
2)接著取大、中、小三張花形紙片,教師講解。
(提示幼兒三片花的顏色要不一樣,這樣粘貼出來才好看。)
3)然后把花背后雙面膠紙撕去,按大中小數序重疊粘貼,并且注意用三個不同的顏色。
(引導幼兒將撕下的雙面膠紙放在指定的小籮筐里,在粘貼時注意花心對著花心貼這樣貼出的花才整齊、美觀。)
4)最后把做好的花用固體膠粘貼在相框的周圍,并用蠟筆畫小圓做裝飾,放學后帶回家送給爸爸媽媽。
(巡回指導,幫助幼兒適當用花粘貼在相框周圍不要過密或是太少。)
三、花兒送給爸爸媽媽
環節要求: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
1、送給爸爸媽媽的時候應該怎樣做才是有禮貌?
(引導幼兒練習雙手捧著制作好的相框來送禮物。)
2、請幼兒試著說一說在送禮物時怎樣對爸爸媽媽說?
(可以提示幼兒學說——爸爸媽媽這是我自己做的相框,送給你們,希望你們喜歡。)
3、展示幼兒制作的相框,幼兒欣賞。
(可以讓能力較強的孩子嘗試自己來介紹作品,也可以引導孩子們來評價自己或是同伴的作品。)
延伸活動:
請父母協助引導孩子在送禮物時介紹禮物的制作過程,并且提醒孩子用雙手捧好禮物送到父母手中。
活動反思:
活動中孩子們對于介紹自己父母送的禮物都非常開心,雖然有些孩子話語表達不夠完整但是從他們的發言中可以發現父母送的禮物孩子們都印象深刻非常喜歡。當老師提議讓孩子們給父母制作禮物時他們既開心又好奇紛紛積極來參與,通過聽老師講解、看老師示范孩子們都很快學會了粘貼小花的正確方法,當老師幫助他們把一個一個漂亮的相框做成后孩子們便互相交流起來都說自己做的最好看,要拿回家送給爸爸媽媽。放學時,孩子們都小心地捧好相框怕弄壞了。
從活動中孩子們的表現可以看出他們都愛自己的父母都愿意說給大家聽,都喜歡參加美工制作活動。這次的活動雖然是以美工活動為主,孩子們在動手能力方面得到了鍛煉,初步學習了簡單的制作技能技巧,但是我特別注意了對孩子常規習慣的培養和表達能力的鍛煉。因此這次的活動是一舉多得的,以后這種適合小班孩子的綜合性集體活動可以嘗試多組織開展對于孩子各方面能力的發展是非常有益處的。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作品,體驗色彩中的情緒感受。
2、能大膽運用顏色自由繪畫,體驗繪畫的樂趣。
3、體驗想象創造各種圖像的快樂。
4、培養幼兒養成有序擺放工具、材料的習慣。
設計意圖
每個色彩寶寶心中都有自己的故事,有的寶寶高興,有的悲傷,有的郁悶,有的……你們猜猜這里的色彩寶寶是什么樣的心情呢?根據小班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考慮到小班幼兒的思維特征更多的是在直覺上,而顏色生活中隨處可見,為此我設計了《快樂的顏色》。
教學準備
1.感受生活中的色彩。
2.大型紙張、大小不等方形或長方形鉛畫紙若干、各種顏料(加膠水)、顏料盤、水粉筆、雙面膠、抹布。
3、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讓孩子對色彩感興趣,樂意參加玩色活動。
活動難點:
參與到玩色活動中,體驗嘗試樂趣。
教學過程
一、回憶自己的快樂。引導幼兒感受色彩的情緒。
1、看幼兒用書,教師引導幼兒:"每個色彩娃娃的心里都有自己的故事,有的高興,有的傷心,有的熱鬧,有的安靜。你能感受到嗎?
2、展示各種顏色的顏料:"讓我們看看哪種顏色最快樂,你能把它挑出來嗎?"畫一幅快樂的畫。(可播放歡快,熱情的背景音樂。)讓我們用這些快樂的顏色來做一個游戲。
3、小朋友們,你們快樂嗎?為什么會快樂?我們把最快的的心情畫出來。
二、引出幼兒感受色彩的情緒。
書上有什么?你找到了哪些顏色?它們都快樂嗎?
三、畫一幅畫快樂的顏色。
(1)提問:你想讓小畫筆畫出什么?
(2)提供水粉筆,油畫棒,水彩顏料,紙,幼兒自選并繪畫。
(3)幼兒玩色:讓幼兒在課桌上作畫;也可席地而坐,將紙放在地上作畫。
(4)操作中,教師與幼兒談談畫了什么,幫助表現或記錄一定的內容。如:太陽,小鳥,花,樹等,讓幼兒體驗初次繪畫的樂趣。
四、展示作品并討論。
哪幅畫最快樂?
它用了哪些顏色?
它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活動延伸:
游戲:色彩娃娃抱一抱。
教師演示讓不同的色彩“擁抱”,產生另外一種色彩:紅色和綠色"擁抱"變成了棕色;藍色和黃色“擁抱”變成了綠色;紅色和藍色“擁抱”變成了紫色。幼兒在教師的幫助下嘗試。
活動反思
《快樂的顏色》這一活動主要是讓孩子們掌握涂色技巧,發展小肌肉群的力量。活動中我以游戲“找蠟筆”為切入點,引發孩子們的興趣。在認識了顏色后,出示身體沒有顏色的顏色寶寶,請孩子們說說應該給它們什么顏色呢?抓住了孩子們探索、好奇的心理,牢牢的抓住了興趣點,讓活動順利進行。通過游戲,讓幼兒零距離接觸,視覺感官獲取顏色知識,師幼互動中感受合作的快樂。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興趣濃濃。在孩子們的自由作畫時間了,老師巡回指導,發現較好或有自己創意的孩子就進行及時表揚,孩子們互相學習,很好的完成了作品。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設計了有趣的教學用具和游戲設計,整個活動,幼兒在愉快的氣氛中獲得初淺的社會經驗,體驗了解他人的快樂。效果好。
小百科:顏色是通過眼、腦和我們的生活經驗所產生的對光的視覺感受,我們肉眼所見到的光線,是由波長范圍很窄的電磁波產生的,不同波長的電磁波表現為不同的顏色,對色彩的辨認是肉眼受到電磁波輻射能刺激后所引起的視覺神經感覺。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平時幼兒活動中,在建構區我總是能看到小朋友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以及在活動中所展現出的創造性思維,的迸發和充滿無限想象力的搭建。每一個作品都讓我充分感受到孩子在建構的時候是多么的有潛能。針對小朋友喜歡建構的特點,我集合創意手工課題活動,通過一張張平面的不起眼的紙通過“魔法”讓其站起來變成立體,并邀請小朋友嘗試建構和組合,激發小班小朋友嘗試探索和建構的興趣。
活動目標:
1.充分調動感官,嘗試根據圖示將平面變成立體,從而獲得愉快的經驗。
2.會大膽想象選用簡單的圖形組合設計小城堡。
3.在活動中體驗創作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5.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活動準備:
1、各色長方形、半圓形紙張每人1張。
2、工具:固體膠。
3、課件PPT。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嘗試根據圖示將平面變成立體,組合成魔法城堡。
活動難點:
半圓形上的折線,連接起來的時候對準折線粘合,為合成圓錐形的時候保持住尖尖角。
活動過程:
一、出發魔法城堡
師:瞧!這是什么?(魔法棒)今天我就是一個魔法師,我馬上就要變魔術了,閉上眼睛,我們一起念我們的魔法口令:“吧啦吧啦變”。
(評析:巴拉巴拉小魔仙,每個小朋友都很熟悉而且也很喜歡,因此我通過小朋友熟悉的巴拉巴拉小魔仙的魔法棒變魔術來吸引小朋友參加活動,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積極性和興趣。)
二、尋找魔法城的秘密
1.出示PPT,引出魔法城堡
師:看看我變出什么來了?
幼兒:一座房子。
幼兒:一座城堡。
②出示魔法城堡圖片
師:我變出的是魔法城堡,你知道魔法城堡是用什么變的嗎?
幼兒:用彩色紙。
幼兒:用魔法把紙變成的。
2.認識形狀(長方形、半圓形)。
師:魔法城堡用到了很多不同顏色的紙,而且請了長方形寶寶和半圓形寶寶來幫忙。我們和他們打個招呼吧!
師:小朋友想想看,我是用什么方法讓這些魔法紙站起來變成城堡的呢?
幼兒:把紙卷起來的,放在桌子上的。
幼兒:卷起來以后,疊起來的。
(評析:教師PPT的演示,“看看我變出什么來了?”以視覺沖擊直接調動幼兒的感官,讓幼兒有一個耳目一新的感覺,原來紙可以站起來,變成城堡。通過提問: “你知道魔法城堡是用什么變的嗎?”來引出制作魔法城堡的材料,長方形和正方形,在PPT上再出示,通過和圖形寶寶打招呼的方式,加深和鞏固了對長方形寶寶和半圓形寶寶的了解。然后請小朋友在觀察的基礎上,想想是用什么方法讓這些魔法紙站起來變成城堡的呢?神奇的秘密把小朋友又再一次充分調動了起來。)
三、尋找魔法秘密
(1)如何讓魔法紙站起來。
①讓幼兒嘗試讓紙張站起來的方法,并在集體面前演示一下。
教師請幼兒隨便說。
師:那我們來看看長方形寶寶上面的圖示吧,它是請我們怎么做的?
幼兒自由說。教師請幼兒來演示。
師:誰愿意來試一試呢?
師:真的成功了,我們給他鼓鼓掌。
教師總結:XX是將長方形寶寶兩條邊重疊連接起來的這個方法我們把它叫做“卷”。在小點點上涂上固體膠,然后開始卷起來,卷起來的一條邊要與直線親親嘴,再抱一抱,抱得牢牢地就站起來了。
師:(出示半圓形寶寶)那么半圓形寶寶它有什么圖示?它想請我們怎么來幫助它呢?
幼兒:有折線。
幼兒:折線就是請我們要折在線上。
師:折線是請我們沿著折線折,
教師請幼兒來介紹演示。
師:那就請XX看著寶寶身上的圖示幫助半圓形寶寶站起來吧。
幼兒嘗試。
教師表揚:XX的本領真大。她使用的這個方法叫做“圍”,我們也來學學XX的這個方法。
(教師帶領幼兒示范)沿著折線折一折,涂上固體膠,一手按住折線,另一只手拿起另一邊和折線親親嘴,再用力抱一抱,1,2,3,就成功了。
組合:
師:我們把長方形寶寶和半圓形寶寶組合起來,一個小城堡就完成了。
(評析:活動中尋找魔法秘密是本活動的重點部分。在這個環節,我充分尊重幼兒的個性和性格特點,充分發揮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性,教師的引導性作用,通過我設計的長方形寶寶和半圓形寶寶上面的圖示,請幼兒在已經了解涂漿糊和折線的基本知識的已有經驗基礎上,請他們來嘗試按照這個圖形上圖示進行操作,嘗試將魔法紙寶寶站起來。因此我請了小朋友來演示,長方形站起來顯得比較簡單,因此我在再次操作演示的時候,向幼兒介紹“卷”的方法,并引導幼兒要看好實線,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念兒歌的形式“和直線親親嘴,抱一抱,抱得牢牢的,站起來。”通過多遍的練習,馬上讓幼兒對這個對準實線進行操作的難點的操作的方法掌握了。接著再展示半圓形寶寶的圖示,再次請幼兒嘗試看著半圓形的圖示進行操作。示范成功后,帶領幼兒一起徒手學一學圍的方法。在這個示范的過程中,由于半圓形圍成錐形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對準折線黏貼,所以我特別強調細節,一手按住折線,另一只手拿起另一邊和折線親親嘴,再用力抱一抱,就成功了,解決了本活動的難點)
四、我來造魔法城
1.出示魔法城堡圖片
師:看看這些魔法城堡和我的小城堡有什么不一樣的?
幼兒:有的高有的低,有的是幾層樓的
師:怎樣可以搭得更高?
2.出示圓形紙
師:這張卷起來的長方形寶寶可以幫助我們,把魔法城堡搭得更高。
(教師示范)這樣一個又高又低的魔法城堡真漂亮呀!我真喜歡!
3.造魔法城堡
師:今天呀,費老師給每組的小朋友準備了各種顏色的長方形寶寶和半圓形寶寶,請你們看著魔術紙寶寶身上的圖示也來建造一個漂亮的魔法城堡好嗎?最后把你做好的城堡放在你們的桌子中間,和好朋友組合成一個大城堡,費老師來拍照,看看哪一組的寶寶做的魔法城堡最好看?
幼兒園嘗試創意制作。
教師巡回指導。
(評析:通過實物圖片的直接對比,給了幼兒一個清晰易觀察對象,引導幼兒發現出兩座城堡的不一樣。引導幼兒關注城堡的高低,拋出問題:怎樣可以讓城堡搭的更高?根據幼兒認真的發現之我們找出長方形寶寶可以幫助我們,讓我們的魔法城堡搭得更高。再通過長方形寶寶來進行驗證的方法,在探索嘗試的基礎上,驗證成功,再一次激發幼兒創造的熱情。
五、參觀魔法城堡
師:這些是我們大家完成的魔法城堡,我都想去參加一下了。小朋友你最想到哪座城堡去參觀呀?為什么?(教師拍照在電視機上展示,引導幼兒觀察層數越高城堡越高)
師:小朋友制作的魔法城堡真好看,下次我們制作更高更漂亮的魔法城堡邀請小動物們來參觀好嗎?
幼兒:好。
(評析:在講評的時候,幫助幼兒梳理經驗,引導幼兒可以嘗試著將自己的城堡和好朋友的城堡一起組合成一個高城堡,并注意搭建的時候要注意耐心和小心。并邀請小動物們也來參觀我們更高更大的魔法城堡,激發幼兒再次創作的欲望。)
六、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同伴之間相互合作,探索創造更高更大不一樣的魔法城堡。
活動反思:
根據小班幼兒參與美術活動的特點,依托整合性的藝術教育模式,嘗試在生活中選取孩子們所熟悉的多種自然材料,融多元化與趣味化于一體,以材料的創意、內容的創意、組織形式的創意等角度出發,通過感受、體驗、游戲等多途徑,多通道參與激發幼兒參與美術活動的熱情。
一、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熱情
以巴拉巴拉小魔仙的人物形象,變魔術城堡的游情境,使整個活動過程,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都很高漲,對制作魔法城堡很感興趣。
二、利用自然材料,感受創意之美
在材料的選擇上我注重引導孩子們去關注我們幼兒平時生活中接觸到的易感知的材料——紙。利用紙的特性,進行“站”起來的方法制作魔法城堡,很出乎小朋友的意料之外,紙原來還可以變成城堡。孩子們在興趣的激發下,制作熱情和創造性倍增,孩子們用自己的創造性創作了不同高低,不同組合的魔法城堡,感受到了創意之美。
三、PPT圖示和兒歌相互結合,遵循“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理念,突破重難點
在尋找魔法秘密的活動環節中,根據折線“折”,再進行圍合,制作魔法城堡是活動的重難點,根據小班直覺形象思維、注意力弱的特點,我把教師的直接示范改為在圖形中畫好圖示并在PPT中展示,以直觀鮮明的形象充分調動幼兒的注意力。我還充分遵循“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理念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在觀察圖形圖示的基礎上,請幼兒嘗試自己探索怎樣才能使紙“站”起來,讓幼兒在探索、展示的機會中展現自己,通過幼兒的嘗試示范操作,我針對幼兒對“站”起來操作過程給予及時的總結性的總結,細節問題幫助幼兒梳理、提升經驗。通過念兒歌的形式教給幼兒對準實線粘貼的操作方法,使得半圓形上的折線,連接起來的時候對準折線粘合,為合成圓錐形的時候保持住尖尖角成功了,突破了重難點。
通過這次活動的嘗試,發現孩子們對創意性的美術活動還是非常感興趣的,他們能在活動中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創造自己喜歡的作品。而教師在活動中,我們更應該選擇貼近幼兒生活中的材料,通過適當的教育方法,來讓幼兒感受創作之美。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1、練習畫橫線和豎線。
2、有正確的握筆姿勢和良好的繪畫習慣。
3、有保護動物的意識。
二、活動準備:
1、動物頭飾四個,范畫一張。
2、人手一盒蠟筆,一張作業紙。
三、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引起幼兒的注意。
動物園是小朋友最喜歡去的地方,你有沒有去過?你看到了那些動物?它們的家是什么樣子的?請你說給旁邊小朋友聽聽。請你說給大家聽聽。
(二)創設情景,激發幼兒的興趣。
(電話鈴聲響了)“喂,你好,哦,你是動物園的,什么?你們動物園有一些動物逃出來了?有老虎,獅子,還有大灰狼,真的?什么,馬上要逃到小(2)班來了……”(話還沒講完,四個中班小朋友戴著頭飾沖了進來,裝成老虎,獅子,大灰狼等動物朝著小朋友大聲吼叫,奪門而去。)
哎呀,小動物們都逃出來了,會發生什么事情呢?(會吃人的。)那怎么辦呢?動物園的叔叔阿姨急死了,你們快替他們想個好辦法吧!(用槍把它們殺死,把它們打死……)
這個辦法好嗎?把它們殺死了,小朋友就看不到它們了。我們應該保護動物,而不是把它們殺死。趕快想辦法,小動物已經逃到小(三)班去了。(把它們關到籠子里去,像上海野生動物園里一樣把它們隔離開……)
這個辦法真不錯,我們可以用隔離網把它們隔開,這樣它們既傷害不到我們,又能自由自在的生活,這樣多好啊!
(三)出示背景圖,教師示范畫。
剛才小朋友說了,動物園里的動物都是住在籠子里的,那籠子是什么樣子的呢?(一格一格的,用鐵絲做的……)小朋友看的真仔細!鐵絲是直直的,還是彎彎的?(直直的。)對了,是直直的,就好像由許多橫線和豎線拼起來的。你們看,它是誰?(出示獅子背景圖)這只獅子給劉老師打了麻醉針,所以動不了,要趕快畫上隔離網才行。你們先看好老師是怎么畫的。
1、示范畫橫線。從紙的最左邊開始一直畫到紙的最右邊,畫一條直直的線,像一根小棒一樣。畫一條,往下移一點,再畫一條。畫許多許多條橫線。
2、示范畫豎線。從紙的最上邊開始一直畫到紙的最下邊,畫一條直直的線。畫好一條,往旁邊移一點,再畫一條,畫許多許多條豎線。
(四)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提出要求:
1、一種深色的、和動物顏色不一樣的蠟筆。
2、一只手按住紙,盡量把線畫直一點,不要彎曲。空的距離不要太大,要不然,動物會逃出去的。
3、握筆不要太上,也不要太下,握在指定的地方。身體坐直,不要靠緊桌子,頭不要低的太下,注意保持距離。
老師的要求聽清楚了嗎?請你選一張你喜歡的動物,開始畫吧。
教師巡回指導,提醒幼兒要從紙的最邊端開始畫,不要畫到桌上,注意畫面整潔。
(五)欣賞作品。
哇!小朋友畫的真棒,讓我們大家一起來欣賞一下,看看誰畫的隔離網最牢固,小動物不會逃出去。
動物園的叔叔阿姨一定很著急了,我們把它們送回去吧。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學會畫簡單的魚,表現出魚的基本特征(魚鱗、魚頭、魚鰭、魚尾)。
2、發揮自己的想象,畫出自己所喜愛的魚。
3、體驗運用不同方式與同伴合作作畫的樂趣。
4、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后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成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魚的構成、形狀和色彩
難點:能夠畫出各種形狀的魚,裝飾并涂上顏色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
教師與學生互動
一、導入新課
講故事導入課題,我們要幫助老爺爺——捕魚(板書課題)
二、講授新課
1、你們知道魚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嗎?(魚頭,魚身,魚鰭,尾巴)
2、你們見過哪些形狀的魚?
學生一邊回答,教師一邊貼同樣形狀的白紙,并添貼尾 (三角形,圓形,半圓形,橢圓形,四邊形)
3、用學過的線條來裝飾魚,在白紙上添畫(直線,斜線,波浪線,折線,螺旋線)
4、你見過什么顏色的魚。
白紙翻面,展示已經畫好的魚(紅色,黃色,藍色,彩色,五顏六色)
三、學生作業
看,老師拿來了老爺爺的網,現在請每位同學畫一條你最喜歡的魚,當成是你幫老爺爺捕到的,看誰動作最快
1、先畫鉛筆稿
2、裝飾鉤線
3、涂色
四、展示作業
1、今天捕到的魚可真多,我們來唱首歌慶祝一下吧
集體唱mp3/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兒歌《捉魚》
2、作業評比
形狀,色彩
教學反思:
捕魚這一堂課,我通過運用多媒體、掛圖、歌曲等,激發了學生對魚的了解和表現興趣。
本課教學重點明確,課前我與學生進行一些互動,為課堂創作營造了輕松活潑的氛圍,又為捕魚奠定了基礎。
我采用小故事帶問題的方法引入新課,讓學生一下就集中了注意力,導出課題。
講授新課是這堂課最精彩的部分,我沒有直接用粉筆板書,而是準備好畫好的魚身魚尾,學生一邊回答魚形我一邊往黑板上貼相對應的形狀魚的背面,接著讓學生用學過的線條來裝飾魚,起到了復習的作用,在學生說出魚顏色的同時,我將魚黑板上的白紙翻面,當有顏色的魚展現在大家面前時,學生發出了整齊的驚嘆聲和掌聲。
作業展示,為了首尾呼應,我讓學生把畫好的魚作業手撕和剪下來貼在魚網上,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我本著面向全體幼兒,與學生為主的宗旨,在教學環節上都是圍繞目的進行的,比較圓滿的完成了這堂美工課的教學任務。
本節課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足之處,上公開課時還會比較緊張,臨場應變能力尚不足夠。如果在學生作畫時加點音樂就更加錦上添花了。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我會努力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爭取在以后的每一堂課有更大進步。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8
制作意圖:
(1)托班幼兒年齡小,手眼協調能力弱,對繪畫有困難,繪畫時沒有順序、步驟,不知如何下手,制作了擦擦畫畫書,并設計了相應的步驟以及簡單的兒歌,便于幼兒練習畫畫,幼兒較容易學,寓繪畫于娛樂之中。
(2)2-3歲幼兒生活經驗少,通過生活中幼兒熟悉的蘋果、西紅柿等滲透相關的顏色。
教育價值:
(1)激發幼兒繪畫的興趣
(2)擦擦畫畫書可以重復使用,便于幼兒繪畫。
選用材料:
(1)各色卡紙畫有圖案、塑封;
(2)彩色水筆。
制作方法:
(1)選用各色卡紙,封面上畫有相應的圖案;
(2)在書中畫有步驟圖,并配有簡短的兒歌。
操作方法:
(1)打開擦擦畫畫書;
(2)按書上的步驟輪廓圖邊說兒歌邊畫;
(3)能力強的幼兒還可以在輪廓內填色。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認識幾對同類色:大紅和粉紅、桔黃和淡黃、深綠和淡綠、深藍和淡藍。
2、初步嘗試用漸變色印染。
3、激發幼兒對色彩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認識大紅和粉紅、桔黃和淡黃、深綠和淡綠、深藍和淡藍,能正確叫出它們的名稱。
2、顏色寶寶卡片8個;磁帶、錄音機。
3、幼兒人手一個“顏色寶寶”胸飾;每組大紅和粉紅、桔黃和淡黃、深綠和淡綠、深藍和淡藍的顏料各一份;人手一支毛筆、一張紙巾。
活動過程
一、配同類色。
1、教師:今天許多顏色寶寶來到我們小(1)班,看,有哪些顏色寶寶,幼兒集體念。
2、教師手中拿一個“紅寶寶”:“來了一個紅寶寶,它說:我的好朋友跟我長得很像,看一看,這里誰和我長得最像,請你們來幫我找一找。”幼兒找到粉紅色。“好朋友,手拉手,抱一抱。”教師演示兩個寶寶的動作。
2、用同樣的方法找到另三對同類色。
二、觀察印染手帕的方法。
1、教師出示范例:看,顏色寶寶跳到了手帕上,他們把手帕打扮的多漂亮呀!它們是怎樣打扮得呢?
2、教師示范印染手帕的方法。
教師:這么漂亮的手帕是怎么裝飾出來的呢?我們來看一看。
將正方形的餐巾紙對折三次成三角形——將對折好的餐巾紙的各個部位分別蘸一下顏色——輕輕地打開。
三、幼兒集體回憶印染的步驟,討論需要注意的地方。
1、蘸顏料的時間不能太長。
2、印染后打開時要輕輕地、慢慢地。
四、幼兒染手帕,教師指導
1、鼓勵幼兒大膽印染。
2、給能力弱的幼兒適宜的幫助。
3、鼓勵幼兒在打開時不怕困難,堅持做完一件事。
五、作品展示。
1、將幼兒作品平放在桌子上,幼兒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并說說喜歡哪一幅作品,為什么?
2、為喜歡的作品獎一個獎牌。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06-08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05-13
彩帶的小班幼兒園美術教案01-15
花樹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02-10
幼兒園小班美術《花樹》教案02-10
小鴨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01-08
幼兒園小班美術《雞》教案01-10
【熱門】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10-26
【精】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10-26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下雨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