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7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積級參加音樂舞蹈,在舞蹈中獲得快樂的情緒體驗。
2,鼓勵幼兒大膽的嘗試創編,體驗創編的樂趣。
3,能根據音樂的速度,變換動作速度。
4,能跟著節奏打節拍。
重點難點
1〉重點:感受音樂帶來的快樂。
2〉難點;初步嘗試學習創編貼近孩子生活活動的舞蹈動作。
活動準備:
錄音機,磁帶,鋼琴,空沐浴露瓶,毛巾,臉盆。
活動過程:
一,律動進場
二,練聲,復習歌曲
三,教師以啞劇表演的行式激發幼兒的興趣。
1〉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一段表演,大家猜猜看,老師在干什么,你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2〉教師表演,突出洗澡的動作。
3〉請幼兒回答問題:你們是怎么洗澡的,并讓個別幼兒用肢體語言進行表現。
四,教師請幼兒認真傾聽歌曲激發幼兒表演的欲望。
1〉小朋友們知道這是什么歌嗎?好聽嗎?
五,教師請幼兒創編動作,并引導幼兒美化動作。
1,師:小朋友都覺的這一首歌這么好聽,那誰來想一想可以加上些什么好看的動作
六,教師完整的表演舞蹈。并加上之前幼兒創編的動作。
1〉師:小朋友今天都這么乖,那么老師也想到一些好看的動作,小朋友們想不想看啊?
2〉教師表演“洗澡歌”
3〉師“好看嗎,你們想不想也來跳,那今天我們就來跳這段舞蹈吧
七,教師喊節奏放慢速度教幼兒基本動作。
1.師:小朋友們大家找一個舒服的位置站好來,認真的和老師學動作,老師看看哪個小朋友最棒。
八,教師帶領幼兒隨著音樂完整的做舞蹈動作。
1.師:小朋友學的真棒,我們現在就聽這音樂一起跳起來吧
九,復習歌曲“螞蟻”
十,律動出場。
師:小朋友們,你們今天真能干,這么快就把動作學會了,現在我們最后在來一遍好嗎?
活動反思:
由于教師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將幼兒的情敘帶動了起來,因此使整節課幼兒激積性很大,都有強烈的對歌曲的創編的欲望,在活動過程中,幼兒能主動,激積的配合老師,回答相應的問題,這次活動有效的促進了幼兒的自主思維及肢體語言表答能力。但創編動作對于這些從沒有接觸此活動的幼兒來說是有一定的難度,沒辦法讓全體幼兒充份的得到發揮,教師需要進一步培養和引導幼兒去發揮他們自身淺在的創編能力。
小百科:洗澡,能清除汗垢油污、消除疲勞、舒筋活血、改善睡眠、提高皮膚新陳代謝功能和抗病力。而且通過溫水的浸泡,能夠治療某些疾病。熱水澡水溫不宜太高,一般以35~40℃的溫水為宜。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發展幼兒的目測、手部精細動作的控制能力,提高手眼協調。
2.激發幼兒對民間體育游戲的興趣,體驗合作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活動場地按遠近分別定為①②③區域;
2、瓶蓋若干;磚頭或大積木。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師:今天天氣真不錯,我們騎著馬出去玩玩吧!(“騎馬”讓隊列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移動)
二、滾“銅板”
1、師:這是什么?小“銅板”可以怎么玩呢?我們一起來試試,可以自己玩,也可以和小伙伴一起玩。(幼兒四散游戲)
2、老師講解示范游戲玩法:活動場地按遠近分別定為①②③區域。每人各將一圓片(可由瓶蓋取代)從高坡(傾斜的磚或積木)開始往下滾,比比誰滾得最遠。
三、游戲:“銅板”滾得遠。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新一輪小學數學教材內容的改版使用,與老教材的知識結構有了很大的變化,不過,在對"多與少"方面的教學內容上實質沒有多大的變動,只是在教學"多與少"的相關問題時,側重于學生的自主探究與歸類總結,其好處在于能夠培養學生多元化的數學思維。可這一來,不少學生在對"多與少"的理解時,卻容易產生混淆(特別是高年級中的分數復合應用題,混淆就更嚴重了),現就此問題作以下一些探討性分析。
1.簡單"多與少"的理解
小學低年級就開始給合"圖文"對"多與少"問題開始進行相關的訓練教學,當然,這類問題對這些小學生來說,也許會答得津津有味,但要真正理解其中數學量的含義,我想應該沒有幾個學生弄懂。比如:誰比誰多幾?誰比誰少幾?(學生都知道是用"大數"減"小數"),雖然問法不同,含義不同,但在同一個題中都可以用同一個減法算式。
例如:小明有8個蘋果,小東有5個蘋果,小明比小東多幾個?小東比小明少幾個?其解答都是用同一個算式:8-5=3(個)。
2.一般"多與少"的理解
進入中年級后,"多與少"的教學內容就更進了一步,我認為在此階段,學生在理解上存在幾方面的難度。第一、在數字上稍偏大,學生會列算式,但容易算錯;第二、條件比原來要多了,也就是說不像低年級學習時的只有兩個量,而現在出現了第三個量,運算過程也多出了一步;第三、給出的條件開始有了轉彎,這種新的數學邏輯思維方式,學生一時還不易掌握。例如:(1)甲有1200元錢,乙有8500元錢,甲比乙少多少元?乙比甲多多少元?(像這樣只有兩個量,學生都知道是用大數減去小數,只是計算難度稍大一點)。(2)小紅有70元錢,小華有85元錢,小西有80元錢,小紅比小華少多少元?小華比小西多多少元?(此類給足條件的應用題,只要學生多加細心,找準了誰和誰比、問題也會迎刃而解)(3)甲有7個桔子,比丙少3個桔子,而丙比乙又多5個桔子,甲比乙多多少個?(給出的條件有了隱性條件存在,學生就容易產生思維上的混亂了。解答方法:首先求出丙的7+3=10(個)、然后求出乙的10-5=5(個)、最后用甲的個數減去乙的個數7-5=2(個),因此,讀懂題意是首要,找出乙的個數是關鍵)。
3.復雜"多與少"的理解
小學高年級的"多與少"教學,其復雜之處就在于分數應用題方面了,很多學生就會直接求出,如:甲比乙多幾分之幾?甲÷乙或甲-乙,這樣的求法就不對了,產生錯誤的原因就是未能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故事情節簡單、有趣,孩子會覺得好玩。
在給孩子讀故事前準備一個大布袋,邊讀邊給孩子演示故事中的情節。故事的難點在于幫助孩子想象巨人、小偷和汽車在大布袋前是怎樣很快變小,被吸進大布袋里的;從大布袋里出來后又是怎么樣從小變大的。所以在第一次讀的時候要邊讀邊講,用手勢和動作表示巨人等從大變小,又從小變大的過程。
讀故事的時候,要讓孩子感到大布袋很神奇,并把巨人、小偷的吃驚和小矮人的快樂讀出來。
1. 小矮人為什么要把大巨人裝進布袋里?
因為兩個巨人在打架,而且還讓小矮人別管閑事,所以小矮人把他們裝進了布袋子里。
2. 大布袋是怎樣把巨人、小偷裝進去的?
小矮人張開口袋,說“進來、進來”,巨人和小偷就變得很小,被吸進了布袋里。
3. 小矮人為什么要把大布袋背到警察局里去?
聽聽孩子們怎么說。他們會知道警察是抓壞人、抓小偷的。需要進一步告訴他們:警察不僅抓小偷,也要制止、懲罰在街上打架的人和不遵守交通規則的車輛。
4. 兩個巨人從口袋出來后,為什么說“太悶了、太悶了!”
口袋很小、不透氣、又很黑,所以巨人說布袋里太悶了,很不舒服。
5. 你知道小矮人的大布袋有什么用途嗎?
鼓勵孩子根據文中的敘述去想象。
教具準備圖片:33巨人
附故事:
小矮人的大布袋
小矮人的大布袋佚名街上走來一個小矮人,小矮人背著一個大布袋。這時,有兩個巨人在打架。小矮人叫:“別打架,別打架!”
“小孩別管閑事!”兩個巨人一起對著小矮人揚了揚拳頭(動作表現)。
小矮人張開大布袋,叫:“進來進來!”
“啊!”兩個巨人糊里糊涂地變小了(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什么就變小了),驚叫著被吸進大布袋。
這時,街上有人在喊抓小偷,一個小偷慌慌張張(很害怕、著急)地在逃。
小矮人張開口袋叫:“進來進來!”小偷也變小了,鉆進了大布袋。
忽然,一輛卡車闖過了紅燈,小矮人張開口袋又叫:“進來進來!”卡車呼呼地縮小,稀里糊涂(不知道怎么回事)地鉆進了大布袋。
小矮人將大布袋背進警察局,說:“你們要處理的人我都帶來了!”
警察問:“人呢?”
小矮人打開大口袋:“出去出去!”
卡車開了出來,漸漸變大。小矮人說:“這輛車闖紅燈!”
兩個小人走了出來,漸漸變成巨人。小矮人說:“他們在街上打架,勸不住。”
兩巨人叫道:“太悶了太悶了!”
警察驚奇地說:“啊!真是怪事了!”
小矮人將布袋一抖,小偷被抖(動作表現)了出來。小矮人指著他說:“他是小偷。”
小偷驚異地叫道:“哇,我的骨頭都要散了,這是哪里呀?”
“這是警察局!”
“再見!”小矮人將大布袋往肩上一放,走了。巨人啊小偷啊都被警察帶走了。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小班孩子好奇、好動、好玩,由于受年齡特點的限制,在他們玩的過程中常常隱藏著不少危險因素,如何減少危險因素,萬一遇到危險情況怎么辦?教給孩子基本的方法,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非常有必要。因此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知道遇到危險可以通過喊叫(媽媽、成人、同伴等)尋求幫助。
2、積極參與活動,愿意在集體面前自然大方地發表自己的觀點。
3、培養機智勇敢的'品質,體驗戰勝困難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小兔、兔媽媽、大灰狼等頭飾。
2、圖片三幅,錄音機、磁帶
3、場地布置:有蘑菇的草地。
活動過程
一、通過游戲初步感知遇到危險可以“喊媽媽”求救。
1、兔媽媽:孩子們,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那邊草地上又長出了許多又大又嫩的蘑菇,讓我們一起去采蘑菇吧。采蘑菇的時候可能會遇到一些危險,你們要自己動腦筋想辦法,做一個勇敢的兔寶寶。
2、游戲。
(幼兒聽音樂游戲,蘑菇采了滿滿一籃)兔媽媽說:“媽媽再去找個籃子,你們在這兒休息一下。”(媽媽出)不和諧的音樂起,大灰狼出現了,小兔驚恐萬分,有的哭,有的躲,這時有一只小黑兔大聲喊:“媽媽快來呀!救命呀!”媽媽聽了小兔的呼救聲及時趕到,趕走了大灰狼。
3、提問:
(1)采蘑菇時發生什么事?
(2)大灰狼來了真危險,你想了什么辦法呢?
(3)兔姐姐是怎么做的?(媽媽在找籃子的時候聽見是兔姐姐在喊媽媽救命,就趕緊回來救你們)
(4)學習兔姐姐大聲喊媽媽。
(5):孩子們記住了,下次遇到危險的時候,可以大聲喊媽媽。
二、通過圖片觀察分析:進一步理解遇到危險可以呼喊成人尋求幫助。
兔媽媽:我的兔寶寶真聰明,哎,小朋友也遇到了危險,我們一起來幫他們想想辦法吧。
1、出示圖(一)。
兔媽媽:陌生人想把小弟弟帶走,小弟弟該怎么辦呢?
(喊救命呀?快來人呀?媽媽快來呀......)
:對了,遇到了危險除了喊媽媽,還可以喊其他人。
2、出示圖(二)。
兔媽媽:這是在什么地方?小朋友滑滑梯的時候發生了什么事?腳被卡住了,他該怎么辦?(快來人呀!老師快來呀!)
3、出示圖(三)。
幾個小朋友一起在河邊玩,冬冬掉到了河里,真危險,該怎么辦呢?(掉在水里是非常危險的,應該趕快想辦法)
4、。
我的兔寶寶真會想辦法,遇到了危險應該大聲喊叫,可以喊:“媽媽快來呀!老師快來呀!救命啊,快來人啊!”
三、在游戲中遷移經驗:遇到危險大聲呼喊媽媽求救。
孩子們,如果再遇到大灰狼,你們會怎么做呢?還可以喊誰?這一次采蘑菇,我們要來比比看,哪一個兔寶寶最勇敢,最會動腦筋。
1、游戲:喊媽媽。
2、跳舞慶祝勝利。
活動延伸:在表演區道具,幼兒扮演角色進行喊媽媽游戲。
活動建議:活動前了解小兔子和大灰狼的生活習性。
活動點評:
對于小班孩子來說,“媽媽”或其他成人是他們的“保護傘”,是他們尋求幫助最方便、最直接的對象,本次活動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通過情境表演:喊媽媽,使幼兒知道遇到危險或緊急情況時,可以用“喊叫”(喊叫媽媽、成人、同伴等)尋求幫助。整個活動都在師幼共同創設的游戲氛圍中進行,在游戲的過程中逐漸完成教學要求,達到教學目標。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感知糖果的外部特征,嘗試按照糖果的某一種特征進行分類。
2、感受分類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體驗游戲的快樂。
重點難點
能對糖果進行多重角度的分類。
活動準備
PPT,幼兒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兩個糖果罐,12 顆糖果)
活動過程
一、買糖果——在送糖果的情境中,感知糖果的外部特征
【本環節通過給小豬佩奇送糖果,找到相同的糖果,初步感知糖果的不同外部特征,為下一環節分類做鋪墊。】
1、師:小豬佩奇要生日啦,邀請我們班級的小朋友去參加她的生日會。聽說她很喜歡糖果,我們每個人都來挑一顆糖果送給她吧。(幼兒自選一顆糖果。)
2、師:誰來說說你挑了一顆什么樣的糖果?誰的糖果和她一樣呢,也來送給佩奇吧。那請你們找找和你一樣的糖果在哪里,找到了之后一起去送給佩奇吧。 3、師:糖果可真多呀,看看這些糖果有什么不一樣的嗎?
(引導幼兒從顏色、形狀、大小、花紋等方面說一說。)
小結:糖果都不一樣,有顏色不一樣的,有大小不一樣的,還有形狀和花紋不一樣的,看起來都很好吃。
二、分糖果——在幫助佩奇分糖的過程中,嘗試按照某一特征進行分類
【本環節在幫助小豬佩奇分糖果的過程中,通過觀察、比較,嘗試按照糖果的不同外部特征,如顏色、大小、形狀、花紋等進行分類,積累分類多樣性的經驗。】
1、師:佩奇要把你們送的糖果裝起來,這里有兩個糖果罐,她決定要把糖果分一分放進去。
提問:你們覺得該怎么分呢?
小結:原來可以按照某一個相同的特征來分一分。
2、師:那佩奇請你們幫她把糖果分一分放到糖果罐里。幼兒操作
(教師巡視,針對幼兒情況進行個別指導)
3、你們真厲害,想出了不同分糖果的辦法,有按糖果的大小分、有按糖果的顏色分、有按糖果的形狀分、還有按糖果的花紋分。
三、分類真有用——感知分類在我們生活中的用處
【本環節通過幫助小豬佩奇整理房間,再一次感知分類方法的多樣性,以及分類在生活中的運用。】
師:糖果分好了,佩奇邀請我們去參觀她的家。提問:瞧,佩奇的房間怎么了?那該怎么辦呢?
小結:佩奇說謝謝你們幫她的房間收拾的這么整齊,把一樣的東西放在一起,這樣看起來就整齊多啦。
師:現在小豬佩奇要吹生日蠟燭啦,我們一起為她唱生日快樂歌吧!
活動總結
明顯成效:
1、活動采用情境貫穿始終,整個活動都圍繞著小豬佩奇過生日展開,幼兒的興趣被充分地 調動了起來,能夠保持較高的專注度,目標完成度高。
2、通過活動,對糖果的外形特征有了充分的了解,并積累了分類多樣性的經驗,能夠按照 顏色、大小、花紋、形狀中的一種特征把糖果進行分類,并且在生活中能夠運用分類幫忙解決問題。
問題:
1、教師的總結不到位。幼兒說一說怎么分糖果之后,教師沒有及時的進行梳理總結。幼兒 分糖果出現了4種不同的方法之后,教師也沒有進行梳理提升。
2、黑板和白板的運用銜接應該更精簡一些。
分析與啟示:
集體活動中,教師的小結不僅能幫助幼兒鞏固已有經驗,幫助幼兒把零散的、膚淺的經驗進行整理鞏固,還能幫助幼兒提升已獲得的學習經驗,強化活動重點。因此,在集體活動中,教師要根據幼兒當場的表現,及時捕捉幼兒可提升的經驗點,找到總結提升的關鍵點, 及時幫助幼兒理清思路,為活動目標服務。這就需要教師心中要裝有活動目標,并且事先預設好幼兒的各種回應,做到心中有數,靈活應變。
對應策略:
1、教師活動之前,要對教案進行更加詳細的備課,預設幼兒不同答案的不同回應語言,把 握好數活動語言的嚴謹性。
2、分類的總結可以直接出示更大的糖果罐,一是便于幼兒一目了然,更好地進行經驗的積累;二是更便于教師操作,不用黑板和白板之間來回操作,使活動的銜接更加順暢。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在活動中能夠大膽向老師表達自己有便意的需求。
2、知道有便意時及時入廁,養成不憋屎、憋尿、不尿濕褲子、不隨地大小便的習慣。
活動準備:
1、故事掛圖、課間、圖片。
2、表格、哭臉笑臉標志。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1、講述故事《小剛的褲子濕了》。
2、集體討論:(1)、故事里的小剛怎么啦?他為什么會尿濕褲子?
(2)、你尿過褲子嗎?尿在褲子里會有什么感覺?
3、引導幼兒體驗尿濕褲子的感受:(1)、出示體驗。
(2)、請幼兒談自己的感受。
小結:現在是冬天,天氣很冷,有了大小便不及時告訴老師尿在褲子里,就會像剛才毛巾放在胳膊上那樣,冰冰涼涼、不舒服,而且如果是拉到褲子里會很臟、很臭。
4、引導幼兒說說有了大小便該怎么做。
二、引導幼兒觀看課件,激發幼兒在活動中能大膽表達自己有便意的需求。
1、課件一:蒙氏自主活動中提問:小朋友們在干什么?他怎么啦?他是怎么做的?
2、課件二:集體活動中提問:小朋友們在干什么?他怎么啦?他是怎么做的?
3、課件三:做操時提問:小朋友們在干什么?他怎么啦?他是怎么做的?
4、課件四:戶外活動時提問:小朋友們在干什么?他怎么啦?他是怎么做的?
小結:你喜歡剛才的小朋友嗎?為什么?
三、熟悉幼兒入廁環境,培養幼兒不隨地大小便的習慣。
1、圖片一:廁所里外環境--簡單介紹入廁方法2、圖片二:廁所男女標志--區分男女廁所3、圖片三:男、女孩入廁--正確入廁4、圖片四:清潔員清理廁所--提醒幼兒要將大小便便到便槽里。
四、判斷對錯1、介紹表格及哭臉笑臉標志2、引導幼兒根據圖中幼兒表現判斷對錯,并貼到表格中合適的位置。
五、組織幼兒集體入廁活動延伸:
1、學習正確大小便方法。便后整理衣服。
2、生活中,加強幼兒入廁能力的培養
【幼兒園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小班教案01-08
幼兒園小班經典教案02-22
幼兒園小班教案06-03
小班幼兒園教案06-30
幼兒園小班講課教案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