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幼兒園社會教案錦集十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社會教案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很多幼兒有過參觀海底世界的經驗,即使沒有到現場參觀,也在電視和繪本中看到過美麗的海底世界。所以一說到海底世界,孩子們的話題就會很多, 會表現出極高的興致,其中形態各異的魚類和千奇百怪的海底生物,給幼兒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本活動從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出發,讓幼兒通過自己的已有經驗、細致觀察和獨特的視角,認識海洋生物及其特性,自由進行創作,表現出海洋的多樣性。
【活動目標】
1.了解形態各異的魚類和千奇百怪的海洋生物,感受海洋的神奇與美麗。
2.能說出海洋動物外形的特點及顏色,在互動交流中進一步認識常見的海洋動物。
3.感受海洋動物的多樣性,萌發熱愛海洋保護海洋的情感。
【活動準備】
海洋生物圖片、海底世界視頻短片,將白色卡紙剪成不同形狀的海洋動物
。ㄈ缯卖~、海星、海馬、熱帶魚、海龜等)、棉簽、報紙團。
【活動過程】
1.播放海底世界視頻,引導幼兒興趣。
提問:誰看過海底世界?它是什么樣子的?你們知道有什么動物生活在海洋里嗎?
2.觀察海底世界,開拓視野,引導幼兒認識海底的生物。
。1)逐一出示海底生物圖片。
提問:這是什么?它是什么顏色的?它像什么?我們來看看,海底都有哪些動物?
。2)請幼兒說一說自己看到的海底世界,說說自己看到的這些生物的顏色。
小結:海底世界真是美麗,有漂亮的珊瑚、有各種顏色的魚,還有各種顏色的海藻。為了讓海底生物始終有這么美麗的家園,我們要保護海洋環境。
3.畫畫我喜歡的海洋動物,萌發保護海洋動物的情感。
。1)教師將白色卡紙剪成不同形狀的海洋動物如章魚、海星、海馬、熱帶魚、海龜等,讓幼兒用各種工具(用棉簽畫、用報紙團印等)為海洋動物畫花紋、涂色。
(2)展示幼兒的作品,請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名稱,主要是什么顏色的。
【活動延伸】
認識更多海洋動物及其生活習性。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知道"人群中我和別人長得不一樣,但也可以找到許多相同的地方。
運用按某一特征進行歸類的方法學做游戲,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的快樂。
體驗合作創編游戲的樂趣。
讓幼兒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表演、表現自己
活動重難點:
知道"人群中我和別人長得不一樣,但也可以找到許多相同的地方。
運用按某一特征進行歸類的方法學做游戲,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迷迷轉》課件一份;幼兒圍成圓圈的照片教學課時:一課時(30分鐘)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起興趣
師:上次我們都畫了自畫像,自畫像中我和別人不一樣的在哪里?(幼兒回答)師小結:原來我們每個人與別人都有許多長得不一樣的地方,這樣大家才能區分出來你是誰了。
二、情景引入,觀看課件,
(一)了解"迷迷轉"游戲的玩法與規則:
1、師:昨天我看見一群小朋友在操場上做一個非常好玩的游戲,你們想看嗎?
2、(播放錄像1:男孩子中間站)師提問:
這個游戲叫什么名字?
他們是怎么玩的?他們邊在玩時邊嘴巴里還念了怎樣的兒歌?
聽到說怎樣的一句話時才站在中間的?這句話是誰說的?
。ɡ蠋熖嵘寒斅牭街虚g的小朋友說"女孩子中間"這句口令后,女孩子才站在中間。)
3、(播放錄像2:男孩子中間站)提問:這次我們聽到發口令者發了什么樣的口令?(男孩子中間站)
4、(播放錄像3:背書包的中間站,口令先不說,幼兒猜好后再說)提問:猜猜這次發的是什么口令?我們一起來問問她好嗎?(播放錄像驗證)師:原來發口令的小朋友找到了他們背書包這個相同的地方,然后才發了口令。
5、師:再來看看這一次,猜猜發口令者發的是什么口令?
。úシ配浵4:帶圍巾孩子的中間站,口令先不說,幼兒猜好后再驗證)你們知道她的口令是根據他們什么相同的地方來發的?怎么發?
找找他們還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如果你是發口令的小朋友,你會發什么口令?(出示幼兒圍成圓圈的照片)根據幼兒的口令大家一起來找找是哪幾個?
三、幼兒玩"迷迷轉"游戲
1.幼兒互相協商(游戲者與發口令者)然后游戲引導幼兒尋找同伴相同的地方來發口令,而且口令盡量不一樣。
2.幼兒反復進行游戲,體驗同伴之間的相同處與不同之處。
四、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以后去操場上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現在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看問題、想事情往往是以自己為中心,還不能顧及別人的感受,客觀評價他人的水平還不高。大班年齡段的孩子在評價別人的時候,看到的都是別人的不足,與別人發生矛盾時,往往從別人身上找原因,指出的都是別人的缺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要注重發展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形成對他人正確、積極地評價,養成良好的個性品質?梢,培養孩子發現欣賞他人的優點和長處是尤為重要的。
《嗨,你真棒》是一個培養孩子社會交往能力的活動,從中學會尊重別人、贊美別人,以體驗為主,通過說一說、找一找、送一送的活動過程,引導孩子去觀察和尋找周圍人身上的優點和長處,提高孩子認識他人的水平和能力,并能以恰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贊美之情。
【活動目標】
1、發現與欣賞同伴的優點與長處,知道每個人都有長處并會贊美別人。
2、感受贊美別人與被別人贊美的愉悅情感。
3、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
4、讓幼兒嘗試運用色彩來表現不同的情感,抒發內心的感受。
【活動準備】
1、幼兒活動視頻。
2、人手一張點贊卡。
3、點贊展板一塊。
【教學過程】
一、理解大拇指的含義,交流感受。
1、了解大拇指代表的含義。
出示"大拇指",提問:這是什么?大拇指表示什么意思?
2、交流自己的相關經驗。
提問:你得到過大拇指嗎?什么原因得到的?你的心里什么感覺?
你夸獎過別人嗎?為什么夸獎他、她呢?夸獎別人時你的心情怎樣?
小結:你們能發現別人的優點,你真棒!
二、發現欣賞他人優點,嘗試用適當的方式贊美別人。
觀看視頻一,集體找優點,知道每個人都有長處。
觀看視頻二,討論交流,發現他人的優點,會用恰當的語言贊美他人。
夸一夸:他有什么優點?
小結:你們善于觀察,發現每個人身上都有優點和長處。你真棒!
三、贈送點贊卡,在互贈中感受愉悅
1、說一說,發現同伴的優點。
提問:你的同伴有哪些優點呢?
2、畫一畫"點贊卡",贊美同伴。
3、送一送"點贊卡",分享快樂。
猜一猜:畫出了好朋友的什么優點?
夸一夸:互贈點贊卡,感受幸福。
四、傳遞點贊卡,感受贊美。
把點贊卡送給更多的人,贊美別人,快樂自己。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是我這個學期當中帶的比較滿意的活動之一了。主要存在的問題是沒有弄清楚繪本教學與一般語言活動的區別,沒有突出繪本教學的重點,沒有讓孩子很仔細地去觀察圖片,并讓孩子能從中發現什么。中間有一個環節是讓幼兒自己去找好朋友,并和自己的好朋友打招呼,但是我發現很多幼兒只掌握了招手這個打招呼的方式,幼兒對于其他各種的打招呼方式不能很好地掌握,我覺得在我講繪本的時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孩子的思維,也缺乏讓孩子試一試的機會去切身體驗,所以導致活動的效果沒有很好的出來,但是整個活動下來還是比較順暢的。
小百科:同屬棍種。棒長約五尺,以堅韌白蠟木制之。棒身兩端粗細不一,一端粗可盈把,此端是握手處。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4
一、活動分析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私家車的擁有量與日俱增,由此也引發了許多交通問題。據統計,中國每年有1.85萬名14歲以下的兒童死于交通事故,而且,這一數據還在不斷被刷新。幼兒由于年齡小,缺乏自我保護能力,安全意識較差。為了加強幼兒過馬路時的安全意識,保障幼兒的安全,幼兒園應有針對性的開展了交通安全教育活動,強化幼兒遵守交通規則的意識。
二、活動目標
。ㄒ唬┲R目標:知道在馬路上要遵守“紅燈停、綠燈行”的交通規則。
。ǘ┠芰δ繕耍豪斫狻凹t燈停,綠燈行”的重要性,強化幼兒的安全意識和遵守規則的能力。
。ㄈ┣楦心繕耍悍e極參與游戲活動,體驗模仿游戲的快樂。
三、活動重、難點
。ㄒ唬┲攸c:形象地感知交通常識——過馬路要小心走斑馬線,紅燈停,綠燈行。
。ǘ╇y點:日常生活中,較自覺地遵守交通規則。
四、教學方法
本次活動采用多媒體課件、情景模擬游戲等引導幼兒參與活動,選擇了幼兒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幾個場景,并請家長在平時參與教育活動,實現家園共育,以增強幼兒的安全意識、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五、活動過程
。ㄒ唬┯螒驅,發現問題。
1.請幼兒從馬路的一端騎過去,看誰先到達。
2.請幼兒分兩隊站在馬路的兩端,然后騎車到路的另一端,看誰先到達。
3.出示兩條路(成十字形),請幼兒分隊站在四個端點,同時騎車到路的另一端,看誰最先到達。
。ǘ⿴熡子懻,引出紅綠燈。
提問:剛才在騎車的過程中發現了什么問題?為什么會這樣?有什么辦法能幫助我們呢?
(三)觀看錄像,了解紅綠燈的用處。
提問:你們在什么地方見過紅綠燈?(出示十字路口圖片)紅綠燈有什么用處?
小結:紅綠燈是不出聲的交通警察,紅燈是停止信號,綠燈是通行信號。(復習《紅綠燈》兒歌:十字路口紅綠燈,紅燈綠燈分得清,紅燈停,綠燈行,遵守規則我最行)
。ㄋ模┯^看交通事故視頻.討論不遵守交通規則的危害。
提問:如果不遵守紅燈停、綠燈行的規則會有什么后果呢?這些事故為什么會發生?出了事故會有什么后果?
。ㄎ澹┯^看動畫片,拓展交通知識。
提問:你從動畫片里知道了什么?(行人不能走車行道.小朋友不能在馬路上跳繩、踢球、玩游戲等)
小結:以后在馬路上不僅自己要遵守交通規則,還要提醒家人也要遵守交通規則,這樣才能保證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螒颉缎⌒〖t綠燈》。
帶幼兒到布置好的游戲場景中,配班教師穿著交警制服,手里拿著紅綠燈站在十字路口指揮交通。
師:接下來我們玩一個游戲。我們現在都是小司機,每人開一輛車出來,要穿過馬路去停車場。過馬路時我們要走哪里呢?(斑馬線)開到馬路上我們要注意看什么呢?(紅綠信號燈)小司機們要聽從紅綠燈的指揮,做到紅燈停、綠燈行。
游戲數次后,幼兒騎車出活動室。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幼兒都有生病的體驗,知道生病時會不舒服。中班幼兒能注意到別人的情緒,有關心、體貼他人的表現,但關愛他人的方式、方法有所欠缺。本次活動通過故事、生活經驗講述和小組情境模仿,幫助幼兒了解媽媽病時照顧媽媽的簡單方法,指導幼兒學會關愛生病的媽媽,鼓勵幼兒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幫助媽媽,激發幼兒愛媽媽的情感,增進親子感情。
活動目標:
1、學習照顧生病的媽媽的簡單方法,學會關心媽媽。
2、能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幫助媽媽做一些簡單的家務。
3、了解媽媽生病時的痛苦,懂得關愛生病的親人。
活動準備:
1、引導幼兒回憶生病時媽媽是怎樣照顧自己的,請個別幼兒的媽媽錄制視頻,表達與幼兒共同成長的感動。
2、《幼兒素質發展課程,多媒體教學資源包》課件4,“幼兒學習材料”——《能干的我》。
活動建議:
一、播放課件,引導幼兒感受媽媽生病時的心情。
提問:丁丁的媽媽怎么了?媽媽生病時心情是怎樣的?
小結:從丁丁媽媽的表情可以看出,生病是一件痛苦的事情,這個時候需要別人照顧和安慰。
二、請幼兒閱讀《能干的我》第18—19頁,了解媽媽生病時應該如何關愛媽媽。
提問:媽媽生病時,丁丁是怎么做的?
小結:媽媽生病時,丁丁給媽媽端水、喂藥,自己玩玩具、安靜地看書,不打擾媽媽休息。
三、結合幼兒生活經驗,指導幼兒學習幫助媽媽做力所能及的家務。
提問:媽媽生病了,小朋友可以幫媽媽做哪些家務活?
小結:我們可以幫媽媽掃地、擦桌子、倒垃圾,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四、開展小組情境模仿游戲,幫助生病的媽媽做事情。
創設“我幫媽媽倒杯水”、“我幫媽媽插瓶花”、“我給媽媽做飯飯”等游戲情境,請幼兒以小組為單位,自主選擇材料開展模仿游戲。
提問:你生病時媽媽是怎樣照顧你的?你剛才幫助媽媽做什么事情了?
小結:媽媽生病了,我們可以給媽媽端杯水、插一瓶鮮花、講故事、捶捶背等,幫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媽媽好好休息。
五、播放幼兒媽媽錄制的視頻,激發幼兒愛媽媽的情感,增進親子感情
附:媽媽生病了
一天,丁丁正在玩玩其。突然聽見媽媽“阿嚏―^阿嚏—”一連打了好幾個噴嚏。丁丁趕忙跑到媽媽身邊,摸了摸媽媽的頭,呀,好燙啊,媽媽生病了!“爸爸,媽媽生病了!”丁丁趕忙叫爸爸,“糟糕,爸爸去奶奶家了。這可怎么辦?”考驗丁丁的時刻到了:“我要照顧好媽媽!”
丁丁連忙跑去取來藥箱遞給媽媽:“媽媽,來,吃了藥病才能好趁媽媽找藥的時候,丁丁去給媽媽例了一杯水!皨寢,你好好休息吧!睘榱瞬蛔寢寢寭模《∽约撼燥垼o靜的,一點兒也不吵鬧。
下午,好朋友們來找丁丁!岸《。鰜硪黄鹜姘!”丁丁趕忙小聲說:“噓!不要喊,我媽媽生病了,正在休息呢!明天我們再一起玩好嗎?今天我要照顧媽媽!卑职只貋砹,知道這一切,連忙夸贊丁。骸岸《∧苷疹櫳〉膵寢屃!你真棒!”“當然啦,我長大了嘛!”丁丁自豪地說。在丁丁的照顧下,媽媽很快好起來了。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家鄉正陽縣傳統手工食品----楊保安家馓子的制作過程。
2.感受正陽縣楊家馓子的食品特點,樂于交流自己對大美正陽美食的發現。
3.激發幼兒學做馓子的興趣。
重點難點:
陜職正陽縣楊保安加馓子的美食風味兒,了解楊保安家馓子的制作過程。
活動準備
1.楊家馓子實物。
2.楊保安家制作馓子的視頻。
3.適合做馓子的律動音樂。
4.幼兒課前了解一些形容詞。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觀察楊家馓子,樂于交流正陽縣楊家馓子的食品特點。
1.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樣東西,誰能告訴我這種東西叫什么名字?用什么材料做的?是蒸的還是炸的面點食品?
幼兒:是馓子,用面粉做的,一種油炸的面點食品。
2.教師:我請幾位小朋友品嘗一下馓子,并用詞語來形容它的味道、顏色和形狀。
幼兒:馓子顏色金黃,味道香脆,形狀是彎曲的。
教師:還有其它的形容詞嗎?
幼兒:顏色艷麗,味道香脆好吃,造型美觀。
教師:你們說的挺好的。
3.教師:請小朋友從上往下,從左向右,來觀察圖片,說出你在圖中的發現。
幼兒:圖片1是賣馓子、油條的廣告。圖片2是圖中那長輩賣的東西。名字叫:老楊家一根面馓子。
教師:老楊家馓子是祖宗傳下來的還是學別人的呢,你們說說。
幼兒:可能是祖傳的,是學別人。
小結:今天出示圖片,你們觀察仔細認真,并積極思考、發言,給你們一個大大的贊!現在呀,老師把你們說的內容,梳理總結一下。
今天大家觀察,品嘗后了解到,老楊家的馓子是一種油炸面點食品。它顏色艷麗,味道香脆焦酥,造型獨特。它口感很好吃,但不易多吃。老楊家的馓子是一根面做出來的馓子。因為楊師傅名字叫楊保安,所以有人也叫楊保安家馓子。楊保安家馓子秘方是祖傳下來的,他家馓子不僅是正陽家鄉特色名吃之一,還是正陽縣非物質文化產品。
教師:這么好吃的馓子,怎么做出來的?
幼兒:用面炸出來的。
教師:真是這樣嗎?老師也不知道,你們想不想知道馓子怎么做出來呀?
幼兒:想。
教師:接下來請你們看一段視頻,你們看完告訴老師,楊家馓子分幾個步驟做出來的。
二、先觀看視頻,了解楊家馓子的制作過程。然后教師出示制作馓子的圖片和文字。
第一步:和面。把面粉和雞蛋在一起和成面。
第二步:搟面。把和好的面,用木棒搟開。
第三步:切面。用碗把面切成粗面條。
第四步:搓面。把粗面條搓成細面條。
第五步:盤面。把面條一圈圈放油盆里。
第六步:纏面。把面條纏手上許多圈。
第七步:抻面。師,把纏在手上的面抻開。
第八步:炸馓子。把抻開的面用筷子放入油國炸至金黃,撈出來瀝油,放涼即可食用。
教師:到底炸馓子是不是這幾步呢,咱們再來看一遍視頻。
三、幼兒隨音樂學做馓子。
1.教師:楊家馓子做出來要幾步呀?請你們邊說邊用動作展示出炸馓子的`八個步驟。
幼兒:a和面,b搟面,c切面,d搓面,e盤面,f纏面,g抻面,h炸馓子。
2.教師:這么好吃的馓子與他精細的做工分不開,你們想不想學做馓子?
3.師幼配上律動音樂學做馓子八步的動作。
教師:學會做馓子的步驟,你們會更感到開心快樂的。跟著老師一起學做馓子。(三遍)
4.師:今天你們這節課開心嗎?學會做馓子了嗎?以后你們學習新知識,用快樂心態來學習,既輕松快樂,又容易學會,是不是?有時間在家和爸媽一起學做馓子,嘗嘗自己的手藝吧!
活動總結
本節課通過品嘗馓子,使幼兒了解到大美正陽美食系列之一楊保安家馓子,因起獨特的祖傳秘方,炸出的馓子色澤艷麗,造型獨特,香蕉酥脆,贏得了許多人的喜歡,盛名久傳。通過視頻觀看讓幼兒發現楊保安家馓子分幾步制作出來的,樂于交流自己發現,萌發愛家鄉及家鄉美食的情感。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多種形式鼓勵幼兒幫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2、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愿望。
3、引導幼兒體驗父母的辛苦,增加彼此間的親情。
活動準備:
學過的有關幫成人做事的兒歌、有關親子活動介紹的聯系單。
活動建議:
一、談話活動
。ㄒ唬⒁詧D片的形式,幫助幼兒回憶兒歌的內容
你們看,圖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并請幼兒一起朗誦兒歌。
。ǘ、以談話方式引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體驗父母的辛苦
提問:你們知道自己的爸爸媽媽都在什么地方工作嗎?
爸爸媽媽工作了一天,回來還要做些什么,這時你有什么樣的感覺?看到爸爸媽媽很辛苦,你會做些什么呢?
2、激發幼兒幫爸爸媽媽做事的愿望
你們想當爸爸媽媽的小幫手嗎?
提問設計:我們能為爸爸媽媽做些什么呢?請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講述。
二、親子攝影展——《爸爸媽媽小幫手》
1、請爸爸媽媽把幼兒在家做小幫手的情景拍攝下來。(形式:照片、錄像均可)
2、用展板的形式對系列照片進行展出,對拍攝的錄像可以在某段時間進行播放。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通過感知故事情節、畫面等,理解簡單的禁令標志。
初步懂得遵守社會行為規則,不做“禁止”的事。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七只小豬旅行故事的相關圖片,禁令標志圖、禁令對應的生活情境圖。
紙面教具:打印禁止標志牌,人手一套
經驗準備:幼兒初步了解生活中一些“禁止”的事
活動過程:
觀察圖片,讓幼兒了解禁令標志。
1.激發幼兒興趣。
——有一群小豬也要出去旅行啦,看,他們來嘍。有幾只小豬呀?七只小豬在旅行的時候會發生什么事情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2.出示圖片,請幼兒說一說發生故事,并嘗試引導幼兒看懂禁令標志。
1)片斷一:摘花,了解禁止摘花標志。
——第一站小豬來到了一個美麗的大花園;▓@里除了有花,還有一塊牌子。牌子上面提示了什么?(禁止摘花)
——可是也許是花朵實在太美了,小豬們還是忍不住去摘花了。你們看,他們每人摘了一朵花,戴在了頭上,小豬變漂亮了,可是你們看,花園怎么樣?(不漂亮了)
2)片斷二:過危橋,了解禁止通過此橋標志。
——第二站,小豬們要通過一座橋,大家仔細看橋上的繩子和木頭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繩子都斷了,木頭可能也有點松動了,這是座危橋)在橋頭,有一塊牌子,是什么意思呢?(禁止通過此橋。)
——小豬依舊沒有聽提示牌的話,一個一個過橋了。
——他們剛過橋,橋就斷了,小豬們差一點就危險了。
3)片斷三:鉆木桶,了解禁止進入標志。
——這時,小豬們聞到了香味,跑到木桶旁邊一看,原來是甜甜的蜂蜜。可是,在木桶的旁邊又豎了一塊牌子。什么意思?(禁止進入木桶)
——可是蜂蜜太香了,太誘人了,七只小豬還是沒有聽提示牌的,它們一個一個進了木桶。
——之后木桶咕嚕嚕嚕,滾到山坡下面去了。結果七只小豬全都受傷了。
小結:禁令標志都有一個圓再畫上紅紅的斜杠,這個斜杠就表示禁止,就是不可以。小豬們就是因為沒有遵守規則,所以就不斷地出現問題。
4)片段四:過馬路,了解禁止通行標志。
——七只受傷的小豬繼續往前走,他們來到了什么地方?哦,一條又長又寬的馬路,小豬們要過馬路了。
——在馬路旁邊又有一塊提示牌,什么意思?對,禁止穿行。寬寬的馬路肯定車輛特別多,隨便穿行有危險,那你們說小豬這一次會按提示牌上的去做嗎?那怎樣過馬路才安全的?聽了小朋友的建議,這一次,小豬按照了提示牌的要求,沒有亂穿馬路,它們看著紅綠燈,走著斑馬線,排著隊安全地快樂地回到了自己的家?磥戆∥覀冎挥凶袷匾巹t,才會安全又快樂!
播放圖片,組織幼兒進行游戲《看誰舉得對》。
1.播放圖片,請幼兒根據圖片內容,舉起對應的禁令標志。
2.引導幼兒了解禁止拋物、禁止觸摸、禁止攀爬、禁止游泳的標志。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9
設計意圖:
幼兒對交警叔叔很敬重,特別是他們站在馬路中間指揮交通的威武形象,為了讓幼兒了解交警的日常工作,知道他們工作的辛苦,從而對交警更加敬重,也為了進一步萌發幼兒守交通規則的意識,加強自我保護的意識。通過幼兒輻射到家庭和社會,努力創設“人人遵守交通規則的良好氛國”特設計本次社會實踐活動《我是小交警》。
活動目標:
1、通過和交警交流互動,幫助幼兒了解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認識一些重要的交通標志,并學習做交通手勢。
2、通過實踐體驗活動學習交警遵守紀律、艱苦奮斗的優良品質,培養幼兒的紀律觀念和團結互助、吃苦耐勞的精神,增強廣大幼兒的交通文明和社會公德意識,體會到交警工作的重要性。
活動準備:
1、邀請交警阿姨來園參與活動。
2、多媒體課件。
3、幼兒交警服裝。
活動過程:
一、集體活動。
1、教師談話,邀請交警阿姨出場,吸引幼兒興趣。
2、交警阿姨通過讓幼兒觀看多媒體并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了解紅綠燈的作用。
3、認識常見的交通標志和信號。
4、讓幼兒了解簡單的交通手勢并學一學。
5、啟發幼兒探討馬路上的交通規則。
問:自行車應該在什么道上行使?自行車應該怎樣過馬路?自行車該遵守哪些交通規則呢?小朋友們剛才觀察的都很仔細,說的也很對。那老師還想問一問,在我們的生活當中自行車應該在什么道上行駛?自行車應該怎樣過馬路?自行車又應該遵守哪些交通規則? 那行人呢?
二、區域活動:
帶幼兒到布置好的游戲情景中,請交警阿姨指導,學當小交警并做指揮交通狀。
三、實踐活動:
教師和交警一同組織幼兒穿上交警服裝去西環路上崗實踐,參與交通指揮,真正的當一次小交警。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生活中標志隨處可見,每個標志都有其獨特的含義。作為簡單,形象的圖畫語言,標志無聲地提示、規范、約束著人們的千不夠,遵守公為給共場所行為規范的意識也不夠強。本次活動選擇與幼兒生活息息相關,容易被幼兒被幼兒理解的公共場所的有關標志,引導幼兒觀察、探索、發現、感受標志與自己生活的關系,鼓勵幼兒根據標志的提示做事情,形成良好的社會行為規范。
活動目標:
1.認識生活中常見公共設施的標志,理解這些標志的含義。
2.能與同伴交流標志與生活的關系嘗試設計。
3.對生活中的標志感興趣,懂得應按規則做事情。
活動準備:
1.幼兒自己收集的標志的圖片。
2.“幼兒學習材料——生活中的發現
活動建議:
一、引導幼兒與同作交流自己收集的標志,說出其名稱和含義。
1.播放課件,引導幼兒尋找生活中的各種標志。創設“逛商場”的游戲情境,引發幼兒活動興趣。
(1)請幼兒觀看第1段視頻:公共設施標志,如地鐵站、醫院路牌、公廁停車場等標志。提問:馬路上有哪些標志?它們告訴了我們什么信息?
小結:這些是公共設施的標志,具有指示、提示的作用,學會認這些標志可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方便。
(2)請幼兒觀看第2段視頻:商場中禁止飲食、禁止大聲喧嘩、禁止在扶梯玩耍、請勿隨意丟垃圾等標志。
提問:商場里有哪些標志?這些標志在對我們說什么?
小結:這些標志提醒我們在公共場所不能做哪些事情;只有遵守這些規則,才能既方便自己又不影響大家。
2.引導幼兒討論標志的用途,懂得要按規則做事情。
提問:生活中為什么有這么多標志?它們對我們有什么用處?如果沒有這些標志會怎樣?
小結:生活中我們要按照標志的提示行動,在公共場所要規范和約束自己的行為,做文明、守規則的人。
二、引導幼兒閱讀《生活中的發現》第24頁,進一步鞏固對標致的認識;啟發幼兒在第25頁設計幼兒園需要的標志,向同伴介紹自己設計的標志。
【幼兒園社會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品德與社會的教案11-24
《社會安全》幼兒園教案03-29
幼兒園社會教案05-13
幼兒園社會疫情教案03-05
幼兒園社會端午教案06-08
幼兒園社會冬天教案06-25
幼兒園社會教案06-08
幼兒園社會環保教案04-08
幼兒園大班社會的感恩教案11-30
社會活動幼兒園教案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