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匯總九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9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的動作靈活性,和快速反應能力。
2、提高幼兒的投擲和快速繞圈跑的能力。
3、體驗合作創編游戲的樂趣。
4、主動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及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沙包一個、在地上畫好邊長為6米的正方形跑城。(里面留一個出口)
2、活動人數:8-14人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把幼兒分為人數相等的兩組。
二、基本部分。
1、用“剪刀,石頭,布”的方式決定誰先跑,另一組幼兒分別站在城的四周用沙包打跑城的人,跑到最中心的幼兒為到家,外面的幼兒不能打。
2、幼兒跑到中心后,再跑出來為勝利。被沙包打到的小朋友下場。跑出來的小朋友可以再跑一次,如果勝利的跑出來,就可以將自己組的小朋友救活。
3、在外面打的小朋友不能到城里去打。只能用這一個沙包,沙包離誰近,誰迅速撿起沙包退到城外打。
注意:踩線者為犯規,視為無效。
三、創新玩法。
1、游戲活動開展以來,受到了班里所有小朋友的喜愛。下午戶外活動,我領著孩子們來到游戲區,這里早就畫好了場地。
2、孩子們解散后自動的選擇了愛玩兒的游戲,有的跳十間房,有的跳九間房,有的跳棋盤房。玩兒跑城的小朋友圍成圓圈“手心手背”他們要用這種方式來分成兩組。
3、教師也參與到游戲中。
四、結束部分。
跑了一圈以后,孩子們怎么也打不到城里的我,馮田語和李炳都有些懶洋洋的,李先洋也跑得呼呼直喘,看到這些,我故意跑到張佳面前,假裝不知道沙包在她手里,張佳很容易就打到我,她高興得跳起來:“我打到魏老師了。”我失望的說:“我還沒看到,沙包什么時候傳到你手里去了。”我下了場,李先洋也很快被打下來,“我們輸了,該換你們組了。”聽到換人,大家都雀躍起來。
【活動結束】
幼兒放松,整理場地。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設計背景:
每天飯后散步,孩子們經常會停下來捉捉小蟲什么的給同伴們看,孩子們圍在一起嘰嘰喳喳的。我就及時抓住幼兒對周圍環境的一個偶發性的關注點,又利用我園地處農村,離幼兒園不到50米處就有一大片農田的便利,設計了這個活動。
一、活動目標
1. 通過捉蚯蚓活動,引導幼兒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及用處。
2. 培養幼兒仔細觀察的習慣,激發幼兒對周圍環境樂于探索的情趣。
二、活動準備
1. 活動前先與保育員、保安師傅溝通,說明活動目的與大概過程。
2. 安排具體地塊,考察周邊環境的安全性。
3. 工具:鋤頭、小塑料桶、玻璃瓶、放大鏡、白色塑料布等
三、活動過程
(一)捉蚯蚓。
1.啟發提問:
a.老師準備帶你們琪捉蚯蚓,哪里會有蚯蚓呢?
b.怎樣才能發現蚯蚓?
2.幼兒分組,分發工具,指定跟隨人員(配班教師、保育員、保安)。
3.帶領幼兒來到事先已踩點的農田,開始分組挖蚯蚓,要求每組把挖來的其中三條放在白色的塑料布上以便觀察,其余放玻璃瓶和塑料桶內帶回幼兒園放自然角。
(二)引導幼兒分組觀察、交流對蚯蚓的認識。
1.觀察、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
a.仔細看看,捉來的蚯蚓是怎么樣的?
b.用放大鏡看看蚯蚓,能發現什么?
c.蚯蚓有沒有眼睛?沒有眼睛它怎么鉆到泥土里的?
2.交流討論蚯蚓的習性
a.蚯蚓喜歡吃什么?
b.它喜歡怎樣的泥土?
c.蚯蚓怎樣爬行?
建議幼兒碰碰蚯蚓,觀察它怎樣爬。
d.引導幼兒觀察捉來的半條蚯蚓,問:它還能活嗎?
3.交流討論:蚯蚓有什么用?
(三)整理結束。
(四)延伸活動:
繼續觀察自然角里的蚯蚓,了解蚯蚓的再生、糞便等。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一、設計意圖:
隨著我愛小動物主題的開展,作為大班的孩子已不是簡單地對動物可愛形象感到有趣了,他們更多交流的是動物有什么本領,在我們生活中有什么用處等。在經過幾次活動后我有意將動物的特性融于講述活動之中,在讓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講述時,同樣注意有重點講述的要求。
講述活動久已有之,大班講述的目標之一,是幫助幼兒學會有重點地把握圖片、實物或情景的突出內容,有趣地講出某個圖片、實物或情景的突出特征和關鍵情節。本活動運用聽、視覺相互影響的策略,幫助幼兒更準確、生動、有重點地去觀察理解圖片,促使幼兒詳略得當地進行敘述是有益處的。
同時我在設計此活動時反思了我們的語言教育活動過程,通常是教師在于幼兒交往時常由教師一問到底,因此在本活動中我不僅注意了自己的提問方式,以開放性語言為主,還增加了孩子質疑提問的機會,讓孩子在猜測、驗證中增加說的興趣。更好體現《綱要》中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
二、活動設計:
(一)活動目標:
1.啟發幼兒圍繞"大象如何救兔子"的過程完整、連貫地進行講述,2.通過比較性的"聽音""看圖",引導幼兒感知理解講述對象。
(二)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大象救小兔"(四幅),及幾個兇猛動物形象:虎、狼、熊、鷹等。
2.表現故事的情緒、情節的音樂磁帶《兔子和虎》。
(三)活動過程:
1.運用"聽""看",引導幼兒感知理解講述對象。
(1)出示四幅掛圖:1、4正面;2、3反面。
(2)引導幼兒用合適的詞匯、句式表述出兔子的表情、情緒,并引起了解"空白圖"所要表現的故事重點部分的興趣。
(3)放音樂,進一步激發幼兒表述故事"發展"部分情節的興趣。
(4)完整地出示圖片(將2、3兩圖翻過來)A 、教師引導幼兒緊緊地圍繞"誰救兔子?怎么救?"進行感知理解。
B、 引導幼兒運用準確的描述角色動態、神態的詞匯進行表述。
2、幼兒運用自己的理解,進行結伴講述。
(1)、幼兒自由結伴,根據掛圖的內容講述"大象救小兔"的故事。教師在幼兒身邊傾聽幼兒的講述。
2)、請兩位幼兒分別上來講述,請小朋友仔細聽聽他兩在講到"大象救小兔"時什么地方講的不一樣?
延伸部分:
幼兒取桌上的角色圖片自由組合,分組分角色的進行講述練習,以補充集體教學不能充分滿足每位幼兒想說充分說的不足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能用完整的語言正確表達對花的認識。
2、嘗試與同伴一起協商運用不同手段制作花,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
3、激發幼兒熱愛生活,有"變廢為寶"的低碳意識。
教學準備:
剪刀、油畫棒、橡皮泥、紙盤、紙杯、各種紙、筆、糨糊等、幼兒收集的花的.作品,《美麗的花兒》PPT,多媒體演示儀、網絡教室、椅子擺成馬蹄形、桌子在后面教學過程:
一 、演示《美麗的花兒》PPT前半段,提問:猜一猜畫面上出現的是什么花?(激發幼兒的興趣)
1、 出示幼兒收集的花的作品,引導觀察。
2、提問:你們最喜歡的是什么花?為什么?
重點:能從形狀、顏色、季節認識花。
二、 觀察欣賞不同表現形式的花的作品。演示《美麗的花兒》PPT,幼兒欣賞,老師收集的花的作品。
1.你們喜歡這些作品嗎?為什么?
2.你猜猜它們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小結:原來可以用身邊的廢舊材料制作喜歡的花。
三、幼兒分組討論制作方法。
1、出示小組制作表格:
重點:與同伴合作協商討論制作的方法。
2、如果你們做,還可以用什么廢舊材料來做。
四、幼兒自主分工收集材料并制作。
1、幼兒自由選擇自己喜歡材料的進行制作。
2、教師仔細觀察,給需要幫助的小朋友輔導。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仔細傾聽故事,初步了解人體各消化器官的名稱及其功能,感受人體消化過程的奇妙。
2、積累正確的保護人體消化器官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幼兒經驗:對于身體中消化器官十分好奇,知道認識嘴巴、胃比較常見的器官。
2、教學課件:《牙齒旅行記》PPT。
活動過程
一、導入故事情景
1、討論:看圖片猜猜,洋洋是個怎樣的女孩?
2、分段講述故事
提問:饞嘴的女孩洋洋身上發生了一件什么事?牙齒吞下去之后會怎么樣?
二、初步了解各消化器官的名稱和作用
1、結合ppt分段講述故事(認識消化器官并了解它們的作用)
重點討論:
1)胃的形狀像什么?胃有什么作用?
2)小腸的工作是什么呢?
3)大腸喜歡做什么?食物被大腸吸完水分以后會變成什么呢?
2、結合人體模型圖鞏固消化器官的順序和功能。
:原來女巫從嘴巴里進去,經過了食道、胃、小腸、大腸,最后從肛里出來了。這些器官都有自己的工作,只有完成了這些工作后食物才能順利地進入下一個器官。
三、游戲:問問答(認識消化器官以及如何保護它們的問題)
游戲規則:自由分成人數一樣多的兩組進行輪流回答問題。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能用完整連貫的語言介紹文具盒。
2、在教師的示范指導下,能按照一定順序介紹文具盒的外形和功能。
3. 認真傾聽教師的講述,嘗試發現講述的不同之處。
4. 探索、發現生活中文具盒的多樣性及特征。
5. 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活動準備:
布置“文具盒”商店、實物投影儀一臺、圖標(形狀、顏色、圖案、功能)黑板,電視機布、簍子。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師:“小朋友,你們馬上就要從成為一年級的小學生了,高興嗎?(高興)上小學要準備什么什么呀?”(幼兒自由發表意見)
二、感知理解講述對象。
1、師:“你們知道這是什么?(文具盒)
這是什么形狀?什么顏色?有什么圖案呢!
文具盒有什么用呢?(裝鉛筆、橡皮)
2、幼兒自由參觀“文具商店”,每人選擇一個自己最喜歡的文具盒回到座位。
師:“你們想不想要文具盒呢(想)。當……當……當,有這么多文具盒呀,現在我們小朋友輕輕地上來選一個自己喜歡的文具盒。”
三、運用已有經驗講述。
1、幼兒先與身旁的同伴自由交流自己選擇的文具盒。
師:“好,每個小朋友都找到自己喜歡的文具盒了吧,現在我們和旁邊的好朋友說一說你手中的文具盒。
2、個別講述。
師:誰愿意到前面來跟大家說一說。注意哦小朋友在說的時候,我們的小觀眾們要認真聽,尊重他們哦。
四、引入新經驗。
1、從實物投影儀里觀察老師選擇的文具盒,聽老師用句式來介紹文具盒上的圖案。
師:“我的文具盒的形狀是XX;顏色是XX;圖案有XX、有XX、還有XX;打開里面有放……我很喜歡我的文具盒。”
師:我是怎么說的,我先講的什么?然后說了什么?最后說了什么?(根據幼兒的回答教師出示相應的圖標幫幼兒獲得新的講述經驗。)
2、幼兒自由練習按序講述。
師:“現在我們再來按著順序說一說你的文具盒,記住要先說形狀、顏色,再說圖案,最后說功能,別忘了介紹完以后說一說對他的喜愛。”
五、遷移新經驗。
師:“老師還準備了一些文具,有鉛筆、橡皮、刨刀和尺子。請你們每人來選一樣文具給客人老師介紹一下,記住要按剛才的順序說。”
六、結束活動。
師:今天,小朋友把文具介紹的很清楚,讓客人老師都知道了應該如何使用。可是小中班的弟弟妹妹們還不知道,我們去給他們說一說吧。
活動反思
這次活動,讓我覺得教學活動確實能整合各種各樣的內容,需要老師時刻要有這種整合的理念。活動的選材一定要具有生活化,如果這次的鉛筆盒小朋友沒有實物,沒有對鉛筆盒的了解,孩子們是無法做到如此細致的比較的。因為所選擇的是孩子們所生活化的,運用的手段也是貼近幼兒生活方式的,所以更能讓幼兒所接受。使孩子們在比比講講中學到各種知識。
小百科:文具包括學生文具以及辦公文具、禮品文具等。 現代的釋義應該指辦公室內常用的一些現代文具:簽字筆、水筆、鋼筆、鉛筆、圓珠筆等;以及筆筒等配套用品。其他辦公用品還包括:直尺、筆記本、文件袋、文件封套、計算器、長尾夾等。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游戲目標:
1.學習分類,6以內的數數及認數。
2.激發幼兒學數的興趣,培養動手能力。
游戲準備:
1.1—6數字卡各一張。
2.星星10顆,大的6棵,小的4顆(其中大的5個角的紅星星2顆,金黃的3顆,大的6個角的黃星星1顆,小的4個角的綠星星3顆,小的4個角的藍星星1顆)
3.把剪好的星星放在天空上。(黑板上)
游戲玩法:
1.幼兒觀察,說說星星有哪些顏色,哪些星星大?哪些星星小,每種星星各有多少?
2.按星星的大小不同,形狀不同,分別進行分類。
3.教師出示數字卡,幼兒根據卡片上的數到“天上”摘星星。
4.教師拍手,幼兒根據拍手次數到“天上”摘有幾個角星星。如師拍4下,便摘4個角的星星。
5.幼兒根據教師說的要求摘不同顏色的星星。如教師說摘3顆紅顏色的星星,幼兒便摘3顆紅顏色的星星。
游戲建議:
還可以根據加減算式的得數摘星星。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和操作等活動,能正確計算得數是8的加法。
2.在生動活潑的情景和游戲中萌發學習興趣,增強合作意識、主動探索的精神。
3.提高觀察、語言表達、動手和初步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4.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活動準備:
孫悟空圖片;實物:1顆大星星,7顆小星星;一棵樹(蘋果樹上2個大蘋果,6個小蘋果);1/2/3/4/5/6/7/8數字卡。
活動過程:
一、小游戲,復習8的組成
師:我們已經學習了8的組成,現在我們做個小游戲好嗎?
幼兒:好。
師:舉起你的小小手,我出"1"。(打一的手勢),你出幾?
幼兒:你出"1",我出"7"。(打五的手勢)合:1和7合起來就是8。
二、創設情景,探求新知
1.孫悟空出現,激發幼兒興趣。
師:《西游記》小朋友都喜歡看,對嗎?那你們最喜歡誰呀?
幼兒:孫悟空、豬八戒¨¨¨師:瞧,誰來了?(出示孫悟空圖片)幼兒:孫悟空。
師:今天孫悟空要和我們小朋友來比一比,看一看誰的本領大。
2.孫悟空變戲法師:我們知道孫悟空會七十二變,你們看,孫悟空拔出一根毫毛,說變,變出了許多星星(一顆大星星,7顆小星星)請小朋友看一看,一共有幾顆星星?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請說出算式。
幼兒回答,教師將算式貼到黑板上。我們知道加法有一個交換律,交換加號前后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不變。請一個幼兒說出算式,再貼出算式。
師:現在我把8顆星星送給xxx小朋友1顆,還有幾顆呢?請一個幼兒說出算式,再貼出算式:8-1=7。
師:這次我送7顆給xxx小朋友,還剩幾朵呢?請一個幼兒說出算式,再貼出算式:8-7=1。
師:孫悟空說小朋友太棒了,能列出這么多不同的算式,我再拔一根毫毛,考考小朋友,他變出一棵蘋果樹(揭開背景圖蘋果樹上2大蘋果,6個小蘋果),教法同上師:后來掉下來2個,樹上還剩幾個呢?請一個幼兒說出算式,再貼出算式8-2=6。
師:如果掉下來6個,還剩幾個呢?請一個幼兒說出算式,再貼出算式8-6=2。
師:孫悟空說我變了兩次戲法都沒難倒小朋友,看來我們小朋友確實很聰明!
三、老師發給每個幼兒一張卡片,上面標有1到8的數字,看飄過來的白云是多少,與那個小朋友的卡片相一致,讓我們乘著白云出游吧。
活動反思:
成功之處: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特別是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指導學生用準確、簡潔的數學語言進行表述的良好習慣,并通過學生說三句話以及算式中每個數字所表示的意思讓學生真正明白了加減法的算理。
不足之處:在第一個環節,讓孩子說的還是不夠,8,9的組成不夠熟練,在教學中,引導得少。
改進措施:多正確引導,讓孩子自己自主思考,并給他們足夠多的時間。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觀察動物的明顯特征,理解詩歌的內容。
2.感受詩歌的稚拙美,學習創編詩句。
3.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
活動準備:動物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觀察動物圖片
1. 出示大象圖片。問:這是誰?大象的什么地方最好玩?為什么?假如你有長鼻子你想干什么?
2. 出示小猴圖片。問:這是誰?小猴的什么地方最好玩?假如你有長尾巴你想干什么?
3. 出示長頸鹿圖片。問:這是誰?長頸鹿的什么地方最好玩?假如你有長脖子你想干什么
二:學習朗誦詩歌
1.有一首詩歌,寫的就是剛才我們講的事情,名字叫《我想》
2.教師示范朗誦一編。問:詩歌的題目是什么?有哪些詞重復出現?
3.師幼一起朗誦2編,邊朗誦邊表演。
三:創編詩歌
1. 幼兒以4人一組合作創編一段詩歌。(討論)
2. 每組選一代表進行創編一段詩歌。(創編)
3. 師幼整理詩歌。
【幼兒園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教案12-16
幼兒園大班的教案12-21
幼兒園大班教案05-28
大班幼兒園大班綜合教案模板12-14
《毛衣》幼兒園大班教案01-13
《舞龍》幼兒園大班教案01-13
幼兒園大班《板凳》教案01-13
幼兒園大班《洞洞》教案01-13
樹幼兒園大班教案01-14
幼兒園大班運動教案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