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范文匯編6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讓幼兒發現許多植物放在水中都能生出根,感受植物的生命力。
2.通過探究與實驗,了解根的作用(能喝水)并發現植物的根是不同的。
3.培養幼兒愛觀察、喜探索的精神及熱愛自然、珍愛生命的美好情感。
4.培養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5.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觀察記錄,比較不同植物的生長變化及吸水情況。
難點:觀察瓶子里的水位,討論水到哪兒去了。
活動準備
1.各種常見的植物(如:帶根的白菜、蔥、蒜、芹菜等)
2.透明容器(如:果凍杯、可樂瓶等透明無色容器)
3.記號筆、記錄表
活動過程
(注:此活動過程需跟蹤觀察、比較,才能得出結論)
1.導入:
提問:你們都見過那些植物?名字叫什么?形狀怎樣?見過它們的根嗎?
2.組織幼兒討論:“用什么辦法能知道植物的根長的是什么樣子呢?
3.采納幼兒意見,一起種植植物(將幼兒尋找來的植物放入裝水的容器中)
4.老師幫忙用記號筆在透明容器上畫上刻度,觀察水位變化,看看小植物每天各喝幾格水?從而發現根有吸水的作用。
5.在記錄表中記錄植物每天的變化(植物的生長及水的多少)
6.這些植物都能生出根嗎?你看到了嗎?它們像什么?你見過沒有?
7.粗根和細根吸水一樣多嗎?
結論:經過將近四周的觀察、比較、記錄,孩子們找到了答案:白菜的根又細又密,像老爺爺的胡子;蒜的根密密的,像小朋友的頭發;芹菜的根又粗又長像老鼠的尾巴......并且,孩子們通過透明容器上的刻度發現,小植物的根最大的作用是能“喝水”,而且根越大越粗喝水越多。
延伸:
在自然角中種植多種植物讓幼兒觀察、比較,進一步加深對植物根的作用的認識并利用春游、植樹節等活動教育幼兒熱愛自然,愛護植物及了解植物根系的發達程度和根的穿透力。
教學反思
本節課中通過幼兒種植、觀察、記錄了解了植物的根、葉等生長變化過程。
首先我借用孟若愚小朋友的問題,引導組織幼兒種植,通過區角材料投放,讓幼兒自由探索、討論,使課程能真正追隨幼兒發展的一種思維。在教學中我學會發現-——發現幼兒喜歡的感興趣的事物;學會尊重——尊重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尊重幼兒的個性;學會支持——支持幼兒的探索行為。及時地捕捉到了孩子感興趣的事,并能即時回應。把個別的問題變成大家的疑惑,吸引更多的孩子有探索的興趣。
其次,我能尊重孩子。孟若愚是一個很有個性的孩子,我想:如果我當場就把答案告訴大家的話,她肯定還會追根問底,而且其他孩子們也可能似懂非懂,。在這個案例中,我覺得自己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鼓勵孩子們一起動手、動腦、觀察,讓孩子們在知識技能等方面得到了自主發展。
本活動中對幼兒情感教育稍欠缺,課后老師反響還好。總之,生成課實施的過程,是專業化水平提升的過程。我們要努力轉變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為,機智地處理“預設”與“生成”的關系,在“生成活動”中體現自己的教育智慧。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能在對稱圖形身上找出對稱軸。
2.通過操作,創作表現對稱美,在操作中探索發現。
3.感受周圍事物的對稱美,提高審美意識、體驗創造操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圖片:蝴蝶24,剪刀。
2.長方形,正方形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理解對稱概念,初步感受對稱美
1.出示圖片:蝴蝶,感知理解對稱。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一些圖片給小朋友看,你們想看嗎?
你覺得這些圖片好看嗎?你發現這些圖片奇妙的地方了嗎?
(幼兒互相議論。)
2.教師小結:原來,這些圖案的左邊和右邊都是一模一樣的,像這種左右兩邊形狀、大小、顏色
都一樣的,我們就叫它“對稱”。
3.教師出示一張圖片,演示圖形對折。
(1)教師:那么把這些對稱的.圖形對折,會怎么樣呢?對折后一樣齊的,我們叫做“重合”--出示字卡"重合
(2)重合后,我們發現中間有一條折線,它也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對稱軸”
4.觀察生活中的實物圖片,感受對稱美
(1)出示蝴蝶風箏、、面具(臉譜)、飛機等感知對稱,尋找對稱軸。
提問:它們對稱嗎?你從什么地方看出它們是對稱的?對稱軸在哪里?)
(2)為什么人們要把這些東西造成是對稱的呢?看起來對稱的東西怎么樣?
(平衡感、整齊、美觀)
二、尋找身邊的對稱物品,鞏固理解對稱含義。
1.出示實物若干(望遠鏡、梳子、衣服、鏡子等)
提要求:選一件對稱的物品。
2.幼兒介紹自己的物品,說說為什么自己覺得它是對稱的?
對稱軸在哪里?
(引導幼兒發現對折后能重合,即是對稱)
三、幼兒操作,創作表現對稱美。
1.出示作品(眼鏡)
教師:你們看這是什么?它對稱嗎?
你們知道還有什么是對稱的嗎?
2.幼兒操作,探索用紙片折疊對稱圖形。
四、結束
教師總結:今天,我們班里的小朋友都很能干,不但認識了解了對稱,還能自己動手折疊對稱的圖形,
在我們身邊還有好多好多對稱的物品,今天我們也回家找一找,還有哪些東西是對稱的,
明天來告訴老師好嗎?
大班數學:貓捉老鼠
活動目標:
1、復習10以內的加減法,能準確迅速地進行運算。
2、發展幼兒的靈敏性,培養幼兒良好的游戲秩序。
活動準備:
老鼠(背后有式題)、小貓頭飾、拱形門、海洋球(球上貼有算式)、投球盒(盒上數字為1-10)、算式題(幼兒、老師都有)、彩旗(旗上有數字)、布置場景、鈴鼓一只、雪花片
活動過程:
1.老師扮演貓媽媽,幼兒扮演貓寶寶
師:寶寶們,今天媽媽帶你們出去玩,好嗎?來,坐上火車,出發啦!(火車音樂)
進場后轉一圈
2.無意發現鼠跡
師:呀,這里真漂亮,你們找個朋友玩一會兒吧!
寶寶,你們快來看哪,這里怎么亂七八糟,是誰干的呀?瞧,這里還有老鼠腳印呢!
幼:老鼠
師:喔。原來是老鼠干的壞事情呀,我們來收拾一下(帶領幼兒將垃圾撿干凈)
師:寶寶,來,我們坐下來想用什么辦法對付他們,好嗎?
幼兒坐好后
師:寶寶們,你們想用什么方法對付他們呢?
幼兒討論回答。
老師小結:剛才小朋友想得辦法真多,現在媽媽就來教你們一些捉老鼠的本領,好嗎?
3.老師教本領
A.看誰腦筋動得快(看算式說答案)
師:媽媽現在就來看看哪個寶寶的腦筋動得最快,好嗎?
出算式,幼兒說答案
B.對暗號(復習對數游戲)
師:剛才,寶寶們的腦筋動得真快,現在媽媽還要來考考你們,待會兒抓老鼠時,媽媽和你們會有聯絡暗號,我們的暗號是看媽媽小旗上的數字,聽媽媽跺腳,你們接下去跺,讓媽媽跺腳的次數和你們跺腳的次數合起來是小旗上的數,好嗎?
C.看誰耳朵靈(聽得數出算式)
師:現在媽媽要來考考你們的聽力,看誰的聽力最棒,好嗎?請你們從小椅子下拿出卡片,媽媽拍鈴鼓,你們聽是幾下,把你卡片上的算式算出答案,如果答案跟媽媽鈴鼓聲一樣,那就站起來,好嗎?
D.打靶(綜合練習)
師:現在媽媽來請你們玩個游戲,把你的小椅子和卡片放到前面來,好嗎?
幼兒擺好椅子后
師:寶寶,瞧,這里有什么,知道怎樣玩嗎?誰來說一說
老師交代要求,幼兒練習投擲,玩后,老師檢查對與錯。
4.執行任務
師:寶寶,你們的本領練得真棒,現在我們就出發去抓老鼠啦!來跟在媽媽后面
放音樂,走一圈,停下
師:寶寶們,現在媽媽先去試探一下,待會兒我們用暗號聯絡,好嗎?
老師悄悄走過去,用小旗揮揮,跺暗號,幼兒回答。
A.先派一名幼兒抓
師:瞧,老鼠真狡猾,還有問題讓幼兒回答對了才能真正抓住。寶寶把題目算出來,抓住一只就到媽媽這里來領獎。
幼兒計算后到老師那里那雪花片(老師看幼兒題目是否正確,如正確才給予雪花片)
老師小結:今天開心嗎?誰抓的老鼠最多?
5、結束部分
帶幼兒開火車回家。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操作及游戲能較熟練地分辯10以內的單數、雙數。
2.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提高幼兒在數學活動中的分析和總結能力。
3.幼兒在游戲中體驗參加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小動物、背景圖、幼兒操作紙、筆
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誘發興趣。
(1)一年一度的動物狂歡節開始了,森林里的動物都來參加了,我們來看看有哪些小動物來參加了?它們各自有幾個?
(2)幼兒分別說出每個動物的數量。
2.自主參與,探索新知
(1)進入綠色們的要求:狂歡節的管理員說,這次動物這么多,需要分批進入,首先綠色通道的是一種動物里能兩個兩個結對的可以優先入場。教師先示范小動物兩兩結對找出單雙的方法:依次了解2個兔子、10只猴子、8只豬、4只公雞、6條蛇
(2)還有一些一種動物里剩下一個的要從紅色通道進入,他們分別是:7只鳥、1只老虎、三只小老鼠、9只蝴蝶、5只松鼠
(3)還有很多小動物想參加,管理員說忙不過來,請小朋友來幫忙。
(4)幼兒操作,根據能力操作材料的分配,圈完貼上墻。
(5)教師總結:兩個兩個找朋友,到最后剩下一個,孤孤單單沒有朋友,這樣的數叫單數;兩個兩個找朋友,最后都有朋友,沒有剩下,這樣的數叫雙數。教師進行校對
3.游戲固新知:
(1)小動物們都區分了單雙數,邀請幼兒一起前往,進入單雙數的舞池,幼兒站立到單雙數的舞池中(再次確定幼兒是否掌握)
(2)游戲“抱雙,躲單”。
老師報10以內的數,幼兒做相應的躲和抱的動作。如:報的是單數,幼兒蹲下,雙手合并放在身子的兩邊,表示孤單的樣子,報的是雙數,幼兒找到一個朋友抱抱。
4.參加好舞會回家乘車去,按單雙號乘車, 結束活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名稱:
1、通過實驗,讓幼兒了解塑料袋是不會腐爛和分解的。
2、讓幼兒知道塑料袋對環境造成的污染,不亂扔塑料袋。
3、教育幼兒用紙袋或布袋裝東西。
4、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5、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活動準備:
塑料袋人手一個。兩盆花:在其中一盆花的泥底下有塑料袋,讓幼兒觀察。洗衣機一臺。錄象片:有關塑料袋造成的污染情況。
活動過程:
一、出示兩盆花比較,讓幼兒知道塑料袋會污染土壤。
這兩盆花我們一樣照料,為什么其中一盆死了?
教師倒出死花花盆中的泥土讓幼兒觀察,討論。
小結:澆的水被塑料袋攔住了,滲不到盆外去,泥土經常濕漉漉的,使花的根都爛掉了。而且,塑料袋對泥土還造成了污染,破壞了泥土的營養,花兒吸收不到好的營養,就死了。
二、幼兒觀看錄像,引導幼兒發現塑料袋對環境造成的污染。
引導幼兒討論:塑料袋會對環境造成什么樣的污染?
小結:亂丟的塑料袋堵塞了水溝,河流,形成了水災;動物吃了塑料袋死了;土壤被塑料袋污染了,植物也死了。
三、兒參與小實驗,進一步了解塑料袋是不會自行分解的。
1、教師提出實驗問題,引起幼兒的興趣。
我們把塑料袋和紙一起放進洗衣機的水里轉,會怎樣呢?
2、幼兒討論,根據幼兒自身的經驗猜測結果。
3、幼兒觀察實驗,發現紙很快變成碎削,塑料袋還是沒有變化。
四、師生共同總結,塑料袋不容易分解。
引導幼兒討論:怎樣防止塑料袋污染環境?在生活中,我們要少用塑料袋,多用布袋或紙袋。用完的塑料袋不能亂丟,樣放到垃圾箱中。鼓勵幼兒發揮自己的想象:怎樣防止塑料袋對環境造成的污染?
五、幼兒自己操作。
讓幼兒把防止塑料袋污染,保護環境的圖片找出來,并放到認知區域中。
活動反思:
本節課課堂效果較好,預設目標基本達成。幼兒興趣濃厚,跟我的配合很默契。幼兒對塑料袋的危害有了基本認識,并樹立了初步的環保意識。
小百科:塑料是以單體為原料,通過加聚或縮聚反應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macromolecules),其抗形變能力中等,介于纖維和橡膠之間,由合成樹脂及填料、增塑劑、穩定劑、潤滑劑、色料等添加劑組成。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主題說明:
學習過程中,學習者總是帶著自己的情感態度、已有經驗、認知習慣進入學習情境的,而不是照單全收地接受客觀事物的映象。因而,關于春天的學習需要創設一個與幼兒的情感態度、已有經驗、認知習慣想契合的情境,而不能把客觀的、現成的知識簡單機械地塞給幼兒。
這一主題的意圖及脈絡正是在上述理念影響下確定、構建的。在這一主題中,我們并不勾畫春天的樹木、花草、氣候的知識網絡,而是和幼兒一起去結識樹朋友、花朋友,以朋友的目光感受朋友、理解朋友,關心、照顧朋友。幼兒給自己的樹朋友制作“身份證”,細致入微的觀察芽苞苞的色澤、質地、形狀。于是,在情感愿望的驅動下,他們徜徉在“花瓣兒魚”的美妙遐想中,為“不高興發芽的樹”著急,為“去年的樹”哀傷,在音樂的旋律中,他們用自己的形體語言表現嫩芽、新葉的生長,他們像花瓣兒那樣翩翩起舞,把春天的氣息、生機勃勃的精神有神韻地表現出來,也正是在這樣的心態中,他們積極地探索,驚喜地發現:樹和花不僅美化我們的生活、環境,還是生活用品和食品的來源,是自己須臾不可離開的伙伴。
進入這樣一個學習環境,樹和花是迷人的。幼兒與自然交融,在真實、生動的情景中,獲得了發展。
活動目標:
1、欣賞圖片閱讀教材,理解圖片內容了解花草樹木對人類的作用。
2、說出幾種花草樹木的名稱和作用及其保護方法。
3、培養對花草樹木愛的情感。
4、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環境和創設:
1、在幼兒園戶外種植有各種不同的樹木和花卉,便于幼兒尋找樹朋友,觀察大大小小的樹和花。
2、在活動室的一個墻面上,師幼共同制作、布置“大大小小的樹”和“樹的朋友”。
3、在自然角中擺放一些花卉,供幼兒觀看。另辟一角,放置各組種的花,便于小組成員觀看、照料。
4、布置“我的樹朋友”專欄,幼兒將自己的樹朋友畫下來,并布置其中。
5、提供關于樹和花的書籍。
6、在一張大的硬紙板上印上“由樹木和花制成的東西”字樣,教師隨時將幼兒的發現記錄在圖表上。
家園共育:
1、在接送途中,到公園里去的路上或者在綠化帶附近散步時,可以抓住時機引導孩子觀看花草樹木,親近花草樹木。
2、在家中,與孩子一起動手種植一盆花,觀看花的生長變化,并記錄、表述花的生長變化。
3、協助孩子做好“樹的朋友”的調查,用多種方式了解樹的朋友,如:查書、上網、看電視等。
4、關心孩子在幼兒園的“樹朋友”,有條件的話,可以和孩子一起去植樹,讓小樹苗伴隨孩子成長。
5、把拾來的花瓣搗爛,同孩子一起印染手絹等物品。
6、我們來種花不同的花瓣我家種植的花各種各樣的花和樹說說悄悄話制作柳條柳樹木制品展覽各種各樣的木制品會開花的樹葉子像扇子的樹身上會長毛的樹給樹制作身份證照顧樹朋友找認樹朋友有趣的樹葉不同的樹樹的外觀樹的用途戶外觀察我的樹朋友大樹、、、小花大樹和小花請孩子找出家中所有木料做成的東西,說說哪個房間的木制品最多。
主題相關活動:
1、戶外觀察樹
2、我的樹朋友
3、樹朋友的身份證
4、芽苞苞
5、不高興發芽的樹
6、拼小樹
7、花兒開放了
8、花兒真美麗(一)、(二)
9、花瓣兒“魚”
10、我們來種花
11、去年的樹
12、唱個樹的歌
13、盼盼的樹朋友
14、樹真好
15、花兒多美麗(數學)
活動實錄:
實錄一:戶外觀察樹春天已在不知不覺中來臨:陽光越來越溫暖,風景越來越美麗,紅的花、綠的樹、垂柳依依的柳樹姑娘……就這么誘惑著我們老師以及每一位孩子想要去親近春天!擁抱春天!
不知不覺,我們的學習也進入了《大樹和小花》的主題活動中,這是一個能充分調動孩子運用各種感官去學習、去探索的主題活動。很多活動需要孩子們在戶外完成,或觀察、或記錄、或比較。
活動反思:
1. 我從教學目標上我有認知、情感、技能、但是科學活動應落在探索上,這是我以后科學活動中應注意的。
2. 活動中我應考慮在幼兒的水平上來安排內容。如理解光合作用這是難點,應建立在平時經驗之上來教學。
3. 通過游戲活動幼兒對花草樹木的情感提升了,了解了保護花草樹木的方法。
小百科:樹,木本植物之總名,主要由根、干、枝、葉、花、果組成。隨著計算機的發展,在數據結構中樹被引申為由一個集合以及在該集合上定義的一種關系構成的,由根結點和若干顆子樹構成的。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認識不同面值的人民幣,在操作中知道人民幣有紙幣和硬幣。
2、在購物中學習算賬,懂得貨幣面值的換算。
3、了解錢幣與我們生活的密切關系,對錢幣的運用產生興趣。
4、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5、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活動準備:
1、一元、五元、十元、五十元、一百元的錢幣。(一元的人民幣十張和五元的人民幣兩張)
2、經驗準備:孩子已有一定的數的組成和分解及加法運算的能力。
3、燒烤店和快餐店學習資源中心
活動過程:
1、談話活動:談論錢幣——老師出示錢幣,問問孩子這是什么?你在哪里見過?家里有嗎?它有什么用?在什么時候我們要用到錢?請孩子說一說自己身上的衣服、書包、鞋、家里的玩具都是怎么來的?
2、認識錢幣面值
(1)教師:這些錢幣一樣嗎?哪兒不一樣?
(2)引導幼兒觀察錢幣,從錢幣的大小、顏色、花紋、數字等方面分辨錢幣。
(3)引導幼兒認識錢幣,如紙幣——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硬幣——一角、5角、1元。能根據紙幣和硬幣正確的區分。
3、錢幣比大小
(1)出示10元和1元,教師:這兩張錢哪張面值大?買點東西多?
(2)引導幼兒比較1元、5元、10元錢幣面值的大小,知道他們的兌換關系。
(3)引導幼兒遷移生活經驗了解:5元比1元買到的東西多,10元等于兩個5元。
4、數數多少錢
(1)教師將錢幣隨意組合,引導幼兒觀察并數一數一共多少錢。
(2)多次組合錢幣,引導幼兒數數多少元錢,進一步認識不同面值的錢。
5、付錢的方法
(1)教師出示帶有價格標簽的各種物品,請幼兒取出相應的貨幣,加深幼兒對不同面值人民幣的認識。(操作活動可反復進行)
(2)引導幼兒發現有不同的付錢方法。
6、分組游戲活動
(1)場地有各種燒烤用具、物品,上面標有價格,有的幼兒做售貨員,有的幼兒做顧客,讓幼兒學習使用貨幣。
(2)快餐店。
(3)鞏固幼兒對錢幣的認識及應用。
7、師幼共同收拾學具。
【幼兒園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教案12-16
幼兒園大班的教案12-21
幼兒園大班教案05-28
大班幼兒園大班綜合教案模板12-14
幼兒園大班教案《地圖》04-07
《種花》幼兒園大班教案04-07
幼兒園大班綜合教案04-08
幼兒園大班拼音教案04-09
秋天幼兒園大班教案12-10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