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幼兒園小班教案范文匯編6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觀察和發現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不同形狀的餅干,能按形狀對餅干進行分類。
2.會用視覺、觸覺等感官感知餅干的形狀。
3.樂于參加數學活動,能夠邊送餅干邊講述”給你吃圓形(正方形、三角形)餅干”。
4.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活動準備:
1.餅干(圓形、正方形、三角形餅干的小包裝)若干,食品盤子5-6個。
2.幾何圖形若干(幼兒用書第7頁),小盤子若干(每個盤子里有3-4個幾何圖形片),瓶子寶寶(雪碧瓶子制作的瓶寶寶或紙箱做得,嘴巴分別是圓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的)若干。
3.活動前請幼兒將手洗干凈。
活動重難點:
能按形狀對餅干進行分類。
樂于參加數學活動,能夠邊送餅干邊講述”給你吃圓形(正方形、三角形)餅干”。
活動過程:
一、認認、嘗嘗餅干。
1、教師出示有小包裝餅干的盤子。
教師:瞧,這個盤子里有許多好吃的餅干,請每人拿一袋餅干,摸一摸、猜一猜里面是什么形狀的餅干。
2、教師:餅干寶寶真多呀!看看餅干寶寶長得一樣嗎?(鼓勵幼兒打開小包裝餅干,仔細觀察)
3、請幼兒說說自己的發現:餅干有各種各樣的,有大的、有小的;有圓形,有正方形……
4、教師:聞一聞,餅干香不香?嘗一嘗,餅干是什么味道的?餅干吃在嘴巴里有什么變化?
二、瓶寶寶來做客–幼兒觀察瓶寶寶嘴巴的形狀。
教師出示瓶寶寶。
教師:我們班來了許多可愛的瓶寶寶,看看這些瓶寶寶有什么地方是不一樣的?(引導幼兒觀察瓶寶寶,發現瓶寶寶嘴巴的形狀有圓形的,還有三角形和正方形的)
三、瓶寶寶吃”餅干”–按形狀分圖形片
1、觀察”餅干”。
教師出示圖形片:瓶寶寶肚子餓了,我們一起喂它們吃”餅干吧”!這是瓶寶寶吃的”餅干”,看一看、摸一摸、說一說,這些”餅干”是什么形狀的?
引導幼兒觀察、發現”餅干”有圓形的,還有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引導幼兒摸一摸”餅干”,著重讓其感受圓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的不同。
2、一起喂瓶寶寶吃”餅干”。
請幼兒自主地選取一個小盤子和幾塊餅干,引導幼兒根據瓶寶寶的嘴巴形狀,喂其吃相同形狀的”餅干”。
鼓勵幼兒邊喂邊說:瓶寶寶,給你吃ⅩⅩ餅干。(提醒幼兒把小盤子里各種形狀的”餅干”喂完)
小結:小朋友我們到走廊上找找有沒有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的物體。
教學反思
在上節課分類學習中,孩子們對分類的內容已經掌握,我也做了一些提示,所以在每組撿物品當中,進行得非常順暢。
這節課較好的體現了理念。同樣的東西,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分類、整理方法體現了動手能力、交流合作的良好行為習慣,孩子們有了這樣的體念,達到了我們的教育目的。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愿意耐心地看完圖片,并在成人引導下用簡單語言講述圖片內容。
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故事。
活動準備:
1、觀察不同生長階段的各種果樹。
2、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1、介紹圖片人物和環境
2、引導幼兒會用簡單語言講述圖片內容。
(1)佳佳在院子里種了什么?
(2)小果樹請誰來做客?小雨點很高興,小雨點幫小果樹干什么?
(3)喝完了水小果樹怎么樣了?請誰來做客?小鳥幫小果樹干什么?
(4)小果樹上有什么?它又請了誰做客?小蜜蜂幫小果樹做什么?
(5)小果樹上結了什么?它請誰做客?佳佳很高興,她在做什么?
3、老師講述故事,幼兒完整理解故事內容。
4、幼兒自主看圖說話。
(1)要求幼兒看清每幅圖中的水果樹上有什么?請誰做客?
(2)客人給小果樹做了什么?
活動建議:
1、重點提示:不必嚴格要求幼兒講述原文,而應重在讓幼兒用恰當的詞句表達圖意,如果將故事做成幻燈片讓孩子們講述,效果會更好。
2、環境創設:語言區投放大的掛圖,鼓勵幼兒用自己的語言大膽表述。
附《小果樹請客》
佳佳在院子里種了一粒種子,種子長成了一棵小果樹。小果樹請小雨點做客,小雨點很高興,讓小果樹喝飽了水。小果樹的綠葉越長越多,它請小鳥來做客,小鳥很高興,幫小果樹捉蟲子。小果樹開花了,它請小蜜蜂來做客,小蜜蜂很高興,幫小果樹傳授花粉。小果樹結果了,它請佳佳來做客,佳佳很高興,吃了香甜的果子,又把種子種到泥土里。慢慢地,種子長成了一排排小果樹,小院子變得美極了,熱鬧極了。
活動反思:
1、我的活動內容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故事內容簡單,用教學掛圖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既形象又生動。
2、在活動快結束時,有2個男孩開始不注意聽,失去耐心,原因是這節活動時間有些長,孩子的注意力開始分散。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作畫讓幼兒了解砂糖桔的另一個特點。
2、知道經過烘烤砂糖桔汁可變顏色。
3、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5、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活動準備
砂糖桔棉花棒數根白紙若干蠟燭若干小碟子若干。
活動過程
一、剝砂糖桔
讓幼兒動手剝砂糖桔,將砂糖桔汁擠在小碟子里。
二、作畫
1、讓幼兒用棉花棒蘸砂糖桔汁,在紙上畫簡單畫。
2、畫干后再把畫紙放在蠟燭上烘烤,這時紙上的圖案就顯出來了。
三、展示作品
教學反思
砂糖桔的汁可以作畫,從而激發幼兒對作畫的興趣;在烘烤的過程中幼兒也了解了烘烤的技巧雖然幼兒不能做這一工作,但他知道經過烘烤桔子汁可變顏色。在教師烘烤畫的過程中讓幼兒分享畫面的變化。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為了增進孩子們與家庭間親人感情,培養孩子從小懂得關心他人的情感,結合主題,我設計了“快樂全家福”。
活動目標:
1.理解家庭成員間的關系。
2.增進對家人的感情。
重點難點:
理解家庭成員間的關系。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快樂全家福》,教師帶來自己的若干張全家福照片,玩具卡《我的家庭樹》。
活動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教師出示自己的全家福照片,向幼兒介紹自己的家里人,并介紹自己的家人生活,一邊介紹一邊根據家人間的關系在白板上畫出家庭樹。
1.這是老師的爸爸,老師的爸爸頭發白了,老師的爸爸很厲害,他會做飯,他做的菜很好吃,還會……
2.猜猜這是誰?這是老師的奶奶……
三、教師和幼兒一起看幼兒用書,幫助幼兒了解圖片上的人物關系。
1.爸爸的爸爸叫什么?(爺爺) 媽媽的爸爸呢?
2.爸爸是爺爺和奶奶的孩子,媽媽是外公和外婆的孩子。
3.讓我們看一看這棵家庭樹是怎么做的?
4.家庭樹的最下方是小女孩,小女孩的上面是爸爸和媽媽,爸爸和媽媽的上面分別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
四、請幼兒和同伴互相說一說自己家里有那些人,分別是誰。
五、教師提問,請幼兒說出機子家里人的`關系。
1.你爸爸的爸爸叫什么?媽媽的媽媽呢?
2.你是爸爸媽媽的孩子,那么你的爸爸是誰的孩子呢?
六、給幼兒發放玩具卡《我的家庭樹》,請幼兒回家后和家人一起完成。
活動反思:
通過本次活動,充分讓幼兒了解、感受到家人為自己勞動的辛苦。隨著活動的不斷深入,“家庭”這甜蜜蜜的含義也在不斷擴展、深化;幼兒與同伴、父母、教師之間的關心和愛護,也是甜蜜美好的。引導幼兒在體會成人、同伴關愛的同時,學習表達自己對成人同伴的愛。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手按住滾過來的球,鍛煉手下的控球能力。
2、體驗合作玩球的快樂。
活動準備:每人一個皮球,錄音磁帶
活動流程:感受D體驗D練習
活動過程
教師設想與幼兒的反應
一、熱身運動:貓媽媽帶領寶寶一起做操
二、小貓學本領:
1、抓老鼠:按住滾過來的球。
1)、幼兒示范:用手按住同伴滾過來的球。
2)、把幼兒分成六組站好,然后由一組幼兒把球滾過去,對面的幼兒用手按住同伴滾過來的球,注意要在球的正面出手。(能干幼兒可以拉長兩人之間的距離)
1、3)、幼兒游戲教師指導。
2、追、抓老鼠:先將球滾出,然后立即追上去,直至追上皮球并按住。
三、放松運動
以情節導入增加幼兒的活動氛圍
這一環節是幼兒學習的重點內容,讓幼兒學習按球本領。
這一環節是增加難度及加強活動量,讓幼兒跑的基礎上去按皮球
這環節體現互助友愛,并達放松身體的目的
延伸活動:融合于平時的游戲
反思:
1、這個活動適合一些運動能力弱的小朋友,對于另外一些小朋友不太適合,目標顯得太低了,對他們來說沒有一定的挑戰欲望。
2、活動以游戲形式貫穿較好,幼兒比較喜歡。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幼兒園小班教案
活動目標
1.樂意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有與其他人交流的意愿。
2.學習有意識地記住家里或親人的電話號碼。
3.知道電話的用途,會進行簡單的操作。
活動準備
1.自制電話若干個。
2.應急電話號碼幾自制小動物電話卡若干。
幼兒園環境布置
活動提示
1.幼兒隨意擺弄電話,模仿打電話狀進行有話題地講述。
2.知道怎么打電話,并嘗試看應急電話卡進行撥號呼叫。
3.給小動物打電話,并自由地進行想象性表述。
4.同伴間互打電話,能配合對方的思路進行交流。
指導要點
1.為幼兒營造一個樂說、敢說的環境。
2.鼓勵幼兒與同伴大膽地交流,自由表達自己的情感。
3.讓幼兒知道只有在求救的情況下,才能撥打應急電話。
小班教案區域活動
小班一日活動教案
一、晨間活動:區域活動
目標:
1、熟悉各個區域的活動內容與方法。
2、增進幼兒間的互相交流交往,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
準備:布置好各區域活動
過程:
1、互相問好,師幼、幼幼相互交流。
2、幼兒選擇喜歡的區域進入活動,教師作好引導、觀察。
3、整理活動區,適當講評。
【幼兒園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小班教案01-08
幼兒園小班經典教案02-22
幼兒園小班教案06-03
小班幼兒園教案06-30
幼兒園小班體育教案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