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范文集錦10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孩子們對于自己在植樹節活動中種下的豆豆特別感興趣,時不時地會去看一下豆豆長什么樣了。有一次,他們發現自己種的豆豆長芽芽了。孩子們很仔細地觀察著發芽的豆豆,還把沒有發芽和發芽的豆豆作了比較。由此,孩子們對豆豆發芽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了。于是,根據小班幼兒的特點,我搜尋了莫扎特的一段音樂,以表現豆豆發芽的形象,讓孩子們在玩中體驗植物生長的不易,產生要愛護身邊植物的情感,同時感受音樂的魅力。
目標:
1.感受音樂旋律,初步嘗試跟著音樂用肢體表現豆豆發芽的過程。
2.愿意愛護周圍的植物。
準備:
《豆豆發芽》的音樂,豆豆發芽過程的視頻,幼兒已學習兒歌《鉆泥巴》。
過程:
一、萌發興趣
(析: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出發,為他們即將要接受的新知識與已有的知識建立聯系。)
1.觀察發芽的豆豆。
師:看,我們種的豆豆發生了什么變化?
師:你知道豆豆的種子是怎么長成小芽芽的嗎?
2.觀看豆豆發芽過程的視頻。
師:豆豆要鉆破泥土和太陽公公做游戲。它用力地、慢慢地往上鉆。可是,泥土太緊了。看!豆豆都累得流汗了。不過豆豆沒有放棄,它用盡全身力氣終于鉆破泥土,長出兩片小芽芽了!
師:豆豆是怎么長大的呀?(幼兒描述豆豆發芽的過程。)
二、熟悉音樂
(析:在呈現具象的豆豆發芽的視頻后,再播放抽象的豆豆發芽的音樂,讓幼兒感受音樂旋律。)
師(播放音樂):你聽到了什么?這段音樂聽起來和豆豆發芽有關系嗎?
三、動作表現
(析:引導幼兒用肢體表現對音樂旋律的感受。)
1.自由嘗試。
師:請你跟著音樂來學學豆豆發芽的樣子。
教師重點指導幼兒模仿豆豆小小、圓圓的樣子。例如,教師提問:“豆豆還沒發芽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如果有幼兒蹲下來了,教師馬上引導其他幼兒觀察并探索:“你們能不能變得比他更小、更圓,像顆小豆豆?”
2.在教師引導下結合經驗再次嘗試。
(1)豆豆用力鉆泥土。
教師重點指導幼兒模仿豆豆用力鉆泥土時的動作、表情。例如,教師提問:“豆豆是怎么鉆出泥土的?是輕輕的,還是要很用力?豆豆要怎么用力才能鉆出泥土呢?你們來試一試。你用力的時候會有什么表情啊?”
(2)豆豆慢慢鉆泥土。
教師重點指導幼兒控制自己的動作,到音樂結束時再長出芽芽。例如,教師提問:“豆豆的芽是慢慢長出來的,還是一下子就長出來的?豆豆的芽是慢慢地、慢慢地從泥土里鉆出來的。你們也來試試跟著音樂慢慢地鉆出來。”
3.完整表現。
(1)教師用兒歌《鉆泥巴》引導幼兒跟著音樂用肢體表現豆豆發芽的過程。
(2)教師重點指導幼兒表現芽芽長出來時的各種造型。例如,當幼兒的手沒有伸出來時,教師可說:“這棵小芽大概太陽光還照得不夠,再來曬曬太陽,快快長大吧!”或者可說:“我來為小芽澆點水,小芽快長大吧!長得高高的,長得大大的。”
四、游戲:豆豆發芽
(析:通過游戲讓幼兒對種子發芽與音樂有一個完整、直觀的回憶,并在游戲中體驗到種子發芽的不易,萌發要保護芽芽、保護植物的想法。)
1.隨教師創設的情景做音樂游戲。
師:春天來到了,我把豆豆都種到了泥土里。讓我來給你們澆澆水,豆豆快長大吧。“小豆豆,種地下,發了芽,鉆泥巴。鉆一下,動一下。鉆啊鉆啊,鉆得快,鉆出兩片小芽芽。”
2.總結。
師:一顆種子在陽光和雨水的幫助下,用盡力氣鉆出泥土,才會長成一株小芽芽。不同的小芽芽會長成不同的花、草和樹,不同的花、草和樹木就能組成地球上一道道美麗的風景。我們可要好好愛護這么美麗的風景,愛護身邊的綠草、鮮花和樹木。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2
目標:
1.遷移已有的隊形變換經驗,在協商的基礎上通過練習實現舞蹈中的隊形變化。
2.運用隊形圖譜初步嘗試有計劃地變換隊形。
3.在變換隊形時能調整自己的位置、動作,實現與同伴的相互配合。
準備:
1.選擇幼兒熟悉的舞蹈或律動的音頻,保存在u盤中。此處以《小蘋果》為例。
2.提供兩個層次的隊形設計材料:一是現成的塑封過的隊形圖譜若干,記號筆一支;二是用于自行設計隊形的圓形磁鐵若干(用黑白半圓的形式表示臉的朝向:白的一半表示娃娃的臉,上面標有數字,每個數字代表一名幼兒;黑的一半表示娃娃的后腦勺),磁情板一塊。
玩法說明:
玩法一:幼兒在熟悉律動基本動作后,嘗試遷移已有的隊形變換經驗,在同伴互相協商的基礎上通過練習實現隊形變化,如圍成圓形、站成豎列。
玩法二:幼兒觀察現成的'隊形圖譜中有哪些隊形,解讀圖譜中各人的不同站位,用記號筆在隊形圖譜上標上每個人的數字序號(如果有四名幼兒參與活動,則分別用數字1、2、3、4代表),從而明確自己的站位。幼兒在熟悉律動基本動作后,協商好要采用哪幾張隊形圖譜,一起練習隊形的變換方式并進行表演。
玩法三:幼兒在熟悉律動基本動作后,運用擺放圓形磁鐵的方式設計隊形,在協商確定隊形后一起練習并進行表演。
指導要點:
1.本活動的三種玩法可作為活動的三個層次:幼兒先自行商量隊形變化的方法,在即興跳舞的過程中積累一定的隊形變化經驗。然后,利用隊形圖譜規劃隊形變化的方式。最后,利用圓形磁鐵自行設計隊形變化的形式和順序。通過三個層次的活動,幼兒逐漸增強在隊形變化方面的目的性和規劃意識。
2.如果幼兒在合作列隊上有困難,教師可引導幼兒借助音樂區的鏡子觀察各人的站位是否合適,所列隊形是否和所選的隊形圖譜一致,從而進行調整。
3.教師觀察幼兒表演的情況,適時鼓勵,并與幼兒共同討論表演時出現的問題,提出改進的意見。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3
目標: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歡快的旋律。
2.感知音的強弱,用聲音表現音的強弱。
3.能根據老師的手勢演唱歌曲,并能用樂器為歌曲伴奏。
活動準備:
1.手搖鈴、木魚若干
2.鋼琴
活動過程:
1.練聲
2.學習演唱歌曲。
(1)導入: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曲,名字叫做《大雨小雨》,請小朋友認真聽一聽。
(2)教師第一遍范唱
范唱完后,教師提問:聽了這首曲子,覺得它有什么特別之處呢?
3.教師第二遍范唱
“到底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呢?請你們再來認真聽一聽。”教師開始范唱,提問:歌曲里面說得是什么樣的場景?(下雨的時候)下大雨的聲音是怎樣的,小雨呢?誰來說說。
4.回憶歌詞
教師使用圖文的方式和小朋友一起回憶歌詞。
5.學唱歌曲
(1)小朋友和老師一起演唱一遍,注意要突顯大雨強、小雨弱的聲音。
(2)第二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邊做動作邊唱。
6.分男女演唱
分男女小組演唱,先男孩子唱大雨,女孩子唱小雨。老師用手勢指揮。然后再交換演唱。
7.樂器伴奏
手搖鈴表示小雨,木魚表示大雨。
教師先分開教他們使用,然后再開始演奏。老師手勢指揮,最后再交換樂器演奏一遍。
8.結束部分
演奏會結束了,請小朋友把樂器送回家。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4
活動背景:
石頭在我們農村隨處可見,在小河邊、馬路旁、山坡上,都可以看到大大小小形態各異的石頭。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石頭,卻對人們的生活起著巨大的影響。在開展的《石頭樂》的主題活動中,幼兒在玩一玩、畫一畫、講一講中發現石頭還能發出好聽的聲音,順著孩子們的興趣、思路,我設計了此次活動,旨在提高他們音樂節奏的敏感性及表現力,體驗音樂活動所帶來的快樂。
活動目標:
1.看圖譜學習用石頭打擊歌曲的節奏。
2.感受石頭敲擊不同物體發出的聲音。
3.喜歡音樂活動,體驗石頭敲擊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兩塊鵝卵石,人手一件金屬物品(如小勺)。
2.音樂磁帶《加油干》,大圖譜一幅,反復標記。
3.在音樂伴奏下學習用石頭敲擊簡單的節奏。
活動過程:
一.運用已有經驗,感受表現歌曲。
1.引入:師:"小朋友,今天的音樂時間又到了。"2.復習歌曲《加油干》
師 :"上次我們學習了一首好聽的歌曲叫《加油干》,今天,我們再來唱一遍。""這首歌很好聽,我們除了唱出來,還可以用什么來表現這首歌呢?(樂器)"二.借助圖譜,學習用石頭為音樂配節奏。
1.提問:"我們在什么時候唱這首歌?"(幼兒回答)教師小結。
2.出示圖譜,感受歌曲的力度。
(1)師:" 果園里的蘋果成熟了,農民伯伯要把它們運到市場上去賣,你看看這幾筐蘋果有什么不一樣?(大筐小筐)農民伯伯搬大筐的蘋果時因為蘋果重,所以要慢一點,搬小筐的就?(快一點)為什么?(小的輕)我們用拍手來為他們加油,一筐蘋果拍一下手,我們一起來唱一遍。"(2)完整的聽音樂拍節奏。到大筐時要拍大力一點,小筐時輕一點,引導幼兒用動作來表現。
3.石頭碰碰響(1)看,誰來了?調皮的小石頭也要來為他們加油了。
(2)師:"小朋友,老師在你們椅子下面的籮筐里準備了小石頭和小勺子,請你們來玩一玩,待會兒請你來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3)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個別指導,引導幼兒互相交流。
(4)請個別講述小石頭與不同物體碰撞的聲音是否一樣,各是怎樣的聲音。
(5)引導幼兒探索用不同聲音來表現歌曲內容。
4.石頭打擊樂(1)幼兒分聲部練習(2)出示反復標記,引導幼兒理解其含義。
(3)教師指揮,幼兒分組演奏。
(4)幼兒指揮,集體練習演奏樂器。
三.總結評價,鼓勵幼兒用樂器繼續表現樂曲。
師:"今天,我們用石頭與勺子為這首樂曲配上了好聽的聲音,那老師這里還有什么呢?"(出示各種樂器)師:"老師把這些樂器放到區角里,下課后,請小朋友去玩一玩,你一定會有新的發現的。今天的音樂時間就到這里。"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熟悉歌曲的旋律,初步學唱歌曲。
2、教育幼兒要高高興興上幼兒園、不哭鬧。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通過學唱歌曲,體驗歌曲的氛圍。
5、體驗歌唱活動帶來的愉悅。
活動重難點:
重點:學唱歌曲
難點:按節奏自然地跟唱。
活動準備:
玩具:小白兔、小貓、小鴨、三用機、磁帶。
活動開始:
1、在《我上幼兒園》音樂伴奏下,拍手進教室。老師:“小朋友們,讓我們拍著小手高高興興地上幼兒園去吧!”
2、教師出示玩具小白兔,并示范唱歌曲《我上幼兒園》。老師:“今天,小白兔又高高興興地上幼兒園了,它一邊走,一邊唱,我們聽聽它在唱什么歌?”“你們聽到小白兔在唱什么嗎?”
3、出示小鴨、小貓,并示范唱歌曲第二遍。老師:“小鴨、小貓也高高興興地上幼兒園了,它一邊走,一邊唱。”
活動過程:
1、逐一出示圖片,激發幼兒興趣。
(1)教師作小魚游的動作后出示圖片:“這是誰游來了呀?”、“它愛在哪兒游呢?”,幼兒回答后,放入背景圖中。
(2)教師作小鳥飛的動作后出示圖片:“這是誰飛來了呀?”、“誰知道它應該放在哪兒?”,說著放入背景圖中。
(3)他是花兒的好朋友,它是叫什么?請幼兒上臺來貼。
(4)聽――,猜猜它是誰?“咩――,咩――”請幼兒上臺來貼,及時表揚。
2、出示“小朋友”圖片。老師:“小朋友愛上哪兒呢?為什么?”
3、欣賞兒歌。老師:“老師教大家一首兒歌,大家聽聽兒歌里唱了些什么?”
4、邊做動作邊念兒歌,要求讀準音。
5、集體朗誦兒歌,要求有表情、動作,有節奏地朗誦兒歌。
活動延伸:
歌曲《我愛我的幼兒園》。
活動反思:
通過本次活動,幼兒抵觸幼兒園的情緒逐漸消除,會不由自主的融合到教師組織的集體活動中,會和小朋友溝通,會主動接觸教師,并表現出喜歡的態度,這是得到的收獲。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熟悉歌曲的旋律,初步學唱歌曲;
2、教育幼兒要高高興興上幼兒園、不哭鬧。
活動準備:
玩具:小白兔、小貓、小鴨、三用機、CD。
活動過程:
1、在《我上幼兒園》音樂伴奏下,拍手進教室。老師:“小朋友們,讓我們拍著小手高高興興地上幼兒園去吧!”
2、教師出示玩具小白兔,并示范唱歌曲《我上幼兒園》。老師:“今天,小白兔又高高興興地上幼兒園了,它一邊走,一邊唱,我們聽聽它在唱什么歌?”“你們聽到小白兔在唱什么嗎?”
3、出示小鴨、小貓,并示范唱歌曲第二遍。老師:“小鴨、小貓也高高興興地上幼兒園了,它一邊走,一邊唱。”
4、逐一出示圖片,激發幼兒興趣。
(1)教師作小魚游的動作后出示圖片:“這是誰游來了呀?”、“它愛在哪兒游呢?”,幼兒回答后,放入背景圖中。
(2)教師作小鳥飛的動作后出示圖片:“這是誰飛來了呀?”、“誰知道它應該放在哪兒?”,說著放入背景圖中。
(3)他是花兒的好朋友,它是叫什么?請幼兒上臺來貼。
(4)聽――,猜猜它是誰?“咩――,咩――”請幼兒上臺來貼,及時表揚。
5、出示“小朋友”圖片。老師:“小朋友愛上哪兒呢?為什么?”
6、欣賞mp3/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兒歌。老師:“老師教大家一首mp3/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兒歌,大家聽聽mp3/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兒歌里唱了些什么?”
7、邊做動作邊念mp3/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兒歌,要求讀準音。
8、集體朗誦mp3/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兒歌,要求有表情、動作,有節奏地朗誦mp3/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兒歌。活動延伸:歌曲《我愛我的幼兒園》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在少數民族的很多盛會中,人們圍著篝火載歌載舞,其樂融融。這類舞蹈動作簡單、易學,隨時可以邀請圍觀的朋友加入舞蹈的行列。由此想到,組織幼兒韻律活動決不應強調舞蹈動作的難度及美觀,而是應該讓幼兒充分體驗結伴舞蹈所帶來的快樂情緒,樂于參加集體舞的韻律活動。
活動目標:
1、熟悉樂曲旋律、結構與節奏,掌握小兔“跳、蹦”兩個基本動作。
2、大膽探索創編木偶小兔的動作,并能合著音樂節奏運動。
3、享受游戲情景營造的快樂,發展空間協調能力和結伴交往游戲的能力。
4、熟悉歌曲旋律,學唱新歌。
5、能大膽表現歌曲的內容、情感。
活動準備:
1、兔子頭飾一個。2、錄音機,兔子舞音樂。3、事先請一幼兒扮兔姐姐。
活動過程:
1、幼兒坐成半圓形欣賞音樂,感受快樂情緒。
師:“小朋友們好!今天老師從跳舞毯那里帶來一首音樂,你們想聽嗎?(想)好,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幼兒欣賞音樂,并自由做節奏動作,如拍手、拍腿等。
師:“喜歡這段音樂嗎?為什么?”幼兒自由回答。
師小結:“這是一段非常活潑、熱情的音樂,聽了讓人覺得特別開心,特別想跳舞。”幼兒邊聽音樂邊自由表演。
2、熟悉木偶兔子的故事,探索創編木偶兔子的動作。
師:“噓,告訴你們一個秘密,這音樂說了一個故事—木偶兔子開音樂會的故事。夜幕降臨的時候,森林里一片安靜,木偶兔子們聚在草地上,圍坐成一個大圓圈,當有魔力的音樂傳來,奇跡出現了,木偶兔子全身活動起來,跳起了快樂的兔子舞。”
師:“讓我們一起變成木偶兔子,起來跳舞吧。”“木偶兔子變變
變—幼兒做木偶兔造型。
幼兒創編木偶兔的舞蹈動作,全體幼兒表演木偶兔子舞。
以“領頭人”的方式,幼兒隨音樂舞蹈一次。
師:“剛才XX小朋友的動作特別有節奏,有精神。”幼兒跟著學。“XXX小朋友跳舞時笑得特別甜。”幼兒跟著學。
師:“讓我們有精神地、快樂地再來一次。”幼兒隨音樂再表演一次。
3、用“兔姐姐”教學的方式,學習小兔跳、蹦兩個基本動作。
學習第一個基本動作:兔跳。
師:“學會了木偶兔的舞蹈,不知能不能去參加兔子音樂會,讓我們好好想想辦法。”(兔姐姐跳上)
師:“HEIIO,兔姐姐。”
兔姐姐:“HEIIO,木偶兔子們。”
師:“兔姐姐,你去那里呀?”
兔姐姐:“我要去參加兔子音樂會呢!”
師:“太棒了!你能不能帶我們一起去呀?”
兔姐姐(作思考狀):“行是行,可是你們會學兔子跳了嗎?”請幼兒上來學兔子跳。
兔姐姐:“對了,兔子跳是用腳尖輕輕地跳,低低地跳,像我這樣。還要有節奏地跳,瞧這樣。”示范:
前后前前前;1234。
(跳跳跳跳跳拍手拍手拍手拍手)
幼兒伴樂自由練習。
學習第二個基本動作:兔子蹦。
兔姐姐:“木偶兔子們跳得真不錯,如果再加上兔子蹦起來的動作就更好看了,瞧我這樣。”示范:
前后前前前,蹦嚓蹦嚓蹦嚓蹦嚓。
(跳跳跳跳跳,踢腿踢腿踢腿踢腿)
“如果你們學會了這個動作,就可以去參加兔子音樂會了!BYE—BYE。”(兔姐姐下)
教師講解師范動作難點:伸出腿,勾腳尖,另一條腿曲膝。幼兒伴樂自由練習。
4、組合兔子跳和蹦兩個基本動作。
師戴上頭飾:“現在,讓我這個兔姐姐帶你們去參加兔子音樂會吧。不過天黑了,森林里可能會迷路,小兔千萬不要掉隊!”
眾幼兒用基本動作組合成韻律動作前行。
師:“瞧,這里就是開音樂晚會的大草地。咦?怎么沒人?”
錄音機傳出有魔力的聲音:“親愛的兔子朋友們,你們來遲了,今天的舞會已經結束,請你們明晚七點鐘準時來參加我們的兔子音樂會。BYEBYE—”
師:“今天我們練兔子舞遲到了,讓我們回去休息休息,養足精神,明天再來!”幼兒喝水休息。
5、進一步熟練韻律動作,享受游戲情境的快樂。
兔姐姐上:“小兔子們快醒醒,我們要去參加兔子音樂會啦!讓我們坐上動物快樂小列車,出發吧!嗚—”幼兒雙臂搭在前面小朋友肩上成火車狀,蛇行韻律成圈狀。
師:“終于來到目的地,讓我們到大草地上找個位置,等待音樂會開始吧。”
錄音機傳出有魔力的聲音:“哈哈,親愛的兔子朋友們,兔子音樂會馬上就要開始了,在今天的舞會中,我們將選出跳得最棒的木偶兔子,做為我們的小舞星,并為他戴上最美麗的花環。好!讓我們隨著音樂盡情地跳起來、動起來、扭起來吧!”
勁舞音樂響起,眾幼兒表演創編的木偶兔子的各種舞蹈動作。幼兒推選出若
干名小舞星,師為他們戴上花環,并祝賀他們。
延伸活動:
全體再表演一次韻律活動,走出活動室。
活動反思:
活動開始了,我很投入地進行著這個活動,孩子們也在積極配合……活動結束后,武老師及其他老師及時為我做了點評……我用心聽著老師的每一句話。使我一下子明白了很多……這是一種新的嘗試,同時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和鍛煉機會。作為一名年輕的幼兒教師,我感到了自己的不足。“整節活動孩子們和老師融為一體,感受到了音樂所帶給他們的快樂。
教師的動作、表情、語言都不錯……”不足的是在設計《兔子音樂會》的活動中,最重要的是要讓幼兒盡情用自己的方式去大膽地表現和體驗,從而來感受音樂所帶給他們的快樂。音樂是興奮的語言,對幼兒有極大的感染力。在幼兒獲得愉悅的同時,通過欣賞音樂、講故事等方法來提高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從而來大膽表現木偶兔的動作。
其次,在聽完木偶兔子故事后,不應讓幼兒單純地做兔跳和蹦的動作。應讓他們自由發揮,兔的動作可以很多種,不只是跳、蹦,還可以走、拍手、跺腳等。在嘗試創編木偶兔子動作的過程中,通過引導他們仔細聽,并聯系音樂做即興的肢體動作外,還可通過語言、表情來引導幼兒,讓幼兒不但能聽到老師所說的內容,而且還能自己創編動作。讓所有幼兒都能參與進來,增加師生與幼兒互動的機會,來滿足幼兒的期待感。
在活動中不能讓幼兒一直跳或一直休息,要動靜結合,這樣孩子們才不會覺得累……最重要的要給每位幼兒自由表現的機會,還要鼓勵每位幼兒!通過幼兒身體動作的參與,可以促使幼兒自然地投入音樂,使教師與孩子融為一體,充分感受音樂所帶給的快樂。這樣,課堂的氣氛便會更加的活躍起來。
在這次公開教學過程中,我積累了很多的經驗與教訓,這僅僅是一個新的開始,也是一種新的嘗試,同時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和鍛煉機會。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我會多組織一些音樂活動,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音樂作品,熏陶孩子的樂感,并培養他們大膽地表現音樂!我會從日常的教學活動中,一點一滴的積累經驗多摸索、多琢磨、多用功、多動腦、多詢問、多反思,主動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請教。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用肢體語言感受活潑歡快的音樂。
2、了解集體游戲方法,體驗合作游戲的樂趣。
重點、難點:
感受音樂的節奏、結構;在音樂游戲的過程中學習輪流的合作方法。
活動準備:
1、旅行舞音樂:《庫乞乞》mp3、導游旗三面分別寫上數字“3”、“4”、“5”;大紙一張、記號筆一支;海邊游玩和登山的照片。
2、幼兒14人,小椅子圍成半圓形。
活動過程:
1、說說快樂的旅行。
教師:“老師最喜歡出去旅游了!你們喜歡旅游嗎?你到過哪里旅游?那里有些什么好玩的地方?”
2、初步感受音樂,大家一起快樂地“庫乞乞”。
今天老師邀請你們參加我的音樂旅行團,旅行的時候有首動聽的曲子,仔 細聽——播放音樂《庫乞乞》——
教師:“你覺得什么地方特別好玩呀?曲子里有一種很特別的聲音,誰來學一學?”
請幼兒再次欣賞音樂引導幼兒注意里面的“︱庫0︱庫0︱庫 乞︱乞-︱”,并帶著孩子一起念音樂里的這個部分。
教師:“猜猜看,什么是庫乞乞?”
教師:“旅行中玩得最開心的時候就會說︱庫0︱庫0︱庫 乞︱乞-︱”。
教師:你覺得旅游的時候什么事情讓你感到最開心!
引導幼兒交流、分享或者想象自己旅行時候的快樂時刻,重點引導幼兒交流在海邊游玩、和爬山登上山頂時的快樂。
教師:“海邊游玩真開心,就讓我們一起到海邊做三件快樂的事,最開心的時候我們就一起說︱庫0︱庫0︱庫 乞︱乞-︱”。(具體的事情從孩子們的交流中來,如“玩水”、“堆沙”、“游泳”等,引導幼兒用肢體動作大膽、快樂地表現。)
教師:“登山時,登得越高,看得越遠!登上山頂望一望,你看到了什么?”(教師可以播放一些圖片引導幼兒想象投入到登高望遠的情境中。)
教師:“登上山頂,看到美麗的景色是我們最快樂的時刻,讓我們大聲地說︱庫0︱庫0︱庫 乞︱乞-︱”。
3、通過圖譜和律動進一步感受音樂。
教師:現在就讓我們跟著音樂去旅行吧!先去海邊走一走,爬上高高的山,登上山頂啦!(播放音樂,教師隨著音樂繪圖譜。)
教師:“發現了嗎?音樂到哪里我們開始上山?”(播放音樂,教師指圖譜引導幼兒感受音樂的結構)。
教師:“一共要爬幾次才到山頂?”
引導幼兒坐著,用自己的兩只手指當兩條腿,平放的膝蓋想象成海邊的平地,身體想象成高山,并找找山腳、山腰、山頂等位置。
層次1:教師和幼兒一起聽著音樂律動——A段“海邊走走”、B段“登山”、C段“庫乞乞”。
層次2:教師指圖譜,幼兒律動。
層次3:個別幼兒指圖譜,教師和幼兒律動。
層次4:請幼兒站起身大膽創編A、B兩段的動作,教師幫助幼兒配合音樂優化動作。
4、合作游戲“快樂的旅行團”。
教師出示“導游旗”。
教師:“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來到音樂旅行團,我是你們的導游,今天我們游覽的地點是海邊和高山,我們一起手拉手出發吧——”
層次1:教師當導游領著孩子們一齊手拉手游戲。
層次2:把導游旗遞給個別幼兒教師引導幼兒根據旗子上的數字找到相應的游客人數組團;出示另外兩面導游旗引導幼兒分別組團,在音樂聲中三個旅游團一同出發。
層次3:教師提出問題——大家都想做導游怎么辦?引導幼兒用輪流的方法合作游戲,并且明確在音樂進行到“庫乞乞”的時候進行輪換。三個旅游團在音樂聲中游戲并輪換導游的角色。
5、提出新的旅行點,延伸活動內容,幼兒聽音樂往外走。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熟悉樂曲旋律,感受樂曲歡快活潑的情緒,通過身體模仿動作、圖形總譜,學習演奏打擊樂。
2、讓幼兒能夠探索、發現節奏的變化,發展觀察力、注意力和節奏感。培養幼兒用動作表現音樂的創造性,合作意識,張揚個性。
3、要求幼兒在教師指揮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改變指揮方按,豐富演奏內容。提醒幼兒要有意識地體會打擊樂器的演奏效果,注意樂器的音色、音量與樂曲情緒的一致和諧。
活動準備
節奏圖譜,音樂,樂器(響板、碰鈴、沙錘、手鈴)若干、音符(紅、黃、藍)若干
活動過程:
1、音樂律動《一起去爬山》,幼兒跟隨音樂和老師一起做律
2、節奏訓練游戲,導入課題
教師拍節奏,讓幼兒聽音,模仿拍出相應節奏
上面上面啪啪,下面下面啪啪,上面啪,下面啪,上面下面啪啪
3、熟悉樂曲《拔根蘆柴花》并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1)、初步欣賞音樂,感受樂曲活潑歡快的情緒。
教師提問:聽了這首曲子你們有什么樣的感覺呢?
在聽這首曲子的時候你們想干什么?
2)、再次欣賞音樂,要求幼兒通過有趣的律動、表演來掌握樂曲的節奏,了解樂曲的基本節拍。
引導幼兒還可以拍身體的其他部位打出節奏。如:拍腿、拍肩等等。
3)、教師哼唱樂曲,與幼兒一起打節奏,注意節奏的強弱
4、認識圖譜
出示圖譜卡: X X X | X X X | X X X |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X ///-- | X ///-- | X ///-- | X ///-- |
1)今天老師還給你們帶來些新朋友哦(出示小音符),他也想和我們一塊來玩節奏游戲,你們愿意嗎?
2)小音符要考考你們咯,看看哪隊小朋友反應最快,教師錯開出示三種節奏卡分別請幼兒打節奏。
出示總譜掛圖:
3)教師將幼兒分成紅、黃、藍三組跟同顏色的音符寶寶進行節奏練習。
5、樂器演奏
你們真棒!學的真快!那現在你們想不想和小樂器一起做游戲呢?那你們趕緊把他們從你的凳子下面請出來吧~~
1)、教師指揮,幼兒看圖譜演奏
2)、交換樂器再次演奏一遍
要求幼兒將樂器放回自己的凳子地下,再互換位置演奏說課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積級參加音樂舞蹈,在舞蹈中獲得快樂的情緒體驗。
2,鼓勵幼兒大膽的嘗試創編,體驗創編的樂趣。
3,能根據音樂的速度,變換動作速度。
4,能跟著節奏打節拍。
重點難點
1〉重點:感受音樂帶來的快樂。
2〉難點;初步嘗試學習創編貼近孩子生活活動的舞蹈動作。
活動準備:
錄音機,磁帶,鋼琴,空沐浴露瓶,毛巾,臉盆。
活動過程:
一,律動進場
二,練聲,復習歌曲
三,教師以啞劇表演的行式激發幼兒的興趣。
1〉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一段表演,大家猜猜看,老師在干什么,你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2〉教師表演,突出洗澡的動作。
3〉請幼兒回答問題:你們是怎么洗澡的,并讓個別幼兒用肢體語言進行表現。
四,教師請幼兒認真傾聽歌曲激發幼兒表演的欲望。
1〉小朋友們知道這是什么歌嗎?好聽嗎?
五,教師請幼兒創編動作,并引導幼兒美化動作。
1,師:小朋友都覺的這一首歌這么好聽,那誰來想一想可以加上些什么好看的動作
六,教師完整的表演舞蹈。并加上之前幼兒創編的動作。
1〉師:小朋友今天都這么乖,那么老師也想到一些好看的動作,小朋友們想不想看啊?
2〉教師表演“洗澡歌”
3〉師“好看嗎,你們想不想也來跳,那今天我們就來跳這段舞蹈吧
七,教師喊節奏放慢速度教幼兒基本動作。
1.師:小朋友們大家找一個舒服的位置站好來,認真的和老師學動作,老師看看哪個小朋友最棒。
八,教師帶領幼兒隨著音樂完整的做舞蹈動作。
1.師:小朋友學的真棒,我們現在就聽這音樂一起跳起來吧
九,復習歌曲“螞蟻”
十,律動出場。
師:小朋友們,你們今天真能干,這么快就把動作學會了,現在我們最后在來一遍好嗎?
活動反思:
由于教師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將幼兒的情敘帶動了起來,因此使整節課幼兒激積性很大,都有強烈的對歌曲的創編的欲望,在活動過程中,幼兒能主動,激積的配合老師,回答相應的問題,這次活動有效的促進了幼兒的自主思維及肢體語言表答能力。但創編動作對于這些從沒有接觸此活動的幼兒來說是有一定的難度,沒辦法讓全體幼兒充份的得到發揮,教師需要進一步培養和引導幼兒去發揮他們自身淺在的創編能力。
小百科:洗澡,能清除汗垢油污、消除疲勞、舒筋活血、改善睡眠、提高皮膚新陳代謝功能和抗病力。而且通過溫水的浸泡,能夠治療某些疾病。熱水澡水溫不宜太高,一般以35~40℃的溫水為宜。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11-25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08-19
幼兒園音樂活動《我愛音樂》教案02-01
幼兒園小班音樂活動教案02-25
幼兒園中班音樂活動教案04-08
大班音樂活動幼兒園教案07-14
音樂活動幼兒園教案及反思09-25
幼兒園音樂活動《劃船》教案07-05
車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01-03
幼兒園音樂游戲活動教案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