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教案范文七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目標:
1、運用各種感官,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2、初步了解(禽流感)病毒,加強自我保護的意識。準備:顯微鏡、錄像、圖片、細菌標本、病毒示意圖、健康小衛士粘貼標志(幼兒人數相等)。
3、知道生病了不怕打針吃藥,做個勇敢的孩子。
4、初步了解禽流感的小常識。
過程:放錄像(兒童醫院門診及有關禽流感的報道)你們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幼:小朋友生病了、、、、禽流感為什么會生病?傳染的禽流感? ----------幼:因為感冒、怕冷、缺少鍛煉……得禽流感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幼:
二、播放病毒有關資料
1、在顯微鏡下你看到了什么?
-----------幼:細菌?不知道是什么……
2、你們觀察到的是病毒,那什么是病毒呢?我們請醫學院的叔叔 給我們講解一下好嗎?
三、醫生講解內容病毒是什么?有什么危害?病毒并不可怕,科學能戰勝病毒例子禽流感病毒怕什么?
小結:科學家本領真大,發現了這么多抵抗病毒的方法。你有沒有想過為了人類的健康,也做一個科學家呢?我們應該怎么做?
幼:不許禽流感病毒進入我們身體內、多鍛煉、開窗、不到疫區、大預防針……幼兒制作宣傳圖片。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怎樣來預防禽流感的傳播,其他的人還不道,你想用什么辦法來告訴他們?(討論:可以給他們看圖片,給他們看預防禽流感的錄象,可以直接說給他們聽……)今天老師給大家準備了許多的材料,有圖片有筆請你們來做宣傳廣告,告訴大家怎樣預防禽流感,好嗎?(分組合作宣傳圖)結束: 現在讓我們來做健康小衛士,每個小朋友貼上標志,讓我們去告訴其他班的小朋友吧!幼兒拿著宣傳畫出活動室。
設計意圖:
為配合“遠離禽流感”的宣傳,我園設計了“病毒”這一科學活動,指在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以及自我保護的意識。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一、 導入活動
教師帶領幼兒回憶已經學過的兒歌《樹葉真美麗》,這首兒歌為我們講了各種各樣的樹葉,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本關于葉子的故事,我們一起來看看,好嗎?
二、 閱讀圖畫
1、封面(遮擋封面)這本書叫做《植物的葉子》,作者會在封面上花什么呢?(揭開驗證)
2、第1頁:這里有什么葉子?它們是什么顏色?說說它們的形狀。樹的葉子和草的葉子有什么不同?
3、第2頁:(遮擋下半頁)這是什么形狀的葉子?它們看起來像什么?你能用一個詞語來描述他們的樣子嗎?
4、第3頁:出示完整畫面,葉子是什么樣子的?并用句式“有……形的葉子”,讓幼兒初步感知句型。
5、第4、5、6、7、8頁:指導方法同上。
三、 總結分享,進一步梳理
第1―8頁問題:1、植物葉子的形狀:圓形、心形、扇形、針形、像手掌等。
教學活動反思:今天的分享閱讀課《植物的葉子》知識性比較強,孩子們對于這方面的知識還是比較缺乏。為了豐富孩子這方面的感性經驗,我從網上搜集了很多葉子圖片,供幼兒觀察,通過本節課,孩子們了解了葉子是多種多樣的,有圓形的葉子、有橢圓形的葉子、有的葉子像針,有的葉子像羽毛等,并了解奇特的葉子,如:會害羞的含羞草、能捉蟲的豬籠草等。
孩子們看到這些形態各異的葉子都很興奮,有的說像魚刺,有的說像小花,有的說像大山,有的說像扇子......孩子們的想象力真是無窮無盡。
分享閱讀:《上床睡覺〉第一課時
活動目標:
1、 熟悉文字,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幽默的結局。
2、 引導幼兒觀察圖畫中呈現的細節 ,能根據圖畫中的線索合理推測故事發展。
活動準備 :
大書、故事光碟、書中動物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出示書中動物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他們的主要特征,并進行模仿表演。
師:今天。我們班里來了幾位動物朋友,你們想知道他們是誰嗎?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逐一出示書中動物圖片,觀察他們的主要特征,模仿每種動物的動作或者聲音,引起幼兒的興趣。
二、觀察分析大書畫面。
1、以故事形式引出主題。
師:今天,這幾個動物朋友結伴到海南旅游,他們玩得很累了,想上床休息一下。看,這就是動物睡得床。
(出示第一頁,遮住小蛇和枕頭)
提問:這個床跟小朋友睡得床有什么不一樣呢?
總結:這個是用兩根繩子吊在樹上的床叫吊床。
出示枕頭部分。
提問:
(1)猜猜誰會第一個上床睡覺?
師:獅子也來睡覺了,它也要到床上找自己的位置。
提問:(1)小朋友你們先想一想你們上床睡覺的時候是怎么找自己的位置的?
(2)你們覺得獅子會睡在哪里?為什么?
(3)小蛇看到獅子上床睡覺表情是什么樣?我們一起學學。
3、出示第三頁(遮住斑馬)
提問(1)猜猜誰又會上床睡覺呢?
(2)你們覺得斑馬會睡在哪里?為什么?
(3)小蛇和獅子看到斑馬上床來睡覺表情是什么樣?我們一起學學。
4、出示第四頁(遮住河馬)
提問(1)猜猜誰又來睡覺了?
(2)你們覺得河馬會睡在哪里?為什么?
(3)小蛇、獅子和斑馬看到河馬上來了表情是什么樣。
(4)河馬這么重,上床睡覺后吊床會有什么變化?
總結:動物越來越多,樹越來越彎,床也越來越重,被壓彎了)
5、出示第五頁(遮住大象)
提問(1)最后誰又上床來睡覺?(大象)大象長得怎么樣?
(2)你覺得動物們歡迎它嗎?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動物們的表情怎么樣?我們一起學一學。
(3)如果大象也睡在這張床上,可能會發生什么事情?
6、出示第六頁。
師 :我們一起看看到底發生什么事情了呢?砰,吊床。。。。。。動物們都好害怕、好緊張,我們一起學一學動物們摔下來害怕的樣子。動物們摔下來會怎么樣呢?我們有什么好辦法幫助他們呢?
7、出示第七頁。
提問:動物們都怎么了?他們哪里受傷了?
三、猜測書名,師生共同閱讀大書文字。
四、播放光碟,完整欣賞故事,請幼兒跟讀。。
五、小朋友,我們想個什么辦法能讓動物們睡覺不受傷呢?
結束:小朋友想的辦法都很好,小動物們說謝謝小朋友,動物們受傷需要休息,我們也該休息一下了,跟動物朋友們說再見。
活動反思:這節課是在本班進行,由于上次兩節課各位老師給我提了很多好的建議,所以這節課上的還算順利,基本達到了教學目標,在上次出現的的難點問題上,由于我讓孩子回憶以往自己找床的經驗,所以很快解決了這個難題,只是在語言的`節奏、語速問題上富有變化一些,效果會更好。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欣賞多幅藤蔓植物作品,感受畫面的意境。
2、用討論、歸納的方法,探索藤蔓植物的畫法,并嘗試用國畫的形式表現出來。
3、體驗合作繪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接觸過藤蔓植物,認識這些植物。
2、課件:藤蔓植物國畫作品多幅。
3、國畫工具材料。
活動過程 1、欣賞課件,感受畫面的內容與意境。
教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些好看的國畫。我們一起來看看,畫上畫了什么?你最喜歡哪一幅?
(1)欣賞齊白石的一組小雞圖。
教師:畫上有什么?是什么樣子的?小雞在干什么?它們的心情怎樣?
(2)欣賞《鴨趣》。
教師:這是什么植物?紫藤下有什么?它們可能在干什么?
(3)欣賞《葡萄架下的貓蝶》。
教師:這幅畫表現的是什么季節?你是怎么看出來的?在葡萄架下有什么?你覺得它在干什么?
2、師幼共同歸納這一類藤蔓植物的獨特結構,討論畫法。
(1)教師:現在我們仔細地觀察這幾幅畫上的植物,它們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2)教師:這些花和果實可以用什么方法畫?葉子怎么畫?怎樣才能畫出細細的藤呢? (引導幼兒看絲瓜圖,隱去葉子和其他,只留藤,重點感知藤蔓的走勢)
3、進一步欣賞其他藤蔓植物的畫,再次感受這類藤蔓植物的結構特點,并發揮想象。
(l)教師:我們發現這些植物都有藤、葉子和果實。老師這里還有幾張畫,我們一起來www.chinajiaoan.cn看看這些植物的藤又是什么樣子的。
(2)教師:在這些植物下面會有哪些小動物呢?在十什么?會不會有小朋友呢?如果你就在這些植物下面,你會干什么呢?
4、合作、欣賞、評價。
(l)幼兒合作創作。
教師引導幼兒進行分工,發揮想象完成作品。
(2)欣賞、評價。
教師:你先畫的什么?后畫的什么?還可以怎么畫?畫上的小動物在干什么?你們是怎么合作的?
(3)教師小結:今天我們看了不少藤蔓植物作品,有主藤和纏繞藤。藤蔓植物還有很多其他的種類,下一次我們再去試著畫一畫,好嗎?
【評析】
該活動是“藤蔓植物”主題活動的總結,是建立在此前一系列活動的基礎之上的。通過欣賞齊白石等名家的這些系列藤蔓作品,幼兒感受到“藤蔓”在畫面中的作用,并初步了解和掌握了藤蔓的基本畫法。
活動中幼兒興致很高,畫面也非常豐富,但對于藤蔓的走勢還不太了解,初步嘗試繪畫時,線條比較牽強。我們試著讓幼兒先畫主藤,再在藤的上面添畫葉子和果實,然后順勢添加纏繞藤……這樣幼兒逐步了解了畫面的布局和藤蔓的走勢。
參考資料 藤蘿
白石老人將篆隸碑學的筆意運用于勾勒藤蔓的走勢,將藤的柔和弧度與枯墨相結合,在表現藤蘿婀娜溫婉的同時,也給人蒼勁的感覺。暗粉的花與濃黑的藤對比,更顯出花的嬌嫩。圖中飛舞的兩只蜜蜂更給畫面平添了無限的生機。
這幅作品適于大班幼兒初步接觸藤蔓類作品時欣賞。圖上藤蔓,從根到主干、到末端,相對完整,大班幼兒能夠很清楚地觀察藤蔓的走勢以及葉和花是如何從藤上生長的;同時也能豐富幼兒對構圖的認識。教學中可以從欣賞畫面意境著手,再逐步觀察藤蔓的走勢、花和葉的位置與畫法等其他內容。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感悟故事創意,獲得閱讀快樂,產生持續閱讀的愿望,
培養自主閱讀能力。
2、引導幼兒嘗試用圖表的方式表達、遷移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和想象,建立初步的讀和寫的信心,培養幼兒的書面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故事錄音《好餓的毛毛蟲》。
2、毛毛蟲吃過的實物圖片一套,色彩標志與數字卡片一套。
活動過程:
一、引題(出示小毛毛蟲圖片)小朋友看,這是誰?(毛毛蟲)
這只毛毛蟲又瘦又小,它是一直好餓好餓的毛毛蟲。小毛毛蟲餓了,它會自己找吃的嗎?它會吃什么?吃多少呢?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呀?
二、猜想故事內容,幼兒翻看《幼兒習得手冊》,提醒幼兒從前往后仔細觀察畫面,猜猜故事內容。
三、幼兒討論故事內容,幼兒自由結組,和同伴一起看圖,討論故事內容。
四、集體閱讀,老師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圖上畫了什么?會是什么意思呢?是這樣嗎?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設計思路:
在烏鴉喝水的活動后,孩子們做起了“使水上升”的小實驗,當他們往有水的瓶子里放小石子等東西時,發現水真的會慢慢升高了,烏鴉就喝到水了,這時,有一個孩子說:“水這么臟,烏鴉怎么能喝呢?”“對呀,烏鴉喝了臟水會生病的。”也有孩子持不同意見,說:“烏鴉又不是人,人喝了才會生病,烏鴉是不會生病的。”,孩子們的情感中,有的把動物當人類一樣看待,也有的還是有區別地對待我們的動物朋友,我覺得這個話題對于孩子們的情感,知識經驗的提升都有著一定的價值,既貼近孩子的生活,又能使孩子及時梳理、提升原有經驗,更重要的是能培養孩子關心、保護周圍環境的意識,激發學習的積極性。于是,我在接下來的日子里創設環境,提供幫助,引導孩子們開始關注這一現象。
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孩子們的很多經驗得到了拓展,我覺得有必要把孩子個體的、零星的經驗轉化為集體的、共有的經驗,于是預設了這次集體活動,引導孩子結合已有經驗,猜測表述小鯉魚生病的原因,從中了解水與動物、人類的關系,從而樹立保護水資源的意識,初步形成保護水資源的日常行為。本次活動采用多媒體故事聽賞的形式,在激發孩子興趣的基礎上,以提問的形式調動孩子已有經驗,大膽猜測小鯉魚生病的原因,再從孩子情感出發,幫助小動物想辦法,表達解決問題的辦法,使孩子們在交流中分享經驗,然后,將孩子想的辦法編進故事里,最終故事有了完美的結局,使孩子有一種愉悅的情感體驗,感受學習的樂趣。最后,通過創設情景,使孩子們自然地在游戲中模擬保護水資源的行為,激發孩子們在輕松的氛圍中進行相關的垃圾分類的探討,進一步提升孩子們有關環境保護的經驗。
一、活動內容與要求:
1、在聽聽議議中,結合已有經驗,用連貫的語言說說小鯉魚生病的原因,從中了解水與動物、人類的關系。
2、樹立保護水資源的意識,初步形成保護水資源的日常行為。
二、重難點:
重點:結合已有經驗,猜測想象小鯉魚生病的原因,了解水污染的危害。
難點:設想并清楚表述各種保護水資源的方法。
三、材料準備:
前期經驗積累:調查報告“河水為什么變臟了。”垃圾籃三個
多媒體課件、各種垃圾、臟水、手偶、背景圖、各種水生動物圖片
四、活動流程:
(一)、情景導入:
操作手偶:小朋友好,我是猴醫生,這幾天,可把我忙壞了,森林里的很多小動物都生病了,好了,不跟你們多說了,我得趕去醫院給小動物看病,再見。
過渡:小動物們為什么會生病呢?我們一起去醫院看看吧。
(二)、聽聽議議:
1、多媒體欣賞,教師講述故事前半部分,穿插提問:
(1)、小鯉魚為什么會生病呢?我們一起幫老虎警長想想可能會是什么原因呢?(幼兒猜測、想象)
過渡:老虎警長覺得小朋友講的都有道理,不過,它還是決定弄個明白,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小鯉魚生病了。
(2)、繼續欣賞:晚上————老虎警長想了想,點點頭說:“我明白這是怎么回事了?
問:小朋友,你們明白了嗎?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小鯉魚生病了呢?(幼兒說原因,教師小結:原來是有的小動物不講衛生,往河里亂扔垃圾,排放污水,污染了河水,小鯉魚才會生病的)。
你們覺得這樣的行為好不好?為什么?
(3)、討論:如果河水污染了,我們的生活會變得怎么樣呢?
(你們喜歡住在被污染的小河邊嗎?為什么?)
我們能做些什么事情讓這個地方和原來一樣美呢?
(4)、小動物們都知道自己做錯了,可他們不知道怎樣使河水變干凈?你們有什么辦法使河水變干凈呢?(幼兒大膽設想、表述使河水變干凈的方法。)
2、我們想的辦法真多,森林里的這條小河最后會變干凈嗎?仔細聽。(完整欣賞故事)
(三)、操作遷移:
1、我們這里也有一條小河,看看這是一條什么樣的小河?我們該怎么做呢?
2、我們打撈的垃圾該放在哪兒呢?(引導孩子觀察垃圾箱的不同標志。)
3、我們劃著小船出發嘍,打撈起來的垃圾不要走錯家哦。(聽音樂,幼兒模仿劃船在小河里打撈垃圾,并分類放。)
4、小船靠岸了,我們來看看垃圾有沒有走錯家。(一起觀察、討論,幫助孩子提升經驗。)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利用環保廢舊材料制作服飾,體現“綠色環保,保護地球”的活動主題;
2.在活動中能大膽地展示自己;
3.感受與父母一起活動的快樂,愉快的度過在幼兒園的最后一個“六一”兒童節。
活動準備:
1.發放家長邀請函;
2.場地布置,制作橫幅、評分表、幼兒號碼牌;
3.磁帶、錄音機;
4.活動前和幼兒一起練習走模特步。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師: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顆藍色的星球,這顆藍色的星球就是我們共同的家園。小朋友,你們知道這顆星球叫什么嗎?(地球)對呀,地球媽媽很高興地看著自己的孩子一天天的長大,可是最近她很生氣,知道為什么嗎?
2.幼兒自由回答
3.小結
原來地球上的人在那亂砍樹木,地球媽媽的綠色衣服都被破壞了,做成的杯子、塑料袋、報紙、紙盒等,也都到處亂扔,都快讓地球媽媽變成垃圾場了,怎么辦呢?
4.幼兒自由活動
5.小結
對呀,我們應該關心我們的共同家園,今天是“六一兒童節”,是我們在幼兒度過的最后一個節日,我們應該為地球媽媽做點有意義的事情,讓我們一起把地球媽媽身上的垃圾撿起來,好嗎?那么,這些垃圾還有沒有用呢?我們的爸爸媽媽和小朋友都很聰明,利用自己的雙手,可以制作一件又一件漂亮的衣服,是不是?小朋友,今天,就讓我們用這些東西打扮自己,可以請爸爸媽媽幫忙,好嗎?
(二)幼兒和家長制作
1.要求利用各種廢舊材料制作衣服,打扮自己和孩子。
2.小心制作工具的擺放,注意安全。。
(三)時裝展示秀
1.師:呀,小朋友都好漂亮呀,你們見過服裝表演嗎?那你們想不想上來和模特一樣走一走呢?
2.提出要求(1)按學號排隊,每個幼兒和家長一起上臺。(2)由其他家長在下面打分,一位老師統計,并及時記錄在幼兒名單上。(3)最后評出“最佳模特獎”和“最佳服裝設計獎”
(四)頒獎
1.師:今天我們和爸爸媽媽一起利用各種廢舊材料制作了許多漂亮的衣服,你們開心嗎?地球媽媽也很開心,把她打掃的干干凈凈,她給小朋友準備了很多的禮物,你們看,漂亮嗎?等一會每個小朋友自己去領一份,好嗎?
2.今后我們要怎么關愛我的地球媽媽呢?(不亂砍樹木、不亂扔垃圾、多種樹、不使用一次性用具等)
3.幼兒回答,結束活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知道雨給大自然帶來的好處,學習動詞張(嘴巴)、搖(尾巴)、發(了芽)。(重點)
2、能用較連貫、完整的語言朗誦詩歌,并加上適當的動作。(難點)
3、感受小雨點給花朵、魚兒、種子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課前引導幼兒觀察下雨時小雨點都落在哪里。
2、 課件、音樂、與詩歌內容相符的操作圖片。
活動過程:
一、播放"下雨"的錄音,引導幼兒說說小雨點落下來的聲音。
提問:小雨點落下來會發出什么聲音? 小雨點都會落在哪些地方?
二、逐幅觀看課件,引導幼兒初步理解兒歌內容,學習動詞:張(嘴巴)、搖(尾巴)、發(了芽)。
提問:1、小雨點落在了哪里?花園里、池塘里、田野里有誰?
2、花朵、魚兒、種子喝到雨水會怎樣?它們的心情怎樣?學習動詞并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動詞。
教師引導幼兒將看到的、聽到的、或想象到的大膽地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并以詩歌內容進行小結。
三、利用操作圖片,引導幼兒學習朗誦詩歌。
1、教師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幼兒完整欣賞。
提問:聽了這首詩歌你的心情怎樣?你最喜歡詩歌里的哪一句?(引導幼兒用詩歌里的語句進行回答)同時教師利用圖片進行操作,進一步鞏固幼兒對詩歌的理解。
2、師幼完整朗誦詩歌。
3、引導幼兒邊朗誦邊加動作進行表演,進一步感受小雨點給花朵、魚兒、種子等帶來的快樂。
四、幼兒聽音樂離開活動室。
詩歌《小雨點》說課稿
第一部分:說教材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小班語言活動《小雨點》。
詩歌《小雨點》是一首優美的兒童詩,它以清新的語言,形象生動的描述了小雨點落在花園里、池塘里、田野里以后花朵、魚兒、種子表現出的快樂,讓幼兒初步感知雨水與萬物間的關系,感受春天萬物蘇醒的生機勃勃。詩歌句式整齊,韻律優美,富有審美意義。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易于幼兒接受。
3--4歲的幼兒特別喜歡聽兒歌、說兒歌。通過學說淺顯易懂、有韻律、富有童趣的兒歌,幼兒會在不知不覺中模仿兒歌的語言,并愿意用自己的語言、動作、表情等表達對兒歌的理解和感受。下雨這一自然想象,對小班幼兒極具吸引力,他們喜歡用小手接小雨點玩,感受小雨點落在手心的樂趣;喜歡觀察小雨點落在小草、小花、大樹上的情形。詩歌《小雨點》源于生活,能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幼兒易感興趣。
《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到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和體驗。"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我確定了知識、能力、情感三方面的目標。其中知識目標是:理解詩歌內容,學習動詞張(嘴巴)、搖(尾巴)、發(了芽)。能力目標是:能用較連貫、完整的語言朗誦詩歌,并加上適當的動作進行表演。情感目標是:感受小雨點給花朵、魚兒、種子等帶來的快樂。
《綱要》的基本點是以兒童的發展為出發點和歸宿,因此,在活動中我努力體現以兒童發展為本的現代幼兒教育理念,把"理解故事內容,學習動詞張(嘴巴)、搖(尾巴)、發(了芽)。"作為本次活動的重點,把"能用較連貫、完整的語言朗誦詩歌,并加上適當的動作進行表演。"作為本次活動的難點。
為充分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我將做以下幾方面的準備:
1、課前引導幼兒觀察下雨時小雨點都落在哪里。
2、詩歌課件(動畫形象生動有趣,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吸引幼兒注意力,便于幼兒理解詩歌。)
3、詩歌圖片。
第二部分:說教法。
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需要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不是為了教而教,而是應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根據幼兒的認知水平、實際情況和教材自身的特點,本次活動我采用了興趣激發法、情境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游戲法、提問法。
1、 興趣激發法:活動一開始讓幼兒傾聽下雨的聲音,討論小雨點從天空中落下來發出的聲音,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2、討論法:請幼兒說說小雨點落在什么地方?誰喜歡小雨點?為什么?通過討論使幼兒懂得小雨點給大自然帶來的好處。
3、多媒體教學法:活動中主要運用多媒體課件,將整個詩歌制作成形象直觀的動畫,通過觀
察課件引導幼兒初步理解故事內容,學習動詞,感受小雨點給花朵、魚兒、種子等帶來的快樂。此環節完成了知識目標。
4、提問法:提問是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事物,啟發幼兒積極思維的手段。提問在教學中發揮
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主要運用了啟發式提問:"小雨點,沙沙沙,落到了什么地方?花朵、魚兒、種子是怎樣表現的?
5、游戲法:結合游戲,鞏固幼兒所學知識,激發兒童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又能動靜結合。
第三部分:說學法
教學活動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學習的教育過程。為突出幼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更好的達成教育目標,我將采用以下幾種學法:
1、欣賞法:引導幼兒學會理解作品內涵,鑒別作品的美及分析評價文學作品,使幼兒獲得美
的享受,喚起美的情感,陶冶美的情操。在活動過程中,通過教師富有感情的朗誦,引導幼兒感受作品的語言美,從而突破難點。
2、講述法:在活動中,我采用多種形式的提問,為幼兒提供講述的空間,啟發幼兒用宏亮的
聲音、完整的語言進行講述,并且注意為每名幼兒創設講述的機會。
3、表演法:鼓勵幼兒大膽的進行表演,滿足了幼兒的表演欲望。
第四部分: 說教學程序
整個活動分五大環節。
第一個環節:情境導入,激發學習。
一開始,我便播放下雨的聲音,讓兒童說說小雨點落下來的聲音,來喚醒兒童已有的知識經驗,具有親切感。
第二個環節:讓幼兒討論:小雨點會落在哪里?誰喜歡小雨點?為什么? 通過討論讓幼兒懂得雨給大自然帶來的好處。為課后的創編做鋪墊。
第三個環節:結合課件初步理解兒歌內容,學習動詞:張(嘴巴)、搖(尾巴)、發(了芽)。
教師依次播放課件,引導幼兒觀察并提問:
小雨點落在了哪里?
花朵、魚兒、種子是怎樣表現的?它們的心情怎樣?
教師引導幼兒將看到的、聽到的或想象到的大膽的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并以詩歌內容小結,同時用動作表現動詞。
第四個環節:引導幼兒學習朗誦詩歌,并加動作進行表演。
我采用了視聽結合的方法,結合圖片朗誦詩歌,讓幼兒對詩歌有一個完整的印象。然后提問:聽了這首詩歌你感覺怎樣?你最喜歡詩歌里的哪一句?通過提問讓幼兒感受詩歌的優美,回憶所獲得的知識經驗。然后通過師幼完整朗誦,幼兒邊朗誦邊加動作進行表演的形式學習朗誦,使幼兒進一步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及小雨點給花朵、魚兒、種子帶來的快樂。然后,讓幼兒自由扮演角色,大膽的用語言和動作表現詩歌內容,體驗游戲的樂趣。
第五個環節:活動延伸:請幼兒在活動區仿編詩歌并朗誦給大家聽。
啟發幼兒思考"小雨點還會落在哪里?那里有誰?它會樂得怎樣?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肯定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座的各位領導、老師能給予批評指正,讓我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觀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長!謝謝!
【幼兒園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教案12-16
幼兒園大班的教案12-21
幼兒園大班教案05-28
大班幼兒園大班綜合教案模板12-14
幼兒園大班教案《地圖》04-07
《種花》幼兒園大班教案04-07
幼兒園大班綜合教案04-08
幼兒園大班拼音教案04-09
秋天幼兒園大班教案12-10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