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錦集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理解歌詞,掌握頓音唱法并學會唱這首歌。
2、熱愛并尊敬老師的情感。
3、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內容,學唱歌曲。
4、讓幼兒感受歌曲歡快的節奏。
5、愿意參加對唱活動,體驗與老師和同伴對唱的樂趣。
活動準備:
與幼兒組織過談話,平時老師是怎樣關心愛護小朋友的?
活動過程:
1、啟發幼兒回憶平時老師是怎樣關心愛護小朋友的?9月10日是誰的節日?
2、教唱歌曲。
(1)出示圖片,圖片上有許多小朋友為什么給老師獻花,引導幼兒知道9月10日是教師節,老師教小朋友學習唱歌、跳舞、畫畫、講故事、念兒歌等本領,老師工作很辛苦,激發幼兒愛老師的情感和學唱歌曲的愿望。
(2)教師介紹歌名后邊彈伴奏,邊完整地唱一遍歌曲,提問歌曲名。
(3)教師再唱一遍歌曲:你聽到老師唱了什么?
(4)幼兒回答后,教師再次唱一遍歌曲。
(5)幼兒跟學歌曲3遍。
變換形式讓幼兒練習唱歌。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遷移生活經驗,創編“游公園”的律動。
2、在音樂的伴奏下,能較合拍地做滑滑梯,蹺蹺板,劃船,賞花的動作。
3、體驗與同伴共同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地墊人手一塊,圖片若干,加伏特舞曲,照相機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以游戲的口吻導入活動,幼兒手持地墊隨加伏特舞曲a段音樂做動作進場。
二、基本部分
1、分別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并啟發幼兒創編滑滑梯、蹺蹺板、劃船、賞花的動作。
引導幼兒分別聽b段第一,第二樂段,啟發幼兒進行創編,并通過空間,方位的變化聽音樂練習動作。
2、根據幼兒創編的動作,聽b段音樂完整的練習。
3、幼兒隨b段音樂完整用創編的動作完整表演,并啟發幼兒與同伴合作表演。
三、結束部分
幼兒隨樂曲邊完整表演邊離開活動室。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感受音樂熱烈歡快的情緒,跟隨音樂玩《捏泥人》的游戲。
2、通過傾聽音樂和觀察教師的表演學習游戲的玩法;嘗試將自己的想法運用動作進行創造性地表現。
3、與同伴合作完成游戲的任務,體驗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民樂"喜洋洋"的音樂
活動過程:
1、傾聽音樂《喜洋洋》,感受樂曲的情緒,感知音樂的'節奏。
(1)隨樂曲進教室,完整聽音樂。
教師:聽了這首樂曲,你們有什么感覺?
這首樂曲的名字叫《喜洋洋》。
(2)看圖譜,感知樂曲的結構,做動作感知樂曲的節奏。
教師:大鼓怎樣敲?
教師:舞彩帶的樣子是什么樣的(3)教師指圖,幼兒做敲鼓和舞彩帶的動作。
(4)表現其它的喜慶動作。
教師:過節的時候,我們除了敲鼓、舞彩帶還做什么?(放鞭炮,舞龍)
2. 學習玩捏泥人的游戲。
(1) 示范《捏泥人》
教師:過節的時候,非常的熱鬧,我們敲鼓、舞彩帶……,還有玩一些游戲呢?我請梁老師和我玩一個游戲,請小朋友仔細地看,看看我們玩了一個什么游戲?
兩教師合作《捏泥人》。
教師:我們玩了一個什么游戲?
我捏了一個什么?
請小朋友做××泥人的造型。
(2)教師再次示范《捏泥人》。
教師:想不想再看一次游戲?這次又任務了,仔細看看小泥匠是怎樣隨著音樂捏泥人的,先捏了什么?又捏了什么?最后捏了什么?泥人又是怎樣隨音樂做動作的?
教師:小泥匠先捏泥人的……,又捏泥人的……,最后還用畫筆畫了泥人的眼睛、嘴巴,
(3)重點練習捏泥人的四肢。
教師:我們一起來當小泥匠試一試,隨著音樂來捏泥人的膀子和腿
(4)兩個小朋友玩《捏泥人》的游戲。
現在我們捏超人,男孩子變油泥,女孩子站在男孩子的身后教師:我剛才看見小泥匠團捏泥人頭的時候,泥人還隨著音樂搖動頭真好看,小泥匠畫眼睛、嘴巴的時候泥人眼睛、嘴巴還有節奏地動呢。
3、創造新的泥人造型,玩《捏泥人》游戲
(1)玩捏泥人的游戲(捏不同造型的泥人)教師:我們除了捏超人還想捏什么?兩個人輕輕地商量一下,別讓別人聽見,給大家一個驚喜。
男孩子找一個空地方做造型,女孩子看一看,記住了嗎?
(2) 女孩子當油泥,男孩子小泥匠,女孩子做造型,男孩子看一看,記住了嗎?
4、想看一看你們捏的泥人嗎?
今天我們聽了《喜洋洋》的音樂,而且還跟著音樂玩了《捏泥人》的游戲,我們除了捏大力士、……,今后還可以捏許多不同造型的泥人呢!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4
大班音樂教案《會變魔術的繩子》含反思適用于大班的音樂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借助繩子大膽想象,能與同伴合作創編歌詞,初步學唱歌曲,嘗試用連貫優美、活潑輕快的聲音演唱歌曲,體驗繩子帶來的樂趣,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音樂《會變魔術的繩子》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初步學唱歌曲,嘗試用連貫優美、活潑輕快的聲音演唱歌曲。
2、借助繩子大膽想象,能與同伴合作創編歌詞。
3、體驗繩子帶來的樂趣。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5、愿意參加對唱活動,體驗與老師和同伴對唱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教師教學圖譜一套;
2.幼兒創作圖譜若干;
3.人手一根繩子。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每人準備了一根繩子,就在你們的椅子底下,請把它拿出來,你們喜歡嗎?
(二)學習歌曲。
1.簡單了解繩子的特征。
(1)幼兒觀察:繩子是什么樣子的?引導幼兒從長短、粗細、手感等方面觀察。
師:看一看,你手里的繩子是什么樣子的?
師:你還看到繩子是什么樣子的呢?
師:對,繩子細細長長的象什么呀?
師:你們的想象力真豐富呀,那細細長長的繩子摸上去有什么感覺呢?
師:對,摸上去有些粗糙。
(2)小結:這細細長長的繩子它還會變魔術呢。
(3)教師簡單示范用繩子變出蝴蝶。老師用繩子變出了什么?你們想不想去試一試?鼓勵幼兒用繩子去擺一擺,變一變,說一說。
2.幼兒操作:用繩子變魔術。
你用繩子變出了什么?教師用圖記錄幼兒變出的圖形,如小魚、山、池塘等。
師:你用繩子變出了什么?
3.教師示范演唱歌曲,介紹歌曲名字《會變魔術的繩子》。
師:你們真會動腦筋,用繩子變成了這么多的東西,真有趣呀,老師還想把你們變魔術的事情編成一首好聽的歌曲。
(1)教師從幼兒變出的圖形中任意選擇出兩幅圖進行歌曲創編活動。
我把變出的蝴蝶和小魚編進歌曲里去,歌曲的名字就叫做"會變魔術的繩子"。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2)教師示范演唱。如:小小繩子,細細長長,會變魔術,多么神奇。變出蝴蝶多么有趣,變出小魚多么有趣。多么有趣,啊哩羅。
4.教師再次示范演唱歌曲。
師:你聽到了哪些好聽的話?
師:你聽到了一句完整的話,你的小耳朵真靈。
師:你知道什么是阿里啰嗎?表示什么意思呢?
師:是呀,高興的時候讓我們一起喊一聲:阿里啰。教師帶領幼兒學一學阿里啰。
師:對,今天我們學習的就是小小繩子的歌曲。
教師根據幼兒回答出示相應的圖譜,并結合圖譜整理歌詞。
5.結合圖譜,集體練唱歌曲。
(1)教師指圖帶領幼兒一起演唱。
(2)提醒幼兒聽好音樂節奏,有表情地再次演唱。
6.嘗試用連貫優美、活潑輕快的聲音演唱歌曲。
(1)師出示波浪線:這是什么符號?你知道什么意思嗎?
師:你知道波浪線表示什么意思嗎?唱的時候應該怎樣呢?
師:你說的很好。什么樣的聲音才是溫柔連貫的呢?演唱時速度應該怎樣?音量呢?
師:那就讓我們用溫柔連貫的聲音,用慢一些的速度來唱一唱。教師帶領幼兒嘗試用溫柔連貫的聲音演唱"小小繩子,細細長長,會變魔術,多么神奇"這一句。
師:繩子變出了蝴蝶和小魚,你們開心嗎?那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聲音來唱呢?
(2)師出示曲折線:這是什么符號?你知道什么意思嗎?
師:你的想象力很豐富,它是曲折線。那表示演唱的速度、音量應該怎樣呢?
師:那就讓我們用活潑、歡快的聲音來唱一唱。教師帶領幼兒嘗試用活潑、歡快的聲音練習"變出蝴蝶多么有趣,變出小魚多么有趣"這一句。
(3)教師帶領幼兒嘗試用連貫優美、活潑輕快的聲音完整演唱歌曲。
7.嘗試用對唱的方法練唱歌曲。
師生對唱:教師和幼兒分句對唱
師:你們想不想和老師合作啊?那老師先唱粉紅色部分,你們唱藍色部分,黃色部分大家一起唱。(交換)
(三)創編歌曲。
1.出示幼兒操作圖譜和卡片,提出創編要求。
師:剛才我們小朋友用繩子不僅變出了蝴蝶、小魚,還變出了其他有趣的東西,你們想把你們變出的東西編進歌曲里去嗎?
師(出示幼兒操作圖譜和卡片)老師也給你們準備了小卡片和歌譜,這張歌譜需要兩個人合作完成,請你把剛才用繩子變出的東西用簡單的線條畫在小卡片上,然后插進歌譜,和好朋友一起跟著音樂唱一唱。
3.幼兒合作創編歌曲。
4.個別小組展示。
師:他們用繩子變出了什么?讓我們跟著音樂一起來唱一唱吧。
幼:小小繩子,細細長長,會變魔術,多么神奇。變出太陽多么有趣,變出白云多么有趣。多么有趣,啊哩羅。
師:他們編的歌曲真好聽,讓我們為他們鼓掌。有誰和他們編的歌曲不一樣呢?
幼:小小繩子,細細長長,會變魔術,多么神奇。變出小蛇多么有趣,變出小樹多么有趣。多么有趣,啊哩羅。
5.師:帶著你們的歌譜唱給客人老師聽吧。
(四)結束活動
師:我們拿著歌譜去唱給樓下的弟弟妹妹聽吧。
附內容:《會變魔術的繩子》
歌詞(歌曲旋律同"柳樹姑娘")
小小繩子,細細長長,
會變魔術,多么神奇。
變出蝴蝶多么有趣,
變出小魚多么有趣。
多么有趣,啊哩羅。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主要在于鼓勵孩子探索繩子的不同玩???,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應該以孩子們自己探索為主,老師灌輸為輔。教師展示新玩法的時候也可以讓幼兒仔細觀察并且以此為基礎想出更多的玩法。要突出幼兒的學習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潛能,從而提高幼兒體育學習能力。
小百科:繩子的出現最早可以上溯到數萬年前。在人類開始有最簡單的工具的時候,他們便會用草或細小的樹枝絞合搓捻成繩子了。人們用它捆野獸、縛牢茅草屋、做腰帶系住草裙……再后,出現了“結繩記事”,用繩子結出大小的疙瘩記錄事件。那是文字誕生前,人們的記事方法。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隨音樂有節奏地做踵趾小跑步、踏并步等基本舞步。
2、遵守游戲規則,游戲時能克制自己不偷看藏起來的小朋友。
活動準備:
1.一件大斗篷。
2、幼兒已經會隨旋律演唱“披斗篷的小孩”。
3、已學過踵趾小跑步、踏并步基本舞步。
活動玩法:
一、“猜娃娃”的游戲引出活動。
教師用神秘的聲音一邊范唱歌曲一邊把玩具洋娃娃放進椅子上的斗篷里,幼兒捂住眼睛傾聽歌曲,唱完后教師請幼兒睜開眼睛猜躲在斗篷里的是哪個娃娃。
二、隨音樂引導幼兒復習基本舞步(踵趾小跑步、踏并步)。
提醒幼兒隨歌詞一小節完成一次踵趾小跑步
三、幼兒隨音樂完整地玩《披斗篷的小孩》的音樂游戲.
歌曲即將唱完時老師要趁孩子不注意迅速用斗篷遮住一名幼兒的身體,待歌曲唱完時其他小朋友猜猜斗篷里的小朋友是誰,猜對后繼續玩游戲。
教師提醒幼兒積極遵守游戲規則,游戲時不偷看藏起來的小朋友。
附:音樂游戲歌詞:
“有一個小小孩站在樹木中,她披著一件奇妙的小斗蓬,站在樹木當中,披著小小的斗篷,你猜那是誰站在樹林中?”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相關文章:
《音樂噴泉》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12-11
幼兒園大班音樂《音樂噴泉》教案08-03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12-14
幼兒園音樂大班教案07-31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06-09
《下雨了》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04-07
《開心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03-29
賽馬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01-26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鐘》04-27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賽馬》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