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幼兒園大班教案

時間:2022-07-06 09:53:43 幼兒園教案 我要投稿

【精華】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集錦6篇

  作為一名老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集錦6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設計思路:

  前一階段,我班幼兒玩了“哪輛汽車滑得快”的游戲,幼兒在活動中興趣非常濃,都發現了汽車跑道的坡度越高,汽車就滑得越快。同時我還發現幼兒對汽車滑得遠近也非常感興趣。于是,我決定投幼兒所好,引領幼兒繼續開展對汽車的探索,關注、探究身邊的科學現象。

  活動中,我首先提問“空車和滿車都從高高的小山坡上自己滑下去,哪一輛會滑得遠一些呢?”,讓幼兒進行自主的猜想和討論,然后引導幼兒用實驗來驗證自己的想法。在整個活動中,我除了提供大量現成的操作材料以外,更多的是鼓勵幼兒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掌握科學的實驗方法;更多的是關注、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法記錄實驗的結果,在與同伴的討論交流中發現“空車和滿車都從高高的小山坡上自己滑下去,滿車會滑得遠一些”,培養了幼兒科學探究的品質,使幼兒獲得更多的科學知識。

  目標:

  1、激發幼兒的探究欲望和對科學的興趣。通過親自實驗,讓幼兒感受到空車和滿車從同一坡度上滑下來,滿車滑得遠一些。

  2、在探究過程中,引導幼兒學會合作,細心觀察,認真記錄,并能大膽表達。

  3、培養幼兒在實驗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準備:

  1、空車、滿車若干(同一車型)。

  2、小山坡模型。

  3、人手一塊記錄板。

  4、活動室內老師事先投放一些可以做欄桿(或軌道)的材料。

  5、老師預設幼兒在實驗中可能發生的問題,做好相應的準備。

  過程:

  一、提出問題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兩輛小汽車,你們看它們有什么不一樣?

  2、幼兒很快的發現有一輛汽車上面裝了蘋果,一輛是空車,一輛是滿車。

  3、師:如果空車和滿車都從這個高高的小山坡上自己滑下去,那一輛汽車會滑得遠一些呢?

  二、幼兒猜想

  幼:我認為是空車滑得遠,因為它輕。

  師:你是這樣認為的,誰有不同的意見?

  幼:我認為是滿車滑得遠,因為它上面裝了蘋果。

  ● 教師與幼兒一起統計預測結果:有3名幼兒園認為滿車滑得遠,有17名幼兒認為空車滑得遠。

  ●統計結束后,教師鼓勵幼兒通過自己的實驗驗證自己的想法,并提醒幼兒一邊做實驗一邊用自己的方式記錄實驗的結果。

  三、實驗論證

  1、幼兒找到好朋友,兩人合作做實驗,一人拿空車,一人拿滿車,并把實驗的情況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來。

  ● 有的幼兒用“√”和“×”表示汽車滑得遠近。

  ● 有的幼兒用“☆”和“○” 表示汽車滑得遠近。

  ● 有的幼兒用“100”和“0” 表示汽車滑得遠近。

  ● 有的幼兒用“——”和“—”表示汽車滑得遠近。

  2、教師巡回指導,重點觀察幼兒在實驗中碰到那些問題,并組織幼兒討論,讓幼兒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

  ● 本過程中每一組幼兒都積極的投入了實驗,并能一邊實驗一邊做記錄,而且有好幾組幼兒都發現汽車開到地板上會突然拐彎,導致看不出哪輛汽車滑得遠。

  ● 有一組幼兒還發現了兩輛汽車會相撞(由于空車先開后沒及時拿開,所以擋住了滿車的順利前進,同時滿車還把空車朝前推了一下),導致會誤導幼兒對實驗結果的判斷。

  ● 集體商量討論解決這兩個問題的辦法 。

  師:汽車拐彎怎么辦呢?

  幼:把汽車放放正開下去,就不拐彎了。

  師:誰有更好的辦法?

  幼:我覺得在下面搭一個欄桿汽車就不會拐彎了。(幼兒都覺得這個辦法比較好)

  師:那汽車撞車怎么辦呢?

  幼:我把汽車拿掉就撞不到了。

  師:那拿掉了汽車我們怎樣記住它原來滑到哪呢?

  幼:我知道了,我用鉛筆在那做一個記號。(集體通過這個辦法,并用粉筆做記號,可以看的清楚些)

  3、請幼兒用想到的辦法解決實驗中的問題,進行第二次比較科學的實驗,并將實驗結果記錄清楚。

  4、在實驗過程中幼兒可能出現的問題是:幼兒會把個人的情感融入實驗中去,把實驗當成是比賽,總想著自己要贏,所以會違反實驗的要求,比如會使用外力讓自己的汽車滑得遠,需要老師在指導過程中引導幼兒尊重事實。

  四、交流討論

  1、先請幼兒組與組之間進行交流。

  2、請幼兒到集體面前講述。

  提問:你們是怎樣做實驗的,做了多少次實驗,結果怎樣。

  引導幼兒累計自己的實驗次數,看著記錄卡講,另一名幼兒做補充。教師也累計總的空車和滿車滑得遠的次數。

  有九組幼兒通過做實驗知道了是滿車滑得遠一些,但有一組幼兒的結果產生了異議。

  3、進行集體驗證。

  讓這名幼兒重新一個人做實驗三次,前兩次他還不服氣,還是認為自己的空車遠,到第三次才勉強接受了事實。教師這時應抓住這個教育鍥機,表揚他的膽量,但同時要教育他應該尊重科學事實。

  4、引導幼兒共同討論。

  師、為什么會滿車滑得遠呢?

  幼:因為滿車重,它從山坡上滑下來沖力很大。

  師:那為什么有的時候會空車遠呢?

  幼:有的人用手用力一推的。

  幼:滿車有的時候會發生交通事故,撞在欄桿上,所以開得沒有空車遠。

  師:那哪一輛汽車滑得遠的次數多呢?

  幼(異口同聲):滿車。

  五、得出結論

  1、教師和幼兒共同總結:空車和滿車從高高的小山坡上自己滑下來,滿車滑得遠一些,空車滑得近一些。

  2、教師提出新問題,引起幼兒下次實驗的興趣。

  ● 是不是空車上裝得東西越重,汽車就滑得越遠嗎?

  ● 如果空車和滿車從矮矮的山坡上自己滑下來,結果又是怎么樣呢?

  3、幼兒收拾、整理實驗室。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理解散文內容,對仿編散文感興趣。

  啟發幼兒根據已有的經驗創編散文中相似的句子。

  運用添畫,萌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啟發發現生活中的色彩。

  喜歡并嘗試創編散文結尾,并樂意和同伴一起學編。

  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展求異思維。

  活動重難點:

  理解散文內容,培養幼兒欣賞散文的興趣。能用驚奇,疑問,興奮的語氣朗誦散文。

  根據已有的經驗創編句型,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課件,各種蔬菜水果植物圖片。彩筆,畫有太陽的圖畫紙。

  活動過程:

  一、提問導入,激發興趣

  出示課件:灰暗色的背景和沒有顏色的香蕉,蘋果,小樹,葡萄的圖片。

  ——設計提問:這里怎么是灰灰的?香蕉,蘋果,小樹,葡萄它們怎么都沒有穿衣服呀?

  分析:簡單的提問,目的是讓幼兒說出是沒有太陽的關系,知道太陽對人類和自然界的作用。它將枯燥的內容巧妙地隱身其中。通過小朋友自己的思考和探討,在喚起生活經驗的同時,言簡意賅的講解幫助幼兒迅速明晰和梳理已有的模糊概念。全新的審視目光激發了內心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欣賞散文。

  分析:讓幼兒對散文內容有一定了解,為以下的環節作好鋪墊工作。

  三、幼兒跟誦朗讀,突破重點

  教師一邊朗讀散文,一邊出示課件,讓幼兒從視覺上直觀地接觸到散文的內容,以及香蕉,蘋果,小樹,葡萄的顏色的變化。同時幼兒跟老師有感情地朗誦散文,感受理解散文。

  ——設計提問:香蕉,蘋果,小樹,葡萄各自穿了什么顏色的衣服?

  分析:綱要中指出,讓幼兒能聽懂和會說普通話,這里我采用跟誦法,讓幼兒不僅能讀準字音,而且跟著老師的引導,能較好地把握散文安靜,柔美的情調。讀出興奮,驚奇,疑問的語氣。使幼兒能表達出自己的情感,抒發自己的情懷。

  四、引導幼兒仿編散文(調動幼兒已有經驗,鼓勵幼兒大膽仿編散文。

  1、太陽吻一下?,?就變成了(紅。黃。紫)色。

  2、太陽吻一下?,?就變成了?色。

  五、進行添畫,

  1、教師提供給幼兒背景畫,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想像去給它們進行添畫。

  ——設計提問:你們知道還有什么東西是離不開太陽的照射的,請小朋友將它們畫出來吧!

  2、待幼兒完成作品時,教師與幼兒進行趣味性互動游戲。。

  分析: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求知是人的本能。“讓幼兒進行添畫”這一充滿挑戰性的任務強烈地激發了幼兒無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幼兒積極性很高,在游戲中,我鼓勵幼兒大膽表現自己的情感,理想,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的快樂。

  六、活動延伸

  播放《種太陽》的音樂,讓幼兒在音樂中,隨意起舞,進一步懂得太陽帶給我們人類和自然界的重要性。讓幼兒產生對太陽的喜愛之情。

  活動反思: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求知是人的本能。“讓幼兒添畫”這一充滿挑戰性的任務強烈激發了幼兒無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幼兒整個活動積極性很高。在游戲中,我鼓勵幼兒大膽表現自己的情感,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的快樂。“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這一活動肯定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讓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學習,以取得更大的進步。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根據規則進行游戲,利用身體的各個部位去玩游戲。

  2、培養一定的規則意識,注意安全。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喜歡參與游戲,體驗。

  【活動準備】

  長袖一條、寬敞場地、四色呼啦圈、旗子四枚。

  【活動過程】

  一、有趣的長臂人——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1、熱身運動。

  2、你們看看鄭老師今天帶來了什么?猜猜這是做什么用的?

  (出示長袖,幼兒猜測長袖的用途。)

  3、教師演示,扮演長臂人和幼兒互動。

  小結:把長袖的袖子套在兩只手臂上,看上去手就像變成長臂,所以我的名字就叫做“長臂人”。

  二、游戲“長臂人”——引導幼兒按照規則進行游戲

  今天我們就要做一個游戲,游戲的名字就叫做”長臂人“,你們準備好了嗎?

  1、教師介紹玩法及規則

  玩法:首先要把長袖套在手臂上成為“長臂人”,長臂人擁有四種不同顏色的旗子,當長臂人舉起一種或兩種或多種旗子時,你們就要快速的站到相應的旗子顏色對應的圈里,只有五秒鐘,在規定的時間內沒有完成即為失敗,就要到“監獄”里休息片刻。留到最后的小朋友即為獲勝。那他就成為下一位長臂人。(在監獄里的小朋友要安靜等待下一輪游戲)

  2、教師與幼兒共同演示玩法。

  3、集體進行“長臂人”游戲。

  反思:

  本節課在講解規則上,我導入過快,應該把要當長臂人的規則說的更清楚一些,除了要舉旗子,還要去檢查小朋友們有沒有在相應的呼拉圈上。在環境布置上,呼啦圈可以四處擺放不要一層不變,要層層遞進,增加難度。可以創設兩個人設,一個當長臂人去抓小朋友,一個人控制旗子去幫助小朋友們躲避長臂人,這樣可能更有趣味性,安全性。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欣賞仰望的樹林,感受仰望時高高的大樹伸向天空所帶來的獨特視角美。

  2、了解仰望時樹干的粗細變化,并通過合作的方式表現仰望的樹林。

  【活動準備】

  1、配樂ppt《仰望的樹林》,樹林的圖片若干,背景音樂。

  2、油畫棒,水粉顏料、排刷。

  【活動過程】

  一、欣賞圖片,感受仰望的樹林。

  1、師:今天陸老師帶來了一些照片,待會看完以后請你說一說這是在哪里拍攝的?(幼兒欣賞圖片后提問:這些照片是在哪里拍的?)

  2、師:我們要用什么樣的姿勢才能看到這樣的樹林?請你來學一學這個姿勢。

  3、師:哦,要把頭抬起來,這個姿勢有個好聽的名字叫“仰望”。幼兒學說。

  二、觀察樹林,了解仰望時樹干的粗細。

  1、師:你覺得仰望的樹林跟我們眼睛平視看到的樹林一樣嗎?怎么不一樣?

  2、總結:仰望時,樹干是從四面八方伸向當中的天空的。

  3、出示ppt6,師:那請你再仔細看看,仰望時樹干從四周往當中伸的時候有什么變化?

  4、總結:我們發現仰望的樹林四周的樹干粗,伸向當中的天空的'越來越細。

  三、集體嘗試,學習樹林畫面布局

  1、師:仰望的樹林可真美,那我們一起來抬起頭,腦中想像一下,樹干從四面八方伸向當中的天空,由粗慢慢變細,高高的樹干中間留出了一片小小的天空。你們腦中看到這樣的樹林了嗎?

  2、師:你們想不想把這個美麗景色留在畫紙上?誰想先來試試看。(請兩個幼兒上前示范,教師評講,指出畫畫的要點)

  3、師:樹干畫好了,還缺什么?

  △師:大自然中的樹葉有哪些顏色?可以用一個什么好聽的詞語來說一說?

  4、師:今天我們請排刷來幫忙,點畫出美麗的葉子。

  (小排刷,斜著拿,大樹葉,重重點,小樹葉,輕輕點,這棵樹,點一點,那棵樹,點一點,換支筆,換種顏色點一點。)

  四、操作

  1、師:你們想試試嗎?待會四個人一起合作,在一張紙上畫畫。先用油畫棒畫出樹干和樹枝,再用排刷點畫出美麗的葉子,注意畫的時候紙的四周都要畫上樹,所有的樹都伸向當中的天空,留出當中圓圓的天空。

  2、幼兒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樹林里的樹都很高,要把樹干畫的長一點)

  五、評價

  1、師:你最喜歡哪個樹林?喜歡它什么地方?

  2、師:仰望的樹林和我們平視時看到的樹林有不一樣的美,待會我們再去找一找,周圍還有哪些仰望時看到的情境和平視時不一樣。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用形容詞修飾所描述的事情,提高語言質量。

  2.對線條圖展開想象,發展幼兒的空間思維能力和創造性想象能力。

  3.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4.通過加入適當的擬聲詞去感受圖畫書的詼諧、幽默。

  活動準備:

  尚未完成的線條畫若干,水彩筆若干,范例一張。

  活動過程:

  1、小小魔術師引出課題:

  (1)出示尚未完成的線條畫,小小魔術師把它變變變,變成一幅漂亮的畫。

  (2)幼兒嘗試把線條畫變一變,說說能把它變成什么?

  2、教師示范講述添畫好的線條畫。

  3、幼兒嘗試添畫,編故事,引導幼兒用上好聽的詞語。

  4、請個別幼兒把自己添畫好的線條畫講述出來,教師及時肯定其中的精彩語句。

  5、幼兒大膽向老師們講述自己的創意作品。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在操作中比較2--3種物體的輕重。

  2、初步學習運用等量替換的方法感知、理解物體之間的重量關系。

  3、學習運用推理的方法解決活動中出現的問題。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活動準備:

  1、天平1臺,玩具水果,教學掛圖二。

  2、形狀不同的積木若干,幼兒用書第39頁的操作材料。

  3、幼兒已有使用天平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教師用天平稱量,感受不同物體的重量之間的關系。

  1、教師出示天平,啟發幼兒講述天平的作用及其使用方法。

  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用天平稱水果,實際感受水果之間的重量關系。

  3、教師出示玩具水果,用天平稱量,引導幼兒發現它們之間的重量關系。

  4、引導幼兒觀察、了解三種物體之間的重量關系,推導、理解西瓜和蘋果之間的重量關系。

  二、引導幼兒在操作中進一步感受物體重量之間的關系。

  游戲"那組找得又對又快"。

  三、指導幼兒完成幼兒用書第39頁《判斷推理》中"給一樣重的打勾"和"蹺蹺板"的練習。

  活動反思:

  在進行本課教學的時候,我首先出示圖片蹺蹺板。問大家:玩過蹺蹺板嗎?現在出了一個問題:只有你爸爸一起玩蹺蹺板,那你怎樣把爸爸翹起來呢?這個問題較具有激發性,學生能夠較好的根據生活經驗進行發言。有的同學說可以自己報一塊大石頭,或者再找一個伙伴。這個時候,我強調一遍,只有你和爸爸,不能抱起她的東西,或者找一個同學。這樣同學們的思維就只能從爸爸,自己和蹺蹺板身上進行找了。學生的思考方向被指引到這個較為情景較為單一的環境中,這樣學生就能夠更好的的思考。從學生的回答中看,學生能夠進行較好的思考和解決問題。

  在下面的解決問題:利用杠桿尺怎樣能夠將另一側進行翹起。學生根據自己的猜想,紛紛進行操作。在操作之前我給出的問題是在位置3處,掛3個鉤碼,問在另一側掛幾個鉤碼才能夠將另一側的鉤碼進行翹起。在操作的過程周中,學生在另一側的掛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一個位置過一個,有的三三兩兩的掛。總之他們的將我提出的問題解決。但是這現象進行總結量化的時候就較為的復雜。而學生不需要進行這樣的復雜的學習。至少不是全部需要這樣復雜的探究。現在看來,可以在指導實驗的時候,指導個別現在的同學進行計算,然后進行匯報得出結論。或者再探究之前將這個問題簡化:比如在另一側只能在固定的位置掛鉤嗎,要求掛一位置,要么2位置,這樣學生就會更加明確的去操作了。然后在提出較為簡單的要求,但是實際操作較為復雜的問題,讓學生進行操作。這樣的效果會更好。

  因為學生進行進行較為長時間的操作,學生的實驗跨越兩節課。我想在以后的安排中,要進行更為優化的安排效果會更好的。

【幼兒園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教案05-28

幼兒園大班的教案12-21

幼兒園大班教案12-16

大班幼兒園大班綜合教案模板12-14

幼兒園大班軍訓教案03-01

幼兒園大班教案《齲齒》03-29

《鼠標》幼兒園大班教案04-14

《霧》幼兒園大班教案04-14

斑馬幼兒園大班教案04-14

流星幼兒園大班教案04-13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乱亲倫频視 | 亚洲黄金精品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亚洲欧美步兵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不卡 | 在线国产欧美精品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