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

時間:2022-07-03 19:59:41 幼兒園教案 我要投稿

【熱門】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模板匯總十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10篇,歡迎大家分享。

【熱門】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模板匯總十篇

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利用扇子玩多種民間游戲,充分發展走、跑、跳、鉆等基本動作。

  2、提高身體的協調性和靈活性。

  3、培養對民間游戲的興趣,體驗與祖輩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聯系六位祖輩家長,教師與家長共同選定、設計一套動作。

  2、扇子(人手一把),錄音機一臺,無線話筒一對,《采紅菱》《幸福年》《金蛇狂舞》《功夫》和《彩云追月》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說唱童謠,玩“拍手游戲”

  幼兒四散地坐在場地上,隨音樂自然進入游戲。

  二、巧用扇子,玩民間游戲

  (一)引發興趣,初步嘗試,探索用甩、頂、轉等方法玩扇子。老師:“小朋友快來看看,誰坐在那兒?陳奶奶她們一早就到我們幼兒園和小朋友一起進行晨間鍛煉,她們是用扇子來鍛煉身體的,她們玩得棒不棒?你們想不想玩扇子?老師給你們每人都準備了一把扇子,讓奶奶看看我們是怎么用扇子做游戲的。”(游戲背景音樂《采紅菱》)

  (二)遷移經驗,互相學習,巧用扇子做民間游戲。

  1、幼兒自由結伴,探索用扇子做民間游戲。

  老師:小朋友真會動腦筋,用扇子玩出了許多花樣。你們能不能用扇子和好朋友一起做民間游戲呢?(游戲背景音樂《幸福年》)

  2、選幾種典型游戲,引導幼兒互相學習。

  (三)引導交流,共同探索,小組合作玩游戲。

  老師:張老師看到小朋友和好伙伴用扇子做民間游戲,個個玩得都很棒。老師想考考你們,能不能和更多的小朋友一起用扇子做民間游戲呢?(背景音樂《金蛇狂舞》)

  三、學舞扇子,和祖輩家長同游戲

  老師:奶奶們,我們小朋友用扇子做游戲玩得好不好?老師有一個新的想法,奶奶她們都是玩扇子的高手,來幼兒園和我們做游戲真是個難得的好機會,請奶奶當老師,我們一起跟奶奶學幾招舞扇子的功夫,好不好?

  1、小看老,幼兒欣賞奶奶們表演《功夫》。

  2、老帶小,幼兒分組跟奶奶學習表演第一段(背景音樂《彩云追月》)。

  3、老小樂,幼兒和奶奶共同表演第一段。

  四、老師,預約下周再游戲 。

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 鍛煉幼兒四散跑的能力。

  2. 激發幼兒運動的興趣。

  3. 培養幼兒能靈活躲閃和有目標的奔跑的能力。

  4. 培養幼兒團結合作的觀念。

  5. 學會與同伴協商合作游戲。

  教學重點、難點

  鍛煉幼兒四散跑的能力。

  活動準備

  安全的場地。

  活動過程

  1.組織幼兒到戶外曬太陽,做各種模仿動作,充分活動身體。

  幼兒根據教師的語言提示,做各種模仿動作。如;太陽曬到肩膀上,肩膀聳一聳;太陽曬腿上,雙腿跳一跳;太陽曬到腰上,把腰扭一扭等。

  2.玩“踩影子”游戲,練習躲閃跑和追逐跑。

  (1) 請幼兒看看;太陽下我們是什么樣子的?

  (2) 請幼兒變換姿勢,看看自己的影子有什么變化。

  (3) 將幼兒分成兩人一組,玩“踩影子”的游戲。

  游戲玩法;一人跑,一人追逐其影子,踩上影子,交換角色,游戲重新開始。

  3.集體玩“踩影子”的游戲。

  游戲規則及玩法;在指定的范圍內,教師做踩影子的人追幼兒,幼兒注意躲閃,被踩到影子的幼兒到場外稍微休息。

  4. 再次組織集體游戲,變換踩影子的人。一個人踩影子,其他幼兒在規定范圍內躲閃。

  教學反思

  影子是幼兒生活中司空見慣的自然現象,但卻又是最易讓幼兒忽視的,因為幼兒的觀察是無意識的,我們應該將幼兒無意識的觀察與教師有意識的引導結合起來,走出教室,融入自然,關注幼兒生活,才能引起幼兒的極大學習興趣。我是這樣做的: 我讓幼兒集中在操場上,以猜謎語的形式導入“我有一個好朋友,我到哪他到哪,緊緊跟在我身邊。”讓孩子們找到自己的影子,通過“找影子”游戲讓幼兒了解物體是有影子的。通過玩“影子變變變”游戲,讓幼兒觀察、了解影子的特點。通過“踩影子”游戲讓幼兒思考“為什么躲在樹陰下就踩不到影子?”即影子產生的條件——必須有光源。雖然影子的現象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常見的,但我們的孩子對于這一現象卻并不了解,因此,當我在進行前面那些步驟的時候,孩子們特別的認真,也特別的興奮,對影子充滿了好奇感,整個活動的過程幼兒的注意力非常集中。 本次活動以游戲貫穿,即讓幼兒在活動中游戲玩耍,在游戲中體驗學習,在游戲中感悟道理。自然界是一個神奇的課堂,在其中,有著最生動的課程資源,而關鍵就在于我們做教師的去怎么樣發掘和利用了。就拿本次活動來說,我覺得對于影子的探索還是表面的、膚淺的,主要的作用是引起幼兒的關注,引發幼兒的持久興趣。我們老師應該繼續在一日生活中,不斷的滲透、適時的引導。我覺得,只要我們做教師的做一個有心人,只要我們不斷努力地去創新、去挖掘、去發現,那么我們的活動必將更加有效,我們的孩子必將得到更全面的發展。

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有一次,陽臺上晾著幾條彩綢橫幅,孩子們興奮地在橫幅下鉆來鉆去,有的則在垂掛到地面的橫幅上打滾。見此情景,我便設想利用這一材,料來引導幼兒探索滾動動作。為了充分挖掘這一材料的多種用途,我在彩綢邊緣縫上紐扣,使之可根據需要連接。

  在設計中,我注重各領域教育內容的互相滲透。如在競賽中采用記分的方式,既營造了比賽的氛圍,又滲透了數學內容。在準備材料及游戲過程中,我有意識地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如紅綢的連接(部分幼兒鋪綢子,部分幼兒扣紐扣)、“舞龍”等環節,使幼兒體會到合作的快樂,有利于培養幼兒與人合作的能力。

  目標:

  1.在彩綢上探索各種滾動的動作,初步掌握橫躺滾動作,發展身體的靈活性、協調性。

  2.培養合作精神,體驗集體活動的快樂。

  準備:

  1.廢舊橫幅5條,紅、黃、藍、綠各隊標志若干。

  2.錄音機、音樂磁帶。

  過程:

  一、準備部分

  1.幼兒聽音樂小跑步入場集合。

  2.帶領幼兒繞彩綢蛇形跑和繞場跑。

  3.幼兒成散點式隊形在教師的帶領下做熱身操,模仿游泳、舉重、投籃、自由體操等動作。

  二、基本部分

  1.幼兒分組在彩綢有圓點標志一端排隊,嘗試做各種不同的滾動動作。

  2.剛才你們做了各種滾動的動作,有的團身滾,有的橫躺著滾,請你們想一想怎樣才能滾得又直又快?

  3.引導幼兒帶著問題探索又直又快的滾動方式。

  4.請個別幼兒展示探索結果。

  5.教師邀請一名幼兒一起示范,引導幼兒比較哪種方法滾得更快,從而發現基本的動作要領:手腳伸直,和身體保持一條直線,這個動作叫“橫躺滾”。

  6.幼兒自主練習。

  7.幼兒成四路縱隊,按順序在彩綢上做橫躺滾動作,根據全組幼兒完成動作的累計時間,在記分牌上記錄成績:第一名4分,第二名3分,第三名2分,第四名1分(如圖一)。競賽共進行兩次,引導幼兒計算兩次競賽的總成績,最后向勝利隊頒發紅旗。

  8.游戲:舞龍。全體幼兒合作將彩綢連接成長條,玩“舞龍”游戲,方法是將彩綢舉過頭頂,小碎步蛇形走或螺旋形走(如圖二),然后請部分幼兒舉彩綢,其他幼兒繞著同伴蛇行前進。

  三、結束部分

  在抒情、柔美的音樂聲中,幼兒一手拿彩綢,一手做劃船動作(如圖三),活動在愉快的氣氛中結束。

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 篇4

  體育活動:

  小青蛙跳田埂

  活動目標:

  (1)在原有的基礎上,準確地練習跳的動作。

  (2)教幼兒學習跳過25-30厘米寬的平行線,發展幼兒跳躍能力。

  (3)讓幼兒知道小青蛙是益蟲,能保護莊稼,大家都要愛護它。

  (4)通過游戲,培養幼兒的靈敏,協調性及遵守紀律的良好品德。

  (5)樂于參加體育活動,感受幫助有困難的人的快樂體驗。

  重點與難點:

  重點:學習跳過25-30厘米寬的紙板(雙腳并攏,兩臂擺動同時屈膝半蹲,蹬地向前跳過紙板,輕輕落地)這次活動主要練習跳的動作要領,所以是重點。

  難點:動作協調地跳過25-30厘米寬的紙板。在掌握好跳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定的寬度,孩子的動作要做到協調自然是不容易的,所以定為難點。

  活動流程:

  開始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約3分鐘):引起孩子的活動興趣,要求精神飽滿,積極愉快地參加活動,通過隊型練習和紙板操。使幼兒上下肢及軀干部大肌肉群,關節,韌帶得到活動,為基本部分做好準備。

  (2)基本部分(約17分鐘,幼兒實際練習時間10分鐘):經過開始部分的準備,孩子的情緒已經比較投入,所以此時進行動作分解練習效果最佳。教師要保證有10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幼兒充分地,自主地活動。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增加幼兒練習的機會,同時注意掌握好運動的強度、密度,控制活動量適中,脈搏指數為1.5—1.6。

  (3)結束部分(約3分鐘):游戲后讓大家一起分享勞動的喜悅,讓幼兒在優美和諧的音樂聲中慢慢放松身體,使原來興奮的神經逐漸恢復到相對安靜的狀態,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結束游戲。

  教學反思:

  課堂環節緊湊,幼兒在輕松的環境下享受,由于在游戲過程中,我講游戲規則不到位,導致幼兒在游戲過程有的搗亂,氣氛太過度的活躍,導致我控制不住場面。今后我要加強本班的游戲規則的培養,是幼兒愉快、友好的分享游戲樂趣。

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復習“助跑屈膝跳過30—40厘米高障礙”的動作。

  2、初步學習肩上揮臂投遠動作。

  3、培養幼兒遵守游戲規則,遵守紀律的好品質。

  4、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與動作協調發展。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游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游戲。

  活動準備:

  體育器材、布置好活動場地、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今天老師來當貓媽媽,小朋友當小花貓,到麥場去捉老鼠,好嗎?到麥場要走很遠的路,現在先睡一覺。(幼兒蹲在原地裝著睡覺)

  2、“喔喔——”隨著大公雞的叫聲,老師說:小花貓都醒來吧,跟媽媽一起伸伸懶腰(模擬伸懶腰動作——做伸展運動數次)、捋捋毛(模擬捋毛動作——做體前屈運動)、找找尾巴(模擬找尾巴動作——做體轉運動,左右轉體加轉圈)

  二、基本部分

  1、貓媽媽帶小花貓到麥場去,要學會幾項本領:走過小橋,跨過籬笆,鉆過山洞,跳過田埂。隨著節奏明快的音樂,貓媽媽帶領小花貓走過兩條平行的獨木橋(矮體操凳),助跑跨過一道籬笆(纏有彩色皺紋紙的橡皮筋),鉆過兩個山洞(拱形門),跳過一條田埂。全體幼兒按老師要求完成各種動作,并且循環練習兩遍。

  2、 請小花貓到麥場捉老鼠(用灰布做成的老鼠形象沙包),捉到老鼠拿給媽媽看。

  3、 貓媽媽教孩子們摔死老鼠,高高舉起手中的老鼠,向前下方摔去。這樣就自然地練習了肩上揮臂投物動作。可以根據活動量調節摔死老鼠的次數。

  4、 老鼠摔死了,我們把老鼠扔掉吧,練習擲遠活動。(老師講解肩上揮臂動作要領),根據扔得遠近,是不是正前方等情況,確定練習次數。

  結束部分

  麥場上的老鼠消滅了,我們勝利了,大家跳個舞吧!在音樂聲中,幼兒隨著老師邊唱邊跳,離開操場。

  活動延伸

  可利用這些游戲材料組織幼兒再玩一些創編游戲:例如趕小豬、開火車的游戲。讓幼兒練習屈膝跳動作。

  教學反思

  游戲是幼兒的生命,幼兒愛游戲,尤其喜愛戶外游戲。戶外是一個開闊的天地,在戶外,他們會自然的玩,自然的成長,自然地獲得各方面的發展。

  活動中,幼兒情緒很高,他們在生動、活潑、愉快的情緒中積極、主動地進行鍛煉,充分體現了幼兒是活動的主體,活動量適中,是一節成功的游戲教學課。

  小百科:貓,屬于貓科動物,分家貓、野貓,是全世界家庭中較為廣泛的寵物。家貓的祖先據推測是起源于古埃及的沙漠貓,波斯的波斯貓,已經被人類馴化了3500年(但未像狗一樣完全地被馴化)。

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經常看到孩子們在教室里推椅子玩,從椅子上往下跳等等危險的動作。每當看到孩子們做這些危險的事情時,我們老師都很苦惱。后來,我想為什么不給孩子們上一節椅子的課,讓孩子們盡情的去玩去探索,讓他們既能釋放他們的思維,又能讓他們知道在什么地方、什么時候是不可以玩椅子。

  活動目標:

  1. 讓幼兒探索在椅子上的平衡能力。

  2. 鍛煉幼兒的四肢協調,反應能力。

  3. 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學會團結、謙讓。

  4. 提高幼兒身體的協調能力,體驗玩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每人一把小椅子,地墊。

  活動過程:

  1、 熱身活動

  師:小朋友跟著老師一起用身體的每個部位來畫圈圈吧!

  (頭、肩膀、手、腰、膝蓋、腳等)

  2、發展幼兒的平衡力。

  游戲一:坐在椅子上練平衡

  師:小朋友們來練一下你們的反應能力,請舉起你們的左手、右手、左腳、右腳、拍手、拍腳

  游戲二:站在椅子上練平衡。

  師:小朋友我們站在椅子上抬起你的左腳、抬起你的右腳、身體向下壓

  游戲三:躺在椅子上練平衡。

  師:小朋友我們躺在椅子上用肚子貼在椅子上,打開你的手和腳,用兩只手抓住你的腳踝

  游戲四:站在椅子背后練平衡

  師:小朋友站在椅子后用小腹倚在椅背上,用雙手撐在椅子上抬起腳保持平衡

  3、 加大難度,讓幼兒探索在椅子上練平衡

  師:小朋友我們兩個人一個椅子怎樣才能保持平衡,

  4、 鍛煉幼兒的四肢協調

  5、 學習匍匐前進

  師:小朋友看這樣怎么過去呢?練習匍匐前進

  6、 放松活動。

  活動反思:

  幼兒在上本節課的時候興趣特別的高,特別是讓孩子們從凳子上往下跳的時候,有幾個女生還是有些膽怯,在老師的一句鼓勵:“你可以的”,勇敢的跳下來了。在兩人、三人、四人站在一個椅子上時,充分發揮孩子們的思維,效果比較明顯,特別是體現了團結協作的精神。這節課達到了一定的成效。

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學習手推車的本領,在活動中提高動作的協調性。

  2、初步學會發現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懂得合作的重要性。

  3、喜歡民間游戲,體驗游戲過程中的快樂。

  4、培養幼兒團結合作的觀念。

  5、通過活動鍛煉幼兒的跳躍能力,讓他們的身體得到鍛煉。

  活動準備:

  1、游戲材料若干,“手推車”示范圖和音樂光盤各一張。

  2、糧倉兩個,糧食12袋,地墊數量和師幼人數相等。

  活動過程:

  一、在輕松愉快的游戲情境中自然導入活動

  1、幼兒自主選擇民間游戲,教師隨機參與。

  2、簡單交流對民間游戲的認識,說說自己玩過什么游戲?怎么玩的?

  二、學習游戲“手推車”

  1、借助圖片導入:他們在干什么?這個游戲你玩過嗎?怎么玩的?

  2、幼兒分組嘗試,探索游戲的玩法,教師觀察并鼓勵幼兒練習。

  3、互相交流游戲后的感受,懂得游戲需要三人一起合作,堅持進行。

  4、一組幼兒示范,介紹小組推車快的原因,重點掌握兩人手托同伴膝蓋向前協調推行的方法。

  5、幼兒分組繼續練習,結束后交流感受、總結經驗。

  三、游戲:“運糧食”

  1、引起興趣:農民伯伯的糧食豐收了,咱們幫著一起運到糧倉里去吧!

  2、探討規則:要想運得快,三個人應該怎么做?糧食掉了怎么辦?

  3、師幼示范:邊運糧食邊強調游戲規則和合作的重要性。

  4、幼兒分紅、黃兩隊進行運糧食的比賽。

  5、交流第一次運糧食的感受,總結經驗。

  6、幼兒再次進行游戲,教師為幼兒加油。

  四、放松游戲,結束活動

  1、師幼邊念兒歌邊玩民間小游戲(王婆婆抱妹妹等)。

  2、小結:今天玩得開心嗎?為什么?

  活動反思:

  幼兒園教育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同時,游戲也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我設計的這節社會活動,采用了幾個比較典型的、幼兒感興趣的游戲,讓幼兒親自體驗合作、感受合作的樂趣。幼兒積極性很高,特別是平時比較膽小、靦腆的幼兒也能主動參加。另外,孩子進入大班以后,已經有明顯的合作意識,但是他們缺乏科學的合作方法,因此,我根據這一情況,設計了本活動,但對于幼兒來說,單靠這一節活動不可能完全掌握,需要在不斷的、反復的練習中才能真正體悟合作的要領,因此,在平時的生活活動、體育活動中也應該貫穿這方面的練習,讓幼兒在輕松、自主的環境中充分嘗試,讓每個孩子都能體驗合作的樂趣。

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初步掌握小“蜈蚣”的蹲行動作,發展肢體的協調能力,鍛煉幼兒的腿部力量。

  2、通過聽口令學習協調一致的合作行走。

  3、體驗與同伴合作蹲行的樂趣,努力與同伴共同完成游戲。

  4、初步培養幼兒體育活動的興趣。

  5、幼兒能自主結隊進行游戲,學會與他人協作,提高團結協作能力。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已經認識蜈蚣并初步學會個人蹲行動作。

  2、物質準備:沙包(和幼兒人數相等),小蜈蚣圖貼人手一個。音樂《加加油》

  3、場地準備活動重點:幼兒通過游戲能探索出合作游戲大“蜈蚣”行的經驗。

  活動難點:

  組成一條大蜈蚣后能協調快速的前行。

  活動過程:

  一、準備活動

  1、幼兒成六路縱隊聽音樂整齊進場。熱身操《加加油》(自編)

  2、游戲:高人走,矮人走。(復習蹲行)

  二、基本部分

  1、指著幼兒身上的蜈蚣貼圖:小朋友們,現在我們身上都貼了一只可愛的蜈蚣,那我們現在就變身成為一只蜈蚣了。小蜈蚣們,我們來練習小蜈蚣走路。(幼兒自由練習個人蹲行)。請個別幼兒示范,幼兒觀察,說一說小蜈蚣蹲行的動作要領。請幼兒根據節奏由慢變快再次練習。

  2、小蜈蚣慢慢長大了,變成了四條腿的蜈蚣了,誰來說說看,小蜈蚣怎樣長大?小朋友們試試看,能不能讓長大的蜈蚣走起來。

  幼兒自由找朋友,探索兩人合作蹲行。

  請幼兒示范。請全體幼兒觀察并討論示范動作的成功與不成功,總結兩人蹲行的動作要領。

  幼兒再次練習。

  3、小蜈蚣繼續長大,探索三人合作蹲行。

  幼兒自由找朋友,合作游戲。引導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不斷探索、調整,尋找三人蜈蚣前進時遇到的問題并找出解決的辦法,使游戲順利進行。

  請一組幼兒示范。大家討論他們成功的經驗。老師小結:事先商量好先出哪一只腳,再通過喊口令的方法統一步伐。如果有人沒跟上,“蜈蚣頭”要停下來等一等,接上后再走。示意孩子們可以用貼在身上的蜈蚣貼貼在先走的腳上。幼兒根據老師口令,輪流做排頭,由慢到快按節奏進行練習。

  4、游戲:快樂的小蜈蚣介紹游戲規則:現在每組變成一條大蜈蚣,大蜈蚣們出去秋游了。講解秋游路線,最先完成路線的小組獲勝。

  第一次比賽。獎勵優勝者講評比賽中出現的問題。

  再次比賽,增加游戲難度,請小蜈蚣們到轉折點每人拿一個禮物回家。獎勵優勝者。

  三、活動結束

  1、聽音樂做鳥飛、魚游的動作,渾身肌肉放松。

  2、坐在地墊上,互相捏一捏,捶一捶。對腿部肌肉放松。

  活動反思:

  大班的孩子玩過了許多的合作性的游戲,如炒蠶豆、老鷹捉小雞等,有一定的合作能力。同時他們也喜歡挑戰更有難度的這合作游戲。《快樂的小蜈蚣》不僅屬于多人合作游戲,同時還要求蹲行,運動量也適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同時,在進行這個游戲時,我設計了小蜈蚣慢慢長大的情節,逐步增加了活動的難度。有利于幼兒掌握動作要領,提高對活動的興趣。

  在活動中,我遵循了“生本課堂教學”的原則,讓老師成為一個學習的引導者,學生回歸到他真正的身份——學習者和學習的主體。讓孩子們自己在一次次的探索中發現蜈蚣走正確的方法。發現合作游戲時的存在的問題并能共同商量解決問題的辦法,取得一致意見。如在三人蜈蚣時,后面的小朋友跟不上時,蜈蚣斷開了,小朋友們就知道讓排頭的孩子停下來,等后面的孩子接上去才繼續走;當他們發現三人蜈蚣走著走著就會有相互牽扯、相互拌倒的現象,他們馬上就能想到以前玩過的“穿大鞋”的游戲,得出要三人同時邁出同一只腳,然后一齊喊“一、二、一、二”的節奏就能很順利的前進了的結論。當時我就為他們的想法而鼓掌了。

  孩子們不僅自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還立刻向同伴們展示自己的發現,讓大家一起學習。孩子們用自己的已有經驗解決了問題,說明他們已經學會了使用已有的經驗,這是這節體育活動中最大的亮點。

  為了增加游戲的趣味性,我還設計了游戲場景,帶著小蜈蚣們去秋游,要走過彎彎的小路,繞過高高低低的障礙物,最后還要找到禮物再回頭。大班的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競爭意識,我們就讓小蜈蚣們賽一賽,看看誰先勝利。激發了他們的興趣,也讓活動達到高潮,讓整個活動的運動量也達到一個大班體育活動量的要求。

  在最后的放松環節,我安排了兩個小環節,第一個小環節讓幼兒聽音樂飛一飛,游一游,達到渾身放松的中走的目的,第二個小環節讓幼兒相互捏一捏,捶一捶,既放松了幼兒的腿部肌肉,又增進了同伴之間的感情。

  小百科:蜈蚣為陸生節肢動物,身體由許多體節組成,每一節上均長有步足,故為多足生物。蜈蚣又名叫天龍、百腳蟲、少棘蜈蚣、吳公、蝍蛆等,是一種有毒腺的、掠食性的陸生節肢動物。常見的蜈蚣有紅頭、青頭、黑頭三種。

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 篇9

  活動要求:

  1、進一步了解鞏固幾種常見的水果并能夠根據其基本特征進行辨別。

  2、能夠說出不同水果的顏色及其形狀;體驗游戲時的快樂情感。

  3、體驗人多力量大,同伴間應該相互合作的情感。

  4、培養競爭意識,體驗游戲帶來的挑戰與快樂。

  活動準備:

  自制的大樹二棵,自制的水果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水果樹,激發幼兒興趣寶寶們,你們看一看李老師給你們帶來了誰啊?哦,你們看到了很多的水果寶寶和大樹媽媽!你們知道嗎,大樹媽媽啊開了一個幼兒園,所以啊有這么多的水果寶寶來上幼兒園了!你們看看大樹幼兒園里都來了哪些水果寶寶啊?

  二、故事欣賞并討論

  教師操作演示教具并講述故事

  (1)水果寶寶在幼兒園學本領

  (2)蘋果寶寶經過香蕉,橘子和生梨寶寶的家

  (3)蘋果寶寶找到自己的家師問:

  (4)蘋果寶寶找到自己的家了嗎?

  (5)蘋果寶寶的家是什么顏色的啊?

  (6)蘋果寶寶還看到了誰的家?

  討論:蘋果寶寶到家了可是還有香蕉,生梨和橘子寶寶沒找到家呢!我們等一下一起幫他們找好不好?不過啊在找之前我們要先看看他們穿著什么顏色的衣服長得什么樣子看好了才能幫他們找不然會幫他們找錯家的對不對?

  三、游戲"送水果"

  1、送沒回家的送水果寶寶回家

  游戲選一個自己喜歡的果寶寶把他從幼兒園里接出來然后把它送到自己家里去游戲開始后,幼兒與家長一起往前走,到達果樹后家長抱起幼兒摘下一個水果,兩人一起手拉手往回跑,以先回到起點為勝。

  2、幼兒扮演水果寶寶再次游戲添置大紙桶,調換水果房子的位置;自選頭飾;師講解玩法

  鉆紙箱太陽下山了,水果寶寶要回家了,要鉆過一個黑黑的山洞,找到自己的水果房子

  3、教師小結寶寶們都很能干把果寶寶都送到了家而且也很勇敢,不怕黑黑的山洞能很快的就找到自己的家了!(簡單的個別點評表揚)

  四、活動結束:

  品嘗水果樹媽媽啊覺得我們寶寶很聰明,她為了感謝你們把果寶寶都安全的送到家準備送給你們一樣禮物.眼睛閉起來(老師在每人面前放一水果)

  活動反思:

  一、科學的親子關系是幼兒交往能力提高的前提

  二、通過親子活動形成幼兒樂意與人交往的態度

  三、通過親子活動,學習與人分享

  四、通過親子活動培養幼兒的合作行為

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 篇10

  設計意圖:

  為了豐富幼兒的戶外體育活動,新學期,我在運動器材中投放了幾種新玩具:飛環,保齡球,竹蜻蜓,孩子們對新玩具非常好奇,不久,飛環,保齡球,就成了孩子們的新寵,可是竹蜻蜓卻依舊躺在盒子里,默默無聞,孩子們不知怎樣玩,我納悶,怎么沒人想到讓它轉起來?于是我拿起竹蜻蜓兩手夾住竿子一搓,竹蜻蜓轉起來了,頓時引來了孩子們驚喜的歡呼聲,紛紛圍著想試一試,只聽顧星凱小朋友說:“真好玩,像直升飛機上轉的一樣,我怎么沒有想到。”我隨口說:“是呀,你們怎么沒想到把它轉起來呢,你們想想,這么多玩具中還有什么能轉起來。”我的問題一出,許多小朋友紛紛嘗試,不久,有的小朋友告訴我:“老師,圈能轉。”“老師,飛環能轉。”看來可以進行一次有關轉的探索活動了。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獲取有關物體轉動的經驗,并引導幼兒發現轉動形成圓的現象。

  2、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激發幼兒對轉動現象的好奇和探索的愿望。

  4、體驗人多力量大,同伴間應該相互合作的情感。

  5、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游戲,體驗游戲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有過玩圈、竹蜻蜓的經驗。

  2、幼兒操作材料:一元硬幣,乒乓球,皮球,塑料圈,圓盤,圓形積木,各種方形積木,竹蜻蜓等若干。

  3、玩具汽車(自行車),螺絲(螺帽),吊扇(扇葉包紅色紙),鐘等。

  4、實物投影儀。

  活動過程:

  (一)玩一玩

  1、請幼兒自由選取幾種操作材料玩一玩。

  2、請幾名幼兒上來展示自己的玩法,對幼兒讓物體轉起來的玩法加以肯定、引導,“XXX小朋友讓XX轉起來了,這個玩法真好,還有誰也能讓你手里的東西轉起來?”

  (二)試一試

  1、鼓勵幼兒再玩一次,試一試,讓你手中的東西轉起來。

  2、請幼兒說說,你玩了哪幾樣東西,你怎樣讓它轉起來的?加以演示。

  (三)看一看

  1、幼兒再次操作,仔細觀察,“物體轉起來后你發現了什么?”

  2、請說一說你的發現。

  3、請幼兒觀看吊扇“怎樣讓電扇轉起來?”(打開開關)師開開關,由慢到快,“電扇轉起來后你發現了什么?”(圓)

  (四)找一找

  1、幼兒再次操作,尋找觀察物體轉動后形成的圓,“找一找,你手里的東西轉起來后有沒有出現圓?”

  2、幼兒互相交流。

  小結:物體轉動后形成圓。

  (五)說一說

  1、你知道還有什么東西會轉?轉動后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什么?

  例:電扇的葉子會轉,轉起來后吹出了風。

  2、小結:今天我們發現了許多會轉的東西,其實,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會轉的東西,這些東西就在我們身邊,只要你認真看,仔細想,你還會發現更多有趣的東西,如果你發現了,請告訴我,或告訴你的好朋友。

【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06-09

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12-21

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報紙》04-26

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跨欄04-26

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熱門】06-26

幼兒園大班幼兒體育教案06-21

關于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06-09

跨欄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08-18

幼兒園大班體育游戲教案08-17

《高蹺》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09-04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性色大片 | 一本到国产在线精品国内 | 五码三级级精品国产宾馆 | 视频二区视频一区欧美国产 | 青青草原国产在线大伊人 | 五月综合色婷婷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