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匯編10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現在的孩子常常依賴別人,所以我們需要培養孩子關心人、愛護人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思想意識。《小松鼠訪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很多事情只是道聽途說,并不一定是真實的,只有通過自己的實踐才能得到證實。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及情節發展,掌握作品主要人物小松鼠的性格特點;
2、感受與體驗作品中人物產生的疑惑“水真的很深嗎”,思考從不同角度看事情的差異;
3、理解圖畫中的主要情節,初步認讀漢字:深、淺、遠、近,并理解相對關系概念。
活動重點:
1、鍛煉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幼兒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講述故事。
2、讓幼兒知道深,淺,遠,近是相對的并不是固定不變的。
活動難點:
讓幼兒知道深,淺,遠,近是相對的。
活動準備:
1、與故事情節相符的掛圖
2、動物指偶
活動流程:
1、活動導入:
謎語開頭:“尖尖尾巴象老鼠,一身絨毛尾巴粗,愛在森林里面住,愛吃松子愛上樹。”
師:我們今天來講一個關于小松鼠的故事,小朋友可要認真聽了!聽完之后老師可是有問題要問你們的!看看哪個www。chinajiaoan。cn小朋友的小耳朵最靈?
2、按照掛圖,講述故事。
3、現在我問問小朋友,小馬和小螞蟻到底有沒有騙它啊?
幼:沒有
師:為什么我們說他們沒有騙它啊?好!現在呢老師做小松鼠,你們來做山羊伯伯好不好?(好)
(1)老師學小松鼠的聲音問:“山羊伯伯,小馬騙我,跟我說河水一點也不深,可是我差點淹死!”請幼兒扮演山羊伯伯回答小松鼠的問題。然后老師做一下總結。
(告訴幼兒深淺并不是固定不變的,是相對的,隨事物的本身而有所變化)
(2)老師再學小松鼠問:“那山羊伯伯小螞蟻跟我說到你家很遠,可是我剛剛跨過一個小土坡就到了!您說它有沒有騙我啊?”請幼兒回答。老師做點評并做總結!
{遠近也不是固定不變的,也是相對的!}
4、教師做最后的總結:深淺遠近是相對的概念,并不是說一成不變的!所以,以后小朋友在說深淺遠近的時候要說上比較對象!比如,這么長的路對我來說有點遠,這樣的小河對他來說并不深!
5、老師問:“你們覺得小松鼠是一個怎樣的小朋友啊?”孩子自由回答。老師:“小松鼠是一個不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只會聽別人說,自己不會考慮事情的小朋友!他不懂得說話做事要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小朋友啊,我們能不能學小松鼠啊?(不能)所以我們的小朋友做事情要學會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做一個愛思考既聰明又智慧的好孩子!”
6、拿出動物指偶,分角色扮演!
活動反思:
幼兒園課程中,導入環節非常重要,不但可以引導幼兒把將要學習的內容和自己的生活經驗掛鉤還可以引發孩子求知的興趣和欲望,而在本次的教學活動中我運用了一個謎語來進行導入,達到了較好的效果。
在教學活動的進行中以:理解故事——學習新字——學習用新學的字造句結構進行教學,其實這次活動很多時候感覺就是老師在說教灌輸,幼兒沒有主動探索學習的機會。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意圖:
水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水與我們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水是生命之源,水孕育了大千世界,蕓蕓眾生,水為生命提供能量,讓生命能夠存活。水也是社會經濟發展和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資源和環境因素。
活動目標:
1、了解物體在水中的溶解現象,激發探索興趣。
2、知道只有通過實驗才能找到正確答案。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方糖、花生、麻油、果珍。
2、透明的杯子、小碗、筷子、勺子。
3、小博士課件。
4、幼兒人手一份記錄本和筆。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在觀察、比較和實驗的過程中了解物體在水中的溶解現象。
活動難點:
會記錄自己的猜想和實驗結果,知道只有通過實驗才能找到正確的答案。
活動流程:
觀察引趣→猜想實驗→遷移運用
活動過程:
一、觀察引趣
1、看一看,聞一聞,老師給準備了什么樣的實驗材料。
2、幼兒觀察,教師指導。
3、幼兒講述觀察結果,知道實驗材料名稱,了解其外形特征。
二、猜想實驗
(一)實驗一:誰不見了
1、猜想并記錄:誰不見了
(1)這些材料要和水來作游戲,先請大家想一想,如果把它們放進水里,會出現什么情況呢?誰會不見了?
(2)幼兒猜想并記錄。
提出記錄要求:選擇兩種符號,一種表示它不見了。另一種表示它還在。
(3)展示幼兒記錄,幼兒講述自己的猜想。
2、實驗并記錄:到底誰不見了
(1)小朋友的說法各有不同,到底誰猜對了誰猜錯了呢?我們還是做個實驗試試對吧。在做實驗前,我想請你們把這些材料都放進杯子中,進行充分的攪拌之后,先別忙著記,先觀察觀察,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現象發生?然后,在你的記錄本上,把這種有趣的現象記錄下來。
(2)幼兒實驗,教師觀察,隨機指導。
(3)幼兒講述自己的發現。
(4)小結:小朋友猜想的和實驗出來的結果有的一樣,有的不一樣,只有動手做一做,我們才能知道正確的答案是什么。
(二)、實驗二:誰能取出來
1、提出問題:放到水里的材料,還能取出來嗎?(幼兒猜想,講述。)
教師演示大表格讓幼兒猜想并記錄猜想結果。
2、提出實驗要求:這里有許多的小工具,有小勺,筷子。現在你們就要用這些小工具,看看剛才你們放進水里的這些材料,哪些還能取出來,哪些取不出來了。記錄實驗結果。
3、幼兒實驗,教師巡回指導。
4、幼兒拿記錄本講述自己發現的現象,教師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與同伴不同的看法。
5、教師演示PPT,展示大的記錄表和孩子一起記錄自己的實驗結果。
6、提問
(1)你發現什么可以從水中取出來?什么不可以取出來?
(2)我們來看看有沒有不同意見?
(3)為什么方糖和果珍取不出來了?它們到哪里去了?
7、教師小結,幫助幼兒理解溶解的概念。
今天通過做實驗,我們知道了不同的物體放進水中會有不同的現象發生。像花生放進水中,沉下去了。油放進水中,浮起來了。果珍放進水中,使水改變了顏色。糖最后看不見了。象糖和果珍這種放進水中經過充分的攪拌之后,利用各種小工具能不能取出來?放進水中不能取出的現象,有個好聽的詞表示,叫“溶解”,“溶解在水中”。像花生和油,放進水中后花生還是花生,油還是油。我們用小工具一取就把他們取出來了。他們不能“溶解”在水中。
三、遷移運用
1、誰能告訴我,你們在生活中,還見過哪些東西可以溶解在水中?
2、演示課件引導幼兒思考。
活動延伸:
出示沙子、肥皂、泥土。
問:這些是什么?它們能溶解在水中嗎?
回家后做做實驗,明天告訴我和大家。
活動反思:
采用個別引導和間接指導的方法。通過講解、示范讓幼兒認識記錄卡的使用方法以及“溶解”、“不溶解”的方法。而且通過記錄使幼兒對各種物體在水中是溶解的過程一目了然。這樣有效的幫助幼兒掌握理解溶解的有關知識。增強幼兒對科學的探索興趣。活動中教師通過兩個問題情景的創設,把模式貫穿其中。通過孩子的猜想,驗證,發現溶解的秘密, 培養孩子嚴謹的科學態度,懂得只有通過實驗才能找到正確的答案。
不足之處:
1、很多幼兒活動中多以聽和記錄為主,很少主動提出問題。
2、由于操作材料有限,不能每個幼兒都進行操作。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一、教育目標
通過給孩子們展示動物的一些“最頭銜”,讓孩子們認識和了解這些動物,激發孩子們的學習熱情。
二、教育準備
動物卡片
三、教育過程
1、謎語導入,引出動物之最的話題。給孩子們帶來一個謎語,比如,頭小四腿長,脖子高過墻,身穿花皮襖,不聲又不響。
2、辯論動物之最:
提問:你們知道最重的動物是哪一個嗎?幼兒辯論。
正確答案:藍鯨是世界上最大的最重的動物,平均有26米長,平均體重有150噸。
提問:你知道跑的最快的動物是什么嗎?幼兒辯論。
正確答案:獵豹是世界上跑的最快的動物,他的最高時速達110公里,相當于高速行駛的小汽車的速度,他可真是了不起。
孩子們根據老師的提問,進行回答,回答錯誤也是正常的。
3、老師給孩子們展示動物之最的卡片;
4、飛的最快的昆蟲,最小的鳥,最大的鳥,游得最快的魚,最厲害的恐龍,它們依次是澳大利亞蜻蜓,蜂鳥,鴕鳥,旗魚,霸王龍。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的:
1、解決制作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并能用語言、圖表表達交流制作的過程。
2、體驗、分享制作豆漿的快樂,感愛科學技術的發展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3、鍛煉幼兒的小肌肉,提高手部動作的靈活性和力量。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石臼、石磨、電動粉碎機;黃豆、花生、杯子、勺子、抹布;幼兒記錄表(可以園內準備也可以與家長共同準備)
2、經驗準備:
①在點心環節喝豆漿,了解豆漿與黃豆的關系,并與幼兒一起浸泡黃豆放在觀察角,鼓勵幼兒觀察黃豆的變化情況。
②在區域中投入上述工具,認識工具名稱,探究石臼、石磨的使用方法。
活動過程:
活動一:認識工具
1、活動形式:
①安排參觀食堂叔叔制作豆漿的過程。
②討論:用什么工具使豆子變碎、變細?
③集中介紹工具名稱及安全要求,之后投放探索區,幼兒自由進區實踐,充分體驗感知每種工具的特點和使用方法。
2、指導要點:
①了解工具的名稱及特征。
②在操作工具中了解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功能。
3、觀察與推進:
幼兒參觀了食堂叔叔用渣漿分離機制作豆漿,用鍋煮豆漿的過程并懂得了要用泡過的黃豆做豆漿。于是,他們產生了自己做豆漿的愿望。“小朋友可以用什么工具來做豆漿”。帶著這個問題,孩子們在家長的協助下,有的到花鳥市場買來了石磨,有的從家里帶來了石臼、電動粉碎機。在區域活動時間晨,幼兒開始嘗試將老師投放的材料如:米、地瓜粉、花生等用石磨、石臼或粉碎機來磨碎、磨細。通過一段時間的操作,幼兒對帶來的這些工具有了基本的了解。幼兒通過多次操作工具,對工具的使用越來越熟練,操作的動作和方法也更正確了,下一步,可以讓他們開始嘗試制作豆漿了。
活動二:制作豆漿
1、活動形式:
分小組活動形式和區域活動形式投入材料,讓有興趣或體驗不夠的幼兒繼續嘗試、體驗、感知。
2、指導要點:
①鼓勵幼兒自選工具制作豆漿,并仔細觀察自己使用的工具做出來的豆漿是什么樣的?
②支持、幫助和引導幼兒發現和解決制作豆漿過程的問題。
③在嘗嘗自己做的豆漿時,引導幼兒思考有渣的豆漿喝起來感覺怎樣?怎樣才能喝到平時幼兒園里喝到的沒渣的豆漿?
3、觀察與推進:
幼兒對操作工具制作豆漿興趣濃厚,三種工具都有若干幼兒選用。幼兒在操作中發現:不管用什么工具做豆漿都要加水才行。同時,他們還不斷交流自己的發現的體驗,①大石臼很快就能舂出豆漿,小石臼的錘子小,豆子一直舂不爛;②用石磨做豆漿時,豆子卡在洞洞里可以用小勺的柄把它們捅下去;③而用電動粉碎機時要把黃豆加到有刀的小罐子里,還得蓋緊蓋子,才能磨出豆漿。他們還發現石臼、石磨做出的豆漿是渣、漿混合的,味道口感粗澀。幼兒想到了一些過濾工具來過濾豆渣,如:水果網、魚網、過濾杯、紗布、各種籃子,撈勺,甚至有幼兒說在紙盒上戳上幾個洞來做過濾器。下一步活動中,可引導幼兒在制作豆漿來驗證自己的方法。
活動三、過濾豆渣
1、活動形式:
①收集和制作過濾。
②小組活動后在區角中繼續投入材料,讓有興趣或體驗不夠的幼兒繼續嘗試。
2、指導要點:
①鼓勵幼兒用收集到的過濾工具嘗試過濾豆漿。探索發現過濾豆漿的好工具。
②鼓勵幼兒探究。
3、觀察與推進:
經過師生的討論,幼兒選用了蒜頭網兜、紗布、撈勺、水果網來做過濾工具。經過嘗試操作,幼兒了解到①網兜洞較大的。“豆渣”會從網洞上掉下去②用紗布比較方便,過濾的豆漿更干凈。通過兩次制作豆漿以及區域活動中的探索體驗,幼兒已積累了用不同工具制作豆漿的`經驗,甚至有的幼兒已經發現每次都是選用電動粉碎機的小組做的豆漿又多又快,而有的幼兒則認為石磨做的豆漿挺好玩的。由此,我們認為引導幼兒比較工具進而感知工具的演變的時機已成熟了。
活動四:比較工具
1、活動形式:以區域活動的形式開展。
2、指導要點:給幼兒提供記錄四種工具使用情況的比較記錄表,引導幼兒2-3人使用制作豆漿,并對每種工具的使用狀況進行記錄。附表格如下:
項目
比較
工具衛生情況省力情況快捷情況渣漿分離情況
石臼
石磨
電動粉碎機
全自動豆漿機
3、觀察與推進:
幼兒用不同的工具材料進行制作豆漿并對操作工具的省力情況,快捷情況、渣漿分離情況,衛生情況幾個方面進行的比較,并在圖表上用符號記錄。經過一段時間比較工具的探索,每個幼兒對每種工具都體驗過,并記錄自己的操作情況。有了較豐富的感性認識,再加上圖表的記錄幫助他們進一步意識到不同工具的速度和效率的差異,有的幼兒對老師說:我發現電動粉碎機做豆漿又快又干凈,石磨、石臼做豆漿很麻煩。我們認為幼兒有了這一輪工具比較的經驗,下一步可以呈現“全自動豆漿機”引發幼兒對工具演變的思考和感知科技發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的認識上。
活動五:了解工具的演變。
1、活動形式:以集中活動形式進行。
2、指導要點:
通過圖表的比較及品嘗教師使用“全自動豆漿機”做豆漿進一步幫助幼兒感受到科學技術的發展、工具的演變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
3、觀察與推進:
幼兒在展示板前相互交流各自的記錄表,并在集體談話時描述了自己的記錄和體會。為了進一步讓幼兒感知工具演變的過程,教師結合圖表,幫助幼兒比較梳理有關經驗并簡要小結,同時也為了增強幼兒的認識,教師演示了用“全自動豆漿機”做豆漿的過程并讓幼兒品嘗使幼兒切身感到“全自動豆漿機”省力、快速、口感好、又衛生,是現在做豆漿的首選工具。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背景:
孩子們快要畢業了。他們懷著對小學的憧憬和對幼兒園的留戀,開始了有關"畢業"的活動主題,活動圍繞"畢業典禮"展開。
這里呈現的是一個大綜合的系列活動。之后,可以放在角落里,以小組的形式,完成"畢業典禮"的準備工作。但是,可以題目更小,內容更集中,如后面的三個活動,就是以較小的話題進行的(畢業照、幼兒園的紀念冊、制作節目單等)。我們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選擇和創造更合適的活動。
內容與要求:
1、回顧幼兒園的生活,進一步了解同伴和老師,激發對同伴、老師和幼兒園的情感。
2、愿意和同伴合作為畢業典禮做準備。
3、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4、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1、各種式樣的通訊錄、節目單,哥哥姐姐的畢業照。
2、收集兩年來幼兒園生活中各種活動的照片。
3、制作畢業照和節目單的底板。
4、筆、紙。
活動重點:
感受自己的長大,積極愉快地迎接畢業典禮。
過程與指導:
一、引發議論:怎么開畢業典禮
老師:孩子們,我們在幼兒園還有多少天?沒多久,我們就要畢業了,在畢業前,我們要召開畢業典禮(畢業是件高興的事,大家一起慶祝馬上就要進入小學的一種儀式)。在畢業典禮上,我們要做哪些事情?我們要進行哪些活動?你覺得畢業典禮什么時候開比較合適?在哪里開?
--孩子應該可以自己做主,做自己喜歡的活動了。
活動中,孩子受環境的影響,他們的反應有些在意料之中。
1、畢業照。
幼兒:我們要拍博士照……我們要拍集體的畢業照。
老師:為什么要有畢業照?畢業照上應該有誰?
幼兒:我們班兩位老師和所有的小朋友、園長等。
老師:平時畢業照是用照相機拍的,今天我們一起來用繪畫制作一張畢業照。怎么樣才能讓大家一看就知道照片上的人是誰呢?(或議論:你的好朋友長得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2、通訊錄。
幼兒:我們要把朋友電話記下來。
老師:(出示通訊錄)這是通訊錄,里面可以記什么?為什么?
幼兒:……老師:這里有各種各樣的通訊錄,你們可以參考一下,做一本我們自己的通訊錄。
3、紀念冊。
幼兒:有很多好玩的事情要記錄下來,以后可以拿出來看看、想想,美好的事情就不會:忘記。
老師:那就做一本紀念冊吧,專門記錄難忘的事。那么,幼兒園有什么事情讓你難忘呢?(指導時提升有趣、有感情、有競爭的事例。如;是啊,人是很需要朋友的)
4、節目單。
幼兒:我們要演節目。
老師:演什么呢?
幼兒:……幼兒園里學過的,都可以表演……老師:你們說了那么多,到底演什么呢?應該有個安排。你見過節目單嗎?旁邊有許多節目單,如果要用,你可以去看看。表演這些節目,需要準備些什么東西,你也可以另外用紙記下來。
5、請柬。
幼兒:我們要邀請爸爸媽媽一起參加,做一張請柬吧。
--這是我原先沒有意料到的。
老師:你們準備請誰?請柬上可以寫些什么呢?
--我的搭班老師從我的抽屜里,找出一張結婚請柬:"看看這張請柬可以幫你的忙嗎?"如果現場沒有,在孩子分組活動時,老師就要參與討論制作了。
二、幼兒操作
1、畢業照。
用繪畫的形式,表現自己的好朋友或者老師,突出表現其面部特征。
2、通訊錄。
記錄同伴、老師的名字、住址、電話、郵編。用符號表示住址、電話、郵編等不同項目。
3、紀念冊。
用繪畫的形式,表達幼兒園生活中難忘的事!或用符號表達自己對好朋友的祝福。
4、節目單。
在制作節目單的過程中,回顧在幼兒園所學到的本領,能較合理地安排節目。事例。如;是啊,人是很需要朋友的)
幼兒:我們要演節目。
老師:演什么呢?
幼兒:……幼兒園里學過的,都可以表演……老師:你們說了那么多,到底演什么呢?應該有個安排。你見過節目單嗎?旁邊有許多節目單,如果要用,你可以去看看。表演這些節目,需要準備些什么東西,你也可以另外用紙記下來。
5、請柬。
幼兒:我們要邀請爸爸媽媽一起參加,做一張請柬吧。
--這是我原先沒有意料到的。
老師:你們準備請誰?請柬上可以寫些什么呢?
--我的搭班老師從我的抽屜里,找出一張結婚請柬:"看看這張請柬可以幫你的忙嗎?"如果現場沒有,在孩子分組活動時,老師就要參與討論制作了。
活動反思:
這一話題,孩子們比較感興趣,都愿意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去,達到了預期的效果。能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但在幼兒討論的這個階段,我應該創設情景,讓幼兒體驗。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準備
PPT課件和圖卡,音樂CD,紗巾、紅綢人手一條,音樂圖譜。
幼兒已學習過多種地方民歌及舞蹈,開展過江蘇民歌《茉莉花》的歌唱及韻律活動,有演唱襯詞的初步經驗。
活動目標
能看圖譜演唱和探索舞動紅綢的方法,積極參與民歌欣賞活動。
體驗陜北民歌的情趣和健康美,增強對各地民歌的喜愛之情。
初步感受陜北民歌悠揚高亢、熱烈喜慶、粗獷奔放的風格;
嘗試演唱B段襯詞,感受陜北民歌襯詞襯腔的韻味兒。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在江蘇民歌《茉莉花》的音樂聲中,喚起幼兒對審美活動的熱情。
指導語:聽,優美的音樂響起,小朋友們找一個舒適的地方,一起舞動紗巾,分享江蘇民歌《茉莉花》的芬芳。
2.出示幼兒民歌會PPT,重溫對地方民歌的記憶。
(1)回憶已知的地方民歌經驗。
指導語:美麗的茉莉花綻放江蘇大地的枝頭。今天,老師帶來了上學期你們開民歌會的精彩片段,看一看、聽一聽,你們表演了哪些地方的民歌。
幼兒逐一欣賞民歌會PPT片段,回憶新疆、西藏、內蒙古等地的民歌。
(2)拓展民歌傳唱的地域經驗。
指導語:我們的國家很大,民歌種類非常多,在中國的地圖上都能找到剛才聽到的這幾段民歌的傳唱地。
幼兒觀察中國地圖的PPT,找到新疆、西藏、內蒙古等地,了解不同民歌的傳唱地域。
二、基本部分
1.導入陜北民歌的欣賞。
指導語:今天,我們還要來欣賞我國陜北地區的民歌,這個地區的民歌非常特別。
提問:認識這位歌星嗎?(出示歌手阿寶劇照的PPT)
2.欣賞陜北民歌《山丹丹花開紅艷艷》。
(1)完整傾聽,初步感受陜北民歌的韻味兒。
提問:聽了這首歌,你們覺得它跟我們平時唱的歌一樣嗎?怎么個不一樣?
引導幼兒從歌曲的旋律、速度、音色等方面描述自己的直覺與感受。
(2)通過聲音游戲,體驗陜北民歌的悠揚高亢、粗獷奔放。
指導語:陜北民歌唱起來聲音為什么那么高、那么長、那么粗?我們來看看陜北人民生活的地方。
幼兒觀看黃土高原PPT畫面,傾聽教師講解,并嘗試用聲音游戲體驗。
游戲一“問候游戲”:向坐在最后排的客人老師問好。
游戲二“山谷回音”:師幼借用歌曲旋律哼唱“大二班的那個小朋友。你好哎——”。
(3)再次欣賞,進一步感受歌曲風格。
指導語:陜北民歌除了唱起來聲音很長、很高、很粗,你還覺得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幼兒觀看歌曲PPT畫面,再次欣賞歌曲。
(4)觀看圖譜,感受歌曲內容及A、B兩段的節奏特點。
指導語:你們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你對這首陜北民歌什么地方最有印象?
出示圖譜,教師根據幼兒回答指圖并隨機清唱。
(5)運用圖譜,嘗試演唱B段襯詞。
提問:陜北漢子唱歌聽起來怎么樣?他在唱什么?“哎嗨哎嗨喲”這句唱得一樣嗎?哪里唱得最長、最難?請看著圖譜,跟著音樂,在圖譜上對應唱歌的地方拍拍手。
跟隨鋼琴伴奏,師幼進行接唱練習,教師唱歌詞敘述部分,幼兒唱襯詞部分。
三、結束部分
1.觀察秧歌畫面,體驗陜北秧歌的熱烈、喜慶。
出示PPT畫面。提問:陜北人跳秧歌時拿什么在舞動?
2.探索紅綢的舞動,表現陜北民歌的韻律美。
指導語:把紅綢系在腰間,試試看你的紅綢可以怎么舞動。
幼兒嘗試用團攏、張開、揮動、抖動等方式舞動紅綢。教師提問:還可以用你學過的什么動作來跳陜北秧歌?
幼兒遷移經驗,用秧歌十字步、娃娃步等已有的下肢舞蹈經驗表演。
3.與客人老師共舞,結束活動。
指導語:去邀請旁邊的客人老師,和我們一起舞起來、跳起來吧!
師幼在舞蹈中結束活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京劇唱段、服飾、臉譜等,增強幼兒對京劇藝術的熱愛。
2、通過表演京劇聯唱和動手制作臉譜,提高幼兒的表演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通過觀看課件,了解中國的京劇藝術,知道京劇有四大行當之分,京劇臉譜顏色的不同分別代表著不同的意思。
【活動準備】
京劇磁帶兩盒、課件兩份(京劇人物和視頻唱段)、臉譜一套、未涂色臉譜(幼兒每人一份)、蠟筆、剪刀、絲帶等、環境布置各種京劇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走臺步入場,播放錄音,請幼兒欣賞京劇唱段。
1、提問:“剛才我們走的是什么步?”(臺步)
2、提問:“小朋友們從錄音機里聽到了什么?(京劇)
3、提問:“它們的唱腔一樣嗎?為什么都是京劇?” (幼兒進行討論)
教師小結:京劇是我國的傳統戲劇,是中國的國粹,京劇內容非常豐富,唱腔也各不相同,主要分為:生、旦、凈、丑四大行當,他們都是京劇中的不同角色。
二、初步展開活動:播放課件,請幼兒欣賞四大行當各自的扮相及唱段。
1、欣賞生、旦、凈、丑四大行當的服裝和扮相。如:旦又分為老旦、青衣、花旦;生又分為老生、小生;凈角有藍、紅、白、黑等臉的顏色 區分;丑角有男丑、女丑之分等。
2、欣賞四大行當的唱腔,并給幼兒進一步的講解。如:《空城計》中的諸葛亮;《穆桂英》中的穆桂英;《鍘美案》中的包拯;《群丑鬧春》中的丑角等。
教師小結:從京劇人物的服飾和扮相上我們能看出他的性格特征,了解人物的忠奸、善惡、美丑,他們的唱腔也各不相同。
三、進一步展開活動:欣賞京劇臉譜,感受其獨特的藝術魅力。
1、欣賞京劇臉譜,知道各種臉譜代表的意思。如:藍色臉譜代表著剛強,驍勇,有心計的人物;紅色臉譜代表著忠貞,英勇的人物;黑色臉譜代表著正直,無私,剛直不阿的人物;白色臉譜代表著陰險,疑詐,飛揚,肅煞的人物;金、銀花色臉譜代表著各種神怪形象;綠色臉譜代表著勇猛暴躁的人物等,各種顏色代表的意思不同,都有許多有代表性的人物造型。
2、動手操作制作京劇臉譜,激發幼兒的興趣及對京劇的喜愛
(1)幼兒先對各種臉譜進行仔細的觀察,然后挑選一件未涂色的京劇臉譜,進行涂色。教師巡回進行指導。
(2)在教師的幫助下幼兒可做成臉譜頭飾或臉譜掛飾帶在脖子上。
教師小結:臉譜一般在凈角中使用較多,它可以表現多種不同的人物形象,臉譜很有特色就連外國人也拍手叫好!它是一門獨具魅力的藝術。
四、結束活動:幼兒佩帶自己制作的臉譜進行表演。
播放錄音,全體幼兒一起表演京劇聯唱《說唱臉譜》,激發幼兒對京劇國粹藝術的熱愛。
【活動延伸】
1、幼兒回家后繼續收聽、觀看京劇唱段和名家表演,并與父母一起交流心得感受;搜集、查找京劇人物劇照和臉譜圖片,進行對照比較、區分臨摹等。
2、把自己搜集到的京劇圖片和京劇唱段帶到幼兒園,放到活動區里,與小朋友一起繼續交流博大精深的京劇藝術。
【設計意圖】
京劇是我國的傳統戲劇,是中國的國粹。它是集: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打)為一體的綜合性表演藝術。京劇的角色主要分為:生、旦、凈、丑四大行當。尤其京劇中的臉譜是最有特色的藝術之一。通過臉譜可以看出人物的忠奸、美丑、善惡、尊卑等性格特征。為了讓孩子們喜愛京劇,了解京劇,增強對國粹藝術的熱愛,并親身體驗一下國粹藝術的魅力,過一把“戲迷癮,”我為孩子們設計了這節大班社會活動——《走進京劇——了解京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觀察各種各樣的小草,了解草的多樣性及主要用途。
2、認識有關愛護草坪的標志,知道要愛護小草。
活動準備:
1、家長與幼兒一起到野外尋找野草,并拔二三棵放入塑料袋內備用。
2、蠟筆、紙張若干。
活動過程:
一、感知、探究。
1、玩一玩、看一看、比一比、聞一聞,說說各自帶來的野草,是什么顏色?它們長得一樣嗎?有什么用?它們是哪些小動物的食物?
2、帶幼兒進入可踩的草地上,(注意清楚草地上的碎石等危險物)用手按一按,赤腳踩一踩,講講有什么感覺?
3、我們拔的野草與草坪上的小草有什么不同?
4、人們為什么要種植那么多的草坪?
5、草坪上還是哪些小動物的家?我們應該做些什么?
二、學習“愛護草地”的有關標志。
1、看一看、猜一猜,這些標志分別表示什么意思?
2、你還在哪里看到過這種標志?
三、畫標志。以小組為單位,想象并創作標志。
四、將標志貼在標牌上,并組織幼兒將標牌插到幼兒園內的草坪上。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知道并掌握撥打、接聽、轉接電話的禮儀要求。
2、在活動中感受打電話的樂趣。
3、在模擬游戲、討論、操作等活動中鞏固禮貌待人的行為習慣,進一步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分析判斷力和人際交往的主動性。
活動重點:
知道并掌握撥打、接聽、轉接電話的禮儀要求。
活動準備:
1、幼兒已有打電話的經驗。
2、視頻準備:電話禮儀示范表演。
3、圖片3種,電話機2部。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出示電話機。提問:"你給誰打過電話,是怎么打的?"請幼兒自由表達,并鼓勵幼兒上前嘗試和教師一起玩"打電話"游戲。
2、學習打電話的禮儀。提問"我們什么時候需要給別人打電話?"出示3張ppt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內容分別為:過生日打電話邀請好朋友、生病打電話向老師請假、過新年打電話給遠方的爺爺奶奶。請幼兒自主選擇圖片情境和同伴兩兩合作,進行打電話練習,并請幼兒上臺展示,師幼一起分析、總結三種情境下的基本電話禮儀。
3、學習接聽電話、轉接電話的禮儀。觀看視頻示范表演(內容:紅紅看書時電話鈴響了,紅紅就拿起話筒:"喂,您好。請問您找誰?""你好,我找你媽媽,她在家嗎?"紅紅說:"請稍等,我馬上讓媽媽來接。"媽媽來接電話了,說:"你好!……再見。")讓幼兒回憶視頻內容,并練習學說:"喂,你好";"請稍等!"。組織幼兒與同伴討論:"假如要找的家人不在家該怎么辦呢?"引導幼兒選用合適的方法轉告他人。最后幼兒和教師練習接電話,鞏固剛才所學。
4、利用圖片進行辨析和操作,鞏固并拓展電話禮儀經驗。
出示不同小圖片提出問題:"這些圖片中的小朋友接、打電話時有禮貌嗎?"引導幼兒說出:"當他人休息時不要打干擾電話;當對方要找家人接電話時,一定要主動轉達,而且不要隨便掛斷電話;特殊電話如119、110、120都不能隨便打。"接著請幼兒進行操作訓練:看看這些卡片上誰是有禮貌的小朋友?貼上電話禮儀之星獎花;并幫助卡片上的小朋友連上電話線。
活動延伸1.日常生活:引導幼兒主動給生病在家的同伴打個電話,送去問候。
2.家園共育:
讓家長鼓勵幼兒撥打好朋友電話、主動接聽電話,并使用禮貌用語。
區角材料投放:
1、語言區投放實物電話,鞏固練習幼兒與親人、同伴之間打電話。
2、科學區投放紙杯、棉線,幼兒自制聽筒電話。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0
活動設計背景
蔬菜是人們生存必不可少的重要食物,蔬菜中含有豐富的有利于兒童生長發育的營養素。隨著家庭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所吃的食物也更豐富多樣,不可否認雞、鴨、魚、肉等食品對幼幼兒的誘惑遠遠要比蔬菜強烈的多,年輕的父母也認為水果可以替代蔬菜的營養。在幼兒園用餐的時候,總會看到有些幼兒不喜歡吃蔬菜,久而久之養成飲食單一,挑食的不良習慣,幼兒的營養和健康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因此,我們開展了—————“多種多樣的蔬菜”這一主題活動。
活動目標
1知道幾種常見蔬菜的名稱與外形特征。 感受蔬菜的多種多樣。
2了解蔬菜的用途與特點,鼓勵幼兒按不同的食用部分給蔬菜分類(根類、莖葉類、果實類),發展幼兒的分類能力。
3蔬菜好吃有營養。教育幼兒不要挑食。
教學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通過猜謎、多媒體課件、游戲體驗及品嘗蔬菜沙拉,讓幼兒能按不同的食用部分給蔬菜分類 。
活動難點:提高幼兒的分類能力,明確蔬菜好吃有營養。教育幼兒不要挑食。
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胡蘿卜,黃瓜,白菜,土豆,菜花,芹菜,茄子,蔥,韭菜,菠菜,油菜等
經驗準備:幼兒對蔬菜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
教具準備:展示蔬菜的多媒體課件及打扮好的蔬菜寶 寶若干。
活動過程
一、設置情景,激發幼兒探究興趣。(情境:老師和小朋友游戲)
1、小朋友最喜歡和老師一起玩游戲了,今天有一群可愛的蔬菜寶寶來做客了。一起來歡迎他們吧!
(教師出示真備好的各種蔬菜,小朋友說出蔬菜的名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和蔬菜寶寶打招呼)
2、幼兒觀看各種蔬菜圖片或實物:
教師提問:你們認識這些蔬菜寶寶?你喜歡吃哪一種蔬菜?這些蔬菜中,可以吃的部分是什么?
(幼兒自由交流)
3、認識蔬菜的根,莖,葉等各部分名稱:
(出示擬人化的手法裝飾蔬菜,讓幼兒體會認識根—腳,莖—身體,葉—手。)
出示一副完整的植物生長圖,知道植物的身體是由(根、莖、葉、花、果實、)五部分組成。
二、猜謎游戲(課件演示法):逐一出示各種蔬菜寶寶,通過猜謎游戲了解蔬菜能吃的部分不一樣。
1、紅漆桶,地下埋,綠的葉子頂上栽,切開紅漆桶,清涼可口好小菜。(胡蘿卜)說一說胡蘿卜的樣子?(形狀、顏色、可以生吃也可以做菜)老師告訴小朋友胡蘿卜還有“土人參”之說。因為胡蘿卜中含有淀粉酶,能助消化,有利于人的身體健康,吃胡蘿卜可以補充維生素。
提問:(1)我們應該吃它的哪一部分?(根)
(2)還有什么蔬菜我們可以吃它的根?
(蘿卜, 蓮藕、芋頭,山藥。)
2、猜謎語:瘦長的身材,翠綠的皮膚,全身是疙瘩,丑了自己美了別人。(黃瓜)那我們應該吃黃瓜的哪一部分?(果實)還有什么蔬菜是吃它的果實部分?(番茄。茄子、辣椒、南瓜、冬瓜、豆莢)。
3、看圖中是什么蔬菜?(白菜),老師可以說說白菜的樣子。我們該吃它的哪一部分?(葉)還有什么蔬菜我們吃它的葉。(菠菜、油菜)
4、提問:這是什么 ?(土豆也叫洋芋或馬鈴薯)。土豆發了芽時有毒,不能吃,如果芽很小,可以把芽和周圍的肉削干凈,才可以吃。我們吃它的莖。
5、考考小朋友:小朋友們,平時吃我的哪一部分?
(屏幕出示幾種常見蔬菜,幼兒交流討論)
三、了解蔬菜的營養價值,教育幼兒不要挑食
教師小結:蔬菜營養豐富,含有多種維生素,多吃蔬菜有助于身體健康,能使我們長得更高更快更聰明,因此。平時不能挑食。
四、游戲體驗:分類游戲:《找朋友》
給每個幼兒提供一個蔬菜寶寶,讓幼兒根據蔬菜的特征找朋友。看看自己身上的蔬菜娃娃是吃什么部分的,然后聽音樂去找朋友。
五、品嘗交流:《蔬菜沙拉》:
教師出示用番茄。黃瓜。紅蘿卜做的沙拉,請幼兒品嘗,交流《蔬菜沙拉》的制作方法,讓幼兒品嘗,逐步意識到多吃蔬菜營養好的道理,從而自覺地做到不挑食,讓身體吸收更多營養,使身體長得更捧。
六、延伸活動:
請幼兒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做做蔬菜沙拉,鞏固對蔬菜的認識,活動結束。
【幼兒園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教案05-28
幼兒園大班的教案12-21
幼兒園大班教案12-16
大班幼兒園大班綜合教案模板12-14
幼兒園大班教案《餃子》06-24
幼兒園大班《勇氣》教案06-24
《走路》幼兒園大班教案06-25
幼兒園大班《老狼》教案06-25
幼兒園大班蔬菜教案06-25
幼兒園大班綜合教案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