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6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教案目的:
引導幼兒開開心心上幼兒園的情感,教會幼兒學說。
教案準備:
1 布偶小狗與狗媽媽。
2 幼兒自己搭建的幼兒園。
教案過程
1 引導幼兒
教師出示布偶小狗、狗媽媽并提問:它們是誰?引導幼兒向布偶問好。
教師邊表演邊講:狗媽媽要去上班,它問小狗:“媽媽要上班,小狗要去哪里?”小狗說:“媽媽去上班,我開開心心上幼兒園。”狗媽媽把小狗送到幼兒園,小狗向狗媽媽揮揮手說:“媽媽再見!”小狗開開心心來到班上,看見老師說:“老師早。”小狗有禮貌,老師喜歡它。
2 鍛煉幼兒說短句
教師提問:小狗是怎么去幼兒園的?今天哪個小朋友也像小狗一樣開開心心去幼兒園的?
教師引導幼兒說:“我像小狗一樣開開心心去幼兒園。”
教案總結:
幼兒通過本次活動學會了學會了開心的去幼兒園并學會相應短句,有利于幼兒語言的發展。兒童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小班社會教案:睡覺
活動目標
1、在睡午覺時,能把脫下的衣 褲 鞋子,較整齊地放在固定處。并學習何鉆被窩入睡,加強保暖。
2、逐步養成良好的午睡習慣。
活動準備: 1 、寢室環境布置“怎樣午睡好”
2 、布娃娃一個。
活動過程: 一、情景感知 1、情景表演,讓幼兒形象地感知怎樣午睡好。
(演示娃娃的午睡) 讓幼兒在感知“娃娃”的午睡過程中,形象地理解以下兩點:
(1) 為了避免起床時不受凍,能趕快穿上自己的衣、褲、鞋、襪,就應該把這些東西整齊地放在固定處。
(2)為使在睡覺時不受涼,就要蓋好小棉被,學習鉆被窩入睡。
二、方法傳受 1、邊表演邊念兒歌《午睡》通過生動、有趣的形式,提高幼兒練習的興趣,幫助幼兒掌握正確的方法。 讓幼兒邊聽邊做,將脫下的衣物等放在固定處。
脫下鞋子和外衣,端端正正放整齊。
鋪好被子上床去,小被暖和蓋身體。
閉上眼睛手放好,不吵不鬧睡午覺。
房間里面靜悄悄,一覺醒來精神好。
2、教幼兒把小鞋子放整齊。教師邊念兒歌《小船靠岸》邊引導幼兒把鞋子放整齊。
小鞋小鞋像小船,離開小腳要靠岸。
快快劃呀快快劃,誰的小船先靠岸?
誰的小船靠得好。
3、啟發幼兒將脫下來的衣服疊整齊 , 教師邊念兒歌《折疊衣》邊教孩子疊衣服。
放平衣服對整齊,先將“兩袖”向前抱,
再把“腰兒”彎一彎,看看是否疊好了。
褲腰對褲腰,褲腳對褲腳,
中間折一折,褲子就折好。
找呀找,找呀找,襪頭、襪口找朋友,找到朋友反跟斗。
4、學鉆被,蓋被。
可讓個別幼兒示范正確方法:掀開一側被子,躺下后雙腳伸直,將掀起的被子蓋在身上,蓋好被邊、被角。
教師念兒歌幼兒跟兒歌《鉆被窩》做動作。
先開一扇門,躺下把腳伸,
小門關關緊,閉上小眼睛。
(以上這些活動,還可以結合幼兒午睡生活環節進行)。
三、鞏固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
(1) 開展“賽一賽”的游戲(比一`比,看誰疊得快。比一比,看誰擺得快。比一比,看誰鉆得快)。并進行鼓勵和表揚。
(2) 在活動之余繼續進行練習,讓幼兒逐漸熟悉并鞏固這些方法。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幼兒認識線條:直線、斜線、波浪線。
2、認識線條的基礎上運用線條設計娃娃發型。
3、感受水墨在宣紙上的變化,樂于參與水墨活動。
4、大膽嘗試繪畫,并用對稱的方法進行裝飾。
5、能理解底色,會注意底色和紋樣之間的冷暖對比。
重點難點:
幼兒認識并會畫線條:直線、斜線、波浪線。
活動過程:
1、導入環節
師:孩子們,今天我們做個好玩的游戲好嗎?請看(連環畫展示點變直線,波浪線)
師:你看到了什么?幼:直線,還有曲線。
師:這是直線,(在宣紙上畫出直線和波浪線),這條彎彎曲曲的線條不叫曲線,你看它像什么呢?它有一個更好聽的名字叫波浪線,跟它打個招呼吧。
2、教學過程
師:哎呦,孩子們線條寶寶跑到了老師手里,看看它跑去哪里了,跑到了娃娃的頭上,你在娃娃的頭上看到了哪些線條寶寶。(讓幼兒再次記憶線條寶寶名字)
師:你們覺得他們發型酷嗎?
師:為了讓這個發型更有水墨畫的風格,我們用這個小小的工具進行暈染,你們想不想試試呢?
3、教學結束:展示并交流作品
師:孩子們,你們的作品可真有趣呀,趕緊和旁邊的孩子來交流交流吧。
教學反思:
xx 年6月份我園開展了“水墨畫”的課題實踐課,在這次活動中因為針對小班的年齡特點,對于生活中線條的運用,所以設計了《有趣的線條》這一活動,讓幼兒認識線條:直線、斜線、波浪線,并在認識線條的情況下會用墨的方式表現線條。因為小班幼兒的手指肌肉還沒有發育的很好,所以我用棉簽代替毛筆,讓幼兒進行畫線條的練習。
活動之前我針對這個活動想了很久,《有趣的線條》,怎么樣能夠突出有趣是關鍵,如果本次活動只是單純的畫線條那就毫無有趣而言,所以在活動引入環節我以點慢慢變直線然后慢慢變波浪線的連環畫的形式出示線條,抓住幼兒的注意力,然后在宣紙上畫出直線,波浪線,對于直線大部分孩子都了解也知道它的名字,但是對于波浪線孩子們都說是曲線,我讓孩子們說一說波浪線像什么,一步步的引導幼兒認識波浪的形狀特征,說出它的名字,然后用擬人的方式,多次詢問波浪線叫什么,加強幼兒對波浪線的認知。在斜線認識中我采取有趣的方式,哎呦,直線寶寶摔倒了,這一摔可不得了了,它變了一個名字,叫斜線寶寶。通過有趣的語言讓幼兒認識枯燥的線條。
在操作環節我沒有直接讓幼兒畫線條,而是讓幼兒尋找的方式在卡通娃娃的臉上發現線條,激發孩子創作的興趣,讓孩子運用線條給自己畫的娃娃頭像進行發型設計。然后在最后環節運用我制作的一個小工具對頭發進行暈染,這樣水墨效果就非常好,整個活動生動有趣,孩子們都很樂意參與互動,有一點在讓幼兒尋找線條寶寶的時候視頻和電腦切換我沒有準備好,所以在活動中顯得銜接不是很自然,其他方面我很滿意。
小百科:黑白調子的水墨畫早期都是以山水畫的形式來表現的,雖然僅有黑與白,但因為紙色的關系,其實是略為偏黃的'。彩色的水墨畫在近代有潑墨山水的應用,也有水墨動畫的應用。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進餐時菜湯潑在桌子上或身上時的簡單處理方法。
2、能根據圖片大膽講述畫面內容。
3、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4、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
活動過程:
1、教師講故事,引起幼兒興趣,討論:湯潑了怎么辦?
教師:午餐時,大家都在吃飯,吃著吃著,玲玲突然叫了起來:"哎呀,不好了!我的湯潑了......"玲玲的湯潑到哪里了?(桌上)如果你的湯也潑在了桌上,你會怎么辦?
了解正確的處理方法。
教師小結:吃飯時,湯潑在了桌子上,要趕緊把胳膊移開,以免湯把自己的衣服、袖子弄臟了,甚至燙傷了自己。
2、繼續聽故事,繼續討論:湯潑了怎么辦?
教師:我們再來聽聽,這個小朋友的湯潑在哪里了?(湯順著桌子往下流。)他該怎么辦?"來聽聽這個小朋友是怎么做的?(讓開流下來的湯,再請成人幫忙。)教師小結:湯潑在桌子上,又順著桌子往下流,小朋友要立刻讓開留下來的湯,以免湯把自己的衣服、褲子弄濕。然后,可以請成人幫忙處理潑下來的湯。
3、教師總結。
教師:有時,因為小朋友不小心把桌子上的湯弄潑了,當大家遇到這種事時,首先要讓開潑下來的湯,然后再請成人幫忙。如果不讓開,湯就會弄濕自己的衣服,甚至會燙傷自己。
教學反思:
小班孩子生活能力比較差,每當吃飯時遇到的問題也比較多,有的孩子吃飯時喜歡東轉轉西看看,很容易將飯碗、菜碗、湯碗打翻掉,而當孩子遇到這樣的問題時,往往不知所措……中午吃飯時,我和保育阿姨分工合作,終于幫每個孩子的飯菜湯都安頓上,教室里也逐漸安靜下來,但偶爾會出現孩子湯打翻的情境,同樣的情況在家里肯定也會發生,只是這些都被父母“包辦”了,孩子沒有處理危機的意識和機會,我特意組織孩子進行討論“湯灑了該怎么辦”這個問題,讓幼兒認識到事情發生后,首先要自己想辦法,有處理危機的意識和能力。孩子的討論很激烈,有的說“立刻站起來”,有的說“拿塊毛巾來擦擦”……這些方式方法其實都來自孩子的生活經驗,他們在生活中遇到過此類問題,也看到成人幫助自己處理過這類問題,但就沒有自己親自處理過這類問題。想到這兒我又不由得想到家長的“包辦”問題,很多時候家長在看到孩子出現問題時,為了省時省力就會幫孩子解決問題,因為讓孩子自己處理問題往往會更加添亂,但也就是在這樣的添亂過程中孩子會總結經驗,成為他的一種能力,而家長們并沒有意識到這樣的問題。其實要讓幼兒真正掌握并懂得解決問題的辦法,老師和家長要多給他們一些引導,多給孩子一些實踐鍛煉的機會。
小百科:碗作為人們日常必需的飲食器皿,碗的起源目前不可考證,不過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泥質陶制的碗,其形狀與當今無多大區別,即口大底小,碗口寬而碗底窄。下有碗足,高度一般為口沿直徑的二分之一,多為圓形,極少方形。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小班幼兒處于懵懂時期,知識經驗不夠豐富,但對周圍世界充滿濃厚的興趣,探索世界不妨從幼兒自身開始。身體是每個孩子都有的,卻很少有機會去仔細觀察它,創設這樣的機會讓孩子們感受,在游戲中萌發對身體的初步探索興趣。
在活動形式安排上,我考慮到了幼兒的"認識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行動"的特點,通過看、說、摸、跳等形式,讓孩子們在寬松的氛圍中充分地感知、體驗、表達,在發展想象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獲得保護身體的粗淺知識。
活動目標:
1.在游戲中初步了解身體各部位的名稱。
2.運用身體各部位積極參與活動,感受身體的重要性。
3.體驗游戲的樂趣,萌發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準備:
知識經驗準備:已有初步的認識人體的經驗。
物質材料準備:10個呼啦圈,一塊大布,每人一張拼圖,三首奧爾夫音樂。
活動過程:
一、韻律導入,認知身體"小朋友,你知道我們的身體有哪些部位嗎?"(有腳、頭、肩膀??)"讓我們一起再來認識一下它們,從頭開始吧!"二、摸摸猜猜,學說兒歌過渡:"小朋友真棒,身體的各個部位:頭、手、腳都協調地動起來了。現在先請小朋友坐下,我們來玩個猜猜看的游戲。"1.幼兒觸摸,進一步認識身體。
"這塊大布下藏著一個人,我們來摸一摸,猜猜你摸到他身體的哪個部位。"2.揭示人體部位名稱,學說"我的xx"。
3.完整說兒歌。
三、呼啦圈游戲,協調動作"現在,老師想和小朋友玩一個呼啦圈游戲。"1.介紹游戲規則。
2.聽音樂(奧爾夫--開始、停止的音樂。)玩游戲,適當增加難度。
四、模仿想象,遷移經驗過渡:我們認識了身體的這么多部位,好能干啊!你的身體平時都干些什么事,誰能表演一下?(洗臉、刷牙、打電話??)1.模仿生活動作。
2.歸納提升保護身體的辦法,升華愛惜身體、珍愛生命的情感。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能大膽表現鵝的基本特征及不同動態。
2、讓幼兒知道鵝是家鄉的特產之一。
3、引發幼兒學習鵝的興趣。
4、培養觀察,比較能力。
活動準備:
1、白板課件,幼兒會念古詩《詠鵝》,
2、深藍色卡紙、白色、紅色、淺藍色、綠色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引發興趣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位客人,你看它是誰?(聚光燈出示大白鵝)
大白鵝長什么樣子?
師:我們寨橋人用大白鵝燒出了一道有名的菜,叫寨橋老鵝。
我們家鄉的漁民伯伯在滆湖里還養了很多有名的水產品,你知道嗎?
(引導幼兒講述并出示圖片)
師:古時候的詩人還特意為鵝寫了一首詩,叫《詠鵝》,你會念這首古詩嗎?
師:今天老師想把這么漂亮的鵝畫下來,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好嗎?
二、欣賞感知,理解內容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的情景化語言,讓幼兒感知鵝的表現方法,使技能學習融入到情景中。)
教師邊用語言描述邊示范:
有一個小蛋寶寶和一個大蛋寶寶,它們很孤單。小蛋寶寶想跟大蛋寶寶做朋友,于是小蛋寶寶拿起電話跟大蛋寶寶說:“你好啊,我們做個朋友好嗎?”大蛋寶寶回答說:“好啊,朋友!”(添畫鵝的脖子)小蛋寶寶聽了很開心,它睜開眼睛(添畫),戴上了一頂紅紅的帽子,張開扁扁的嘴巴(添畫并涂色)說:“你好,你好!”
師:你們看,兩個蛋寶寶變成了什么?(大白鵝)
師:大白鵝很開心,它神氣地伸長細細長長的脖子,穿上紅舞鞋(添畫并涂色),
張開翅膀(添畫翅膀),翹起尾巴(添畫尾巴),在水里跳起舞來了(添畫水波)!它把羽毛洗得白白的(均勻涂色),真漂亮呀!
師:這只大白鵝好神氣啊!你來學一學神氣的樣子!
(引導幼兒觀察大白鵝伸長細長的脖子,好像很神氣地樣子。)
三、幼兒創作,大膽表現
(在這一環節中,教師用情景化的語言來指導幼兒的創作,引發幼兒的創作興趣,鼓勵幼兒大膽表現出不同動態的鵝。)
師:你們看,還有很多鵝也趕來跳舞了,它們是怎么跳的呀?
引導幼兒觀察鵝的各種動態并區分鵝的頭和身體的大小。
師:還有許多小蛋寶寶和大蛋寶寶也想變成跳舞的大白鵝呢,你們一起來幫幫它們好嗎?
提出要求:
(出示圖片)鵝的頭是小蛋寶寶,身體要畫成大蛋寶寶,還要畫出大白鵝神氣地長脖子,再給它涂上白白的羽毛,最后可以添畫一些漂亮的荷葉和水草,讓畫面更漂亮!(播放音樂)
四、展示交流,體驗成功
展示作品:找找誰的大白鵝最神氣
(播放音樂)我們一起來學學自己畫的大白鵝神氣的動作(特征、動態方面),邊跳舞邊念古詩。
【幼兒園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小班教案01-08
幼兒園小班教案06-03
幼兒園小班經典教案02-22
幼兒園小班講課教案12-23
幼兒園小班閱讀教案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