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園中班教案《竹子》(精選15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中班教案《竹子》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中班教案《竹子》 1
活動目標:
1、能知道竹子中空的特點。
2、樂意幫助他人,體驗助人為樂的愉快心情。
3、在活動中能與同伴合作運水。
4、商討游戲規則,體驗合作游戲的快樂。
5、提高動作的協調性與靈敏性。
活動準備:
1、水桶四只、水勺兩個。
2、豎著切開的一米長竹段八段。
3、大熊貓圖片。
活動過程:
一、大熊貓遇難
1、師:小朋友們,老師剛收到了大熊貓的求救信,他們遇到了大麻煩,他們住的竹林里沒有水了該怎么辦?我們快來幫他們想想辦法。
2、幼兒發表自己的`看法,師幼共同探討辦法是否可行。
3、師:在大熊貓住的那個竹林的山頂上有一個湖,那里有水,但是他們不知到該怎么把水運下來,水有辦法幫他們運水?
4、竹子運水
師:對了,竹林里到處都是竹子,而且竹子里面是空的,我們可以用竹子當水管,把水從山頂運下來,那該怎么運呢?沒有那么長的竹子啊?
5、幼兒嘗試用竹子運水!
二、幫助大熊貓
1、師:這個辦法真好,現在我們就去幫助大熊貓吧!
2、把幼兒帶到操場進行活動,教師把幼兒分成兩隊,幼兒討論誰來接水管,誰來接水。
3、運水游戲。
三、慶祝
1.師:現在大熊貓又有水喝了,他們非常的高興,很謝謝小朋友,我們幫助了他們,
你們開心嗎?那我們一起來跳舞慶祝一下吧!
2.一起收拾活動場地。
反思:
本次活動主要是在幼兒認識竹子的內部結構后,知道竹子是中空的,可以充當水管,有運水的作用,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合作精神和初步的競爭意識。在活動中幼兒積極性非常的高,能相互合作完成任務。
幼兒園中班教案《竹子》 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竹子,了解竹子的生長過程,及竹子的用途。
2.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各種竹制玩具、用具、圖片。
2.竹子盆景。
活動過程:
一.讓幼兒了解竹子的生長過程。
1.出示竹子盆景,讓幼兒了解竹子的生長過程。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與竹子息息相關。竹子長大以后,人們可以用它來制作很多東西。
師:小朋友們想想看你們家里會有竹子制成的東西嗎?
。ㄓ變鹤杂山涣鳎┪覀冊賮砜纯粗褡舆可以做成什么東西。
2.出示各種竹制作品的圖片。
二.出示各種竹制玩具、用具。
1.傾聽竹制玩具奏出的“生日歌”,師生同唱“生日歌”。
2.教師讓幼兒猜猜,今天誰過生日(小狗),師:這是小狗今天過生日收到的第一份禮物,小狗還收到其它的禮物,小朋友想看看嗎?
三.幼兒自由玩竹制玩具用具。
教師以參與者的身份進入和孩子們一起玩,也問問他們玩的是什么?然后讓孩子明白,這些禮物全部都是由竹子制作而成的。
四.向幼兒介紹竹筍的`食用價值。
教師告訴幼兒,竹子剛剛出生冒出土的時候非常嫩,這就叫竹筍,竹筍是可以食用的。它的營養價值非常高。
師:有誰吃過竹筍做的菜嗎?
通過看圖片幫助幼兒回憶平時吃過的竹筍做的菜。說一說吃到嘴里感覺是什么味道?
幼兒園中班教案《竹子》 3
設計意圖:
我園是所農村幼兒園,地處山區,隨處可見竹子、竹林。同時,湖林還盛產竹涼席,個別小朋友的家里便是從事這一產業。一天,幼兒在室外活動,一個小朋友看到附近的一個阿姨正在穿竹涼席,便跑過去說:“阿姨我幫你拉線吧!蹦莻阿姨笑著拒絕了,他還不死心,就站在那看。其他小朋友看到了,都跑了過去,還七嘴八舌的討論起來了。我連忙走過去,一個小朋友看我過來,便拉著我跟我說:“老師,你看,阿姨在穿竹涼席,跟我媽媽一樣。”其他人也跟著喊起來“我媽也是哦!边@時我便提出來一個問題:“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做的嗎?”有的小朋友搖搖頭,有的小朋友說:“我知道,我知道,是竹子。”“那你們知道竹子是怎樣變成這樣的嗎?”小朋友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搖搖頭!袄蠋熌銇砀嬖V我們吧。”發現他們對竹子、竹制品產生了興趣。《綱要》指出:“充分利用當地資源,開展教育活動!薄百N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活動!币虼,我開展了主題活動:竹子。
過程
。ㄒ唬┱J識竹子
帶幼兒到對面山上的竹林,讓幼兒自由觀察、探索。教師鋸開竹子讓幼兒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感知竹子的形狀特征、結構。并請看管竹林的叔叔向幼兒介紹竹子的生長過程。教師小結竹子的種類。
。ǘ┱J識竹制品
與幼兒共同收集各種各樣的竹制品,設置竹制品展覽會。讓幼兒自由欣賞、觀察,請幼兒說一說:你認識哪一些竹制品,它們有什么用?教師重點介紹竹涼席的制作與用途。談談你還見過哪些竹制品,它可以用來做什么?請幼兒回家后找找還有什么竹制品,它有什么用?
(三)竹涼席的制作過程
與竹涼席制作廠聯系,帶幼兒到廠里去看看。提醒幼兒注意安全,不到處亂跑,不到處亂摸。請廠里的叔叔為幼兒介紹竹涼席的制作工具,制作過程。讓幼兒欣賞制作完成的竹涼席。
。ㄋ模┲窬幙
請一位會編織的阿姨來班上為幼兒表演編織。讓幼兒討論阿姨是怎么編的。提供竹條,讓幼兒學習編織,重點學習一上一下的編織方法。
。ㄎ澹┖猛娴闹褡
把這些日子所收集的竹子、竹制品,做一個展覽會。提供材料,讓幼兒自由選擇,并對所收集的竹制品,材料進行分類,形成區角活動。如:竹涼席廠、編織店、樂器坊等。
分析:
1、幼兒對竹子的認識活動興趣濃厚,但是由于知識面較窄,詞匯掌握量較貧乏,因此在剛認識竹子的時候,幼兒不能用豐富的詞語表達出竹子的結構特征,對竹子的種類也一無所知。
2、幼兒與老師共同搜集了各種各樣的竹制品,在竹制品展覽會上,幼兒能認真觀賞各種竹制品,在欣賞的同時,還懂得主動跟伙伴們商討竹制品的用途。竹涼席是我們華安的一種特色工藝品,因此,我把它作為重點來向幼兒介紹。這一活動下來,幼兒的知識面豐富了,對竹子的用途也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
3、在竹涼席制作廠時,幼兒對那些工具都十分感興趣,這想摸摸,那想摸摸。為了幼兒的安全,我制止了他們的行為,使得有些幼兒在聽廠里的叔叔介紹時,有點心不在焉的。但大部分幼兒對叔叔的介紹還是十分感興趣的,認真地聽和觀察叔叔介紹的工具和過程。
4、在欣賞阿姨編織的時候,幼兒的興趣濃厚,大部分幼兒都躍躍欲試?墒,在動手嘗試的時候,很多幼兒都出現了錯誤,他們沒有掌握一上一下的規律,而且整體編織的速度都很慢。
5、本活動主要是立足于對竹子有較深刻的認識后,再進行看一看、說一說、做一做的綜合活動。由于它是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因此孩子的興趣十分濃厚。本次活動,教師留給幼兒充分的活動空間,引導、鼓勵幼兒觀察、討論、操作,讓每個幼兒都有看、說、做的機會。在這樣的情境下,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豐富了經驗,拓展了思維,提高了口語表達和操作能力,整個活動的效果還是不錯的。
所有的知識、經驗只有通過一系列的整合、遷移和運用,才能轉化為人內在的、自我的知識結構。在孩子的探索學習活動中,我們可以充分挖掘、調動幼兒原有的各種經驗,讓他們在投身于各種活動的同時整合運用已有經驗,并不斷提升個體的經驗。在這樣的活動中,教師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由于幼兒的年齡特點,要使他們的知識、經驗內化,就需要老師在活動中為其提供一個機會,使幼兒樂于參與,有要讓幼兒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把已有經驗進行整合、遷移與運用。案例中,老師面對孩子們開始的“牛角尖”并沒有失去耐心,而是一步步引導、幫助孩子提升經驗,才使孩子始終保持了探索的興趣。
反思:
當孩子們在活動中產生問題的時候,老師應該馬上根據據幼兒現有的經驗或可能性發展以及幼兒發展的大目標,去分析這個活動價值,然后積極的回應孩子們。當然這里的回應,不是給予他們一個你認為正確的答案,而是及時捕捉、發現、扶持幼兒生成的新萌芽,并對幼兒的提出不同的問題,如試探性的問題、暗示性的問題、挑戰性的問題等讓從而讓幼兒進行探究思考和選擇,以此推進幼兒進一步探索生成的興趣,擦亮幼兒生成活動新火花。同時,幼兒生成活動是幼兒按意愿行事,帶有極大的興趣性和隨意性,因而在活動過程中生成的東西具有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往往會使具有發展價值的生成內容流失,幼兒還易遇困難和挫折而半途而廢,因此對于幼兒生成的一些有價值的活動,教師還要給予必要的支持,給予他們時間、空間、環境上的支持,那么孩子們的生成問題真正成為孩子們關注的熱點,發展的階梯。
孩子的'生成是隨時的出現在他們的每一個學習活動中的,其關鍵在于教師能否捕捉到孩子們的這些有價值的、有意義的、能夠激發孩子更多興趣的生成點,并且根據孩子的生成點、興趣、經驗,組織一個新的活動。主題學習活動是一個孩子自主參與,自主學習的開放性活動,孩子是活動的主體,教師不僅是一個活動支持者,更是一個引導者,在活動的過程中要善于發現、捕捉孩子發出的各種信息,抓住新的教育契機,通過適當的點撥、啟發,提出開放性的問題,從而使活動深入和擴展。師生之間的這種相互的碰撞,也不僅是一個簡單的生成活動,更應該包含著教師對孩子們了解和關注,對他們生成事物的剖析和再推動,只有這樣的才能使孩子在不斷的探索、理解、生成以及在探索、再理解、再生成的軌道上越走越穩。
孩子,老師錯怪你了!
——如何對待頑皮的孩子
案例背景
在煩瑣而緊張的幼兒園工作中,我們往往會對“乖巧聽話”的孩子更多的微笑、撫摸和肯定,而對于那些頑皮好動的孩子的“屢教不改”失去耐心和信心。
昊昊是個思維活躍,聰明好動卻又愛調皮愛搗蛋的孩子,在老師眼里是個“干壞事大王”,我常常對他傷透了腦筋,但也曾經因為自己的疏忽錯怪了他。
案例一:
區域活動結束了,小朋友正準備收玩具的時候,晗玫小朋友大喊:“老師,這里有本圖書被撕壞了!”我聞聲望去,她手里拿著幾頁被撕壞的書頁,我氣乎乎地問:“這是誰撕的?”立刻,好幾個孩子都指著昊昊:“是昊昊撕的!”“誰看到了呢?”“我看到了他撕了!”幾個孩子依然確信是他撕的圖書。因為平日里昊昊總是干壞事,于是我武斷地確信圖書一定是他撕的,“老師,我沒有……”沒等昊昊說完,我便生氣地說“為什么每次干壞事都有你的份呢,這么多小朋友都說是你撕的,你還不承認!”“老師,不是我撕的,我真的沒有撕圖書!”昊昊委屈地流下了眼淚。
放學的時候,筱特悄悄跑來告訴我,她看見圖書是楠楠撕的!當我找來楠楠問清情況時才知道因為我一時地武斷,錯怪了昊昊,一瞬間,內疚、懊悔涌上心頭……
案例二:
在一個有趣的科學游戲“由藍變紅”活動中,孩子們正興趣濃厚地按著老師的演示步驟,把藍色石蕊試紙放進盛著清水的玻璃杯中,然后插入玻璃管,用嘴對著管口吹氣,觀察杯中的試紙是否由藍變紅了,而頑皮的昊昊今天也專心地做著實驗,我正想表揚他,可是當我走近他的時候卻發現他放入清水杯的不是藍色石蕊試紙,而是他那藍色的手帕。我見狀十分生氣地“沒收”了他的操作材料并“剝奪”了他的實驗資格,“你看這游戲多好玩,小朋友們正認真的做著實驗,可就你最愛搗蛋!”昊昊用很低很低的聲音說:“我想試試藍色的手帕是不是也能變紅!”我一時語塞,一臉尷尬……
案例分析
以上兩個片段中,我對頑皮的孩子顯然缺乏了應有的尊重與耐心,而給了孩子更多的是埋怨和批評!
孩子是很敏感的,他們總是以老師的評價作為自己的評價準則。在案例一中,當我經常對昊昊進行當眾批評的時候,這就直接影響著他在其他孩子心中的形象,而當壞事出現的時候,其他孩子自然便想到了他,而我正因為我過于主觀而錯怪了孩子,如果當時多點耐心,多點信任,也許愛干壞事的昊昊也能從中得到教育,更好地反省自己平時的行為。我們知道如果孩子常常覺得自己不被信任,不被理解,那么就容易產生抵觸心理,甚至更加我行我素,這樣的教育固然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
頑皮的孩子思維往往都比較活躍和獨特,敢于創新、幻想,案例二中昊昊正是想用自己藍色的手帕代替石蕊試紙進行實驗,這是一種“探索性的思維”,是值得我們去支持和引導的,只要我正確引導,昊昊的“調皮搗蛋”便可以轉化為積極愉快的學習過程。憑主觀猜測來處理“調皮搗蛋”,往往會破壞孩子的愉快情緒,扼殺孩子的求知愿望。只要我們細心探索孩子“調皮搗蛋”的意圖,保護他們的積極性,引導幼兒探索,孩子將得到更好的發展。
例案反思:
一、以平等和發現的眼光欣賞頑皮的孩子
我們總說教育要面向全體,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身邊的每一個孩子。孩子們都渴望得到老師的關注與贊賞,教師一次點頭、一個微笑、一句表揚就如同一場知時節的好雨,賦予幼苗向上的信心和生長的力量。如果我們把欣賞的目光、成功的機會只投向那些聽話乖巧的孩子的身上,那么,這些頑皮的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必然會受到重創,對老師對幼兒園的情感也會隨之淡化。因此,我們要以公正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孩子,給每個孩子以發展的機會。
俗話說:“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同樣,孩子間的稟賦品性也是各不相同,要使孩子的潛能在各自的起點上得到充分的發展,我們就要以發現“美”的目光去捕捉、欣賞這些常常犯錯的頑皮孩子身上的閃光點。
頑皮的孩子很有主意,很聰明一般而言,頑皮的孩子常常會表現出獨立性強、主意多、新花樣多、敢想敢做等特點,特別是孩子身上所表現出來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是很可貴的,我們應加以保護。孩子正是通過自身的各種活動來感知大千世界各種事物的特性的,并由此獲得各種感知覺的經驗。同時,孩子也會在不斷地探索活動中發展自己的能力。因此,給予孩子自由和充分活動的機會是很重要的。不過,我們還應在孩子活動之前或活動之中對他提出適當的要求,以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比如,當昊昊頑皮地把包裝水果的白色網撕得粉碎,并把它們拋向空中的時候,如果我們上前耐心地問一問他這樣做是為什么?也許,他會十分興奮和自豪地對您說:“這是我制作的雪花,你瞧,多漂亮呀!”我想,這時我們一定不會忍心去指責富于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孩子。我們應該去欣賞他的杰作,當然,我們要對孩子提出一個十分重要的建議:玩完以后,最好能將地上的碎片撿起來,這樣,屋子里才會整齊和干凈。
二、以寬容的心接受頑皮孩子的“錯”
我們所說的要寬容孩子的過錯,是允許幼兒嘗試錯誤、允許幼兒宣泄情緒、允許幼兒說出自己的不同意見。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對于自制力十分有限的幼兒而言,有缺點、有過失是在所難免的,作為一名教師,我們不僅要看到孩子的可愛之處,還要接納孩子的不足,更要寬容孩子的“破壞”行動。例如,在區域活動中,有一天,昊昊把發現區里的幾個電動玩具和發條玩具拆得四分五裂,弄得亂七八糟。當時,我真有點生氣,這么好的十多個玩具,愣是讓他拆成了碎片。一問原因,原來他是想弄明白,電池和發條是怎么使玩具動起來的。他還高興地告訴我發條玩具的一個小秘密:“只要抓住發條向一個方向擰,里面的鐵皮就會卷得很緊,玩具就會動起來。”看到他那副興奮的樣子,他是想讓我和他一起來分享他的快樂,我真慶幸自己沒有對他枉加批評,也許我的一句話,就會抹殺孩子的探索欲望。之后,我又對他提出了新的問題:“你能把玩具重新拼好嗎?”他用力地點點頭,然后就埋頭去干了。活動結束時,只見他已經拼出了五六個玩具,但還有一些碎片由于拆的時候不小心,不是零件掉了,就是塑料壞了,已經無法再裝了。他看看那些碎片又看看我,一付犯了錯接受批評的樣子。當時,我什么也沒說,只是拍了拍他的頭。雖然我一點都沒有責備他,但是我想,他已經從中受到了教育,知道自己不該把玩具拆壞,使別的小朋友不能再玩了。
孩子在探索世界的過程中,也許會出現一些不良的后果,如果我們以寬廣的胸襟容納、欣賞和支持孩子,盡可能的做到允許孩子自由的活動,滿足他自由探索的需要,對他的發明表示贊賞,同時在必要的時候給予孩子積極的引導和幫助。那么,就能使他們在獲得尊重、信任的同時,培養探索興趣,增強自信心。而對于孩子來說,在探索中體驗成功與失敗的不同感受,并讓他們有機會嘗試失敗、糾正錯誤,從活動中體驗到能力感、成就感以及快樂和滿足,這對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堅韌性,提高他們的探索能力同樣是十分有益的。有時候,我們寬容的態度和欣賞的微笑,遠遠比嚴肅的批評教育更有用,它能使孩子得到反思和自省,在“自我教育”的過程中逐步完善自己。
三、疏導頑皮好動孩子多余的精力,在游戲中培養其注意力和自制力
頑皮的孩子往往好奇心強,好探索,好動,精力充沛,這類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不時會影響到他人正常的活動,因此我們可以把他們的座位安排在老師容易顧及的地方,在各項活動中培養他們的注意力,特別是在操作活動如串珠、拼圖、系鞋帶等精細手工活動中,多鼓勵他們集中精力完成任務,逐步培養其耐心、專注的習慣。戶外活動的時間,他們喜歡又沖又跑,蹦蹦跳跳,我們可以讓他們當教練,帶領班上其他孩子運動,讓他們多余的精力得以釋放。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而游戲是培養孩子自制力最好的途徑。每次玩游戲的時候這些頑皮的孩子都顯得特別興奮,但也常常伴有破壞性.攻擊性行為,為了培養這類孩子的自控力,我有意讓頑皮的孩子在游戲中擔當“重任”,如戶外活動中讓頑皮的孩子當裁判,看看哪個小朋友拍球次數多或跳得遠;體育活動中讓他當“貓媽媽”、“兔媽媽”,讓他懂得關心愛護“小貓”、“小兔”,克制自己的沖動行為;角色游戲中讓他當“交警”、“老師”等,通過履行角色職責,習得內隱的游戲規則,在快樂中逐步培養孩子對自我行為的控制和調節能力。
四、家園共建一個溫馨和諧的環境
做好家長工作,取得家長的支持是教育的關鍵,我們通過家訪、填寫家園聯系卡等方式客觀及時地與家長相互反饋孩子在家在園的情況,共同探討對頑皮孩子的教育策略。
家長則應杜絕一味溺愛或一味批評暴打的極端教育方式,用愛心滋潤孩子的心田,多與孩子交談,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理解產生問題行為的原因和實質,時時關注孩子的言行,理解孩子內心的需求和行為動機,掌握孩子的心理特點,尊重孩子的個性特點,允許孩子暫時犯一些錯誤,不當眾指責打罵孩子,而要給孩子更多的鼓勵和引導。
總之,頑皮的孩子是很有思想、很可愛的,也是有很多閃光點的,我們應善于理解他們,欣賞他們,寬容他們,同時,頑皮的孩子也是需要我們老師和家長很好地加以引導的,在他的身上畢竟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適當的要求和引導、幫助是必要的,我們要耐心地等待他們的成長和進步。讓我們一起來善待那些頑皮的孩子,給他們營造一個寬松、和諧、友愛的美麗空間,使他們能更加輕松愉快、健康地成長!
幼兒園中班教案《竹子》 4
活動目標:
1.感知竹子的外形特征及其生長環境,知道竹子是由筍子長成的。
2.了解竹子的用處,知道竹子及竹制品和人們生活的關系。
活動準備:
1.筍、帶葉的竹子、竹制品若干。
2.竹林的圖片1張[最好有筍、竹、地下根狀莖(竹鞭)及根]。
3.幼兒用書:《竹子和竹制品》。
4.教學掛圖:《竹林》。
活動過程:
1 . 引導幼兒觀察竹子的外形特征。
教師:這是什么?是什么樣子的?(引導幼兒摸摸、捏捏,觀察竹子的外形特征,如圓柱形、長長的、一節一節的等)教師:再來看看竹子里面是怎樣的?(分別橫斷、縱剖開竹子,里面是空的,有一層薄薄的膜)教師:竹子小時候是什么樣子的?(出示筍,引導幼兒觀察筍的一層一層皮,里面也是中空的等)教師:竹子有根嗎?根是什么樣的?(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竹子在地下也是一節一節的,橫著長在土中,叫做根狀莖,每一節上都長有須狀的`根)教師:竹子長在什么地方?(生長在山坡上,它不怕冷,冬天不落葉)你見過竹子嗎?在哪見過?是什么樣子的?(竹子有粗有細)師幼共同小結竹子的外形特征。
2.引導幼兒討論竹子的用處。
教師:竹子有什么用途?有什么用處?(根據幼兒講述,出示部分竹制品或圖片)教師:還有什么也是竹子做的?(引導幼兒擴大視野,講述竹子可以蓋房、做竹筏運輸、搭腳手架、制筆、做樂器等)
3.小結。
教師:竹子的用處真大,小朋友可以在家里找找,或者讓媽媽帶你出去仔細看看,還有什么是用竹子做的。
幼兒園中班教案《竹子》 5
教學目標:
1、嘗試用水墨畫竹子,學習用不同筆鋒畫出竹葉、竹竿。
2、收集各種竹制品,在成人幫助下用竹子自制喜歡的玩具。
3、增進參與環境布置的興趣和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動準備:
1、幼兒對竹林已有一定的感受。提供幾枝帶有葉子的竹子,擺在活動室讓幼兒觀察。
2、準備國畫工具材料:宣紙或毛邊紙、毛筆、國畫顏料。
活動過程:
1、讓幼兒用各種感官來感知竹子:“竹子是什么樣的?小朋友可以用眼睛看,用手摸,也可以用鼻子聞,可以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
2、教師引導幼兒觀看欣賞布置在活動室的《春竹圖》國畫,激發幼兒嘗試畫國畫的興趣,并讓幼兒討論竹枝、竹葉怎么用毛筆畫。
3、教師介紹國畫材料的使用方法,示范如何使用筆、顏料,要注意什么事項鼓勵幼兒大膽作畫,畫出自己喜歡的竹子。
活動延伸:
讓家長和幼兒在家自制竹子的小物品或小玩具,指導幼兒學習正確使用刀、小鋸子等工具。
幼兒園中班教案《竹子》 6
一、教學目的
1、知識: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物體,抓住特點描摹竹子“形”和“神”的方法;體會作者感情,理解課文主旨;學習擬人手法的運用。
2、能力:分析能力;誦讀能力;表達能力。
3、德育:學習竹子精神。
4、重點目標:通過描寫竹子的“形”,表現什么樣的“神”。
二、教學過程
。ㄒ唬z查上一課的字詞和背誦
(二)簡介作者:管樺先生是我國著名作家、詩人和書畫家。我們所熟悉的他的作品有歌曲《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我們的田野》。中篇小說《小英雄雨來》等等。管老的墨竹在畫壇獨樹一幟,獨具風格,以粗干大葉,撐天柱地為特征。所以,詩人艾青題詞暫管佬說:“人如其竹,竹如其人,我愛其竹,更愛其人!毕旅嫖覀儊韺W《竹頌》,更要學習一種精神。
。ㄈ⿲W生朗讀課文,教師指導朗讀,并正音正字;
1、注音:筍曳潛勁竹
2、填字:pān附消róng青tái líng云yōu揚xiāo灑
3、解詞:蒼茫洶涌挺拔搖曳凌云
。ㄋ模⿲W生自讀課文,用鉛筆劃出形神兼備狀寫竹子的語句。
(五)學生讀出這些句,師生共同研討課文
1、開頭哪個字突出竹子的“魂”,為下文寫神奠定基礎。 “勁”——堅強有力。
2、第二段突出“勁”的語句有哪些?“形”——身軀粗壯;聲音鏗鏘。突出“勁” “神”——純潔、樸素形神兼備——有節,虛心(雙關)
3、齊讀第三段。
①本段寫什么?本段寫惡劣壞境中竹子的“形”和“神”。
②采取什么方法來描寫的?對比的方法。
、墼鯓訉Ρ鹊?以春花來對比;ㄖx人散;勁竹常青。
、軐Ρ鹊淖饔檬鞘裁矗孔C明竹子有頑強的生命力,突出開頭提到的“勁”
、荼径芜描寫了竹子什么精神?冬天送綠;暑天送涼————無私奉獻的`精神。
4、自讀第四段,思考竹子對“我”有何影響?凈化“我”的靈魂。
5、結尾一段有什么作用?呼應開頭。點明“我”注重的不是竹子的外形,而是其情操和美德。
6、總結課文:(意在歸納主旨)本文通過描繪竹子的外形,突出了它什么精神?你受到什么啟發?突出竹子的堅毅頑強,純潔樸素,虛心有節,無私奉獻的精神。
。┱n堂競賽(時間不夠可作為課后作業):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5分鐘完成的加2分)
(七)課后作業:12頁一、三、四;背誦課文第三段。
三、板書設計
竹頌管樺形:身軀粗壯、清枝碧葉、如不朽的松柏、郁郁蔥蔥、瀟灑挺拔——
堅毅頑強神:堅毅頑強、虛心有節、純潔樸素、無私奉獻、凈化靈魂
幼兒園中班教案《竹子》 7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竹子,了解竹子的生長過程,及竹子的用途。
2.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各種竹制玩具、用具、圖片。
2.竹子盆景。
活動過程:
一.讓幼兒了解竹子的生長過程。
1.出示竹子盆景,讓幼兒了解竹子的生長過程。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與竹子息息相關。竹子長大以后,人們可以用它來制作很多東西。
師:小朋友們想想看你們家里會有竹子制成的東西嗎?
(幼兒自由交流)我們再來看看竹子還可以做成什么東西。
2.出示各種竹制作品的圖片。
二.出示各種竹制玩具、用具。
1.傾聽竹制玩具奏出的.“生日歌”,師生同唱“生日歌”。
2.教師讓幼兒猜猜,今天誰過生日(小狗),師:這是小狗今天過生日收到的第一份禮物,小狗還收到其它的禮物,小朋友想看看嗎?
三.幼兒自由玩竹制玩具用具。
教師以參與者的身份進入和孩子們一起玩,也問問他們玩的是什么?然后讓孩子明白,這些禮物全部都是由竹子制作而成的。
四.向幼兒介紹竹筍的食用價值。
教師告訴幼兒,竹子剛剛出生冒出土的時候非常嫩,這就叫竹筍,竹筍是可以食用的。它的營養價值非常高。
師:有誰吃過竹筍做的菜嗎?
通過看圖片幫助幼兒回憶平時吃過的竹筍做的菜。說一說吃到嘴里感覺是什么味道?
幼兒園中班教案《竹子》 8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一些有害物品的特點和不安全因素。
2、培養幼兒的觀察力。
3、使幼兒明白不亂動成人物品的道理。
活動準備
PPT課件,消毒液,玻璃容器,小塊紅布,口紅。
活動過程
。ㄒ唬┱n前律動
小手小手拍拍拍,小手舉起來;
小手小手拍拍拍,小手合起來;
小手小手拍拍拍;小手抱起來;
小手小手拍拍拍;小手放起來。
(二)激趣導入
1、教師將一塊紅布放入盛有84消毒液的容器里,讓幼兒觀察,并提問紅布在瓶中發生了什么變化?得出紅布變成白色。
2、出示消毒液
教師小結:消毒液是一種無色液體,但它有一種很刺鼻的氣味,人們可以用來消滅有害的細菌,它的腐蝕性很強,所以小朋友們不能隨便亂摸。
3、教師出示口紅并提問
教師小結:口紅是一種化妝品,它含有汞等有害物質,你們的皮膚很嬌嫩,如果涂口紅的'話,容易引起中毒。
4、出示農藥圖片
教師講解:農藥也是一種液體,它可以用來殺死對莊稼有害的蟲子,如果人類接觸到它的話,用時候會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活動結束
教師總結:今天小朋友們認識了一些有害物品,在生活中我們要遠離這些有毒物品,不去觸摸。
活動延伸
回家之后問問爸爸媽媽還有哪些物品對身體有害,我們下次課請小朋友說說。
幼兒園中班教案《竹子》 9
活動目標:
1、了解竹筍的外形特征,知道它與竹子的關系。
2、能大膽說出自己對筍的觀察結果,并樂于將想法與同伴分享。
3、學剝筍殼,并在嘗試玩筍的'過程中得到樂趣。
活動準備:
快遞包裹1個;熊貓頭飾;熊貓吃竹子、竹林圖片若干;音樂《熊貓》;每組小框一個,剪刀、膠帶、白紙若干;竹筍每人一根
活動過程:
1、教師扮演大熊貓帶領幼兒跟隨音樂律動
小朋友們,我是可愛的大熊貓,讓我們一起來圍著圓圈跳舞吧!
2、設置情境,引入主題
、俪鍪景,激發興趣
今天大熊貓收到一個神秘的包裹,包裹上寫著:“送給你最愛吃的東西!
提問:小朋友們知道我們熊貓最愛吃什么嗎?(竹子)
展示圖片
②摸竹筍,討論外型
可是這個包裹這么小,怎么放得下一根那么長的竹子呢?難道里面不是竹子?請一個能干的小朋友來摸摸看,然后告訴我里面是什么。
提問:包裹里的東西摸起來什么感覺?
揭曉答案:竹筍
提問:竹筍是什么顏色的?形狀看起來像什么?
④了解竹筍與竹子的關系
熊貓最愛吃竹子,為什么要寄給我一根筍呢?難道筍跟竹子有什么關系嗎?
(筍寶寶長大變成竹媽媽,竹媽媽小時候是筍寶寶。)
3、剝筍殼,玩筍殼
筍寶寶的秘密藏在它的衣服里,小朋友一起到后面的桌子上探秘吧!
提問:筍殼是怎么長的?要怎么剝才不會弄破?剝開以后的筍寶寶跟之前有什么不一樣?
筍可以拿來干什么?筍殼可以怎么玩?請和小朋友一起玩玩看。
活動結束:
請小朋友和熊貓媽媽一起把剝好的筍送到廚房,與大家分享我們的勞動成果。
幼兒園中班教案《竹子》 10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古詩有關知識;
2、品味語言,體味古詩意境;
3、背誦詩詞。
過程與方法
有感情的反復誦讀,體會古詩的意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啟發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品味、積累寫景的優美語言。
教學難點:
運用所學詩詞鑒賞方法賞析自己喜歡的詩句。
教法學法:
誦讀法,討論法,讀寫結合法。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學習《竹里館》王維
1、朗讀指導
竹里館王維
獨坐/幽篁里,
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
明月/來相照。
2、作者:王維
字摩詰,唐代杰出的詩人、畫家。開元年間進士,后官至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外號“詩佛”。其詩與孟浩然齊名,世稱“王孟”。
王維精通佛學,佛教有一部《xxxx》,是維摩詰向弟子們講學的書,王維很欽佩維摩詰,所以自己名為維,字摩詰。
詩歌特色
蘇軾評價王維的詩:“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敝两襁@個評價都受到了學者的肯定。王維以五言律詩和絕句著稱。王維的詩有兩種風格,前期的詩大都反映現實,后期則多是描繪田園山水,王維最擅長的也是田園詩。
多才多藝
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他對山水畫貢獻極大,被稱為“南宗畫之祖”。受禪宗影響很大。他創造了水墨山水畫派,此外,還兼擅人物。
仕途際遇
開元九年(721年),王維進士及第,官大樂丞,隨即因為署中伶人舞黃獅子犯禁,受了牽連而謫為濟州司倉參軍。開元十四年(726年),辭去官職。后又任右拾遺,又為監察御史,40歲時,遷殿中傳御史。天寶末年,安祿山攻占長安,王維被安祿山脅迫作了他的官員。但是他并不愿意,曾作詩表達了心跡。當安祿山兵敗后,王維因此得到了赦免,并任太子中允,后轉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3、注釋
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
嘯:嘬口發出長而清脆的聲音,類似于打口哨。
深林:指幽篁。
相照:與“獨坐”相應,意思是說,獨坐幽篁,無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來相照。
4、詩歌大意
我獨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我彈著琴還不時地吹著口哨時而談談古琴,時而高歌長嘯。竹林里僻靜幽深,無人知道我在這里,只有那天上的月亮將我映照。
5、詩歌鑒賞
此詩寫詩人在竹林里獨自彈琴、長嘯、與明月相伴的情景。前二句渲染了竹林清幽、恬靜的環境和詩人“獨坐”、“彈琴”、“長嘯”等動作,足見詩人的閑情雅致。后二句寫夜靜人寂,明月相伴。全詩沒有特意寫景物,著重寫人在竹林里的活動,意境優美高雅,傳達出詩人寧靜、淡泊的心情。
這是一首寫隱者的閑適生活情趣的詩。詩的用字造語、寫景(幽篁、深林、明月),寫人(獨坐、彈琴、長嘯)都極平淡無奇。然而它的妙處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筆調,描繪出清新誘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
融情景為一體,蘊含著一種特殊的美的藝術魅力,使其成為千古佳品。以彈琴長嘯,反襯月夜竹林的幽靜,以明月的光影,反襯深林的昏暗,表面看來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來,隨意寫去其實卻是匠心獨運,妙手回天的大手筆。
本詩寫詩人與竹林相伴的情景,形成了高雅的意境,傳達出詩人寧靜、淡泊的心境。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一句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天上的明月當作心心相印的知己,表現出詩人新穎而獨特的想象力。
6、鞏固練習
1、《竹里館》中表現詩人安閑自得的生活的句子是: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2、王維《竹里館》中,寫夜靜人寂、明月相伴,表現詩人淡泊情懷的句子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3、王維《竹里館》中寫月夜竹林的幽靜,以“彈琴復長嘯”來反襯。
4、全是傳達出詩人怎樣的心境?能體現詩人思想感情的詞語有哪些?
傳達出詩人寧靜、淡泊、悠然自得、自在和愉悅的心境!蔼氉、“彈琴”、“長嘯”。
7、拓展延伸
山居秋暝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二、學習《春夜洛城聞笛》李白
1、與詩人相遇
大聲地吟讀
第一遍讀:整體把握,讀準語音
劃分節奏
第二遍讀:體味情感,注意語速
一是大體整齊的字數;二是大體整齊的句式;三是大體整齊的停頓次數。
七言絕句詩,一般是四頓,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句式:
2、和詩人同行
生動地譯讀
1﹑以詩譯詩
2﹑力求押韻
3﹑解釋擴展
以詩譯詩
誰家玉笛暗飛聲,
不知誰家的玉笛吹出悠揚的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
隨著春風飄揚,傳遍整個洛陽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
就在今夜,聽到哀傷的'《折楊柳》曲調,
何人不起故園情。
誰不會萌發思念故鄉的深情。
品詩人筆法
妙點揣摩
從字、詞、修辭手法等方面進行多角度品析。
解詞助讀
【洛城】:洛陽(今屬河南)。
【折柳】:即《折楊柳》,古代曲名。
曲中表達了送別時的哀怨感情。
【玉笛】:形容笛的精美。
【故園】:故鄉,家鄉。
3、跟詩人對話
優美地說讀
1﹑對詩人說話,用第二人稱“你”
2﹑想象合理的細節
3﹑語言簡潔
4、飛揚神思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清明時節紛飛的雨霧灑向心中的每一個角落,啊,詩人啊,你是不是打著傘在山中的小路上行走。
5、游子深情
思鄉情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王灣)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李白)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
第二課時
三、學習《逢入京使》唐岑參
1、關于作者
岑參:唐代詩人,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
其詩歌富有浪漫主義的特色,氣勢雄偉,想象豐富,色彩瑰麗,熱情奔放,尤其擅長七言歌行。
岑參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父親也兩任州刺史。但父親早死,家道衰落。他自幼從兄受書,遍讀經史。二十歲至長安,獻書求仕。以后曾北游河朔。三十歲舉進士,授兵曹參軍。
2、朗讀指導
逢入京使
唐(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
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
憑君傳語報平安。
3、詩詞注釋
入京使:回京的使者。
故園:指長安和自己在長安的家園。
漫漫:形容路途遙遠。
龍鐘:形容流淚的樣子,這里是沾濕的意思。
憑:憑借,依靠。
傳語:捎口信。
4、詩詞大意
回頭東望故園千里,路途遙遠迷漫;
滿面龍鐘兩袖淋漓,涕淚依然不干。
途中與君馬上邂逅,修書卻無紙筆;
只有托你捎個口信,回家報個平安。
5、探究詩歌
1、詩中表達了詩人遠涉邊疆的思鄉懷親之情的是?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這兩句是寫遇到入京使者時欲捎書回家報平安又苦于沒有紙筆的情形,完全是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氣,寫得十分傳神。他一方面有對故園相思眷戀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現了詩人開闊豪邁的胸襟。
2、詩中表現作者強烈思想感情的是?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故園東望路漫漫”,寫的是眼前的實際感受。詩人已經離開家多日,正行進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東邊的家鄉長安城當然是漫漫長路,思念之情不免涌上心頭。
“雙袖龍鐘淚不干”,意思是說思鄉之淚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兩支袖子都擦濕了,可眼淚就是止不住。這句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表現思念親人之情,也為下文寫捎書回家“報平安”做了一個很高的鋪墊。
3、作者逢入京使為什么要托他報平安?
因為岑參是第一次到西域,他告別了在長安的妻子,踏上漫漫征途。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見一個老相識。立馬而談,互敘寒溫,知道對方要返京,頓時想到請他捎封家信回長安去。
全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他一方面有對故園相思眷戀的柔情與思念親人之情,一方面也表現了詩人開闊豪邁的胸襟。
四、學習《晚春》韓愈
1、指導朗讀
晚春韓愈
草木知春不久歸,
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飛。
2、作者簡介
韓愈(768~824)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退之,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他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韓愈還是一個語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詞語,又注重當代口語的提煉,得以創造出許多新的語句,其中有不少已成為成語流傳至今,如“落井下石”、“動輒得咎”、“雜亂無章”等。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3、注釋
晚春:一作《游城南晚春》。
草樹:指草本和木本的各類花木,即花草樹木。
久歸:意為春天很快將要過去了。
斗:競爭,比賽。
芳菲:本指花草樹木,此指花草的芳香。
楊花:即楊花柳絮,實際就是楊樹、柳樹種子承受之后隨風飄飛的棉絮一樣的東西,如蒲公英的小傘
榆莢:榆樹籽兒,又名榆錢,形狀圓而小,象小銅錢。
無才思:原指人沒有才華,寫不出美好的詩文。此指楊花榆莢不象百花那樣鮮艷美麗。才思(sì),才氣,文思,此指花草姿色。
惟解:只知道。
漫天:遍布空中
作雪:裝作雪,化作雪的模樣。
3、賞析詩歌
本篇是一首寫晚春景物的詩。作品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通過描寫花草樹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歸去,于是各逞姿色,爭芳斗艷,欲將春天留住,就連那本來沒有任何姿色的楊花、榆莢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隨風飛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表達了詩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時也提示人們應抓住時機,乘時而進,創造美好的未來。
這首詩每兩句構成一個完整的意思,開頭兩句“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是寫花草樹木探得消息,得知春天用不了多久就要離去了,為了將春天多留些時日,各自都使出了最大的本事,爭芳吐艷,各顯美麗姿色。一霎時,萬紫千紅,春色滿園。詩中一個“知”字,一個“斗”字,將花草樹木賦予了人的思維,人的情感和人的動作行為,使那些原本沒有生命的花草樹木有了留春惜時的生命特征。這一擬人手法的運用,極有效地表達了詩人珍惜春天和時光的美好情懷。
而“楊花榆莢”雖然沒有任何姿色,無法像其他花草那樣呈現嬌艷,但是他們也不自卑,不藏匿自己的短處,加入了“百般紅紫”的行列中,將沒有姿色的楊花榆莢化作了漫天雪花,翩翩起舞紛飛。這里,“無才思”和“惟解”又一次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賦予了“楊花榆莢”以鮮活的生命力,積極向上的思想激情,進而更好的表達了詩人珍惜春天、珍惜時光的美好愿望。這兩句詩從另一角度思考,似乎是在啟示讀者,“楊花榆莢無才思”尚且能“惟解漫天作雪飛”,我們又有什么理由不能拋棄那點小小的自卑心理,放棄那點微不足道的自尊,抓住時機,利用大好時光投身到為自己、為他人創造美好未來的大環境中呢?
這首詩的最大特點就是巧妙地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通過賦予花草樹木以生命的力量,來告誡人們珍惜時光,珍惜春天,啟示人們拋開自我,應時創造。
五、作業
1、背誦詩歌
2、改寫其中一則詩歌。
幼兒園中班教案《竹子》 11
目標:
1、能知道竹子中空的特點。
2、樂意幫助他人,體驗助人為樂的愉快心情。
3、在活動中能與同伴合作運水。
準備:
1、水桶四只、水勺兩個。
2、豎著切開的一米長竹段八段。
3、大熊貓圖片。
過程:
一、大熊貓遇難
1、教師:小朋友們,老師剛收到了大熊貓的求救信,他們遇到了大麻煩,他們住的竹林里沒有水了該怎么辦?我們快來幫他們想想辦法。
2、幼兒發表自己的看法,師幼共同探討辦法是否可行。
3、教師:在大熊貓住的那個竹林的山頂上有一個湖,那里有水,但是他們不知到該怎么把水運下來,水有辦法幫他們運水?
4、竹子運水
教師:對了,竹林里到處都是竹子,而且竹子里面是空的,我們可以用竹子當水管,把水從山頂運下來,那該怎么運呢?沒有那么長的竹子?
5、幼兒嘗試用竹子運水!
二、幫助大熊貓
1、教師:這個辦法真好,現在我們就去幫助大熊貓吧!
2、把幼兒帶到操場進行活動,教師把幼兒分成兩隊,幼兒討論誰來接水管,誰來接水。
3、運水游戲。
三、慶祝
1.教師:現在大熊貓又有水喝了,他們非常的高興,很謝謝小朋友,我們幫助了他們,你們開心嗎?那我們一起來跳舞慶祝一下吧!
2.一起收拾活動場地。
反思:
本次活動主要是在幼兒認識竹子的'.內部結構后,知道竹子是中空的,可以充當水管,有運水的作用,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合作精神和初步的競爭意識。在活動中幼兒積極性非常的高,能相互合作完成任務。
幼兒園中班教案《竹子》 12
一、 學習目標:
通過這一課的學習,使同學們對竹子有一定的.了解。
二、 學習重點:
通過這一課的學習,使同學們對竹子的`生長特征有所了解。
三、 學習難點:
對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竹子通過圖片和查找資料進行觀察和比較。
四、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這一課的學習,進一步培養同學們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五、學習準備:
課件
六、學習過程:
(一)找一找:
師:同學們,中國古代人們所指的“梅蘭竹菊”,其中“竹”指的就是竹子。同學們,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竹子”這一課。
師:下面我們進入“找一找”環節,同學們你們看到了什么?
生:進行觀察圖比較。
(二)說一說:
師:同學們,你們對竹子都有哪些了解?
生:小組討論進行回答。
師:通過觀察圖片和查找資料,竹子對我們生活有哪些用途?
生:小組交流進行回答。
(三)考一考:
師:下面到了考考你們的環節了,文竹和水竹是竹子嗎?
生:小組討論進行回答。
七、板書:
2.竹子
(1) 找一找
(2) 說一說
(3) 考一考
幼兒園中班教案《竹子》 13
活動目標: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理解兒歌,學會用語言和肢體動作表現竹子的生長過程。
在看看、想想、說說中了解竹子的多種用途。
樂意與同伴合作,體會表演的快樂。
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知識經驗:認識竹筍和竹子,知道竹制品的一些用途。
物質材料:竹子做成的物品若干,四幅兒歌圖。
活動過程:
。ㄒ)幼兒猜測,引出竹筍。
師:寶寶們,你們知道現在是什么季節嗎?
幼:春天
師:你們怎么知道是春天的呢?
幼:花兒開了、小草綠了等。
小結:是的,春天真美啊!(播放PPT1)
師:看,現在怎么了?(播放PPT2)
幼:下雨了
師:對呀,春天下的雨叫做春雨。
師:春天到,春雨飄。有一個可愛的小精靈就會從泥土里鉆出來,猜猜看,它可能會是誰呢?
幼:自由猜想
師:那究竟是誰會從泥土里鉆出來呢?讓我們一起把它喊出來吧,"小精靈,快出來吧!"(播放PPT3)哇,是誰出來了?(播放PPT4)
。ǘ┯^察圖片,理解詩歌。
出示竹筍圖片。
師:你們吃過竹筍嗎?那竹筍長什么樣子呢?
幼:尖尖的`,頭上像長了一個角
師:小竹筍真可愛,我們一起來變變小竹筍吧。(幼兒第一次扮演竹筍,師講述:春天到,春雨飄嘍,竹筍就慢慢地從泥土露出尖尖角,小竹筍們長出來了嗎?第二次扮演:重點練習說竹筍尖尖露出角)
小結:寶寶們表演的真像!請坐吧
出示長了葉子的竹子。
師:竹筍長呀長,長出了什么(播放PPT5)?
幼:竹枝、竹葉。
師:那春風吹來,竹子會怎樣?(搖)風兒輕輕吹,它會怎么搖?那風兒用力吹,又會怎樣呢?
幼:模仿慢慢搖,快快搖。
師:現在老師來扮演春風,你們扮演風中小竹子,好嗎?
小結:寶寶們表演的真好!請坐吧
出示高高的竹子圖片。
師:小竹子越長越高,越長越高,長成一個高個子啦。(播放PPT6)它是怎么往上長的呢?(引導幼兒觀察竹子身上有一根根線,告知幼兒竹子是一節一節往上長的,越長越高,帶領幼兒用手指表演1-2次)
說兒歌前半部分。
師:寶寶們,老師把這幾幅圖編成了一首好聽的《竹子謠》兒歌呢,想聽嗎?(師完整講述兒歌、師幼邊看圖邊說兒歌、幼兒練習說兒歌師用動作提醒、師幼邊做動作邊念兒歌。)
(三)了解竹子的用途。
交流竹子的用處。
師:寶寶們,那竹子長大后,有什么用呢呢?(幼兒自由說,根據幼兒回答出示騎竹馬、踩竹筒(播放PPT7、踩竹筒播放PPT8))
師:是的,竹子的用處可真多呀!
完整欣賞。
師:老師把它的用處用處也編到兒歌里面呢!小耳朵,聽仔細哦!寶寶們也一起來試試吧?(幼兒學說兒歌、坐在位置上邊表演邊說。)
師:寶寶們說得真好,我們一起邊說兒歌邊表演表演吧。
聽說游戲。
師:小朋友,表現得真棒,今天,老師還想教你們玩個聽說游戲呢。寶寶們看好了,先伸出一只手的大拇指,接著用另一只手抓住剛才伸出的大拇指,然后依次把下面的手指拿到上面來,看清了嗎?
玩法一:師示范玩一次,幼兒跟著教師放慢速度練習一次,師幼共同練習,玩法二:教師與配班教師玩一次,幼兒找同伴玩試玩,教師巡視指導)
小結:這個游戲好玩嗎?這個游戲還可以和更多的朋友一起玩哦!
。ㄋ模┙Y束活動
師:寶寶們,其實關于竹子的用途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很多,一會兒老師和你們一起去找找,然后把找到的東西編成新的兒歌。(現在請寶寶們,排好隊,伸出小手跟客人老師說再見,結束活動)
附兒歌:
竹子謠
春天到,春雨飄,
竹筍尖尖露出角。
春風吹,竹子搖,
一節一節長得高。
騎竹馬,踩高蹺,
它的用處真不少。
幼兒園中班教案《竹子》 14
活動意圖
在農村,竹筒是常見的東西,許多孩子能夠用竹筒來玩不同的游戲,但是用竹筒制作物品來玩倒是很少見。因此我設計了這次活動,讓孩子通過動手動腦的設計、制作來培養幼兒的大膽創新精神,既讓幼兒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也讓幼兒學會了靠自己的力量和能力來滿足自己的需求,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活動目標
1、通過分享經驗和成果,讓幼兒體驗合作、成功的快樂。
2、啟發幼兒大膽的猜想探索竹筒可以制作的玩具,激發幼兒的創新意識。
3、通過活動培養幼兒動手動腦的能力和與同伴合作的能力。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1、竹筒半成品、竹片、線、泡沫膠、各種顏色的紙、水彩筆等物品。
2、竹筒制作的高蹺、水槍、水桶。
3、沙子、水、石頭。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許多的小伙伴來和小朋友們一起玩,我們來看看他們是誰?(出示竹子各部分,如:竹節、竹筒、竹竿等。)
教師逐一進行介紹。
二、幼兒探索活動。
1、請幼兒自主玩竹子材料。
2、請幼兒將竹子材料與沙子、石頭、水結合進行探索:可以怎么玩?
3、幼兒介紹、交流、分享。
三、幼兒再次探索。
1、觀察探索。教師:小朋友們看看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出示竹筒制作的不同玩具如:水桶、高蹺、水槍等。)小玩具今天要邀請和小朋友們一起來玩游戲,但是小朋友們要動腦筋,想想這個玩具是怎么玩的,此外還可以怎么玩。(將幼兒分為幾組,每一組拿一個竹子制作的`玩具,試玩玩具。)
2、分析討論。教師:小朋友們拿到的是什么玩具呀?是用什么做出來的?看一看是怎么做的?(讓幼兒知道竹筒可以制作很多不同的玩具。)請小朋友說一說,小朋友平時是怎么玩竹筒的?(幼兒分別說說自己玩竹筒的經驗。幼兒討論后,教師向幼兒介紹玩具的玩法和制作經驗。)
四、操作與實驗。
1、教師:我們今天來設計一個新的玩具吧!(幼兒大膽發揮想象設計竹子玩具,講述玩具的名字叫什么、是什么玩的',并說一說這個玩具應該怎么樣制作?)
2、幼兒操作。
(1)教師出示輔助工具,讓幼兒了解其用途。
(2)請幼兒用線、泡沫膠等其他物品輔助制作玩具來完成自己的設計,嘗試制作自己所想的玩具,在操作中摸索經驗。(交代幼兒注意安全,可以請教師來幫助完成。)
(3)欣賞幼兒用教師提供的材料制作的玩具。(如:飛機、雙響筒、小竹人等。)
五、分享與交流。
1、展示:將幼兒的作品進行陳列、展示。
2、和大家一起分享制作的玩具及玩法,說說自己制作玩具的過程及做法。
六、延伸活動。
提供更多的竹子材料(如竹節頭、竹片、竹竿、竹根等),讓幼兒探索制作更多的竹制玩具。
幼兒園中班教案《竹子》 15
一、活動目標:
1、大膽交流竹子的各種功用,感知竹子用處大。
2、學習初步的分類方法,體驗動手操作的樂趣。
3、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各種竹制品:筷子、簸箕、菜板、扁擔、竹簍、竹籃、牙簽等,各種竹制品上都貼有標簽;“貨架”三只,上面貼有標簽。
三、活動過程:
1、導入:
師:“前幾天,小朋友們出去找春天發現了一個秘密,那就是小竹筍長大后就是非常有用的竹子,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一下竹子的本領。”
2、交流調查表:生活中有什么東西是用竹子做的?
請幼兒以小組調查的方式交流調查表,
第一組調查的是廚房用具:(表格內以繪畫方式表示)
廚房用具
菜板蒸架……
第二組調查的是農用工具:(表格內以繪畫方式表示)
農用工具
扁擔竹簍……
第三組調查的是生活用品及其他:(表格內以繪畫方式表示)
生活用品及其他
席子牙簽……
3、除了以上小朋友剛剛說的之外,你還知道竹子可以做什么東西?請幼兒補充說明,(如窗簾、茶具、工藝品等)(幼兒沒有說到的也可有老師補充)
師小結:竹子的本領真大,像扁擔、畚箕、竹籃、牙簽、席子、坐墊等等,都是用竹子做的.。
4、開竹制品商店:
師:“今天我們教室里也來了很多竹制品朋友,讓我們也來開一家竹制品商店,好不好?”
請幼兒將竹制品按要求分類擺放:(各竹制品上貼有標簽,如菜板貼上101,就將菜板放到廚房用具柜的101處)
5、師小結,結束本次活動。
活動反思:
教師因勢利導地引導幼兒發現,有利于他們真正理解科學、熱愛科學,感受到“科學就在我們身邊”,孩子們在與同伴的交流互動中主動建構了新的知識經驗。
【幼兒園中班教案《竹子》】相關文章:
幼兒園竹子教案03-25
幼兒園竹子教案通用06-13
幼兒園竹子教案11篇03-25
幼兒園竹子教案(通用21篇)03-31
幼兒園水墨畫竹子教案01-12
幼兒園竹子教案合集11篇03-25
幼兒園竹子教案集合11篇03-25
《竹子謠》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精選6篇)10-13
竹子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