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幼兒園小班安全教案

時間:2022-06-12 10:27:36 幼兒園教案 我要投稿

關于幼兒園小班安全教案13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幼兒園小班安全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于幼兒園小班安全教案13篇

關于幼兒園小班安全教案1

  設計意圖:

  城市交通的不斷發展促使我們加強交通安全教育,讓幼兒了解一些危險因素,知道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懂得如何保護自己。設計這個活動時,首先根據小班幼兒的已有生活經驗與認知發展水平,由于小班幼兒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很短,因而活動內容不能過于繁雜,而應簡單明確。為此,我選擇了幼兒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幾個場景,教育幼兒不在馬路上玩耍,要走人行道,過馬路要走斑馬線等。

  活動目標:

  1、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識,知道紅燈停、綠燈行的道理。

  2、知道過馬路時要注意自己的安全。

  3、不走斑馬線會肇成事故的危險性。

  活動重點:形象地感知交通常識--過馬路要小心走斑馬線,紅燈停,綠燈行。

  活動難點:日常生活中,較自覺地遵守交通規則。

  活動準備: 紅綠燈圖片、畫有十字路口(有斑馬線)的圖片活動過程:

  1、出示發生車禍圖片,請幼兒觀看。幼兒討論,為什么會發生交通事故呢?(幼兒回答,主要原因是不遵守交通規則)引出主題。

  2、教師出示十字路口的圖片提問:

  ①這是哪里?小朋友在什么地方見過它?

  ②上面的白線叫什么?有什么作用?

  3、出示紅綠燈圖片提問:它有什么作用呢?

  4、讓幼兒討論,如果沒有紅綠燈的地方怎么過馬路。

  如果沒有紅綠燈,行人怎么過馬路?(學生表演)總結要做到:一站二看三通過。

  5、教師小結小朋友過馬路時要注意自己的安全,要看紅綠燈,綠燈可以走,紅燈不能走,走的時候要走斑馬線,如果沒有紅綠燈的地方,要兩邊看一看,沒有車子才能過,要慢慢走,不能亂跑。要小手牽大手靠右走。

  6、游戲:紅燈停、綠燈行玩法:請一個小朋友當交通燈,一只手拿紅燈,一只手拿綠燈。其他小朋友開著車子過"馬路"時看紅綠燈,綠燈往前開,紅燈停下來,如違反罰停玩游戲一次。

關于幼兒園小班安全教案2

  活動目標:

  1、喜歡參加裝扮活動,體驗裝扮的樂趣。

  2、喜歡參與游戲,體驗。

  3、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和爸爸媽媽交流。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談話導入:如果你喜歡的人不見了,你會怎么做?為什么?

  二、基本部分

  1、觀察感受

  (1)情境表演:媽媽不見了。

  (2)交流討論:寶寶找不到媽媽了,怎么辦?

  2、嘗試體驗

  請幼兒作媽媽,帶著寶寶去公園玩,將發生的事情表現出來。鼓勵孩子大膽表現,并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想辦法。

  三、結束部分

  教師講評。

關于幼兒園小班安全教案3

  幼兒園小班安全教案:遇到危險怎么辦

  1、知道危險無處不在

  2、培養幼兒建立安全意識

  活動形式:集體活動

  活動準備:錄像

  設計意圖:

  1、對自己身邊可能遇到的危險進行簡單了解

  2、進一步使幼兒對身邊的安全隱患加強認識,增強幼兒的安全意識。擴散幼兒的知識范圍,了解更多的安全知識。

  3、幫助幼兒建立自我保護的意識

  師幼互動:

  1、談話與討論:

  教師:我們已經認識了家中的危險有哪些,除了家中的危險我們身邊還有許多危險存在著,你知道的危險有哪些?

  如:在班里,不能跑,要不然會摔倒。在美工區,使用剪刀的時候如果不好好用,就會扎著別的小朋友。

  如:在盥洗室洗手時打鬧就會磕著小朋友

  教師:你們說了許多現象都是在教師中發生的,有誰知道在其他地方小朋友身邊的危險還有哪些?

  如:在戶外活動時,如果拿玩具不好好玩,就會傷著小朋友如:戶外活動時,有的小朋友在大滑梯上推小朋友,就會把小朋友推倒

  2、看錄像

  教師:提問錄像中告訴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什么,避免事故的發生

  如:在外邊玩的時候,不能離開爸爸媽媽,不跟陌生人走。

  3、討論

  教師:除了錄像中和小朋友說到的危險你還知道哪些地方存在著危險?

  (幼兒討論)

  1:小朋友不能在馬路上面玩

  2:小朋友不能動開水

  3:大馬路上有活動的井蓋,小朋友走路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

  4、教師提問:怎樣做可以遠離這些危險?

  1:聽老師,爸爸媽媽的話,不去不應該去的地方

  2:我見到有的地方有標記,告訴人們要注意危險

  教師:那我們就一起行動,找一找,我們身邊都有哪些安全的標記,來提醒人們注意安全幼兒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識,知道哪些是應該作與不應該做,但是幼兒的了解范圍較狹窄,還需進一步引導幼兒,使幼兒的認識領域進一步加寬。

  教育反思:

  通過看錄像,拓寬了幼兒理解與見識。幼兒對于安全的認識已不再局限于自己的身邊的事物,能夠根據主題的延伸拓展思路,觀察的面較寬。

關于幼兒園小班安全教案4

  活動目標:

  1. 知道上下樓梯,坐椅子,入廁的注意事項。

  2. 通過參與實踐活動,將要注意的問題運用到生活中。

  3. 能對畫面中的行為作出評價。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和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談話引發幼兒生活經驗,導入活動。

  教師:

  (1)我們怎樣才能安全地上下樓梯呢?一起來說說。

  (2)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圖上的小朋友是怎么上下樓梯的!

  2.引導幼兒閱讀教學掛圖。

  (1)引導幼兒閱讀畫面中小朋友上樓梯的正面行為。

  教師:

  ①圖上的小友朋是怎么上樓梯的?

  ②圖上的小友朋是怎么下樓梯的?

  ③有人要上樓梯又有人要下樓梯時,他們是怎樣做的?

  (2)引導幼兒閱讀畫面中的兒歌。

  教師:這兒有一首兒歌,告訴我們小朋友怎樣正確地上下樓梯,我們來念一念。

  3.引導幼兒閱讀第二組圖。

  (1)教師:看,哥哥姐姐們在上課呢。咦,那位小哥哥在干什么?

  (2)教師:①小哥哥怎么了?他會說什么?

  ②你們覺得他這樣做對嗎?為什么?

  4.引導幼兒閱讀第三組圖。

  (1)教師:大家分組排著隊去廁所,上廁所也要注意安全哦,需要注意些什么呢?一起來看看吧!

  (2)教師:①廁所的地上有什么標記?告訴我們什么?

  ②看,小朋友是怎么上廁所的?上完廁所后要干什么?小朋友洗完手后還要做什么呢?

  (3)引導幼兒閱讀畫面中的兒歌。

  教師:有一首兒歌告訴我們上廁所要注意的問題,我們一起來念一念。

  5.實踐活動:

  組織幼兒入廁,帶領幼兒排隊上樓梯參觀大班哥哥姐姐的教室。

  (1)組織幼兒按組入廁,請幼兒按照兒歌里說的上廁所。

  (2)教師:一起排好隊,上樓參觀哥哥姐姐們的教室。看看哥哥姐姐們是怎么坐小椅子、怎樣上廁所的。

  家園共育:

  1. 家長在家中也要鼓勵幼兒自己大小便,盡量放手讓幼兒去做,逐步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

  2. 家長應注意為幼兒選擇簡單舒適、穿脫相對容易的服裝

關于幼兒園小班安全教案5

  目標:

  1、通過親身體驗,懂得火不能玩,有基本的安全知識。

  2、初步形成自我保護能力。

  過程:

  一、認識火警電話119

  飯后散步活動時,波波透過院墻看見焚燒樹葉的煙,他大叫起來:“老師,著火了!”我沒有直接理會,而是彎下腰來問他:“你怎么知道著火了?”我們的交談吸引了其他幼兒,有的幼兒呈現緊張表情,有的幼兒緊張大叫(這說明幼兒已有初步的自護的意識)。為保護幼兒這意識,并在隨機中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我立刻蹲下來和幼兒聊了起來:“著火了我們該怎么辦呢?”幼兒的回答是找消防叔叔,打110,甚至有的幼兒還真的表演起來。“消防電話到底是多少呢?”幼兒的回答各種各樣:有120,有110,就是沒有119。

  這說明:

  (1)平常的安全的教育還是有效的。

  (2)實際聯系不夠,需要在隨機教育中加以強化,做到不但有意識,還能助幫幼兒形成自護能力,盡最大能力離開火源,找大人尋求幫忙。我立刻在地上用石頭寫了大大的119,并告訴幼兒:這是火警電話119。你們還小,當有火災時,你們要趕快離開,告訴大人請他們幫忙。

  二、初步感知火的危害和益處

  我便帶幼兒去觀察火源,讓幼兒略知火有好處,也有壞處。看到枯葉還在燃燒并發出很多煙,幼兒的反應還是以為真的著火了,需要請消防叔叔,打119電話。我進一步引導幼兒觀察:“燒的是什么?為什么燒它?燒了有什么用處?這種火有沒有危害嗎?”幼兒七嘴八舌,我相信他們已經明白這種火的意義。

  三、 進一步感知玩火所帶來的危害

  正好前面有一片枯草被調皮男孩燒掉,我趁勢帶他們來到此處觀察,“這一大塊黑黑的地方怎么了?周圍的草漂不漂亮?柔軟不柔軟?”引導幼兒明白隨意玩火的危害。

  回來的路上,還講了一發生在大哥哥身上的事,由于玩火,點著了稻草堆,引燃了房屋,最后是在消防叔叔和大人的幫助下這場火才被撲滅,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我相信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已經種下了安全意識的種子,使他們明辨是非,知道什么能玩,什么不能玩,知道如何自護。

關于幼兒園小班安全教案6

  活動目標

  1、知道火柴、打火機、廚房灶具等用品使用不當會有危險。

  2、不碰觸易燃、易爆的用具,教育幼兒不玩火。

  3、學會如何應對火災,知道如何在火場逃生。

  4、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5、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活動準備

  1、打火機、蠟燭、紙張等實驗用品。

  2、濕毛巾、滅火器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活動,激發幼兒興趣。

  身上穿紅袍,脾氣真暴躁。惹起心頭火,一跳八丈高。(火)

  請幼兒討論火有什么用處:可以幫我們做飯,可以取暖,可以放煙花,可以烤干衣服,可以烤熟食物等等。那火除了對我們有好處,有沒有害處呢?

  請幼兒討論火的危害:火能燒掉房屋、家具,火能燒死人,火可以燒掉森林等。

  二、認識生活中的易燃物品和家中的主要火源。

  1、觀察小實驗“紙的燃燒”,幫助幼兒了解有些物品很容易被引燃,認識火源和易燃物品。

  老師用打火機將蠟燭點燃,將一張紙放在蠟燭的上方,讓幼兒觀察紙的燃燒過程。

  2、提問: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些東西是火源?(打火機、火柴、鞭炮、蚊香)那些東西可以燃燒?(紙、棉花、衣服、煤炭、汽油等)

  小結:在我們的家中經常會有打火機、火柴、煤氣爐等火源,還會有抹布、紙張、塑料、木制品等易燃物品。火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方便,但是如果不會正確使用火,火娃娃也會生氣,給我們帶來傷害。所以小朋友不能玩火。

  3、出示并認識 “嚴禁煙火”、“安全出口”標志,教幼兒知道其特殊含義并懂得預防火災。

  4、討論如果發生了火災,我們應怎么辦?如何逃離火災現場?

  小結:如果出現小火,我們可以求救大人用水撲滅、用濕布撲滅、用滅火器撲滅……如果出現大火,我們要撥打求救電話119,并迅速逃離現場。逃離時要用濕毛巾捂住嘴巴。著火時不能坐電梯,不能往上逃。

  三、消防逃生演練

  在教室里點燃廢紙,讓幼兒迅速用濕毛巾捂住嘴巴,老師手提滅火器滅火,孩子迅速按逃生路線逃離現場。

關于幼兒園小班安全教案7

  活動目標

  1、遇到突發事件時.幼兒能及時快捷地撤離到安全地帶。

  2、幼兒熟悉安全撤離路徑,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增強安全意識。

  活動準備

  1、幼兒、家長和教師共同收集報刊、雜志。電視報道中有關緊急撤離的事例或圖片。

  2、班級緊急撤離圖。

  活動過程

  1、組織幼兒觀看錄像或圖片,讓幼兒感知遇到突發事件給人們帶來的危害(煤氣泄漏、火災等)。

  提問:“如果遇到突發事情時怎么辦?”目l導幼兒說說自己的見識和感受。知道遇到突發事件不要慌,有秩序地撤離可以避免危害的發生。

  2、出示班級撤離圖,帶幼兒觀察并找出班級在緊急情況下撤離的路徑和位置。

  引導幼兒討論:為什么撤離時要走圖中標注的路徑?使幼兒了解圖中標注的撤離路徑是離戶外安全地帶最近的一條通道。

  3、帶幼兒觀察撤離路徑的條件(幾層樓梯、彎道情況等),引導幼兒討論:怎樣走到達安全地帶最快?啟發幼兒講述撤離方法和注意事項。如可以分成兩隊,沿樓梯兩側迅速撤離:按順序.不擁擠;聽老師指揮等。

  4.熟悉警報錄音。組織幼兒“實戰演習”。聽到警報聲音時,在老師的帶領下,按圖標路徑迅速撤離到戶外安全地帶。如幼兒在撤離情況下出現擁擠、用時過長等情況,教師帶幼兒查找原因,再次演習,使幼兒掌握正確、快捷的撤離方法。

  活動延伸

  1、將幼兒撤離時的正確方法。用照片或繪畫圖片的方式呈現在墻飾上。

  2、向家長介紹活動情況、目的,請家長帶幼兒熟悉小區居住環境,尋找緊急情況下撤離的路徑和安全位置。

  3、教師或家長帶領幼兒了解生活環境(幼兒園、公共場所)中都有安全通道及出口,認識緊急出口標志。

關于幼兒園小班安全教案8

  活動目標:

  1、了解陽臺的主要功能,知道不能爬陽臺和窗臺,不再窗臺上蹦跳,不在未封閉的陽臺上玩耍。

  2、能對他人的行為作出正確的判斷,并簡單地說明原因。

  3、教會幼兒做個膽大的孩子。

  4、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和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通過談話,引發幼兒已有的關于陽臺的經驗。

  教師:小朋友家里是不是都有陽臺?家里的陽臺有什么用,你們會在陽臺上做些什么?

  教師總結:陽臺是一個伸向屋外的平臺,它可以接觸到更多的空氣和陽光。有的人家在陽臺上曬衣服、養花、養魚,有的人在陽臺上活動身體、進行鍛煉。夏天,還可在陽臺上乘涼,大家都需要陽臺。

  2、觀看教學掛圖,引導幼兒討論哪些行為是對的,那些是錯誤的。

  (1)引導幼兒觀看畫面一:一個小女孩,正站在一個大的室內飄窗窗臺上,此時窗戶是開著的,她探出身體,把頭手伸出窗外,沖著樓下喊:“媽媽,快上來!”小男孩在寬寬的窗臺上蹦跳。

  教師:小女孩在干什么?她這樣做對嗎?為什么?這位小男孩在干什么?他這樣做對嗎?為什么不能在窗臺上蹦蹦跳跳?

  (2)引導幼兒觀看畫面二:媽媽和小女孩在陽臺上,陽臺上有牢固的圍欄。

  教師:這個陽臺安全嗎?說一說為什么它比較安全。小朋友在陽臺上應該怎么做才安全?

  (3)引導幼兒觀看畫面三:陽臺的一端放置的洗衣機、洗衣池,陽臺地上還有幾盆花,一個小男孩在陽臺上騎木馬。

  教師:陽臺上有什么?這些東西是硬硬的,還是軟軟的?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在陽臺上玩耍會發生什么樣的事?為什么不能在陽臺上面玩耍呢?

  (4)教師總結:不能把身體探出窗戶和陽臺護欄,也不能在窗臺上蹦蹦跳跳這樣一不小心沒站穩就會摔下來;也不能在陽臺上玩游戲,陽臺上有各種其他的東西,不小心撞上去,會受傷的。

  3、引導幼兒討論,拓展幼兒經驗。

  教師:小朋友,你們知道在陽臺上還有哪些事情危險,不能做?

  教師總結:

  如果衣服被吹到了陽臺外面,自己不能伸手到陽臺外拿,應該請大人來幫忙。不能往陽臺外扔東西,會砸傷他人,如果被關在陽臺上,應敲門請屋里的大人幫忙開門。

  教學反思:

  安全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將繼續探討和努力,將安全教育滲透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中,不斷增強孩子們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為每位幼兒撐起一把安全的保護傘!

關于幼兒園小班安全教案9

  活動目標:

  1、知道生活中有許多尖利的東西,會傷害我們的身體。

  2、了解一些避免尖利物品傷害身體的方法。

  3、初步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各種尖利的物品,如:筆、剪刀、樹枝、筷子等。

  活動過程:

  一、教師講述故事《小猴哭了》

  二、教師出示帶有尖頭的筆,引導幼兒討論。

  教師:“為什么這樣的筆碰到小猴的眼睛里,它會大哭?”

  三、討論:你們還見過哪些東西是尖尖的?

  尖利的東西有很多,如各種刀、樹枝的尖頭、筷子等,幼兒每講一件物品教師就拿一樣,放在幼兒面前。

  四、觀看表演,比較不同行為的性質。

  請幼兒觀看表演,組織幼兒討論:怎樣做才不會讓自己受傷害?

  1、小兔子用畫畫的筆在別人的臉上點墨水。

  2、小猴在玩樹枝。

  3、小兔子一邊望著窗外,一邊在用剪刀剪紙。

  4、小鵝用筷子對著老師的眼睛說話。

  五、教師小結。

  教師:首先要用正確的方法使用這些物品;其次不要拿尖利的物品和同伴哄鬧、玩耍;當周圍有同伴在這樣哄鬧時要提醒他們,并躲開他們。

  教學反思:

  總的來說,整個活動是成功的,由淺入深,從感知到體驗,使原有經驗與新經驗之間建立有機聯系,讓幼兒在互動式、探究式的教育活動中,自主地、能動地學習,使幼兒從中學會正確分析情況,避免傷害,遇到緊急情況時會求援,這樣,才能使幼兒更好地掌握自我保護知識。當然也存在不足之處,在教學中有時出現幼兒的課堂常規稍差,有待加強培養、訓練。

關于幼兒園小班安全教案10

  活動目的

  1、知道危險無處不在

  2、培養幼兒建立安全意識

  活動形式:

  集體活動

  活動準備:

  錄像

  設計意圖:

  1、對自己身邊可能遇到的危險進行簡單了解

  2、進一步使幼兒對身邊的安全隱患加強認識,增強幼兒的安全意識。擴散幼兒的知識范圍,了解更多的安全知識。

  3、幫助幼兒建立自我保護的意識

  師幼互動:

  1、談話與討論:

  教師:我們已經認識了家中的危險有哪些,除了家中的危險我們身邊還有許多危險存在著,你知道的危險有哪些?

  如:在班里,不能跑,要不然會摔倒。在美工區,使用剪刀的時候如果不好好用,就會扎著別的小朋友。

  如:在盥洗室洗手時打鬧就會磕著小朋友

  教師:你們說了許多現象都是在教師中發生的,有誰知道在其他地方小朋友身邊的危險還有哪些?

  如:在戶外活動時,如果拿玩具不好好玩,就會傷著小朋友如:戶外活動時,有的小朋友在大滑梯上推小朋友,就會把

  小朋友推倒

  2、看錄像

  教師:提問錄像中告訴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什么,避免事故的發生

  如:在外邊玩的時候,不能離開爸爸媽媽,不跟陌生人走。

  3、討論

  教師:除了錄像中和小朋友說到的危險你還知道哪些地方存在著危險?

  (幼兒討論)

  1:小朋友不能在馬路上面玩

  2:小朋友不能動開水

  3:大馬路上有活動的井蓋,小朋友走路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

  4、教師提問:怎樣做可以遠離這些危險?

  1:聽老師,爸爸媽媽的話,不去不應該去的地方2:我見到有的地方有標記,告訴人們要注意危險

  教師:那我們就一起行動,找一找,我們身邊都有哪些安全的標記,來提醒人們注意安全幼兒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識,知道哪些是應該作與不應該做,但是幼兒的了解范圍較狹窄,還需進一步引導幼兒,使幼兒的認識領域進一步加寬。

  教育反思:

  通過看錄像,拓寬了幼兒理解與見識。幼兒對于安全的認識

  已不再局限于自己的身邊的事物,能夠根據主題的延伸拓展思路,觀察的面較寬。

關于幼兒園小班安全教案11

  活動目標

  1.知道不能輕信陌生人的話,不跟陌生人走。

  2.了解和掌握一些和陌生人相處的方法。

  活動準備

  1.有關的圖片四張。

  2.請一位幼兒不認識的阿姨扮演陌生人,并設置表演情境。

  3.玩具、果凍、巧克力。

  活動過程

  一、故事《沙沙和陌生人》

  1.講述故事《沙沙和陌生人》:

  變色龍沙沙獨自在院子里玩,這時一個陌生人問他公園怎么走,沙沙有禮貌地告訴了他該怎樣走,陌生人非常感謝沙沙。回到家里,沙沙把這件事告訴了媽媽,媽媽說:“沙沙,你做得對!不過還有一些事情你要多加注意。”沙沙連忙問媽媽:“還有什么事情應該注意的呢?”

  2.集體討論:

  (1)媽媽為什么說沙沙做得對?

  (2)我們來猜猜媽媽還對沙沙說了哪些應該注意的事情?

  3.出示圖片:

  圖一:陌生人要你跟他出去玩時,你不能跟他一起去。

  圖二:陌生人給你禮物或好吃的東西時,你不能要。

  圖三:陌生人要去你家時,你不能帶路。

  圖四:陌生人硬拉你跟他走時,你要反抗,大聲呼救。

  二、情境練習

  情境一:

  一個陌生的叔叔對一位小朋友說:“小朋友你真可愛.我請你吃果凍。”接著又拿出玩具給他玩。

  集體討論:能不能接受陌生人的禮物,應該怎樣對他說?

  情境二:

  一個陌生的阿姨敲門進入教室,對某幼兒說:“我是你媽媽的好朋友,她今天沒有空來接你。讓我送你回家,跟我走吧。”

  教師提醒:(1)你認識她嗎?(2)如果你不認識她.能不能輕信她的話?(3)那你應該怎么對這位阿姨說?

  教師小結:對待陌生人要有禮貌,但不能輕易相信他們的話,尤其是不能跟陌生人走。

  三、選擇游戲(每題分A、B兩個答案,幼兒站在認為正確的答案那一邊)

  1.陌生人就是壞人嗎?

  A. 陌生人就是壞人。B.陌生人不一定是壞人。

  2.能不能跟陌生人走?

  A.能去公園和游樂場。B.不能去任何地方。

  3.有個認識的阿姨想帶你出去玩。

  A.可以和她去。B.必須先告訴爸爸媽媽。

  4.有個不認識的叔叔給你東西吃:

  A.巧克力、果凍不能吃,飲料可以喝。

  B.什么都不能吃。

  5.下大雨時一個陌生人說用車送你回家。

  A.先說謝謝再上車。B.不能上車。

  6.陌生人問你的名字.家里有誰.能不能告訴他?

  A.只能告訴名字,不能告訴他家里有誰。

  B.什么都不能告訴他。

  四、結束活動

  提醒幼兒外出時不要離開集體和成人,遇到陌生人不能輕信。

  活動反思

  在活動的開始部分通過和幼兒講變色龍沙沙和一個陌生人之間發生的一段事情,引發幼兒在現有經驗的基礎上談談對“陌生人。的理解,以及遇見陌生人應注意些什么。再通過集體的學習,幫助所有幼兒了解和掌握一些和陌生人相處的方法,讓孩子知道如何應變可能遇到的危險:我認為僅僅告訴幼兒“不接受陌生人的糖果或不要和陌生人說話”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向孩子描述可能遇到的情況.然后指導孩子如何去做。所以我在活動中設置了一些與幼兒實際生活非常貼近的情境,引起幼兒的興趣.幫助幼兒認識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問題和現象,再通過游戲活動,共同分析判斷,懂得在生活中不要輕信陌生人的話,更不要跟陌生人走。

關于幼兒園小班安全教案12

  活動目標:

  1、知道吞吃小紐扣等異物是十分危險的。

  2、有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準備:

  1、錄像:小紐扣旅行記。

  2、預先約見“吞吃過異物”的小朋友。

  3、聯系醫生到園。

  活動過程:

  1、看錄像,思考討論:

  (1)看錄像:珊珊有一條新裙子,裙子上的扣子可美了,像甜甜的糖,珊珊總是喜歡低頭看,用手摸。可是有一天:鏡頭一:珊珊發現紐扣掉在地上了。鏡頭二:珊珊把紐扣放在嘴里了,想嘗一嘗。鏡頭三:唉呀,紐扣吞下去了,珊珊難受極了。鏡頭四:珊珊看醫生,醫生說要等紐扣隨大便拉出來。

  提問:珊珊難受嗎?為什么?

  (2)師生共同小結:紐扣不能吞吃,既不衛生,又會危害身體健康。

  2、交談與訪問:紐扣不能吃。

  (1)與“吞吃過異物”的幼兒交談其經歷,引起幼兒注意。

  (2)提問:“除了紐扣以外,還有什么東西不能吃?”孩子找找周圍“小”、“巧”易誤會的物品,如小木珠、小棋子等。

  3、討論:紐扣是我的好朋友。

  (1)提問:你的紐扣在哪里?有幾顆?它們有什么用途?

  (2)討論:紐扣掉了怎么辦?(告訴大人,先收起來,及時釘上。)

  延伸提示:

  1、設立小盒子:發現異物及時收撿。

  2、手工角放置針、線,及時為孩子釘補紐扣。

  3、建議家長經常檢查孩子的服裝,特別是紐扣是否松脫。

關于幼兒園小班安全教案13

  教學目標:

  1、知道愛護小手,不玩尖利的東西。

  2、知道手劃破后簡單的處理和保護方法。

  教學準備:

  相關圖片一張。

  教學過程:

  1、請幼兒觀察圖片,提問:

  (1)這個小朋友的手怎么啦?(出血了)(2)好好的小手怎么會出血呢?(被東西劃破了)(3)什么東西會把手劃破?為什么?(玻璃片、針、鐵釘、鐵絲、剪刀等。因為這些東西很尖,很鋒利。)(4)啟發幼兒回憶:自己的手有沒有被劃破過,手劃破了有哪些不方便。

  2、討論怎樣才能使我們的小手不受傷。(平時不玩剪刀、小刀、針、玻璃片、鐵片等尖利的東西。)小結:我們周圍有很多東西,有的是很尖的,有的是很鋒利的,如果我們去玩這些東西,就會把手劃破,給自己帶來危險和許多不方便。所以小朋友們不要去玩這些東西,以免我們的手受傷,影響我們的教學和生活。

  3、討論怎樣保護、處理受了傷的手。

  (1)如果手不小心被劃破了,能不能用沒有洗過的手去捂傷口?為什么?(不能,因為沒有洗過的手有細菌,會使傷口感染、化膿。)

  (2)手受傷了怎么辦?(如果擦傷了皮,要先清洗傷口,然后涂上紅藥水或紫藥水;嚴重的要找醫生處理。)

  (3)手包扎后還要注意哪些事項?(不能把傷手浸在水里,不能隨便揭掉包布,要按時找老師、醫生換藥等。)

  小結:

  如果我們的小手已經受了傷,就更要好好保護,這樣才能使它快快恢復健康,為我們服務。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色大成年网站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 亚洲欧美人成小视频 |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綫无碼 | 亚洲色偷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a级按摩片春药手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