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幼兒園大班教案匯總六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 通過觀察、操作、實驗、談話,讓幼兒了解有關電池的一些小知識,認識電池的特征,正、負極及作用,了解正確使用電池、檢驗電池的方法。
2、 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對科學探索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電動玩具若干,創設情境"電池專賣柜"。
2、 實驗操作材料人手一份:電池一節(新、舊),小燈泡一個,電線一根。
3、電池模型圖,說明圖(安裝圖)各一張。
活動過程:
一、通過觀察,討論認識電池。
1、利用玩具吸引幼兒,并且撥動開關,提出問題:玩具為什么不動?
2、證實幼兒的猜測,引出活動的主題——電池。
3、幼兒觀察電池。
4、結合圖片鞏固幼兒的發現,小結電池的基本特征,并認識正負極。
二、掌握電池的使用方法
1、裝入電池,玩具不動,找原因。(幼兒討論后回答)
2、羅列幼兒的三種可能性,并一一加以驗證。
①電池裝反了。措施:結合說明圖,讓幼兒學習正確的安裝方法,鞏固正、負極知識,并請幼兒試裝。
② 玩具壞了。措施:用快用完的舊電池證明。
③電池沒電了。措施:用新電池。
三、通過實驗,檢驗電池
1、提出問題:怎樣才能知道電池里有沒有電?
2、幼兒探索性實驗,教師指導。
活動反思:
活動開始,我出示電動玩具,吸引了孩子們的眼球,讓他們知道里面裝有電池。接下來,我遙控玩具,玩具卻不動,讓小朋友猜想不動的原因。重點讓孩子明白電池有正負極。這節課,孩子積極性很高,課堂氣氛很活躍,效果不錯。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理解散文詩的內容,感受散文詩的優美意境
2.了解樹能凈化空氣,美化環境的作用,萌發愛護樹木的情感。
活動準備:
1.“樹真好”的散文詩圖片;圖片大樹。
2.漢字:“樹真好” 。
3.舒緩的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 談話引出主題。
1.你喜歡樹嗎?為什么?
幼兒介紹自己喜歡樹的理由。
2.教師用提問的方式拓展話題。
師:小動物、人們喜歡樹嗎?樹還有哪些用處?
教師小結幼兒談話內容。
二、欣賞散文詩《樹真好》。
1.教師朗誦散文詩一遍,教師邊朗誦邊出示“樹真好”的散文詩圖片。
2.學習散文詩中幼兒喜歡的詞匯、句子。
師:你聽到了什么?散文詩里講了樹有什么好的地方?
3.學播放背景音樂,教師再次朗誦。
師:聽了散文詩,你覺得樹真好,好在哪里?請用一句完整的話來把它念出來。
教師引導幼兒看圖片一起朗讀散文詩,可以重復幾遍。
三、仿編散文詩。
四、分享交流。
1.教師通過提問的方式,讓用幼兒萌發愛護樹木的情感。
師:樹給我們帶來這么多的好處,那我們能夠為它做點什么呢?
幼:給它澆澆水,施施肥。
師:除了愛現在有的樹,我們怎么樣可以讓樹變的更多呢?怎么樣不讓樹變的更少呢?
幼:種更多的樹,不去砍伐樹木。
教師小結。
活動反思與建議
本次活動教師提供了許多樹葉,讓幼兒先區分常綠樹和落葉樹,在活動中幼兒能夠找出落葉樹和常綠樹,因為是南方,常綠樹比較多,比如柳樹,在北方應該全部落了,可是在南方到現在還沒有落下來。對于常綠樹和落葉樹教師的概念還有些含糊,不能夠很清楚的分辨他們的區分。教師應該根據南方季節的特點總結出常綠樹落葉樹的區分,幼兒也能夠得到相關的經驗。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做小貓輕輕地走和跑。
2、用行動來表示愿意聽老人的話。
3、培養幼兒遵守游戲規則。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主動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及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老貓和小貓的頭飾。
2、活動場地上有直徑6米左右的大圈作為小貓的家,四周有供小貓們躲藏的玩具、器具。
【活動過程】
一、師:小朋友今天的天氣真好,老師和你們做個游戲好嗎?
二、引導情感:老師扮演老貓可先和小貓交流情感,“老貓奶奶愛小貓、小貓聽見嗎?”
1、引起幼兒的注意,“小貓、小貓怎么說?”引導幼兒應答,注意可以有不同的應答,目的是融洽老貓與小貓之間的感情。
2、交代規則可著重引導幼兒用行動來表示聽老人話,老貓奶奶睡著了、小貓輕輕出去玩。老貓奶奶醒來了,老貓睡醒四面瞧,我的孩子哪去了?”老貓奶奶不見了小貓,心里可著急了,它“瞄-瞄”,地叫,小貓最聽老貓奶奶的話了,聽到老貓叫聲,它們“瞄瞄瞄”趕快輕輕跑回老貓奶奶身邊蹲下、讓老貓奶奶放心。
3、師生共同游戲,注意不斷鼓勵“小貓”真聽“奶奶”話,這么快就回到“奶奶”身邊,“真是乖小貓”,使游戲過程始終充溢著老貓對小貓的慈愛及小貓的親切感中。
游戲過程要注意走和跑的步伐要小,速度要適中。
三、游戲玩法及規則:
老師扮老貓,蹲在場地中央。幼兒扮小貓,圍著老貓蹲下。游戲開始,老貓裝睡。小貓輕輕地走或跑到場地周圍藏起來。老貓聽到小貓走開后,睜開眼睛說:“老貓睡醒四面瞧,我的孩子不見了。”同時站起來四面張望,尋找小描,嘴里“喵喵”叫。小貓聽見老貓叫聲時,邊“瞄瞄瞄”地叫,一邊趕快地跑回老貓身邊蹲下。
規則:小貓要在老貓“喵—喵”叫后才能走出來。
【活動反思】
大班幼兒的思維正處于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過度的時期,他們情感外露,不穩定,帶有很大的情緒性。小班幼兒基本掌握了走,跑、跳,爬等基本動作技能。但是他們的動作仍然不夠協調和平穩。根據小班孩子年齡特點,設置的游戲必須要有非常強的情景性,才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這就需要老師創設一定的活動氛圍。《老貓睡覺醒不了》這個戶外游戲活動,主要是通過故事情景,貫穿整個游戲。讓每個幼兒都能始終保持以愉快的情緒積極主動的參與,真正做到玩中學,學中樂。
一、形象有趣的角色扮演,鼓勵孩子積極參與游戲,融入到游戲之中。
我們首先要從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與認知程度出發,抓住他們對小動物的濃厚興趣的特點,老師當“貓媽媽”,幼兒當“小貓”,游戲前可用一個完整的故事吸引住孩子,把游戲兒歌發揮成故事,通過故事讓孩子知道找不到“小貓”,“貓媽媽”會很著急;離開了“貓媽媽”,“小貓”會很危險。聽到“貓媽媽”的叫聲,該怎么辦呢?大家來學一學吧。誘發了孩子的興趣,接下來老師也無須介紹游戲規則了。
二、充滿童趣的情景設置,適時調整孩子的運動量,達到科學鍛煉身體的效果。
在游戲過程中如還未達到預設的運動量時,就可以改變游戲情節,告訴小貓們:“不好啦,打雷啦!”“快點跟貓媽媽跑回家!” 提高了跑的速度,在快速跑的過程中孩子的情緒被調動起來,從而達到了游戲的運動量,取得了科學的`鍛煉身體的預期效果。
三、小班孩子的游戲具有靈活性和機動性。
作為老師應該有敏銳的觀察力,靈活機動的應變能力來應付突發的意想不到的事情。如:對跑回來的孩子說:“不好啦,我丟了一只小貓,你們少了一個弟弟,讓我們一起把它喊出來吧!”于是大貓和小貓一起喊“貓弟弟,快出來吧!”在這樣的情緒感染下,他一定會跑到媽媽身邊來的。
在反思過程中,我意識到:在游戲中我們都要充分了解孩子的年齡特點,把孩子的需求放在第一位,還是不斷挖掘游戲其內在的有意義的教育價值,只有這樣才能使孩子得以成長和發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設計思路
家里添置了一臺具備3D顯示功能的電視機,對于這個新玩意,全家都感覺新奇好玩,兒子還幾次三番地要求看3D電影。后來,我發現班上90%以上的幼兒都看過3D電影,并以此作為“炫耀”的資本。為此,我萌發了“設計一個關于3D的學習活動”的念頭。
有了想法,我便和男同事們一起開始著手研究3D,試著找出其中適合幼兒的“突破口”,我們發現“紅藍”模式的3D適合活動的開展。我們準備了紅藍眼鏡,打印了一些網上找來的3D圖片。但是,究竟怎樣設計活動呢?起初,我們拆下了紅藍濾色片,試圖讓幼兒自由組合鏡片,發現3D眼鏡的組裝模式。但是,經過試教發現,活動無趣也無味。僅僅將3D眼鏡作為這個活動的核心,難免走入預設過強、過于程式化的誤區。
經過一次次教研碰撞,兩個初步的情境化雛形出現:一個是“幫助小動物破案”的情境;另一個是“密室逃脫”的情境。最終,男教師們還是選擇了更為緊張刺激的“密室逃脫”情境。在一個封閉的密室中,“逼迫”幼兒去尋找走出房間的方法,其最主要的逃脫線索依賴于3D眼鏡。為了讓活動按照我們所預設的方向行進,我們又對3D原理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制作出屬于這個活動的3D圖。
活動目標
1.以游戲“密室逃脫”為線索,探索不同的濾色片組合,初步感知立體圖像的有趣。
2.尋找逃出“密室”的方法,體驗“有限的時間”概念和發現“逃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情境準備:封閉的活動室(有條件的幼兒園可以為幼兒創設一個陌生的環境),燈光略暗。
2.材料準備:
(1)教具:《密室逃脫》PPT、盒子、開門用的鑰匙、雙色點陣圖(其中某一色為數字形狀)3張、二維碼圖片(內含立體圖像)3張三組。
(2)學具:紅藍濾色片若干、記錄紙筆、有框卻無鏡片的眼鏡人手一副。
活動過程
一、感知“密室”規則
1.今天我們去玩“密室逃脫”游戲 ,誰知道“密室是什么意思”?進入密室前必須知道游戲要求,這樣才能尋找逃離的好方法。
2.傾聽神秘者的敘述(旁白:“門已鎖,要利用神奇的眼鏡和聰明的大腦才能逃離密室”),熟悉周圍環境。
3.幼兒人手一副眼鏡,集體討論這副眼鏡神奇在哪里?鏡框上的箭頭是什么意思(眼鏡沒有鏡片,箭頭指明了插入鏡片的方向)?
4.游戲開始(旁白:“你們只有30分鐘的時間。”)屏幕上出現秒表倒計時。
【設計意圖:活動的導入部分確立整個活動的基調、氛圍,讓幼兒感知“密室逃脫”的游戲規則,為之后的操作和解謎做好鋪墊。活動室的環境創設、神秘者的敘述和倒計時屏幕的出現等,都是為了進一步烘托游戲的神秘氣氛。解讀眼鏡的“神奇”,為之后的環節掃除操作上的障礙。】
二、“密室”解謎
1.單色濾色片解謎
(1)神秘者的旁白:“先去找找桌上有什么秘密吧?”
(2)幼兒操作(屏幕上出現3分鐘倒計時)。
(3)集體討論:你們看到了什么?怎么看出來的(3張桌上分別有3個數字1、2、3;帶上紅色鏡片就能看出藍色的字來了)?
(4)幼兒小結:原來戴上紅色的鏡片就能把圖上的紅色去掉,看出另外一種顏色。
(5)神秘者的旁白:“你們很會動腦筋,但游戲才剛剛開始。這里有一把密碼鎖,找到3個正確的數字才能打開鎖,找到下一步線索。”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旨在讓幼兒探索發現濾色片能將某種顏色過濾的材料特性,這也是3D原理的基礎部分。對于游戲本身而言,這個環節可以進一步鞏固游戲規則,讓幼兒體驗初步成功的快樂。其中幼兒獲得的答案“1、2、3” ,實際上是最后一個游戲步驟中的重要線索。】
2.解密碼鎖
(1)猜測三位數字(屏幕上出現3張圖片,分別對應3個數字)。
A.六邊形(數字6)
B.雙色點陣圖(數字4)
C.前兩位數字相加的尾數(數字0)
(2)按照幼兒的各種解鎖思路,教師操作課件,直至解開密碼鎖。
神秘者的旁白:“恭喜你們打開了鎖。打開了這把鎖,你們就會得到接下來的出門線索。”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加入了非3D立體圖像的內容,其目的是為了讓幼兒開動腦筋通過多種方式尋求答案,同時也讓幼兒的眼睛得到短暫的休息。數字6的出現形式和第一個環節解謎模式一致,也是鞏固前一環節的方法。從“密室逃脫”的游戲角度看,這是一個重要的銜接部分,為后續的環節做好了準備。】
3.雙色立體圖片解謎
(1)(屏幕上出現3張二維碼立體圖片)觀察3張雙色立體圖片尋求解謎途徑。
(2)幼兒操作(屏幕上出現倒計時14分鐘)。
(3)集體討論:你們看到了什么?用什么方法看出來的(看出了數字2、漢字“下”、圖形——長方形)?
小結:使用兩種顏色的鏡片就能看出立體圖像。
(4)引導幼兒觀察3個“線索”(數字2、漢字“下”、圖形——長方形),進行回憶和聯想,找出鑰匙盒。
神秘者的旁白:“你們很棒,已經來到了最后一關。鑰匙就在盒子里,不過你們只有一次打開盒子的機會,請看最后一個線索。”
(5)X屏幕上出現3分鐘倒計時)屏幕上出現6張盒子的圖片 ,利用立體眼鏡觀察。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是活動的高潮部分。首先,在操作中,從嘗試用單色鏡片過渡到用雙色鏡片,從而看出立體圖像,這是感受3D立體現象的核心部分。其次,通過對立體圖像給出線索的解讀,是對整個活動的一次回顧。最后,再次利用已經完成的紅藍3D眼鏡,找出6張圖片中與眾不同(突出或陷入)的1張。進一步感知3D立體圖像。在設計時,這個環節進一步烘托了整個活動的緊張氛圍,也是“密室逃脫”游戲的難點和高潮。】
三、“逃出”密室
1.帶領幼兒“逃出”密室,激發幼兒再探索的熱情。
神秘者的旁白:“這個游戲刺激嗎?歡迎你們下次再來玩!”
2.小結:今天我們的冒險旅途很刺激,同時也學到了不少本領。下次我們要玩蒙住眼睛找東西的游戲。
【設計意圖:整個活動中神秘者的旁白基本都以“命令者”的口吻出現,游戲結束時轉換成親切、快樂的語氣,讓幼兒從密室中逃脫的同時也從緊張刺激的氣氛中“逃出”。這是一個體驗成功喜悅的環節。由于幼兒現階段不可能理解3D成像的原理,所以這里對于3D眼鏡及其成像的原理不再提及。我們的活動目標主要是培養、激發幼兒對科學探索的興趣。】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來源:
信是人類用來交流思想的一種表達方式,也是人類生活中一種重要的交流工具。幼兒在以往的生活中,已經有了關于"信"的朦朧的經驗,本活動將帶領他們進一步體驗、探索和嘗試。一方面幫助他們了解如何通過特定方式傳達信息、表達想法;另一方面可以增強幼兒口語聽說和前閱讀、前書寫的能力。
設計思路:
對于幼兒來說,讓他們體驗寫信、寄信、送信的樂趣,遠比教他們什么是信,什么是郵票更有意義。所以,教師在設計活動時,充分考慮的是幼兒的情感體驗,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在教師的支持、鼓勵和引導下,自發的去探索、發現,獲取一些相關知識,促進其能力的發展。本活動利用角色扮演,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利用生動有趣的圖畫形式,表現書信的基本格式,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探知欲;通過材料的供給,讓幼兒在操作過程中體驗快樂,感受樂趣。
教師還通過活動的延伸,促使幼兒對"信"有進一步探索,了解現代生活給人們帶來了哪些新形式的"信",引發他們對信息世界的好奇與思考。探究科技對人類生活帶來的影響,關注不同的信息傳遞方式及其變革,激發他們愛科學的情感。
活動目標:
1、能夠根據信件中所提供的信息,理解圖的含義,體驗獲取信息的快樂與成功。
2、知道寫信所需的工具(信紙、信封、郵票等)。
3、了解信及信封的基本格式,能用文字加繪畫的方式寫回信,體驗寫信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對信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信有傳遞信息的功能。
2、情境準備:將活動室的門貼上小狗的頭像以及小狗家的地址和門牌號,表示這就是小狗的家。
3、教師自制的PPT課件《一封信》 ,錄制好小熊讀信的錄音。
4、為每個幼兒準備一封與教師PPT課件內容相同的信,準備一個相同內容的大信及信封給教師。
5、為幼兒準備寫回信所需的:信紙、信封、筆(鉛筆和水彩筆)、郵票、以及小狗家的地址、小熊家的地址、收信人(小熊的頭像)、膠水等若干。
6、小狗的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組織教學。玩游戲《開火車》,激發幼兒的興趣。
教師先組織幼兒在室外玩《開火車》的游戲,活動室內另一名教師則在幼兒的椅子上放上事先準備好的信。待信放好后,教師就可以將幼兒帶入活動室了。
教師拿出小狗的頭飾并請幼兒戴上,告知幼兒游戲的玩法以及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游戲玩法:教師扮小狗的媽媽,幼兒扮小狗。
師:寶寶們,媽媽今天要帶你們一起去旅行,好嗎?(幼兒一個跟在一個的后面,隨媽媽玩游戲。)教師帶領幼兒自由的行走,邊走邊念兒歌:小乖乖,快快來!我們的火車就要開。嗚--幼:開哪里?師:開北京。幼:誰來開?師:我來開。(教師更換不同地點,游戲反復進行。)二、導入活動。
1、進入故事情境,引出信。
師:寶寶們,我們的旅程已經結束了,現在,媽媽帶你們回家吧!(教師將幼兒帶入活動室。在進入活動室時,教師要引導幼兒觀察門上的頭像、地址和門牌號。)師:寶寶們,我們已經到家了。現在,我們各自找個位置坐下吧!(幼兒找座位坐下,發現了問題。)幼:老師!你看,這是什么?
師:這是一封信,我也收到了一封信。
幼1:怎么會有信呢?
幼2:這是誰的信呀?(幼兒自由討論)2、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搜尋信封上所反應的信息,體驗收到信的快樂。
師:你們看,信封中間有一個頭像還有一個"收"字,這表示什么意思呢?
幼1:是小狗的頭像。師:誰是小狗呀?
幼2:我知道了,這表示是給我的信。
師:對了,這就是一封給我們的信。
三、引導幼兒讀信。
1、激發幼兒讀信的興趣。
師:這封信是誰寫的呢?讓我們打開信封,一起來看看吧!(幼兒和教師一起打開各自的信封)幼:老師,信封里有張紙。
師:這個叫信紙,是寫信用的。讓我們看看信上是怎么說的?
幼1:老師,紙上什么都沒寫,只有圖。
幼2:老師,信上怎么沒有字呢?
2、引導幼兒對信件內容進行探索、討論的活動。發展它們的想象思維,培養他們的探索精神。
師:這些畫是什么意思呢?你能看懂嗎?這些畫想要告訴我們什么?你能猜出來嗎?你能讀懂它的意思嗎?讓我們來一起仔細的看看吧!(給幼兒探索、猜測、討論的空間)3、鼓勵幼兒將自己的探索結果大膽地表述出來。
師:誰來說說,你都看到些什么?又知道些什么?把你看到的和知道的講給大家聽聽。(請個別幼兒對自己的理解進行表述)四、教師播放幻燈片,帶領幼兒共同觀看閱讀,幫助幼兒理解信的內容。
1、教師播放幻燈片2 ,將幼兒探索得出的結果集中反饋到PPT課件中。
師:誰來說說信中的這些圖表達的是什么意思?(請個別幼兒回答)待幼兒回答正確后,教師將文字置于信中圖的位置。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夠根據需要選擇恰當的工具,把花生從米中取出來,激發幼兒對探究活動的興趣。
2、能積極參與活動,用簡短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
3、初步嘗試記錄的方式。
活動準備
大盆6個、小筐、夾子、漏勺、托盤、花生、小米等物每人一份。記錄圖表。
活動過程
一、情景引入:
(1)“燒飯的阿婆不小心把花生和大米混在了一起,她想請咱們班小朋友幫助她把花生和大米分開”,請小朋友想想有什么辦法。
(2)出示各種工具,與幼兒共同認識工具以及簡單的功用。 (夾子、小筐、漏勺 )
二、猜想預測:請小朋友猜猜看,哪種工具分得又快又干凈?
問題探討:幼兒自由發表自己的想法 。
三、幼兒操作
(一)第一次操作
(1)、幼兒自選工具,把花生分揀到托盤里。(停止時,要求幼兒把工具放回原處整齊)
(2)、幼兒分別來講講用工具分花生和小米的情況。
(二)第二次實驗
(1)提出要求:仔細想一想哪種工具你還沒試過,請再換種工具試試。
(2)記錄再次實驗用的工具(看看這是第幾次,在哪個格子里記錄)
(3)觀察記錄結果,哪種工具分得又快又干凈?記錄在表格中。
四、討論總結:
“今天我們發現用小筐分花生和小米又快又干凈,為什么小筐能分得那么快?”
幼兒觀察小筐并與其他的幾種工具進行比較得出結論:小筐有眼,可以把小米漏下去,把花生留在筐里,所以分得又快又干凈;漏勺也有眼,但眼兒太小,小米漏不下去,所以不能把花生和小米分開;夾子能分開,但是一次只能夾一個,太慢了。所以說,喲內蒙古小筐分花生和大米最快最干凈。
小朋友,走!咱們把分好的花生和大米給阿婆送去,并把這個好辦法告訴她,讓她以后再遇到這樣的困難就有辦法了。
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傳遞的
1、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夠積極的從不同途徑、用不同的方法收集傳遞信息,
2)幼兒在活動中了解信息傳遞的不同渠道,學習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 活動準備:幼兒通過查詢、采訪等方式了解相關知識。
3、 活動過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傳遞的方式。可啟發幼兒從物體發信號、用聲音發信號、用文字發信號等幾個方面考慮。如:通過手勢、旗語、煙火等物體發信號;通過吹號、打鈴、敲鼓、廣播電話等聲音發信號;用信鴿捎帶、郵局傳遞、發傳真、發電子郵件等多種文字形式發信號。
2) 教師配圖講述有關人們傳遞信息的故事。如:古時候長城的烽火臺上燃煙火傳遞敵情;抗日戰爭時期,用放倒消息樹的辦法報告敵人的去向等。
3) 討論:現在人們怎樣傳遞信息?引導幼兒了解常用的通訊工具。
4) 組織幼兒玩通訊游戲傳電話:教師將幼兒分為兩組,分別向每組的第一個人說一句悄悄話,開始后,再一個一個的往后傳,各組最后一個報告電話內容,傳的又快又準的一組為勝。
4、 活動延伸:
1) 組織幼兒自己操作電腦。
2) 在活動區內提供半成品材料,學習制作這些通訊工具,為幼兒開展角色游戲提供道具。
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螃蟹
【【實用】幼兒園大班教案匯總六篇】相關文章: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教案匯總八篇05-30
【實用】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匯總10篇05-29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教案匯總五篇05-27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教案匯總九篇05-25
【實用】幼兒園大班教案范文匯總九篇05-27
【實用】幼兒園大班教案6篇06-02
【實用】幼兒園大班教案4篇05-27
【實用】幼兒園大班教案八篇05-24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匯總六篇06-01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教案范文匯總九篇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