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匯編八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幼兒主動發現物體的排列規律,并根據發現的規律進行排序,數學教案-站隊游戲。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動物去郊游。內容:1、獅子大王組織小動物去郊游,小動物們按照大王的要求(矮高矮高矮高,走的、蹦的、走的、蹦的,)已經排好兩隊,小兔子、小松鼠、狗、貓、刺猬、小豬、大象、熊遲到了,它們該怎么樣站隊呢?2、隊伍走著走著,中間的幾只小動物因為去追路邊的蝴蝶掉隊了,它們很著急,請大家幫忙找找它們應該站在哪?怎么排?
活動過程:
一、幫助小動物排隊
1、 幼兒觀看多媒體課件內容1,尋找規律接下去向后排。
2、 觀看多媒體課件內容2,找出哪個地方缺了,缺了什么。
二、站隊游戲
1、幼兒站成四豎排,進行游戲。
游戲方法:教師悄聲告訴每組前幾名幼兒做出兩組規律,請后面的幼兒接著把規律做完。(如:坐下、起立、坐下、起立)
2、 教師請中間幾名幼兒停止動作,集體尋找中間缺了那些動作?
(幼兒熟悉方法后,可請幼兒代替老師接下去游戲。)
延伸活動:
組織幼兒看規律符號進行站隊游戲。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的:
1、通過分組玩色,鞏固幼兒對幾種常用顏色的認識
2、鞏固幼兒游水分離、手指點畫技巧,學習染紙、噴色等新的方法
3、進一步培養幼兒對色彩、美術活動的興趣,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發展幼兒發現美、感受美、表現美的能力
活動重點:
鞏固油水分離、手指點畫技巧,學習染紙、噴色等新的方法
活動難點:
學習染紙、噴色技能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紅黃藍綠橙紫黑色若干,針管、紙、棉簽、宣紙大量
(2)知識準備:掌握各種顏色,學習油水分離、手指點畫技能
(3)環境準備:將室內布置成魔術屋,根據活動內容將室內分成四組
活動過程:
1、進入魔術屋,引起興趣
師以神秘的口氣告訴幼兒在魔術屋里有一些好玩的東西,進入魔術屋。
2、參觀魔術屋
(1)油水分離
讓幼兒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能看到紙上看不清的畫,鞏固對油水分離的認識。
(2)手指點畫
讓幼兒在葡萄架上點畫一串串的葡萄。
(3)放焰火
用針管吸色對準紙放焰火,要變換不同顏色,比比誰的焰火漂亮。
(4)染紙
用宣紙采用對角折或對邊折的方法染色,注意顏色不同及用色不要過多。
3、幼兒玩色
讓幼兒選擇自己所喜歡的玩色方法玩色。
要求:注意玩色衛生,要干凈清潔。
師注意巡回指導。將幼兒成果統一擺放。
4、講評成果
讓幼兒講講自己變出了什么。
小結:小朋友在魔術屋里又學會了新的魔術,學會了放焰火、制作美麗的花布,魔術屋要關門了,我們以后再來玩吧。
活動結束:
在活動區里,為幼兒提供玩色的用具,讓幼兒用各種方法玩色。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閱讀繪本,能細致的觀察畫面,大膽的表述對故事的理解。
2.通過討論、猜測等多種方式,理解繪本內容,感受主人公的心理變化。
3.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4.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5.學會有感情地朗誦,大膽參與討論。
活動重難點:
通過畫面理解故事內容,讓幼兒感受到閱讀的樂趣,感受到主人公的心理變化。
能細致的觀察畫面,大膽表述對故事的理解。
活動準備:
《團圓.》幻燈片,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觀察封面,談話導入
今天郭老師帶來了一本關于我的圖書,看看封面上我的旁邊都有誰?一家人在干什么?我睡在哪里?你有沒有在爸爸媽媽的中間睡過?是什么感覺?
二、閱讀繪本,理解體驗
1. 在第一頁上你看到了誰?爸爸為什么不在家?你猜一猜爸爸到哪里去了?
2. 爸爸只有過年的時候才回來,我看見爸爸的表情是怎樣的?爸爸為什么用胡子渣我的臉?爸爸抱起我,我為什么嚇得大叫起來?如果你的爸爸出差很久回來了,你看到爸爸什么表現?
3. 當我吃到包著錢幣的湯圓后、心情是怎么樣的?請小朋友來表演一下。為什么爸爸看到我吃到了包著硬幣的湯圓比我還開心呢?
4. 當大春給我看他的大紅包時,你猜猜我是怎么做的?為什么我不覺得大春的大紅包稀奇,卻要把我的硬幣拿給他看?
5. 爸爸讓我跟他一起去屋頂,看不到遠處有什么,你會怎么表現?當爸爸看到我看不見遠方的東西時,你猜一猜爸爸會怎么做?你被爸爸高高的舉起過嗎?是什么樣的心情?
6. 堆完雪人打完雪仗后回到家一摸口袋,什么找不到了?我的心情怎樣?你猜一下我會怎么做?請小朋友來表演一下著急的表情。為什么我這么在乎這枚硬幣?
7. 爸爸要走了,我的心情怎樣?爸爸在我的耳邊悄悄地說了一句話,你猜一猜爸爸說了什么?為什么我不要爸爸給我買洋娃娃,卻把硬幣給了爸爸?
三、配合音樂,重溫故事
活動結束:爸爸要走了,我把硬幣送給爸爸,因為這是一枚代表好運的硬幣,這枚硬幣會給爸爸帶來好運,保佑爸爸平平安安的早點回來跟我和媽媽團圓。
活動反思:
第一次嘗試繪本教學,沒有經驗,也沒有太多的范本可以借鑒,只是摸索。
繪本閱讀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孩子們對繪本閱讀的興趣,而不是但存的喜歡聽故事。授之以漁不如授之以漁,提高孩子們閱讀的能動性。因此,我選擇了內容較簡單,較適合中班孩子的繪本閱讀《團圓》,這節課上下來,有滿意之處,也有很多的不足。
較滿意的地方是:
在活動過程中一共提到了七大問題。每一個問題里面包含了很多的小問題。能在許多的小問題里面找到一個重點問題引導孩子討論猜測進行提問,讓孩子真正的走進主人公的內心世界,去體驗微妙豐富的情感變化,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介紹封面時,引導孩子,你在封面上都看到了誰,他們在干什么,為什么第一頁上只有我和媽媽,爸爸到哪里去了?一方面培養了孩子敢想敢猜的學習精神,另一方面也給故事增添了一份神秘感。讓孩子對故事的`情節充滿了好奇,有一睹為快的欲望。
不足的地方是:
提問問題時語言不夠簡潔,有些啰嗦。
今后的我一定會積極探索,也希望大家給予指點,共同交流,集思廣益,真正有效的上好繪本閱讀課,讓孩子在經典閱讀中獲得快樂,在分享交流中感受童趣,感悟人生!
活動點評:
《團圓》是一個溫馨且又有些傷感的經典故事,它吸引了孩子們,同時也深深地打動了我。
從故事中,孩子們知道了父愛的溫厚,硬朗,以及給自己的安全感。也知道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的日子多么的甜蜜,可一年里爸爸只有春節才能回來一次,初見爸爸時,“我”怯怯的不肯走進,乃至嚇得大哭,為了讓孩子理解“我”與爸爸的陌生感,郭老師設計了啟發性的提問:我為什么嚇得大哭?如果你的爸爸出差很久回來,你會怎么樣等等,尤其是那枚珍貴的小小的好運硬幣,從失而復得的驚喜到“我”又將其送給出遠門的爸爸,這里面包含著多少的牽掛,又傳遞了多少祝福。
郭老師在活動中有效提問調動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并結合生活的實際,讓孩子們表演,體驗主人翁“我”的心情,整個活動過程層次清晰,各環節過渡自然。應注意的是:再提問時再精煉些就更好了。
小百科:團圓指的是一家人全部在一起。一年之中,家人去遠方工作,只有到年的時候才回家或者幾年才回家就是團圓。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教學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圖片,學習用教連貫、完整的語言講述圖片內容。
2、學習描述人物的外表、行為,能進行合理的情節想象。
3、注意傾聽同伴講述,并樂意與同伴交流。
活動準備
1、物體沉浮實驗;袋鼠的習性特點。
2、指講訴圖片四幅。
活動重難點:仔細觀察圖片并用較連貫、完整的語言進行講述。
指導要點: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動物表情、動作,并通過充分想象完整的句子講述圖片的內容。
活動過程
1、導入激趣。
教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些有趣的圖畫,一起來看看圖片里講的是什么有趣的事。
2、觀察講述。(引導幼兒觀察圖片,發揮想象。)
(1)出示圖片一(遮擋住袋鼠)
提問:小兔和小熊在干什么?發生什么事?讓幼兒自由說一說。
教師小結:一天,小兔和小熊在草地上踢足球,玩得真高興!突然,小兔用力一踢,把足球踢得很高很高,足球一直向遠處飛去。。。。。。
(2)重點觀察圖二。提問:
足球不見了,小兔和小熊在草地上到處找,它們看見了袋鼠媽媽,它們會對袋鼠媽媽說些什么話呢?
你從哪里看出來的?(重點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中小袋鼠的表情、動作,體驗小袋鼠的心理活動;同時啟發幼兒通過描述小動物間的對話來豐富情節。)
過度語:奇怪了,足球到底在哪里?(掀開遮擋住的袋鼠,解開謎底)噢,原來足球在袋鼠媽媽的口袋里,怎么辦呢?
(3)出示圖片三。
提問:大象在做什么?它為什么要這樣做?
(4)出示圖片四。
提問:大象用什么辦法找到足球的?小熊、小兔和袋鼠的心情是怎樣的?你從哪里看出來?
3、自由講述。
請幼兒看圖自由講述,教師幫助幼兒學會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圖片并講述。
(1)這幾幅畫面說了一個故事,我們怎么看?(引導幼兒明確看圖的方法與要求:按順序從第一幅開始看。)
(2)請幼兒與旁邊的同看互相交流,看圖講述故事。(教師注意傾聽幼兒講述時是否能圍繞畫面內容展開,幫助幼兒想象小動物的對話和心理活動,豐富情節。)
4、集體講述。
(1)引導幼兒集體看圖,較完整、連貫地講述四幅圖的內容。
(2)提問:我們能不能將四幅圖連起來說一說呢?(引導幼兒按順序用完整的句子進行講述,教師注意提示和豐富相應的詞句,如很高很高、緊緊地捂著等。)
5、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加深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6、討論。
(1)小象是怎么幫小兔、小熊找到足球的?你喜歡袋鼠媽媽嗎嗎?為什么?
(2)足球為什么能浮上來?(引發幼兒的經驗進行講述。)
活動建議
1、將講述圖片投放在區域中,讓幼兒繼續講述。
2、鼓勵幼兒嘗試將該故事講述給伙伴、家長聽。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認識青蛙。
2、讓幼兒知道青蛙生活的環境以及各個成長階段的特點。
3、培養幼兒關愛生命,愛護小動物,保護自然環境的好習慣。
4、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青蛙各個成長階段的特征;知道青蛙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教育幼兒珍愛小生命。
活動準備
一個大雨天的早上,教師在教室的墻角放有一只小青蛙(也有可能本來就有一只青蛙)。青蛙各個成長期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上課鈴聲響了,幼兒坐在小登上唱著兒歌等老師來上課。
1、教師走進教室,一個小孩大聲說:“老師,墻角有一只青蛙”
2、老師走上前看了一眼說:“啊,真有一只青蛙,那怎么辦呢?”一石激起千層浪,有的說拿回家喂雞,有的說踩死它,有的說把他扔出窗外……
3,這時老師帶領孩子再認真看那只青蛙,老師說:“你們看它多可憐啊,它現在一定很著急很害怕,誰知道它現在想什么啊”
“它想媽媽了”“它怕我們會打它”“它在哭呢”“它求我們別傷害它”
二、這時教師對孩子講解青蛙的生活習性,出示青蛙吃害蟲的圖片,點出主題青蛙保護莊稼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
三、教師出示各種青蛙圖片,讓孩子認識各種青蛙。
四、教師對孩子們進行珍惜生命,愛護小動物的教育。
五、鈴下課響了,師問:“現在拿這只青蛙怎么辦”。孩子們會齊聲說“送到外面的草地上!”孩子們把青蛙送出教室。
六、教學活動延伸
1、猜謎語(綠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蟲;冬天它休息,夏天勤勞動。)
2、讓孩子把謎語講給父母猜,告訴他們別亂殺青蛙,保護自然環境。
教學反思
對于本節課的反思:
第一、聯系幼兒的生活實際,小青蛙是孩子們最熟悉,最喜歡的小動物,這樣容易調動起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
第二,現在的孩子特別是農村的孩子總是以玩死小動物為樂趣,從小就有暴力的行為。不懂得珍惜愛護生命,這一課能讓孩子知道生命是可貴的,愛護大自然,愛護小生命。
第三,只有那些善良的人,才是有責任心的人,我們的教學目標是要培養有責任心的人,所以我認為對孩子從小進行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教育是很必要的
第四、不足的是用圖片不太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征,如用幻燈動畫制作效果會更好。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薄殼原理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是很廣泛的,如安全帽、拱橋、拱形屋頂等,但這樣的知識內容在小學、初中的教材中才會出現,如何讓幼兒園的孩子通俗易懂的了解拱形能承受較大力的原理,這是本次活動的一個難點,我們用幼兒身邊常見的雞蛋殼、鉛筆、紙、積木等,通過幼兒自己親自動手做實驗,來感知體會力作用于凹面、凸面、平面時出現的不同現象,也許不是所有的幼兒實驗都能成功,但如果他們在活動中能仔細觀察,喜歡探索,這也是我們活動的一個收獲。
活動目標:
1、探索感知力作用于凹面、凸面、平面時出現的不同現象。
2、初步理解拱形面能承受較大力的原理,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3、在操作中能仔細觀察、樂于探索。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5、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個人操作材料:1/2雞蛋殼4-5個,削好的鉛筆
2、分組操作材料:針筒、卡紙條、書、積木、裝水的盆、托盤若干,紅色筆一支
3、有關拱形的多媒體圖片
活動過程:
一、講述故事“小雞出殼”引起幼兒興趣
二、幼兒探索力作用于雞蛋殼的凹面、凸面的不同現象
1、提問:雞姐姐和雞妹妹吵個不停,你們來評評理,到底是誰先啄破了蛋殼?
什么東西比較像小雞的尖嘴巴?你們愿意來做個實驗嗎?
2、幼兒用鉛筆模擬小雞的尖嘴巴,分別戳蛋殼的凹面、凸面。
3、教師、幼兒共同小結:蛋殼的凹面比較容易戳破,蛋殼的凸面要花較大的力才能戳破。因此蛋殼是雞妹妹先啄破的。
三、往雞蛋殼內、殼外做注水實驗,明白拱形面能承受較大力的原理。
1、出示針管,演示如何吸水、注水。
2、幼兒做實驗。
3、幼兒交流實驗的結果。
4、教師講解拱形面能承受較大力的原理:針管里的水就象是鉛筆戳在蛋殼上的力,當水落在蛋殼凸面時就散開流掉了,就像是鉛筆上的力大部分沿蛋殼表面分散了,所以蛋殼不容易破,拱形橋面也能承受較大的力;當水落在蛋殼的凹面時,水集中在蛋殼里就像是力集中在蛋殼的中心,蛋殼就容易破。
四、探索力作用于平面、凸面的不同現象
幼兒用卡紙和積木分組合作搭橋,要求是用兩塊積木做橋墩固定,卡紙做橋面,橋面至少要承受一塊積木的重量不會塌掉。(活動中如果幼兒不能想到拱橋,可提醒幼兒想想還有什么形狀的橋。)
五、分享交流拱形在生活中的應用。
1、出示拱形積木,提問:這像什么?你在生活中有沒有見過這樣的物品?
2、教師用多媒體圖片做介紹,使幼兒明白物品設計成拱形的原因。
結束:小朋友們可以再去找找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是拱形的,也可以自己設計拱形的物品,并把它們畫下來,讓其他人了解這些知識。
活動反思:
《找拱形》一課從教學預設到教學過程,突出了活動的趣味性、科學的創新性以及學生親身經歷猜想、驗證及主動創造的過程,本課教學過程中有三點達成了預設目標:一是較好地組織每個學生參與到小組活動中,對科學探究活動、對拱形結構的進一步認識有了提高;二是科學概念的形成突出了以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為基點,緊密聯系了學生學情,并在此基礎上對拱形的具象化認識有了更多的感觸,通過過程中的小組分工、匯報交流讓學生充分感知拱形結構在實際生產生活中的奇妙運用;三是讓學生在體驗學習中對拱形物體的研究有了切身的印象,在探究、對話中發現了拱形結構在自然界中以及在人類的創造發明中的生動體現,而學生在教師組織引導學習中也學會了尊重他人意見,敢于提出不同見解,樂于合作與交流的良好品德。
本節課不僅是讓學生知道圓頂形是拱形的組合,還要了解圓頂形、球形的受力特點,它為什么能承受很大的力,和拱形比,它又有什么特點。確實,如果本節課和“力”脫離了就毫無深度可言了。因為有了這些活動的設計,所以學生能很好的感受圓頂形受力的特點。
在本課中存在不足之處:
1、學生回答問題、討論交流不是很積極,平時要多注重培養。
2、給學生討論交流的時間要適當延長,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思考。
3、學生的動手實踐活動少,這樣在課的后半段,以至于部分學生注意力不集中。
4、上課的語速有點快,以后要多注意。
在科學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活動的設計中我還需要考慮的更全面。
小百科:拱形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立體的,拱形可以是圓或圓柱體的一部分,有時球形的一部分也算,也可以是拋物線、橢圓的一部分。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節,了解我國有世界最高的山、最長的長城、最大的廣場。
2、學習講述故事,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
4、能分析故事情節,培養想象力。
5、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大膽參與討論。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
2、有關喜馬拉雅山、萬里長城、天安門廣場的圖片。
3、故事磁帶《月亮船》、音樂磁帶《劃船》。
活動過程:
一、組織教學:小朋友,今天有這么多老師和我們一起上課,你們高興嗎?(高興)現在請聽兒歌,看兒歌里小小的船是指什么船。
二、兒歌導入:
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兩頭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好,小朋友說兒歌中小小的船是指什么船呢?(月亮船)對,是月亮船,今天老師就帶來一個關于月亮船的故事,你們想聽嗎?(想聽)
三、分段播放故事錄音。
四、教師設問題,請幼兒回答: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月亮船)
2、是誰幫助小螞蟻找到家鄉的?(仙女)
3、小螞蟻的家鄉在哪里?(中國)那兒有最高的山是什么山?(喜馬拉雅山)那兒有最長的墻是什么墻?(萬里長城)那兒有最大的廣場是什么廣場?(天安門廣場)
五、出示教學掛圖,請幼兒和老師一起講述故事。
1、教師提問:小螞蟻的家鄉是中國,那你們的家鄉在哪里?(中國)你還知道我們中國有哪些美麗風景?(長江三峽、日月潭等)
2、請幼兒再說出我國在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長的墻、最大的廣場的名字,教師出示相應的圖片,以加深幼兒的印象。
六、教師小結:我們的國家地域廣闊,山河秀麗,有很多著名的建筑、風景名勝,我們要從小熱愛自己的祖國,為做一個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七、播放劃船的音樂,現在就讓我們坐上“月亮船”到我們美麗的家鄉去游玩吧!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幫助孩子認識各種人民幣的面值。
2、讓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消費觀念,養成合理花錢的習慣。
3、在孩子進行活動的過程中,告訴他們爸爸媽媽在當家的時候是多么不容易。
活動準備:
1、不同面值的人民幣。
2、將教室布置成不同區域,將上面標號圖案作為標志。比如超市就畫一些零食等在卡片上,然后貼在那個區域。菜市場就畫蔬菜、肉類等。
3、購物籃幾只,各種生活用品,蔬菜或是水果等。
活動玩法:
1、將孩子們作為三人一對,當中有爸爸、媽媽和寶寶。
2、教會孩子認識不同面值的人民幣,以及怎樣使用。
3、活動開始,可以首先給“爸爸媽媽”任務,爸爸要去買香蕉(3元錢),媽媽要去超市買牛奶2盒(5元錢),寶寶在路口等爸爸媽媽(不能亂跑),看見爸爸媽媽提物品太重要主動幫助。
在這個活動中,老師們還可以變化著不同的地點,將生活之中經常會去的地方介紹給寶寶們。比如銀行、爸爸媽媽的公司、還有水果店、肯德基之類的地方,甚至生活之中會收物管費、水電費等行為都讓寶寶有基礎的認識。
【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匯編八篇】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匯編8篇05-30
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匯編5篇05-29
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匯編九篇05-21
【精華】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匯編九篇05-30
【熱門】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匯編九篇05-29
關于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匯編五篇05-24
【必備】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匯編五篇05-24
【推薦】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匯編四篇05-23
【實用】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匯編九篇05-22
【必備】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匯編九篇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