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幼兒園社會教案模板錦集6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社會教案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1
活動名稱:
需要幫助的人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孩子懂得怎樣幫助我們身邊的人。
2、激發幼兒關愛別人的美好情感。
活動準備:
多媒體設備、捐助箱、圖書、玩具。
活動過程:
一、觀看錄象回憶交流
1、觀看“獻愛心捐助活動”的錄象。
2、教師提問:你們看到了誰?他們在干什么?給誰捐款?為什么要給災區的小朋友捐款?
3、師小結:生活中有困難的人需要我們去幫助, 讓我們來看看照片上還有哪些人也需要我們的關心和幫助。
二、觀察圖片 分享討論
1、出示圖片一 (有人摔倒了)
圖片二 (有人生病了)
圖片三 (老爺爺背著包在吃力地走路)
圖片四 (三輪車阿姨在吃力地騎車
2、提問:
(1) 你遇到了這些事會怎么做?你想幫助誰,有什么好辦法?
。2) 在我們的身邊還有哪些人也需要我們去關心和幫助?
3、幼兒討論:如果我遇到了這些事會怎么做?有什么好辦法幫助他?
4、師小結:
大家都很愿意幫助這些需要幫助的人,而且還想了很多的辦法。平時我們經常看到爸爸媽媽、叔叔阿姨也會幫助一些有困難的需要幫助的這些人,我們一起來看一組圖片。看看他們是怎樣關心、幫助別人的。
三、觀看幻燈片拓展經驗
1、講講圖片上他們是怎樣幫助別人的。
2、小結: 原來我們周圍有很多人需要大家的關心和幫助,幫助了別人我們也會變得很快樂的。
3、引導幼兒獻愛心捐助災區小朋友。
四、活動延伸 情感激發
1、出示災區小朋友的來信,激發孩子的興趣。
2、老師讀信,激發孩子想幫助災區小朋友的愿望。聽了來信你們說怎么辦?
3、幼兒依次挑選自己喜歡的物品上來捐助,在“愛的奉獻”樂曲聲中結束活動。
幼兒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植物生長記錄
有益的學習經驗:
學習觀察記錄的知識,樹立初步的觀察植物、照顧植物的任務意識。
準備:
每組一本植物生長記錄簿、種子完整生長過程的圖片,記錄樣例、標尺簽。
活動與指導:
1.出示植物完整生長的圖片,讓幼兒進一步了解植物生長的過程,激發幼兒觀察自己種植物的興趣。
2.提示幼兒植物生長是漫長的過程,不象錄相演的那樣快,希望小朋友注意觀察,看看種子什么時候發芽,什么時候開花……
3.啟發幼兒用畫和測量的形式來記錄它的生長。
4.示范記錄方法。
要求:看生長情況,數葉片,量株高,把觀察結果記錄在本上。記錄可以用寫數字或涂色高度、數量、空格的統計辦法。提醒幼兒植物未發芽前,用圓圈或三角形代表無變化。
5.請幼兒分組作記錄練習,提示幼兒每日的觀察記錄時間,以及輪流記錄的方法。
6.活動結束后注意觀察,觀察和督促幼兒的記錄,請幼兒定期向全班匯報記錄結果,逐漸形成責任心和任務意識。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夠說出一些重要交通安全標識的名稱。
2、了解各種標識的圖案、意義,知道標識給人家生活帶來的好處。
3、體驗游戲時的愉悅情緒。
4、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
5、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與動作協調發展。
【活動準備】
一些重要交通標識的卡片若干、黑板一塊、布一塊、標識相應字卡若干。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
指導語:今天,我們一起來玩個交通小游戲。想玩嗎?告訴我!可以使用什么交通工具(……)好!(可選擇你喜歡的交通工具)出發嘍!
帶領幼兒在教室內走一圈,然后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小結:告訴我,如果我們真的是走在或者你們在馬路上開車的話,能隨便開,隨便走嗎?
二、認識標識
指導語:瞧!老師這有很多交痛標識圖片,誰說說,你都認識哪些?(掀開布,幼兒自由說)
指導語:我們現在一個個來認識。(逐一認識并解釋其主要作用)
請幼兒說說認識的標識,指出標識并說說標識的名字,把字卡貼在相應的標識卡片下面。
三、走迷宮圖
指導語:好了,羅老師現在要給我們變一個魔術了,看看,你們還記得這個標識叫什么名字嗎?(一名助教老師:羅老師,站在黑板后面,老師隨意的逐一復習標識的名字,再認一認標識,幼兒回答對一個隨即往后傳給羅老師,羅老師在黑板后用標識卡片拼出一幅迷宮圖)
指導語:瞧!羅老師給我們變出了一幅迷宮圖,哦,小朋友你們想去這個開心樂園玩嗎?那必須通關啊,我們一起闖關吧!(把迷宮圖路線上的標識逐一認識就可算通關)
四、認識其它標識
指導語:今天我們認識了一些交通標識,生活中還有很多標識,誰說說你還見過哪些?在什么地方見過?
教師可出示幾張標識(如:麥當勞、08年北京奧運會會徽等)
五、游戲
指導語:誰能快快的說出我手里拿的是什么標識,我就請他向我邁進一步。
教學反思:
近期對于幼兒的安全問題放在了幼兒園工作的首位,我園一直重視幼兒的安全教育,我們每星期都會給幼兒上交通安全課,還利用走廊把交通安全知識用兒歌貼出來。在外操場畫了模擬交通安全圖,平時讓幼兒去走一走。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知道三月八日是國際勞動婦女節,發展動手操作能力。
2、了解媽媽的辛苦,知道媽媽愛我,我愛媽媽。
3、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4、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與動作協調發展。
活動準備:
1、會唱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兒歌《我的好媽媽》。
2、媽媽的照片,為媽媽做禮物的材料,如,各種盒子、彩紙、絲帶、彩筆等。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園知道三月八日是國際勞動婦女節教師和幼兒一起唱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
提問:小朋友你們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嗎?(婦女節)今天是三月八日國際勞動婦女節,是媽媽、老師、阿姨的節日。
2、引導幼兒了解媽媽的辛苦,知道關心媽媽。
(1)今天是媽媽節日,誰愿意介紹一下自己的媽媽呢?(說一說媽媽的樣子,媽媽的職業等)
(2)請個別幼兒說一說媽媽是怎樣關心自己的?(給我洗衣服,給我做飯,生病時照顧我等)
(3)在家里你應該做?
媽休息的時候,你是怎樣做?
媽媽生氣的時候,你是怎樣做?
媽媽最忙的'時候,你是怎樣做?
(4)對媽媽說一句話,表達對媽媽的愛出示媽媽的照片,猜一下照片上是誰的媽媽,請照片上那位媽媽的孩子說一句話。(如:媽媽愛我,我愛媽媽,媽媽辛苦了等)3、說兒歌:《我的好媽媽》
附兒歌:我的好媽媽,下班回到家,勞動了一天,媽媽辛苦了,媽媽,媽媽快坐下。媽媽,媽媽快坐下,請喝一杯茶,請喝一杯茶,讓我親親你吧!讓我親親你吧!我的好媽媽!
4、請幼兒用提供的材料制作送給媽媽的禮物
(1)請幼兒想一想怎樣為媽媽慶祝節日,如:給媽媽送禮物,幫媽媽做事等。
(2)為幼兒準備好各種材料,請幼兒選擇做什么禮物送給媽媽。
活動延伸:
把自己制作好的禮物送給媽媽;搜集有關媽媽的歌曲學唱;布置主題墻《我的好媽媽》。
活動反思:
《媽媽的節日》這節課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的課,旨在通過學習媽媽的節日的知識,交流感受媽媽的辛苦和無私的愛,并在情感共鳴的基礎上,用繪畫的形式描繪媽媽的形象,表達對媽媽的愛和感激之情。同時,除了基本的繪畫知識外,本課給孩子滲透更多的師感恩與愛的表達,凸顯了美術教育的人文性。
為了與生活聯系的更加貼切,我將本課調整在母親節的前一周。上課之初讓孩子閉上眼睛聽歌曲《我的好媽媽》,讓學生回憶媽媽平時的辛苦勞作,感受媽媽對自己無私的愛。進而,給孩子簡單講述母親節的知識,并提醒孩子周末就是母親節了,我們可以為媽媽做些事情,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感恩和愛。孩子紛紛表達自己打算為媽媽做的事情后,點出,我們這節課就來畫一畫我們可愛的媽媽。引導孩子從媽媽的臉型、發型、五官特征、表情、動作等方面描述媽媽,向大家介紹自己的媽媽。在欣賞同齡人的優秀作品后,孩子選擇畫一畫媽媽的肖像或畫一畫節日當天為媽媽做的事情,最后在作品上寫上對媽媽的祝福。
學生的作品大部分令人滿意,但是孩子只是在畫印象中的媽媽,雖然在課前布置孩子觀察自己的媽媽,但是孩子對于表達記憶的形象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如果在課上在孩子介紹自己的媽媽的同時,課件播放孩子收集到的媽媽的照片,給孩子更多直觀的印象,效果會更好。另外,可以請孩子分角色扮演媽媽和孩子,讓孩子給媽媽送禮物或為媽媽做事,并對媽媽說祝福的話,同時老師提醒此時人物的表情、動作,更有利于孩子獲得視覺經驗,表達更完美的作品。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樂意與認識的人抱一抱,體驗抱一抱帶來的愉悅感受。
2、能用簡短而完整的語言進行表述,并在集體中學會傾聽。
3、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
4、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與動作協調發展。
活動準備:
海豚布偶、故事《想要抱抱的小豬》、音樂《愛我你就抱抱我》、"愛心"貼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布偶,體驗抱一抱的親切感。
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小客人,猜猜它是誰?(海豚)海豚很喜歡陳老師,陳老師也很喜歡小兔,所以我們互相抱抱,很開心。有誰愿意和海豚抱一抱?有誰愿意和陳老師抱一抱?
二、教師講述故事《想要抱抱的小豬》,提問: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故事里有誰?小動物為什么不愿意和小豬抱一抱?
三、討論:抱抱的感覺故事中,最后小豬變干凈了,小動物就愿意和小豬抱一抱。你喜歡跟誰抱抱?你不喜歡和誰抱抱?
討論:你們知道抱抱需要用身體的哪些部位嗎?(手、手臂、胸膛)
四、游戲《大家來抱抱》
你最想和誰抱抱呢?讓我們來聽音樂找個朋友抱抱吧?梢院屠蠋煛⑿∨笥选职謰寢尡ПВ部梢哉乙粋或者好多個朋友一起抱抱。
教師播放音樂,讓幼兒自由結伴游戲。
五、評價小結剛才你抱過誰?為什么要抱她?和好朋友抱抱的時候開心嗎?
抱一抱可以讓自己快樂,也能給別人快樂。喜歡抱抱的孩子都是愛心小天使!教師給幼兒貼"愛心"貼紙。
活動反思:
本節活動能圍繞新入園孩子心理適應的需要,生成設計適合其年齡特點活動內容,過程組織緊扣目標,從情感體驗入手,豐富幼兒與他人抱一抱的情感體驗,有重點的幫助孩子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不斷升華幼兒體驗,特別是電教媒體的運用適時恰當,在給幼兒提供模仿對象的同時,營造了較好的氛圍,進一步激發了幼兒與同伴保抱一抱的情緒。建議,關注過程中個別幼兒的體驗,對一些環節增加預見性。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不要亂扔西瓜皮,不亂扔廢物。
2、結合日常生活經驗,通過討論知道廢物要扔在垃圾桶中,不能隨便亂扔。
3、初步樹立愛護環境衛生的意識。
活動準備:
1、背景圖
2、若干幅有關環境衛生的圖片。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背景圖,引導幼兒理解兒歌內容。
出示背景圖:“小朋友看看,這里發生了一件什么事?”幼兒自由講述后請個別幼兒講述一下!澳阌X得這個娃娃怎么樣?為什么?”“結果怎么樣呢?”
教師及時對幼兒的回答進行反饋、總結,順勢念出兒歌。
“西瓜皮扔滿地,這個小朋友知道錯了嗎?他是怎么做的呢?”“頭上長了個‘小西瓜’是真的嗎?到底是什么呢?”“你認為這個小朋友作的對嗎?為什么?如果是你會怎么做?”
2、教師與幼兒根據背景圖一起朗誦兒歌。
、偶w朗誦。
、苽別朗誦。
教師根據幼兒朗誦的情況給予反饋。
3、出示相關環境衛生的圖片,引導幼兒討論。
“你覺得誰做的正確?為什么?”,“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教師及時對幼兒的回答做出正確的反饋與評價。
4、討論環境的衛生的重要性及今后的做法。
提問:⑴如果環境衛生很差,會怎么樣?
、莆覀儜撛鯓幼?
⑶我們平時扔東西時,應該怎樣保持環境整潔?
活動延伸:
結合幼兒日常生活的行為,進一步深化不亂扔廢物的習慣及保持環境衛生的意識。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學會用簡單的句子談論自己父母的工作,知道父母的姓名及父母對自己的愛護。
2.熟悉歌曲旋律,初步學習演唱歌曲,學習最后一句說、唱的連接。
3.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4.借助已有經驗、圖片和老師的提問,理解并記憶歌詞。
【活動準備】
《世上只有媽媽好》歌曲磁帶;《我家有幾口》歌曲磁帶;布娃娃一個;粘貼在KT板上的幼兒全家福照片
【活動流程】
1.導入活動
師幼聽音樂《世上只有媽媽好》進入活動室,在音樂間奏時,引導幼兒一起唱這首熟悉的歌曲,激發起幼兒對媽媽的情感。
2.組織幼兒說說我的一家。
3.出示全家福照片,引導幼兒用連貫的語言介紹自己的家人
(1).教師出示貼有全家福照片的KT板,幼師談話:建庭老師帶來很多照片,找一找有沒有你的。照片上有哪些人?像這樣的,有爸爸,有媽媽,有孩子的照片,我們叫做全家福照片,現在我們請小朋友來給我們介紹以下你是全家福上的各個成員。
(2).現在小朋友數一數你的全家福照片上有幾口人?都一樣多嗎?為什么會不一樣?
(3).現在請小朋友把全家福照片放回KT板上,讓我們的爸爸媽媽看著我們上課吧!
(4).老師這里也有一張全家福照片,現在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來數一數老師家里有幾口人吧!(讓幼兒用掰指頭的方法,進一步熟悉歌曲《我家有幾口》的歌詞。)老師突然想起來,家里還有一個布娃娃(出示布娃娃),我們再一起來數一遍,看看加上布娃娃后有幾口人。
4.學唱歌曲
。1)安靜的欣賞歌曲。
。2)教師完整的演唱歌曲,引導幼兒注意傾聽歌曲最后一句說唱結合的演唱形式。教師:歌曲的最后一句跟我們以前常唱的歌有什么不同?
。3)教師指導幼兒學唱最后一句,初步學習說。唱的節奏。
(4)教師引導幼兒嘗試完整的演唱歌曲。
。5)加上簡單的動作后讓幼兒完整的表演歌曲。
5.情感體驗
小朋友可以怎樣做來表達我們隊爸爸媽媽的愛?
【活動延伸】
做《手指游戲》,大拇指是爸爸,爸爸開汽車,嘀嘀嘀……
【【熱門】幼兒園社會教案模板錦集6篇】相關文章:
有關幼兒園社會教案模板錦集八篇05-23
【精品】幼兒園社會教案模板錦集8篇05-23
關于幼兒園社會教案模板錦集九篇05-19
有關幼兒園社會教案模板錦集九篇05-24
精選幼兒園社會教案模板錦集5篇05-24
精選幼兒園社會教案模板錦集7篇05-22
【精選】幼兒園社會教案模板錦集6篇05-18
【實用】幼兒園社會教案模板錦集10篇05-17
【熱門】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錦集4篇05-19
【熱門】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模板錦集八篇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