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案模板匯編七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教案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運用剪、貼、卷的技能在紙杯上制作木偶。
2、鼓勵幼兒克服制作中遇到的困難,堅持做好木偶。
3、體驗克服困難后取得成功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紙杯、彩色臘光紙、布頭20cm×20cm、剪刀、水彩筆、漿糊、抹布。
三、活動過程:
(一)出示紙杯木偶,引起幼兒興趣。
(二)介紹制作材料:布——做衣裳;紙杯——做頭;臘光紙——做頭發等。并觀察由教師的半成品所表現紙杯木偶制作的步驟。
(三)提出制作要求:
1、在規定時間內做好紙杯木偶。
2、遇到困難時能自己動腦筋或與同伴商量解決。
3、要和老師做的不一樣:表情、年齡特征等。
(四)幼兒動手制作:
1、教師進行觀察,看幼兒是怎樣解決遇到的困難。
2、對能力差的鼓勵他想辦法完成。
(五)結束活動:將做好的作品展出,進行:
1、哪個木偶最漂亮?
2、你做的時候覺得哪里最難做?后來你是怎想辦法的?
3、表揚做得又快又好的幼兒,鼓勵沒做完的幼兒在遇到困難時能多想幾種辦法,這樣就能動作較快地做好木偶。
幼兒園教案 篇2
活動目標:1觀察了解報紙的基本情況,知道報紙向人們提供信息,為生活提供方便。
2通過報紙的二次利用,變廢為寶萌發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報紙人手一份.魔術箱一個.報紙剪輯本.磁帶一份。
活動過程:(幼兒圍坐在老師周圍)
一、激發興趣,引出主題。
師出示魔術箱,并提問:
師:看我給你們帶來了什么?邊說邊揭開魔術箱的布。(幼兒好奇地伸長脖子并出現躁動)
幼:(異口同聲)想
師:好,我們就來做個《你問我答的猜猜看》的游戲,猜猜魔術箱里有什么東西,現在請你們提問我來回答。
幼:它用什么東西做的呢?
師:紙做的
幼:有什么用的?
師:上面有新聞
……
師:好現在你們猜出來是什么東西了嗎?
幼:報紙
師:你們家有報紙嗎?有的請舉手(小朋友都舉手)
師:太好了,你們家都有什么報紙,你能說出報紙的名字嗎?
幼:《錢江晚報》《溫嶺日報》……師逐一出示報紙
師:你家的報紙誰看的?看報紙有什么用?
幼:爸爸不知道的東西看報紙就知道……
小結:原來報紙還有這么多用處,可以學到那么多知識,我們有空也可以和家人一起看報紙。
二、萌發幼兒二次利用報紙的意識。
師:報紙每天都有,看過了放在一起就變舊了,你知道舊報紙有什么用嗎?
幼:包東西……
師:你們真是太聰明了我都忍不住了我要馬上把我的方法介紹給大家(出示剪輯本)我把報紙上有用的東西剪下來……
小結:舊報紙在我們生活中有那么多用處,我們還可以用舊報紙玩些什么游戲?下面我們六人一組,互相商量,想出不同的游戲玩法。
三、探究報紙的二次利用
音樂起幼兒分組操作,有的卷成紙球扇子……教師巡回參與活動。音樂停,師請大家拿上自己的作品圍坐在周圍并用報紙做成話筒成主持人請幼兒分組展示作品和玩法,并和幼兒一起玩再進行評價。
(活動在幼兒愉快的展示和游戲中結束)
反思:此次活動教師將幼兒圍坐在周圍拉進了師幼間的距離,同時又一反常態讓幼兒提問,讓幼兒成了小老師使幼兒很好地融入活動,并通過循序漸進的提問,形成了良好的互動,幼兒在老師的引導下較好地完成了活動目標。
幼兒園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培養是幼兒園社會領域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教育內容。在我與幼兒的接觸中發現,孩子對陌生人缺乏自我防范的意識,在日常與幼兒的談話中問到:"陌生人來你家你會怎么辦?"時,幼兒有的說:"我會請他進來,倒水給他喝。"還有的說:"我把門打開一小點,然后用棍子把他的眼睛戳瞎掉。"……聽了很是讓人擔憂。因此我特設計了此活動,力圖使幼兒在游戲的情景中學會正確解決問題的方法,知道陌生人到家應如何應對,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
活動目標:
1、知道如果有陌生人來敲門千萬不能開門,學會正確的應對方法。
2、知道讓陌生人進家的危險性,并能根據來人的不同,正確應對。
3、初步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4、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重難點:
學會幾種陌生人來敲門時的應對方法。
引導幼兒自主發現問題,正確解決問題。
活動準備:
1、兔子布偶兩個,大灰狼布偶一個;2、兔子頭飾,灰狼頭飾;3、多媒體課件《陌生人來敲門怎么辦?》;4、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1、布偶表演《小兔乖乖》,引出活動內容。
(1)(教師出示大兔子布偶。)兔媽媽:今天我要到森林里去采蘑菇,得把我的寶寶乖乖一個人留在家里,可我真有些不放心。瞧,我的寶寶乖乖來了!(出示小兔子布偶)乖乖,你一個人在家可得小心,把門鎖好,任何人來敲門都不能開呀!
(2)小兔乖乖:知道了,知道了,媽媽你就放心吧!
(3)兔媽媽:那好吧,媽媽走了!(大兔子布偶下)(4)(出示大灰狼布偶)師:不好,兔媽媽剛走,大灰狼就來了。
(5)大灰狼:哈哈哈,聽說今天小兔子一個人在家,我得想個辦法讓小兔子把門打開,然后飽飽的美餐一頓。(播放一遍門鈴聲)(6)師:哎呀,大灰狼在敲門呢。這可怎么辦呀?快快快,一起幫乖乖想個好辦法!
(7)大灰狼分別裝成不同身份的人,如送煤氣的、媽媽的同事等,請幼兒幫乖乖想出應對的方法。
2、提問:如果你是乖乖,一個人在家,壞人來敲門,你會怎么辦?
3、引導幼兒討論,說出不同的解決辦法。
4、請幼兒觀看多媒體課件,看看片子里的小朋友怎樣應對有陌生人來敲門的情況?
(1)師:不僅小兔乖乖遇到了這樣的事情,奇奇小朋友也遇到了同樣的事情,想知道奇奇是怎樣應對的嗎?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觀看多媒體課件:先分步觀看,再總體觀看。
5、組織幼兒討論:奇奇教你了些什么好辦法應對陌生人?
6、引導幼兒根據觀看的內容說出遇到陌生人敲門時應對的方法。
7、小結:你一個人在家時,有陌生人來敲門,如果你開了門,就會很危險,千萬不能開門。
8、角色游戲:《寶寶在家》。
分組讓幼兒分別扮演寶寶和陌生人,在游戲中運用正確的方法應對出現的不同情況。
8、師幼共同小結:當你一個人在家時,有陌生人來敲門,千萬不能開門,并想辦法解決。
9、活動在音樂聲中結束。
活動反思:
本堂課通過讓孩子們演,讓孩子們看,讓孩子們想,讓孩子們說,在生生互動中孩子們基本知道當
知道當家里大人不在,有陌生人來時不能輕易給開門。如果萬一有陌生人闖進來要另計應變,與壞人斗智斗勇。
幼兒園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能發準“蓋、怪、菜”等容易混淆的音。
2、學習集中注意傾聽。
邊念兒歌邊游戲的'形式符合幼兒的學習興趣,此游戲的關鍵在于合作的人數可以靈活組合,從最初講解,兩人合作玩到最后示范,多人與老師一起玩,要讓幼兒明確鍋蓋只要一人擔任,頂鍋蓋的人數可以不限。
可能出現的情況是鍋蓋把頂的人的手指攥緊不放或不回答“燒的什么菜?”而導致游戲停頓,教師應注意觀察幼兒合作游戲的情況,及時給予幫助和指導。
[材料與環境]
1、有鍋蓋的鍋子一個。
2、幼兒對菜肴名有一定的積累。
[主要環節]
1、老師做炒菜狀,讓幼兒猜猜燒的什么菜?
2、帶領幼兒一起學念兒歌,注意幫助幼兒發準“蓋、怪、菜”等容易混淆的音。
3、向幼兒講解游戲玩法和規則。
(1)兩人合作玩游戲:教師用手掌做鍋蓋,另請一人食指頂著手掌鍋蓋。
(2)必須念完兒歌,手掌鍋蓋才能去抓頂著鍋蓋的食指,同時食指也要趕緊縮回,不讓鍋蓋抓住。
(3)若被抓住,就問:“燒的什么菜?”,被抓住者必須說出一道菜名,雙方方能交換角色,繼續游戲。
4、請3——5名幼兒做頂鍋蓋 的人與教師玩游戲。進一步講清游戲規則。
5、幼兒自由結伴,進行游戲,鼓勵幼兒流暢地講出各種菜肴,迅速敏捷地作出反應。
附兒歌:頂鍋蓋
頂鍋蓋,油炒菜,辣椒辣了不要怪。
噗!一口風。噗!二口風。噗!三口風。
幼兒園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際操作給一些物品加水,觀察和探索不同物品吸收水的情況,描述自己發現的變化。
2.觀察比較干濕物品的區別,使用吸收水短語,并對吸水與不吸水物品進行分類。
3.培養幼兒自主發現和積極思考,將經驗延伸到生活中,尋找其他吸水物品。
重點難點
重點:觀察不同物品吸收水的情況,并描述發生的變化。
難點:區分比較干濕物品區別,并且思考自主分類。
活動準備
準備:分類盒
水中浸泡有變化物( 面包 餅干 葡萄干 軟糖)
水中浸泡無變化物 (石頭 硬幣 塑料玩具 橡皮擦 )
活動過程
1.水的魔法
(1)謎語引出水
老師:“小溪里散步,池塘里睡覺,江河里奔跑,大海里舞蹈。”
幼兒猜一猜,結合自己經驗,說說水是什么樣。
老師:喜歡玩水嗎?你玩過的水是什么樣的?
幼兒:無色 無味 透明 會流動(鼓勵引導幼兒大膽發言)
老師:孩子們眼中的水,真好玩兒呢。
2.水的魔術
老師:孩子們,老師這里有兩個杯子,老師來變個小魔術,請你們看看,水去哪兒了?
老師將一塊泡沫藏于不透明茶杯里,(茶杯倒一倒,讓幼兒看一看茶杯里沒有水。)
老師把水緩慢倒進茶杯里,泡沫吸收了水,再把茶杯倒轉,(配合神秘的表情和夸張語言)沒有水從茶杯里流出。(孩子們很專注的盯著杯子,不可思議的神情。)
提問:咦,老師倒入杯中的水去哪兒了?(引起幼兒興趣和思考,有的孩子要求看一看杯子,摸一摸杯子,沒有發現秘密。)
幼兒:興致盎然,開始討論和猜測。(老師傾聽他們想法)
老師:哦,原來你是這樣想的呀。 哦,原來你的答案是這樣的呢。
老師:你們想知道其中魔法吧,那讓我們在接下來的活動里一起去探索尋找答案——水去哪兒了?
3.認識物品
老師將準備的物品呈現桌面上
老師:孩子們,你們見過這些東西嗎?
在哪里見過呢?
幼兒1; 我見過桌上的黃豆,媽媽用它打豆漿。
老師:哦,生活中你真愛觀察。
幼兒2: 我見過石頭,去河邊玩耍的時候。
老師:嗯,很留心周圍的事物喲。
幼兒認識各種物品。
老師:看來孩子們都很不錯,能認出它們。
老師讓幼兒預測水倒入某些物體中會出現哪些變化,幼兒大膽預測,老師傾聽孩子的想法。
4.探索水的魔法
講清操作的規則與要求,幼兒將不同的物體放入分類盒子里。倒入適量水浸泡,引導幼兒仔細觀察。
提問:你放入了什么?
看到了什么?有什么變化呢?
請幼兒運用語言描述新外觀,鼓勵幼兒用手試試,物體質地是否發生改變,大聲說出自己的發現。
幼兒1:我放入了面包,倒進水后。我發現面包在水里變大了。(驚喜的看著水里面包,繼續期待變化。)
幼兒2:我放入了塑料玩具,倒進水以后,玩具漂浮在水面上。
老師:那玩具本身有什么變化嗎?
幼兒2;(認真看了看)好像沒有什么變化哦。
老師:孩子們真用心哦,請你們繼續觀察自己的物體吧。
分組交流:自己的哪些物體吸收了水?
哪些物體沒有吸收水?
請個別幼兒回答,相互看一看水里物體的變化。
5.比較干濕物體
(1)例:幼兒比較水中面包與干面包 比較水中石頭與干石頭
老師:說說水的魔法,使哪些東西變化了?變成了什么樣呢?
思考:怎么樣使變化的物體,脫離水的魔法呢?
幼兒1:我把水倒掉就可以啦。
老師:那你試一試吧。
幼兒1:小心翼翼倒出水,似乎還若有所思。
老師:你確定變化的面包脫離水的魔法了嗎?
引導讓幼兒試著擠壓物體,看能否擠出吸收的水分。
利用生活經驗,有的孩子說:餅干要去烘干才可以 軟糖可以曬干呀 黃豆通過炒干就行了唄。
(2)使用“吸收水”短語說一句話。
老師:孩子們,請你們用“吸收水”來說一句話吧。
幼兒:面包吸收了水,水藏到了面包里。
集體回顧開頭魔術
老師:孩子們還記得剛才變的魔術吧,你們想知道奧秘吧。(老師吸引幼兒注意力,拿出茶杯,取出茶杯里的泡沫舉起),讓幼兒回答,水去哪兒了?
幼兒:哇,老師讓我來試試捏捏泡沫吧。(幼兒明白,原來是泡沫吸收了水。)
(3)請幼兒將吸水和不吸水物體分類,放在分類墊上。
老師:孩子們你們都知道了哪些物體吸水與不吸水啦,吸水和不吸水物體都有家哦,請把吸水的放在藍色墊子上,不吸水的放在紅色墊子上吧。
老師小結:孩子們都特別能干,看看桌子上我們分類的物體吧。
水中浸泡有變化物體(豆類 面包 餅干 葡萄干 軟糖)
水中浸泡無變化物體 (石頭 硬幣 塑料玩具 橡皮擦 )
生活中還有許多能吸水的物體哦,接下來比比誰能找到它們呢。
6.尋找吸水物
老師; 生活中哪些物體能吸水呢?
幼兒區域角里尋找并嘗試,(毛巾 紙巾 棉花 防雨布 餐盤 玻璃杯等 )自主探索。
活動總結
通過小魔術的導入,孩子們充滿了興趣。帶著天生的好奇心理,孩子自主投入探索操作活動中,孩子們探索過程一直是觀察者,一直是自己興趣的引導,十分積極主動,他們帶著問題去思考,自己去發現結果。
老師的適時引導和介入,幫助孩子深入的去仔細區分與觀察。較好的實現了教學目標。
課程延伸尋找吸水物體,便于經驗的鞏固,環節由有趣到自主,由淺到深層層遞進的問題,讓孩子跟著問題去尋找答案
幼兒園教案 篇6
活動背景
十月一日國慶節到來之際,孩子們參觀了街道、商場的節日布置。他們認為:我們的活動室也要布置得和商場一樣,漂漂亮亮、熱熱鬧鬧,快快樂樂地迎接國慶節。運用什么材料裝飾教室?怎么裝飾?這是他們討論的核心問題。有的說:剪一些皺紙,掛在教室里,很漂亮。有的說:做彩旗,彩旗飄呀飄,多美呀。有的說:掛燈籠,商店門口都掛著大大的、紅紅的燈籠,很熱鬧。根據孩子們的討論,我在區角活動中提供了皺紙、蠟光紙、彩紙,鼓勵他們嘗試著做彩旗、剪燈籠。考慮到孩子在非正式活動中已經積累了模式排序的一些感性經驗,我又在“歡騰的國慶節”主題活動中預設了“彩旗飄飄”數學活動,讓孩子在運用彩旗布置活動室、裝飾環境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模式排序,提升在模式排序方面的經驗。
活動目標
1.運用彩旗裝飾活動室,感受期盼、迎接國慶的歡樂情緒。
2.針對同一份材料,嘗試運用多種排序方法排列彩旗,活躍思維。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份材料:1米左右的紙條;根據排序模式準備相應數量的彩旗、固體膠、紙和筆。
2.歌曲《大中國》錄音帶。
活動過程
1.引出問題
(1)師:國慶節快到了,我們做了許多彩旗打扮我們的活動室。現在我們來看一看:這些彩旗是怎么樣的?(觀察彩旗的不同特征,并進行表達)
(2)師:彩旗怎樣布置,才能讓人感覺既漂亮又熱鬧呢?(這個問題可能會引發幼兒爭論,應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最后小結幼兒的發言。)
2.嘗試操作
第一次操作:
(1)要求:把籃中的彩旗排排隊,怎樣辦?大家試試。
(2)提示:彩旗有規律地排,才會更漂亮。你有幾種方法給這些彩旗排隊?(鼓勵幼兒運用已有經驗,嘗試進行多種方法的排序,可以是ABAB、AABB,也可以是AABAAB、ABAABA,等等)
(3)相互交流彩旗的排列方法,教師小結。
第二次操作:
(1)要求:彩旗既要有規律地排隊,又要把籃中的彩旗全部排完,你有辦法嗎?把你的辦法記錄在紙上。
(2)提示:還有其他辦法嗎?你有幾種辦法?把你的辦法記錄下來。
(3)集體討論:①幼兒交流各種排序方法,體驗成功的快樂。②提升幼兒的經驗:A.兩種(三種)特征的彩旗一樣多時,有幾種排隊方法?(ABAB、BABA、AABB、BBAA、AAABBB、ABAABBAAABBB等)B兩種特征的彩旗相差一半時,有幾種排隊方法?(AAB、BAA、ABA、ABAABAAAB)
第三次操作:
(1)要求:試試你沒有排過的方法,找出一種你最喜歡的排列方法,把彩旗貼在紙條上。
(2)在“大中國”的音樂聲中,師生一起把彩旗布置在活動室、走廊、樓梯處,感受節日的快樂。
活動延伸
欣賞布置的彩旗,想想:它們是怎么排隊的?你還有其他辦法嗎?
幼兒園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欣賞詩歌,感受詩歌的意境美。理解詩歌“家”所表達的含義,運用已有生活經驗的積累豐富詞匯 。
2、引導幼兒結合自己所了解的動、植物、生活中已有的經驗創編詩歌,發展幼兒的創造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幼兒熱愛家園、保護地球的情感。
4、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5、理解詩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活動重難點:
為幼兒創造大膽、自信地進行語言表達的語言氛圍,引導幼兒積極、勇敢地說。
引導幼兒根據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運用一定的形容詞進行詩句創編活動。
活動準備:
象形字(家)、漢字家、背景圖(花園、天空、北極、小溪)、動物貼圖、磁帶、幼兒人手一張圖片
活動過程:
一、出示象形字(家),延伸至漢字家。
1、讓幼兒知道象形字是古代的一種記錄文字的方式。演繹漢字家的故事(家上面的一點就像房子的頂,這里是房子,這一橫是房梁。一個人、兩個人、三個人,有小孩,有大人,團團圓圓幸福的圍坐在一起),學習新字:家。
2、請小朋友說一說剛才老師用什么詞形容家。幼兒用優美詞匯形容家,運用積累的生活經驗豐富詞匯 ,為幼兒用優美詞匯仿編詩歌作好鋪墊。
3、引導幼兒理解“家”的含義。
4、小結:動物有家,植物有家,我們也有家。讓我們感到很舒服、很自由自在、很安全的地方就是我們的家。
二、導入詩歌
1、出示掛圖一(花園),提出問題,這是那里?它是誰的家?啟發幼兒用優美的詞匯說一句話。
幼兒:這是美麗的花園、蝴蝶的家(老師將準備好的蝴蝶,飛到了花園里),美麗的花園是蝴蝶的家。
2、出示掛圖二(天空),提出問題,這是那里?它是誰的家?啟發幼兒用優美的詞匯說一句話。
幼兒:這是蔚藍的天空、云彩的家(老師將準備好的云彩,飄到了天空),蔚藍的天空是云彩的家。
3、出示掛圖三(南極),提出問題,這是那里?它是誰的家?啟發幼兒用優美的詞匯說一句話。
幼兒:這是冰冷的南極、企鵝的家(老師將準備好的企鵝,搖搖擺擺走過來),冰冷的南極是企鵝的家。
4、出示掛圖一(小溪),提出問題,這是那里?它是誰的家?啟發幼兒用優美的詞匯說一句話。
幼兒:這是清澈的下溪、魚兒的家(老師將準備好的魚,游到了小溪里),清澈的小溪是魚兒的家。
三、配樂詩朗頌:我們都有一個家
1、小朋友說的非常棒!老師將你們說的編成了一首詩歌,等老師朗誦完了,你們要為詩歌編一個好聽的名字哦。
美麗的花園是蝴蝶的家,
蔚藍的天空是云彩的家,
冰冷的南極是企鵝的家,
清澈的小溪是魚兒的家。
我們是黑頭發、黃皮膚的中國人,
強大的中國就是我們的家!
2、幼兒為詩歌編名字:我們都有一個家
3、幼兒跟老師一起詩朗誦2——3遍。
四、仿編詩歌:我們都有一個家
1、請小朋友也來編一首兒歌吧。你可以把喜歡的動物、植物或其它東西編進自己的兒歌里,給他們找一個家。
2、要求幼兒仿編詩歌不少于六句,最后兩句可以和老師相同。
3、每一個小朋友的椅子下面有一張圖片,你可以參考圖片編詩歌,也可以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仿編詩歌(培養幼兒的擴散思維能力),還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共同創編詩歌(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
4、幼兒創編詩歌,鼓勵幼兒的大膽創意,體驗成功的快樂,老師巡回參與。
5、幼兒將仿編的詩歌,朗誦給小朋友聽。
美麗的花園是蜻蜓的家,
茂密的森林是老虎的家,
漆黑的夜晚是月亮的家,
湛藍的大海是鯊魚的家。
美麗的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
我們要好好保護它!
6、小結:所有的動物、植物、人類都有一個共同的家,那就是地球。讓我們一共同努力,做保護地球的小衛士,讓我們的家園越來越美麗,好不好?
7、自然結束
課后反思:
我們班的幼兒已進入大班下學期,孩子們的擴散思維十分活躍,抽象思維已經萌芽,他們愿意、樂意、渴望在集體面前展示自己,渴望這樣的言語交流。在此基礎上,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了本次教育活動,進行了創新嘗試。通過活動激發了孩子學習的欲望和激情。從開始的象形字到家的小故事,孩子們聽的津津有味。家是溫馨的港灣,孩子們說出動物有家,植物有家,我們也有家。讓我們感到很舒服、很自由自在、很安全的地方就是我們的家,理解了家的含義。我通過前期優美詞匯的練習到說一句完整的話的過程,為孩子仿編詩歌作好鋪墊工作。特別是我用孩子的語言編出的詩歌《我們都有一個家》,在配樂詩的襯托下,顯現出了獨到的效果,充分感受詩歌的意境美。在孩子進行仿編詩歌時,我鼓勵孩子們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積累進行仿編,孩子們在整個交流過程中,老師將原來的主導演變為參與者,給孩子提供了一個寬松的平臺,語言表達能力,欣賞能力都得到了鍛煉和提高,達到了預期目的。老師對孩子們仿編詩歌給予了高度評價,孩子們體驗了成功的快樂和語言活動的樂趣。
【幼兒園教案模板匯編七篇】相關文章:
有關幼兒園教案模板匯編七篇05-17
【實用】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匯編七篇05-18
【精品】幼兒園中班健康教案模板匯編七篇05-13
關于幼兒園找朋友教案模板匯編七篇05-11
精選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匯編七篇05-18
精選幼兒園春天的教案模板匯編七篇05-16
【推薦】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模板匯編七篇05-16
精選幼兒園中班安全教案模板匯編七篇05-15
【精華】幼兒園社會教案模板匯編七篇05-14
幼兒園教案匯編七篇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