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幼兒園教案錦集5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教案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嘗試用不同的物體表現不同的聲音,感受由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十六分音符組成的節奏,并學習用肢體動作加以表現。
2、通過對動作的體驗,了解不同的聲音效果。
3、分享創造和成功的快樂。
4、讓幼兒知道歌曲的名稱,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詞內容。
5、在學習歌表演的基礎上,結合游戲情節,注意隨著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
【活動準備】
1、巨人、小狗、藍老鼠的腳印PPT動畫。
2、臉盆、茶杯、響瓶各五個。
3、幼兒對各種腳印的識別常識。
【活動過程】
1、展示PPT,故事導入。
T:PPT上展示的是什么?(大橋)
T:橋下住著一只灰老鼠,他在等他的好伙伴藍老鼠,這時……--播放PPT,出現巨人的腳印。
T:誰來了,你知道嗎?
S:藍老鼠。
T:是藍老鼠嗎?(是人)
T:你怎么知道是人的?(那個是人的腳印)
T:是一個大巨人呢還是一個小矮人?
S1:小矮人S2:大巨人。(你的理由是什么?)(巨人用了四步就走過了這座橋)
2、感受聲音與動作的關系。
T:大巨人走路是怎么樣的,誰來試一試?(我們一起來學一學!)--模仿大巨人走路,按照四分音符的節奏。(嘴巴里發出"咚""咚"的聲音。)
--繼續講述故事。
T:課時灰老鼠不開心,他的好伙伴還沒有來。咦!又有人過來了!
--操作PPT,出現小狗的腳印。
T:巨人用了四步就走過了橋,小狗卻用了八步,這是怎么回事?
S:……(巨人走路是"咚""咚",那小狗走路呢?)--引導幼兒表現小狗走路的動作。(用手拍腿,以八分音符的節奏表現。)
T:現在大橋上有巨人和小狗的腳印,如果他們倆一起出來,會是怎么樣的呢?
--教師表現巨人,幼兒表現小狗,陸續走過大橋。
--最后藍老鼠終于出現了,灰老鼠高興的拍起手來,用拍手的動作表現藍老鼠的聲音(十六分音符的節奏)。
--幼兒分三組表現巨人、小狗、藍老鼠的聲音,陸續過橋,然后三組小朋友交換角色再進行表演。
3、鼓勵幼兒嘗試用不同的物體給動畫伴奏。
T:剛才動畫播放的時候有沒有聲音?(沒有)
T:我們來給它配音怎么樣?(配音需要工具,用什么呢?)--出示:臉盆、水杯、響瓶。
T:巨人的聲音用哪樣東西表現比較好?(臉盆)--最小的響瓶表現藍老鼠的聲音。
T:我們的工具準備好了,在配音之前呢,我們先來練習一下。
--物體分發到幼兒手中,進行指導練習。
--教師指導,幼兒分組表現巨人、小狗、藍老鼠陸續過橋,給他們配音。(進行三次)
4、表演三重奏。
T:剛才我們配音的時候,是一個一個表現的,如果他們一起過橋,發出來的聲音是什么樣的呢?
--播放PPT第二頁。
T:我們給這一段動畫配音,看看效果怎么樣!我們來嘗試一下!
--三組小朋友同時表演。
5、活動延伸:尋找不同的配音工具。
T:如果我們不用今天我帶來的東西配音,還可以用什么來配音?
--幼兒想象回答。一起去尋找其他配音工具并且嘗試配音。
小百科:腳印,腳踏過的痕跡。多喻走過的道路,留下的事跡。
幼兒園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的探索興趣,對提出的疑問喜歡動腦筋探究
2、根據自己的已有經驗去探索發現“聲音是怎樣產生的”。試著總結出“聲音是通過物體的震動而產生的”這一理論。
3、幼兒能積極的參與活動,參與小組和同伴的討論,闡明自己的觀點。
活動準備:
科學發現室、實驗記錄本、筆
活動建議:
1、教師提出問題,引起幼兒想去探究的興趣
2、教師提出要求,大家一起做實驗,并把實驗結果記錄下來
要求:
1)以每個小組為單位,每組有一個負責的組長,把組員觀察發現到的問題和討論的結果記錄下來,可用圖來表示。每個組的成員要積極的動腦筋找答案,配合組長。
2)用驗法來摸一摸、做一做、聽一聽、想一想,找一找聲音到底是怎樣產生的,什么樣的物體可以發聲。并把它們記錄下來。
3、大家交流自己探索發現到的結果,找到的答案。
小結:小朋友們說了那么多,其實啊,聲音是物體通過震動而產生的,我們如果不去敲打它,不去碰它,物體自己在那是不能發出聲音的。知道了這個原理以后,我們可以再去試試哪些物體可以發出好聽的聲音,也叫樂音;哪些物體發出來的聲音很刺耳,讓人聽了很不舒服,這叫做噪音。
4、活動可以繼續延伸,讓幼兒帶著問題去進一步探索,讓幼兒對聲音產生濃厚的興趣。
幼兒園教案 篇3
幼兒園托班活動教案:小球躲貓貓
廣州學前教育與您分享:幼兒園托班教案-“小球躲貓貓”
目標:
1、樂于在水中玩球。
2、觀看小球從水底向上浮的現象,對這一現象產生好奇。
3、學說“小球躲起來了”、“小球浮上來了”。
4、體驗與同伴一起玩水的快樂。
準備:
1、在水箱中接滿水;乒乓球若干。
2、石頭一粒。
3、玩水前將幼兒的長袖外套脫掉或卷起衣袖。
過程:
1、師出示一粒石頭和一個乒乓球,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小朋友,今天王老師手里有寶貝呢!你們猜猜看我手里拿著的是什么?(幼兒自
2、觀看沉浮。
師:這兩個寶貝都喜歡在水里玩,你們來看看石頭在水里怎么玩的?
(很明顯一看就知道石頭沉下去了)
師:那你們說乒乓球在水里會不會沉下去?(幼兒自由猜測后教師示范)
3、敢看游戲“小球躲貓貓”。 由猜測)
(1)師:小朋友聽,什么聲音啊?(配班老師發出小貓的聲音)哇,乒乓球可害怕小貓了,這可怎么辦啊?它浮在水上肯定會被小貓看見的。(幼兒自由發言)
(2)師示范游戲:雙手抓住乒乓球,用力將球摁入水中,邊摁邊說:“小球躲起來了。”見沒聽到小貓的聲音后,師放開雙手,邊放邊說:“小球浮上來啦!”
(3)師示范游戲第二遍,鼓勵幼兒一起說:“小球躲起來了。”“小球浮上來啦!”
4、分組游戲。(師講明游戲規則:聽到貓聲就躲起來,沒聽到了就浮上來。)
幼兒園教案 篇4
觀察背景:
佳興小朋友是個性格外向的男孩,活潑、聰明、能干,最大的優點是發音清晰、口齒伶俐,語言表達能力特強,所以無論班里有什么事情,他就像小郵遞員。可自春節后開學不久,發現他與老師、同伴說話的時候,有口吃現象,每句話的某一個字音總是拉的很長,才能說下一個字,讓人聽起極不舒服。語言是人們交際和思維的工具,口語能力是發展幼兒智力的基礎。因此,從小培養孩子連貫的口語表達能力,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是至關重要的。
觀察實錄:
每天來到幼兒園,見到老師的第一句話就是:“老——師好,我奶——奶送我來的”;每當與同伴交流時,一下就能辨出他與眾不同的聲音:“我——的繪畫完成了,你——看漂亮嗎?”為此,經常引來孩子的笑聲,有的孩子還常問我:“老師,佳興怎么總是這么說話呢?”然后模仿著佳興的樣子,接著引來一陣笑聲,他們感到好奇,好玩。
觀察分析:
面對佳興的口吃現象,我感到了事情的嚴重性,趕緊和家長進行了交流,佳興媽媽也非常著急。和他探討造成口吃的原因時,他媽媽回憶,前段時間講故事時,佳興不聽話,訓斥過他,還威脅過他。這樣就能口吃嗎?我陷入了沉思。并且查閱了有關口吃方面的知識,原來佳興的這種口吃現象屬于‘拖音性口吃’。造成口吃的原因很多,其中精神過渡緊張、著急,導致發音器官肌肉痙攣,使發出的音律受阻,是造成口吃的主要因素。是啊,前段時間,園里搞了‘故事大王’比賽活動,佳興講了《沒有牙齒的大老虎》這個故事,當他講的不太熟練時,不知為什么對這個故事失去了興趣,每當讓他在班里講述時,他總是找借口,不愿講。為此,我告訴了他媽媽,讓他媽媽給孩子做做思想工作。沒想到會這樣,幸虧現在時間還短,口吃還未養成習慣,如果我們矯正及時,方法得當,相信一定會逐漸地、自然地得到矯正。
實施措施及效果:
找到了佳興造成口吃的原因,我便采取了“對癥下藥”的保教措施:首先,以表揚、鼓勵為主,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佳興回答問題非常積極,
答案總是和別人不一樣,我便利用這點,多給他機會,對他的回答加以肯定,引導別的孩子發現他的優點,時間一長,其它孩子就流露出佩服他的感覺。另外,每當完成一項作品,我會讓佳興展覽及講解自己的作品,為他創造一切表現的機會。每當和佳興交流時,我都會叮囑他不要太用力,要放低音量,慢慢說,當說一句話的第一個字時,要進行誘導,也就是緩慢地、輕輕的誘導著發出音,并逐漸變響,然后過渡到第二個字。在日常生活中,我常教育其他孩子,要多幫助他,多和他交談。對佳興的口吃現象千萬不要嘲笑或模仿。
其次是家園配合,我告訴佳興媽媽,在家一定要給孩子創造一個愉快安定的環境,消除他的思想負擔,當孩子有口吃時,不要訓斥,引導孩子講話時放慢速度,隨心所欲,多給孩子安慰和鼓勵,要減少孩子口吃行為的有意注意,多讓孩子聽故事,講故事,引導孩子樹立克服口吃的自信心。
在我們家園密切的配合下,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通過這些綜合保育措施,佳興的口吃現象慢慢的消失了,現在的他,又能像以前一樣流暢、連貫的講話了,為此他媽媽非常的感激,我更是無比的欣慰。祝愿佳興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
幼兒園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觀察、了解糖果的形狀、知道糖果的種類很豐富。
2、愿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和感覺。
3、知道不亂扔糖紙。
教學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觀察、了解糖果的`形狀、知道糖果的種類很豐富。
活動難點:愿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和感覺。
活動準備
1、幼兒選擇2-3種不同的糖帶到幼兒園來、主題墻上布置好。
2、各種糖果若干(形狀、顏色、軟硬不同的糖等)
活動過程(活動過程的表述不必詳細到將教師、學生的所有對話、活動逐字記錄,但是應該把活動的主要環節很清楚地再現,即開始環節、基本環節、結束環節、延伸環節。注:重點表述基本環節)
一、用談話導入,引起幼兒的回憶體驗
師:“小朋友,你們好!你們喜歡吃糖嗎?你們吃過什么糖?最喜歡吃什么糖?”(調動幼兒經驗,引起幼兒興趣)
二、 操作,游戲
(一)猜糖果
1、出示一糖罐,里面放置各種形狀的糖果。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好吃的糖,們一起來認識一下這些糖好不好?”
2、出示幾種有代表的糖,引導幼兒認識。
(二)認識各種各樣的糖
1、教師發給幼兒每人兩種不同的糖, 用你們的小手來摸一摸糖,用眼睛看一看,用鼻子聞一聞。
2. 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的發現和感受:有各種各樣的糖,如棒棒糖、棉花糖、巧克力等,有大的有小的,有不同顏色的,有硬的有軟的等等。
(三)品嘗糖果
1. 、老師請幼兒品嘗糖。 師:“這種糖吃在嘴里什么感覺?”(幼兒大膽說出感受)嘗一嘗甜不甜。小朋友,剝下的糖紙怎么辦?(讓幼兒說一說)
2. 、幼兒一邊品嘗一邊回答老師的問題:吃到嘴里糖果是什么形狀的,是什么顏色,是硬的還是軟的。在嘴巴里的糖果有什么變化嗎?(引導幼兒回答糖果變小了)
三、結束活動
教師小結:小朋友,們把剛才剝下的糖紙扔到垃圾筐里,讓幼兒從小養成不亂扔糖紙的好習慣。 糖雖然好吃,但不能多吃,別忘了吃了糖以后要漱口和刷牙,下面們一起到盥洗室漱口去吧!
四、活動延伸
1、請幼兒搜集不同種類的糖,放在生活區內,供幼兒探索和品嘗
2、在日常生活,放上各種糖紙和小石子、塑料泡沫,供幼兒進行折折疊疊,練習包糖。
教學反思
糖果屋的目標是讓幼兒觀察、了解糖果的形狀,知道糖果的種類很豐富,愿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和感覺。
在活動中,向幼兒提問:“糖是什么樣的呢?”有的幼兒說:“糖是甜的,最好吃!”有的幼兒說:“有的糖是酸的,喜歡吃!”有的幼兒:“糖很漂亮,有各種各樣的!” 有的幼兒說:“還有棉花糖,軟軟的,可好吃了!”“喜歡棒棒糖。” 幼兒在認識各種各樣的糖果、品嘗糖果的過程中,好奇心、動手能力、語言表達力、想象能力得到了發展。
中班幼兒已會試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提出各種理由,去解答各種的疑問。作為教師的,就應該和孩子們站在一起,針對他們的好奇、好動等特點,運用感知、交流、觀察等多種方式,讓他們積累感性經驗。糖果的味道可以嘗,糖果外型美觀,在探索活動中能充分調動孩子多種感官進行操作。
【【推薦】幼兒園教案錦集5篇】相關文章:
【推薦】幼兒園教案錦集7篇05-16
【推薦】幼兒園教案錦集九篇05-15
【推薦】幼兒園教案模板錦集6篇05-16
【推薦】幼兒園教案錦集十篇05-13
【推薦】幼兒園教案模板錦集9篇05-10
【推薦】幼兒園社會教案錦集九篇05-13
【推薦】幼兒園社會教案錦集4篇05-12
【推薦】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錦集五篇05-11
【推薦】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模板錦集10篇05-18
【推薦】幼兒園中班健康教案模板錦集7篇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