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案六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教案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教案 篇1
一、主題的產生
前些日子,我班在重新創設自然角,建議大家帶一些小動物來,放在幼兒園的飼養角中。第二天,大家陸陸續續地帶來了,主要有小金魚、小龍蝦、螺絲、蝸牛等。圓圓小朋友提來了一只鳥籠,里面有一只鴿子,眼睛骨碌碌地轉著,似乎對幼兒園這個新環境感到很新奇。小朋友們一下子就喜歡上它了,鳥籠前頓時圍滿了人。“這是鴿子。”“不對,這是畫眉。”圓圓驕傲地說:“告訴你們吧,這是鴿子。”有的小朋友到草地上扯了幾根草來喂鴿子,可鴿子不吃,于是紛紛討論鴿子到底吃什么。教師意識到既然小朋友對鳥的主題這么感興趣,而且幼兒已準備了初步的探索能力,就可以組織小朋友觀察、飼養、討論鳥,尋找有關鳥的知識,“可愛的鳥”的主題就這樣誕生了。
二、主題的目標
1、喜歡小鳥,有觀察鳥的興趣,能比較不同鳥的形態和習慣,了解鳥與人類的關系,知道鳥是人類的朋友。
2、能以各種方式積極參與護鳥行動,有愛鳥、護鳥的情感和初步的環保意識。
三、主題的進程
活動一、你認識哪些鳥
方案誕生后,我們開始了對實物鳥、標本鳥、圖片鳥及有關鳥的圖畫書的搜集活動,并在活動室內開辟了兩個展覽區。有關鳥類的圖書擺在圖書架最醒目的地方,有的小朋友還在走廊的小木屋內掛上自帶的鳥籠,神氣地想別人炫耀。
孩子們的討論也很激烈。
恢恢:“你們知道我這是什么鳥嗎?不知道吧。這叫畫眉,叫起來可好聽了,是我爺爺養的。”
翎翎:“我家也有畫眉鳥,貼在墻上,和你這只一樣。”
恢恢:“你那鳥是假的,我的可是真的。你的鳥不會叫,我的會叫。”
仿佛是為了驗證恢恢的話,畫眉對著孩子叫了起來,引起了一陣歡呼。
甜甜:“你的鳥會叫有什么稀罕,我的鳥本領可大了,還會說話呢。你好!”
“你好,你好。”鳥叫道。
小朋友們興奮了:“真好玩,這是什么鳥?”
甜甜:“這是八哥,別看它身上黑黑的不太漂亮,可會說很多話。”
沈一帆:“我爺爺家養了一只鸚鵡,也會說話,長得比你的八哥漂亮多了。”
“那你帶來給我們看看。”
看著他們對鸚鵡神往的樣子,我為他們提供了鸚鵡的圖片,但孩子們在欣賞之余還是想親眼目睹鸚鵡說話的風采。幾天后,殷士君滿足了他們的要求,看著平時在電視上、圖片上看到的鳥現在來到了自己的身邊,小朋友非常激動,一邊觀察鸚鵡的外形,一邊逗鸚鵡講話,這只鸚鵡確實能干,不僅會說“你好”,還會說“好孩子”、“謝謝”、“再見”、“真好吃”,甚至還說了句俏皮話“你壞,你壞”,惹得小朋友哈哈大笑。
范琪問我:“老師,鸚鵡為什么會說話?”是啊,鸚鵡、八哥為什么會說話呢?我說:“老師也說不清楚,你們自己去找答案吧。”第二天,小朋友通過各種途徑找來了答案。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他們有的上網查詢,有的翻閱百科全書,有的打電話詢問生物老師,答案是——鳥不是真的說話,而是對聲音的機械模仿。
小朋友們在開始階段只注意實物鳥和色彩鮮艷的鳥,為了開闊他們的視野,我將鴕鳥和蜂鳥的圖片放在最顯眼的地方,果然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這只大鳥是鴕鳥。這只鳥好小啊,是什么鳥?”孩子們說。我打開 《鳥的世界》,向小朋友介紹了這兩種鳥:蜂鳥是世界上最小的鳥,生活在高山上,能像直升機一樣懸停在空中。鴕鳥是世界上最大的鳥,一般生活在沙漠中,跑得非常快,小朋友開始關注鳥的形體的大小,嘴的大小,爪的大小,由此認識了很多鳥。
在搜集、觀察的過程中,幼兒不僅見識了各種各樣的鳥,豐富了知識,還學會了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尋找答案的學習方法,隨著活動的深入,小朋友提的問題更多、更深了。
活動二:鳥都會飛嗎
星期一,剛從鄉下奶奶家回來的貝貝說:“鳥都是有翅膀,奶奶家的雞也有翅膀,可能雞也是鳥類。”徐暄撇著嘴不屑地說:“雞又不會飛,怎么是鳥呢?所有的鳥都是會飛的。”貝貝說:“有翅膀就會飛,不然它長翅膀干什么?”旁邊的小朋友也分成兩派,一派認為雞屬于鳥類,因為它有翅膀,一派認為雞不屬鳥類,因為它不會在天上飛。雞到底屬不屬于鳥類呢,我沒有立即告知答案,也沒有糾正討論中出現的其他錯誤,而是找來一只雞的'標本。可是標本只能讓幼兒看到雞有翅膀和羽毛,于是我們來到幼兒園旁邊的石里村,實地觀察雞到底會不會飛。主人將雞從雞舍里放出,小朋友立即圍了上去,還沒有等大家看清是什么樣子的,雞已連飛帶跳地躲到一邊去了。“呦,雞會飛的呀。”“只是飛得不高、不遠。”“怎么樣,我說雞會飛吧。”貝貝一臉得意。“會飛的就是鳥,所以雞也是鳥。”“會飛的都是鳥嗎?”我輕輕地提醒。機靈的徐暄一眼看見空中飛舞的蝴蝶,忙大叫起來:“不對不對,蝴蝶也會飛,蝴蝶不是鳥。”“蜜蜂也會飛,蜜蜂也不是鳥。”“蚊子也會飛,蚊子也不是鳥。”小朋友們七嘴八舌地說了起來。那么,哪些會飛的動物是鳥呢?小朋友們通過自己的比較,得出了“身上長著羽毛的,會飛的動物屬鳥類”的結論。
可是,還存在一個問題,所有的鳥都會飛嗎?小朋友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因為他們記憶中的鳥都是會飛的。我從家里帶來一本《新世紀百科全書》,和小朋友一起查閱了“鳥類”欄,發現不是所有的鳥都會飛,企鵝、鴕鳥等鳥就不會飛。“真的嗎?”看著孩子們疑惑的眼神,我決定帶小朋友到森林公園看鴕鳥去。來到養殖鴕鳥的地方,孩子們不禁叫道:“好大的鳥啊!”
是啊,雖然小朋友平時也見過鴕鳥,但那都是在電視上、圖書中看到的,實地看到還是讓他們有些吃驚。小朋友很快發現,鴕鳥身上有翅膀。“瞧,鴕鳥有翅膀,有翅膀肯定會飛。”部分小朋友又發現了新情況:鴕鳥只是攔在柵欄里。為了試驗鴕鳥是否會飛,孩子們嘴里一邊“喔喔”叫著,一邊用手勢趕鴕鳥,結果鴕鳥無動于衷。一旁的飼養員笑著說:“鴕鳥的翅膀退化了,已經不會飛了。”孩子們用同情的目光看著鴕鳥,似乎覺得它不會飛是件很悲慘的事。
實地觀察不僅帶給孩子們無限的樂趣,還培養了他們的探索精神。
活動三:原來,鳥是沒有牙齒的。
小朋友們對鳥吃什么,怎么吃一直很感興趣,所以每天總有不少人去喂鳥,并摸索出了哪些鳥吃玉米、麥子,哪些鳥吃蟲子的知識,一天,有個小朋友來報告:“老師,張文杰在打鳥。”我急忙走過去,看見張文杰一只手提著鴿子,另一只手捏著各自的最,看見我來了,連忙為自己辯護:“我不是在打鳥,剛才我看到鴿子吃玉米,沒嚼就咽下去了,想看看它是怎么吃的。”原來是這樣,“那你看出什么了?”“真奇怪,鴿子嘴里沒有牙齒。”張文杰說。
小朋友聽見了,都圍過來看。他們又檢查了別的鳥,發現別的鳥也沒有牙齒。陸云華說:“可能它的牙齒藏在嗓子里,我們看不見。”我提議:“我們到菜場去看看。”菜場有專門殺雞的店,我們請里面的師傅解剖了一只鴿子,小朋友們仔細作了檢查,發現鴿子確實沒有牙齒,而胃里的玉米、麥子等都是完整的,沒有牙齒嚼過的痕跡。“鳥為什么沒有牙齒呢?”這個問題難倒了大家,連賣鳥人也不知道。“成成的爸爸是生物老師,他知道好多關于鳥的知識,我們去問問他吧。”我給成成的爸爸打了電話,答案是牙齒太重了,會讓鳥飛不起來的。“哦,原來是這樣。”孩子們恍然大悟,覺得有道理。對于賣鴿人的殺鴿行為,我又適時做了解釋:菜場賣的是采鴿,是專門養來食用的,對野生的鳥類我們要保護。
后來,小朋友們對鳥的食物及怎樣捕食又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由此所積累的豐富的知識也是我史料不及的,如:信天翁在海面上捕魚;企鵝游在水中捕魚;有種鳥能潛入二三十米深的水底去捕魚、老鷹捕兔子等獵物、貓頭鷹夜里出來捕食田鼠;麻雀、烏鴉等鳥不僅吃種子,還吃小蟲、水果等物。這使我對幼兒的能力有了新的認識。
活動四:小鳥的家
一次有關“家”的談話后,我問幼兒:“小鳥有家嗎?”“有。”“小鳥的家在哪里呢?”有的幼兒說在籠子里,有的說在樹上。我告訴他們,籠子不是鳥真正的家,大部分的鳥都是“建筑師”,會自己造房子。我在墻上布置了墻飾“小鳥的家”的外形,并貼上自己畫的麻雀的家—草窩。同時鼓勵幼兒了解其他鳥的家,把它畫下來布置在“小鳥的家”里,還要向大家介紹鳥是怎樣做窩的。林沈達畫了縫葉鶯的家,告訴大家縫葉鶯用嘴當針,用蜘蛛絲當線,把樹葉縫起來做窩,金婧畫了海鷗的家,她說海鷗用糞便將海草粘起來做窩。漸漸地,“小鳥的家”豐富了,幼兒對鳥的了解也更多了。
活動五:我們該為鳥做些什么
隨著活動的深入開展,幼兒對鳥的命運也更加關注了,通過討論,我們發起了“鳥——人類的朋友”的宣傳活動,提醒人們不僅要保護鳥,更要保護鳥類生存的環境,使鳥類和人類能和諧地相處。幼兒還和爸爸媽媽一起制作了各種各樣的鳥窩:王雨洋和爸爸共同制作了一個很大的木頭鳥窩,外面畫上美麗的圖畫;徐暄卉帶來了紙板鳥窩;董羽欣帶來了竹窩等。我們把鳥窩放在屋頂上、樹上、草地上,裝上一些食物,希望能吸引小鳥來住,但遺憾的是可能城市中鳥本來就不多,周圍環境太嘈雜,鳥兒們害怕有危險,很少有鳥來,即使飛來,也不敢來住,只悄悄地去啄食物,于是添鳥食成了孩子們心中的又一個期盼。
喲而對鳥的喜愛也表現在語系活動中,區域活動時,他們表演“鳥的一家”,表現鳥爸爸、鳥媽媽帶孩子是怎樣生活的,歌曲《小烏鴉愛媽媽》也成了表演的好節目。
塑造自己心中的鳥的形象成了一件流行的餓事。小朋友或者用五彩的畫筆畫出了自己最喜歡的鳥;或者用多彩的橡皮泥,塑出自己心中的鳥;或者用剪刀剪出各種形態的鳥。真鳥、假鳥在一起相映成趣,幼兒園成了鳥的世界、鳥的樂園。
四、方案實施后的思考
對鳥的觀察、研究、探索斷斷續續持續了一個多月,幼兒對鳥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及能力有了較詳細的了解。幼兒不斷地觀察、討論,不斷地產生問題,教師沒有輕易地給出答案,而是提供研究、探索的條件,一步步引導幼兒尋找答案。這個過程中幼兒的主動性、創造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合作的技能、探索的方法、對周圍事物的關注、對課程的興趣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并能在活動中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
幼兒園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愿意參與繪畫活動,體驗繪畫的快樂。
2、學會吹畫和點畫。
3、初步接觸ABB詞“粉嘟嘟”。
4、感受到繪畫的魅力,喜歡繪畫。。
5、學會用簡單的線條添畫來表達自己的聯想。
活動準備:
1、顏料(黑、粉紅)
2、白紙
3、半濕的毛巾
活動過程:
1、說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現在是什么季節啊?(春天)
師:哦,是春天!春天啊是個很美的季節!那春天為什么很美呢?春天里有些什么?(鼓勵幼兒完整表達)
師:哦,原來春天里有這么多美麗的花啊,那我剛剛聽到小朋友說春天里有桃花是嗎,今天啊孫老師也帶來了一些桃花的圖片,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好嗎!(看課件)
師:好,我們欣賞完了桃花,那誰告訴我我桃花是什么顏色的?
師:哦,是粉色的,那我們可以用一個好聽的詞來說“粉嘟嘟”。粉嘟嘟的桃花!
2、畫
(1)、師:小朋友們說的真棒,那你們想不想將粉嘟嘟的桃花畫在紙上呢?
師:那你們想用什么來畫?(油畫棒、水彩筆)
師:可是今天啊,孫老師想用嘴巴和手指來畫!想不想看!
師:都想看的啊,好吧,那我就來畫給你們看,那小眼睛要仔細看好不好!(好)
師:我呀還要請我的好朋友來幫忙,當當當當(出示顏料)顏料寶寶師:和顏料寶寶問好,那這是什么顏色的顏料寶寶呢?(黑色)
師:那用黑色的顏料寶寶來畫什么?(樹枝)師:想一想!桃花都長在哪的啊?樹枝上的是嗎?好,那我們就用黑色的顏料寶寶來畫樹枝。
師:首先呢我要輕輕擠一擠,把顏料寶寶擠出一些來,小朋友注意了哦,不能擠太多!然后再來吹一吹!看,樹枝有沒有吹出來了,好不好看!(好看)
師:孫老師再來吹一根好不好?要仔細看老師是怎么吹的!輕輕擠一擠,再來吹一吹!看老師又吹出了一根樹枝!好玩吧?你們想不想試一試?(請一位小朋友試一試)
師:咦?小朋友我們來看看,顏料寶寶怎么吹不跑啊?要怎么吹他才會跑,變出樹枝來呢?
師:小耳朵仔細聽,小眼睛啊仔細看,吹的時候我們要把小嘴巴平的靠著顏料寶寶,可以向前吹,也可以把頭偏過來向旁邊吹。咦,你們看,這樣顏料寶寶就會跑了,對嗎?好,誰再來試一試?(請個別幾個來試一試)
(2)、畫花兒
師:好,那樹枝吹好了,我們要來畫什么了?桃花(什么樣的)
師:那粉嘟嘟的桃花又是怎樣畫出來的呢?
師:看他是誰?(食指)對啦!伸出小食指,顏料親一親,再來點一點!紅艷艷的花兒畫好嘍!
師:哇,好不好看?誰想來試一試?點一點的時候我們的食指要輕輕地,點好就離開,這樣花兒會更好看!(請個別小朋友上來試一試)
師:你畫的真棒!你們想不想試一試?
(3)、集體練習
師:你們都想畫的是嗎?好,那老師為你們準備了白紙,還有顏料寶寶,那小朋友輕輕地走到位置上,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好嗎?
活動反思:
在課堂中,我充分運用了多媒體來進行教學,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很高,能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他們進一步理解了所學內容。
我采用了表演的方式,學生們很喜歡這種方式,他們掌握了一定的表演技巧,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足:
1.有個別學生在學習上不夠主動。
2.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有待于提高。
改進措施:
1.我們要多表揚鼓勵學生,爭取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2.教師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爭取做到寓教于樂。
小百科:花卉,具有觀賞價值的草本植物,是用來欣賞的植物的統稱,喜陽且耐寒,具有繁殖功能的短枝,有許多種類。典型的花,在一個有限生長的短軸上,著生花萼、花瓣和產生生殖細胞的雄蕊與雌蕊。花由花冠、花萼、花托、花蕊組成,有各種各樣顏色,有的長得很艷麗,有香味。
幼兒園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等量物品的數量不隨實物的大小、顏色、種類及排列形狀的變化而改變,準確計數10以內物品的數量。
2、體驗數守恒的有趣現象。
3、逐步樹立自信心和創造意識。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活動準備:
1、PPT(兔子背影、米老鼠背影各1只、兔子7只、米老鼠10只)
2、幼兒操作卡、記號筆、小筐。
活動過程:
一、(彈琴律動引入)以到米奇家玩引入活動出示米老鼠圖片引入活動:"嗨,小朋友,我是米奇要不要到我的妙妙屋玩啊?"師:"進入妙妙屋要念什么神奇的咒語呢?"(幼兒念咒語米斯嘎、木斯嘎、米老鼠!師出示PPT米奇妙妙屋)
二、玩游戲—"猜影子"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師:妙妙屋里有兩種小動物,是誰呢?這些是它們的背影,小朋友們來猜一猜。
三、通過和妙妙屋里的動物表做游戲,初步得知等量物品的數量不隨實物的大小、顏色、種類及排列形狀的變化而變化,體驗數守恒的有趣現象。
(一)先來看小兔子們做游戲(復習6的守恒)
1、師出示PPT,兩排兔子,紅色、灰色,大的、小的分別有6只。
提問:
①"小朋友們看到了什么?"
②"這些只兔子都一樣嗎?哪里不一樣?"小結:原來它們的大小、顏色不一樣,但是數字寶寶是一樣的,數字寶寶一樣,說明它們的數量一樣。
2、提問:
①小灰兔子很調皮,想和小朋友做游戲,請小朋友把眼睛閉上,數到10,看一看,看它們發生什么變化?
②小朋友數數現在有幾只兔子,跟原來一樣多嗎?我覺得灰兔子少了兩只,還剩4只,因為它的隊伍變短了。
師小結:原來它們的隊形發生了變化,但是數字沒有變,6只還是6只,不會增加也不會減少。
(二)米奇妙妙屋的小主人來了,快看(感知新知識點數量:10的守恒)
1、師出示PPT:10只性別、大小、造型不同的米老鼠,提問:
①"一共有幾只米老鼠?"
②"這么多米老鼠,它們一樣嗎?哪里不一樣?"
2、米老鼠們開始做游戲了,當變換一種隊形后提問:
①"你們看米老鼠發生了什么變化?"
②"我們來數數變了隊形后,和原來一樣多嗎?"師小結:雖然這些米老鼠的大小、顏色、造型都不一樣,隊形也發生了變化,但是它的數量始終都沒有變。
四、操作活動:圖形操作卡師:小朋友們真聰明,為了獎勵小朋友,米老鼠帶我們去圖形城堡玩一玩(開汽車律動)
1、出示PPT,圖形城堡到了,提問:看一看有哪些圖形?這些圖形一樣嗎?
哪里不一樣?有一樣的地方嗎?哪里一樣?讓我們一起來數一數吧!
2、驗證:小朋友們都做完了嗎?有沒有相同的地方呢?讓我們一起來數一數。
總結:原來這些圖形寶寶顏色不一樣、形狀不一樣、排列順序也不一樣,但是它們的數字寶寶都是一樣的,說明它們的數量一樣多,這就叫數的守恒。
五、活動延伸:家長游戲請10位家長到前面手拉手圍成一個圓圈隨著音樂轉圈,音樂停止時各做出一個不同的造型或變換一個不同的隊形,讓幼兒說一說哪變了,哪沒變。
六、結束部分站隊,帶小朋友到外面去玩一玩這個游戲。
活動反思:
本節課教學結構合理,幼兒興趣,培養了幼兒手、口一致的數數,并復習數字1—10。通過讓幼兒數出皮球的個數,在下圖涂出出相對應的數量并圈出正確的數字這個過程,使幼兒學習數量的對應,感知把具體的量抽象成數的過程。幼兒非常積極的上前做題。但有一點,就是有個別幼兒還不會點數的,要加強數數的能力了。
幼兒園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 正確感知10以內的數量,并學習進行記錄。
2、 鍛煉幼兒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
3、 幫助幼兒體驗成功的快樂。
重點、難點 重點:
根據標記正確點數相應的圖形數量。
難點:
對總數標記的認識
活動準備
教具:幾何實物圖片1張(紅色、藍色的三角形、圓形、正方形統計表一張。
學具:幼兒操作材料人手一份,鉛筆,橡皮
活動過程
一、集體活動
1、正確感知10以內的數量。
教師:“圖上有什么?它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顏色、形狀不同)“它們分別有幾個?”
2、認識統計表,學習記錄。
教師:“這張表格上有什么?”幫助幼兒理解統計表的含義。重點幫助幼兒認識各標記的含義。
教師:“這是什么標記,表示什么意思?”(圓形標記,表示所有的圓形;這是紅色圓形標記,表示紅色的圓形。)
教師:“這個統計表該怎樣進行記錄?” 幫助幼兒在圖表相應的位置上記錄。
提醒幼兒根據標記將所點圖形的數量記錄在標記后面的橫線上。
3、幼兒根據標記點數圖形數量,教師記錄。
二、小組活動:圖形分類記數。
1、教師講解活動要求:在對應的標記后面點數圖形的個數,用數字進行相應的記錄。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觀察指導,幫助能力弱的幼兒。
三、活動評價
將個別幼兒的作業進行展示,引導幼兒集體進行評價。
幼兒園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多種形式鼓勵幼兒幫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2、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愿望。
3、引導幼兒體驗父母的辛苦,增加彼此間的親情。
活動準備:
學過的有關幫成人做事的兒歌、有關親子活動介紹的聯系單。
活動建議:
一、談話活動
(一)、以圖片的形式,幫助幼兒回憶兒歌的內容
你們看,圖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并請幼兒一起朗誦兒歌。
(二)、以談話方式引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體驗父母的辛苦
提問:你們知道自己的爸爸媽媽都在什么地方工作嗎?
爸爸媽媽工作了一天,回來還要做些什么,這時你有什么樣的感覺?看到爸爸媽媽很辛苦,你會做些什么呢?
2、激發幼兒幫爸爸媽媽做事的愿望
你們想當爸爸媽媽的小幫手嗎?
提問設計:我們能為爸爸媽媽做些什么呢?請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講述。
二、親子攝影展——《爸爸媽媽小幫手》
1、請爸爸媽媽把幼兒在家做小幫手的情景拍攝下來。(形式:照片、錄像均可)
2、用展板的形式對系列照片進行展出,對拍攝的錄像可以在某段時間進行播放。
幼兒園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在感知上下的過程中,樂意參與操作活動,體驗游戲的快樂。
2.通過找一找、說一說物體的上下位置,使自身的觀察力、語言表達能力得到發展。
3.學習以一物體作為參照物區別上下,判斷物體之間的上下方位關系。
【活動準備】
PPT、房子、小動物圖片、毛絨玩具
【活動重點】
能夠以一物體作為參照物,區分物體所在位置的上下關系。
【活動難點】
培養幼兒的空間思維能力。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去小貓家做客”,初步感知上下。
(以開放性的語言提出問題,充分發揮了幼兒的想象力,給幼兒創造想說、敢說、樂說的空間;并通過讓幼兒觀察,使幼兒自己找線索,發現是小貓的家,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
1.請你說說這是誰家?(利用生活和游戲的實際情境,引導幼兒理解方位概念,同時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觀察的能力。)
2.貓媽媽家有什么?床上有什么,床下有什么;桌子上有什么……
二、 出示PPT,引導幼兒觀察,進一步感知上下。
以情境貫徹其中能夠激發幼兒的興趣;幼兒的思維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應注重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學習,本環節以畫面形式形象的展示在幼兒面前,便于幼兒理解和接受。
1.以“小貓捉迷藏”的形式,引導幼兒說說小貓分別藏在哪里?
2.再次以其他動物“捉迷藏”形式,引導幼兒說出小動物們在哪里?
游戲是幼兒的主要活動方式,通過送“小動物回家”不僅讓孩子們再次感知“上下”同時培養了幼兒的愛心與責任心。
3.以游戲“小動物回家”形式,請幼兒按照老師的指令把小動物送回家。
三、幼兒操作,鞏固上下方位。
數學既來源于現實生活,又是對現實生活的抽象。數學概念本身是抽象的,如果不借助具體的事物,兒童就很難理解。在本環節教師為幼兒提供了幼兒比較喜歡的貼近幼兒生活的各種毛絨玩具供幼兒操作,全體幼兒能夠在老師的指令下鞏固方位“上下”,通過操作可以看出所有的孩子已經充分感知并理解了方位“上下”。)
幼兒每人分一個毛絨玩具,教師發出指令,幼兒完成,分別把玩具放在桌子上面,椅子下面,手心上面,桌子下面,頭頂上面等。(
【活動反思】
優點:
1.在情境創設中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由于數學具有抽象概括的特點,而幼兒的思維又具有形象性,所以本次活動我給幼兒創設適宜的情境來激發幼兒的興趣,幼兒在情境中學習數學,提高了幼兒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讓數學活動不再枯燥無味、讓幼兒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上下,并能夠區分上下。
2.環節的設計層層遞進,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征。
能夠抓住幼兒的年齡特征,讓幼兒在操作中獲得經驗。操作活動,不僅是讓幼兒觀看教師的演示和直觀的圖像以及聽老師講解,更要把內容設計成幼兒主動探索的過程,讓幼兒自己探索發現數學的關系,獲得數學經驗。為了讓每個孩子能夠充分操作,我給每位幼兒發一個毛絨玩具,聽老師發出指令,根據指令做相應的動作,再次鞏固方位“上下”。如:“把玩具放在頭頂上面;放在桌子下面;放在手心里;放在頭頂上……”這樣的教學思路是:通過尋找、操作等活動,讓幼兒體會物體與自己的方位關系。這就是運用游戲提升學習難度和要求,在做游戲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達到了學習的目的。
不足及改進措施:
在第三環節以小動物找家時,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表達,在……的上面, ……在……的下面,而不只是說:“下面、上面”等。
【幼兒園教案六篇】相關文章:
幼兒園教案3篇05-12
幼兒園教案四篇05-09
幼兒園小班《水果謎語》教案04-24
幼兒園教案匯編8篇05-18
【精選】幼兒園教案六篇05-18
【熱門】幼兒園教案八篇05-17
幼兒園教案匯編五篇05-17
【精選】幼兒園教案4篇05-17
有關幼兒園教案3篇05-16
【推薦】幼兒園教案7篇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