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幼兒園大班教案三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欣賞漫畫,在觀察畫面的基礎上講述自己對漫畫的理解。
2、嘗試用一些幽默的動作和表情,聲音來體驗漫畫的幽默與風趣。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介紹父與子的形象
1、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了兩個朋友,你們想認識嗎?那我們一起來把他們請出來吧?
2、看,他們來了。猜猜看他們在干什么呀?(幼兒討論回答)
3、他們是怎么跳舞的?來,學學看。
4、其實啊,這兩個人啊,一個是爸爸,還有一個呢是兒子。我們來仔細看看,他們是長得什么樣子的?
5、小結:這兩個人呀長得真有趣,爸爸長著密密的胡子,翹翹的眉毛,頭上卻沒有一根頭發,而兒子的頭發多倒是蠻多就是太亂了,像一堆草堆在頭上……長得可真有意思。他們是德國的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漫畫大師卜勞恩畫的一個爸爸和兒子。在這個爸爸和兒子之間發生了很多好玩、有趣的事情,卜勞恩都把它們畫下來了,記在一本叫“父與子”的漫畫書里。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其中的一組“最后的一個蘋果”,看看他們父子倆發生了一件什么好玩的事情呢?
二、欣賞漫畫
(一)第1次完整欣賞
1、欣賞課件第一幅畫后提問:瞧,他們這對父子在做什么呢?這棵蘋果樹有什么特別的地方?樹上有幾只蘋果?怎樣才能得到這最后一個蘋果呢?(幼兒討論,商量回答獲得蘋果的辦法)
剛才小朋友想了這么多方法,那我們繼續往下看。
2、繼續觀看課件,完整欣賞結束
提問:看完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覺?你覺得哪個地方最有趣?為什么?
(幼兒回答,教師出示相應的畫面、重點突出動作與情節的幽默)
第一幅: 這幅畫中有什么?兒子手里拿著什么?老爸在干什么?為什么晃樹…?(啟發表演)咱們一起來學學老爸撅著屁股晃樹的樣子吧!看誰更像漫畫中的老爸。
第二幅:兒子想出了好辦法(用手杖砸),結果手杖砸在了哪里?老爸被手杖打中腦袋的樣子好笑吧? (啟發模仿)你來學一學,兒子會在想什么?(幼兒表演,做模仿動作)
第三幅:哈哈,沒拿到蘋果,老爸很不甘心,老爸又有了什么辦法了?啊呀,我的天,好可憐的蘋果樹(幼兒模仿蘋果樹的樣子)
第四幅:急中生智的爸爸又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什么好辦法?哦,原來是。。。。。你們有沒有也這樣去采過水果。
第五幅:哎呀,不好,蘋果沒打著,靴子卻掛在了樹枝上,老爸又在忙什么?
請小朋友到前面,學一學老爸用手杖打靴子的樣子。
第六幅:靴子好不容易掉下來了,折騰了半天,結果怎么樣?(失望地走了),不料這時候……?
(旁白) 哎呀,白忙活了!
3、談話:老爸和兒子雖然沒拿到蘋果,但卻想出了這么多有趣的辦法,大家一起來說一說用了哪些辦法?
4、教師小結:小朋友,這種好笑、幽默的畫叫什么?請小朋友重復“漫畫”這個名字。漫畫最早在中國是沒有的,是從國外引進來的。
(二)第2次完整欣賞漫畫
提要求:漫畫除了有幽默的情節有趣的動作,其實還有很多有趣的地方,現在請小朋友用耳朵仔細的聽一聽,找一找,一定會有不一樣的發現。
1、提問:除了動作以外,還有哪些地方你覺得有趣的?
(幼兒回答,教師點擊相應的畫面、重點突出音效與畫面的幽默)
2、教師小結:原來漫畫除了畫面上有趣的動作以外,還有很多滑稽的聲音和幽默的形象組織起來的。
(三)完整欣賞:(完整配樂講述)
1、教師:小朋友,今天咱們看到的這組漫畫《最后一個蘋果》,有趣吧,下面咱們和老師一起一邊說一說,一邊表演好不好。
(師幼隨樂共同表演漫畫故事)
2、其實,這對父子還發生了很多很多有趣的故事,漫畫大師卜勞恩把它們都畫了下來,如果小朋友還想知道其他有趣的漫畫故事,可以到一本叫《父與子》的漫畫書里找一找看一看。
提問:小朋友,在生活中,你們還看見過哪些有趣又幽默的動畫片呢?
三、律動創遍表演
剛才我們小朋友看了這組漫畫,都開心的在跟那個爸爸和兒子在學動作,費老師覺得你們做的動作很好玩,現在我們來跟著音樂做做這些有趣的動作,好嗎?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合作共編故事并能用自己的經驗參與學習。
2、能積極對應圖意,感受好詞的寓意。
3、有安靜傾聽的良好習慣。
4、借助圖文并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閱讀興趣。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蠟筆、白紙
活動過程:
一、交代編故事的要求
1、教師:今天大家一起來編故事,要合作著說,用上好聽的詞。老師先來說兩句,你們找找哪句好聽,好聽的詞在哪里?(一個小朋友、一個活潑可愛的小朋友)
2、幼兒比較,找出好聽的詞。
二、嘗試說好聽的詞和句。
1、教師在白紙上隨意涂上一片綠色,幼兒想象描述。
2、添畫上花,請幼兒用一句話來概括。
3、幼兒將兩句話結合起來描述。
三、擴展畫面內容。
1、引導幼兒大膽想象草地上可能發生的事情,教師隨幼兒想象添畫,并請幼兒用完整的句子加以描述,提醒幼兒在句子中用上好聽的詞。
教師:草地上來了誰?這是怎樣的xxx?xxx可能到草地上來干什么?你還想請誰來?
2、完整講述畫面內容。
四、繼續隨幼兒想象添畫,豐富畫面。
1、教師:xxx、xxx可能在一起干什么?
2、根據幼兒的話語繼續添畫。
3、結合新添畫的內容引導幼兒用完整話語進行講述。
五、師幼共同講述故事,幼兒認領自己說過的詞匯與句子。
(講述的故事是幼兒話語的組合)
六、繼續隨幼兒的想象添畫。
擴展畫面內容。
七、根據添畫的順序師幼共同講述故事。
幼兒認領自己說過的詞匯。
八、為故事取名。
活動延伸:
1、師幼利用舊圖書、各類包裝盒等收集制作人物、動物及其他各類小圖片。
2、在語言區中利用小圖片、紙、筆等材料開展擺擺講講、畫畫講講等活動。
活動反思:
1、本次活動是師幼共同編故事,形式是邊畫邊說故事,畫、想、說結合。
活動中我僅用到了一張白紙、一盒蠟筆,根據幼兒的回答生成的畫面也很簡單,但孩子們說的愿望非常強烈,這充分詮釋了一句話:豐富鮮艷的畫面能帶給幼兒一定的視覺刺激,但動態的畫面才是吸引幼兒的根本。由于活動中故事的內容都是隨著孩子的回答即時生成的,即活動的內容、方法、環節均當場生成,所以之前在教材上我并沒作多大準備,也無法準備。但之前的無準備并沒帶來活動中的茫然與散亂,因為我備的是孩子,心中有孩子,及時接住孩子的球,適時適度的引導是本次活動成功的關鍵。
2、這是一次看圖講述活動,但與傳統的看圖講述活動不同。傳統中圖是預設的,本次活動中圖是預先沒有的,是由孩子的回答生發的,所以更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原因為:(1) 有懸念。每個孩子都不知道圖上接著有什么出現,一切依賴于自己的想象。
(2)有表現的機會。因為是編故事,每個孩子有許多說的機會。我也盡可能地關注到每個孩子。
(3)有成功感。孩子自己所思所想得到大家的認可,而且最后整理成的故事是幼兒說過的話語組合,這讓孩子們很高興很自豪。
3、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
(1)思維活躍。幼兒都能自始至終非常專注投入地參加活動,能圍繞一個個問題積極思索、大膽回答。幼兒的回答重復雷同的不多。
(2)表達大方。每個在集體面前亮相的孩子神情態度都很大方自如,哪怕自己的答案引來同伴的圍攻。今天幼兒發言面很廣,在老師的鼓勵要求下,大多數幼兒都回答了一次以上問題。
(3)理解能力強。首先是對規則的'理解較好,知道要在句中用上好聽的詞,知道不能重復同伴的話。其次是對問題的理解,解答問題都在點子上,精彩的句和詞很多。如:又嫩又綠的草地、高大的樹、頑皮的小狗、活潑可愛的小男孩、五顏六色的花朵……
(4)活動中有些孩子興趣很濃,思維活躍,交流自己的想法時有些亢奮,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冷靜思考和回答的良好習慣。
4、活動的時間偏長,中途進行到半個小時時我想結束活動,看到孩子參與活動的興趣還是很高,我又引導了下去,圍繞“風箏飄哪去了”讓孩子思考,發散性的問題之后又讓孩子尋求多樣的“取風箏”的方法。這其實也是一次嘗試,嘗試中發現在長時的活動中孩子也能保持學習的積極性,關鍵是活動的內容、形式是吸引孩子的根本。
針對活動過長的問題分析原因與對策如下:
(1)我今天的話語還不夠簡潔;
(2)活動中師幼互動的機會很多,雖然顧及了讓更多的孩子有機會表達,但影響了教學時間。如果適當增加生生互動的機會,情況可能會改觀。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7的加減,能根據花朵顏色的不同列出加、減法算式并進行7以內數的加減運算。
2、進一步鞏固對加、減法算式及其含義的理解。
3、愛動腦筋,能積極參與加減運算活動。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有看圖列組成式的經驗,學習過6以內各數的加減和7的組成。
物質準備:
——教具:圖片一張(上面畫7只猴子,其中1只小猴,6只大猴;2只猴子在樹上,5只猴子在草地上;3只猴子在吃香蕉,4只在吃蘋果。)
——學具:《幼兒用書》(P11、12、13頁),幼兒人手一支筆。
【活動過程】
一、看猴子去。
師:還記得《7只小猴去旅行》的故事嗎?小猴們旅行回來了,我們去看看它們吧。
1、教師(出示圖片):小猴在哪里?它們都在干什么?
請幼兒說一說每個小猴子的位置,以及它們正在做什么?如:1只小猴子,6只大猴子……
2、師:你能用一道算式來表示嗎?
引導幼兒列加法或減法算式,并說一說每個數字表示什么意思。如:1+6=7表示1只小猴子和6只大猴子合起來是7只猴子。再如:7—1=6表示7只猴子中,有一只小猴子剩下的都是大猴子。
3、繼續引發幼兒的思考:你還能列出和剛才不一樣的算式嗎?
二、幼兒操作活動。
1、看圖按特征標記列算式。請幼兒觀察畫面上的實物有多少?它們的顏色和其它特征是怎樣的?然后,列出7的第一組加法或減法算式。
2、觀察連續的三幅圖,講述圖片的含義,列出加減算式。
3、帶領幼兒分別打開《幼兒用書》第12、13頁,引導幼兒練習7的第二組、第三組加減運算。(也可采用分組練習的方式,本活動只完成一頁練習,其它練習放在日常或區域中進行。)
三、活動評價。
請幼兒介紹“看特征列算式”的活動,鼓勵幼兒說出每道算式的意思,幫助幼兒理解加減法的含義。
【有關幼兒園大班教案三篇】相關文章:
有關幼兒園大班教案3篇05-10
有關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八篇05-09
有關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集錦八篇05-10
有關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合集八篇05-09
有關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模板集錦九篇05-14
有關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集錦六篇05-14
有關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匯編十篇05-11
有關幼兒園大班教案范文匯編八篇05-11
有關幼兒園大班教案范文集錦4篇05-11
有關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范文合集八篇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