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幼兒園教案

時間:2022-05-15 09:55:23 幼兒園教案 我要投稿

【熱門】幼兒園教案6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教案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幼兒園教案6篇

幼兒園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了解鞋子的名稱、特征、材料及穿著者。

  2、知道要穿合適的鞋子。

  3、激發(fā)幼兒進一步了特殊鞋子的興趣。

  4、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fā)求知欲,體驗成功快樂。

  5、活動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和幫助別人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各種鞋子的圖片若干;大人的鞋人手一份;爸爸、媽媽、弟弟、妹妹的圖片各一;

  2、特殊作用的鞋子課件。

  活動過程:

  一、猜謎激趣

  聽說大班的小朋友最喜歡猜謎了,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謎語。

  猜猜是什么?(鞋子)

  二、幼兒觀察自己的鞋子,認識童鞋。

  今天你穿的是什么鞋子呢?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認識運動鞋、靴子、皮鞋、布鞋等。

  (從鞋子的名稱、材料、款式等來介紹,幼兒認識童鞋)

  小結:我們小朋友穿的這種鞋叫童鞋。

  三、參觀鞋展認識男鞋和女鞋。

  1、參觀鞋城

  小朋友的鞋子可真漂亮,今天正好是步步高鞋城開業(yè),我們一起去參觀一下,看看那里有些什么樣的鞋子。

  (小朋友參觀鞋城,認識更多的鞋子。)

  參觀后提問:你看到了那些鞋子?哪雙鞋子印象最深?

  是什么材料做的?什么季節(jié)穿的?是誰穿的?

  2、送鞋

  今天明明一家也來到了鞋城,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有誰?(分別貼出明明、妹妹、媽媽、爸爸的頭像)他們想請我們小朋友幫他挑鞋子,你們能挑好嗎?

  (幼兒把鞋子圖片放到相應的人身邊)

  請幼兒說說自己給誰挑選了鞋,挑選了什么鞋,并說說為什么送給他?

  我們一起來看看媽媽得到了哪些鞋、爸爸得到了什么鞋、明明和妹妹得到了什么鞋?

  小結:媽媽穿的這些鞋是女鞋,爸爸穿的這些鞋叫男鞋。

  四、游戲穿爸爸、媽媽的鞋

  小朋友們你們穿過爸爸、媽媽的鞋嗎?今天我們就來穿這大人的鞋做游戲,做什么游戲呢?

  (幼兒換上大人的鞋子做老鷹捉小雞的游戲。體驗穿大鞋的感覺。)

  你們剛才玩游戲的時候和平時有什么不同,穿大鞋是什么感覺?

  小結:我們穿大鞋會覺得不舒服,我們應該穿自己的合適的舒服的童鞋。

  五、認識一些特殊的鞋子

  播放課件,你們見過里面的鞋子嗎?是在那里見過的,誰穿的?

  認識釘鞋、溜冰鞋、潛水鞋、芭蕾鞋等。

  活動延伸:

  繼續(xù)去收集各種各樣的鞋子,了解更多關于鞋子的知識。

  活動反思:

  《有趣的鞋》這是一節(jié)手工制作課,屬于“造型表現”領域中的學習內容。新課程改革要求學習內容生活化,《有趣的鞋》一課讓學生把熟悉的鞋作為創(chuàng)作的重點,是將學生的學習與他們的生活世界緊密聯(lián)系,強調學生把美術學習與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相結合。我在設計本課教學時,我利用了新的教學理念,轉變課堂教學方式,提高學生能力,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以學生為主體的。體現“以學生自主發(fā)展、自主學習、自主實踐”和“展現自我、張揚個性”的教學思想,讓學生的美術造型活動與其他學科綜合起來,讓學生在跨學科中探索美術學習、在快樂中欣賞美、感受美、體會美的收獲!

  首先是利用謎語導入激趣,再通過多媒體課件播放大量直觀的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風格的鞋子圖片,比較全面的讓學生了解了隨著社會進步發(fā)展鞋的多樣化、趣味性。同時,這多種多樣的有趣的鞋,使學生感受到鞋子的造型美和裝飾美,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制作的欲望。

  其次在教學過程發(fā)展中,以我制作的一只鞋子為例,通過邊說邊拆下鞋面,拉直,讓學生觀察:鞋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再把鞋面和鞋底的寬度比一比,讓學生自己探索發(fā)現:鞋面比鞋底寬。并讓學生說一說:為什么鞋面要比鞋底寬?我在展臺上演示制作鞋子的過程,讓學生了解制作步驟。師生共同分析,制作鞋子所用的各種材料和各種裝飾方法。教師的現場示范是美術課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這一環(huán)節(jié)體現了美術教師的美術基本功和自身的素質能力,通過教師的直接示范作用,能使學生極快地掌握制作技巧、技能,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水平,從而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教學質量。教師可以示范整個制作過程也可示范作品中的重點與難點之處,讓學生更加的清楚、一目了然。但是,由于時間的原因,我本人的示范不到位,鞋子裝飾的簡單、不夠完美。

  最后作品展示環(huán)節(jié),我使用的評價方式有:自評:在學生自我評價時主要我引導學生從作品的設計意圖、巧妙構思、精心選材等方面展開評價。互評:我提出諸如這樣一些問題:你最喜歡哪一件作品?喜歡這件作品的什么方面?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對學生的的作品及時的進行評價,是對學生學習的肯定,能提高學生學習的信心與興趣。但由于學生受生活經驗和語言表達能力的限制,本課在互評環(huán)節(jié)學生表達的不太理想,我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還要對學生進行多引導。

  總之本課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生在課堂上的興趣很高,制作鞋子時小組之間合作得很好,許多學生在裝飾鞋面時采取了很多種方式,如粘貼、繪畫、染色、印小印章、貼小飾物等方法,制作的鞋子造型獨特,色彩和裝飾美感很強,學生學得開心,做得更開心!作為教師,我們要為學生營造一個快活、輕松、自由的學習空間,讓他們自己去發(fā)現美、自己去探索生活、自已去張揚個性,這樣才是真正的自主學習模式的探索,才能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的才能和潛能。

幼兒園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討論斑馬的圖片,進一步了解斑馬的外形特征以及身上條紋的作用。

  2、探索和學習運用炭鉛筆繪畫的技巧和注意事項。

  3、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與創(chuàng)造,喜歡裝飾。

  4、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作畫習慣。

  【活動準備】

  1、斑馬的圖片。

  2、圖畫紙、炭鉛筆。

  【活動過程】

  一、出示斑馬的圖片,請幼兒觀察斑馬的外形特征,向幼兒提問:

  1、斑馬的外形有什么特征?(身上有黑白的條紋。)

  2、斑馬身上的黑白條紋有什么作用?

  (一種說法是,在日光和月色的照射下,斑馬的條紋可以將斑馬身軀的輪廓打亂,使其形狀變得模糊,不易被天敵發(fā)現,起到保護自己的作用;另一種說法是,當斑馬群奔跑時,斑馬的花紋會讓襲擊者眼花繚亂,從而放棄追捕。)

  二、請幼兒利用炭鉛筆,在圖畫紙上繪畫斑馬。

  教師可介紹炭鉛筆是繪畫和素描的工具,并示范使用炭鉛筆的技巧,例如怎樣控制手的力度,繪畫出不同粗細和深淺的線條。

  三、教師可指導幼兒先畫橢圓形作為斑馬的身體,然后畫四條腿和蹄子,再畫脖子和頭部,最后才畫身體上的黑白條紋。

  四、幼兒可豐富畫面,例如兩只斑馬在吃草、斑馬在草原上奔跑等,為圖畫設計豐富的背景。提醒幼兒不要用手磨擦線條,以免弄臟畫面。作品完成后,教師可將作品噴上定畫液作保護,防止炭粉脫落。

  五、請幼兒描述圖畫中的故事,并把作品展示在展覽角中,供幼兒互相欣賞。

  【活動建議】

  活動前在美工區(qū)投放炭鉛筆,可讓幼兒使用炭鉛筆隨意繪畫,引發(fā)他們的興趣和探究欲望,幫助幼兒熟悉材料。

  【活動反思】

  平時我在區(qū)域里投放新材料時,我都會給孩子們介紹玩法,可能也是這個原因使得孩子們對老師形成了依賴,不愿意自己動腦筋探索新材料的玩法,案例中的偉偉就是這樣看也不看材料便習慣于問老師材料的玩法。看來老師的事先講解,不僅損失了幼兒自己探索材料玩法的機會,同時還限制了孩子們探索一物多玩可能性。以后在投放新材料時,老師要多鼓勵幼兒自己探索材料的玩法,并鼓勵幼兒能夠玩出自己不同方法來,而不是一味地讓幼兒按照老師所提供的方法來一步一步的完成,要充分發(fā)揮幼兒游戲的自主性。

  可以看出偉偉在制作斑馬時,只是為了急于完成作品,而沒有仔細探索更好的制作方法,也沒有考慮到作品的美觀性。孩子制作斑馬就是在完成任務,而不是把它當成一個作品去小心地完成,并沒有真正享受到游戲的過程。教師要展示優(yōu)秀作品以激勵像偉偉這樣的幼兒認真對待自己的作品。

幼兒園教案 篇3

  傳統(tǒng)游戲,“搭山洞”、“過山洞”活動能發(fā)揮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和合作精神,深受幼兒喜歡。為了能滿足幼兒興趣和鍛煉的需要,在安全衛(wèi)生的環(huán)境和教師的合理指導下,積極鍛煉,增強體質,提高創(chuàng)造力和合作能力,我精心設計組織了《有趣的山洞》體育活動。

  《有趣的山洞》這節(jié)課,能滿足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和需要,也是幼兒非常喜歡的體育活動。本活動首先讓幼兒以人體動作“搭山洞”進行游戲,接著探索紙棒山洞和鐵圈山洞的玩法,和嘗試多種過山洞的方法,鉆山洞游戲簡單易行,隨時可做,有趣又實用,避免了活動中單調的動作練習帶來的枯燥乏味,讓幼兒學得快樂,練得輕松。整個活動動靜交替,張弛有度,適合幼兒身心發(fā)展特點。

  不足之處是:活動中幼兒鉆鐵圈山洞時有的幼兒沒掌握好技巧,經常把圈碰倒,另外,在今后的活動中要調整好幼兒的活動量、活動密度、難度,又要注意個體差異,使不同發(fā)展水平的幼兒都能通過自己適度的努力,實現各自的目標。

幼兒園教案 篇4

  篇一:“認識日歷”

  一、活動目的

  1.讓幼兒認識日歷,知道一年有365天,一年共分12個月。12個月中分大月、小月和平月,大月有31天,小 月30天,平月(二月)只有28天。知道怎么分大月和小月,二月又為什么只有28天(不講閏年和閏月)。

  2.讓幼兒學會看日歷,如今年是哪一年?今天是幾月幾日,星期幾?明天是幾月幾日,星期幾?昨天又是 幾月幾日,星期幾?一星期有多少天?并能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從而擴大幼兒的知識面,提高認識能力,并教育幼兒珍惜時間。

  二、活動準備

  1.教師自制1994年全年日歷一大張作為教具(要求數字盡量寫大)。同時制作并復印供幼兒用的94年全年 日歷表,每人一張。

  2.抽答問題的卡片若干張。

  3.發(fā)動全班幼兒收集各式各樣的掛歷、墻歷、臺歷若干。

  三、活動過程

  1.復習認讀數字1至12、1至31及序數第1至第12。

  2.出示老師自制的1994年的整張日歷,貼在黑板上,讓幼兒觀看,并向幼兒介紹這是日歷,教大家學說“ 日歷”。

  3.根據大班幼兒的生活經驗及在學習認數和數數的基礎上,讓幼兒辨認這是哪一年的日歷?并向幼兒介紹 每一大格內是一個月的日歷,數數一共有幾大格,就知道一年共有幾個月了。反復讓幼兒回答一年有12個月, 并告訴幼兒一年中所有的天數加起來共有365天。

  4.再請幼兒看黑板上的大日歷,提出問題:一個大格子里(即每一個月)有多少天呢?(讓幼兒自己看格 子里的數字來回答)奇怪,為什么有的格內是31天,有的是30天,有的又是28天呢?小朋友,想知道原因嗎?老師現在給大家講一個有趣的故事:在很早很早以前,羅馬帝國有一個叫凱撒的皇帝。他規(guī)定將一年365天分成 12個月,由于他的生日是前半年的單月。所以就規(guī)定單月為大月(31天),雙月為小月(30天),這樣算下來 一年是366天。多了一天,怎么辦呢?當時的羅馬帝國認為,一年中二月是不吉利的月份(因羅馬帝國處死犯人是在二月),所以凱撒皇帝就決定從二月里減少一天,即二月本應是30天,減少一天就是29天,這樣一年就是 365天了。后來凱撒皇帝死了,由他的侄子奧古斯做皇帝。奧古斯的生日在八月,八月本應是小月,30天,但這 個皇帝不愿自己的生日是小月,又將八月改成大月,變成31天,這樣又多了一天。于是奧古斯皇帝就決定再從不吉利的二月中減少一天,所以二月就變成了28天(平月),這樣全年又正好是365天了。此日歷使用至今,規(guī)定為一月大,二月平,三月大,四月小,五月大,六月小,七月大,八月也大,九月小,十月大,十一月小, 十二月大(老師一邊說,一邊指著日歷中每一個月所示的天數給幼兒看)。

  5.假如大家不看著日歷,能不能將一年中的大月、小月、平月說正確呢?現在,老師教小朋友一個幫助記 憶的好辦法。老師示范性地伸出左手,握成拳頭,手背朝向全體幼兒,用右手的食指沿左手食指關節(jié)凸出處數起,凡關節(jié)凸處為月大,凡關節(jié)與關節(jié)之間的陷處為月小,其中二月為月平。月大為31天,月小為30天,月平 為28天(二月),于是有了一月大,二月平,三月大,四月小……的口訣。要提醒幼兒,數到七月后要回到食 指關節(jié)凸出處,重新開始數八月大、九月小……。這樣七月、八月連續(xù)兩月是大月。

  請小朋友模仿老師的樣子來學習這種方法,一月一月地練習,學完后試試小朋友學習的效果,先由老師提問,讓幼兒用左手食指指著左手背凸凹部分集體回答:一月是什么月?有多少天?二月是……,特別要提問七 月、八月各是什么月?有多少天?然后再提問九月、十月……。第二遍可提問個別能力較強的幼兒,也可試問 能力稍差的幼兒,如不行,老師再教。

  5.繼續(xù)教幼兒看日歷,讓幼兒知道,每大格內,第一排字表明的是星期幾,從星期日開始,接下去是星期 一至星期六(也叫周末)。要求幼兒想想今天是哪一年幾月幾日,星期幾?昨天是幾月幾日,星期幾?明天是幾月幾日,星期幾?先集體回答,請個別幼兒上來在日歷上找出這一天,然后再請個別幼兒回答,并自己上來 在日歷上找出這一天。

  6.給每個幼兒發(fā)一張94年全年日歷,讓幼兒自己練習看日歷,在上面找出自己的生日,說出是幾月幾日,星期幾。再請小朋友二人一組,一人報出時間,另一人在日歷表上找到相應的位置,報幾次后二人互換。

  7.提問幼兒:每周有幾天要上幼兒園?(6天)包括星期天,一周共有幾天呢?再指導幼兒看看自己的日歷表,學會看一周,明確7天為一周,一周共有7天。

  8.老師講解一年的意義,如過了一年,小朋友都長大了一歲。問到20xx年你們有多大?那時你們想干什么事?請幼兒自由發(fā)言。

  9.老師小結,并鞏固提問(可集體或個別回答交替進行):

  ①一年有多少天?

  ②一年有幾個月?

  ③大月是多少天?小月是多少天?平月是幾月,有多少天?

  ④一星期有幾天?

  回答完后,再讓部分幼兒上來抽老師手里的卡片,卡片上提什么問題,就回答什么問題,答對的獎一朵小紅花。

  10.欣賞詩歌《時間伯伯》,教育幼兒珍惜時間。

  時間伯伯 時間伯伯, 你是偉大的旅行家,你從不停止自己的腳步, 從過去走到現在, 從昨天走到今天, 從現在走向將來。 時間伯伯, 叔叔阿姨告訴我們, “一寸光陰一寸金”, 我們一定愛惜你, 跟隨你的腳步, 做時間的小主人。

  11.老師擺出或掛出各種日歷,進行展覽,告訴幼兒,日歷可做成各種形狀,如掛在墻上的叫掛歷,貼在墻 上的單張日歷叫墻歷,放在桌上的叫臺歷,還有小日歷卡,有的手表上也有日歷。

  最后讓全體幼兒自由地參觀各種漂亮的日歷,評評哪一種最好看,設計得最美,自己最喜歡哪一種。全活動結束。

  四、活動延伸

  1.在家中,讓幼兒從日歷上找到爸爸、媽媽的生日,并自己練習每天看日歷。

  2.教室里掛一個日歷,讓幼兒每天來幼兒園時,輪流撕下一張,知道今天是幾月幾日,星期幾。

  3.要求每個幼兒在家長的指導和幫助下自制20xx年日歷一張。

  篇二:認識彈性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活動,使幼兒初步了解什么是彈性,知道生活中有許多東西是有彈性的。

  2、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l、每人座位靠背上系一根松緊帶。

  2、教室桌面:彈簧、海綿、彈跳熊、高彈棉絨布玩具、橡皮筋、圓珠筆、軟橡膠玩具等。

  3、室內:小沙發(fā)、高彈棉靠墊等。

  4、室外:蹦蹦床、跳跳球、橡皮筋、皮球等。

  活動過程

  (一)探索游戲:

  教師交待要求和注意事項:今天帶小朋友到活動室玩游戲,桌子上有許多有趣的東西,你們每一個人可以去取一樣玩,玩了以后你們發(fā)現了什么?感覺怎么樣?

  1、 啟發(fā)提問引導幼兒認識彈性。

  請小朋友告訴大家,你是怎么玩的?感覺怎么樣?引導幼兒發(fā)言。(教師)你們按一按、壓一壓后發(fā)現這些東西會彈回來。

  教師小結:一樣東西,用了力氣壓下去和按下去。手松掉后,它又會彈起來,這就叫彈性。

  2、請小朋友回頭找找自己椅子背后有什么東西? (松緊帶)請你們去拉拉,發(fā)現它會怎樣?什么道理呢?

  小結:對了,有力拉拉,它變長了,放松后,它又彈回來,所以說松緊帶也是又彈性的東西。

  3、 現在小朋友用壓一壓、拉一拉、按一按的方法找找身上那些地方和那些東西也是有彈性的。

  (皮膚、頭發(fā)、毛衣、襪子、松緊袖口等)

  輔助提問:你是怎么發(fā)現和感覺到的? (啟發(fā)幼兒說出自己的感覺)

  (二)啟發(fā)幼兒發(fā)現彈性與自己周圍生活的聯(lián)系。

  剛才,小朋友在自己身上找到了許多東西是有彈性的,我們生活中有許多有彈性的物品,接下來請小朋友自己想辦法去發(fā)現活動室時還有哪些東西有彈性,然后告訴大家你是用什么方法發(fā)現的?

  (去掉遮布,幼兒分散活動尋找,給幼兒一定時間找一找、玩一玩)

  1、老師請小朋友回到座位上組織大家一一講自己的感受,引導幼兒說出用拉、按、壓、捏、坐、跳、踩等動作感受到的彈性物品。

  2、教師小結:剛才大家用了不同的方法,找到了許多有彈性的東西,有的是拉的、有的是壓的、有的是按的、有的是跳的、有的是坐的,不管哪一種方法,都是用了力氣,所以說都是用了力后,這些東西才會有彈性。

  (二)最后請大家到外面游戲場上去找一找哪些東西也是有彈性的。

  (帶領幼兒到場地上去玩有彈性的運動器具)

  延伸活動

  1、把一些小的有彈性的東西放在科學區(qū),讓幼兒進一步探索。

  2、回家后找找還有哪些有彈性的東西。

  篇三:認識夏天

  活動目標

  1.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初步了解夏天的特征──氣溫、天氣、水文、植物動物的生活、農業(yè)生產、人的生活等。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比較能力(比較夏天與春天有什么不同)。

  3.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趣;使學生體會到,大自然是不斷變化的。

  活動準備

  1.課前觀察:當地的氣溫、天氣、河湖、池塘、植物生長情況、動物的出沒、農業(yè)生產、人的衣著等,與春天相比有什么變化。

  2.掛圖或投影片──春天、夏天。

  活動過程

  (一)教學引入

  1.提問:誰能說一說春天有什么特征?(可以用歌謠回答。)

  2.談話:現在是什么季節(jié)?

  3.講述:這節(jié)課,我們來認識夏天有什么特征。(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

  1.比較圖中的夏天與春天有什么不同

  (1)出示掛圖或投影片──春天、夏天。

  (2)分組觀察、討論:夏天與春天有什么不同?

  (3)匯報觀察、討論結果:

  認識夏天的一般特點,是為了使學生獲得關于夏天的基礎知識,從而更好地認識當地夏天的特征。

  ① 天空有什么不同?(夏天的天空多云。)

  ② 樹木有什么不同?(夏天的樹葉茂密,桃樹結出了桃子。)

  ③ 田野里的莊稼有什么變化?(玉米長高,小麥成熟,開始收割。)

  ④ 河岸、河水有什么變化?(河岸長滿綠草;河水增多,水中荷花開放。)

  ⑤人的衣著有什么變化?(換了夏裝。)

  ⑥孩子們在戶外玩什么?(游泳)這說明夏天的天氣怎樣?(變暖。)

  (4)觀察圖片。

  (5)分組討論:每幅圖說明夏天與春天有什么不同?

  (6)教師小結:夏天與春天的不同。(可參照下表中的內容進行小結。)

  2.比較當地的夏天與春天的不同

  (1)講述:課前,你們觀察了我們這個地方在這個季節(jié)的自然情況,下面來匯報一下。

  (2)匯報觀察結果:

  認識當天夏天的特征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① 我們這個地方的夏天與春天有什么個同?

  ②我們這個地方的夏天與圖中的夏天有什么不同?

  (以上兩個問題,如果學生不能系統(tǒng)進行比較,可以分別提出一些問題──天氣、河水、樹木、莊稼、鳥、昆蟲、農業(yè)生產等進行比較。)

  (3)教師小結:各地夏天的`一般特征是相似的,但具體的特征(例如天氣熱的程度、什么樹開花、什么莊稼和果實成熟、什么鳥飛來等)有所不同,夏天到來的早晚、延續(xù)的時間長短也有所不同。在我國,一般來說,南方夏天到來的早,延續(xù)的時間長,天氣特別熱;北方夏天到來的較晚,延續(xù)的時間較短,天氣也沒那么熱。

  這個問題的講解,有助于學生了解夏天的共性及地方性,避免教學的局限性。

  (三)鞏固練習

  1.講述: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夏天的特征。

  2.學習歌謠──夏天

  此歌謠只能反映夏季的一般特點,教師可以參照此歌謠,根據當地夏天的特點重新編寫。這樣,學生學起來更親切,更有意義。

  夏天天氣好炎熱,

  天氣多雨河水多。

  柳葉茂盛桃子熟,

  野草開花滿山坡。

  布谷鳥在樹上啼,

  蟬在樹上高聲歌。

  玉米長高麥收割,

  小孩游泳樂呵呵。

  (四)布置作業(yè)

  繼續(xù)觀察我們周圍的大自然,隨著季節(jié)的推移有什么變化。

  四、教學參考知識

  夏天的特征

  (1)夏天天氣炎熱,有時會下暴雨,天亮得早,黑得晚,白天長,夜晚短;

  (2)夏天,各種昆蟲,小動物都出來活動,許多鳥開始脫羽毛,有許多獸的毛也脫落了;

  (3)夏天,植物生長十分茂盛;

  (4)夏天是農民最忙的時期,他們要進行三夏(夏收、夏種、夏管)勞動;

  (5)夏天,人們穿淺色和單薄的衣服,許多人都積極參加游泳活動。

  篇四:認識調料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幾種常見調料的名稱和其味道的特點。鍛煉幼兒用嗅覺、味覺、視覺等感官對事物進行辨別的功能。

  2、通過對調料的認識,使幼兒學會簡單的使用方法。豐富幼兒的生活知識和提高生活技能。

  3、培養(yǎng)幼兒努力合作的良好行為習慣。

  活動準備

  1、白糖、味精、鹽、醬油、醋、辣椒油、香油、蒜泥等調料分類放好。

  2、黃瓜、西紅柿、豆腐皮、蔥、胡蘿卜、火腿、白蘿卜等切好分盤。

  3、筷子、透明口杯若干。

  4、環(huán)境布置“寶貝廚房”一處。

  活動過程

  一、布置活動室,將調料分盤放好。導入主題:

  教師:“今天,歡迎大家到寶貝廚房來做客,先請小朋友參觀一下寶貝廚房的調料大世界。”音樂起,幼兒直接進入寶貝廚房參觀已準備的各種調料,提醒幼兒用各種方法感知各種調料的名稱和味道,注意參觀時的秩序和衛(wèi)生。

  二、幼兒參觀探究各種調料的名稱和特點,并利用調料制作簡單的涼菜。

  1、教師提問:“剛才小朋友們看到的是哪些調料?”幼兒回答:“白糖、雞精、鹽、醬油、醋、辣椒油、香油。”再請幼兒說出是如何知道這些調料的,引導幼兒分別從嗅覺和味覺、視覺的感受說出各種調料的名稱和其味道的特點,例如糖甜、鹽和醬油咸、味精鮮美、醋酸、油香等。

  2、出示一盤調好的菜,請幼兒品嘗并說出菜中用到的調料。教師總結各種調料的味道和作用:人們使用調料是為了做菜時使菜的味道更好吃。簡單說明調料的其他用途:醋可以用來殺菌消毒;鹽可以加水稀釋用于傷口或皮膚消毒;如果有燒傷和燙傷可以用醬油涂抹,減輕傷痛;涂抹香油可以減輕嬰幼兒口瘡等痛苦。

  3、出示各種切好的菜類,先請幼兒討論說出日常生活中見過的這些菜的吃法,調制涼菜。

  教師:“今天,我們用這些調料和蔬菜自己來做涼拌菜好嗎?”請幼兒分四組進行活動。每組幼兒根據自己的意愿挑選調料和蔬菜到桌子旁,在注意衛(wèi)生方法和安全使用的前提下,將各種菜加入調料用筷子進行攪拌,教師進行指導,提醒幼兒味道搭配合理,甜和辣的沖突,每一個菜有其突出的特點,四組小朋友的菜盡量不重復。攪拌完畢之后幼兒試嘗,然后根據不足進行補充加料。如淡的加鹽,咸的加點雞精或醋等。教師提醒幼兒不要將調料撒到外邊,如果有用抹布隨時清理。

  4、請幼兒將調好的菜裝盤,為菜起名并做簡單介紹。介紹的語言形式為:我們的菜名是* * *,用的主料是* * *,調料是 * * *。希望大家喜歡。菜品名稱參考:西紅柿拌白糖(火燒冰山)、涼拌豆腐皮(可加入黃瓜絲、胡蘿卜絲等,又名三彩絲。)、黃瓜火腿(紅點點、綠點點)、糖醋蘿卜絲等。

  三、請其他班級的老師和同學品嘗,教師表揚幼兒愛勞動,友好合作。提議幼兒在家?guī)桶职趾蛬寢屪隽λ芗暗募覄帐隆?/p>

  篇五:我認識的蟲蟲

  活動目標:

  初步了解幼兒對各種蟲類的認知程度。

  活動準備:

  通過讓幼兒看書、圖片、收集蟲蟲的資料及有關的小知識。

  活動過程:

  1、教師提出問題,幼兒回答――你能說出你認識的蟲蟲的名稱嗎?你能描述出他的樣子嗎?

  2、幼兒回答,教師簡筆畫記錄。

  浩楠:我認識菜青蟲,它全身是綠色的,愛吃青菜的葉子,是個壞蟲子。我認識螳螂,它前面有兩把大刀,身體是綠色的,有的是咖啡色的,身上還長著翅膀,他吃害蟲是好的蟲。我還認識七星瓢蟲,它也是好蟲子,身體像半個球,是紅色的,上面有七個黑點。

  張一佳:我認識蝴蝶,它有4個翅膀,上面有美麗的花紋,他喜歡在花里飛來飛去,采花粉。范進祥:我見過螞蚱,由兩種,一種胖的,一種瘦的,他們都有須子,都有翅膀,有6條腿,有時候他會飛著走,又時候他蹦來蹦去。

  豆豆:我認識西瓜蟲,它有很多腿,用手一碰它,它就團在一起,變成個小球球。這是它在保護自己。

  3、教師向幼兒介紹幾種幼兒不太認識的蟲蟲。

  4、幼兒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出自己認識的蟲蟲。(延伸活動)

  活動效果:

  秋天的草叢里到處都隱藏著各種小蟲,活動時,孩子們認識了很多的蟲蟲,如:螞蚱、蛐蛐、螳螂、蜘蛛、豆蟲、毛毛蟲、蝴蝶、蜻蜓等。通過捕捉和觀察,孩子們對它們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非常了解。因此,孩子們描述很仔細。特別是對秋天特有的幾種蟲子,幼兒更加喜愛。因此,我們以探索秋天常見的幾種蟲子為重點。進一步延伸,讓幼兒在會描述的基礎上,能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為我們的下一個活動:制做圖書《我認識的蟲蟲》打好了基礎。

幼兒園教案 篇5

  一、教學目的:

  1、認識私家車的基本外形特征;

  2、告訴幼兒私家車的基本好處;

  3、教育幼兒園坐私家車時的安全常規(guī)。

  4、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5、激發(fā)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二、教學準備

  大掛圖、字卡、磁鐵、圖片、小車頭飾

  三、教學過程

  1、游戲《手指動動動》集中幼兒注意力;

  2、提出問題:“車有很多種、有什么車呢?”引出主題;

  3、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觀察、發(fā)言、有次序及有目的的出示字卡;

  4、簡單復述“私家車”外型特征、適時教讀字卡;

  5、和幼兒淺談有私家車的好處,個別提問幼兒家里有私家車的幼兒:“家里的車是什么顏色的?和圖里的一樣嗎?”“有和家人坐私家車到哪里?做了什么?”

  6、給幼兒的談話小結、告知幼兒坐車要注意安全等知識,并且認識私家車。

  7、組織幼兒玩游戲《小車進山洞》。

  玩兒法:4個幼兒一組、搭肩膀開車過山洞,請六位小朋友手拉手做山洞,唱著歌兒讓“小車”進山洞。

  8、結束游戲:表揚上課認真、遵守紀律的小朋友、獎勵小禮物。

  教學反思

  “各種各樣的汽車”主題活動結束了,孩子們這才依依不舍地將自己的玩具帶回了家,不同的是,通過這幾周的認識,孩子們知道了自己帶的是什么汽車,同伴帶的是什么汽車……孩子們對馬路上汽車的種類、用途、汽車的發(fā)明、構造、發(fā)展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再談到汽車,他們的話題開闊了。通過汽車這一幼兒喜歡的載體,進行的美術、游戲等活動,讓幼兒充分體驗到了快樂,從中也獲得了有益的經驗,審美情趣也得到了培養(yǎng)。

  在次活動中也讓我看到了自己作為老師應該努力的方向,關于汽車這個話題,一直以為比這些孩子懂得得多,在這30多位孩子的面前,我和他們的關系也只是半桶水和一杯水的關系,可見老師的知識儲備是很重要的。

幼兒園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在探究管子不斷變形的過程中,豐富幾何形體等相關數學經驗。

  2.愿意交流不同發(fā)現和解決問題,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相互競爭的快樂。

  3.體會數學的生活化,體驗數學游戲的樂趣。

  4.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中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有玩管子的經驗;

  2.教學準備:課件、紅黃藍綠四種顏色的管子若干(直管、十字管、彎管)、教師用管子、圖文“秘密提示卡”6張等;

  活動過程:

  (一)啟發(fā)幼兒回憶玩管子積木的經驗,激發(fā)參與興趣。

  1.幼兒交流經驗,在相互分享中激發(fā)玩管子的興趣。

  ——師:小朋友,框里是什么積木?平時你能用管子積木變出什么好玩的?

  2.交代分組情況。(按管子顏色分四組)——師:今天,我們要分組來玩“管子變形闖關”游戲。

  (二)動手動腦,在探究管子變形中不斷豐富幾何形體等相關數學經驗,促進合作能力的發(fā)展。

  1.第一關:管子變長棒——在自主探究中豐富比較、等量等相關數學經驗,愿意交流。

  (1)(圖一)在觀察、相互交流中了解闖關任務一:管子變長棒(師:你能看懂第一關任務嗎?)

  (2)幼兒操作。(重點:兩根小棒一樣長。數數每根小棒有幾個管子?)

  (3)交流比較。師:你們的小棒都一樣長嗎?怎么比?(發(fā)現秘密一:管子插時用力)提示卡

  2.第二關:管子變方框——兩人合作探究管子變方框的方法。

  (1)(圖二)師:第二關任務是什么?你發(fā)現要完成方框還需要什么?(十字管、兩人合作;方框有幾根小棒?幾個十字管?)(發(fā)現秘密二:兩人合作;發(fā)現秘密三:粗頭找細頭)提示卡

  (2)幼兒兩人合作。討論:每組可以完成幾個方框?(重點:兩人合作情況、管子插接方法等)

  (3)分享討論。請幼兒交流搭建困難或介紹好辦法。

  3.第三關:管子變方架子——在與同伴合作探究中討論交流,不斷豐富立體幾何形體的相關數學經驗。

  (1)(圖三):觀察圖片,了解幾何形體的結構特點。

  ——第三關:這是一個什么?(方架子)——師:可以怎么搭?和大家討論一下。(發(fā)現秘密四:六人分工合作)提示卡——幼兒交流小組意見。師:你有什么發(fā)現?有什么問題?(有幾根小棒?幾個十字管子?幾個彎管?重點討論:原來三個方框拆掉幾個?六人怎樣合作才能最快完成?)

  (2)第一次嘗試。師重點關注遇到什么問題。

  (3)交流討論失敗的原因。

  ——師:闖關時出現什么問題?誰有好辦法?

  ——視頻與實物解析,幫助幼兒進一步感知幾何形體結構特點。重點觀察:方架子由兩個方框、四根小棒組成。

  (4)第二次嘗試。根據討論經驗繼續(xù)完成闖關任務三。

  (5)幼兒交流成功經驗、交流好辦法。(發(fā)現秘密五:彎頭方向)提示卡

  (三)管子暢想:在猜測想象、對比觀察中激發(fā)幼兒繼續(xù)探索的愿望。

  1.管子游戲暢想。師:猜猜第四關的任務是什么?

  2.管子闖關拓展。師:看看比比,第四關任務和第三關有什么關系?回到教室我們再去研究!

  活動反思:

  管道是孩子平日里最喜歡玩的玩具之一,利用各種材料對管道進行探索,孩子們的興趣是可想而知的,本次活動所選擇的材料取源于幼兒的生活,因此,對孩子來說是最熟悉不過了,整個活動充分滲透了"做中學"的教育理念,每個孩子都在做中、玩中增長了知識,每次探索前都提出明確的要求,所以他們不再是簡單的操作活動了,而是帶著任務在探索。因此,整個活動中,孩子們顯得井然有序。

  本次活動還注重“三個學得更好”:

  1.先安排探索直管后再提供更有難度的材料。

  2.讓幼兒在接受挑戰(zhàn),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時學得更好。

  3.采用競賽、賞識的小結方式,讓幼兒在被信任、被鼓舞中學得更好。

  當然,本次活動也存在一些問題,活動后我及時反思,發(fā)現還有兩個今后努力的方向:

  1.科學活動相對與其他學科來說,是很嚴謹的一門內容,所以,今后我還要注意語言的規(guī)范和嚴謹。

  2.管道的彎度可以根據幼兒的能力差異提供不同的材料。

【【熱門】幼兒園教案6篇】相關文章:

【熱門】幼兒園教案3篇05-13

【熱門】幼兒園教案三篇05-11

【熱門】幼兒園教案10篇05-09

【熱門】幼兒園教案四篇05-08

【熱門】幼兒園教案4篇05-08

【熱門】幼兒園教案匯編九篇05-11

【熱門】幼兒園大班教案四篇05-10

【熱門】幼兒園教案匯總5篇05-10

【熱門】幼兒園教案集合9篇05-14

【熱門】幼兒園教案模板集錦9篇05-14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五月婷婷亚洲综合色色 |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三区 | 激情六月激情网久久 | 久久九九99这里有精品6 |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日韩欧美 | 亚洲色大成网站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