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案范文合集七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教案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 知道青蛙會捉害蟲,是人類的好朋友。
2、 用自己的行動來保護青蛙,萌發熱愛青蛙的情感。
3、 幼兒親身體驗青蛙捉害蟲的本領。
4、 探索、發現生活中青蛙的特征。
活動準備:
場景布置,賣青蛙人(教師扮演)。
活動過程:
一、 通過談話鞏固幼兒對青蛙的外形特征的了解
1、 春天來了,天氣變暖和了,呱呱呱!誰呀!
2、 誰能告訴大家青蛙長什么樣子?(大眼睛、大嘴巴、綠衣服)
3、 你們知道小青蛙的家在哪里嗎?(田地、水里)
二、 通過談話、模仿、親身體驗等途徑,引導幼兒知道青蛙的本領
1、你們知道小青蛙有什么本領嗎?(怎么去捉害蟲?用什么捉害蟲?)
2、老師請小朋友像青蛙那樣睜大眼睛看看它是怎樣捉害蟲的?(動畫演示)
3、我們大家也來學一學小青蛙捉害蟲(解釋舌頭的伸縮)。
4、教師小結: 青蛙的本領真大,能捉這么多的害蟲,是農民伯伯的好朋友,也是我們的好朋友。
5、老師還給小青蛙編了一首兒歌呢!小朋友跟著老師一起來學一學好嗎?小青蛙,呱呱呱;田里住,水上劃;捉害蟲,本領大,我們都要保護它。
6、今天老師就請小朋友做小青蛙,去田里捉害蟲好嗎?
7、幼兒親身體驗青蛙捉害蟲的本領,捉完后邊唱歌邊跳舞,高興地回到位置上。
三、 結合現在的社會現象,引導幼兒學習怎樣保護青蛙
(一) 談話引導幼兒怎樣保護青蛙
1、 我們要怎樣保護青蛙呢?(告訴爸爸媽媽和周圍的人,不買青蛙,我們不吃青蛙肉,青蛙肉里有蟲子,吃了會肚子痛的)
2、 要是遇到菜場有人在賣青蛙,我們應該怎么辦呢?
。ǘ┩ㄟ^情景演示,鼓勵幼兒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保護青蛙
1、賣青蛙人(教師扮演):“今天這些青蛙可肥了,買回去把它殺了做紅燒青蛙吃,味道可好了,快來買呀!”
2、發生什么事情了? 我們想什么辦法去救它們?(報110;找大人幫忙;變奧特曼等等)
3、 我們小朋友很勇敢的,能不能自己去救青蛙,那我們對賣青蛙的人怎么說?(小青蛙捉害蟲,本領大,我們都要保護它)
4、 真高興,現在我們成為好朋友了是嗎?一起念兒歌、跳舞。
小青蛙,呱呱呱;田里住,水上劃;捉害蟲,本領大,我們都要保護它。
四、延伸活動
我一起把青蛙去放了吧!
小百科:青蛙(Frog)屬于脊索動物門、兩棲綱、無尾目、蛙科的兩棲類動物,成體無尾,卵產于水中,體外受精,孵化成蝌蚪,用鰓呼吸,經過變異,成體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膚呼吸。
幼兒園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充分發揮想象力,做一件和別人不一樣的石頭故事圖
2、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及交往合作能力,能用心傾聽他人的講述
3、體驗美工活動和語言活動共同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1、 事先帶幼兒去山上撿回石頭
2、準備油畫棒、水粉、棉簽、廢舊的蛋糕盤、泡沫板、彩色沙子、剪刀、棉花、彩色皺紋紙、濕毛巾等等。
3、已有創編故事的經驗
4、石頭工藝品錄象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
師:小朋友,你們看,老師今天把這神奇石頭打扮成什么啦?
幼兒發言
師:今天老師也要請你們把自己的石頭打扮一下,把它們變成美麗的畫
二、觀看錄象
1、看電視錄象,回憶山上“尋石”的過程,引出用石頭做工藝品這一主題;
2、幼兒通過觀察石頭,和同伴進行討論,說一說發現石頭象什么?
三、 幼兒操作
1、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2、鼓勵幼兒將裝飾好的時候加上底座和飾物,使之成為一件完整的石頭故事圖
四、幼兒發揮想象創編故事
1、教師巡回知道幼兒講述,使之語言連貫、思路順暢講述
2、請個別幼兒邊操作自己的石頭故事圖邊講述故事,幼兒欣賞
幼兒園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復習8的組成,理解8的第一、二組加減含義,會根據算式算出得數。
2、對加減運算感興趣,在游戲情境中體驗快樂。
3、書寫和表達、動手操作相結合,積極參加數學加減活動。
二、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氣球上打印7的組成;背景小雞的家、8的一二組加減(活動的、書寫的、游戲的)、記號筆、抹布、花娃娃、夾子、數字1—8
經驗準備:學過8的組成,對7以內加減有一定理解。
三、活動過程:
。ㄒ唬 復習8的組成(情境——慶祝小雞搬家)
游戲:放氣球(歌曲問答:氣球上面有題目,我們大家來放氣球,8可以分成1和幾,1和幾組成8……)
。ǘ 集體學習8的第一組加減(情境新房子里的小雞的顏色不一樣、小雞去玩)
1、 根據顏色不同,幼兒理解1只紅小雞和7只黃小雞合起來是8只
引導列式計算1+7=8
2、 把小雞位置進行交換,幼兒感知小雞總數不變的道理(鞏固理解加法交換律)
引導列式7+1=8
3、 分別以1只小雞去玩和7只小雞去玩,引導孩子列式8—1=7和8—7=1,理解減法含義。
4、 共同整理朗誦。
。ㄈ 探索學習8的第二組加減(情境:看花,為小雞家門前的花娃娃打扮:用夾子扎辮子)
1、為花娃娃打扮;根據上面的算式,請你用夾子幫忙算出得數,既扎好了辮子又算出了得數。請大家試一試。
2、 把花娃娃送到相應的花園里。(如2+6= 送到8號花園)
3、 孩子的經驗作一整理。引發:你為花娃娃扎了幾個辮子?為什么?
得出:2+6=8、6+2=8、8—2=6、8—6=2
4、 小結:8的第二組加減。
。ㄋ模┛偨Y活動
1、 看看花娃娃有沒有哭。(評價對錯)
延伸活動:
區域活動中進行練習加減,學做小博士。
幼兒園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幼兒能邊唱邊畫出圣誕老人,并添畫出相關的內容。
2、音樂和美術結合,發展對圖形的想象及探索組合規律。
3、感受節日的歡樂氣氛。
4、樂于參與圣誕節的活動。
5、讓學生了解圣誕節的'習俗。
活動準備:
1、 范畫、圣誕老人的掛件。
2、 幼兒每人一張紙、水彩筆、油畫棒。
活動過程:
1、談話:12月25日是什么節?圣誕節是什么樣的?哪些地方發生了變化?人們會干什么?豐富幼兒對圣誕節的認識。
2、出示圣誕老人掛件,請小朋友觀察。
提問:圣誕老人是什么樣子的?
小朋友想來畫圣誕老人嗎?老師這里有一首神奇歌曲,歌曲唱完圣誕老人就會來到你的眼前。
3、教師邊唱歌邊在黑板上畫,請小朋友仔細聽和看。
提問:剛才老師唱了些什么?
幫助幼兒熟悉歌詞,并理解歌詞所唱的代表的是那一部分。
4、幼兒學唱歌曲,并伸出手指在空中邊唱邊畫練一練。
5、幼兒用水彩筆在紙上畫圣誕老人,畫好后引導幼兒添畫上房子、圣誕樹、雪人、雪花、馴鹿等相關背景。
6、幼兒繪畫,教師隨機指導。
提醒幼兒用水彩筆涂顏色,油畫棒打底色。
表揚想象豐富、有創意、畫得好的小朋友。
7、評價。
采用小朋友間互相評、自我評價、老師點評的方式進行講評。
從想象力、構圖、涂色等方面進行評價。
小百科:圣誕節(Christmas)又稱耶誕節、耶穌誕辰,譯名為“基督彌撒”,是西方傳統節日,起源于基督教,在每年公歷12月25日。彌撒是教會的一種禮拜儀式。圣誕節是一個宗教節,因為把它當作耶穌的誕辰來慶祝,故名“耶誕節”。
幼兒園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嘗試各個部位的活動,體驗自己在旋轉時的感受,初步了解旋轉是物體運動的一種方式
2、通過自由玩會轉的玩具,與同伴相互交流的活動,初步了解物體的一些旋轉方式
3、通過轉動理發店標記牌、小鳥紙環、轉轉卡等玩具的活動,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旋轉中物體圖案的視覺變化,激發制作轉轉卡的興趣
4、在提供制作風轉的基礎上,通過幼兒自選材料,創造性制作自己的轉轉卡和同伴相互交流的活動,讓幼兒感受與同伴交流,分享自己體驗和發現的快樂
教學準備:
磁帶、錄音機、轉轉卡、理發店標記牌、小鳥紙環、各種會轉的玩具、牙簽、水彩筆
教學過程
1、聽音樂做運動,轉動身體各部位
2、幼兒講述自己身體那些部位轉動了
剛才我們做運動時發現身體有很多地方可以轉動,我想請小朋友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你的發現
3、幼兒玩會轉的玩具,相互交流,講述這個玩具哪里會轉動
今天老師為你們準備了許多玩具,請小朋友去玩一玩,找一找,看看這些玩具會不會轉,它是怎樣玩的,你去選一樣,玩好后來告訴小朋友(幼兒自由玩玩具后交流)
4、出示理發店標記牌、小鳥紙環
你們在哪里看見過的?老師把它轉起來,你們看一看花紋有什么變化?你們覺得怎么樣?反過來轉你們又覺得怎么樣?
5、出示轉轉卡,激發幼兒制作風轉的興趣
這張轉轉卡上有什么圖案?這些圖案轉起來和不轉時有什么不一樣?
請小朋友一起來做轉轉卡,老師介紹做法
6、相互交流,欣賞做的轉轉卡
幼兒園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根據畫面前后的聯系,理解漁夫四次向金魚索要禮物的故事情節,懂得人不能過于貪婪,只有付出才有獲。
能初步認讀簡單的符號和文字,并能用清晰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讓幼兒嘗試敘述故事,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活動準備
知識經驗:有一定的閱讀經驗,知道漁夫是做什么的。
物質材料:教學大書1本,幼兒用書人手1本,小圖片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
。1)師:今天,老師為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好聽的故事——漁夫和金魚。你們知道漁夫是干什么的嗎?他和金魚之間到底發生了什么故事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2)教師講述故事前半段(1~4頁),激發幼兒興趣。
。3)師:漁夫捕到金魚了嗎?老太婆是怎樣說的?漁夫會去向金魚要木盆嗎?
2.閱讀指導
幼兒自主閱讀5~l 5頁,教師提出閱讀要求。
。1)出示圖片l,請幼兒根據圖片符號的提示閱讀書的第5一l5頁。
。2)思考:漁夫去向金魚要了幾次東西?分別要了什么?
3.理解故事內容
。1)找出故事發生發展的線索。
①老太婆讓漁夫去向金魚要了哪些東西?一共要了幾次?(教師根據幼兒回答,出示圖片2、3中的相應小圖)
、跐O夫每次去向金魚要東西,大海發生了什么變化?(教師根據幼兒回答,出示圖片4中的相應小圖)為什么?
(2)師幼共同整理圖片(圖片5),梳理故事情節。
4.情感升華
。1)師:聽完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2)師:你們喜歡老太婆嗎?為什么?如果是你,你該怎么做?
小結:老太婆因為太貪心,結果失去了一切。如果想得到,就必須付出,不勞而獲是沒有好結果的。
教學反思:
童話故事總能喚起孩子的幻想和美夢。《格林童話》是世界童話的經典之作,其中《漁夫和金魚的故事》是流傳最廣的故事之一。漁夫和他的老太婆所經歷的因貪欲過度而最終無所獲的故事,包含了深刻的道理。下面我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下對本活動的理解和看法。
從教學策略來看,本次活動從幼兒生活經驗導入——自主閱讀——理解閱讀——情感升華,讓幼兒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來理解圖畫故事的意義,將幼兒引入文學欣賞的氛圍,感受閱讀的快樂,最終形成自主思考。接著,通過展示與故事相關的圖片,清楚地交代故事發展的過程。最后,請幼兒觀察每次漁夫去找金魚時海面發生的變化,通過集體討論,感受故事中老太婆的貪婪。
從教學目標來看,本次活動的教學目標明確,所選內容以及整個設計過程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活動環節清晰,且層層遞進。
整個活動,注重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努力創設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環境,讓幼兒在良好的氛圍中感受到:想要得到什么,就應該付出,過度貪欲的結果必定是一無所獲。
小百科:漁夫,泛指捕魚的人,包括漁民,屬第一級產業的職業。漁夫每次捕魚時要使用一些工具,再拿到市場販賣。
幼兒園教案 篇7
一、設計意圖:
我班有一幼兒前幾天過生日,家長特地買了許多小蛋糕入園。放學前,當為孩子過生日,說祝福語的時候,發現坐在下面的孩子嘰嘰喳喳說了很多,但當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為該幼兒說祝福語的時候,發現孩子們都比較靦腆,幾乎不愿說,而且分發蛋糕吃完后,問其吃了什么,發現我班幼兒吃(chi)的發音不是很準,且都不是完整句。所以,特別設計了以兔媽媽過生日,小動物們去參加兔媽媽的生日Party,兔媽媽請小動物們吃東西,小動物們也送兔媽媽吃東西的這一寬松氛圍,讓幼兒在這氛圍中練習吃(chi)的發音,并學說簡單的完整句,初步嘗試在集體面前大膽、主動的表達。
二、活動目標:
1、喜歡參與講述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
2、讓幼兒在游戲中練習吃(chi)的發音,并學說簡單的完整句。
3、初步嘗試在集體面前大膽、主動地說話。
三、重、難點
重點:學說簡單的完整句。
難點:大膽、主動地在集體面前說話。
四、活動準備:
兔媽媽、小雞、小貓、小狗掛飾,小雞、小貓、小狗布袋木偶蘿卜、蟲、魚、骨頭教具若干,表演臺
配班老師排練好小雞、小貓、小狗的情節
五、活動過程:
1、教師扮演兔媽媽,以? 寐杪璧目諼歉嫠咝∨笥眩骸敖裉焓俏業納
【幼兒園教案范文合集七篇】相關文章:
【實用】幼兒園教案范文合集七篇05-11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范文合集七篇05-05
精選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范文合集七篇05-07
有關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范文合集七篇05-07
【推薦】幼兒園中班健康教案范文合集七篇05-06
關于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范文合集七篇05-05
關于幼兒園小班安全教案范文合集七篇05-05
精選幼兒園中班安全教案范文合集七篇05-05
精選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范文合集七篇05-13
【推薦】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范文合集七篇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