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集合7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目標:
1、學習辨認詩歌結構圖上的各種標記,感知小雞、小鴨、小兔、小袋鼠的行走方式,初步嘗試自主學習。
2、學習詩歌,感受詩歌天真活潑的情趣,體驗小袋鼠的害羞心理。
準備:
根據詩歌內容繪制的教學結構圖一張(附后),歌曲《乖孩子》。
過程:
1、觀察詩歌結構圖,產生學習詩歌的興趣。
師:今天,我們班上來了許多新朋友。你們看一看、說一說有誰。(出示詩歌結構圖,鼓勵幼兒認真觀察圖上的小動物形象。)
幼:有小兔子和大兔子。
師:哦,是小兔子和兔媽媽。
幼:我看見小雞,還有雞媽媽。
師:小雞跟著雞媽媽,是怎么來的呀?
幼:(一邊在座位上用手握成小雞嘴巴的樣子,一邊做動作并回答)嘰嘰嘰,嘰嘰嘰。
幼:還有小袋鼠和袋鼠媽媽。
幼:小鴨子和鴨媽媽。
師:你們看得真仔細,看到了小雞、雞媽媽,小鴨、鴨媽媽,小兔子、兔媽媽,小袋鼠、袋鼠媽媽。
師:這么多小動物來和我們做朋友,真高興。我們一起向好朋友打個招呼,歡迎它們來做客!
眾幼:你好!小雞你好!小袋鼠你好!歡迎你們的到來!
。ńY構圖能幫助幼兒直觀地感知詩歌中的動物形象,為初步嘗試自主學習詩歌奠定認知上和感情上的基礎。)
2、熟悉并區分詩歌結構圖中各符號的特征,自主學習詩歌。
。1)引導幼兒觀察小動物及其身后的符號,初步了解詩歌內容。
師:老師在小動物身后還畫了一些符號。這些符號像什么?猜一猜,這些小動物到底在干什么呀?
師:小雞和雞媽媽身后有什么標記?這個標記像什么?
幼:像小箭頭。
幼:有點像小雞走路的小腳印。
幼:說明小雞是這么走路的。(幼兒手指小標記指向。)
師:你們講得真好。這個有點像小雞腳印的小標記就是告訴我們小雞是怎么走的:小雞,跟著媽媽,走!走!走!
(師幼一起邊念兒歌邊用簡單的身體動作表演這句詩歌。)
(利用結構圖將詩歌內容、結構形象化、直觀化,有利于幼兒主動猜測、合理想象,充分發揮幼兒學習詩歌的主動性。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充分調動幼兒各種感官多通道參與,感知、理解結構圖的含義,朗誦、記憶詩歌內容,為后面感知和記憶重復樣式的詩歌句型做好鋪墊。)
。2)鼓勵幼兒繼續觀察詩歌結構圖,猜測詩歌的第二段、第三段的內容,并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師:小鴨和鴨媽媽的身后有什么標記?這個標記像什么?猜一猜,小鴨子和媽媽在干什么?
幼:小鴨子在游泳。
師:你是怎么知道小鴨子在游泳的?
幼:有水,在河里。
幼:有水,小鴨子,游!游!游!
師:你觀察得很仔細,說得也非常好!靶▲啠鴭寢,游!游!游!”
。◣熡灼鹆⒛7馒唻寢寧▲喿尤ズ永镉斡,邊游邊念這句詩歌。)
師:小兔子和兔媽媽的身后有什么標記?
幼:有個箭頭。
師:對。那這個箭頭表示什么意思呢?猜猜,小兔子和兔媽媽在干什么?
幼:小兔子是往上跳的。
幼:小兔子往上跳,跳,跳。(一邊說,一邊在座位旁跳了起來。)
師:你們真聰明。小箭頭朝上是告訴我們小兔子是跳著走路的。這是一句小兔子的詩歌,誰來連起來看著圖念一念?
幼:小兔子,跟著媽媽,跳!跳!跳!
。ń處煿膭钣變阂贿吥钸@句詩歌一邊跳到教師周圍。)
。ń處焽L試讓幼兒自主學習詩歌。借助結構圖的幫助,幼兒從第一句詩歌的內容與句型中獲得初步的經驗,并將剛剛習得的經驗遷移運用于第二、第三句詩歌的學習,降低了學習詩歌的難度。)
3、學習詩歌第四句,體驗小袋鼠的害羞心理。
。1)鼓勵幼兒仔細觀察詩歌結構圖,分辨其他小動物的媽媽和袋鼠媽媽有什么不同。
師:你們仔細看一看,小袋鼠在哪里呢?
幼:媽媽抱著呢。
師:小雞、小鴨、小兔子都是跟著媽媽自己走的,小袋鼠是怎么樣的?
幼:它要媽媽抱,真難為情!
幼:小袋鼠是大懶蟲。
(這時幼兒都哈哈大笑起來,嘲笑小袋鼠。)
師:瞧,小袋鼠被你們這么一笑,臉色都變了。變得怎么樣了?
幼:它難為情了,臉都紅了。
師:真的,小袋鼠的臉變紅了。小袋鼠聽見大家笑話它,會怎么想?
幼:它會不開心的。
幼:難為情,臉就紅了。
幼:害羞了,下次不要媽媽抱了。
師:小袋鼠聽了小朋友的話,害羞了。請想一想,我們可以用哪些身體動作來表示?
。2)鼓勵幼兒用各種身體動作表示“羞”。
。3)小結幼兒的回答,并和幼兒一起帶著害羞的表情朗誦這句詩歌,注意糾正幼兒“羞”的發音。
。ㄐ“嘤變阂灿凶约旱氖欠怯^念,能簡單判斷生活中哪些行為是好的,哪些行為是不好的。在這個環節中,幼兒通過觀察圖片,感知小袋鼠的行為,自然而然地對要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抱的行為產生了初步的羞愧感。而教師則順勢達到了教育幼兒“長大后要自己獨立行走”的目的。關于害羞動作的想象和夸張的表演,讓幼兒對“羞”獲得了深刻的體驗。)
4、完整欣賞并學習朗誦詩歌。
。1)師:剛才我們一起念的詩歌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誰最羞”。請你們看著圖,仔細聽老師念一遍。
。2)師:詩歌里有誰?它們在干什么?
。ń處熞龑в變夯貞浽姼鑳热荩煜げ⒗斫庠姼鑳热。)
。3)師幼一起邊做簡單的身體動作邊念詩歌。
(4)教師念小動物的名稱,幼兒接念后半段,同時做相應的動作。
5、小結:鼓勵幼兒自己獨立行走,不要大人抱。
師:小袋鼠不肯自己走,要媽媽抱。羞羞羞!請你們勸勸小袋鼠,幫助小袋鼠改正缺點。你想對小袋鼠說什么話呢?
幼:小袋鼠,你不要讓媽媽抱。
幼:小袋鼠,從媽媽的大口袋里出來吧。
幼:小袋鼠,出來和我們一起玩。
師:小雞、小鴨、小兔子,它們會自己走,自己游,自己跳,真能干。小袋鼠聽了我們的話,也要自己走路,不要媽媽抱了。真棒!我們一起為小袋鼠鼓鼓掌,大聲地對它說:“小袋鼠,你真棒,我們喜歡你!”
師:小袋鼠不要媽媽抱了,那我們上幼兒園和回家時應該怎么樣呢?
延伸活動:
1、引導幼兒替換詩歌中小雞、小鴨、小兔子、小袋鼠等形象,進行詩歌仿編。
2、鼓勵幼兒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爸爸媽媽抱,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游戲目標
1、鼓勵幼兒樂意嘗試各種餐具的使用方法。
2、體驗使用餐具品嘗美味食物的成功感及樂趣。
游戲重點
幼兒樂于嘗試使用各種餐具,品嘗美味食物。
游戲難點
用正確的動詞表達餐具的使用方法。
游戲準備一名幼兒扮演小兔、生日蛋糕、各種食物、餐具、空盒子小毛巾。
游戲過程
一、導入情境,激發幼兒的興趣。
師:你們看,兔姐姐為我們準備了什么?它們是怎么樣的?
(引導幼兒自由的觀察食物及各種餐具,說說它們的名稱、形狀。)
二、引導幼兒嘗試用各種餐具品嘗不同形狀的食物,探索各種餐具的使用方法。
1、幼兒自由交流探索:你剛才吃了什么?你是怎么吃的?請了什么餐具幫忙?
2、幼兒說說餐具的使用方法并用肢體語言來表示,教師引導幼兒正確使用動詞。
3、教師提出或從幼兒的操作情況中啟發幼兒的發散性思維,知道同一種食物可以用不同餐具來使用。
三、小兔推出生日蛋糕,全體幼兒為小兔唱生日歌歡慶生日。讓幼兒在已有的經驗上再次探索。
幼兒在已有的感性經驗基礎上去操作使用不同餐具,品嘗食物。
四、活動延伸
餐具“碰碰碰”,全體幼兒一起唱唱跳跳。
幼兒園小班健康活動――餐具總動員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把握歌曲節奏,有表情地復習唱《小青蛙》。
2、探索運用不同的重唱方法演唱歌曲,體驗小青蛙唱歌的快樂。
活動準備:
熟悉歌曲《小青蛙》、節奏卡、鋼琴伴奏《小青蛙》
活動過程:
一、音樂小游戲《看誰先蹲下》,引導幼兒快樂地進入音樂活動。
。ㄒ笥變鹤袷赜螒蛞巹t,跟隨音樂變化做動作)。
二、復習唱歌曲《小青蛙》
1、我們學了一首歌曲《小青蛙》,讓我們用好聽的聲音來唱一唱,注意要把小青蛙的聲音唱得圓圓的,亮亮的。
2、個別幼兒示范(師出示節奏卡,提醒幼兒注意將附點音唱準確)。
3、小結:你們唱得真好聽,真像快樂的小青蛙。
三、不同重唱方法演唱歌曲《小青蛙》
1、探索重唱的方法
。1)小青蛙們要在森林里開個演唱會,只有特別的歌聲才能吸引森林里的朋友們,我們一起來幫忙吧。
。2)教師和個別幼兒以重唱的方法演唱歌曲。
。3)好聽嗎?剛才是怎么來幫助小青蛙的呢?
(4)小結:你們真聰明,原來小青蛙在唱的時候,沈老師同時在后面給他用“咕哇呱呱”的叫聲配樂呢,這種特別的方法叫做重唱。你們想試一試嗎?
。5)幼兒集體與師以重唱的方法演唱歌曲。
2、分組討論,運用不同的重唱方法演唱歌曲
(1)原來一樣是重唱,人數的不同能唱出不同好聽的聲音,你們還能創造更多的辦法嗎?找朋友一起商量一下,等一下來表演哦。
(2)幼兒分組討論,探索不同的重唱方法演唱歌曲,師巡回指導。
3、小結:太棒了,真好聽,原來一種重唱還有這么多方法來演唱。
四、朋友舞:找朋友
小青蛙開心極了,讓我們邀請朋友快快去參加吧。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根據動物耳朵的特點,大膽猜測動物。
樂意學念兒歌,感受問答兒歌的樂趣。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捉迷藏”圖片;“小動物”組圖;《誰的耳朵》兒歌音頻及圖譜。
活動過程
出示情景圖片“捉迷藏”,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森林里的動物都躲起來了,只露出了耳朵。我們一起來猜猜這是誰的耳朵?
出示組圖“小動物”,引導幼兒根據耳朵的特點猜測動物。
——看看誰的耳朵長/短/遮著臉/尖/圓/聽的遠?
播放兒歌音頻及圖譜《誰的耳朵》,引導幼兒學念兒歌,體驗問答兒歌的趣味。
1、播放兒歌音頻及圖片,引導幼兒理解兒歌內容。
——是不是你們猜的這樣呢?我們一起聽聽兒歌里是怎么說的。
2、出示圖譜,帶領幼兒學念兒歌。
3、幼兒分組念誦兒歌。
1)幼兒分成兩組,一組問,一組答。
2)兩組交換問答。
師幼互動,引導幼兒討論還有哪些動物的耳朵有兒歌里所說的特點。
——你還知道誰的耳朵長/短/聽的遠……(梅花鹿的耳朵長、倉鼠的耳朵短、小馬的耳朵聽的遠)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
在語言區,投放不同動物的圖片,如梅花鹿、馬、蝙蝠等,鼓勵幼兒觀察圖片上動物耳朵的特征,嘗試仿編兒歌。
附【兒歌】
誰的耳朵
誰的耳朵長?誰的耳朵短?誰的耳朵遮著臉?
兔子的耳朵長,貓咪的耳朵短,大象的耳朵遮著臉。
誰的耳朵尖?誰的耳朵圓?誰的耳朵聽的遠?
狐貍的耳朵尖,猴子的`耳朵圓,小狗的耳朵聽的遠。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每天堅持上幼兒園的愿望。
2、能夠做到每天早起床,早入園,不遲到。
3、知道早睡早起身體好。
4、培養幼兒團結精神的觀念。
5、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活動準備:
1、錄像:小朋友都在和老師一起玩游戲,這時媽媽帶著亮亮小朋友來到活動室,老師和小朋友停止游戲,接待家長和小朋友
2、圖片2張,圖一幼兒早睡早起,鍛煉身體;圖二幼兒睡懶覺不起床,到醫院看病
3、表格:
說明:如果做到在相應的格內為自己貼上小貼畫
基本過程:
一、 導入活動
教師和幼兒一觀看錄像,引出主題
二、 關鍵步驟
1、通過觀看錄像與幼兒一起討論:小朋友上幼兒園經常遲到的危害
教師:剛才小朋友看好錄像,你們說一說小朋友和老師在做什么?在玩游戲過程中誰來了?這這是按照規定來幼兒園的嗎?小朋友上幼兒遲到對自己有什么害處?對小朋友有什么害處?
2、教師出示圖片一和圖片二請幼兒觀察
教師:請小朋友說一說圖片一和圖片二有什么不同?
師生共同總結:早睡早起身體好
3、與幼兒一起討論:小朋友每天上幼兒的時候應該怎么做?
4、評比“上幼兒園,我不遲到”
教師出示表格,向幼兒介紹表格的使用方法
三、 結束活動
請小朋友互相說一說明天來幼兒園時應該怎么做?
活動延伸:
1、生活活動:每天幼兒若按時來園,教師就讓幼兒自己貼上小貼畫,每周進行總結、獎勵或表揚
2、家庭活動:
1)教師利用晚離園園時,向家長介紹孩子上幼兒園評比活動的有關事宜,希望得到這家長的支持
2)家長也可以利用評比表格進行鼓勵。
活動反思:
1、孩子對哪些活動最感興趣?為什么?
2、你為什么這個活動的成功之處在哪里?
3、你認為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該如何改進?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小班音樂:貓捉老鼠幾點了
活動目標:
1、對民間童謠有興趣,喜歡用童謠做游戲。
2、傾聽指令,并根據指令作出反應,提高思維的邏輯性和敏捷性。
活動準備:小老鼠卡片、小背心、帽子和書包、花環、頒獎音樂、老貓頭飾、圖片3張。
活動過程:
一、學習童謠教師可通過出示圖片,引出兒歌。
二、游戲一“貓捉老鼠幾點了”
玩法:幼兒扮老鼠,老師扮貓,一問一答念兒歌,最后老師說出銜走花花洋傘的老鼠是怎樣的,符合條件的老鼠要趕快逃到旁邊,否則要被貓抓走。教師和幼兒共同檢查是否逃得對,沒有逃的是否有遺漏。
規則:能聽清指令,正確逃跑的老鼠為贏。沒有逃或逃錯的老鼠為輸,要被老貓抓走。
三、游戲二“根據教師提供的圖片幼兒裝扮自己,將自己變成穿著不同的老鼠”
玩法:幼兒根據自己選擇的卡片上老鼠的樣子,用背心、書包和帽子等裝飾物來裝扮自己,并記住自己的號碼,能用完整語言表述自己是一只怎樣的老鼠。玩法同前,幼兒扮老鼠,老師扮貓,一問一答念兒歌,老師說出銜走花花洋傘的老鼠是怎樣的。游戲不斷進行,教師提出的條件不斷變化,并增加難度。如戴帽子穿背心、穿背心不背書包……規則:裝扮完請兩位好朋友幫助檢查自己的打扮是否與圖片吻合;聽清條件逃跑正確的老鼠為贏,沒有逃或逃錯的老鼠為輸。
四、游戲三“根據老鼠號碼進行游戲”
玩法:幼兒知道自己圖片上的號碼,教師要不斷變化要求,并增加難度。如號碼比6小、比2大比8小、號碼是比6大的雙數、不穿背心號碼比8小……規則:在規定時間內,迅速做出反應,否則也算游戲失敗,接受暫停一次游戲的懲罰。
游戲結束教師可根據幼兒的游戲狀況為勝利者頒獎,評選本次游戲中的“機靈鼠”。
兒歌:貓捉老鼠幾點了?
貓捉老鼠幾點了?
雨下了嗎?
它長什么樣子呀?
兩點了。貓捉老鼠幾點了?四點了。
六點了。天亮了嗎?亮了。
下了。我的花花洋傘呢?被只老鼠偷走了。它是只…”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生成背景: 9月20日,戶外活動時,我和孩子們一起在玩球,忽然,只聽一聲尖叫,我過去一看,原來,孩子們在圍墻下面發現了一只螳螂。他們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
馮靜亭:“這是螞蚱!
韓舒寧:“不對,這是蟋蟀。”
單泉:“我知道,我知道,這是螳螂。”
……
小朋友都認為自己說得對,各有各的理由,他們你不服我,我不服你,差一點吵起來。
老師:這到底是螞蚱,是蟋蟀,還是螳螂呢?
韓業達:“這是螞蚱,因為它會跳。”
崔鵬:“這是蟋蟀,蟋蟀會叫!
單泉:“這是螳螂,我在電視上看見過,它有兩把大刀。”
……
幼兒非常喜歡小動物,特別是小班的幼兒興趣濃厚,更愿意到飼養角去研究。但他們又受生活經驗和年齡特點的限制,在傾聽討論的過程中,看問題片面,局限,缺乏全面的研究!兑幊獭分幸裁鞔_指出要愛護小動物,培養幼兒的探索。老師也考慮到有研究價值。鑒于此,老師和幼兒一起共同生成了“螳螂”這一主題。
生成過程: (一)了解已有經驗 小朋友們把螳螂高高興興地帶回教室,在飼養角給它安了一個家。在觀察時,他們又展開了議論。
陳智超:“它喜歡吃什么?”
史麗媛:“它是好的還是壞的?
李璇:“它生活在什么地方?”
馬友成:“為什么它是綠色的呢?”
崔鵬:“它到底叫什么名字?”
……
孩子們議論的內容越來越多。
老師:“那么它到底是什么呢,是好的還是壞的?今天回家你們想辦法找出答案,明天來告訴老師和小朋友,好嗎?孩子們開始商量了。有的說問爺爺、奶奶,有的說問爸爸、媽媽。有的說查《十萬個為什么》,查《百科全書》,有的說用電腦上查。
(二)探索發現 1、問家長
第二天,第三天,孩子們陸續帶回了答案。有的說是螳螂,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告訴的,是益蟲。
2、查資料
馬有成說雌螳螂在生小寶寶之后會把雄螳螂吃掉,是《十萬個為什么》上寫的。有的小朋友是請爸爸、媽媽用電腦上查的,那上面介紹螳螂是益蟲,吃害蟲。韓業達還拿來了VCD,說可以讓小朋友一起看,上面的螳螂本領可大了,它身體的顏色是保護色。
3、喂養
孩子們在吃午飯、加點時,也用面包、米飯、饅頭喂它,結果螳螂毫無興趣。孩子們又在散步時拔了一些草,發覺螳螂對草比較感興趣。張天啟的爸爸還抓了兩只螞蚱,我們一起放到小盒里,螳螂馬上用兩把大刀抓住了其中一只,津津有味地吃起來。孩子們高興地跳起來,嚷到:螳螂吃害蟲,它是益蟲。
4、自我保護
李小朋和許多小朋友在一起討論起來:“螳螂遇到敵人怎么辦呢?”“我們試一試吧。”膽子較大的韓業達把手伸到盒子里,還沒等碰到螳螂,它的兩把大刀就舉了起來,韓業達嚇得連忙把手縮回去。
通過這個小實驗,小朋友們明白了:螳螂是用大刀來防御敵人,保護自己的。
5、讓幼兒了解自我保護方法并表征,同時進行知識的遷移
我適時進行知識的遷移。:小動物都會保護自己,你們會怎么保護自己?
潘敦浩:打110。
戰海濤:大聲喊,救命啊。
臧元晟:不跟壞人走。
唐雯:趕快跑,找爸爸、媽媽。
馬佳奕:不單獨自己走。
潘紹文:不往耳朵里、鼻孔里塞東西。
……
6、提出新的矛盾點
好提問題的李璇問我:老師,青蛙、熊到了冬天會冬眠,螳螂冬天到哪兒去了?這個問題小朋友幫李璇找到答案,好嗎?
過了幾天,孩子們陸續找到了答案,螳螂在秋天把卵產在向陽的山坡上、樹枝上,有一層硬膜包著,所以里面很暖和,而雌雄螳螂就凍死了。到了第二年春天天氣暖和了,卵就孵化成小螳螂了,它們又可以捉害蟲了。
7、表征
馬佳奕把螳螂產卵的情景畫了下來。韓舒寧把螳螂捉害蟲的樣子畫了下來。戰海濤還畫了一只大螳螂帶著一群小螳螂。
8、 經驗分享、交流
孩子們把了解到的知識用各種形式告訴小伙伴。有的拿來了VCD ;有的拿來了《十萬個為什么》講給小朋友聽;有的把螳螂吃害蟲的動作畫了下來;有的在“悄悄話”角談論著螳螂的秘密;有的在父母來接送時拉著父母看螳螂的各種圖片;有的在美工區粘貼、涂色螳螂,他們都在體驗著成功的喜悅。
體會與反思: 活動內容的產生來自幼兒,幼兒探索興趣很高。教師有機地引導幼兒在飼養角探索、發現,不斷豐富已有經驗,又根據幼兒的已有經驗和年齡特點,從螳螂的自我保護遷移到自身的自我保護。在此次活動中,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在建構新知識的同時,豐富了認知經驗,掌握了許多學習方法,而且能有順序地連貫描述螳螂的外形特征。對以后描述小動物奠定了基礎。
【【推薦】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集合7篇】相關文章:
【推薦】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模板集合六篇05-05
【推薦】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模板集錦九篇05-08
【推薦】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集錦十篇05-01
【熱門】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模板集合10篇05-10
【精選】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模板集合10篇05-09
【必備】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模板集合7篇05-08
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集合十篇05-05
【實用】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模板集合八篇05-02
【推薦】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模板合集十篇05-08
【推薦】幼兒園小班安全教案模板錦集4篇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