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幼兒園小班教案

時間:2022-04-24 12:31:42 幼兒園教案 我要投稿

關于幼兒園小班教案匯總十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于幼兒園小班教案匯總十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使幼兒知道,任何7個一組的實物,都可用數字7來表示。

  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活動準備】

  l~7數字卡片若干套,畫有不同數目的圖片若干套(兩個小人;兩件衣服;一個杯子、一頂帽子;3只鴨;一根蚊香、一瓶香水、一枝月季;一個蘋果、一個香蕉、一對連枝櫻桃、一塊糖……)。

  【活動過程】

  1.選圖片

  由教師或一名幼兒向大家提要求,小朋友按要求舉起實物圖片。如請拿出畫有2件能穿的物品的圖片;請拿出畫有5個可吃的東西的圖片;請拿出畫有3個可聞的東西的圖片;請拿出一張沒人沒動物的圖片。

  2.對卡片

  出示數字7,請另一些小朋友拿出相應數目的實物圖片。出示7個實物的圖片,請另一些小朋友拿出相應數目的數卡。不斷改變要求反復玩下去。還可用找朋友的游戲形式,請拿相同數目的實物圖片與數卡的小朋友面對面握手。

  【課后反思】

  讓學生清楚,清晰的能用來7來表示7樣東西.。學生操作雪花片得出6比7少,7比6多。本節課我覺得唯一不足的是;可以放寬時間讓學生自己體驗 7比6多,6比7少,可以去掉老師板書操作得出的7比6多,6比7少。老師可以走到學生中指導那些不會操作的學生,多重整節課的效率,培養學生的思維的可逆性

  小百科:7,阿拉伯數字,是6與8之間的自然數、第四個質數。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樂意動手撕撕貼貼,體驗撕貼活動的快樂。

  2、發展幼兒手部小肌肉動作,培養幼兒參加美術活動的興趣 。

  3、學會均勻撕紙的手工方法,準確的貼在固定的范圍內。

  4、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5、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1、紅色彩紙若干 。

  2、幼兒作畫用紙每人一份,固體膠,一次性盤子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引出活動:

  1、“你們都吃過蘋果么?它們都是什么樣子的?”

  2我今天帶來了許多蘋果,它們都是沒有穿花外衣的白蘋果,它們想請你們幫幫它們也穿上漂亮的衣服可以么?”

  二、教師示范:

  邊示范邊講解:先將彩紙撕成小碎紙放在盤中,再在蘋果寶寶的身上抹上固體膠,然后從盤中取出撕好的小碎紙,一小張一小張的貼在畫有蘋果形狀的白紙上,直到把蘋果寶寶的全身都貼滿,既不大也不小,要合身,這樣蘋果寶寶就又圓又好看了。

  三、幼兒操作:

  (1) 幼兒操作時,教師注意幼兒的操作方法是否正確。

  (2) 提醒幼兒仔細一點,先撕紙再涂固體膠。

  (3) 對個別幼兒提供幫助,鼓勵幼兒與幼兒之間相互幫助。

  四、點評幼兒作品

  活動反思與建議

  今天的活動撕貼畫《蘋果》,撕出撕成小碎片,沿著實線將撕出的碎片粘貼在蘋果里面,活動前我估計一般孩子能完成的,可實際操作過程中卻發現孩子們困難重重,有的甚至手足無措。我仔細分析了原因:首先,這些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動手能力方面幾乎都沒有重視過培養,做任何事都是大人一手操辦的,導致這些這些孩子一遇到要動手操作的活動就顯得很茫然,不知道該從哪里入手,只會說“老師,我不會”。他們的撕紙有些其實就是“拉”紙,這對于小班的孩子確實有些困難,需要空間概念和手部力量及手眼協調等能力,所以我想多練習就能提高他們這方面的發展。但是大部分孩子完成的還是比較好的,第一個環節我創設了情景,讓幼兒以“我的大蘋果”來激發他們創作的欲望,而且我在示范時,語言用的比較有趣,動作夸張,孩子們一下就被吸引住了,在我反復強調并演示了幾次撕紙的動作要領之后,孩子們也能按照我的方法撕了雖然孩子們有著的個別差異,撕出的作品也不相同,但他們看到自己的作品被貼到了主題墻上時,都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

  我想撕紙是一個反復練習、不斷提高的過程,以后要給予幼兒多練習撕的機會,讓他們在做做玩玩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游戲活動,正確說出嘴巴、眼睛、耳朵、鼻子的名稱和數量,了解它門在頭上的位置。

  2、知道眼、耳、嘴、鼻的用途。

  3、教育幼兒要保護好眼、耳、鼻、嘴這些器官。

  4、對臉有濃厚的興趣,熱愛生活樂于探索。

  5、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教學重點、難點

  1·活動重點:知道五官的名稱·用途

  2·活動難點:能在日常生活中保護自己的五官

  活動準備

  1·男孩頭像一幅、2·鏡子若干、一瓶香水(供幼兒聞氣味)、3·一副沒有五官的頭像圖片,耳朵·眼睛·鼻子·嘴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利用男孩頭像向幼兒介紹嘴巴、眼睛、鼻子、耳朵的名稱。數量及位置。

  教師:昨天,有位大哥哥到照相館照了一張相,他想叫我們班的小朋友看一看,(出示頭像)瞧,大哥哥的樣子多神氣呀,他好像在跟我門說話哩:小弟弟,小妹妹,我想出道題考考你們,你們誰知道我這圓圓的臉上都長了些什么?

  1、幼兒看頭像正確說出眼、耳、鼻、嘴的名稱及數量。2、告訴幼兒眼、耳、鼻、嘴在頭上的位置。

  二、發給幼兒小鏡子,讓幼兒從鏡子里看清自己臉上的器官。1、幼兒拿小鏡子自己觀察。2、教師提出:從鏡子里看看你的臉。教師引導幼兒小結::我們每個人都有兩個眼睛,兩只耳朵,一個嘴巴,一個鼻子;眼睛里有眼珠子,嘴巴里有牙齒和舌頭。

  三、讓幼兒知道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的作用,1、通過嘗試,讓幼兒聞香水,知道鼻子可以聞氣味的。我們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是人體上最重要的器官,缺少了哪一樣都是不行的。如果沒有了眼睛我們就什么也看不見;如果沒有嘴巴就不能吃東西,不能說話;沒有鼻子我們就什么氣味也聞不到;沒有耳朵我們就什么聲音也聽不到。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保護好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引導幼兒知道如何保護五官:

  (1)吃完東西要漱口,不亂吃臟東西。

  (2)看電視不能靠得太近,有灰塵或沙子進入眼睛不能用手搓。

  (3)不能用手摳鼻子。

  四·出示沒有五官的頭像圖片和耳朵·鼻子等圖片,鼓勵個別幼兒上來給頭像貼上五官,再引導全部幼兒鞏固五官的數量。

  五·競賽游戲:找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教師依次說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幼兒馬上用手依次知道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看誰反應得又快又準。

  教學反思

  1·幼兒積極參與,能激發幼兒的興趣。

  2·思路明確,師幼互動,能使幼兒在活動過程中輕松愉快地學到知識。

  3·活動過程整體效果較好,幼兒積極性高,特別是講到五官有何用途的環節,幼兒很感興趣,回答發言積極。

  4·在幼兒嘗試活動的環節中,供幼兒嘗試的.物品和方式太少,不能使幼兒得到鞏固練習,應在課外開展拓展練習

  教師評語:

  建議此活動做成一個綜合主題活動,你的目標對于小班幼兒來說,很難在一個活動中完成,在活動的導入時可以律動等導入,引發幼兒的興趣。

  小百科:臉初指兩頰上部,到唐宋時期開始指整個面部,另外又指表情,面子和物體的外部等。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設計】

  幼兒喜歡小動物,對動物賦予了人性化的情感,尤其是小班幼兒,年齡小,屬直覺行動思維階段,他們對數概念的獲得需要運用大量的操作活動和游戲來完成。因此,本次活動我抓住小班幼兒這一特點,以幼兒愛不釋手的蛋寶寶為載體,讓幼兒通過觀察了解雞蛋的內部外部特征,游戲中認識蛋寶寶的媽媽們分別是誰,體驗觀察與游戲的樂趣。

  【教學目標】

  1、認識常見的鵪鶉蛋、雞蛋、鴨蛋、鵝蛋,比較它們的外部特點和內部特點。

  2、能大膽想象并表達自己的認識和發現。

  3、喜歡和蛋寶寶做游戲,體驗游戲的樂趣。

  【教學準備】

  1、熟的鵪鶉蛋、雞蛋、鴨蛋、鵝蛋每組一份。

  2、雞、鵪鶉、鴨媽媽鵝媽媽的家。

  3、神秘的口袋一只,濕毛巾人手一份。

  4、生雞蛋一份。

  【教學過程】

  (一)導入部分。師出示神秘的口袋,引起幼兒注意。

  1、師:“寶寶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只神秘的口袋,你們猜猜看,口袋里面有什么寶貝啊?”

  2、幼兒回答后,教師讓幼兒將手伸到神秘口袋里摸一摸,再說說是什么?

  (二)讓幼兒感知鵝蛋、鵪鶉蛋、雞蛋、鴨蛋的外形特征。

  出示PPT提問:原來是可愛的蛋寶寶,你認識它們嗎?它們叫什么名字?比一比,蛋寶寶是一樣的嗎?它們是什么形狀、它們的殼是什么顏色?它們哪個最大?哪個最小?

  小結:原來它們不太一樣,它們都是橢圓形,鵪鶉蛋是花的、雞蛋有點紅、鴨蛋是青色的、鵝蛋是白色的。最大的是鵝蛋,最小的是鵪鶉蛋。

  (三)認識蛋寶寶的媽媽

  師:“小朋友,那你們知道這些蛋寶寶的媽媽是誰嗎?”現在請你把蛋寶寶送回媽媽的家里去吧。

  (四)比較觀察蛋的內部特征。

  1、觀察生雞蛋的內部特征

  師:想知道蛋寶寶里面有什么秘密嗎?怎樣才能打開蛋寶寶呢?

  2、觀察生雞蛋的內部特征。

  師:這個雞蛋現在可以吃嗎?

  師:那你吃過熟的雞蛋嗎?熟雞蛋的蛋清和蛋黃又是什么樣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3、觀察比較生熟雞蛋內部特征的不同。

  師:這個蛋和剛才的蛋有什么不一樣?

  師:老師在你們的桌子上都準備了一份熟的蛋,每人選一個蛋,先在桌上磕一磕,然后再把外面的殼剝掉,請你看一看,嘗一嘗這些蛋。

  (五)延伸活動:

  師:小朋友們知道鵪鶉、了雞、鴨、鵝會生蛋寶寶,那你還知道哪些動物也會生蛋寶寶呢?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的:

  1、辨別兩種不同的聲音,使幼兒對聲音產生探究的欲望。

  2、培養幼兒的操作興趣,發展觀察里,注意力以及對科學活動的喜愛。

  3、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4、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1、空八寶粥罐子、紅豆、米若干。

  2、錄音機,舞曲音樂。

  活動過程:

  一、介紹新朋友罐頭寶寶。

  1、教師與幼兒拿著空罐頭寶寶一起跳舞。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新朋友與小朋友一起來做游戲。

  二、給罐頭寶寶喂食。

  1、師:罐頭寶寶與小朋友玩得真高興,可是他們的肚子有點餓了,怎么辦呢?(喂東西給他們吃)

  2、師:你知道罐頭寶寶喜歡吃什么東西呢?(讓幼兒隨意地說說罐頭寶寶吃的東西)

  3、師:你們覺得罐頭寶寶喜歡吃這么多東西,那我們來瞧瞧他們到底喜歡吃什么,看看你們有沒有猜中了。

  教師邊說邊用視頻轉換儀出示米和紅豆

  4、師:你們愿意給罐頭寶寶喂食嗎?

  后面都是為罐頭寶寶準備的這些食物,呆會請小朋友來選擇一種食物喂給你手里的罐頭寶寶吃,然后我們把罐頭寶寶輕輕搖搖,用你的耳朵來聽一叮你手里的罐頭寶寶會發出什么好聽的聲音。

  幼兒拿好自己手里的罐頭寶寶到活動室后面給罐頭寶寶喂食,教師巡回指導,提醒幼兒注意不要讓把食物弄在地上,罐頭寶寶吃好后輕輕地搖一搖罐頭寶寶。

  三、分辨罐頭寶寶發出的聲音。

  1、師:現在請小朋友拿好你的罐頭寶寶輕輕地回到自己的坐位,把你的罐頭寶寶藏在椅子下面。

  2、師:剛剛我們給罐頭寶寶喂了好吃的食物,誰愿意來讓你的罐頭寶寶發出好聽的聲音。

  請幼兒上前來示范用罐頭寶寶發出聲音。

  3、師:這個小朋友的罐頭寶寶發出了什么好聽的聲音呀!

  鼓勵幼兒能用一些簡單的詞來說說聽到的聲音。

  4、那你們知道他給罐頭寶寶喂了什么好吃的東西嗎?

  讓幼兒來猜測罐頭發出的聲音是因為吃了什么東西。并用視頻轉換儀來驗證幼兒的說法。

  5、請能發出相同聲音的罐頭寶寶來一起唱唱歌。

  6、師:誰還愿意到前面來讓你的罐頭寶寶發出不一樣的聲音呢?

  教師請給罐頭寶寶喂另一種食物的幼兒帶他的罐頭寶寶上前去示范罐頭發出的聲音,教師引導幼兒能聽清聲音,知道罐頭里喂的是什么食物。

  四、幼兒相互交換罐頭寶寶。

  1、讓幼兒嘗試聽不同的聲音。

  師:現在要請小朋友來玩個游戲,剛才你們都知道兩種不同的食物喂給罐頭寶寶會發出不同的聲音,請剛剛給罐頭寶寶喂過米的小朋友和剛剛給罐頭寶寶喂過紅豆的小朋友交換一下手里的罐頭寶寶。

  讓幼兒去尋找另外一種聲音的罐頭自己來嘗試傾聽。

  五、請幼兒帶著罐頭吃飽了的罐頭寶寶一起運動一下。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看似簡單,調理清晰,但是,等我真正把活動上完后,才發現其中的問題。事實證明了,看似簡單的東西,做起來未必簡單。

  首先,我在拿到這個活動的時候,我在看活動過程時,發現,應老師所設計的活動非常周密,她好像不僅把活動大致流程處理了,而且還把與小朋友之間的互動也考慮進去了。這個就是作為新教師的我與一個名師的區別。處理細節總是那么心思縝密。對于我們幼兒教師來說,如何上出一節出色的教學活動,關鍵就是看活動過程是否清晰,有條理;與小朋友們之間的互動及一些活動中所出現的突發事件,對于突發事件又是如何處理。如果說這些能做到比較好。那么,也就是說,能從新教師轉變成一個成熟、穩重的老教師了。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能分辨三種不同的圖形,鞏固對圓形、三角形以及正方形的認識。

  2、能完整說出“這是由**和**拼成”的句子。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體驗圖形組合變化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場地布置:由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圖形組成小路(各圖形數量控制在5個以內)。

  2、各種圖形(有圓形、三角形、正方形若干)人一份。

  活動過程:

  一、以情境式“山羊伯伯在森林博物館開畫展”引入課題。

  教師戴上山羊頭飾扮演山羊伯伯:你們看,我是誰?誰來了?

  (山羊伯伯。)

  1、今天山羊伯伯在森林博物館開畫展呢,我要請小(2)班的小朋友們去看畫展,你們高興嗎?

  二、走路去“森林博物館”看畫展。

  T:去森林博物館要經過一條小路,然后才到博物館呢。現在山羊伯伯要帶你們去走一走。

  1、鞏固復習對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認識、分辨能力。

  T:這條路好奇怪,它是由什么形狀組成的啊?

  (圓形、三角形、正方形。)

  邊走邊問:

  (1)首先看到的是什么形狀?(圓形)

  那這有幾個圓形呢?讓我們一起數一數吧。

  (2)現在看到的是什么形狀?(三角形)

  三角形又有幾個呢?

  (3)現在又看到了什么形狀?(正方形)

  它又有幾個呢?

  T:哇,終于到了,好累啊,山羊伯伯請小朋友找張凳子坐下來吧。

  三、看畫展。

  1、說出都有什么畫。

  T:你們看,山羊伯伯都畫了些什么畫呀?

  (太陽、小松樹、房子等)

  T:那山羊伯伯想考考你們了,你們知不知道山羊伯伯這些畫是怎么畫起來的呢?

  (引導幼兒說出是用圖形拼貼而成的。)

  2、依次問:這畫的是什么?它是由什么圖形組成的?

  四、幼兒操作:拼貼畫。

  1、T:小朋友們真能干。可是山羊伯伯今天碰到了難題了。因為我還想請很多的小朋友來看我的畫展,可是我的畫太少了,我還有這么多的畫板是空的呢。你們愿不愿意幫山羊伯伯一個忙來完成這些畫呢?

  2、請幼兒坐到地板上開始操作。

  (幼兒操作,教師從旁指導。)

  3、山羊伯伯將小朋友們完成的拼貼畫展示出來。

  五、活動結束。

  走小路回去并請其他的小朋友來看畫展。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目標:

  1、傾聽故事,嘗試用簡單的語言說說媽媽生病的時候,我們能夠做的事情。

  2、喜歡親近父母,樂意用行動和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

  準備:

  多媒體課件過程:

  一、引起興趣,提出問題師:今天呀,讓我們一起來聽一個故事吧,故事的名字叫《快樂的夢》,到底是一個怎樣快樂的夢呢,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吧。

  二、觀看課件,分析故事重點提問:

  第一遍:

  1、故事里有些什么人呀?(小熊和小熊媽媽)2、小熊的媽媽怎么啦?(生病了)3、媽媽生病的時候,小熊為媽媽做了些什么事情?(三件事情)第二遍:

  1、熊媽媽做了一個怎樣快樂的夢?熊媽媽做夢夢到了什么?

  2、你們說小熊乖不乖?為什么?

  3、小熊為媽媽做了那么多的事情,媽媽心里覺得怎么樣?

  三、討論:

  1、小朋友回憶一下,你生病的時候,媽媽是怎樣關心你的?

  2、自己媽媽生病的時候,我們可以為她做些什么事情?

  3、小結:媽媽生病的時候,我們要安慰媽媽,請媽媽不要擔心,我們要讓她多休息,小朋友可以自己安靜的游戲。

  四、再次觀看課件,師生一起講故事"快樂的夢"。

  附故事《快樂的夢》

  熊媽媽生病睡著了。小熊想:"我能為媽媽做些什么呢?"哦,媽媽醒來會渴的,他就倒了一杯水,放在桌子上。哦,媽媽醒來會餓的,他就拿了一塊甜糕,放在茶杯邊。哦,媽媽喜歡小熊,醒來會找小熊的, "我就坐在媽媽的床邊吧。"媽媽醒來了,媽媽說她做了一個快樂的夢。夢見喝到了涼涼的水。夢見吃到了甜甜的糕。還夢見親愛的兒子一直坐在身邊陪著她。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8

  目標預設

  1、教育幼兒在園會自己吃飯,在家也會自己吃飯。

  2、培養幼兒樂意自己吃飯的習慣。

  重點和難點

  重點:讓幼兒掌握正確的吃飯方法。

  難點:讓幼兒用正確的吃飯方法,喂動物寶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活動

  1、幼兒集體朗誦兒歌《自己吃飯味道好》。

  2、小朋友真能干,都學會了自己吃飯。小黃狗和小黑狗會不會自己吃飯呢?

  我們一起去看看,好嗎?(放火車的音樂,幼兒自由律動。)

  二、看情景表演:《小黃狗和小黑狗》

  1、狗媽媽家有哪兩個寶寶?

  2、你喜歡哪只小狗,為什么喜歡它?

  3、你們喜歡小黑狗嗎?告訴小黑狗,怎么做你們就喜歡它了?

  教師小結;小黃狗真能干,在家里吃飯不要媽媽喂,會自己吃飯,我們送它一朵小紅花。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9

  一、活動目標:

  1、學習將圓片片以不同顏色間隔開來連續的粘貼在紙上,并學習簡單的添畫 。

  2、培養幼兒對手工活動的興趣。

  3、培養幼兒良好的手工活動的習慣。

  二、活動重難點:

  學習將圓片片以不同顏色間隔開來連續的粘貼在紙上,并學習簡單的添畫 。

  三、活動準備:

  1、范例一幅(毛毛蟲)。

  2、畫好的樹葉圖每人一份、雙面膠、各種不同顏色圓片片若干、水彩筆每人一支。

  四、活動過程:

  1、引出課題。

  教師出示范例,引起幼兒的興趣。提問:這是什么?( 毛毛蟲)請小朋友看看這個毛毛蟲是由什么形狀組成的?(圓片片)那這個毛毛蟲漂亮嗎?(漂亮)你們想做嗎?(想)

  2、教師講解示范。

  先取一張樹葉,再挑選不同顏色的圓片片5-6張,在每張圓片片后面貼上雙面膠,然后將雙面膠上的紙撕掉,貼在樹葉上,注意要將圓片片一張一張連接起來才能拼成毛毛蟲,在最后一張圓片片上畫上毛毛蟲的眼睛、嘴巴和觸角。

  3、幼兒進行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提醒幼兒將撕下來的廢紙放在盆子里。

  4、講評。

  教師將幼兒的作品懸掛起來,讓幼兒相互欣賞。提問:你的毛毛蟲在干什么?你最喜歡哪條毛毛蟲?為什么?

  課后反思:

  從平時的美術活動中,我發現孩子們對粘貼活動的興趣比較濃厚,而且他們對色彩也比較敏感,本著一切從興趣出發的原則,我設計了這個活動。通過這個活動,可以看出小朋友們對粘貼活動有很大的興趣,也初步具備了良好的手工活動的習慣,他們的作品非常的美麗。本活動的重點是將圓片片一張一張連接起來粘貼成毛毛蟲,并能以不同的顏色區分,我在示范過程中大概顏色這點強調得不太夠吧,又或許我提供給孩子們的圓片片搭配不太妥當,以至于有一部分孩子的毛毛蟲顏色只是一種,目標一沒有全部達成。每次活動中我總會碰到這樣的情況,在我示范后讓幼兒自己操作時,總有幾個幼兒在喊:“老師,我不會!”當我再次詳細講解并示范后,他們還是說“我不會!”那我就在想,幼兒如真的不會時敢對老師說,他們沒有錯。可是講解得那么清楚還是不會,是真不會還是假不會呢?還是對活動不感興趣呢?我認真分析了原因,一是我的教學方式方法太過單調吧,沒能吸引幼兒的注意,以后要在教學上多下點工夫,多動點腦筋來提高幼兒的積極性。二是也有幼兒可能真的不會,那我可以改變一下示范的方法,比如我貼一點后,讓其他小朋友個別上來當小老師進行示范粘帖,然后教師啟發鼓勵,孩子們肯定會興趣濃厚。還有由于時間緊張,使得最后的活動評價未能完成的很好。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了解玩具塞入器官的不良后果,指導玩具不能塞進耳朵等身體器官。

  2、明白發生意外是要去醫院。

  3、初步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4、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活動準備

  1、男孩木偶。

  2、教學掛圖和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活動。

  教師:

  (1)小朋友們,你們玩過穿珠游戲嗎?

  (2)明明也來玩串珠,發生了什么事呢?

  2、教師操作木偶表演故事情景。

  (1)木偶表演:

  旁白:游戲時間到了,明明選了自己最喜歡的穿珠游戲。明明:小珠子,真搞笑。(明明把小珠子塞到了耳朵里。)

  (2)教師:明明玩串珠的時候發生了什么事?你們覺得明明這樣做對嗎?為什么?

  3、引導幼兒觀察掛圖,繼續講述故事。

  (1)教師:我們來看看之后怎樣樣了。珠子塞在耳朵里出不來了,老師趕緊把明明送到了哪里?醫生是怎樣做的?

  老師送明明到醫院,醫生挖出珠子。醫生還告訴明明,下次可不能再把珠子塞到耳朵、鼻孔、嘴巴里了,那樣做耳朵和鼻孔會流血,還有可能會發生危險。

  (2)教師操作木偶,模仿明明的聲音說:我再也不把玩具塞到耳朵里了。

  4、拓展幼兒經驗。

  (1)教師:我們身體上有一些小小的孔,如:耳朵、鼻子等等,這些小小的孔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可不能把東西塞進這些小孔里。想想看,還有什么東西像小珠子一樣小?什么東西比小珠子還小?它們可千萬不能塞進我們身上的小孔孔里呀。

  (2)教師總結:教室里的小珠子、小插粒、小磁釘,家里的小紐扣、小橡皮都不能塞進我們的耳朵、鼻孔、嘴巴里,如果不留意掉進去,必須要立刻去醫院請醫生來幫忙我們。

  教學反思:

  在幼兒極其喜歡的聽故事的氛圍中,對他們進行安全教育,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整個課堂的氣氛很好,當小朋友聽到明明把珠子塞進了耳朵之后,都很擔心,很緊張。我向他們提問,“這個時候要怎么辦呀?明明的耳朵里有個珠子!”我向她們指著掛圖上的老師,讓她們接著猜一猜老師看到了明明耳朵里的珠子后會怎么做?小朋友們頓時炸開了鍋,有的說要找爸爸媽媽,有的說要找老師,有的說要去醫院。

【關于幼兒園小班教案匯總十篇】相關文章:

關于幼兒園小班教案范文匯總十篇04-19

【精品】幼兒園小班教案匯總十篇04-19

【精華】幼兒園小班教案匯總十篇04-19

關于幼兒園小班教案匯編十篇04-20

【精品】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匯總十篇04-22

精選幼兒園小班安全教案匯總十篇04-19

幼兒園小班教案范文匯總十篇04-16

幼兒園小班糖果教案范文匯總十篇04-23

【熱門】幼兒園小班教案范文匯總十篇04-20

【實用】幼兒園小班教案范文匯總十篇04-19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二三级看视频香蕉 | 亚洲欧美日韩偷拍综合一区 | 中文字幕乱码精品久久久久 | 在%亚洲中文字幕 | 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 |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字幕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