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幼兒園社會教案模板7篇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社會教案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認知目標:觀察春天的花與鳥,激發(fā)幼兒對動、植物的興趣。
技能目標:學唱兒歌《春天》,感受春天的美。
情感目標:體驗春天給人們帶來的快樂。
活動重點
引導幼兒在活動中如何與同伴相處活動難點用肢體動作表現(xiàn)歌曲活動準備前經(jīng)驗準備:帶領幼兒到戶外觀察過春天的景象物質(zhì)準備:與春天有關的圖片(小鳥、花、蝴蝶、蜜蜂等)
活動過程
基本環(huán)節(jié):
活動一:花兒開了,鳥兒叫了1、學念兒歌“春天說了些什么?”
2、帶幼兒到戶外觀察:觀察花朵、樹葉、小鳥、小草等。
3、學唱歌曲“春天”(附教材)
4、粘貼:“春天來了”,可作展出用。
5、手工:柳條與花朵(縐紙)懸掛在教室中。
活動二:小朋友樂了
(1)引出春游
①幼兒自選動物頭飾,說出自己表演的角色名稱。
②語言引導:你們想干什么?到哪里去?怎么去?
③游戲活動:小動物上公共汽車。
(2)春游途中
①游戲“點名”,要求被喊到的小動物用叫聲回答。
②設置情景:小貓、小狗想上車。
③幼兒交往:
a)招呼小貓小狗;
b)給小貓小狗讓座。
(3)解決問題
①老師扮演熊婆婆的角色,提出問題:熊婆婆不想去春游,她要去看病。
②幼兒討論:
a)熊婆婆上醫(yī)院和小動物春游哪件事情重要?為什么?
b)怎么幫助熊婆婆?
③角色交往:
a)安慰熊婆婆;
b)送熊婆婆上醫(yī)院。
(4)引導講評
①幫助別人是件最快樂的事,夸獎各位小朋友。
②回家告訴父母:春游途中做了哪些好事?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日常生活中處處有規(guī)則,它規(guī)定了在什么場合人們不可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及怎樣做,這些規(guī)則能使我們的生活正常、有序。
活動目標:
1.通過交流了解生活中的各種規(guī)則,知道這些規(guī)則的含義及重要性。
2.能根據(jù)自己的記錄,大膽地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對規(guī)則的認識,能與同伴協(xié)商將收集到的信息按要求分類。
3.對周圍生活中與規(guī)則有關的事情感興趣,愿意觀察和思考。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事先給幼兒每人 2~3 張便條紙,用于記錄自己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則, 每張便條紙記錄一個發(fā)現(xiàn),請家長幫助幼兒完成調(diào)查。
2、物質(zhì)準備:主題墻展板,劃分出若干板塊(附后)。
活動建議:
1.“我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則”交流會。
(1)在小組內(nèi)展示幼兒的發(fā)現(xiàn)記錄,幼兒自由瀏覽,相互交流,如:我是在…… 地方、發(fā)現(xiàn)的 規(guī)則。
(2)鼓勵幼兒大膽交流自己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則所表達的意思,教師可用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解讀規(guī)則的具體含義,以便幼兒了解規(guī)則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如:幼兒介紹“不準亂扔垃圾”,教師可提問:如果亂扔垃圾會怎樣?如果你看到周圍到處是垃圾,心情怎樣?
幼兒介紹“禁止鳴笛”,教師可提問:為什么這里要禁止鳴笛?假如你聽到連續(xù)的喇叭聲,你會感覺如何?
小結:小朋友用自己的眼睛和畫筆發(fā)現(xiàn),、記錄了這么多生活中的規(guī)則,真是了不起,原來生活中處處有規(guī)則。
2.引導幼兒將收集到的規(guī)則按要求進行分類。
教師可引導幼兒先將本小組收集到的規(guī)則合在一起,根據(jù)主題墻的圖示,討論后將規(guī)則進行分類,然后貼到主題墻上。教師可根據(jù)需要用文字或圖示隨時增加規(guī)則的類別。
3.觀察主題墻,知道生活中處處有規(guī)則。
(1)引導幼兒觀察主題墻上的各種規(guī)則,說說分了哪些方面,感受規(guī)則的多樣性。
(2)幼兒猜想、討論:如果沒有這些規(guī)則,我們的生活會怎樣?
小結:生活中處處有規(guī)則,每個人都應該自覺遵守規(guī)則,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快樂、有秩序。生活的規(guī)則還很多,小朋友如果有新的發(fā)現(xiàn),可以記錄下來,繼續(xù)貼在展板上。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體驗熱愛媽媽的情感。
2.會大膽、自主地選用材料打扮媽媽。
活動準備:
材料:立體淡色底大紙裙和紙帽,各色縐紋紙帶,彩色紙屑,緞帶,干花,樹葉,花布片,雙面 膠,音樂帶等。
環(huán)境布置:
活動前請家長把寶寶媽媽結婚時的照片帶來布置成《漂亮媽媽》展覽。
活動過程:
一、參觀《漂亮媽媽》照片展。
請寶寶在照片展中找出自己的媽媽。參考語:寶寶的媽媽好漂亮,找一找哪一個是你自己的媽媽?
二、激發(fā)寶寶打扮媽媽的愿望。
告訴寶寶今天是媽媽的節(jié)日,要祝媽媽節(jié)日快樂,和媽媽親一親、抱一抱。提出讓寶寶來打扮媽媽的想法。參考語:媽媽生了寶寶,把寶寶養(yǎng)這么大,好辛苦,今天寶寶自己來打扮媽媽,讓媽媽變得更漂亮,好嗎?
三、爸爸和寶寶一起打扮媽媽。
出示材料,讓寶寶了解今天有哪些好東西可以打扮媽媽。爸爸和寶寶一起商量怎樣打扮媽媽。媽媽穿上紙裙、戴上帽子,讓爸爸和寶寶打扮。
四、媽媽時裝表演。
媽媽可以邀請寶寶一起表演。
活動延伸:
1.和寶寶一起欣賞家庭影集,知道爸爸媽媽把寶寶養(yǎng)大,爸爸媽媽很愛寶寶,寶寶也愛媽媽。
2.給予寶寶一些彩紙,鼓勵寶寶自己撕紙來打扮娃娃,鍛煉寶寶的手指肌肉協(xié)調(diào)能力。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由來及設計思路:
"三八"婦女節(jié)教育活動是每年都進行的。在班上開展的"媽媽愛我我愛她"的主題活動中,活動前孩子們采訪了媽媽、了解了媽媽的心愿,激發(fā)孩子們向媽媽表達內(nèi)心情感的愿望;同時在"幼兒園快樂與發(fā)展課程"大班的目標中提道:"引導幼兒了解常用的通訊方式并學習使用;要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幫助他們在需要的時候選擇適宜、便捷的通訊方式";
于是生成了這次給媽媽寫信的活動,根據(jù)大班孩子的學習特點讓幼兒在充分感知體驗情感的基礎上,學習寫信表達情感的方式。本活動始終以情感為主線,首先觀看媽媽的錄像和傾聽媽媽來信,激發(fā)幼兒愛媽媽的情感與給媽媽寫信的愿望,在此基礎上幼兒通過信的方式將自己對媽媽的情感轉化為書面語言,幼兒在活動中不僅學會一種新的情感表達方式,同時進一步增強了親子關系。
活動目標:
1、通過讓媽媽訴說自己的心愿,激發(fā)幼兒更加愛媽媽的情感及想給媽媽寫信的愿望。
2、初步學會用圖畫、符號、文字等形式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3、在給媽媽寫信的過程中復習、鞏固寫信的基本格式。
活動準備:
1、物質(zhì)準備:采訪媽媽光盤、家長來信、自備字卡、白紙、畫筆。
2、經(jīng)驗準備:
(1)回顧以前是如何為媽媽過節(jié)的
引導幼兒回顧在小班時我們是怎樣為媽媽過節(jié)的。例如,給媽媽做花、穿項鏈;聽媽媽講自己小時候的事;照顧蛋寶寶;周末幫媽媽做家務等。又一次激發(fā)了幼兒開展這個活動的興趣。
(2)了解"三八"婦女節(jié)
引導幼兒知道"三八"婦女節(jié)不僅僅是媽媽的節(jié)日,還是阿姨、奶奶、姥姥、姑姑、大姐姐等的節(jié)日,加深幼兒對"三八"婦女節(jié)的認識。
3、采訪媽媽
孩子們最親近的人還是自己的媽媽。于是我們開展了采訪媽媽的活動。內(nèi)容分別是:媽媽喜歡的顏色、媽媽愛吃的食物、媽媽的生日和媽媽的心愿。進一步了解了自己的媽媽,增強了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4、幫媽媽制訂節(jié)日計劃
今年的"三八"婦女節(jié)是個星期三,孩子們幫媽媽制訂了節(jié)日計劃。有的說讓媽媽去爬山、去劃船;有的說讓媽媽去游泳、去美容;還有的說讓媽媽和爸爸去吃飯、唱歌、上游樂場等。
5、了解媽媽的心愿
在采訪了媽媽之后,孩子們都了解到了自己媽媽的心愿,于是就生成了給媽媽寫信的活動。在寫信之前我們和孩子們了解了與親人朋友聯(lián)系的方式,并掌握了一些寫信的基本格式,為開展下面的活動做了很好的鋪墊。
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觀看錄像和傾聽家長的來信,激發(fā)孩子們感激媽媽、愛媽媽的情感。
活動過程:
1、回憶采訪媽媽的內(nèi)容。
教師:還記得我們在周末留的小任務是什么嗎?
教師:對,就是要采訪媽媽的愛好是什么?
教師:請小朋友說一說你的媽媽愛吃什么、喜歡的顏色、生日、心愿……
2、觀看錄像(激發(fā)幼兒為媽媽寫信的愿望)。
(1)觀看媽媽辛苦做事的錄像。
教師:吳老師也采訪了幾位媽媽,聽聽她們都說了些什么?
龍龍睜大了眼睛說:"有沒有我媽媽呀?"
軒軒說:"我得仔細看看有沒有我媽媽。"
當樂樂的媽媽出現(xiàn)時,他高興的歡呼起來:"瞧!是我媽媽,她是音樂老師!"樂樂看到媽媽在給大哥哥大姐姐上課,他臉上充滿了自豪。
屏幕上出現(xiàn)阿郎媽媽在疊衣服時,阿郎開始還很興奮,可看到后面卻感慨地說:"媽媽太辛苦了!"
當出現(xiàn)霄霄媽媽做飯的鏡頭時,霄霄大喊著:"我媽媽做飯可好吃了!"
(2)觀看后及時討論。
教師:媽媽說了她們的心愿,小朋友應該怎么做呢?(激發(fā)幼兒更加愛媽媽)
樂樂嚴肅地說:"我媽媽希望我上學后好好學習,我一定要努力做到。"
阿郎不好意思地說:"媽媽太辛苦了,我以后要幫她多干些活!"
霄霄說:"媽媽做飯那么好吃,我以后不再挑食了。"……
(3)老師讀一封家長來信。
教師:"親愛的軒軒,再過幾個月你就要上小學了。你知道嗎?有時候媽媽對你很嚴厲,其實媽媽特別的愛你!媽媽是想讓你進步。希望你上學后能夠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小學生……"
軒軒抽泣著:我以后聽媽媽的話,好好學習,不再惹她生氣了。
教師:老師相信你,一定能說到做到!
教師:我們都知道了媽媽的心愿是什么,也知道了自己要怎樣做,那我們怎么告訴媽媽呀?
幼兒:我們可以給媽媽寫一封信。
3.幼兒寫信。
(1)出示放大的信,復習寫信的基本格式(開頭、結尾簽名、日期、每段前空兩格)。
教師:還記得寫信的格式什么樣嗎?
幼兒:有開頭、簽名、日期……
(2)討論怎樣寫信。
教師:我們還不會寫字,可以用什么方法來寫信呢?
幼兒:可以用自己認識的字卡。
教師:還可以用圖畫、符號來表示。
(3)幼兒寫信。
教師觀察與指導幼兒書寫。
(4)請幼兒交流自己寫好的信。
教師:小朋友們可以給老師講自己的信,也可以和小伙伴講一講!
幼兒:親愛的媽媽,我一定聽你的'話,好好學本領……
我愛你媽媽,我以后再也不讓你生氣了……
親愛的媽媽,我要把身體練得棒棒的,不讓你著急了……
4、小結。
教師:媽媽看到我們寫的信一定會非常高興的,希望小朋友們能說到做到,和媽媽一起實現(xiàn)我們的愿望。
5、延伸活動。
在進行了"給媽媽寫信"的活動之后,我們還和孩子們一起制作信封,給爸爸媽媽們讀信,邀請家長們寫回信,為爸爸媽媽和孩子們創(chuàng)造很好的交流機會,鼓勵激發(fā)孩子們上小學的積極性,為開展下面的"我要上學了"的主題活動做好鋪墊。
個人反思:
1、活動中的優(yōu)點:
(1)充分調(diào)動了家長的參與。我和家長委員會的成員一起拍攝了媽媽在工作、家庭中的錄像,活動中錄像的真實情境打動了幼兒,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注重了細節(jié)的教育作用。在選擇讀哪位家長來信的這個環(huán)節(jié)上,我考慮了"采取多種方法對個別幼兒實施教育"的目標,有目的地選擇了趙宇軒小朋友的家長來信。結果證明,趙宇軒對這個活動有很大的觸動,在以后的幾天中都有比較明顯的進步。
(3)活動形式新穎,教師自我情感的投入,都很好地強化了這次活動的教育效果。在播放采訪媽媽的錄像時,錄像的內(nèi)容和老師的解說深深地感動了幼兒和在場的每一位老師。
(4)老師計劃性較強,語言簡練、到位,使整個活動非常流暢和有序。
2、活動中的不足:
(1)在活動設計上,可讓幼兒嘗試用打電話、上網(wǎng)、寫信、錄音等多種形式表達。
(2)在引導幼兒討論過程中,還應該注意充分調(diào)動幼兒自身的原有經(jīng)驗和想法,豐富他們的討論內(nèi)容。可以讓幼兒自己選擇表達方式,嘗試將自己獲得的經(jīng)驗與同伴分享,這樣就會使幼兒在活動過程中得到多方面的發(fā)展。
主要內(nèi)容:
1、新穎、適宜的活動形式,有效地激發(fā)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
(1)通過用DV"采訪媽媽"這種多媒體的形式向幼兒直觀、形象地展示了媽媽工作的繁忙與辛苦。而這一形式很顯然與班內(nèi)"媽媽愛我我愛她"的主題活動是相呼應、相結合的。
(2)老師制作的DV畫面清晰,媽媽的語言生動感人,引人人勝,課堂氣氛自然而有秩序。由此看來老師的教學方法適當。"愛媽媽"其實是每個孩子與生俱來的,而如何了解媽媽的辛苦,怎樣做才是關心媽媽?這對大班幼兒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吳老師與孩子們談話、提問、討論中,我們感受到孩子的話是真誠的。
(3)教師在材料的準備上,提供了一些漢字卡片,這樣的材料提供體現(xiàn)了《細則》中語言領域對大班的要求,即引導幼兒對簡單的標記符號的興趣,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大班幼兒進行識字游戲的愿望。
2、在活動設計的細節(jié)上,還有待深入思考。
(1)教師在為幼兒準備寫信的材料上可以更豐富、更有層次性、以滿足幼兒個體差異的需要。例如,對于認字的幼兒可以使用字卡,不認字的可給他們準備圖片。
(2)大班的幼兒對漢字有一定的認識和興趣,對于他們今后的小學學習會有很大的幫助,但在漢字的出現(xiàn)和學習方法上要符合大班幼兒的特點,才能起到促進和激發(fā)的作用。例如,在寫信活動中,書信的格式及要求還應該再具體一些,如書寫的順序,要從左往右寫。初次嘗試寫信,幼兒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感受就可以了。再次進行書信活動時,可以有一些更高的要求。比如可以提醒幼兒注意一行之內(nèi)的文字和圖畫應該是平行的,這樣寫出的信比較整齊,不會有串行、混亂的現(xiàn)象。另外書寫、畫畫的坐姿也應該有適時的提醒,引導幼兒正確的坐姿。幼兒階段接觸文字,對漢字的正確筆順還不太了解,應多引導幼兒利用圖畫來表達情感。
綜合評析:
1、活動始終圍繞"情感"核心。在愛的教育中,抓住情感調(diào)動,便抓住了教育的關鍵。媽媽們每日辛苦地工作,承擔洗衣做飯等家務勞動,這些看似普通的事件,在老師精心策劃的鏡頭與信件中,變成了可以打動幼兒情感的教育元素,直觀的看、聽方式讓孩子們感受媽媽的愛,并激發(fā)了孩子們想表達愛媽媽的情感。正是由于教師抓住了"情感"這條主線,才使得整個活動真實、自然、感人,老師在活動組織過程中真實的情感投入,孩子們真摯的情感表露,都使我們相信,孩子們理解了愛,學會了表達愛。
2、在教師合作小組反思活動中,小組成員能夠從各自的經(jīng)驗和認識角度來對活動進行反思和評價,并針對活動中存在的問題達成共識和提出建議,如小組成員在活動中觀察和發(fā)現(xiàn)幼兒書寫的順序不正確、姿勢不科學等現(xiàn)象,不僅給予了老師具體的操作建議,而且能夠和老師一起分析背后的原因,即要考慮大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發(fā)展需求。
但在小組反思中,對于活動的領域特點探討較少,若從這方面再給予深入分析,將會使活動的反思更加深入全面。例如,可以捕捉教師個人反思中提出的"活動中是否嘗試多種方式來讓幼兒表達情感更適宜?"展開討論,指導教師反思提出這個觀點背后的原因,理清活動的目標與實現(xiàn)手段之間的關系,幫助教師調(diào)整教學方案。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紅瓦綠樹、碧海藍天,青島的景色美不勝收,青島的傳說悠遠動人。家長在節(jié)假日經(jīng)常會帶著孩子去棧橋、五四廣場、山等風景區(qū)游覽,所以幼兒對家鄉(xiāng)風景名勝的名稱還是比較熟悉的。但是,幼兒對家鄉(xiāng)為什么叫青島、青島風景名勝的由來以及景區(qū)游玩應注意的安全事項等內(nèi)容缺乏了解。本次活動旨在調(diào)動幼兒已有經(jīng)驗,借助視頻引導幼兒了解風景名勝的由來,創(chuàng)設“我做小導游”游戲情境,鼓勵幼兒通過聽、說、畫等形式,生動感知家鄉(xiāng)青島的美麗,為自己是一名青島人感到自豪。
活動目標:
1、能說出家鄉(xiāng)是自己出生和生活的地方,了解青島的主要風景名勝、人文景觀等。
2、能用清楚、連貫的語言與同伴交流青島的傳說故事、重大活動等,分享知識經(jīng)驗。
3.為青島美麗的風光、多姿的城市建筑感到驕做與自豪。
活動準備:
1.自制導游證、導游旗,青島風光明信片,紙、筆等。
2.《幼兒素質(zhì)發(fā)展課程?多媒體教學資源包》課件18,“幼兒學習材料”《我愛家鄉(xiāng)》。
3.在家長協(xié)助下收集相關圖片布置“青島風光展”、“家鄉(xiāng)大事記展”(風景區(qū)和重大活動兩個展區(qū)),對自己收集的資料有所了解。
活動建議:
1.組織談話活動,幫助幼兒理解家鄉(xiāng)的簡單意義。
提問:你知道自己出生、生活在哪里嗎?你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出生、生活在什么地方?
小結:青島是小朋友出生、生活、長大的地方,很多小朋友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也出生、生活在青島。青島就是我們的家鄉(xiāng)。
2.出示圖片,引導幼兒欣賞、介紹、討論,了解家鄉(xiāng)的著名風景和重要活動。
(1)請幼兒欣賞“青島風光展”,了解青島著名的風景。
提問:這是哪里?你看到了什么?你還知道青島的哪些景觀?你去過的地方中給你印象最深的是哪里?為什么?
重點引導幼兒交流梭橋、嶗山、跨海大橋等青島的著名風景和標志性建筑。
小結:我們的家鄉(xiāng)青島有許多美麗的景點:橋、嶗山、海水浴場、五四廣場、石老人…吸引了許多外地人,包括外國人前來觀光、游覽。
(2)請幼兒欣賞“家鄉(xiāng)大事記展”,了解青島的重要活動,萌發(fā)作為青島人的自豪感。提問:從圖片中你了解到青島舉辦了哪些重要的活動?
重點引導幼兒了解國際啤酒節(jié)、奧運帆船比賽、國際馬拉松比賽等重要活動。
小結:我們的家鄉(xiāng)舉行過國際啤酒節(jié)、奧運帆船比賽、馬拉松比賽、中國青島海洋節(jié)等大型活動,這些活動讓更多的人認識了青島、愛上了青島。
3.播放課件,請幼兒欣賞《青島風光美》視頻,引導幼兒了解青島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的城市風光特點。
提問:青島的建筑房頂有什么特點?是什么顏色的?青島的風光有什么特點?
小結:紅瓦綠樹、碧海藍天是青島風光最顯著的特點,遼闊的大海與雄偉的嶗山,山海相連,美不勝收。
朗通詩歌(青島美),激發(fā)幼兒熱愛家鄉(xiāng)、為家多感到自豪的美好情感。
4.創(chuàng)設“學做小導游”情境、鞏固幼幾對家鄉(xiāng)主要特征的認識。
出示自制”導游證”、“導游放”,鼓勵幼兒爭做“小導”。“小導游”帶著證件到各個展區(qū)游覽,介紹家鄉(xiāng)的美最。提圖幼兒輪流當“小導游
活動延伸:
活動后,鼓勵物兒走出班級,向其他班級的幼兒傳家鄉(xiāng)青島的風景名勝,激發(fā)更多幼兒熱愛家多的情感。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知道火柴、打火機、廚房灶具等用品使用不當會有危險。
2、不碰觸易燃、易爆的用具,不玩火。
3、練習遇到火險時的自救方法,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和安全意識。
活動準備:
1、打火機、蠟燭、紙張等實驗用品一套。
2、一大鐵盆枯樹葉樹枝
3、多媒體教學資源。
活動過程:
1、猜謎導入。
謎語:紅彤彤一大捧,見風它就逞兇狂,無嘴能吃天下物,單怕雨水不怕風。(火)
2、討論:火給人們帶來的好處和危害。
教師邊播放多媒體教學資源邊進行小結:
好處:可以用它來做飯、取暖等。
危害:可以引起火災。
3、觀察小實驗“紙的燃燒”。
老師用打火機將蠟燭點燃,將一張紙放在蠟燭的上方,讓幼兒觀察紙的燃燒過程,幫助幼兒了解有些物品很容易被引燃。
4、讓幼兒說一說生活中的易燃物品和家中的主要火源。
教師播放多媒體教學資源認識火源和易燃物品。
火源:有打火機、火柴、鞭炮等。
易燃物品:有紙、衣服、玩具、煤炭、汽油等。
教師小結:火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方便,但是如果不會正確使用火,火娃娃也會生氣,給我們帶來傷害。所以小朋友不能玩火,也不要隨便碰易燃物品。
5、讓幼兒討論如果遇到火災應該怎么辦?火場又應怎樣逃生?
教師小結:如果發(fā)現(xiàn)火災,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彎腰從安全出口逃離現(xiàn)場,再求救大人或撥打火警電話119。
6、播放警報音樂同時點燃枯樹葉樹枝發(fā)出煙霧,引導幼兒快速撤離到安全地帶 。
活動反思:
本活動通過讓幼兒了解有關“火”的知識,認識到了玩火的危險性,知道了不能隨便玩火,讓幼兒掌握了更多的自我保護、自救的方法。
(單位:東營市廣饒縣稻莊鎮(zhèn)實驗幼兒園)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火娃娃壞脾氣
(一)目標
1.樂意看看、聽聽、安全視頻,理解故事內(nèi)容,增強防火意識。
2. 能結合生活經(jīng)驗,說說對火的認識和玩火可能導致的后果。
重點難點:增強防火意識,說說對火的認識和玩火可能導致的后果。
(二)準備
1.“火娃”圖片,幼兒安全視頻《不留情的大火》、音樂《楊基歌》。
2. 笑臉和哭臉標記牌、安全用火和不安全用火、玩火的圖片。
(三)過程
1.身邊的火娃
教師:這是什么?(出示“火娃”的圖片),你的身邊有火娃嗎?火娃可以幫助我們做些什么事情?
教師:對,火娃的本領真大,可以幫助我們煮熟東西、給我們帶來溫暖,我們的身邊離不開火娃,可是,你們知道嗎,如果人們沒有正確用火,或小朋友去玩火會發(fā)生事情呢?
2.不留情的大火
教師:是的,大火無情,我們一起來看看、聽聽故事《不留情的大火》——
教師:誰來說說故事里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教師:是的,如果人們不正確用火,小朋友玩火,火娃就會發(fā)脾氣!
3.安全闖關,對和錯
教師逐個出示安全用火和不安全用火、玩火的圖片,請幼兒辨別行為的對錯,同時出示笑臉和哭臉標記牌,如果認為是正確的就站到在笑臉前面,如果認為是錯誤的就站到在哭臉前面。
4.游戲:我是小小消防員
教師:如果萬一真的發(fā)生了火災,我們就要撥打電話“119”請消防隊員來,我們來做一個“小小消防隊員”的游戲吧!聽——消防隊員們集合了!
教師播放音樂,請幼兒感受穩(wěn)健、有力的音樂風格,帶領幼兒聽音樂做做消防隊員模仿動作(戴上消防頭盔,穿上消防服、消防膠靴,集合,開著消防車出發(fā)、使用水槍滅火、救援,等等。)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了解友情卡。
2、懂得珍惜友情。
3、發(fā)展幼兒手部動作的靈活性。
4、培養(yǎng)幼兒與同伴之間和睦相處并珍惜這份友情。
活動準備:
1、彩紙30張、簽字筆、彩筆、鉛筆、友情卡介紹的ppt課件、幼兒互贈友情卡視頻、歌曲《老師再見了》、背景音樂《蟲兒飛》、教師記錄紙、膠泥。
2、說出自己的感受。知道家中電話、住址,并能書寫這些內(nèi)容。
重點、難點:
能在友情卡中表現(xiàn)出有實用意義的信息,用同伴能理解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
活動過程:
1、導人、談話。
聽歌曲《老師再見了》進教室。
小朋友即將成為小學生,你們的心情是怎樣的?
就要離開幼兒園,進人小學,就要和老師、小朋友分開,見面的機會也變得很少,有什么方法讓小朋友都能夠保持聯(lián)系,不互相忘記嗎?
2、看視頻,了解哥哥姐姐畢業(yè)留念的方法。
請幼兒觀看上一屆幼兒畢業(yè)前互贈友情卡的情節(jié)。
哥哥姐姐在做什么?在互贈什么?這個卡片有什么用?
哥哥姐姐相互贈送的卡片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友情卡”,他們會通過這張小小的卡片在上學后也保持聯(lián)系。
3、第一次制作友情卡。
交流幼兒制作的友情卡:
第一張卡
教師:卡片上有小朋友的名字,如果老師想給你打電話行嗎?
幼兒:不行,沒有電話號碼。
第二張卡
教師:卡上的小桃心里寫的是什么?
幼兒:是爸爸媽媽的電話號碼,如果小朋友想我了,可以給我打電話。
第三張卡
教師:卡上寫的什么?
幼兒:卡上寫了家里的電話號碼和住址。
教師:為什么要寫住址?
幼兒:因為小朋友知道了我家住在哪兒,可以直接來我家玩或寫信。
4、觀看PPT,了解哥哥姐姐的友情卡。
第一張卡
教師:卡中有什么?
幼兒:有照片、有名字、有電話、有地址。
第二張卡
教師:你看到了什么?
幼兒:有電話、房子和笑臉。
教師:這些符號表示什么?
幼兒:電話表示電話號碼,房子表示家庭住址,笑臉表示小朋友。
教師:哥哥姐姐的友情卡中有詳細的信息能夠告訴別人,和其他小朋友保持聯(lián)系。
5、第二次制作友情卡。
(1)教師指導幼兒制作,在制作中老師可以鼓勵幼兒用自己的方式來制作卡片。
(2)幼兒圍坐在老師的身邊,展示自己制作的友情卡。
6、互贈友情卡。
友情卡是小朋友之間很珍貴的禮物,提醒幼兒當送給別人友情卡是應當說一句什么話,在接受他人的贈送時也要尊重別人,要做到有禮貌地相互贈送。
活動反思:
活動內(nèi)容來源于幼兒的需要。在大班幼兒畢業(yè)之際,已經(jīng)知道要與同伴分離,并且能夠體會到自己需要繼續(xù)延續(xù)與同伴友誼的意愿。在這個活動中,幼兒在老師的引導下,逐步認識到給同伴的個人信息應當是內(nèi)容豐富的,便于同伴今后聯(lián)系的,因此他們說出了必須有的三個基本信息:姓名、家庭住址、電話,幼兒對這幾個信息的認識比較清楚。通過欣賞哥哥姐姐的友情卡,了解什么是友情卡,通過觀看哥哥姐姐互贈友情卡的視頻,感受朋友之間的情感。
小百科:友情表示“無緣之慈悲”,無緣即無條件之意。無條件之友情,即是世間超越血緣、地緣,出離家園與國家,超越骨肉血親之愛,超越國別地域之愛,對所有人皆可平等奉獻、交流無條件之友情,這即是友情的奇特之處。
【【推薦】幼兒園社會教案模板7篇】相關文章:
【推薦】幼兒園社會教案模板合集九篇04-21
【推薦】幼兒園社會教案模板合集9篇04-19
【推薦】幼兒園社會教案模板匯編7篇04-19
【推薦】幼兒園社會教案模板合集5篇04-17
【推薦】幼兒園社會教案模板集合5篇04-15
【推薦】幼兒園社會教案7篇04-17
【推薦】幼兒園社會教案匯總六篇04-18
【必備】幼兒園社會教案模板八篇04-22
關于幼兒園社會教案模板九篇04-18
【熱門】幼兒園社會教案模板集合8篇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