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時間:2022-04-16 16:33:23 幼兒園教案 我要投稿

【精選】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模板集合五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模板集合五篇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1

一、 活動目標:

  1、 能夠根據幻燈片內容大膽表現歡快和笨重的兩種不同音樂,并能根據音樂性質進行游戲活動。

  2、 通過音樂活動培養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能力。

  二、 活動準備:

  1、幻燈片、碰鈴、雙響筒、鼓。

  2、了解小鳥、兔子、熊等動物的動作特點。

  三、 活動過程:

  (一)觀看幻燈片,幫助幼兒理解音樂內容。

  1、 看一看:(1)這是什么地方?(2)發生了什么事情?(3)都有誰?(4)后來怎么樣?

  2、 說一說:(1)這里這么安靜,怎樣才能讓森林熱鬧起來? (2)每部分圖片要配什么樣的音樂?(幼兒根據自己對圖片的感受,說說圖片要配什么樣的背景音樂。)

  3、 聽一聽:(1)幼兒傾聽教師準備的音樂,聽一聽是幾拍子 的音樂?(2)感受圖片與音樂相結合的效果。

  4、玩一玩:教師彈奏,幼兒嘗試跟著音樂唱唱跳跳。

  (二)音樂游戲:熊與石頭人。

  1、 教師扮大熊,幼兒扮小動物游戲。

  2、 個別幼兒扮大熊,其他幼兒扮小動物自由選擇造型游戲。

  3、 打擊樂伴奏深化游戲。幼兒按意愿扮演小動物,其余幼兒選擇樂器為音樂伴奏。

  4、游戲規則:教師彈奏舞曲,幼兒自由結伴舞蹈。教師彈奏《熊走》音樂,扮演“熊”的幼兒按節奏走出來,扮演小動物的幼兒自由做造型不動,動的“小動物”則被“熊”吃掉,退出游戲回座位等待。

  (三)教師提出問題結束游戲。

  “今天小朋友玩的都很開心,請你們回家以后想一想,還有哪些不同的玩法,可以玩的和今天不一樣?”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感知樂曲詼諧,歡快,跳躍的特點。

  2、學習借助肢體動作表現音樂。

  3、讓幼兒感受歌曲歡快的節奏。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活動準備:

  音樂磁帶或CD

  活動過程:

  悄悄出來的小老鼠

  以話語和生動的肢體語言,引導幼兒仔細聆聽,大膽想象:老師帶來一首有趣的樂曲,講的是一只小老鼠從草叢中跑出來玩的事情。它是怎樣跑的?會聽到什么聲音,看到什么東西?

  我們先來聽一聽它從草叢里跑出來的樣子。教師引導幼兒聆聽A段音樂,用手指動作表現小老鼠跑動的樣子。

  教師合著A段音樂演示小老鼠出來的樣子:瞧,我的兩個手指就是小老鼠的小腳。

  小老鼠除了跑到我們的肩膀上,還會跑到什么地方玩一玩?

  小老鼠除了來到我們身體上,還會來到那里?(椅子上)幼兒用手指在椅子上快速爬行,表現小老鼠跑動的樣子。

  除了用手指,還可以用什么表現小老鼠跑老跑去的樣子?(小腳)幼兒嘗試用小腳表現小老鼠跑動的樣子。

  機靈的小老鼠

  引導幼兒聆聽B段音樂,用身體表現小老鼠的緊張,放松,下滑等情狀。

  小老鼠聽到了什么聲音?(可怕的聲音)小老鼠會怎么樣?(很害怕,很緊張)可能是誰來了?(老虎,獅子,狼,貓等等)有沒有來?(沒有)小老鼠變得怎么樣?(它放松下來,不害怕了)仔細聽聽音樂,小老鼠幾次緊張?又幾次放松下來?

  引導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小老鼠時而緊張,時而放松的樣子。

  提醒幼兒隨著音樂旋律表現小老鼠緊張和放松的情狀。

  小老鼠放松下來很高興,就把草叢當滑梯滑了下來。

  引導幼兒聆聽音樂,表現小老鼠往下滑行的動作。

  跟隨B段音樂,引導幼兒完整表現小老鼠緊張,放松,下滑等情狀。

  快樂玩耍的小老鼠

  播放C段音樂,教師描述相應情景:小老鼠來到了大草地上,看到美麗的蝴蝶在飛舞,它學起了蝴蝶飛舞的樣子。

  幼兒在位子上隨C段音樂表現蝴蝶飛舞的動作。

  小老鼠看到一只又一只蝴蝶飛過來,可高興了!我們像小老鼠那樣和蝴蝶一起玩一玩吧。

  隨著C段音樂,幼兒分別扮演小老鼠和蝴蝶,表現一起玩耍的情景。

  欣賞D段音樂,引導幼兒表現小老鼠天黑了趕緊跑回家的動作。

  草叢中的小老鼠

  幼兒坐在位子上,和教師一邊聽音樂一邊完整表現樂曲情景。

  這一次,草叢中的全體小老鼠要到外面去玩了,媽媽有點不發不放心,你們說說大家一起到外面玩耍要注意什么?(安全,不要碰撞)幼兒四散和教師一起扮演小老鼠,跟隨音樂進行游戲。

  幼兒跟隨音樂進行游戲,教師在旁邊給予提示,指導。

  活動反思:

  《草叢中的小老鼠》這段樂曲詼諧、歡娛、跳躍,恍如將你帶進一個高枕無憂的叢林童話全國。全部音樂分段清晰,節奏理解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總目標:

  情感態度:引導幼兒發現和體驗生活中蘊含的韻律美,激發幼兒的審美情趣。

  能力培養:在活動中發展幼兒的各種綜合能力。(如:觀察力、動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創造力、表現力、合作力……)

  音樂素質:訓練幼兒的聽覺感受力和節奏感。

  教學創新:嘗試在藝術與科學中尋找恰當的結合點。

  第一樂章:會唱歌的瓶子

  具體目標:

  1、引導幼兒探索用各種不同的方法,使不同材質的瓶(罐)子發出不同的聲響,并找出最好的方法使它發出最好聽的聲音。

  2、在有趣的游戲中,激發幼兒對音樂的興趣。

  3、訓練幼兒的聽覺感受力和節奏感。

  活動準備:

  1、教師提供各種常見材質(如:鐵制、塑料、玻璃、紙制……)的瓶子或罐子若干。

  2、幼兒常用打擊樂器人手一件。如:(鈴鼓、響板、三角鐵……)

  幼兒能力知識準備:

  1、幼兒已經具有辨別常見打擊樂音色、音高的能力。

  2、幼兒具有初步的節奏感,熟悉各種常見節奏型,并能在音樂伴奏下有節奏的即興演奏。

  3、具有較好的音樂活動常規。

  活動過程:

  1、聽覺、節奏訓練

  (1) 教師分別演奏三種不同音色、音高的打擊樂器:大鼓(低音)、碰鈴(高音)、響板(中音),請幼兒閉上眼睛,聽音色說出樂器名稱。

  教師邊演奏邊有節奏地問:

  “小朋友/告訴我,什么 樂器/在歌唱?”

  幼兒有節奏地回答:

  “石老師/告訴你,大鼓 大鼓(碰鈴、響板)/在歌唱。”

  (建議:教師與幼兒進行節奏對答游戲時,可即興變化幼兒熟悉的各種節奏型,并可不斷改變演奏音量的大小,幼兒的回答需與教師的節奏型、大小相一致。)

  (2) 用同樣的方法請幾名幼兒輪流演奏自己手中的打擊樂器,請其它幼兒猜。

  (3) 幼兒在音樂伴奏下演奏節奏樂《小星星》。

  2、 熟悉瓶(罐)子經過敲擊后的不同音色、音高。

  (1) 教師出示幾種常見的質地不同的瓶(罐)子(如:易拉罐、玻璃瓶、塑料瓶、薯片桶(紙制)),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剛才小朋友們演奏的真好聽,易拉罐、玻璃瓶、塑料瓶、薯片桶說他們也想來唱歌,小朋友想聽嗎?”

  (2) 教師用手分別敲擊四種瓶(罐)子,請幼兒仔細聽辨它們發出的聲音,感受并熟悉不同的音色、音高。

  建議教師可這樣提問:

  “易拉罐(玻璃瓶、塑料瓶、薯片桶)是怎樣唱歌的?誰能學一學?”

  (啟發幼兒用象聲詞模仿,也可進一步啟發幼兒用形容詞來描述自己聽到的聲音。如:脆、悶、響亮……)

  “它的聲音像哪種打擊樂器?”

  (引導幼兒說出與它音色、音高相近的打擊樂器名稱。)

  (3) 請幼兒閉上眼睛,由教師或一名幼兒敲打其中任何一個瓶(罐)子,讓幼兒猜猜看,是哪一種瓶(罐)子發出的聲音。

  教師邊敲擊有節奏地問:“小朋友/告訴我,什么 瓶子/在歌唱?”

  幼兒根據不同瓶(罐)子發出的聲音,有節奏地回答:

  “石老師/告訴你,易拉罐 易拉罐(玻璃瓶、塑料瓶、薯片桶)/在歌唱”

  (4) 教師或一名幼兒隨意站在活動室某一角落,手敲某一種瓶(罐)子,讓幼兒閉上眼睛指出聲音的方向并說出是何種瓶(罐)子。

  3、 幼兒分組嘗試用不同方法讓瓶(罐)子唱歌。

  教師:“請小朋友也試一試,讓這些瓶子、罐子都來唱歌。”

  (1) 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大膽探索,啟發幼兒用不同的方法(敲、打、碰、抓、吹、捏、彈……)使瓶子發出不同的聲音和節奏型。

  建議教師可這樣引導:

  “想想看,除了敲、打,還能用什么方法讓瓶子發出不同的聲音?”

  “除了敲打這兒,還能敲打什么部位?”

  “能不能讓它們互相幫幫忙?”

  “除了用手,我們還能用什么讓它唱歌?”

  (2) 請幼兒說說自己是怎樣讓瓶(罐)子發出不同聲音的?發出的聲音是怎樣的?并演示方法。

  (3) 教師邊總結邊演示不同的方法和發出的不同聲音,并請幼兒集體評價哪些聲音聽起來感到舒服,好聽,教育幼兒不要制造噪音。

  4、 幼兒任選一種瓶(罐)子當樂器,用自己覺得最好聽的聲音,跟隨音樂有節奏地即興演奏。

  第二樂章:瓶子的變奏曲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探索更多的方式、方法,使瓶(罐)子發出更好聽的聲音。

  (2)使幼兒感受到音樂就在自己的身邊,許多物品都可以成為樂器。

  (3) 引導幼兒在探索的過程中感受蘊藏在其中的科學知識。

  活動準備:

  活動材料準備:

  1、請幼兒自備各種常見材質(如:鐵制、塑料、玻璃、紙制……)的瓶子或罐子若干。

  2、教師提供各種輔助瓶子發聲的工具和材料(如:筷子、勺子、鉛筆、大米、小石子、沙子、豆子、水、透明膠帶、繩子……)若干。

  3、各種大小不等的紙箱、盒子;各種厚薄、質地不同的紙張若干。

  幼兒能力知識準備:

  幼兒已進行過《會唱歌的瓶子》活動。

  活動建議:

  1、先請每位幼兒自選一種瓶(罐)子當樂器,用自己覺得最好的演奏方法,跟隨音樂演奏節奏樂。

  2、教師請幼兒閉上眼睛,分別用手、筷子敲擊某種瓶(罐)子,請幼兒猜猜是那種瓶(罐)子發出的聲音。

  教師可引導幼兒思考:“用手和用筷子敲擊瓶(罐)子后,發出的聲音一樣嗎?”

  3、教師出示部分輔助工具與材料,引起幼兒思考:“想辦法讓這些東西與瓶子結合起來,使瓶子唱出更美妙的歌聲。”

  4、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大膽探索,啟發幼兒用多種不同的方法,使瓶子發出各種聲音和節奏型。

  (1)引導幼兒用不同的工具敲擊瓶子的不同部位,仔細聽一聽,聲音一樣嗎?哪個聲音較高?那個聲音較低?

  (2)引導幼兒將不同種類、不同數量的材料裝進瓶中敲擊或搖晃,試一試聲音會變化嗎?變高了還是變低了?(如:將水注入幾個玻璃瓶中,用筷子敲一敲,看看水多的瓶子聲音較高還是水少的瓶子聲音較高呢?)

  (3)引導幼兒把瓶子捆(粘)在一起,用筷子刮一刮,聽聽是什么聲音?

  (4)引導幼兒把薯片罐子由低到高排列在一起,用筷子按順序敲一敲,聲音是怎么變化的?

  5、請創造出不同聲音或不同節奏型的幼兒逐個表演自己的操作方法。使幼兒感受變化多樣的音色、音高和節奏。

  6、出示各種紙張、紙箱、盒子,啟發幼兒分組嘗試用不同的方法使它們也能發出不同的聲音和節奏型,并請個別幼兒展示。

  7、請幼兒找找自己身邊還有那些物品也會唱歌。

  引導幼兒有節奏地敲敲活動室內的其它東西。(如:桌子、椅子、玩具、門、窗、黑板、柜子、地板……)了解不同的物體經過敲擊后都能發出聲音,它們發出的聲音不一樣,只要動腦筋,身邊的很多物品都可以成為樂器。

  第三樂章:我會做樂器

  具體目標:

  (1)引導幼兒利用已有經驗,嘗試自己選擇各種材料,設計創造出各種簡單的樂器,并能較好地演奏它們。

  (2)讓幼兒體驗成功帶來的樂趣,并樂意與人分享。

  活動準備:

  活動材料準備:

  請幼兒準備各種自己認為能當樂器的物品、或能制作樂器的材料若干。(如:大紙箱、各種盒子、瓶子、罐子、桶、紙、釘子、石頭……)

  幼兒能力知識準備:幼兒已有前兩次活動的經驗積累。

  活動建議:

  1、教師組織幼兒把自己準備的各類物品與打擊樂器進行比較,幫幼兒確定制作方向。

  建議教師從以下幾方面引起幼兒思考:

  “你能讓它能發出怎樣的聲音?”

  “它的聲音比較高還是比較低?”

  “它的聲音聽上去和哪一種樂器比較接近?”

  “哪種方法使它發出的聲音聽起來更好聽?”

  “你覺得哪種方法演奏起來更方便?”

  2、請幼兒分組自由結合,創造出各類簡單的樂器,教師給予適當的支持與幫助。

  制作建議:鼓類:

  用手拍一拍大紙箱或是用筷子、木棒敲一敲,想不想一面大鼓?;把不同大小的紙箱或紙盒放在一起敲一敲,忽高忽低,忽強忽弱就像一組架子鼓;

  響板類:用兩個瓶蓋互相敲一敲,可不可以做一個響板?;

  沙球類:空瓶(罐)子分別裝上米、豆子、沙子、小釘子,把瓶口封住,搖一搖,猜猜里面裝著什么?這是多有趣的一套沙球啊,如果嫌瓶子不好看還可以動手給它進行一下裝飾;

  碰鈴類:把幾個小鈴當用繩子串起來,套在手腕上,多好聽啊;

  其他:拿幾個杯子、碗或玻璃瓶,注入不同高度的水,再用筷子敲敲看,多美妙的聲音,我們可以叫它音樂杯(碗、瓶)。

  3、請幼兒講解并演示自己制作的樂器,并請大家進行評價。

  4、請幼兒用自己制作的樂器在音樂的伴奏下有節奏地即興演奏。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感知民族樂器琵琶與二胡,了解它們的異同(構造、音色、演奏方法)

  2、欣賞琵琶、二胡所演奏的樂曲,對民樂產生興趣。

  活動準備

  琵琶、二胡各一把,樂器展示架兩個,民樂演奏帶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題。

  “小朋友,你們有沒有在學樂器?”(鋼琴是外國人發明的,是西洋樂器,而古箏、二胡可是我們中國人自己設計、制作出來的,我們叫它民族樂器)

  二、感知民族樂器琵琶與二胡,了解它們的構造、音色、演奏方法。

  (1)展示琵琶:

  1、這是什么樂器?(它是我們中國的民族樂器——琵琶)

  2、琵琶它像什么?(像半個切開的梨,上面大,下面小)

  3、琵琶的聲音是怎么發出來的?(請幼兒上來摸一摸)

  4、介紹琴弦,摸了一下這幾根像細繩一樣的東西就會發出響聲,這是什么?(它叫琴弦,琵琶有幾根琴弦)

  5、琴弦上面是什么?(琴軸)猜猜琴軸有什么用?

  6、介紹琵琶的音箱(抱琵琶在幼兒耳邊撥琴弦,感知音箱的功能)。

  7、老師彈琵琶,讓幼兒感知琵琶的音色。

  8、欣賞VCD(演奏家演奏琵琶名曲“高山流水”)

  提問:

  1、你們覺得叔叔彈得好不好?為什么會彈得這么好?

  2、這首曲子聽起來有什么感覺?節奏怎么樣?好象聽到了什么?

  (2)展示二胡:

  1、你們知道它叫什么樂器?(它也是中國的民族樂器——二胡)

  2、它長得什么樣?和琵琶有什么一樣,有什么不一樣?

  (也有弦,只有二根;有兩個琴軸;有一琴筒即音箱;有琴弓。)

  3、二胡是用琴弓在弦上推、拉演奏曲子的。(請幼兒上來嘗試)

  4、欣賞二胡曲“賽馬”,并請幼兒說說二胡的聲音及聽了曲子后的感覺。

  小結:琵琶、二胡都是中國的民族樂器,琵琶用指甲彈叫彈撥樂,二胡用弓拉叫拉弦樂,它們的聲音都很優美、動聽,能演奏各種曲子。

  三、辨聽琵琶與二胡的音色。

  (老師放幾段音樂,幼兒認真傾聽后分辨出是琵琶還是二胡的聲音。并模仿它們的演奏方法。)

  四、延伸活動:

  中國的民族樂器還有很多,你們知道嗎?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活動室里常常會出現這樣一幕:男孩子把住活動室的門,不讓其他孩子進出。怎樣智慧地化解這一矛盾呢?我想起小時候學過的童謠“城門城門幾丈高”。這是一首經典的民間童謠,它富有情節,瑯瑯上口,貼近幼兒生活。平時幼兒擋在門口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樣子不正如童謠中的城門嗎?于是,我將童謠內容進行剪輯,并配上旋律,以對唱的形式重新演繹,使童謠變得既有傳統色彩又有現代氣息,而且富有游戲性。

  目標:

  1、學習用對唱的形式演唱童謠。

  2、運用動作、表情大膽表達對歌曲的理解。

  3、遵守游戲規則,體驗合作游戲的快樂。

  準備:

  PPT(演示文稿),自譜童謠旋律(見附),歌曲音帶。

  過程:

  一、欣賞歌曲,感知對唱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這首歌是小哥哥進城時唱的。你們看,小哥哥已經來到了城門前。(播放歌曲。)

  師:你覺得這首歌曲和平時聽的歌曲有什么不同?

  師(小結):歌曲里有兩種聲音,一個人問,一個人回答,這是一首問答歌。

  (析:這是一首對唱歌曲,歌曲里兩種不同的聲音。一種是孩子清脆的童聲,還有一種是洪亮有力的男聲。幼兒通過傾聽這一特殊的演唱形式、既對曲式有了初步的感知,又產生了演唱的欲望。)

  二、理解歌詞,學唱歌曲

  1、觀看課件,感知歌詞。

  師:歌曲中誰在問?誰在答?問了什么?又答了什么?我們再來聽一聽這首歌。(播放歌曲。)

  師:你聽見小哥哥問了什么?城門又是怎么回答的?(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圖片。)

  (析:富有故事性的課件畫面,有助于幼兒理解歌詞,明確問答關系,從而從根本上產生學唱的興趣。)

  2、運用圖譜,理解歌詞。

  (1)欣賞完整圖譜。

  師:小哥哥對著城門還問了什么呢?我再唱一唱,你們聽仔細。(教師清唱,并根據幼兒的回答。)

  (2)理解歌曲情感。

  師:你覺得這座城門怎么樣?

  幼:高大、威武、了不起。

  師:你知道“三十六丈高”有多高嗎?請你用動作做一做。

  幼:就像摩天大樓一樣高/很高很高/高到云里都看不見。

  師:城門在回答時的語氣是怎樣的?為什么?

  幼:它很高大,很了不起,回答時聲音很響亮。

  師:開不了門,就進不了城。小哥哥想了什么辦法開鎖?

  幼:用大刀砍/用大斧砍。

  師:金剛大鐵鎖有沒有被大刀和大斧砍斷?城門回答時的語氣是怎樣的.?為什么?

  幼:金剛大鐵鎖沒有被砍斷。城門很堅固,它回答的語氣很堅定,一點都不怕。

  師:小哥哥有沒有放棄呢?

  幼:沒有。

  師:最后他說了什么?

  幼:看我一手打得城門開。

  師(小結):小哥哥勇敢、自信、堅強,所以我們要用響亮的聲音來唱。城門高大威武、雄偉堅固,所以我們要用堅定的語氣和洪亮渾厚的聲音來表現。

  (析:排列整齊、有序的圖譜既使童謠形象更鮮明,也使幼兒一目了然地感知到歌曲的對唱形式。幼兒借助圖譜感知樂句的長短,充分理解不同樂句所表現的不同情緒,進一步加深了對歌曲形象的感知。教師巧妙的提問使幼兒逐漸明白歌曲中人物的個性特征,為他們分角色演唱打下了基礎。)

  3、大膽表現,演繹歌曲。

  (1)配上動作,完整演唱。

  師:小哥哥問了城門幾次?城門答了幾次?現在,我們看著圖唱一唱這首問答歌。(幼兒演唱。)

  師:小哥哥要問得清楚,城門要回答得響亮,我們一邊唱一邊做動作。(幼兒演唱。)

  (2)發揮想象,創編造型。

  師:小哥哥說完最后一句,做了一個很有力量的造型動作,城門打開了嗎?我們一起看一看。

  師:我們也來學學小哥哥做一個造型動作,比一比誰的動作最有力量。(幼兒做造型動作。)

  師:請你們走到城門前,在唱完最后一句時做一個有力量的造型動作,看一看城門會不會被你們打開。(幼兒完整演唱后,表示城門被打開。)城門被你們打開了,我們給自己鼓鼓掌。

  師(小結):城門的開啟需要力量。你們的歌聲像小哥哥一樣響亮,你們的動作比小哥哥還果斷有力,你們真棒!

  (析:在幼兒理解歌詞、已能比較流暢演唱的基礎上,教師增加了感知形象特征的環節,讓幼兒感受到小哥哥有力量,知道遇事要勇敢、堅強、不退縮。這不僅能使幼兒演唱時注意音高、音色,而且對幼兒性格的培養也具有積極的作用。)

  三、扮演角色,多種形式演唱

  1、扮演角色,學習對唱。

  (1)多問一答。

  師:你們的歌兒唱得這么好聽,想不想試試開一開我這座城門?你們當小哥哥,我來當城門。(師幼演唱。)

  師(小結):小哥哥的歌聲響亮有力,問題也問得清楚干脆。我聽出來了,你們都是不放棄的小哥哥,所以我的門被你們打開了。

  (析:歌曲的難點主要是提問部分,所以分角色演唱時教師先讓全體幼兒一起扮演小哥哥,這樣更能激發幼兒的挑戰精神。)

  (2)多問多答。

  師:請當城門的小朋友站這邊,當小哥哥的小朋友站那邊,我們面對面站好,唱唱這首問答歌。

  (3)一問一答。

  師:你想不想和好朋友一起唱歌?兩個好朋友面對面商量一下誰來問,誰來答,等會兒還可以互換。

  (析:有了前面和教師“多問一答”的互動體驗,幼兒已掌握游戲方法。多問多答的形式讓一群幼兒面對一群幼兒,幼兒演唱時需要和諧一致,這對幼兒來說是一種挑戰。一問一答的形式讓幼兒自由選擇對唱伙伴,相互協商,滿足了幼兒自由表現的愿望。)

  2、制定規則,開展游戲。

  (1)討論、制定游戲規則。

  師:下面,我們請一部分小朋友當城門,一部分小朋友當小哥哥,邊唱歌邊玩游戲。請問,如果你當城門準備怎么守,你當小哥哥又準備怎么攻?

  師(小結):小哥哥來攻城,城門必須手拉手,威武地站著不動,兩手緊緊地握住,把城門鎖緊。攻城的小哥哥唱完歌曲就攻城,注意不能攻擊小朋友(城門)的身體。攻進城者為勝。(幼兒游戲。)

  師:我來采訪一下勝利者:你此時的心情如何?你是怎么攻進城的?

  師(小結):我發現城門非常堅固,威武地站著一動不動,小手還拉得緊緊的。可聰明的小哥哥們從“門”的下面鉆了進去,獲勝了。你們想一想,怎樣做才能阻止他們從“門”下面鉆進去呢?

  幼:我們把手放低些,兩腳分開擋住他們。

  (2)互換角色重復游戲。

  師:我們交換角色再玩一次。

  師(小結):攻城不僅要有力量還要有智慧,小朋友們想了各種辦法攻城,守城的小朋友也能靈活應對,都是好樣的。

  (析:在這個環節中,活動進入高潮,幼兒在游戲中進一步理解了歌曲內涵。他們邊唱歌邊游戲,不僅使游戲的趣味性更濃,也使演唱變得輕松自如。)

  四、合作游戲,拓展經驗

  師:“城門城門幾丈高”的游戲真好玩。盡管城門非常高大、威武,可聰明的小哥哥總有辦法攻進城。你們有辦法幫助城門變得更牢固嗎?

  幼:換鐵大門/在大門上釘釘子/換大鎖/在大門前設置陷阱……

  師:老師有個好辦法,我們來變成一把同心鎖,牢牢地鎖住城門。這個鎖可不是一般的鎖,是小朋友變成的鎖,你們愿意幫忙嗎?我們一起拉起手來,一邊唱歌一邊變。

  師:我們的同心鎖把城門鎖住了。如果你是小哥哥,你會想什么辦法打開城門呢?我們下一次接著玩。

  (析:教師的一句“你們有辦法幫助城門變得更牢固嗎”把幼兒的思維激活,各種有趣的回答不僅是他們已有生活經驗的再現,也是他們創造性想象的表現。“同心鎖”不僅讓幼兒體驗到了團結與合作,更讓游戲內容得到了拓展。)

【【精選】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模板集合五篇】相關文章:

精選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模板集合6篇04-15

【精選】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模板集合7篇04-07

【推薦】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模板集合5篇04-12

【精華】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模板集合五篇04-12

【實用】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模板集合八篇04-11

關于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模板集合7篇04-09

【實用】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模板集合五篇04-09

【實用】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模板集合9篇04-07

精選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模板匯編五篇04-15

【精選】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模板匯總10篇04-12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欧美大码a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高清精品aⅴ | 久久久人成影片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国产变态另类欧美 | 亚洲精品网站在线播放 | 视频久久久久久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