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時間:2022-03-25 09:36:02 幼兒園教案 我要投稿

精選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模板匯編六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模板匯編六篇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會模仿動作并能躲避追逐

  重點難點:

  會模仿動作并能躲避追逐

  活動準備:

  1.CD《一只小老鼠》

  2.寬敞的活動場地

  活動過程:

  一、先慢慢地念一遍歌詞,并配合做動作,表情要夸張,請寶寶欣賞。

  二、邊唱歌曲邊做動作,鼓勵寶寶跟著一起模仿小老鼠和老貓的動作。

  三、播放CD,請配班老師扮演老鼠媽媽,老師扮演老貓,邊唱歌曲邊玩老貓抓老鼠的游戲。

  1.開始幾遍可以不抓住“小老鼠”,待寶寶熟悉游戲的玩法后再抓住他們。

  2.注意變換從不同的方向抓小老鼠,如慢慢走、停下來、快跑等,以增加游戲的趣味性。

  四、帶著寶寶做放松活動。

  師:小老鼠跑得好快,老貓抓不到,要回家休息了。小老鼠也該回家啦!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2

  活動背景:

  《卷炮仗》是在我園省級課題《幼兒民間游戲資源與幼兒教育課程整合的實踐研究》的研究過程中,筆者作為課題核心組成員所組織的一次研究課。我們都知道中國人喜歡熱鬧,逢有什么喜事都喜歡放炮仗以示慶祝,而《卷炮仗》的體育游戲在民間也廣為流傳,它巧妙地用集體合作走螺旋線的方式來表現炮仗的外形特點,我們早在幼年就已玩過,在今天,對于現在的孩子它也同樣新穎、有趣。如何讓這件古老的事物在新的時代發出新的光芒,讓孩子得到益處呢?筆者選擇將這個民間游戲和音樂整合起來,成為一個有趣的音樂游戲。在組織這次活動前,先進行了一系列的相關活動,如觀察放炮仗的情景、學會唱《卷炮仗》的歌等,以豐富孩子的感性經驗,為開展活動進行準備。

  活動目標:

  1、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自身的探索走出螺旋隊形。

  2、能根據歌曲節奏的變化調整自己的步伐,注意和相鄰幼兒的

  距離,并能大膽表現,進行合作游戲。

  3、能遵守游戲規則,在游戲活動中體驗成功與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引信頭飾、“點火棒”、雞毛撣、紙筆、標記(套塔)、大鼓、投影儀、攝像機、標記牌。

  活動過程:

  一、律動進場

  1、聽音樂,隨標記牌變隊形。

  “聽好音樂,我們出發了!”(教師手舉標記牌,幼兒隨音樂學各種小動物并看牌子變換隊形:大圓、三角形、小圓、正方形)

  2、說說剛才變了哪幾種隊形。

  “剛才我們變了哪幾種隊形?”

  “還記得我們上次學的那首《卷炮仗》的歌嗎?今天,老師想請小朋友們跟著這首歌,試試變個新隊形。”

  (由走幼兒熟悉的隊形引出新的隊形,過渡自然。)

  二、基本部分

  1、復習歌曲,理解“卷”的意思。

  “我們先把這首好聽的歌唱一遍吧!”

  “這首歌曲的名字叫《卷炮仗》,那你知道“卷”是什么意思嗎?能用動作表示嗎?”

  “這里有張紙,你能用它卷個炮仗嗎?”

  (卷好炮仗后,讓幼兒看螺旋形)“我們來看炮仗的這一頭,你看看,是不是像剛才小朋友劃的那個樣子?這種形狀叫螺旋形。”

  (出示紙、筆、畫板)“誰能把螺旋形畫出來的?”(幼兒在畫板上畫好后取下圖)“他已經把我們要走的隊形畫出來了。那我們走隊形的時候應該從哪里開始走呢?從這里開始的,對嗎?”(貼紅色箭頭)“那你們有沒有發現,走隊形的時候這一圈一圈地都圍著哪里在轉?”(根據幼兒的回答在中心貼上標記)

  (要走螺旋形的隊伍首先要理解什么是螺旋形,它的走向是怎樣的,幼兒在看、畫、說等多通道的感知操作中,理解了卷炮仗中螺旋線的主要特征,為下一步的動作探索奠定了基礎。)

  2、幼兒嘗試“卷”(螺旋形)的隊形。

  “你們能變成這樣的隊形嗎?誰來說說,你們這么多人準備怎么變呢?“

  教師小結:“我們先排成一條長長的隊伍,然后跟著第一個人開始走圓圈,讓圓圈越走越小,直到圍成緊緊的螺旋形,是嗎?我們大家一起來試試,就圍著它(標記)轉。”(根據幼兒的情況提出相應的要求再次嘗試,提醒幼兒跟緊前面的同伴。)

  (在第一次嘗試的時候,幼兒很可能圍著標記走著走著就首尾相連成了一個圓圈,需要教師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引導,回憶螺旋形的特征并再次嘗試至成功。)

  3、發現音樂節奏特點,嘗試根據節奏走隊形。

  “這首歌曲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呀?”(教師哼唱前兩句)“那我們跟著音樂走隊形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呢?”(音樂慢的時候走得慢,音樂快的時候走得快)

  “我們大家坐在椅子上,一邊唱歌一邊用腳來跟著節奏試一試,老師用大鼓來給你們伴奏。”(幼兒隨音樂、大鼓聲用腳打節拍)

  “我們來排隊走一走!大家走的時候要注意什么?”(走的時候不要踩到別人的腳,控制好距離)打鼓伴奏,幼兒走隊形。

  (卷炮仗其實是一個結合體育與音樂來玩的游戲,在運動過程中步點需踩在音樂的節奏上,這對幼兒是一個全新的挑戰。在教學過程中需注意循序漸進,先熟悉了歌曲,把握住旋律,然后在椅子上練習,其間加入大鼓鼓點的提示,幼兒很快便把握住了要點,最后再站起來嘗試走隊形,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

  4、觀看錄像,尋找問題,再次練習。

  “剛才小朋友走隊形的時候,老師幫你們拍下來了,你們來看一看,有沒有發現什么問題?應該注意什么呢?”

  “我們再來一次。”(再次走隊形,繼續拍攝)

  “你覺得這次走得怎么樣呢?讓我們來看看。”(放錄像)

  (孩子們在走隊形的時候,成功與否只有旁觀者能看到整體,他們在隊伍中并不能縱觀全局,如何將他們走隊形的過程直觀地展現在他們面前,以幫助他們及時總結,更好地學習呢?那便是借助影像呈現,通過攝像機的使用為孩子們提供一個完整的視角,幫助幼兒調整。)

  5、根據游戲情況引出炮仗的引信,幼兒進行游戲。

  “現在老師把這個(標記)拿走,也不給大家打鼓敲節奏了,你還會走嗎?”(幼兒嘗試走隊形)

  “哦,炮仗卷好了!讓我來點炮仗吧,咦,放炮仗應該點哪里呢?(引出引信)它叫引信。”

  將引信戴在幼兒頭上,教師點引信,被點著的小朋友用指頭一個一個往后點你后面的小朋友,“呲”地傳下去,點到最后一個人的時候就一起“嘭”“啪”爆炸。觀察幼兒爆炸后的行為。

  6、鼓勵幼兒表現出炮仗爆炸后紙屑四處飄散、落地后的動作。

  “小朋友們來表演一下爆炸后小紙屑的動作吧。”(音樂)“最后小紙屑飄到了哪里?”(鼓勵幼兒做出各種不同的造型)

  “哎呀,這么多碎紙屑,讓我來掃掃吧。我掃到你,你就要站到我后面排好隊哦!”(教師用雞毛撣子點幼兒,點到的一個一個地起來跟著教師后面走)

  (引信的加入豐富了幼兒對炮仗的認知,紙屑的飄舞加深了游戲的趣味性,造型的定位給了幼兒充分展示的機會,也方便了教師的游戲收尾,保證了游戲的完整性:隨著歌聲走隊形——點放炮仗——炮仗爆炸——紙屑飛散——造型定住——清掃紙屑。)

  7、聽音樂完整玩游戲兩遍。

  三、結束部分

  教師向介紹幼兒剛才玩的游戲是民間游戲,帶幼兒出活動室玩其他的民間游戲。

  活動反思:

  如果說傳統的單一體育游戲或音樂活動只是帶給幼兒淺層的感官愉悅的話,那么二者的結合將會給幼兒帶來全新的愉悅體驗。在設計組織本次活動時,我的目標是盡可能回避領域間內容的表面拼湊,讓該活動不僅既是教育活動內容發展的需要,也成為幼兒認識發展的需要。基于對幼兒已有經驗的了解,在設計組織活動前我預測幼兒的學習困難可能來自兩個方面:一是理解螺旋形的特征,二是契合音樂表現。如何突破這兩個挑戰,是本次活動順利實施的關鍵。

  活動開始,幼兒由律動進場,看指示牌站隊形,接著根據學唱過的歌曲《卷炮仗》引出走個新隊形的任務,過渡自然。在“螺旋形”這個新名詞出現前,我根據幼兒已有的經驗,讓他們看到卷炮仗的過程,再請幼兒畫出螺旋形狀,進而引出要走的隊形,并用幼兒畫出的圖形為圖示,讓幼兒清晰地明了、理解這個隊形應該圍著哪里走、怎么走。接下來幼兒嘗試走螺旋隊形,我開始提供了一個標記,供幼兒做中心點,讓幼兒自己來走。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幼兒很快走出了隊形。我再根據幼兒的情況提出新的要求,進行再次嘗試。發現幼兒已經會走隊形了,才將音樂的元素引入其中,進一步提高要求,請幼兒根跟著歌曲的節奏走隊形。在這里,難點出現了,幼兒能否踩在節奏上走隊形呢?這時出現的大鼓幫助幼兒找準了節奏,通過鼓點幼兒來協調自己的步伐,此時,攝像機的使用也讓幼兒找到了自己存在的問題,幫助他們進一步明確了目標,他們對自己的任務進行了及時的調整,最后,他們能踩在節奏上走出漂亮的螺旋形了。這樣嘗試過后,再將標記和大鼓撤走,幼兒和著音樂自然地走成了螺旋形,活動的難點被輕松的攻克了。接著,我點著了這卷好的炮仗,根據幼兒已有的經驗,他們很自然地做出了飄散、落地的動作,至此,其實幼兒已經學會了玩這個《卷炮仗》的游戲了,但是,自始至終,并不是由我來告訴他們怎么玩這個游戲、帶著他們走這個隊形,都是孩子們在自己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自身的探索完成的,充分發揮了幼兒的主體性,進行了自主的發展,并在游戲中得到了快樂。我始終將自己擺在幼兒的后面,做整個活動的推動者,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性,啟發引導幼兒進行自主活動,進行了生動的師幼互動、生生互動。縱觀整個活動過程,幼兒積極、主動,在不知不覺中進行著快樂的游戲。

  《卷炮仗》在課題開放活動中受到了南通市教科所馮衛東所長和區同行的一致好評,并在南通市音樂組研究活動中對全市同行開放。通過本次活動的組織我領悟到,教學是一個雙向的過程,游戲的組織也同樣如此,教師要注重如何教,并關注到幼兒如何學,從而讓教不著痕跡,讓學輕松愉快,這才是真正好的教學。而要做到這一點,不斷的反思與實踐才是正道。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3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雷神

  設計意圖:

  《雷神》即為英國作曲家愛爾加所作的雄壯有力的《威風凜凜進行曲》,是大班打擊樂演奏活動,這首進行曲非常形象,有感染力,所以現在已經為許多國家軍隊儀式所采用。全曲速度雖然過快,但是曲調是大調式,節奏也為較簡單的2∕4拍。樂曲分為三個部分,是ABA結構,幼兒較能掌握。本活動是按照第二教時設計,它需要幼兒在運用身體動作和樂器演奏的同時嘗試為樂曲配器和指揮。活動重點是根據節奏朗誦內容匹配相應聲勢動作,如:搖手、拍腿、拍肩、拍手、拍頭等動作,在熟練掌握節奏的基礎上,根據所提供樂器的特點進行匹配演奏,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在分段欣賞樂曲的過程中,利用與音樂相符的動作來理解、表現音樂,用動作讓音樂內容具體化、形象化,更好的幫助幼兒理解和表現。

  活動目標:

  1.熟悉樂曲的旋律及性質,學習語音總譜和身體動作。

  2.能根據總譜的結構及教師指揮動作的暗示進行節奏表演。

  3.表演中能夠較好地控制自己的動作,使自己的節奏與同伴保持一致。

  活動準備:

  1.《雷神》圖片、樂曲圖譜。

  2.樂曲《雷神》。

  3.幼兒人手一個樂器。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雷神》的兩幅畫面場景,引起幼兒的活動興趣。

  教師:小朋友們快看:天上怎么了?

  幼兒:閃電、打雷、下雨……教師:那打雷時會發出什么樣的聲音呢,誰來學一學?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學念句子:雷聲轟隆隆。

  教師:下過了雨,天又會變得怎樣?小朋友的心情呢?

  幼兒:開心、高興……教師小結:有一首樂曲講得就是打雷、下雨、天晴的事情,讓我們一起來聽一下。

  (評析:通過兩張簡單的圖片,在幼兒直觀感知的基礎上進行了簡單的交流,然后直接進入主題,引出《雷神》這首樂曲。 )

  (二)幼兒完整欣賞樂曲《雷神》。

  教師配上說詞和身體動作表演。

  (評析:這個環節是為了讓幼兒對樂曲有一個大概的了解。采用視聽欣賞的形式幫助幼兒感受、理解和記住音樂,通過大的圖譜,讓幼兒目有所見、耳有所聞,在不知不覺中帶著喜悅、好奇之心進入作品的美好意境里,并為接下來的活動做好鋪墊。)

  (三)理解A段音樂,嘗試用語言圖譜和身體動作來表演。

  1。教師配樂念圖譜。

  教師:樂曲中都說了什么?(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圖卡,并逐句練習。)(評析:這一環節教師起到了示范作用,為下一環節幼兒跟念做好了鋪墊。)

  2。幼兒跟著音樂念圖譜。

  教師:小朋友也一起跟著樂曲說一說吧。(播放音樂,幼兒集體念語音圖譜1—2遍。)

  3。教師示范身體動作。

  教師:現在小手也想來參加呢!我們一起看一看。(教師示范動作。)教師:剛才小手都做了哪些動作?

  幼兒:搖手、拍腿、拍肩、拍手。

  教師:你們想來試一試嗎?我們來試試看。(教師可用夸張的動作提醒幼兒注意音樂的轉換部分。)

  4。幼兒聽音樂做身體動作。

  (評析:本環節教師結合譜圖通過自身的示范,幼兒模仿并創編多種方式的`節奏表現形式,既避免了幼兒單調的節奏練習,同時又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四)理解B段音樂,并練習身體動作。

  1。傾聽B段音樂,猜測故事情節。

  教師:轟隆隆的雷聲過后下雨了,雨滴會滴在我們身體的哪些部位呢?雷聲又會在什么時候再次響起呢,我們從第二段音樂中聽一聽,找一找。

  教師:從這段音樂中,你發現了什么?(引導幼兒找出雨滴落到的身體部位,雷聲響起的節奏點)

  2。幼兒嘗試練習身體動作。

  教師:我們把這段音樂也用小手表演一下,雨點落在頭上我們做什么動作?落在肩上做什么動作?落在腿上做什么動作?落在全身又做什么動作?雷聲響起做什么動作?(引導幼兒分別用拍頭、拍肩、拍腿、拍手等動作來表示。)

  3。難點過渡句練習。

  教師:小朋友有沒有發現雷聲有什么不一樣?(引導幼兒說出,前面兩次打雷分別發出一聲,后面的兩次打雷分別發出兩聲。)教師:聽一聽,前面兩次從閃電第幾聲開始打雷,后面兩次從閃電第幾聲開始打雷。(教師動作示范,引出前面兩次從閃電第四聲開始打雷,后面兩次從閃電第二聲開始打雷。)教師:我們來用小手試一試。重點練習。

  (評析:這個環節是一個難點,教師利用與音樂相符的動作來幫助幼兒理解、表現音樂,用動作讓音樂內容具體化、形象化。一定的情境也使幼兒在學習起來能保持良好的興趣,通過細致的引導幫助幼兒辨別和記憶雷聲的不同。)

  (五)教師出示C段圖譜,引導幼兒學習語音譜C段和身體動作。

  1。教師朗誦語音圖譜。

  教師:雷聲停了,天氣終于放晴了。我們聽聽第三段音樂說的就是這件事。(教師配樂朗誦圖譜。)

  2。幼兒跟著音樂朗讀圖譜。

  3。幼兒自主看圖譜做身體動作。

  教師:你們能看著圖譜動作提示,讓小手也參加第三段的表演嗎?("陶陶"這個地方用什么動作表演,拍手。)教師分別問:這是什么動作?

  (評析:本環節比較簡單,幼兒有一定的前期經驗,因此主要讓幼兒在自主看圖譜進行學習練習的基礎上,教師進行適當的提煉和總結,既是對前面經驗的一次鞏固,又是本環節的一個練習。)

  (六)教師引導幼兒邊說邊做動作來感知整首樂曲。

  教師:現在我們把A、B、C三段的音樂連起來,把打雷、下雨、雨停都說進去。

  (評析:這個環節是將分段式的學習進行匯總,讓幼兒進行整體感知,在這一環節教師可以做進一步的指導,掌握的好的繼續鞏固,掌握不夠的教師進行再次引導,這樣有利于幼兒接下來的分組表演。)(七)教師引導幼兒分組表演《雷神》。

  1。教師引導幼兒看指揮,分聲部做身體動作,幼兒分成三大組。

  教師:剛才我們已經做得很熟練了。現在小朋友分成三組進行練習,第一組做手部動作(搖手、拍頭動作由這一組完成)、第二組做腿部動作、第三組做肩部動作,拍手動作我們一起來。圖中有幾次需要我們一起演奏的地方。(重點引導幼兒說出三個地方需要幼兒共同演奏。)

  2。不聽音樂,空手進行練習,熟悉各自的演奏內容。

  3。聽音樂,教師指揮,分部進行練習。

  教師:剛才在演奏的時候有什么問題嗎?可以怎樣解決?

  (評析:這個環節是讓幼兒不聽音樂先空手練習不僅可以鞏固幼兒對音樂的感知能力,了解幼兒的掌握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練習,避免了樂器合作演奏時的雜亂現象。)

  (八)配上樂器一起演奏《雷神》。

  1。 教師指揮,幼兒分三大組、三種樂器演奏。

  教師:現在就請出我們的樂器一起來演奏吧!準備好了,一邊看老師的指揮,一邊跟上節奏,整齊的演奏才好聽呢!

  2。 教師引導幼兒發現演奏樂器中的困難。

  教師:在剛才的演奏中你覺得自己什么地方有困難?誰能幫助他?

  當幼兒感覺困難無法解決時,教師可以放慢速度,用哼唱方式帶領幼兒進行打擊樂演奏活動。

  (評析:在幼兒徒手練習情況已經掌握較好的情況下,幼兒配上樂器,就能看著老師的指揮較為熟練的進行演奏,這樣的方式對于人數較多的班級來說是比較適合的,使得孩子都能體驗到合作演奏帶來的成就感,增強其信心,同時也進一步激發了幼兒對打擊樂的演奏興趣。)

  活動延伸:

  1.音樂活動:幼兒交換樂器,再次進行演奏。

  2.區角游戲:小舞臺表演中增加次節目,讓幼兒進一步鞏固練習。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4

  目的:

  1、在音樂活動中感應AB兩段曲風及兩拍休止。

  2、樂于參加音樂活動、并在活動體驗愛媽媽的情緒。

  準備:布娃娃、紗巾、木魚、砂蛋

  過程:

  一、肢體意識

  老師彈鋼琴伴奏,孩子隨音樂做各式律動。

  二:感應曲風

  1、故事引導

  母親節到了,大家歡天喜地得準備慶祝這個歡樂的日子。寶寶、小熊、貓咪和小狗都熱烈的討論著要送什么禮物給媽媽。

  2、感應曲風

  聽音樂感應A段快板,B段慢板音樂,并感知兩拍休止

  1) 肢體

  A段快板:休止/飛吻兩下(或拍手)。

  B段慢板:樂句/雙手隨音樂舞蹈。

  2) 布娃娃出去游玩,兩人一組

  A段快板:休止/輕拍娃娃。

  B段慢板:樂句/用紗巾當搖籃搖娃娃。

  句尾/娃娃互親。

  3)木魚

  A段快板:休止/敲兩下。

  B段慢板:樂句/木魚插上棒槌當果汁,喂娃娃喝。

  4)砂蛋

  A段快板:休止/敲兩下。

  B段慢板:樂句/以各種方式傳砂蛋感應樂句。

  三、結束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 學唱歌曲,初步學習局部默唱。

  2、 提高歌唱教學中善于提問和發現問題的能力。

  3、 喜歡歌唱活動。

  4、 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內容,學唱歌曲“雞和蛋”。

  5、 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并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活動準備:

  圖譜、部分卵生動物圖片。

  活動過程:

  一、 提問導入。

  師:你們說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二、 欣賞與感受。

  1、 完整感受(兩遍左右)。

  ①、第一遍范唱(鋼琴給一個音):今天,老師就要來唱一首“雞和蛋”的歌。

  ②、第二遍范唱(鋼琴單手):要求一邊想怎樣用肢體動作表現小雞。

  2、 游戲感受(三遍左右)。

  ①、當老師唱到“小雞”的歌詞時候,做相應的小雞肢體的動作,其余不用做(部分孩子)

  ②、唱到“蛋”的歌詞時,做相應蛋的動作,其余不用做(全部幼兒)

  ③、幼兒分成兩部分,一部分表現“小雞”,一部分表現“蛋”。

  三、 學唱歌曲

  1、 看圖譜驗證,填充圖譜,完整演唱。

  2、 學習局部默唱。(用手指按住嘴唇的圖示表示,遮擋相應的局部圖譜)

  3、 圖譜退位,演唱歌曲。

  四、拓展練習

  仿編歌曲,用其他動物代替雞。

  小百科:雞是一種家禽,家雞源出于野生的原雞,其馴化歷史至少約4000年,但直到1800年前后雞肉和雞蛋才成為大量生產的商品。雞的種類有火雞、烏雞、野雞等。而且雞也是12生肖中的一屬。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熟悉歌曲旋律,掌握歌曲節奏。2、在理解歌曲內容的基礎上學習用伴唱的方法演唱歌曲。 活動準備:鋼琴等。

  活動過程:

  一、律動:《手腕轉動》、《好朋友》、《母鴨帶小鴨》。

  二、練聲:《小鳥醒來了》、《泥娃娃》。

  三、學唱歌曲《螢火蟲》。

  1、用猜謎語的方式引出螢火蟲。

  師:小姑娘,夜納涼。帶燈籠,閃閃亮。小朋友告訴老師謎語的謎底是什么?(螢火蟲)今天我們要學唱一首歌曲,名稱就叫《螢火蟲》

  2、教師清唱歌曲,幼兒傾聽。

  好聽嗎?小朋友歌曲的名字叫什么?(請個別幼兒回答)你們從歌曲里聽到了什么?(幼兒回答:飛到東、飛到西)

  你們還有誰聽到了不一樣的嗎?那你們再認真的聽老師唱一遍吧!

  3、教師隨琴聲再次演唱歌曲,幼兒欣賞。

  4、你們這次聽到了不一樣的嗎?螢火蟲有什么本領?

  5、教師帶領幼兒隨琴聲節奏學念歌詞。

  6、幼兒跟隨琴聲學習演唱歌曲若干遍。

  引導幼兒用語言和動作模仿螢火蟲,交流、表達自己的愛。

  7、幼兒完整演唱歌曲。

  8、分組進行歌曲演唱。

  9、分男女孩子演唱歌曲。

  四、復習歌曲《理發店》

【精選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模板匯編六篇】相關文章:

精選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模板匯編5篇03-17

【精選】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模板匯編8篇03-23

【必備】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模板匯編5篇03-18

【熱門】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模板匯編8篇03-18

【精華】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模板匯編6篇03-16

【實用】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模板匯編7篇03-15

【精華】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模板匯編六篇03-15

有關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模板匯編9篇03-24

【實用】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模板匯編五篇03-22

【必備】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模板匯編六篇03-22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播放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中文字幕一级视频电影 | 亚洲一区精品在线视频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 午夜资源一区二区三区 | 色吧日本一美国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