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范文七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1
師:遠處游來小鴨子的叫聲有什么變化?
幼:越來越響。
(二)通過傾聽音樂,嘗試探索小朋友歌唱與小鴨子說話情節匹配
師 :小鴨子非常愿意和大家做朋友,說心里話,你們聽聽歌中哪些地方小鴨子和小朋友在一起說話(幼兒聽音樂后交流)
幼A:小鴨子游過來后。
幼B:小朋友唱歌的時候。
評析:幼兒在背景音樂情景下,清晰回憶歌曲情節,想象小鴨們何時去和小朋友說話。
(三)幼兒創編節奏引導幼兒進行歌聲節奏二合一配樂演
唱,體驗和聲的美。
1、引導幼兒創編節奏,嘗試與師配合“學小鴨說話”。
師:你覺得小鴨子會怎樣說話(幼兒討論后個別幼兒交流,教師根據幼兒創編的節奏點擊電腦,顯示節奏,師唱歌,幼兒集體學小鴨子說話,要求幼兒不受他人干擾,并且請幼兒說說融合的感覺。)
幼A:嘎 嘎 | 嘎嘎 嘎 |
幼B:嘎嘎 嘎 | 嘎嘎 嘎 |
……
評析:幼兒在師引導下想象出各種節奏的小鴨叫聲,特別利用電腦課件,將幼兒創編的節奏顯示出來,幼兒十分感興趣,注意力也十分集中,積極主動的參加創編活動。并且與師進行配合,歌聲和諧、動聽。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AB段的歡快氣氛,隨音樂大膽創編村民勞動的動作。
2.在故事情境中熟悉游戲規則,體驗音樂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音樂、手花
活動過程:
一、感受AB段樂曲,大膽創編動作。
1.完整欣賞音樂,結合故事情境了解“木頭人”的含義。
2.隨音樂節奏,大膽創編村民勞動的動作。
二、了解游戲規則,探索游戲玩法。
1.欣賞A段音樂,玩游戲“木頭人”。
(1)幼兒隨音樂自編動作,進行“木頭人”游戲。
(2)配班老師做“熊”,師生一起玩木頭人游戲。
(3)一幼兒做“熊”,再次游戲。
2.欣賞B段音樂,探索選“聰明人”。
(1)討論:怎樣把熊引開?
(2)和配班老師合作隨音樂表演選“聰明人”。
(3)提問:村長是怎樣選“聰明人”的?“聰明人”往哪里跑?
三、集體游戲“熊和木頭人”。
1.師生合作:配班老師做熊,老師做村長,幼兒當村民完整游戲。
2.生生合作:兩名幼兒分別做熊和村長,其他做村民進行游戲。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根據故事線索,初步了解作品結構和它所表現的形象、內容。
2、能理解簡單的譜號圖,嘗試看譜聽音樂。
3、大膽創造性地用肢體動作表現森林里各種小動物和大獅子的形象。
4、在學習歌表演的基礎上,結合游戲情節,注意隨著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
5、愿意參加對唱活動,體驗與老師和同伴對唱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譜號圖
2、打擊樂器
3、頭飾
活動過程:
一、通過游戲,了解故事內容
1、游戲(一)《小樹變森林》幼兒作種子,師用小鈴表示下雨,隨著小鈴的聲響,小樹慢慢長大,變成大樹,師說:“風吹來了”“樹枝”(幼兒用手臂)隨風飄蕩。
2、游戲(二)《仙女施魔》
師扮演仙女,魔棒一指“變出許多小動物”幼兒變成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小兔小鹿小松鼠小鳥……)“變出大獅子”幼兒做獅子動作。
3、師講述故事《森林的故事》(略)
二、欣賞音樂
1、完整傾聽音樂,了解作品結構,知道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相同,及每一段所表現的音樂形象及內容。
2、出示圖譜,教師手指圖譜講故事,幼兒欣賞音樂。
附圖(略)
3、幼兒看圖譜,邊描圖邊欣賞音樂。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能聽辨樂曲的三段體結構,感受A段的節奏平穩,體驗B段的節奏跳躍,欣賞C段的優美流暢。
在理解音樂內容,分辨音樂旋律變化的基礎上,嘗試用適當的肢體動作表達對音樂的理解。
與同伴合作表演,體驗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知識經驗準備:幼兒已了解啄木鳥的特征。
物質材料準備:PPT,Flash課件。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1.故事導入,引起猜測。
"果園里的蘋果樹病了,樹葉發黃,一點精神也沒有。請誰來給蘋果樹治病呢?"
2."啄木鳥到果園里又發生了一些什么事呢?讓我們到音樂里聽一聽,找一找。"
二、欣賞樂曲,熟悉樂曲內容
1.初次欣賞,感知樂曲內容。
"你在音樂里聽到了什么?"
2.再次欣賞,用動作表現樂曲。
"這首音樂一共可以分成幾段呢?哪一段是啄木鳥醫生在給大樹檢查,哪一段是啄木鳥醫生在捉蟲,哪一段是大樹長出了茂盛的樹葉跳起了舞?"
三、分段欣賞,了解樂曲結構
1.學習用動作表現A段音樂的平穩(為樹作檢查)。
"啄木鳥醫生是怎樣幫大樹做檢查的?我們一起學一學。檢查了幾棵大樹啊?""如果你是啄木鳥醫生,你還能用什么樣的動作給大樹做檢查?""啄木鳥幫大樹做完檢查,接著要干什么了?"
2.學習用動作表現B段的跳躍(啄木鳥為大樹捉蟲)。
"啄木鳥是怎么給大樹看病的呢?它是用什么樣的動作來捉蟲子的呢?我們一起來學一學。""每顆大樹的蛀洞一樣多嗎?誰來說一說。"
3.學習用動作表現C段樂曲的優美流暢(啄木鳥為大樹治好病圍繞大樹歡快的跳舞)。
"大樹們在干什么啦?我們一起也來跳一跳舞!""你還能用什么樣的優美動作來跳舞?請小朋友們用自己想到的動作一起聽音樂跳舞吧!"
四、完成表演,體驗合作快樂
1.教師請個別幼兒扮演大樹,其它幼兒扮演啄木鳥,根據音樂旋律的變化,做出不同的動作。
2.分組隨音樂進行集體表演,教師指導。注意演大樹的幼兒,一定表現出治愈前的痛苦和治愈后的高興對比。
3.小朋友,今天我們欣賞了《啄木鳥》這首樂曲,啄木鳥真能干,讓我們變成能干的啄木鳥飛出教室去給外面的大樹做檢查吧!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感受歌曲優美、歡快、舒暢的情緒。
2、理解歌曲所表達的意義。
3、初步學習用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4、愿意跟隨教師和音樂在老師的引導下用自然、連貫的聲音唱歌,情緒愉快地參加音樂活動。
重點難點:
感受歌曲優美、歡快、舒暢的情緒。
環境與材料準備:
1、活動前反復播放歌曲錄音,請幼兒熟悉這首歌的旋律。
2、音樂錄音帶。
重點指導:
理解歌曲所表達的意義。
一次備課
一、欣賞歌曲
1、請幼兒記住歌曲的名字,聽一聽歌曲里唱的是一個什么樣的"小世界"。
2、教師放錄音,請幼兒欣賞。
3、說一說,歌曲中唱的是一個什么樣的小世界?
4、教師和幼兒一起小結,幫助幼兒理解歌詞的含義:我們的世界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有哭也有笑,有高興也有憂愁。我們熱愛這個世界,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有溫暖的太陽,有美麗的月亮,有許許多多的朋友。我們的友誼可以越過高山,可以穿過大洋,讓我們一起來歌唱我們的小世界。
5、教師放錄音,請幼兒再次欣賞一遍歌曲。
二、學唱歌曲
1、幼兒學做"錄音機",教師唱一句,幼兒"錄"一句。教師可以通過模仿扭旋鈕的動作,不斷調整"錄音機"力量的大小,以增加學習的趣味性,以此方法學唱第一段。
2、整體學唱第二段,再學唱第一段的基礎上,教師可播放歌曲錄音,引領幼兒整體學唱第二段和結束段。
三、演唱歌曲
1、幼兒學會歌曲之后,教師組織幼兒討論:用什么樣的心情和聲音來演唱這首歌?請幼兒試一試。
2、將幼兒分成兩組,第一組唱第一段,第二組唱第二段,兩組合唱第三段。
活動反思:
1,拓展引導: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藝術變形的關鍵就是靈感的來源。而在教學過程當中盡管學生是課堂的主體,但教師是起到一個不可忽視的引導作用。因此讓人耳目一新的導入是能激發學生繪畫靈感的關鍵。本堂課我的導入是讓學生幫助老師繪畫在圓里面展開想象,以此來激發學生的繪畫的欲望。導入新穎但挖掘的深度不夠,應拓展引導,多帶動學生的聯想,就像劉純志組長說的一樣,讓學生去畫自己內心的小世界,而不是局限于畫老師范畫當中的小世界。
2,關注不同層次的學生:成績優異的學生表現欲更強,舉手的次數更多,因此更活躍,但同時卻埋沒了一些平時表現不突出的學生,課堂是屬于所有學生的,不是屬于優秀層次學生的。教師應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多關注表現不怎么突出的學生。
3,提問方式有待加強:比如說把“世界是什么樣的?”一問換成“你想給你的世界裝扮成什么樣?”也許更能激發學生內心的小世界,讓學生的思維跟著活躍起來,多想一想結果,因此教師在提問的時候應全面關注學生及教師的內心想法。多換位思考,讓學生的.情緒高漲起來。
4,幼小的心靈需要鼓勵的帶動:本堂課,因為我怕打擊學生幼小的心靈,所以在展示的環節不敢叫“差”生上臺來展示,其實如果做了結果可能恰恰相反,因為幼小的心靈雖然很容易破碎但幼小的心靈更需要老師的帶動和鼓舞。我們應該都留些機會給這些“差”生,并且正確的去引導他們,多鼓勵他們,讓其認識錯誤并產生“我要改正我要做得更好”的念頭。
5,課堂小結切勿呆板:本堂課我覺得我最大的失誤就是組織課堂小結這一環節時的語言當面用詞過于強硬。因為學生繪畫速度不一致,盡管有些學生已經畫完了,但有些同學可能剛投入到繪畫當中來,因此進行課堂小結時應用委婉的方式來說,以此讓學生很快的接受老師讓學生停下來的建議。比如說“同學們讓我們先停下手中的筆,讓我們來看看畫完了的同學的畫,也許你會對你的創作更有靈感哦!”另外在平時課堂上應鍛煉速度慢的學生加快繪畫速度!
以上幾點是我本堂課的收獲,也算是伴我成長的一個必經之路,我覺得像我們這些新進的還未長大成熟的教師更應該虛心的向前輩們去學習,多請老師們來聽課,尤其是評課至關重要,這樣我們互相之間的成長速度會更快。
今后在教學道路上我要更加努力的去尋找成為一名優秀教師快速成長方法,并讓自己堅強快樂的成長起來。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6
大班音樂教案《會變魔術的繩子》含反思適用于大班的音樂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借助繩子大膽想象,能與同伴合作創編歌詞,初步學唱歌曲,嘗試用連貫優美、活潑輕快的聲音演唱歌曲,體驗繩子帶來的樂趣,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音樂《會變魔術的繩子》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初步學唱歌曲,嘗試用連貫優美、活潑輕快的聲音演唱歌曲。
2、借助繩子大膽想象,能與同伴合作創編歌詞。
3、體驗繩子帶來的樂趣。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5、愿意參加對唱活動,體驗與老師和同伴對唱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教師教學圖譜一套;
2.幼兒創作圖譜若干;
3.人手一根繩子。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每人準備了一根繩子,就在你們的椅子底下,請把它拿出來,你們喜歡嗎?
(二)學習歌曲。
1.簡單了解繩子的特征。
(1)幼兒觀察:繩子是什么樣子的?引導幼兒從長短、粗細、手感等方面觀察。
師:看一看,你手里的繩子是什么樣子的?
師:你還看到繩子是什么樣子的呢?
師:對,繩子細細長長的象什么呀?
師:你們的想象力真豐富呀,那細細長長的繩子摸上去有什么感覺呢?
師:對,摸上去有些粗糙。
(2)小結:這細細長長的繩子它還會變魔術呢。
(3)教師簡單示范用繩子變出蝴蝶。老師用繩子變出了什么?你們想不想去試一試?鼓勵幼兒用繩子去擺一擺,變一變,說一說。
2.幼兒操作:用繩子變魔術。
你用繩子變出了什么?教師用圖記錄幼兒變出的圖形,如小魚、山、池塘等。
師:你用繩子變出了什么?
3.教師示范演唱歌曲,介紹歌曲名字《會變魔術的繩子》。
師:你們真會動腦筋,用繩子變成了這么多的東西,真有趣呀,老師還想把你們變魔術的事情編成一首好聽的歌曲。
(1)教師從幼兒變出的圖形中任意選擇出兩幅圖進行歌曲創編活動。
我把變出的蝴蝶和小魚編進歌曲里去,歌曲的名字就叫做"會變魔術的繩子"。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2)教師示范演唱。如:小小繩子,細細長長,會變魔術,多么神奇。變出蝴蝶多么有趣,變出小魚多么有趣。多么有趣,啊哩羅。
4.教師再次示范演唱歌曲。
師:你聽到了哪些好聽的話?
師:你聽到了一句完整的話,你的小耳朵真靈。
師:你知道什么是阿里啰嗎?表示什么意思呢?
師:是呀,高興的時候讓我們一起喊一聲:阿里啰。教師帶領幼兒學一學阿里啰。
師:對,今天我們學習的就是小小繩子的歌曲。
教師根據幼兒回答出示相應的圖譜,并結合圖譜整理歌詞。
5.結合圖譜,集體練唱歌曲。
(1)教師指圖帶領幼兒一起演唱。
(2)提醒幼兒聽好音樂節奏,有表情地再次演唱。
6.嘗試用連貫優美、活潑輕快的聲音演唱歌曲。
(1)師出示波浪線:這是什么符號?你知道什么意思嗎?
師:你知道波浪線表示什么意思嗎?唱的時候應該怎樣呢?
師:你說的很好。什么樣的聲音才是溫柔連貫的呢?演唱時速度應該怎樣?音量呢?
師:那就讓我們用溫柔連貫的聲音,用慢一些的速度來唱一唱。教師帶領幼兒嘗試用溫柔連貫的聲音演唱"小小繩子,細細長長,會變魔術,多么神奇"這一句。
師:繩子變出了蝴蝶和小魚,你們開心嗎?那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聲音來唱呢?
(2)師出示曲折線:這是什么符號?你知道什么意思嗎?
師:你的想象力很豐富,它是曲折線。那表示演唱的速度、音量應該怎樣呢?
師:那就讓我們用活潑、歡快的聲音來唱一唱。教師帶領幼兒嘗試用活潑、歡快的聲音練習"變出蝴蝶多么有趣,變出小魚多么有趣"這一句。
(3)教師帶領幼兒嘗試用連貫優美、活潑輕快的聲音完整演唱歌曲。
7.嘗試用對唱的方法練唱歌曲。
師生對唱:教師和幼兒分句對唱
師:你們想不想和老師合作啊?那老師先唱粉紅色部分,你們唱藍色部分,黃色部分大家一起唱。(交換)
(三)創編歌曲。
1.出示幼兒操作圖譜和卡片,提出創編要求。
師:剛才我們小朋友用繩子不僅變出了蝴蝶、小魚,還變出了其他有趣的東西,你們想把你們變出的東西編進歌曲里去嗎?
師(出示幼兒操作圖譜和卡片)老師也給你們準備了小卡片和歌譜,這張歌譜需要兩個人合作完成,請你把剛才用繩子變出的東西用簡單的線條畫在小卡片上,然后插進歌譜,和好朋友一起跟著音樂唱一唱。
3.幼兒合作創編歌曲。
4.個別小組展示。
師:他們用繩子變出了什么?讓我們跟著音樂一起來唱一唱吧。
幼:小小繩子,細細長長,會變魔術,多么神奇。變出太陽多么有趣,變出白云多么有趣。多么有趣,啊哩羅。
師:他們編的歌曲真好聽,讓我們為他們鼓掌。有誰和他們編的歌曲不一樣呢?
幼:小小繩子,細細長長,會變魔術,多么神奇。變出小蛇多么有趣,變出小樹多么有趣。多么有趣,啊哩羅。
5.師:帶著你們的歌譜唱給客人老師聽吧。
(四)結束活動
師:我們拿著歌譜去唱給樓下的弟弟妹妹聽吧。
附內容:《會變魔術的繩子》
歌詞(歌曲旋律同"柳樹姑娘")
小小繩子,細細長長,
會變魔術,多么神奇。
變出蝴蝶多么有趣,
變出小魚多么有趣。
多么有趣,啊哩羅。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主要在于鼓勵孩子探索繩子的不同玩???,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應該以孩子們自己探索為主,老師灌輸為輔。教師展示新玩法的時候也可以讓幼兒仔細觀察并且以此為基礎想出更多的玩法。要突出幼兒的學習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潛能,從而提高幼兒體育學習能力。
小百科:繩子的出現最早可以上溯到數萬年前。在人類開始有最簡單的工具的時候,他們便會用草或細小的樹枝絞合搓捻成繩子了。人們用它捆野獸、縛牢茅草屋、做腰帶系住草裙……再后,出現了“結繩記事”,用繩子結出大小的疙瘩記錄事件。那是文字誕生前,人們的記事方法。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熟悉三拍子歌曲的旋律,學習看圖譜用歡快、跳躍的方法演唱歌曲,表現小雨點的輕盈。
2、嘗試用繪畫的方式記錄、仿編"會跳舞的小雨點"落在不同物體上的歌詞內容,并用一問一答對唱、領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3、體驗小組合作仿編歌詞、合作演唱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歌曲圖譜一張;四張幼兒操作圖譜;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練聲
T:小雨點還會發出怎樣好聽的聲音?(嘩啦嘩啦、沙沙沙)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帶幼兒練聲。
二、學唱歌曲
1、T:小雨點又唱歌又跳舞,我們一起來聽一聽,看一看。
教師邊出示圖譜,邊示范演唱。
歌曲里唱了什么?在圖譜上是用什么標記來表示的?
2、教師帶幼兒一起有節奏地朗誦歌詞(分聲部)。
3、演唱歌曲(分聲部)小雨點從天空中落下來,心情是怎樣的?我們應該用怎樣好聽的聲音來演唱?(歡快、跳躍)前面4句歌詞的后面都是什么?(滴答),在這里小雨點唱歌的聲音像小水珠一樣是彈出來的,我們試一試。(教師同時做動作來提醒幼兒。)
三、仿編歌詞
1、T:小雨點會在那里跳舞呢?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直接在圖譜上畫出"小雨點"落在那里的標記,并唱出來。(可以集體唱、個別唱)引導幼兒觀察圖譜發生了什么變化(第一句和第三句是問,第二句和第四句是回答。)
T:這種一問一答的歌曲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把它唱得更好聽?
教師引導幼兒用對唱、領唱的形式演唱。要求在對唱時幼兒能用眼神互相交流。
2、幼兒分組仿編歌詞,并把仿編的內容畫下來。
分組上來用領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一起給歌曲起一個名字。
四、韻律活動《小雨和花》
T:小雨點喜歡在花朵上跳舞,哪一組愿意來做花朵?花朵是這樣的?。小雨點聽著音樂一個樂句找一朵花。(幼兒兩兩合作進行韻律活動)
教學反思: 歌曲《會跳舞的小雨點》是一首比較動聽、簡單的歌曲,但要唱好它也不容易,有時老師唱著也會走調,如何引導孩子用各種方式來演唱歌曲,是我們所要考慮的。
一、利用圖譜記憶、仿編歌詞。
在這個活動中,記憶歌詞孩子們基本上沒有花多少時間,因為有形象的圖譜的幫助,教師示范唱一遍后,孩子們基本上把歌詞記住了。在仿編部分,幼兒說出答案如"花朵",我便直接把花朵畫在了圖譜上,然后引導幼兒觀察圖譜的變化,知道一問一答的歌曲用對唱的方式來演唱,同時為幼兒仿編了示范,為幼兒演唱了幫助。
二、把幼兒作為歌唱活動的主體。
幼兒是一切活動的主體,在音樂活動中,我充分地做到了這一點。不管是前面的練聲活動還是后面的仿編活動,我都是引導幼兒說,再去實現,如:"小雨點從天空中落下來,聲音會怎樣?"幼兒說:"聲音從高到低。"然后我又指揮著孩子們這樣唱一唱。在分聲部對唱時,我又問:"一問一答的歌曲可以用什么方法來演唱?"孩子們說:"老師問,我們答。"又有小朋友說:"一半小朋友問,一半小朋友答。"我順應孩子們的意愿都試了試。而在分組仿編活動中,孩子們更是活動的小主人,他們一起商量"小雨點還會在那里跳舞",并畫下來,然后自己分組跟著琴聲唱了起來。
【有關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范文七篇】相關文章:
有關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合集七篇03-02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匯總七篇03-03
有關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7篇03-07
有關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匯總9篇03-04
有關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匯編7篇03-01
幼兒園大班音樂獅王教案03-04
幼兒園大班下音樂教案03-02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精】02-28
【推薦】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02-28
【熱門】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