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幼兒園大班教案匯總七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設計背景
我們生活中到處都有美麗的樹葉。每年到秋季時,樹林里到處都是一片片各種各樣的黃葉子,我們有必要讓幼兒認識和了解。于是我設計本次樹葉貼畫活動,引導幼兒在收集樹葉的基礎上說說各種不同形狀的樹葉像什么,和他們一起去拼一拼,貼一貼,讓幼兒充分發揮自已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來完成有趣的樹葉貼切作品,使幼兒在集體協作中體驗快樂。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觀察樹葉,能述說樹葉的顏色、形狀、大小等特征。
2.學習運用樹葉來拼組各種圖形,培養幼兒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1、事先采集各種顏色和形狀的樹葉,擦干后壓平。
2、白紙、剪刀、乳膠和幾種彩色卡紙若干。
活動過程
1.引出話題
老師:小朋友,大家知道現在是什么季節嗎?(秋季)
出示秋天落葉飄落圖,讓幼兒觀察落葉的情景,感受秋天的獨特風景。
2.樹葉的認識
出示一些形狀、顏色特別的樹葉,讓小朋友來認認這些樹葉。
老師小結:這些葉子寶寶都是小朋友和爸爸媽媽所收集到的,經過處理后,我們可以把葉子貼成一幅幅有趣的畫來。小朋友們能做到嗎?
3.樹葉變變變
(1)教師出示一些樹葉貼畫的圖片,讓幼兒欣賞。
(2)教師拿出自己制作的示范貼畫,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樹葉的形狀、色彩。
教師說:“這樣用樹葉貼出來的畫叫做樹葉貼畫,你們想不想也用樹葉貼畫呢?”請你們通過拼貼和添畫的方式,創作出形似的一種動物或其他事物。
4.分享交流
教師總結之后,挑選個別幼兒的作品,讓幼兒自己介紹自己的作品。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大班區域活動:五子棋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五子棋的基本知識。
2、培養幼兒對下五子棋的興趣。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主動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及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五子棋棋盤及棋子、規則介紹圖
操作要點:
1、幼兒同伴面對面而坐,兩人各持一色棋子。
2、棋子橫向、縱向和斜向連成五個即為贏家。
3、當對方棋子兩個連在一起時,就要注意了。
4、當對方棋子三個連在一起時,就要截住對方的棋子。
5、比一比,哪方最先練成五個。
指導建議:
1、鼓勵幼兒以不同的位置為起點。
2、可引導幼兒以“錘子剪刀布”的方式決定先后順序。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盒中取小球”的取材來源于一個外教老師在各國兒童中間所做的一個類似團隊合作精神的小實驗,當時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透過這個實驗,我依稀覺察到了其背后所隱含的更多的一些教育價值,因此嘗試設計了大班綜合活動“盒中取小球”,目的在于通過操作游戲,引導幼兒探索盒中取小球的有效方法,從而感知“有序”在學習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從教案的設計,到精心準備,再到反復修改,又經歷了學校的一課多磨,在集體觀摩和研討過程中,迸射出了一些思維的火花,逐步優化了活動的內容和過程,同時也讓自己在組織實施過程中對好課的標準有了一些更清晰地認識。
首先,教學活動內容來源于幼兒的生活,又落腳(回歸)于幼兒的學習和生活,講究實用性和發展性。
綱要中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既要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要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的發展。”
“盒中取小球”活動通過一個盒中取小球的小游戲,引導幼兒在問題情境中反復探索盒中取小球的有效方法,從而感知“有序”取球的重要性;接下來,活動采用圖片觀察和談話交流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幼兒關注幼兒園及身邊社會中的各種“有序”現象,如:幼兒園中需要有序上下樓梯,有序洗手入廁,有序勞動及完成作業;社會生活中人們有序上下車、馬路上汽車有序行駛、貨架上的貨物需要有序擺放、甚至門牌號碼中也隱藏著序,等等等等。在觀察討論的過程中,幼兒知識經驗獲得了梳理,并進一步得到拓展和提升,這時候,活動一個飛躍,將“有序”延伸到突發事件的逃生情景中,讓“有序”發揮其最極致的作用,讓幼兒了解在逃生的時候,講究“有序”能讓大家更快地獲得安全。
可以說“有序”在幼兒的學習和生活中到處可見,通過這個活動的組織開展,目的是讓孩子能更好的關注到身邊的這一社會現象,并自覺地去遵守和運用“有序”這一好辦法去好好學習和好好事情。整個活動,從探索盒中取小球的有效方法,到討論了解幼兒園和社會生活中各種“有序”的重要性,以及發展到最后的逃生模擬演練活動,始終都是以“有序”這一主線貫穿始末的。活動內容來源于幼兒的生活,又回歸于幼兒的學習和生活,服務于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于促進幼兒社會性的長遠發展,因此這個活動是有著其積極的實用性和發展性意義的。
其次,活動以游戲為抓手,關注幼兒的學習方式,學會學習。
《綱要》中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系,互相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
先說說領域定位。
“盒中取小球”的活動主要定位于社會領域,但也因其整合了游戲,科學實驗,記錄等內容,所以體現了一個綜合性。
再說說組織形式。
幼兒園教育要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的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避免空洞說教。因此,“盒中取小球”活動以游戲為抓手,引導幼兒通過操作、實驗,學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若干個栓線的小球被放置在一個透明的加蓋盒子中,盒蓋上有一個只容一個小球進出的小洞,采用什么方法能讓小球們以最快的速度全部被取出來呢?游戲操作集趣味性和挑戰性為一體,組織過程中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被充分地調動起來,情緒愉悅地投入到探索和討論中去,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最后說說幼兒的學習方式。
幼兒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在活動的組織實施探究過程中,教師始終堅持幼兒在前教師在后,操作在前引導在后的原則,創設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幼兒在問題情境中充分的討論交流,獲得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積累自主學習的經驗。
如:在實驗過程中出現了失敗和耽誤時間的狀況,教師就引導幼兒找找失敗的原因,再聽聽同伴的成功經驗,在此基礎上及時調整自己的操作方法,進行再嘗試再挑戰,最后體驗成功的喜悅。整個探究過程其實就是一個幼兒自主學習的過程,孩子在這樣一個過程中不斷總結、更新、調整、完善著自身的經驗儲備,建構起新的經驗體系。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組織過程中,教師就是有意識地將分析和總結經驗的機會讓給孩子,幫助幼兒學會學習,提升學習經驗,從而逐步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態度、方法和能力。
最后,綜合評價,關注細節和亮點。
關注一:活動層次是否清晰流暢、維度和難度是否恰當。
原始活動設計中活動的層次比較簡單,游戲環節安排八人一組進行三次游戲,記錄比較每次游戲總時間,總結三次游戲所用時間越來越少,表明速度越來越快;而經過研討修改之后,游戲演變成六人一組先進行兩次對比游戲,之后再合并成十二人一組,人數增加難度加大的同時,總時間不能增長,活動的難度、層次和維度獲得了提升;最后活動結束時,小球演變成了幼兒本身,全體幼兒參加緊急疏散演練,又將活動推向了一個新的層次和維度。漸進的層次和多維度的`活動設計,符合大班幼兒學習特點,更好地促進了其思維和能力發展。
關注二:活動材料的實用性和有效性。
活動材料由玻璃瓶改為透明塑料盒,從透明塑料盒蓋的設計制作到盒蓋上小洞大小、強度牢度的把握和調試,這些都是活動得以順利開展的先決條件。活動開展之前,動用了很多的想法,解決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獲得了很好的解決方案。另外,游戲記錄表格也隨著游戲方案的修改先后進行了多次的調整,使之能更好地服務于幼兒的學習活動 。
關注三: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及教師的教學行為 。
活動開展過程中,幼兒的情緒是否愉悅,行為是否積極主動,知識經驗是否獲得拓展和提升,這些都是評價好課的基本條件;另外,教師在組織過程中的語言是否準確精練,富有啟發性和感染力,教師的教學行為是否恰當有效,這些也都是評價好課的標準所在。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在操作活動中,積累有關轉動的經驗,了解轉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
2、發現轉動的很多有趣的現象,感受現代科技給人們帶來的方便,有發明創造的欲望。
3、為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興。
二、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有坐過轉椅、旋轉木馬的經驗;
2、每組一份操作材料:筷子、輪子、塑料玩具、繩子、小碗、傘、蓋子等。
3、學具:陀螺、電風扇、發條玩具、鐘表等。
三、活動過程:
1、通過操作,讓幼兒初步獲得有關轉動的經驗。
(1) 師:(猜謎)說它是輛車,可它不是車,風兒一吹來,腦袋隨風轉。猜猜是什么?
出示風車(你是怎么猜出來的?)
(2) 幼兒探索操作,鼓勵幼兒發現轉動的個中有趣現象。
師:除了風車能轉,你能想辦法讓籃里的東西轉動起來嗎?邊玩邊看,看看你能發現什么有趣的現象?(幼兒操作)
(3) 交流,鼓勵幼兒將自己的發現大膽地告訴同伴,并請想法奇特的孩子來演示。
2、通過游戲,讓幼兒發現轉動是運動的方式。
(1) 你能不用籃子里的東西,讓自己的身體也轉動起來嗎?
(2) 試試看看你的身體有那些部分也能轉動起來,玩的時候要注意安全,不要弄傷了自己和小朋友。(幼兒交流)
(3) 如果我們身體的一些部分不能轉起來,行不行?
小結:我們的身體真了不起,有很多的部分都能轉動起來,讓我們做事、運動更靈活。
3、游戲“找一找“:感受轉動給生活帶來的方便,進一步激發幼兒對轉動的興趣及創新的欲望。
找一找我們周圍有什么東西也能轉起來,方便了我們的生活,想一想轉動能帶給我們生活什么好處?(幼兒自由地尋找、探索、發現、交流)
四、活動延伸:
師:如果你是小小發明家,你還想讓什么東西轉起來,轉動以后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好處呢?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教學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圖片,學習用教連貫、完整的語言講述圖片內容。
2、學習描述人物的外表、行為,能進行合理的情節想象。
3、注意傾聽同伴講述,并樂意與同伴交流。
活動準備
1、物體沉浮實驗;袋鼠的習性特點。
2、指講訴圖片四幅。
活動重難點:仔細觀察圖片并用較連貫、完整的語言進行講述。
指導要點: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動物表情、動作,并通過充分想象完整的句子講述圖片的內容。
活動過程
1、導入激趣。
教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些有趣的圖畫,一起來看看圖片里講的是什么有趣的事。
2、觀察講述。(引導幼兒觀察圖片,發揮想象。)
(1)出示圖片一(遮擋住袋鼠)
提問:小兔和小熊在干什么?發生什么事?讓幼兒自由說一說。
教師小結:一天,小兔和小熊在草地上踢足球,玩得真高興!突然,小兔用力一踢,把足球踢得很高很高,足球一直向遠處飛去。。。。。。
(2)重點觀察圖二。提問:
足球不見了,小兔和小熊在草地上到處找,它們看見了袋鼠媽媽,它們會對袋鼠媽媽說些什么話呢?
你從哪里看出來的?(重點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中小袋鼠的表情、動作,體驗小袋鼠的心理活動;同時啟發幼兒通過描述小動物間的對話來豐富情節。)
過度語:奇怪了,足球到底在哪里?(掀開遮擋住的袋鼠,解開謎底)噢,原來足球在袋鼠媽媽的口袋里,怎么辦呢?
(3)出示圖片三。
提問:大象在做什么?它為什么要這樣做?
(4)出示圖片四。
提問:大象用什么辦法找到足球的?小熊、小兔和袋鼠的心情是怎樣的?你從哪里看出來?
3、自由講述。
請幼兒看圖自由講述,教師幫助幼兒學會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圖片并講述。
(1)這幾幅畫面說了一個故事,我們怎么看?(引導幼兒明確看圖的方法與要求:按順序從第一幅開始看。)
(2)請幼兒與旁邊的同看互相交流,看圖講述故事。(教師注意傾聽幼兒講述時是否能圍繞畫面內容展開,幫助幼兒想象小動物的對話和心理活動,豐富情節。)
4、集體講述。
(1)引導幼兒集體看圖,較完整、連貫地講述四幅圖的內容。
(2)提問:我們能不能將四幅圖連起來說一說呢?(引導幼兒按順序用完整的句子進行講述,教師注意提示和豐富相應的詞句,如很高很高、緊緊地捂著等。)
5、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加深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6、討論。
(1)小象是怎么幫小兔、小熊找到足球的?你喜歡袋鼠媽媽嗎嗎?為什么?
(2)足球為什么能浮上來?(引發幼兒的經驗進行講述。)
活動建議
1、將講述圖片投放在區域中,讓幼兒繼續講述。
2、鼓勵幼兒嘗試將該故事講述給伙伴、家長聽。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分析
對于即將步入小學的孩子來說,對自己的名字是熟悉的,通過朝夕相處也能叫出班里其他孩子的名字。進一步認識了解自己及他人的名字,符合他們的認知水平,也是踏入小學的第一步,孩子們通過觀察、比較、記錄,從粗略到細微,發現了每個人名字的不同,這既是對幼兒觀察能力的培養,也有利于幼兒感受個體的多樣性。活動前我們請家長與孩子談談孩子名字的含義和故事,活動中孩子們通過觀察比較、交流表達,了解自己名字的與眾不同以及家長對自己的期望,激發了孩子愛父母的情感。
活動目標
1.了解自己名字的含義和獨特性。
2.能夠大膽地交流關于姓名的由來。
3.體會家長對自己的期望,增強自信心和自豪感。
活動準備
1.幼兒名字的卡片、黑板、娃娃、小貼紙、《百家姓》等。
2.幼兒事先了解自己名字的含義。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興趣,鼓勵幼兒大膽介紹自己的名字
1.教師向幼兒介紹自己的名字。
2.鼓勵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的名字,要求聲音響亮、吐字清楚。
3.教師小結:名字是我們認識別人、和別人交往的第一步,我們馬上就要進入小學了,名字是我們交朋友所必須了解的。
二、通過觀察與對比,初步感知自己名字的獨特
1.出示寫有幼兒名字的黑板,激發幼兒認知興趣。
提問:你們的名字哪里不一樣?(姓、名、字數)
2.幼兒找出自己的名字,要求聲音響亮地說出“我的名字在第幾排第幾個”。
三、了解中國的姓氏文化
1.鼓勵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的姓氏。
提問:你知道自己姓什么嗎?
2.請幼兒有秩序地到黑板上將小貼紙貼在自己姓的下面。
3.通過觀察,引導幼兒發現姓都在姓名的第一個字上。
4.為什么我們有的小朋友姓王、有的姓張呢?(引導幼兒了解姓大都跟爸爸一樣,也有的跟媽媽一樣。中國人都是跟著祖先來姓。)
你還知道有哪些姓嗎?(幼兒說,老師寫)
你們知道有兩個字的姓嗎?(拓展幼兒對復姓的了解,如諸葛、公孫、上官等)
5.小結:我們中國有l3億人口,所以有很多不同的姓,我們稱它為“百家姓”。(出示《百家姓》,引導幼兒在業余時間閱讀)
四、交流自己名字的由來,體會父母的期望
1.提問:小朋友們有這么多好聽的名字,那你們的名字是怎么來的,有什么小秘密嗎?
2.教師示范講述自己名字的故事。
3.請幼兒在集體面前講述自己名字的故事。(教師多追問,挖掘幼兒名字的內涵)
4.小結:通過小朋友們介紹自己的名字,我發現男孩的父母和女孩的父母起的名字意義也不相同,男孩的爸爸媽媽希望自己的寶寶勇敢、堅強、健康……像×××,女孩的爸爸媽媽則希望自己的寶寶美麗、快樂、有才藝……像XXX。你們現在實現爸爸媽媽的愿望了嗎?
五、游戲:我給寶寶起名字
1.幼兒自由分組,扮演爸爸和媽媽的角色,為自己的寶寶起名字。
2.教師提示:寶寶的姓和名,以及名字的含義。
3.在集體面前交流。
4.小結:通過我們給自己的寶寶起名字,會發現我們中國人起名字其實是很有學問的,如果想要讓自己有學問,那么上學以后我們要怎樣做呢?(好好學習,認識更多的字……)老師希望每個小朋友都能成為一名優秀的小學生,加油!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安全用電的基本常識。
2、通過學習安全用電的知識,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
3、積極參與活動,能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4、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重難點:
初步了解安全用電的基本常識。
在生活中如何運用安全用電的知識來保護自己。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帶插頭的電線一段、插座一個、電的標志
活動過程:
一、出示電線,直接引入。
小朋友看,這是什么呀?看看里面和外面有什么不一樣?
師:這是一段電線,里面是銅線,會導電的,外面是塑料,包裹著銅線,是保護層,有了這個保護層,我們抓在手里才沒有電。但是塑料壞了,我們就會碰到電,就會發生危險。
二、出示插座,向幼兒介紹有關知識。
你們看,這又是什么呢?它有什么用呢?
師:這是插座,里面含有銅片,可以導電,外面是塑料做的,以為是保護層。如果將手伸進去就會碰到銅片,電就會傳到人的身上,會發生危險,除了人和銅會導電之外,水也會導電,所以小朋友不能用潮濕的手去碰電源。
三、討論電的用處。
師:小朋友知道我們生活中有哪一些東西需要用到電呢?
幼:電燈,電腦,電視......(幼兒自由回答)
小結:人們的生活離不開電,電的用處很大,但是如果不安全用電,就會發生危險。
四、認識用電的基本常識,逐一出示教學掛圖,引導幼兒仔細觀察。
圖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他們這樣做對嗎?
五、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說說生活中安全用電應注意什么。
1、剛剛我們說了金屬和水、人都會導電,所以小朋友不能將手指伸進電源的插座孔里,不能用金屬導電的東西接觸電源。
提問:如果你們家里的電線破了應該怎么辦呢?(用專用的膠布包裹)
如果看見電線段在路邊了,應該怎么辦呢?(繞過去)
2、出示“電”的標志,讓幼兒認識。
要是在路邊看到這個電的標志了,就應該遠離它,不要去觸摸,更不要去靠近,也不能去攀爬。
活動延伸:
幼兒操作材料《小心用電》貼安全小貼紙。
活動反思:
上完了這節課,整體效果還是可以的,至少孩子都能掌握其中的內容。課前的導入恰當,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在開設這節課的時候,我沒有多設想孩子的回答,畢竟孩子是純真的 ,他們擁有無窮的想象力,也給我了意想不到的答案。可是當孩子說出奇異的答案時,我卻沒有及時做出回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他們的積極性,也是我在課堂上的應變能力不夠,作為一名新老師,這個就是需要我改進的地方。
小百科:電是一種自然現象,指電荷運動所帶來的現象。自然界的閃電就是電的一種現象。電是像電子和質子這樣的亞原子粒子之間產生的排斥力和吸引力的一種屬性。
【【精華】幼兒園大班教案匯總七篇】相關文章:
【精華】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匯總七篇03-07
【精華】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匯總七篇03-03
【精華】幼兒園大班教案范文七篇03-03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匯總七篇03-03
【精華】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匯總7篇03-01
【精華】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匯總10篇02-27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模板匯總七篇03-07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匯總七篇03-07
精選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匯總七篇03-02
【精選】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匯總七篇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