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園小班語言活動教案:三只羊(精選11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小班語言活動教案:三只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小班語言活動教案:三只羊 1
活動目標:
1、觀察畫面傾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學說故事中三只羊和大灰狼的對話。
2、感知閱讀漢字:大中小,探索用身體動作表現漢字的基本結構。
3、積極參與講述活動,愿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體驗團結互助給大家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圖片:小羊、中羊、大羊、大灰狼。
2、課件:三只羊
3、漢字卡片:小、中,大。
活動過程:
1、出示三只羊圖片,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今天我們小(1)班來了幾位小客人,(出示三只大小不同的羊)是誰呢?這里有幾只羊?我們一起來數一數。他們有什么不同?
通過比較認識知道大羊、中羊、小羊。
2、引導幼兒重點感知閱讀漢字,探索用身體動作表現漢字。
出示漢字卡片:大中小,引導幼兒觀察其結構,啟發幼兒探索用身體動作表示漢字的結構,自主練習做動作。
教師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示范動作,教師可做適當調整,并帶領幼兒模仿,學習表演漢字。
大--身體的雙臂側平舉,兩腿分開,像"大"字的撇和捺;中--身體做立正動作,雙手叉腰,像"中"字的中間的口;小--身體做立正稍息的動作,雙臂在上體兩側微微張開,像"小"字的兩個點。
3、教師演示課件講述故事《三只羊》,幼兒熟悉故事內容。
"三只羊最近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是什么事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教師播放課件講述故事的前半部分。
教師:故事里有誰?他們住在哪里?小羊和中羊到哪里吃草了?小羊、中羊去吃草碰到了誰?他們是怎樣跟大灰狼說話的?(請幼兒學一學小羊和中羊說的話,提醒幼兒小羊的.聲音是細細的、中羊比小羊的聲音稍微大一點)灰狼惡狠狠地對他說什么?(請幼兒學一學大灰狼說的話,提醒幼兒大灰狼的聲音是粗粗的。)小羊和中羊聽了大灰狼的話后,怎么樣了?(學學小羊、中羊害怕的樣子。)教師:小羊和中羊一起,他們會想出什么樣的好辦法呢?
鼓勵幼兒大膽地想象故事結尾,并請幾位小朋友在集體面前講述。
教師繼續播放課件講述故事的結尾。
啟發幼兒說說:三只羊被吃掉了嗎?大羊帶著中羊和小羊是怎樣對付大灰狼的?
教師:這個好聽的故事還沒有名字呢,誰來給這個故事取一個名字。
師:這三只羊真聰明,那我們一起來講一講這個有趣的故事《三只羊》。
4、師幼完整講述故事,進一步感知理解故事內容。
教師播放課件,運用不同的聲調以夸張的動作講述故事,并運用等待以及放慢速度的方式,引導幼兒參與講述故事中的對話,以及重復的語句。
引導幼兒思考,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
(1)教師:小朋友,你喜歡大灰狼還是喜歡三只羊?為什么?
(2)教師:一只羊能戰勝大灰狼嗎?三只羊是怎樣戰勝大灰狼的?使幼兒知道團結起來力量大的道理。
5、嘗試扮演角色表演《三只羊》。
請幼兒分別扮演小羊、中羊、大羊以及大灰狼的角色,教師念旁白,師生一同表演故事,在對話部分,教師可以用動作暗示幼兒大膽講述和表演。
活動延伸:
附:在一座山腳下,有三只羊。一只是大羊,一只是中羊,還有一只是小羊。它們上山去吃青草。
山上有一個山洞,洞里躲著一只大灰狼。有一天,小羊上山去吃草,它"的篤、的篤"地走上山,大灰狼聽見了小羊的腳步聲,就在山洞里問:"誰呀?"小羊說:"我是小羊。"大灰狼問:"你來干什么?"小羊說:"上山來吃草。"大灰狼惡狠狠地說:"我要吃掉你!"小羊聽了很害怕,嚇得逃到山下去了。
中羊也上去吃草,它"踢托、踢托"地走上山,大灰狼聽見了中羊的腳步聲,就問:"誰呀?"中羊說:"我是中羊。大灰狼問:"你來干什么?"中羊說:"上山來吃草。"大灰狼惡狠狠地說:"我要吃掉你!"中羊聽了很害怕,嚇得逃到山下去了。
小羊、中羊把剛才發生的事告訴了大羊。大羊說:"別害怕。我們一起想辦法對付他。"三只羊想出了什么好辦法呢?
大羊帶著中羊和小羊一起上山吃青草,大灰狼發現了,惡狠狠地說:"我要吃掉你們!"說完,從洞了躥出來,向三只羊撲去。三只羊一起對付大灰狼,小羊用頭撞,中羊和大羊用角頂,他們一起把大灰狼撞倒,大灰狼滾下山摔死了。
三只羊高高興興地在山上吃青草。
活動反思:
最近在小班培養幼兒穿脫衣服、疊衣服,發現有大部分幼兒沒辦法獨立完成,因此,老師提倡小朋友要互相幫助,團結合作,在平時日常生活或在玩游戲當中引導幼兒要團結、互相幫助、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因此,通過故事《三只羊》讓幼兒初步知道團結起來力量大的道理,培養幼兒互相幫助的好習慣。
幼兒園小班語言活動教案:三只羊 2
活動目標:
1.樂意大膽地描述物形,嘗試用合適的語言較完整地講述圖意,體驗積極表述的樂趣。
2.調動已有的經驗對“如何戰勝大灰狼”進行發散性思維,豐富相應的詞。
3.知道要象三只羊一樣團結在一起。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動準備:
教師層面:與故事配套的立體教具,三只羊故事情節進行了改編;幼兒層面:已認識過山羊,并會唱《小羊小羊咩咩咩》。
活動過程:
一、逐一出示立體教具,引導幼兒描述相應的場景和情節。
1.出示山坡
提問:這是什么地方?是怎么樣的山坡?
2.出示小草
提問:在山坡的下面,長滿了什么?是怎么樣的草?
3.出示三只羊
提問:在綠油油的大草坪上,誰會來呀?
4.出示三只羊(鋼琴用高音、中音和低音來配三只羊的腳步聲)
(1)“的篤的篤的篤”(聲音輕而急促)誰來了?怎么樣的小羊?(老師)和小羊打個招呼。
(2)“踢托踢托”(聲音略響、中速)現在誰也來了?(模仿它的腳步聲)
(3)“笛——度——,笛——度——”(聲音略啞,慢速)還有誰呀?
(3)來了幾只羊?這三只羊長得一樣嗎?給它們取個名字吧!
5.這三只羊到草地上來干什么?
6.我們也來學學小羊吃草(聽鋼琴聲依次學小羊、中羊和大羊出場),師和幼兒一起表演吃草,吃完了快樂地唱歌跳舞《小羊小羊咩咩咩》。
7.教具演示三只羊把山坡下的草吃完了。
8.第二天,小羊想到山坡上去吃草,它走啊走啊,發現山坡上有一個山洞。(出示山洞)
9.這是一個怎么樣的山洞?也許誰住在里面?看看誰猜對了?(演示大灰狼的頭伸出洞口)
10.大灰狼問:“誰呀?”小羊怎么回答?…(師幼自然互動對話)
11.中羊也上山來吃草,引導幼兒起立和教師飾演的大灰狼自然對話。
12.小羊和中羊逃到山腳下,碰到大羊,怎么告訴大羊的?(先請個別幼兒說,再集體學說)
二、調動已有的經驗,引導幼兒想象戰勝大灰狼的辦法。
1.大羊對小羊和中羊說:“原來這樣,那我們得商量出一個戰勝大灰狼的辦法。”
2.幼兒積極創想辦法。
重點:積極回應幼兒的辦法,并引導和幫助幼兒把話說清楚。
3.續講故事中三只羊的辦法。
4.三只羊斗敗了大灰狼,又高興地唱歌跳舞了。(邀請新老師一起參與)。
5.小結:一只羊孤零零,很害怕,三只羊一不害怕,而不慌張,齊心協力打敗了大灰狼,這就是——團結力量大!和你邊上的好朋友拉拉手,擁抱一下,一起出去做早操吧!
教學反思:
這個活動中,小朋友至始至終地投入,興趣非常濃厚,師幼互動頻繁,師幼關系融洽。在第一個環節中,小朋友通過看看、說說,演演很快理解了三只羊的特征,第二個環節老師操作桌面教具并講述這個故事,使小朋友順利地理解這個故事,第三個環節是分段表演,并學習對話,老師采取了個別講述,集體表演,師生對話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并能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練習,第四個環節是集體扮演角色表演這個故事,由于能力的差異,個別幼兒參與表演時比較混淆,分布出角色,所以最好請能力強的幼兒先示范。
幼兒園小班語言活動教案:三只羊 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理解團結起來力量大的道理。
2、引導幼兒自編故事題目,了解故事主要角色與情節,感受不同角色語言的.變化。
3、理解詞語“頂” 、“撞”。
4、享受聽故事的樂趣。
活動準備:
假山、草地、三只羊、狼的教具。
活動過程:
一、教師與幼兒談話,引出主題。
二、幼兒帶著問題聽故事。
1、故事里出現了哪些小動物?(羊和狼)
2、故事里出現了幾只羊啊? (三只)
3、這三只羊在干什么呢? (到山上吃草、一起對付大灰狼)
4、小羊、中羊上山為什么沒有吃到青草呢?(碰到大灰狼)
5、請小朋友給這個故事取個名字。(重點)
引導幼兒能根據故事的六大要素給故事取名字。
三、教師出示故事情景來復述故事,進一步提出問題,讓幼兒理解故事。
1、三只羊想了什么好辦法來對付大灰狼?(合作——小羊用頭撞,中羊和大羊用角頂)
2、請小朋友來做動作(做小羊用頭撞,中羊和大羊用角頂的動作。)
3、如果小朋友是那三只羊,你們會怎么樣對付大灰狼。
四、結合幼兒日常生活活動,進行情感教育。
五、結束活動。
讓小朋友學小動物的腳步來走路去小便、喝水。
幼兒園小班語言活動教案:三只羊 4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快慢不同的節奏,能用身體動作表現小羊、大羊、老羊走路的不同。
2、在活動中感受戰勝大灰狼的喜悅,有成功感。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活動準備:
1、小羊、大羊、老羊的'圖片,大灰狼的頭飾。
2、相關音樂。
活動過程:
一、完整欣賞音樂
1、講述故事,回憶故事情節。
2、完整欣賞音樂:提問:故事里還藏了好聽的音樂,聽一聽,音樂有幾段?說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分段欣賞音樂,用動作表現三段音樂的不同:
1、邊放音樂邊出示圖片:聽一聽誰來了(小羊),它是怎樣走路的?(幼兒自由表現后集體練習)
2、用同樣的方法學羊爸爸、羊爺爺走路。
3、完整表演:山坡上有很多青草,我們跟著三只羊一起去吃草吧!聽,誰先上山,我們就跟著它一起上山。(不斷變換音樂,引導幼兒用不同的身體動作表現。)
三、感受戰勝大灰狼的喜悅。
1、你們吃草吃得開心嗎?草的味道怎么樣?一起做做高興的樣子。
2、播放恐怖音樂一位小朋友扮演大灰狼出場:誰來了?小羊心里怎樣?
3、小羊、大羊、老羊們不要害怕,我們一起想辦法對付它。想想怎樣才能打敗大灰狼?
4、教師與幼兒一起做頂、踢、撞的動作。
5、總結:你們真能干,想了這么多的好辦法,如果再遇上大灰狼,我們就團結起來用剛才想的辦法對付它。
四、完整表演后結束:
1、師:現在我們繼續吃草吧!
2、時間不早了,我們一起下山吧!(幼兒邊聽音樂完整地表演一遍)
幼兒園小班語言活動教案:三只羊 5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內容,學習角色對話
2、理解詞:惡狠狠、撞、頂、撲等。
3、懂得團結力量大的道理。
4、通過本次活動,實現表演的愿望,增長表演閱歷。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故事內容。
難點:分角色對話
活動準備
大羊、中羊、小羊的卡片,背景圖。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
1、引入: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請來了一些動物朋友,一起用好聽的聲音請它們出來吧! (歡迎歡迎)
教師逐個出示三只羊(引導孩子觀察養的大小,并演示三只羊走路的`輕重)
師:出示大灰狼的圖片,設下懸念:當羊遇到大灰狼會發生什么事情?最后誰贏了呢?(教師操作卡片,完整的講述故事一遍)
2、邊出示卡片邊完整講述故事,引導幼兒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問:這個故事叫什么?故事有誰?發生了什么事?
3、進行卡片表演,分段講述故事,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
(1)(教師講述第一部分故事(從開頭至“中羊聽了很害怕,也趕緊往山下逃”)
問:小羊上山吃青草,遇到了誰?
大灰狼聽到腳步聲,是怎么說的?小羊怎么回答?大灰狼又是怎樣?(引導孩子學說故事中的對話,學習用“惡狠狠”,復述對話,中羊也類似提問)
(2)教師繼續講述第二部分至結束,問:小羊、中羊遇到大羊,它們是怎么告訴大羊的?大羊怎么回答呢?
三只羊怎么對付大灰狼呢?(學習詞語“撲、頂、撞”)
4、幼兒完整欣賞木偶表演,理解故事主題
問:為什么小羊、中羊、各自上山的時候害怕大灰狼呢?為什么后來又不怕了呢?(理解團結起來力量大的道理)
5、分角色表演故事,引導孩子說出故事里的對話
幼兒園小班語言活動教案:三只羊 6
活動難點
學習用不同的 語氣和典型動作表現故事情節和角色特征。
活動目標
欣賞童話劇《三只羊過橋》,能連貫地講述三只羊是怎樣過橋的,理解聰明和勇敢的關系。
學習用不同的語氣和典型動作表現故事情節和角色特征。
活動過程
一、 聽故事錄音,欣賞童話劇。
提問:童話劇的名字是什么?您喜歡聽這個童話劇嗎?為什么?
童話劇表現了一件什么事?
二、使用幼兒用書,結合畫面欣賞童話劇。
欣賞圖1提問:三只羊為什么要過橋?他們碰到了誰?
欣賞圖2提問:小山羊要過橋,大灰狼想干什么?小山羊是怎么對大灰狼說的呢?
欣賞圖3提問:是誰來過橋了?中山羊是怎么對大灰狼說的呢?
欣賞圖4提問:是誰來過橋了?大山羊是怎么過橋的?大山羊為什么要這樣做?
三、討論:三只三羊中誰最勇敢?為什么?想一想勇敢還需要什么?(教師小結)
四、學習角色對話,指導幼兒用不同的說話語氣和動作大膽表現不同角色的特點。
1、教師完整朗讀。(請幼兒觀察教師是怎樣表現三只羊和狼不同的語氣的)
2、學習用不同的語氣表現三只羊和狼的對- (分別請兩個幼兒表現小山羊、中山羊和大山羊的對話)。
3、分組表演角色的對話。
活動反思:
《三只羊過橋》的故事情節簡單,對話生動,重復句多,三只羊和大灰狼的角色形象很適合中班幼兒表演。在兩遍童話劇欣賞后幼兒了解了故事的主要情節,基本能復述出小山羊、中山羊、大山羊以及大灰狼的對話。活動的后半部分重點引導幼兒學習角色對話,讓幼兒用不同的語氣表現三只羊和狼的.對話,個別幼兒角色模仿得很像,尤其是能用顫抖的聲音來說小山羊的對話,用兇狠的語氣來學說大灰狼的對話,表現很棒。個別平時比較膽小的幼兒也能觀察到同伴表演時語氣,積極舉手來參與表演活動,但由于活動時間緊迫,很多幼兒沒有被請到表演故事。后期可以把《三只羊過橋》的表演安排到班級的“超級夢工廠”,為幼兒自制些簡單的道具,增進幼兒的表演欲望,除了讓幼兒用不同的語氣表現不同角色的特點,還可以讓幼兒用典型的動作表現三只羊和狼的特征,尤其可以讓平時害怕上臺表演,不敢在集體面前表現的幼兒,給他們更多的鼓勵和機會,通過表演幫助他們體驗成功表演的快樂,克服害怕表演的心理。
幼兒園小班語言活動教案:三只羊 7
設計思路:
羊是孩子們平時所熟悉的動物,通過故事在日常生活中要引導幼兒團結、互相幫助、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因此開展了此次活動《三只羊》。讓幼兒初步知道團結起來力量大的道理,培養幼兒互相幫助的好習慣。
活動共分為三個環節:第一環節,出示三只羊的圖片,認識故事中主要角色,引起幼兒的興趣;第二環節,感知理解故事;第三環節,操作羊和狼的圖片,完整地講述故事《三只羊》,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第四環節,嘗試扮演角色表演《三只羊》。
活動目標:
1.學會簡單的對話,認識理解大、中、小的意思。
2.引導幼兒積極參與講述活動。
活動準備:
課件
活動過程:
一、出示三只羊的圖片,認識故事中主要角色,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邊演示操作三只羊圖片,邊用“的篤、踢拖、笛度”三中走路聲音比較認識三只羊。
“的篤、的篤、的篤”,誰來了?(老師走出輕輕的腳步聲音)
“踢托、踢托、踢托”,誰來了?(老師走出在地上拖著走的腳步聲音。)
“笛度、笛度、笛度”,誰來了?(老師走出很重的腳步聲音。)
來了幾只羊?
這三只羊有什么不一樣?
幼兒的傾聽能力。
二、感知理解故事
操作羊和狼的圖片,生動形象、完整地講述故事《三只羊》。(第一次對話部分用放慢速度講述,到第二次和第三次對話的時候,同樣放慢速度,有意識地讓孩子跟著一起講述。)
1.第一遍故事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故事里有誰?
故事里講的是一只小羊、一只中羊、一只大羊,和一只躲在山洞里的大灰狼的故事。
2.第二遍故事
它們怎么樣跟大灰狼說話的?
后來,三只羊是怎樣戰勝大灰狼的?
三只羊上山去吃草的時候,大灰狼聽見它們的腳步聲音,它就用惡狠狠的聲音問三只羊‘你是誰呀?提示幼兒進行回答:‘我是小羊。’師問‘你來干什么呀?’讓孩子答‘我來吃草’師說‘我要吃掉你’……大羊想的辦法真好,它們一起對付大灰狼,把大灰狼撞下山去,咕嚕咕嚕摔死了。三只羊很高興,你們感到高興嗎?一起為三只羊拍手祝賀吧。
三、操作羊和狼的圖片,完整地講述故事《三只羊》,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
教師運用不同的聲調以及夸張的動作講述故事,并運用等待和放慢速度的方式,引導幼兒參與講故事中狼和羊的對話。
四、嘗試扮演角色表演《三只羊》
請四個在講述故事時候,表達能力強的小朋友來進行表演。
五、活動延伸
他們表演得真不錯,讓我們一起到外面的草地上去表演故事吧。(帶領孩子出去,到草地上玩游戲。)
幼兒園小班語言活動教案:三只羊 8
設計背景
《三只羊》是個非常經典的老故事,它的對話生動,重復句多,正反角色性格鮮明,點出了團結起來力量大的道理,讓人百聽不厭,所以,它會是一個非常適合幼兒表演的游戲。設計這個活動,主要是讓小朋友理解三只羊的特征,認識大中小,并通過腳步聲的輕重來暗示大中小的變化,我主要采取的是讓小朋友表演的方式來感受。為了讓小朋友深刻地理解這個故事,并樂于學說對話,我制作了精美直觀的桌面教具來幫助幼兒理解。
活動目標
1、感知理解故事內容。
2、學會簡單的對話,認識理解大、中、小的意思。
3、能仔細傾聽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節。
4、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重點難點
1、活動的重點為感受了解表演游戲內容,了解三只羊的特征。
2、難點為能大膽參與表演游戲,樂意用動作和語言來表現角色
活動準備
1、桌面教具小羊、中羊、大羊、大灰狼圖片各一張、投影儀,故事書。
2、黑板裝飾,當作大山。
活動過程
一、出示三只羊的圖片,認識故事中主要角色,引起幼兒的興趣。
1、教師邊演示操作三只羊圖片,邊用“的篤、踢拖、笛度”三中走路聲音比較認識三只羊。教師這樣引導:
(1)“的篤、的篤、的篤”,誰來了?老師走出輕輕的腳步聲音。
幼兒看見圖片馬上回答,是小羊。提示孩子和小羊打個招呼。
(2)“踢托、踢托、踢托”,誰來了?老師走出在地上拖著走的腳步聲音。
幼兒:是大羊來了。老師提醒幼兒打招呼。
(3)“笛度、笛度、笛度”,誰來了?老師走出很重的腳步聲音。
幼兒:“是大老羊,最大的羊。”
提問1、:“來了幾只羊?”集體馬上回答出來是三只羊。
提問2、:“這三只羊有什么不一樣?”
幼兒A:“它們頭上的.角不一樣,小羊沒有角,羊媽媽有兩只小小的角,羊爸爸有兩只很長的角。”
幼兒B:“他們的身上衣服不一樣,小羊穿的是裙子,還有兩只羊沒有穿裙子,他們穿的是褲子。”
幼兒C:“他們衣服的顏色也不一樣,小羊穿的是紅色衣服,一只大羊穿的是藍色衣服,一只最大的羊穿的是黃色衣服。
幼兒D:“一只是小,還有兩只羊長的大。”
老師問:“哪只最大呢?”幼兒D:“羊爸爸。”
老師取下中間的那只羊同另外兩只羊比較,讓孩子知道這只不大也不小的羊,我們可以把它叫做中羊。
這個環節主要是讓孩子理解大、中、小的意思,從孩子的回答可以看出,班里的孩子的觀察能力很強,他們不光把羊的不同特征給找了出來,還能從它們身上的衣服顏色來發現不同的地方。最后通過比較,小朋友很快就理解了大、中、小的不同意思。
二、感知理解通話故事。
操作羊和狼的圖片,生動形象、完整地講述故事《三只羊》。
提問:
1、故事的題目是什么?
幼兒:是《三只羊》的故事。
老師出示字卡《三只羊》
2、故事里有誰?
幼兒:有一只小羊、一只中羊、一只大羊,還有大灰狼。
師總結:小朋友們聽的真仔細,故事里講的是一只小羊、一只中羊、一只大羊,和一只躲在山洞里的大灰狼的故事。
3、它們怎么樣跟大灰狼說話的?
幼兒A:他們和大灰狼說要去吃草,大灰狼說要吃掉它們。
幼兒B:小羊是輕輕說話的,大灰狼的聲音很兇。
師總結:三只羊上山去吃草的時候,大灰狼聽見它們的腳步聲音,它就用惡狠狠的聲音問三只羊‘你是誰呀?提示幼兒進行回答:‘我是小羊。’師問‘你來干什么呀?’讓孩子答‘我來吃草’師說‘我要吃掉你’……
這個部分老師放慢速度進行總結,可以加深孩子對故事對話部分的掌握,孩子也顯得很有興致,它可以對接下去要進行的環節提供經驗。
4、后來,三只羊是怎樣戰勝大灰狼的?
幼兒A:大灰狼摔死了,小羊用頭撞它,中羊和大羊用角頂它的。
幼兒B:大羊叫小羊用頭撞,中羊和大羊用角頂,大灰狼就摔死了。
師:“大羊想的辦法真好,它們一起對付大灰狼,把大灰狼撞下山去,咕嚕咕嚕摔死了。大灰狼死掉了,三只羊很高興,你們感到高興嗎?一起為三只羊拍手祝賀吧。”
借助圖片,能激發小朋友思考問題的積極性,教師用不同的語調,引起幼兒共鳴,使小朋友不由自主的替小動物擔心,并根據第一部分的對話經驗,發揮想象,用動物的身份進行思考和回答,讓小朋友設身處地的去思考、體驗,使小朋友完全處于主動學習的狀態中。
三、操作羊和狼的圖片,完整地講述故事《三只羊》,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
教師運用不同的聲調以及夸張的動作講述故事,并運用等待和放慢速度的方式,引導幼兒參與講故事中狼和羊的對話。
評析:孩子們有了對故事的理解,在講述過程中,老師不再作為主角進行講述,把主要任務交給小朋友,用各種暗示的方式引導孩子,讓他們一起參與講述,有了對故事的理解,小朋友講述的興趣很高。
四、嘗試扮演角色表演《三只羊》。
請四個在講述故事時候,表達能力強的小朋友來進行表演。
教學反思
這個活動中,小朋友至始至終地投入,興趣非常濃厚,師幼互動頻繁,師幼關系融洽。在第一個環節中,小朋友通過看看、說說,演演很快理解了三只羊的特征,第二個環節老師操作桌面教具并講述這個故事,使小朋友順利地理解這個故事,第三個環節是分段表演,并學習對話,老師采取了個別講述,集體表演,師生對話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并能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練習,第四個環節是集體扮演角色表演這個故事,由于能力的差異,個別幼兒參與表演時比較混淆,分布出角色,所以最好請能力強的幼兒先示范。
幼兒園小班語言活動教案:三只羊 9
活動目標:
1、 初步理解故事內容,學習角色對話。
2、 理解詞:惡狠狠、撞、頂、撲等。
3、 懂得團結力量大的道理。
4、 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5、 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 背景圖:山坡、草地、山洞。
2、 木偶劇臺:木偶小羊、中羊、大羊、大灰狼各一個。
指導要點:
1、 活動重難點:理解故事內容,學習人物角色對話。
2、 指導要點:通過木偶表演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運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復述故事,學習對話。
活動過程:
1、 出示三只羊木偶,了解三只羊的特點,導入教學。
提問:它們是誰?誰最大?誰最小?誰比誰大?誰又比誰小?(理解大羊、中羊、小羊的名稱出來。)
它們是怎么走路的`呢?(以動作和聲音模仿大、中、小羊走路。)
2、 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引導幼兒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提問:這個故事叫什么?故事里有誰?發生了什么事?
3、 出示故事圖片,分段講述。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
(1) 教師講述第一部分故事。(從開頭至“中羊聽了很害怕,也趕緊往山下逃。”)
提問:小樣上山吃青草,遇到了誰?
大灰狼聽到腳步聲,是怎么說的?小羊么說?大灰狼又是怎么說的?(學習詞語“惡狠狠”,復述對話。)
中羊上山吃草,大灰狼聽到腳步聲,是怎么說的?中羊怎么說?大灰狼又是怎么說的?
(2) 教師繼續講述第二部分至結束,提問:小羊、中羊遇到大羊,它們是怎么告訴大羊的?
大羊是怎么回答的? 三只羊是怎么對付大灰狼的?(學習詞語“撲、頂、撞”。)
4、 幼兒完整欣賞木偶表演,理解故事主題。
提問:為什么小羊、中羊各自上山的時候會害怕大灰狼呢?為什么后來又不怕了呢?(理解團結起來力量大的道理。)
5、 活動延伸。
讓幼兒回家和父母一起收集關于團結力量大的故事,拿來跟大家分享
活動反思:
通過故事三只羊戰勝大灰狼的情節,了解大羊、中羊、小羊的不同特征,激發孩子的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并知道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要動腦筋勇敢地面對,與同伴商量,就會戰勝一切困難。同時體驗對小動物的熱愛之情。
幼兒園小班語言活動教案:三只羊 10
活動目標
1.感知理解故事內容,了解故事的角色與情節,感受不同角色語言的變化。
2.學會故事中簡單的對話,讓幼兒積極參與講述活動。
3.認識理解大、中、小的意思。
4.讓幼兒初步了解團結就是力量,培養幼兒團結互助的品質。
5.理解故事內容,大膽講述簡單的事情。
6.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故事的內容,了解團結就是力量。
活動準備
圖片:三只羊、大灰狼、山,字卡:大、中、小。
教學過程
一、出示三只羊圖片,提問引導幼兒比較三只羊的不同點在哪里。
1、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班上來了一位客人,它是誰呀?出示圖片(羊)
2、 他們大小一樣嗎?引導幼兒發現羊的大小不同,出示大、中、小在大羊、中羊、小羊圖片下,引導幼兒認識大羊、中羊、小羊。
3、 三只羊的大小不同,體重不同,所以走路的聲音也不同:小羊——的篤的`篤、中羊——踢托踢托、大羊——笛度笛度,引導幼兒模仿。
4、 一共有幾只羊?今天老師給小朋友講個故事好不好?(好)故事的名字叫《三只羊》。
二、教師借助圖片完整的講述一遍故事,用提問的方式讓幼兒理解故事的內容。
1、故事里有誰?
2、 三只羊住在哪里?
3、 大灰狼住在哪里?
4、 羊山上去做什么?最后三只羊在山上吃到青草了嗎?
三、再次利用圖片完整的講述故事。鼓勵幼兒大膽的參與故事中的對話,進一步的幫助幼兒理解故事的內容。
提問:
1、小朋友說一說小羊和中羊上山碰到誰了?它是怎么對小羊說的?羊又是怎么回答的?鼓勵幼兒模仿說話。提醒幼兒大灰狼的聲音是粗聲粗氣,惡狠狠的。小羊的聲音很細,中羊的聲音不小羊的聲音稍微大點。
2、小羊和中羊聽了大灰狼的話怎么樣了?讓小朋友學學害怕的樣子。
3、小羊和中羊碰到大羊是怎么說的?大羊又是怎么回答的?請幼兒模仿動作“用頭撞”、“用角頂”。
4、最后三只羊打敗大灰狼了嗎?一只羊能打敗嗎?為什么?引導幼兒理解人多力量大,團結就是力量。
四 、表演故事。
五、結束活動:羊出去吃草。
教學反思
幼兒在本次活動中表現的很積極、主動。不僅學會了比較大小,還理解了團結就是力量,知道到人與人之間要團結互助。
幼兒園小班語言活動教案:三只羊 11
教學設計背景
來我們班值班的車老師和我說《三只羊的故事》我們班的孩子差不多都能背下來,她組織孩子進行表演了,但是沒有表演幾個,就到點了,孩子還沒有表演夠呢,希望我能繼續組織孩子表演,滿足孩子的愿望,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在表演中積累、豐富幼兒語言。
2、在表演中學會和小朋友互相配合,體驗表演的快樂。
3、通過表演,體會大灰狼的危險和遇到危險時要機智勇敢、不退縮。
4、通過本次活動,實現表演的愿望,增長表演閱歷。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豐富幼兒語言,增長表演閱歷;體驗互相配合與團結合作,鍛煉幼兒應急反應。
難點: 互相配合,團結合作的意識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
1、熟悉《三只羊》的故事情節。
2、有表演的欲望。
物質準備:
《三只羊》故事光碟、電視機、DVD,小椅子四把。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
師幼律動
引入: 聽車老師說,小朋友們非常想表演《三只羊》的故事,是嗎?
車老師說,有幾個小朋友不知道故事里講了什么,想表演,但是沒有表演成功,那你們想不想表演呢?
想表演,好,老師就再播一遍《三只羊》的故事,我們認真聽故事是怎么講的,好嗎?
基本部分:
一、欣賞故事《三只羊》
1.教師播放故事,幼兒欣賞。
2.再次播放故事兩遍,教師帶著幼兒一同復述故事對話部分。
師:好了,我們現在準備表演啦!
二、故事表演《三只羊》。
1、教師準備表演活動:用椅子擺成一個半圓,假設是老狼的山洞,和幼兒說明上山、下山的路線
2、組織幼兒表演:
師:誰愿意表演老狼啊?誰愿意表演小羊(中羊、大羊)啊?
(在自愿表演的幼兒中,選定的幼兒以小羊為準,依次選個子比較高的孩子扮演中羊、大羊。)
幼兒表演《三只羊》的故事。(活動中,教師要及時幫助幼兒上、下場,互相配合,提示臺詞、演出結束敬禮等事宜,個別幼兒語氣不到位的'地方,教師要指導,鼓勵幼兒重新說臺詞,發揮出幼兒的水平來。個別不敢表演的幼兒,鼓勵其他幼兒帶著一同演出,讓他體會參與的樂趣就可以,為以后的積極參與做準備)
結束部分:
播放《三只羊》故事,集體配音:第一行小朋友配老狼、第二行、第三行、第四行小朋友一次配小羊、中羊、大羊。
課外延伸:
欣賞故事《小飛俠》
(因為現實中,這節課結束時,幼兒要求要表演《小飛俠》,教師也答應了幼兒的要求)
活動反思:
本節課的設計主題來源于幼兒的要求,也正是“做幼兒喜歡的游戲”的體現。 活動中,幼兒的表達熱情、積極配合的意識都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幼兒也有意識地富有感情地去表演,活動中,幼兒那稚嫩的、富有感情的表演,也深深地感動著我,為我增加了努力工作的能量。
【幼兒園小班語言活動教案:三只羊】相關文章: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三只羊》03-22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三只羊07-19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三只羊》4篇03-22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三只羊4篇11-03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三只羊(精選14篇)07-18
羊媽媽生病了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08-26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三只熊》02-14
三只熊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01-06
《三只羊》幼兒園教案(精選15篇)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