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幼兒園社會教案合集八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社會教案8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說起美麗的海濱城市青島,人們總會想起幾條著名的特色街道,如啤酒街、文化街、葡萄酒街、體育街、科技街等。本次活動以啤酒街為重點,圍繞“多彩”,從幼兒已有經驗入手,帶領幼兒領略青島特色街區的文化特色,進一步激發幼兒愛家鄉的情感。
活動目標:
1.知道啤酒街、文化街等幾條青島的特色街道。
2.了解啤酒街卡通體息椅、壁懸式門頭的設計特色,加深對啤酒街風土人情的了解。
3.體驗、感受特色街區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歡樂。
活動準備:
1.一個教師扮演啤酒博士,貫穿整個活動;利用多種形式豐富幼兒對啤酒街的認識,如親子游覽、圖片講述等。
2.《幼兒素質發展課程·多媒體教學資源包》課件 ,“幼兒學習材料“(我愛家鄉)。
3.請家長帶幼兒進當地的特色街或收集相關圖片,豐高幼兒相關經驗。
活動建議:
1.利用幼兒收集的圖片布置“多彩的特色街區”圖片展,引導幼兒分享、交流經驗。
(1)鼓勵幼兒與同伴自主交流,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
(2)請個別幼兒進行講述。
2.插放課件,引導幼兒初步感知啤酒街的設計特色。
提問:啤酒街的卡通井蓋上有什么?座椅是什么樣子的?樓房的門頭和路燈與普通街道有什么不同?為什么要這樣設計?
小結:這條街的名字叫啤酒街,是青島一條很有名的特色街區。這條街上共有 30 個印有歷屆啤酒節吉樣物形象的井蓋,休息椅設計成啤酒瓶狀,懸掛式門頭可以防止噪音上傳, 低矮的歐式路燈讓整個街道更漂亮。
3.鼓勵幼兒向”啤酒博士”提問,豐富對啤酒街的認識。
(1)引導幼兒針對重點景物向”啤酒博士”提出問題,如啤酒廣場的標志、白色涼棚代表的意義、人們的主要活動、看到或聽到的趣事等,“啤酒博士”結合圖片向幼兒進行介紹。
(2)引導幼兒觀看啤酒節的錄像,感受啤酒街燈火璀璨、人們舉杯暢飲的熱鬧景象。提問:你知道啤酒節嗎?在啤酒節中你看到了什么?
小結:啤酒街的一磚一瓦、一景一點都蘊含著青島的啤酒文化,人們在這里不僅可以欣賞到青島美景、喝到青島啤酒,而且能品嘗到許多青島的特色小吃。
(3)播放其他特色街區的課件。提問:這是什么特色街區?你從哪里看出來的?結合課件豐高幼兒對其他特色街區的認識。
4.請幼兒自主閱讀《我愛家鄉》第 24-25 頁,交流青島其他的特色街區,拓寬知識面。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跟隨父母逛一逛當地的特色街區,加深對家鄉風土人情的了解。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2
[設計意圖]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用到許多標志,這些標志與我們的生活、安全息息相關,我們選擇了幾種與幼兒生活密切相關的標志,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讓幼兒認識并了解他們。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在生活中做一個善于觀察的有心人。
2、進一步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觀察能力、思維想象力和分析能力。
3、幫助幼兒認識生活中的一些常見標志,懂得基本的安全知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活動準備] 1、請家長協助帶孩子在生活中觀察常見的安全標志。
2、各種標志、圖片若干。
3、布置好的“安全標志圖片展覽”
4、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教師組織幼兒在音樂聲中進入活動室,并參觀布置好的“安全標志圖片展覽”幼兒邊看邊說說自己認識哪些標志,它們有什么意義。(評析:幼兒在音樂聲中進入活動,會有一個輕松愉快的開始,為活動打好鋪墊。參觀圖片展,能給幼兒一個整體的印象,他們在看看說說的過程中,會互相學習,這也體現了綱要中提到的“注重幼兒間的相互作用”)
二、請幼兒講講自己知道的安全標志有哪些,豐富幼兒的認識。
師:你剛才看見了哪些標志?
幼:注意安全標志、防火標志、公用電話標志。
師:它們是什么顏色?
幼:有紅的、有黑的、有藍的。
師:它們各表示什么意思?
幼:安全標志表示應注意安全,防火標志讓我們注意防火。
師:你以前還見過那些標志?
幼:我見過公共廁所的標志,我見過防電的標志。
(評析:幼兒看了展覽后,再說出見過的標志,這樣既豐富了幼兒的生活經驗,又鍛煉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引導幼兒認識幾種主要安全標志。
1、出示飲用水的標志,師:小朋友們看,這張標志上有什么?
幼:是水杯。
師:那你猜一下是什么意思。
幼:是不是喝水的意思?
師:你們真棒,一下就猜出來了,這個標志的意思是“飲用水”。貼有這個標志的水是能喝的水。
2、 出示當心燙傷的標志,引導幼兒觀察,師:這張標志上有什么?
幼:有一只手,還有一個冒熱氣的東西。
師:那你猜一下是什么意思。
幼:是不是表示這個東西很熱;
幼:會燙傷吧!
師:又猜對了,這個標志是小心燙傷的意思。家里的鍋、暖瓶都有可能燙傷小朋友,回家可以貼上這個標志。
3、 出示小心樓梯的標志,師:這幅圖上有什么?
幼:一個人,還有一個臺階。
師:這個人在干什么?
幼:他想上臺階。
師:他上去了嗎?
幼:好像是要摔倒。
師:這個標志的意思是“當心樓梯”,上下樓要注意安全。
4、 師:你們真厲害,都能猜出來,還有最后一張,瞧,這上邊是什么?
幼:一個箭頭。
幼:像是閃電。
師:這是一個拐彎的箭頭,它表示當心觸電。貼幼這個標志的地方,我們不能用手摸,更不能在這里玩,我們要遠離這個地方。
(評析:教師邊出示圖片,邊引導幼兒觀察,讓幼兒自己去發現圖片上標志表示的意思,發展了幼兒的想象力、思維能力。)
四、認標志、貼標志競賽,加深幼兒的印象。
1、教師出示各種常見標志,幼兒搶答,答對的幼兒得到一顆小星。比一比誰得的星最多。
2、出示各種場所圖,如:電話亭、公廁、電源插座、鍋爐等。讓幼兒為其貼上相應的標志。比一比誰貼得又對又快。(評析:競賽的形式能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讓幼兒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五、活動延伸。
組織幼兒在班內相應的地方貼上標志,如在飲水機上貼“飲用水”,在電視機旁貼“當心觸電”,在暖氣片上貼“當心燙傷”,在樓梯口貼“小心樓梯”。(評析:活動延伸的進行,既加深了幼兒對標志的認識,又在活動室的危險隱患處貼上了醒目的標志,時刻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的內容,感受小貓從開始有很多的朋友到后來孤單單一個人的過程及小貓的情感變化。
2、通過故事讓幼兒懂得在生活中我們不能小氣、自私,要做到和朋友團結友愛,互相幫助,這樣我們才會有更多的好朋友。
3、通過情景表演使幼兒學會做一個有禮貌地客人和熱情招待朋友的小主人。
4、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5、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課件、房子圖片、杯子、椅子
活動過程:
一、通過聽故事的前半部分,使幼兒知道小貓的新房子是通過大家努力而蓋成的。
師(出示小貓的新房子):小朋友你們看!這座房子漂亮嗎?你們猜這是誰的新房子?(幼兒通過看新房子的外觀猜出是小貓的新房子)你從哪里猜出來的?那我們把小房子的主人請出來吧,是誰呀?
師:小貓的新房子可是由很多好朋友來幫忙的呢,它的朋友們是誰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教師邊播放課件邊講述故事。
師:誰來幫助小貓蓋房子了?(大象、山羊、小狗、小熊、小公雞)師:大象幫小貓干什么了?(運木頭)山羊和小花狗在干什么?(鋸木頭)小熊、小公雞幫了什么忙?(敲釘子)看到這么漂亮的新房子和自己的好朋友,小貓心里是怎樣想的?他說了什么?
師:小貓開始裝修房子了,請你聽一聽!哇,小貓的房子裝修好了,它的心情又是怎樣的?
師小結:是呀,小貓的房子這么漂亮,還有那么多好朋友幫助它,它當然開心啰。
師:房子裝修好了,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小貓有沒有請大家來做客呢?
二、教師講述故事的后半部分,通過提問讓幼兒了解小動物想到小貓家做客而小貓為什么不讓小動物到自己家來玩的整個過程,體驗小貓從開始的開心到后來孤單單一個人的心情變化。
師:一開始,好朋友想到小貓家做客,小貓是怎樣說的?(不行,不行,現在正下雨,你們會把新房子弄臟的。)師:過了幾天,天沒有下雨,小動物要到小貓家做客,小貓又是怎么說的?(不行,不行,你們沒看見天正在刮風,你們來會把新房子弄臟的)師:后來小貓請小動物來它家做客了嗎?(請了)那為什么最后小動物都不愿進小貓的家玩呢?
師:現在這只小貓快樂嗎?為什么?
三、通過對小貓行為的討論,使孩子們懂得我們不能像小貓那樣小氣、自私、不懂得感恩,我們要學做一個熱情、大方的孩子。
師:你喜歡故事中的小貓嗎?為什么?
師:你們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小貓?(小氣、自私、不懂感恩的小貓)師:如果你的好朋友想到你家來玩,你會怎么說?怎么做?
四、通過情景表演《做客》,使幼兒學做一個有禮貌的客人、學做一個熱情招待朋友的小主人。
師:那你愿意做個熱情的小主人和有禮貌的小客人嗎?你會怎么做呢?我們來學一學吧?幼兒進行情景表演。
師:小主人真熱情,小客人也很有禮貌,你們真棒!老師也為大家準備了五座小房子,我們一起來玩"做客"的游戲吧!
小貓要蓋新房子了,朋友們都來幫忙。
"哼唷咳喲!"大象到樹林里,運來一根又一根圓木。
"哧啦哧啦!"山羊和小花狗把圓木鋸成一樣厚的木板。
"丁當丁當!"小熊和小公雞,一會兒就用木板釘成了一座漂亮的小房子。
汗水濕透了朋友們的衣衫,小花貓真感謝大家。他說:"等我把房子裝飾好,請大家來做客。"小花貓在墻上貼了一層奶白色壁紙,屋里亮堂多了;小花貓給玻璃窗掛了一層鵝黃色窗簾,屋里光線變得真柔和;小花貓在地上鋪了花地毯,呀,走在上面真舒服。
好多天過去了,朋友們問小花貓:"小花貓,今天可以到你家做客嗎?"小花貓說:"不行,不行,現在正下雨,你們會把新房子弄臟的。"又過了幾天,朋友們又說:"小花貓,今天不下雨了,可以到你家做客嗎?"小貓說:"不行,不行,你們沒看見天正在刮風,你們來會把新房子弄臟的。"又過了幾天,不下雨,也不刮風,太陽紅紅的,天氣暖暖的,小貓說:"朋友們,請到我家來做客吧!"朋友們高興極了,可是,大象想了想,卻對朋友們說:"小貓家鋪了地毯,我們帶著干凈鞋子去吧!"于是,有的夾著新鞋,有的包著剛刷過的干凈鞋,笑嘻嘻地向小貓家走去。
到了小貓家門口,大家都換上了自己帶來的干凈鞋,剛要進門,小貓卻端來一盆水說:"穿鞋會踩壞地毯的。大家脫了鞋,洗洗腳再進去吧!"大象和小熊看看自己的腳,又看看那個小臉盆,搖了搖頭:"算了,我們不進去了!"小山羊、小花狗、小公雞見大象和小熊走了,說:"我們也不進去了!",從此,誰也再沒到小貓家做過客,誰也不愿再找小花貓玩,每天和小貓做伴的,只有他的那座新房子。
活動反思:
在教師與幼兒互動時,我盡量用鼓勵的.語言來激發幼兒、評價幼兒,用熱情的態度調動幼兒學習積極性,讓幼兒人人主動參與禮貌用語的情境表演。這樣大大提高幼兒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培養幼兒懂禮貌的好習慣。
小百科:房子是一個漢語詞匯,讀音為fáng zi,指供人類居住、從事社會活動或供其他用途的建筑物。它是人類最基本的生活資料;電視劇劇名。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使幼兒知道做事要耐心、仔細。
2、培養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和做事的能力。
3、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1、操作卡片《小貓釣魚》、電視機、展示儀
2、室內布置一大池塘。
3、貓媽媽頭飾一只。
活動過程
1、幼兒游戲,為幼兒理解故事做鋪墊。
教師帶上頭飾,引導幼兒進入情境。
小貓最喜歡吃魚了,今天貓媽媽就帶小貓到池塘邊學習自己釣魚。
2、讓幼兒邊看電視邊聽故事《小貓釣魚》,并組織幼兒討論。
(1)、提問:貓媽媽釣到魚了嗎?小貓有沒有釣到魚呢?
(2)、小貓一開始釣到魚了嗎?為什么?
(3)、為什么后來釣到魚了呢?
(4)、小朋友們說說怎樣才能釣到魚?
(5)、教師小結:
只要一心一意,認真仔細、耐心地做,什么事情都能做好。
3、組織幼兒繼續玩釣魚的游戲。
延伸活動:
在日常教育中繼續教育幼兒做事要有耐心。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體驗風對不同物體的影響。
2、知道風對人們既有好處又有壞處。
活動準備:
幼兒已認識了風是由于空氣流動而產生的。
幼兒活動材料第二冊第13—16頁。
風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哪些物體會移動。
1、有的時候、風兒不知道躲到哪兒去了,樹枝、樹葉都不動搖了,我們扇動扇子、開電風扇,呀,風兒來了,讓我們再想想,還有什么辦法能使風兒快快出現。
2、每組一份操作材料:羽毛、紙張,石頭、磁鐵、小木棒、金屬勺子,請幼兒猜想吵他們吹氣時它們時候會移動,并作記錄。
3、引導幼兒向不同的物體吹風,一次只能一個孩子吹。
4、請幼兒再次記錄哪些物體被吹動了,哪些沒有被吹動,看看與自己的猜測是否一致。
5、出示一個重物,如一塊石頭,引導幼兒想辦法制造風使其移動。
二、表演風來了的情景。
1、剛才我們都看了風對不同的物體作用都不一樣,現在老師想請一個小朋友來風,把自己想象成風,并說說你表演的是什么風。
2、引導幼兒思考怎樣表現人們在大風中艱難行走的樣子?
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感受到風的存在,風很大的時候,我們行走特別的困難,有的時候衣服也會被風吹起來,在有些地方風達到七八級,很多大樹都會被風吹倒,還有人的家也被吹倒。
三、風娃娃想做好事。
1、出示風娃娃圖片:小朋友看,這是誰呀!(風娃娃)風娃娃它想干什么呢?請小朋友猜猜風娃娃想干什么。(想好后大膽地說聽)
2、風娃娃到底想干什么呢?我們來聽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風娃娃的心愿》。
3、老師講述故事開頭到“大家都不喜歡你了”。
提問:風娃娃到了哪些地方?它做了些什么?(樹林、莊稼地、池塘、小朋友的身邊)大家為什么都感謝它?風娃娃聽了大家的話,心里怎么樣?它有什么想法?(做更多的好事)風娃娃是怎么做的?小朋友對風娃娃說了些什么?(風娃娃,停一停,快停一停,沙土迷了我的眼睛)
4、討論:這次風娃娃做的事是不是好事呢?為什么?(不是,因為風娃娃把樹枝吹斷了,莊稼也吹倒了,小魚也不敢出來了,把沙土吹到小朋友的眼睛里去了。)
5、風娃娃這樣,大家喜歡風娃娃嗎?(不喜歡)。小朋友告訴風娃娃要怎么樣?大家才會喜歡它。
6、風娃娃有沒有聽小朋友的話,它是怎么做的呢?我們繼續來聽故事到最后。
提問:風娃娃是怎么做的了?(慢慢地停了下來,輕輕地吹起來)
7、這次大家喜歡風娃娃了嗎?為什么?
8、幼兒在完整傾聽故事一遍。
9、風娃娃做了這么多好事,那你喜歡風娃娃幫你做什么好事?引導幼兒大膽說出字的想法。
10、風娃娃做了這么多的好事,那風娃娃有沒有做過你不喜歡的事呢?引導幼兒根據日常生活中碰到過的事情說出風帶來的壞處。如:有時風把房子吹到了,或把樹吹斷了等。
11、老師對上課的情況進行。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6
活動目的:
1、了解清明節的來歷,知道清明節的日子及習俗,樂于參與清明節的活動。
2、初步了解家族中人與人之間的親屬關系,懷念先祖、尊重長輩等。
3、敬仰懷念烈士,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4、簡單了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5、參與節日游戲。
活動準備:
課前與家長聯系好參與本活動,電腦課件,實物:各種圖案的彩蛋、每幼兒一個熟雞蛋,彩筆、帖紙、橡皮泥、剪刀、膠水等。
活動過程:
1、用古詩導入活動內容: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
小朋友你們知道幾月幾日清明節嗎?(4月5日清明節)
2、教師講述清明節的由來。
3、課件:邊放課件教師邊講述,讓幼兒了解烈士的先進光榮事跡。
(1)出示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課件同時播放毛主席樹立紀念碑的錄音,教師講述:毛主席為了讓后人永遠記住、永遠懷念這些英雄,并在1949年3月30日在天安門廣場樹立了《人民英雄紀念碑》。
(2)現代英雄:抗洪救災、搶險救火、保衛國家生命財產等等許多現代英雄也獻出了生命。
5、觀看課件:老師帶孩子們掃墓的畫面。
6、放哀樂、人民英雄紀念碑畫面,請家長與幼兒起立,向英雄們行禮、默哀,表示懷念。
7、與幼兒交談:清明節有那些習俗?
運動習俗:踏青、蕩秋千、打馬球、放風箏、蹴鞠、插柳等。
飲食習俗:吃冷食、吃雞蛋等。
8、出示彩蛋請幼兒觀察與自己帶來的雞蛋有什么不同?用什么制作的?
9、放彩蛋圖片引起幼兒的好奇心及制作興趣。
10、幼兒與家長共同制作彩蛋(方法形式不限,畫畫、涂色、剪紙粘貼、橡皮泥制作小動物等)。
11、幼兒到臺前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用完整的語言講述自己的作品。
12、玩雞蛋:請幼兒發揮想象力用雞蛋作出多種玩法(滾、轉、拋、立、碰雞蛋等),幼兒比賽看誰的玩法多。
結束部分:請幼兒把彩蛋給其他班的小朋友欣賞并與朋友們一起玩,在音樂伴奏下走出活動室。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7
目標:
四肢協調活動
過程:
1.教師邊念兒歌邊示范做《動物模仿操》。
2.幼兒跟著錄音念兒歌。
3.教幼兒學做《動物模仿操》。
建議:
1.《動物模仿操》的內容和動作應根據各班幼兒動作發展情況進行調整。
2.墻面布置成天空、小河、草地的森林背景,提供一些動物粘貼卡片,讓幼兒自主地貼貼玩玩。
附:動物模仿操
小小雞,嘰嘰嘰,(動作:兩個食指碰著做,小雞嘴巴,學小雞點頭走路四次)
愛吃小蟲和小米。(動作:下蹲,用小雞嘴巴做出啄米的動作四次)
小小鴨,嘎嘎嘎,(動作:雙臂放在身體兩側,手心朝下,學小鴨左右搖擺走動四次)
跳到水里去捉魚。(動作:雙腳一起往前跳躍2―4次)
小小貓,喵喵喵,(動作:雙手五指分開在嘴邊,學小貓摸胡須動作四次)
看見老鼠快快抓。(動作:做自然跑步動作,念到“快快抓”時,學做小貓抓老鼠動作一次)
小小鳥,飛呀飛,(動作:張開兩臂,上下擺動三下)
飛到樹上唱首歌。(動作:邊走邊拍手兩下,念到“唱首歌”時,兩臂上舉拍三下手)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 知道大一歲了自己的事情要學著自己做。
2. 學習念兒歌及動作表演。
活動準備:
布娃娃、小紅帽
活動過程:
1.激發興趣,引出布娃娃。
師:今天我們小二班來了位小客人,想不想和她交個朋友,現在我們把她請出來吧。(語言:客人,客人,請出來吧!)
2. 認識布娃娃,貼近幼兒。
師:我們來認識認識這位小客人,她的名字叫做布娃娃。那么布娃娃長著什么樣的眼睛、鼻子、嘴巴、衣服、鞋子?
幼兒的回答:大大的眼睛、小小的鼻子、紅紅的/小小的嘴巴、漂亮的衣服、紅色的鞋子等等。
(鼓勵幼兒用形容詞等詞語來描述;教師可用肢體語言輔助引導。)
3. 引出兒歌,師示范兒歌并與幼兒一起理解詩歌內容。
(1)師:今天啊,布娃娃還給小朋友帶來了一首兒歌,小朋友想不想聽,請注意聽這首兒歌里面都有什么?
(2)師念兒歌并操作道具。
(要把"我"和布娃娃的語氣區別開)
(3)提問,引導幼兒理解詩歌內容。
① 兒歌里面有什么?
幼兒:布娃娃、"我"、小紅帽。
② 兒歌里的"我"會是誰呢?
幼兒:小弟弟,大哥哥(從教師念詩歌的語氣中可以辨認出)
③ 新年了,小弟弟看見布娃娃會說什么呢?
幼兒:新年好。/布娃娃你好/……
④ 師:新年了小朋友收到了什么禮物呢?高興嗎?布娃娃又收到了什么禮物呢? (布娃娃收到了小紅帽)
⑤ 師:布娃娃收到禮物,和小朋友一樣開心,她開心的瞇瞇笑。(肢體語言輔助:布娃娃,瞇瞇笑)
⑥ 小布娃娃伸過手去就要小弟弟抱,小朋友說說,小弟弟能不能再去抱布娃娃了?為什么?
幼兒:不能,長大了/ 重了,抱不動了/大一歲了……
⑦ 小朋友想的跟小弟弟一樣,看看小弟弟怎么說的,他說:哎呀呀,不抱,不抱,我們都大一歲了!你呀,知道不知道!
師:小朋友知道不知道小弟弟為什么不抱布娃娃了嗎?
幼:大一歲了,長大了。
師:對,過了新年,小朋友也都長大了一歲,長高了一點,長大了,不能再讓大人抱了,飯也要自己吃,穿衣服要學會自己穿,自己的事情學會自己做。
4.學習兒歌配動作表演。
(1)師:布娃娃帶來得兒歌好聽嗎?讓我們一起來學學吧。
教師操作教具引導幼兒學習兒歌。學念兩遍。
(2)脫離道具,師幼互動,一起表演。
(3)分角色表演,先請個別能干的幼兒與
教師示范,教師為"我",幼兒為"布娃娃",在情景表演中練習兒歌。
(4)幼幼表演,請每一位幼兒,找一個好朋友,來分角色表演。
5.結束活動。
師:小朋友都知道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現在請小朋友自己動手把小椅子搬回到后面去,我們一起去玩吧。
【【精品】幼兒園社會教案合集八篇】相關文章:
【精品】幼兒園社會教案匯編8篇02-17
【精品】幼兒園社會教案匯總九篇02-15
【精品】幼兒園社會教案范文六篇02-12
【精品】幼兒園社會教案匯編9篇02-12
【精品】幼兒園社會教案匯編五篇02-10
【精品】幼兒園社會教案錦集八篇02-17
【精品】幼兒園社會教案模板匯編7篇02-16
【精品】幼兒園社會教案匯總七篇02-15
【精品】幼兒園社會教案模板集錦8篇02-15
【精品】幼兒園社會教案錦集九篇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