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幼兒園大班教案范文匯編六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在關擦比較中了解臉譜形狀的含義,使用對稱繪畫經驗表現唐僧師徒四人的主要特點。
2、對《西游記》故事感興趣,積極大膽表現自己喜歡的人物對象。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準備:
一、回憶故事,引出故事中的角色。
1、聽音樂回憶故事《金猴降妖》,去西天取經的還有誰?
2、這4人是著名的故事《西游記》中的人物。
二、觀察臉譜,了解特征并嘗試繪畫。
1、出示一組猴子臉譜,找出孫悟空,說出理由。
2、觀察人物不同特征后再找共有的特征,對應相關文字放臉譜。
3、小結:京劇臉譜會把任務的主要特征表現出來。
4、你喜歡里面的誰?怎么畫,才能讓人家一看就看出來你畫的是誰?
5、介紹輔助材料,能自己畫的孩子自己畫,需要材料幫助的請自己選擇,記住每個角色的特點和共有的地方。
6、幼兒作畫。教師觀察、引導。
7、交流展示作品:請相關幼兒的作品帶上來一起展示。教師講評。
三、出示妖怪,引發表演故事的興趣。
取經的4人齊了,如果要表演這個故事還缺誰?
教學反思:
通過談話激發幼兒的興趣,引出緊箍咒和芭蕉扇,并通過提問,讓幼兒回想起緊箍咒和芭蕉扇的樣子和特征,同時做了小結。緊箍咒的形狀像個圓圈,是金色的;芭蕉扇的形狀像一個葫蘆,上面有非常漂亮的花紋圖案。
小百科:
《西游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現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記》均無作者署名。清代學者吳玉搢等首先提出《西游記》作者是明代吳承恩。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理解二等分的含義,學習二等分的方法。
2.通過操作探索出不同的方法給圖形二等分,體驗等分中的包含關系、等量關系。
3.探索對不同圖形進行二等分。
活動準備
1.課件-找展開的圖
2.正方形彩色紙片若干、多項操作學具、棋盤若干,記錄單,剪刀,鉛筆、手偶
教學具圖片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1.出示手偶:你們看誰來了?(小熊)
2.以手偶表演
提問:小熊今天怎么不高興了,有什么煩惱嗎?
小熊:今天早上吃早點,我發現只有一片面包片了,可是我要和大熊一起來分享,
小朋友,你們快幫我想想我該怎么辦呢?
3.教師:誰想到好辦法了?
(把面包片分成兩份不就行了嗎!)
4.小熊:可是分完了會有大有小,怎么辦?
5.教師出示正方形的彩色紙片
提問:面包片是什么形狀的?(正方形的。)
教師:那我們就用正方形的紙來代替面包片幫小熊來分成兩塊一樣大的!
二、提供幼兒正方形紙和剪刀,請幼兒操作。
1.提供給幼兒嘗試的機會,驗證自己的想法,并可以不受限制地嘗試各種二等分的方法,
用剪刀將其剪開的方法便于幼兒驗證兩部分是否相等。
2.教師小結。
(1)你把正方形分成了幾塊什么形狀,你是怎樣分的?
(2)有幾種分的方法?(對角和對邊折)
(3)怎樣證明這兩塊一樣大呢?(比一比)
(4)怎樣分才能一樣大呢?
(5)教師于幼兒共同總結:
只要找到了中心線,就可以將一個分成兩個一樣大的。進一步引導幼兒掌握二等分的關鍵要點。
三、運用學具進一步探索。
1.教師:你們用了兩種辦法,還有沒有更多的方法呢?
2.請幼兒運用學具進行嘗試,并準確找到不同形狀的中心線,探索檢驗的方法。
3.幼兒分組操作,引導幼兒記錄、檢驗。
4.展示幼兒作業單
請幼兒來說一說用了什么方法進行了等分,是怎樣知道它們是一樣大的。
請幼兒將有創新的分法介紹給其他的幼兒,并展示不同檢驗相等的方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小動物要買的“○”是什么東西。
2、學習詞:買、賣、售貨員。
3、引導幼兒學說完整的話。
4、根據《小猴賣“○”的故事》仿編出新的故事《小猴賣“□”》。
5、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6、運用已有生活經驗,根據畫面大膽想象、推測并表達自己對故事情節的理解。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幼兒理解故事中的“○”為何物。
2、通過對“○”的描述,引導幼兒想象出,相應的物體,有利于培養幼兒的發散性思維。
3、豐富幼兒經驗,掌握新的字詞和故事中買賣物品的用途及名稱。
4、如何讓每位幼兒都參與到語言活動中來,并能清晰說出自己的想法。
5、如何指導幼兒仿編故事
教學方法:
表演法、游戲法
教學準備:
1、救生圈、圓形鏡子、小鼓、足球、圓形餅干的實物和小圖
2、手帕、方形鏡子、鬧鐘、書包、方形餅干的實物
3、小猴、小鴨、小貓、小狗、小老虎、小兔頭飾各一
4、字卡“售貨員”、“買”、“賣”
5、布置一個“兒童百貨商店”,黑板一塊
6、幼兒座位按弧形擺好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幼兒隨音樂邊拍手邊有精神的進活動室,找到位置后坐好。
二、教學部分
(一)了解幼兒百貨商店的商品
1、教師扮演小猴:小朋友們,歡迎你們來到兒童百貨商店,我是售貨員小猴,你們好。(引導幼兒和小猴打招呼)
2、學習詞:售貨員、買、賣
(1)師:你們知道售貨員是做什么的嗎?(將字卡“售貨員”貼在黑板上)什么是買?什么是賣?(將字卡“買”、“賣”貼在黑板上)
(2)鼓勵幼兒按自己的意思來說一說什么是“售貨員”和“買”“賣”,教師講評
3、師:你們看看,我們的兒童百貨商場里都有什么商品呢?(鼓勵幼兒一一說出商品名稱)
4、師:這些商品都是什么形狀的?(圓形)
(二)開展游戲小猴賣○
1、學說完整的話
師:現在我請一個小朋友來當小猴售貨員,我來扮演顧客,當我要買東西時,售貨員要說;“某某,你想買什么呀?你買圓圈干什么呀?(集中學說兩便)
2、分配角色,開始游戲
(1)請一名幼兒扮演小猴售貨員,教師扮演顧客小鴨,引導幼兒說出:小鴨你想買什么呀?小鴨說:我想買圓圈。小猴說;你買圓圈干什么呀?小鴨:我用它學游泳(教師引導幼兒動腦筋,說出顧客想買的物品名稱,并把物品賣給顧客)
(2)請一名幼兒扮演小猴售貨員,教師扮演顧客小貓,引導幼兒說出:小貓你想買什么呀?小貓說:我想買圓圈。小猴說;你買圓圈干什么呀?小貓:我想用它照著洗臉,梳頭(教師引導幼兒動腦筋,說出顧客想買的物品名稱,并把物品賣給顧客)
(3)請一名幼兒扮演小猴售貨員,教師扮演顧客小狗,引導幼兒說出:小狗你想買什么呀?小狗說:我想買圓圈。小猴說;你買圓圈干什么呀?小狗:我有鼓錘了,就差個圓圈敲了(教師引導幼兒動腦筋,說出顧客想買的物品名稱,并把物品賣給顧客)
(4)請一名幼兒扮演小猴售貨員,教師扮演顧客小老虎,引導幼兒說出:小老虎你想買什么呀?小老虎說:我想買圓圈。小猴說;你買圓圈干什么呀?小老虎:我新球鞋也有了,正等著圓圈圈踢呢!(教師引導幼兒動腦筋,說出顧客想買的物品名稱,并把物品賣給顧客)
(5)請一名幼兒扮演小猴售貨員,教師扮演顧客小兔,引導幼兒說出:小兔你想買什么呀?小兔說:我想買圓圈。小猴說;你買圓圈干什么呀?小兔:媽媽講,明天早晨讓我用圓圈圈當早飯(教師引導幼兒動腦筋,說出顧客想買的物品名稱,并把物品賣給顧客)
(三)教師有感情講述故事一遍
師:小朋友們真棒,都猜出了小動物們要買的東西是什么。現在,老師就把這個故事完整的'給大家講一遍。(講述中,教師在黑板上畫出圓圈,讓幼兒更直觀了解圓圈和小動物所購買的商品的共同點)
(四)幫助幼兒加深理解故事內容
1、師:小鴨買的是什么?(救生圈)你怎么知道是救生圈呢?(小鴨說:我用它學游泳,救生圈是圓形的)教師把小鴨頭飾和救生圈小圖貼在一起
2、師:小貓買的是什么?(鏡子)你怎么知道是鏡子呢?(小貓說:我想用它照著洗臉梳頭,鏡子是圓形的)教師把小貓頭飾和鏡子小圖貼在一起
3、師:小狗買的是什么?(小鼓)你怎么知道是小鼓呢?(小狗舉起鼓錘說我等著敲圓圈呢,小鼓是圓形的)教師把小狗頭飾和小鼓小圖貼在一起
4、師:小老虎買的是什么?(足球)你怎么知道是足球呢?(小老虎說我有新球鞋了,正等著圓圈踢呢,足球是圓形的)教師把小老虎頭飾和足球小圖貼在一起
5、師:小兔買的是什么?(餅干)你怎么知道是餅干呢?(小兔說媽媽讓我用圓圈當早飯,餅干是圓形的)教師把小兔頭飾和餅干小圖貼在一起
(五)師幼一起復述故事
師:現在大家都知道了小猴賣○賣的是救生圈、鏡子、小鼓、足球和餅干,我們一起把故事講一遍好嗎?(教師大聲,幼兒可以小聲,教師及時講評)
(六)仿編故事小猴賣“□”
1、鼓勵幼兒參與仿編
(1)師:小朋友們說的可真棒,剛才小猴賣的是○,現在你們看它賣的是什么?(教師在黑板上畫出“□”)
(2)我們玩一個小猴賣“□”的游戲好不好?誰愿意扮演顧客?(請5名幼兒扮演小鴨、小貓、小狗、小老虎、小兔,站到前面來。)
2、仿編故事
(1)教師仿編故事《小猴賣“□”》開頭:小猴是兒童百貨商店的售貨員,它很愛動腦筋,一天,來了5個小伙伴,手里都拿著一張紙,紙上畫著“□”,這 “□”是什么意思?小猴摸摸腦袋,有辦法了。現在全班小朋友就是小猴,你們應該對顧客怎么說呢?(學說完整的話:某某,你想買什么呀?你買正方形干什么呀?)
(2)教師出示手帕,請戴小兔頭飾的幼兒進行仿遍,如說不出,可請其他幼兒幫助。
(3)教師出示方形鏡子,請戴小貓頭飾的幼兒進行仿遍,如說不出,可請其他幼兒幫助。
(4)教師出示方形鬧鐘,請戴小狗頭飾的幼兒進行仿遍,如說不出,可請其他幼兒幫助。
(5)教師出示方形書包,請戴小老虎頭飾的幼兒進行仿遍,如說不出,可請其他幼兒幫助。
(6)教師出示方形餅干,請戴小兔頭飾的幼兒進行仿遍,如說不出,可請其他幼兒幫助。
3、請幼兒說出物品的名稱,
師:5位顧客都買到了自己需要的“□”,大家一起告訴我,它們是什么(手帕、方形鏡子、鬧鐘、書包、方形餅干)
4、集體講述故事小猴賣“□”
師:我們又編了一個新的故事,一起講一遍好不好?
三、結束部分
1、兒童百貨商店里還有許多各種形狀的商品,小朋友可以根據各種它們的不同形狀編出不同的故事,你還想編出小猴賣什么?回到家里把你編好的故事給爸爸媽媽講一講好嗎?
2、師幼共同收拾活動材料。
教學反思:
整個教學活動調動起了幼兒的積極性,在教師的引導和鼓勵下,每名幼兒都能夠參與進來,他們能夠清晰、完整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意愿,對于不愛舉手和膽小的幼兒也能說出完整的話或重復別人的發言。仿編故事過程中,教師提供了事先準備好的物品,是否可以讓幼兒自己想象著編呢?在小猴賣“○”和小猴賣“□”中對于幼兒的講述教師沒有分步驟小結,沒有引導幼兒將這段話完整的復述一遍,以至于在后面整篇故事的復述中能力稍差的幼兒有些吃力,但整個教學過程較完整、緊湊,較好的完成了教學目標。
小百科:猴子是一個總稱。靈長類中很多動物我們都稱之為猴。靈長目是哺乳綱的1目,動物界最高等的類群,大腦發達;眼眶朝向前方,眶間距窄;手和腳的趾(指)分開,大拇指靈活,多數能與其他趾(指)對握。他也是中國十二生肖之一。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讓幼兒觀察、操作、探索,了解種子的內部特征。
2、激發幼兒的科學探索。
活動準備:
各種種子、放大鏡、紙、記號筆、錄象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師出示各種各樣的種子,進行提問:
1、“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什么?”
2、“為什么叫種子呢?”
(二)、操作探索
1、師提問:“請你們猜猜種子里面有什么?”
(幼兒將自己的答案以繪畫的形式記錄在紙上)
2、幼兒介紹自己猜測的答案
3、師再次提問:“種子里面到底有什么?種子有哪些部分組成?”
(幼兒解剖各類種子,用放大鏡進行觀察,再次將自己的答案以繪畫的形式記錄在紙上)
4、幼兒介紹自己觀察的結果
(三)、觀賞結束
1、幼兒觀賞錄象,驗證自己的答案
2、師結束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體驗生活中處處充滿了歡樂,處處有微笑。
2、感受微笑的力量,愿意用微笑給別人帶去快樂。
活動準備:
一組表情照片、空白的圓形卡片、蠟筆等、幻燈片活動過程:
一、體驗生活中的快樂,感受微笑
1、引導幼兒笑瞇瞇的對客人老師打招呼導語:怎樣對客人老師打招呼,客人老師會很開心?(笑瞇瞇)客人老師看到小朋友都笑瞇瞇的,很開心,他們也會很高興的.
2、出示一張微笑的圖片:看看朋友怎么了?他為什么那么開心啊?(引導幼兒講講可能發生什么事情讓圖片上的朋友開心的笑)3、我在后面布置也放了一些照片,等一會兒,請大家去看一看,說一說,看看照片上的朋友為什么那么開心的笑?(幼兒自由選擇照片討論,老師傾聽引導)4、交流圖片:導語:這張照片上的朋友怎么了,發生了什么開心的事情?
幼兒講述中的個別總結:和好朋友分享食物真開心啊!所以會微笑!收的朋友的禮物,送朋友禮物都是開心的事情!所以會微笑!爺爺奶奶愛寶寶,寶寶多開心啊!所以會微笑!和家里人一起旅游,真開心啊!所以會微笑!……小結:原來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充滿了開心,快樂的事情,生活中處處有微笑。看到別人微笑你有什么感覺?
小結:你開心所以我開心,你快樂所以我快樂!
二、進一步體驗,感受微笑能夠帶給他人快樂
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進一步體驗微笑的魅力提問:看到你們這樣開心的笑,我也感到很快樂。可是有一只小蝸牛,他心里有心事,這究竟是為什么呢?
欣賞幻燈片前半段,(森林里的小動物都是好朋友。小伙伴們互相幫助,互相照顧,快樂的生活著!小鳥為大家唱歌,朋友們真開心啊!小白兔為大家送信,朋友們真快樂啊!大象為大家蓋房子,朋友們真高興啊!小蝸牛很著急,他也想幫助朋友,讓朋友開心,快樂!但是他只能在地上慢慢地爬,別的什么也干不了。一天,小白兔來到小蝸牛身邊,小蝸牛向小白兔微笑著說:“早上好”。小兔說:“小蝸牛,你的微笑真甜,看到你的微笑我真開心!”。小蝸牛想:對呀,我可以對朋友們微笑。大家看到我的微笑一定也會很開心,很快樂的!但是,怎樣才能把我的微笑送給朋友們,讓他們每天都能看到我的微笑呢?)
提問:小烏龜怎樣才能把自己的微笑送給朋友呢?讓朋友們無論在什么地方都能看到自己的微笑呢?(鼓勵幼兒結合自己的經驗充分展開想象為小蝸牛想辦法)
小結:朋友們收到了禮物,看到小蝸牛甜甜的微笑,也都開心地微笑起來。
三、制作微笑卡,傳播微笑導語:
原來微笑的力量那么大,既能給朋友帶來快樂,而且能夠讓自己變漂亮、心情也很好,還可以交到很多新朋友。我們也來學學小蝸牛,把自己的微笑畫在卡片上,做張微笑卡送給別人好嗎?你想把微笑卡送給誰呢?送微笑卡的時候可以和朋友怎么說?
四、活動延伸:送微笑卡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幼兒掌握左右,能以自身為中心區別左右,并能用語言完整描述左邊和右邊籮筐的物品;
2.初步學習以物體為中心,區別物體的左右;
3.發展幼兒的空間方位能力。
活動準備:
課件、籮筐三個、蔬菜圖片(土豆、蘿卜、白菜若干)、食物圖片
活動過程:
一、教師組織幼兒以故事的形式欣賞繪本片段,導入活動【看課件)
二、引導幼兒以自身為中心,區別左右,緊緊抓住“左手是拿碗的,右手是拿筷子的”這一點進行聯系
問:小朋友們,我們吃飯的時候是哪只手拿碗?哪只手哪筷子呢?
小結:我們都是左手拿碗的,右手拿筷子的。
三、練習以自身為中心區別左右
1.請幼兒伸出拿筷子的手或拿碗的手。
2.舉手,請幼兒聽老師的口令,舉起左手或右手。
3.拍肩,請幼兒根據老師的指令,用左手拍左肩或右手拍左肩。
四、學習以物體【籮筐、蔬菜)為中心區別左右
1.出示三種蔬菜圖片,每個幼兒聽老師的指令操作,將蘿卜放在中間,把土豆放在蘿卜的左邊,把白菜放在蘿卜的右邊。看看誰放得又對又快。
2.幼兒操作將蔬菜裝進籮筐。出示三個籮筐,讓幼兒觀察左、中、右擺放的籮筐。幼兒聽口令將土豆放進左邊的籮筐,白菜放進右邊的籮筐,蘿卜放進中間的籮筐。
3.幼兒說說左邊的籮筐裝了什么蔬菜?右邊的籮筐裝了什么蔬菜?教師檢驗對對錯。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教案范文匯編六篇】相關文章: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教案范文匯編四篇02-15
【實用】幼兒園大班教案范文匯編六篇02-12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教案匯編四篇02-10
【實用】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匯編五篇02-13
【實用】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匯編五篇02-09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教案范文合集六篇02-11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范文5篇02-05
【實用】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范文5篇02-12
【實用】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范文7篇02-10
【實用】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范文9篇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