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匯總7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知中國結的色彩、構造。
2.通過“中國結”感受中國人民的團結,激發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
3.學習客觀的評價自己或別人的作品,從而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
4.培養幼兒良好的操作習慣,保持桌面干凈。
活動準備:
在室內布置大大小小的中國結
活動過程:
1.觀察“中國結”感知其色彩、構造。
(1)為什么叫“中國結”?
小結:中國結是中國人自己發明的,是有中國特色的布繩結,體現了中國人的團結、勤勞勇敢,人們把美好的愿望編織到中國結里。
(2)認識中國結它們有哪些相同的地方?(紅色)你看到紅色有什么感覺?中國結下面的這些是什么呢?出示"流蘇"的字卡。這些流蘇還像什么?還有什么是相同的呢?(教師用手摸“結”來提醒幼兒)每個中國結都有結,有心形的、菱形的、圓形的,這是中國結的身體,叫“結體”(出示漢字),表示團結起來力量大。這是什么呢?它像中國結的耳朵,是“結耳”(漢字)。如果它能聽到聲音,他會聽到哪些聲音呢有結耳、結體、流蘇就可以組成一個“中國結”(漢字)。中國結有很長時間了,每逢節日,人們就會編織中國結,把希望、心愿都編在了結里,希望能實現。
2.看幻燈擴展幼兒的認識你喜歡哪一個?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進行說明。例如:魚表示年年有余,簸箕表示豐收,酒桶表示長長久久……你在哪見過中國結?你看到中國結感到怎樣?
3.活動延伸:設計中國結請你來設計一個中國結,把你美好的祝福都編進去。
活動反思:
中國結是我們中國特有的民間手工藝術品,它美麗神奇,豐富多樣,蘊涵著美好的意義。在民族文化共享的今天,中國結也走上了世界文化的行列,深受大家的喜愛,國內國外都有它的影跡,它是我們民族的驕傲。新《綱要》中提到,適當向幼兒介紹我國民族文化,使其感知人類文化的多樣性,培養理解尊重及熱愛的情感。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2
活動名稱:
美術活動《快樂的圣誕節》(唱唱畫畫)
活動目標:
1、幼兒能邊唱邊畫出圣誕老人,并添畫出相關的內容。
2、音樂和美術結合,發展對圖形的想象及探索組合規律。
3、感受節日的歡樂氣氛。
4、讓學生了解節日的習俗。
5、通過參加節日環境創設,感受參與節日慶祝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 范畫、圣誕老人的掛件。
2、 幼兒每人一張紙、水彩筆、油畫棒。
活動過程:
1、談話:12月25日是什么節?圣誕節是什么樣的?哪些地方發生了變化?人們會干什么?豐富幼兒對圣誕節的認識。
2、出示圣誕老人掛件,請小朋友觀察。
提問:圣誕老人是什么樣子的?
小朋友想來畫圣誕老人嗎?老師這里有一首神奇歌曲,歌曲唱完圣誕老人就會來到你的眼前。
3、教師邊唱歌邊在黑板上畫,請小朋友仔細聽和看。
提問:剛才老師唱了些什么?
幫助幼兒熟悉歌詞,并理解歌詞所唱的代表的是那一部分。
4、幼兒學唱歌曲,并伸出手指在空中邊唱邊畫練一練。
5、幼兒用水彩筆在紙上畫圣誕老人,畫好后引導幼兒添畫上房子、圣誕樹、雪人、雪花、馴鹿等相關背景。
6、幼兒繪畫,教師隨機指導。
提醒幼兒用水彩筆涂顏色,油畫棒打底色。
表揚想象豐富、有創意、畫得好的小朋友。
7、評價。
采用小朋友間互相評、自我評價、老師點評的方式進行講評。
從想象力、構圖、涂色等方面進行評價。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討論斑馬的圖片,進一步了解斑馬的外形特征以及身上條紋的作用。
2、探索和學習運用炭鉛筆繪畫的技巧和注意事項。
3、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與創造,喜歡裝飾。
4、培養幼兒良好的作畫習慣。
【活動準備】
1、斑馬的圖片。
2、圖畫紙、炭鉛筆。
【活動過程】
一、出示斑馬的圖片,請幼兒觀察斑馬的外形特征,向幼兒提問:
1、斑馬的外形有什么特征?(身上有黑白的條紋。)
2、斑馬身上的黑白條紋有什么作用?
(一種說法是,在日光和月色的照射下,斑馬的條紋可以將斑馬身軀的輪廓打亂,使其形狀變得模糊,不易被天敵發現,起到保護自己的作用;另一種說法是,當斑馬群奔跑時,斑馬的花紋會讓襲擊者眼花繚亂,從而放棄追捕。)
二、請幼兒利用炭鉛筆,在圖畫紙上繪畫斑馬。
教師可介紹炭鉛筆是繪畫和素描的工具,并示范使用炭鉛筆的技巧,例如怎樣控制手的力度,繪畫出不同粗細和深淺的線條。
三、教師可指導幼兒先畫橢圓形作為斑馬的身體,然后畫四條腿和蹄子,再畫脖子和頭部,最后才畫身體上的黑白條紋。
四、幼兒可豐富畫面,例如兩只斑馬在吃草、斑馬在草原上奔跑等,為圖畫設計豐富的背景。提醒幼兒不要用手磨擦線條,以免弄臟畫面。作品完成后,教師可將作品噴上定畫液作保護,防止炭粉脫落。
五、請幼兒描述圖畫中的故事,并把作品展示在展覽角中,供幼兒互相欣賞。
【活動建議】
活動前在美工區投放炭鉛筆,可讓幼兒使用炭鉛筆隨意繪畫,引發他們的興趣和探究欲望,幫助幼兒熟悉材料。
【活動反思】
平時我在區域里投放新材料時,我都會給孩子們介紹玩法,可能也是這個原因使得孩子們對老師形成了依賴,不愿意自己動腦筋探索新材料的玩法,案例中的偉偉就是這樣看也不看材料便習慣于問老師材料的玩法。看來老師的事先講解,不僅損失了幼兒自己探索材料玩法的機會,同時還限制了孩子們探索一物多玩可能性。以后在投放新材料時,老師要多鼓勵幼兒自己探索材料的玩法,并鼓勵幼兒能夠玩出自己不同方法來,而不是一味地讓幼兒按照老師所提供的方法來一步一步的完成,要充分發揮幼兒游戲的.自主性。
可以看出偉偉在制作斑馬時,只是為了急于完成作品,而沒有仔細探索更好的制作方法,也沒有考慮到作品的美觀性。孩子制作斑馬就是在完成任務,而不是把它當成一個作品去小心地完成,并沒有真正享受到游戲的過程。教師要展示優秀作品以激勵像偉偉這樣的幼兒認真對待自己的作品。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欣賞有關恐龍圖片,了解恐龍不同的外形特征。
2、在認識和了解恐龍的基礎上,抓住不同恐龍的個性化特征進行表現。
3、大膽表現自己想象中的恐龍。
活動準備
1、幼兒對恐龍有初步的認識。
2、各種恐龍圖片,如霸王龍、蛇頸龍、翼龍、劍龍等。
3、勾線筆,畫紙,油畫棒,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認識恐龍。
教師:你們知道它們是什么恐龍嗎? (霸王龍、蛇頸龍、翼龍、劍龍等)
2、觀察圖片,了解恐龍不同的外形特征。
(1)引導幼兒觀察霸王龍的特征。
教師:這是什么恐龍? (霸王龍)霸王龍最明顯的特征是什么? (滿嘴都是尖利的牙齒,可以撕咬任何食物)它的頭部是什么樣子的?像什么?它的身體是什么樣子的?可以用什么線條來畫呢?
(2)引導幼兒觀察劍龍的特征。
教師:這又是什么恐龍? (劍龍)在它的外形上有個最明顯的特征是什么你們知道嗎?(身上長著劍一樣的骨質板,從頭到尾都是)這些“劍”是什么樣子的?它的身體是什么樣子的?像什么呢?
(3)引導幼兒觀察另外幾種恐龍,把握恐龍的外形特征。
教師小結:恐龍一般身體大,尾巴粗而長,后腿粗壯,從頭至尾線條像山坡一樣,它們都有鋒利的牙齒,有甲、劍等生長物。
3、教師提出要求,幼兒大膽作畫。
(1)教師:今天我們要用線描裝飾的方法來畫恐龍,可以先在紙上將恐龍輪廓畫出來,再用不同的線條和花紋進行裝飾。
(2)教師:恐龍畫好后,還可從添畫上我們上次畫過的蕨類植物,來豐富畫面。
4、展示幼兒作品。
活動建議
☆環境創設 ①開辟“恐龍博物館”,引導幼兒搜集、展示各種形態不同的恐龍玩具。②設置“恐龍創意空間”,展示以幼兒繪畫形式表現的各種恐龍想象創意作品。
☆家園共育 ①與幼兒共同搜集關于恐龍的圖片或玩具,讓幼兒了解各種恐龍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性。②可開展親子活動,請家長利用節假日帶幼兒到恐龍園去玩一玩,讓幼兒親身去感受恐龍的兇猛、恐龍的巨大。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玩顏色,對色彩的變化感興趣。
2、學習簡單的拓印方法,發展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準備:
準備紅、黃、藍三種顏料,每人準備毛筆一支、調色盤一個,鉛畫紙、白紙、夾子等。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引起興趣。
師:"今天王老師要請小朋友一起來當小小魔術師好不好?"教師出示調色盤,引導幼兒認識一下顏色:"你們看,老師盤子里準備了一些顏料,這些顏料是什么顏色的呢?"(紅、黃、藍)
2、引導幼兒大膽的嘗試變色游戲。
(1)師示范并講解:"今天我們就要用紅黃藍三種顏色來變魔術看看王老師是怎么來變的好嗎?先拿一支毛筆蘸點水蘸上紅色,把它放在盤子里,然后呢再蘸點黃色,把紅色和黃色攪和在一起變變變,你們看變出了什么顏色?(橘黃色)把變出來的顏色涂在這個鉛畫紙上。"師再選擇別的顏色用同樣的方法進行變色1-2次。
(2) 幼兒進行調色操作,教師觀察,并進行適當指導。鼓勵幼兒大膽地進行變色。
師:"現在王老師要請小朋友來變魔術了,看看哪個小朋友變的顏色最多,變出來的顏色我們把它涂在鉛畫紙上,呆會有大用處。"(提出衛生要求--魔術師要小心啊,千萬別把魔術變到外面,(3) 學習拓印的方法:(師出示一張白紙)"看王老師手里有一張白紙,我們把它按在剛才畫好的畫上,用夾子夾住,然后輕輕的在上面壓壓,再輕輕的提起來,你們看印出了什么?"
3、添畫。
(1) 師示范給印出來的畫添畫。"王老師覺得有點象一只螃蟹的殼,王老師把它變一變,變成一只螃蟹行不行。"(2) 幼兒操作。鼓勵幼兒大膽想象,添出與其他小朋友不一樣的畫。
4、分享活動的樂趣,積累經驗。
教師展現幼兒作品,讓幼兒互相欣賞作品,教師及時鼓勵、表揚一些作品富有創造力的幼兒。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感受風箏的對稱美。
2、啟發幼兒大膽想象、創造,運用多種材料裝飾風箏面。
3、使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4、鼓勵幼兒樂于參與繪畫活動,體驗繪畫活動的樂趣。
5、養成大膽用色、均勻涂色的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1、教室里布置“風箏展”,課前帶幼兒參觀、欣賞過各種風箏,了解風箏的基本特征。
2、幼兒課前已經知道并練習過用不同的方法剪出兩個一樣的圖形。
3、教師制作好的風箏面若干,一只采用的裝飾材料顏色和馬夾袋底色差不多;一只圖案排列比較凌亂,分布不均勻;還有一只顏色深淺搭配清晰,圖案分布均勻。
4、每組放有各種彩紙(皺紋紙、自粘紙、手工紙、泡沫紙);剪好的幾何圖形若干;幾支鉛筆。
活動過程:
一、帶幼兒進教室,自由欣賞各種風箏。
1、幼兒自由欣賞各種風箏。
師:“哇!這么多的風箏,我們一起來看看!”
2、幼兒自由的和同伴交流,教師在旁傾聽。
師:請和你的好朋友說說你喜歡那個風箏?為什么喜歡它?
二、引導幼兒感受風箏的對稱美。
師:小朋友剛才都找到了自己喜歡的風箏,趙老師這里也有一只我喜歡的風箏。
1、出示一只圖案對稱的風箏。
師:你們覺得它怎么樣?(幼兒自由發表意見)
2、引導幼兒感受這只風箏的左邊和右邊的形狀和圖案都是一樣的。
師:請小朋友看看這只風箏左邊的翅膀和右邊的翅膀,你發現了什么?翅膀上的圖案呢?
三、幼兒討論如何裝飾風箏面。
師:這些風箏真漂亮,我們也來做一只漂亮的風箏好嗎?(教師出示制作好的幾只風箏面,請幼兒比較怎樣裝飾可能最好看。)
師:你最喜歡哪只風箏?為什么?(引導幼兒觀察比較,三只風箏的優點和缺點)師:怎樣才能剪出兩個一樣的圖形。
四、幼兒制作風箏面。
師:請小朋友用自己喜歡的彩紙剪出各種漂亮的圖形把自己的風箏裝飾的最漂亮。
注意事項:
1、幼兒做到一半時,教師可請幾位能力強一點的幼兒,用鉛筆畫自己喜歡的圖案進行剪貼。
2、做的快的幼兒可以幫助做的慢的幼兒。
3、請配班老師幫助幼兒一起把線系在風箏上。
五、帶幼兒去放風箏。
師:小朋友可以一起去操場上放風箏,比一比誰的風箏最漂亮。
活動反思:
教室四周掛著形狀各一,色彩鮮艷的風箏讓幼兒興奮不已,他們都想把自己看到的風箏圖案說給朋友聽,男孩子特別喜歡動畫片中的人物形象,奧特曼是他們的首選,我順應他們的興趣讓他們先觀察風箏上的奧特曼有幾個,他們在風箏的什么位置,再引導幼兒欣賞蝴蝶風箏。由于順應了幼兒的興趣需要,幼兒在觀察圖案時非常投入、觀察細致,從而充分欣賞、感受了風箏的對稱美,在風箏裝飾中也能較好地遷移學到的經驗。整個活動幼兒興趣盎然,積極主動,充分體驗了自己制作、放飛風箏的樂趣。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學習制作簡單的福燈籠,并進行裝飾。
2.喜歡參與手工活動,體驗制作福燈籠的快樂。
3.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后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成良好習慣。
4.感受繪畫的趣味性,體會創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彩色紙、剪刀、絲帶、膠棒等。
2.教師自制福燈籠一個。
活動過程:
一、 活動導入
師:小朋友們,過幾天就是元旦了,你們想把我們的教室裝飾得漂漂亮亮的嗎?
1.教師出示自制的福燈籠。
師:你們覺得這個燈籠漂亮嗎?它和買的燈籠有什么不同?你們能看出這個燈籠是用哪些材料制作的嗎?
2.引導幼兒講述制作燈籠的步驟。
3.教師講解、示范制作燈籠的方法。
(1)先在長方形的紙上進行裝飾。如:紙的上下兩條長邊進行裝飾。
(2)將長方形的紙圍成一個圓柱體或者折成長方體、三棱柱,并將對邊粘貼牢固。
(3)用彩紙做成小穗頭粘貼在燈籠的底部。
4.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1)提醒幼兒正確使用剪刀。
(2)注意滿足個別幼兒的需要,幫助個別幼兒完成作品。
活動延伸:
一起將幼兒自制的福燈籠懸掛在教師中,裝飾節日的教室。
活動反思:
為了迎接元旦,班級里帶來了各種各樣的燈籠。每個班級張燈結彩,貼對聯,掛“福”字,掛燈籠。對于孩子們來說,他們對燈籠還是很熟悉的,對于這次的水粉寫生畫“新年燈籠”孩子們還是很感興趣的。
本次活動的主要目標在于:通過觀察和欣賞各種燈籠,能共用水粉筆勾畫出自己喜歡的燈籠造型并且能夠大膽選色,嘗試用水粉平涂或點彩的方法裝飾燈籠。活動開始,請小朋友們談談過新年需要什么來裝扮教室,孩子們自然而然就引出了主題。有紅色的小貓咪燈籠,有圓形的小熊燈籠,還有圓形的大紅色燈籠……這些都是孩子們最近在教室里觀察得到的印象。當我說,“我們今天來畫燈籠”時,孩子們的眼睛閃爍著興奮與欣喜。第一環節出示燈籠時,由于孩子們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小動物的燈籠上而忽略的傳統的花燈和大紅燈籠。這個環節應該傳統的燈籠放一桌,小動物造型的燈籠放一桌,讓幼兒區觀察。這是我被我忽略的問題。在燈籠的組成部分孩子們都說出了這些燈籠的基本特征,但是唯一的共同處(都有燈籠穗和手提)由于我的提問方式不夠白話,孩子們可能沒有聽懂,都沒有回答上來。在第三環節孩子們在作畫的過程中都能運用蘸一蘸,舔一舔,涂一涂;蘸一蘸,舔一舔,點一點的方法去畫自己喜歡的燈籠,但是由于第一環節忽略了燈籠的共同特,所以有兩名幼兒在畫好的小動物燈籠后又添加了太陽,草地等東西,這是沒有預料到的。在最后講評的環節也沒有給予間接的否定讓幼兒說出這兩幅作品和其他作品的不同之處,而是一再強調了動物造型燈籠的特點。
本節課雖然不是很成功,但是為以后的水粉繪畫活動中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在以后的課程中應該做到教師是一個活動的支持者,孩子的引導者,觀察者,要善于發現、捕捉孩子的經驗、信息,適當的對孩子進行引導、啟發,使活動得以有效地開展。此外,老師也要信任孩子,能大膽的放手讓幼兒自己去發現、去交流、爭論、質疑。另外要讓幼兒多多了解我們偉大祖國的傳統文化。
小百科:中國燈籠又統稱為燈彩,是一種古老的漢族傳統工藝品。起源于20xx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前后,人們都掛起象征團圓意義的紅燈籠,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
【【精品】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匯總7篇】相關文章:
【精品】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范文九篇02-08
【精品】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匯編10篇02-07
【精品】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范文7篇02-03
【精品】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模板五篇02-03
【精品】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合集八篇02-03
【精品】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合集九篇02-03
【精品】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合集五篇02-03
【精品】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范文6篇02-03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模板匯總8篇02-12
精選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匯總八篇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