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范文五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感受樹林色彩的豐富。用遮擋的方法畫出樹林,嘗試有目的地選擇顏色,運用點彩的方式進行漸變色點畫。
2。喜歡水粉畫創作,體驗創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已有用水粉點彩的經驗。
2。教具準備:彩色的樹林圖片一幅 。
3。材料準備:水粉顏料、油畫筆、素描紙、鉛筆。
活動過程:
1。提問導入,引起興趣。
師:"你喜歡樹林嗎?你心中的樹林是什么顏色?"(幼兒自由回答)
2。欣賞圖片,感受樹林遠近色彩的漸變。
(1)出示圖片《彩色的樹林》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幅彩色的樹林,我們一一看。"
(2)提問:"在這片彩色的樹林里,你看到多少種顏色?""離我們近的這片樹,顏色有什么變化?"(綠色和黃色之間的漸變)遠處的那片樹,顏色又是怎么漸變的?
3。指導幼兒學習漸變色的點彩畫方法和過程。
(1)回憶點彩畫的繪畫方式。
"老師前兩天帶著小朋友們玩過點彩畫,你還記得是怎么畫得嗎?"(對了,就是用密集的點來表示色塊,可以一圈一圈的由內向外點畫或一圈一圈的由外向內點畫。)"今天,我們要提高一點難度,學習用同一色系的漸變色來畫點彩畫《美麗的樹林》。先看老師來給你們畫一畫。"
(2)教師示范,并講解要點。
"在這張紙上有2棵重疊的大樹,我選綠色來點畫近處大的這棵。我想用一圈一圈由內向外的方式來點畫,你們仔細看哦!""咦,綠色畫好后,我是怎么把畫筆弄干凈的?哪個看得仔細的小朋友愿意介紹一下?"(說得很好,我先在干凈的水里把畫筆洗干凈,然后又在干的抹布上把水舔干。
"接下來,應該選擇哪種顏色才會形成同一色系的漸變色呢?"(淺綠色、黃色)好,讓我來試一試!"
(3)請幼兒參與,提高活動積極性。
"有哪位能干的小朋友愿意上來幫我用漸變色畫出這顆樹的樹干。"根據幼兒的作畫情況,予以相應的說明和。
3。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1)提出繪畫要求。
"下面,讓我們一起動手用點彩畫的方式畫一幅有漸變色的美麗樹林。畫之前,老師要提幾個要求:第一、先用鉛筆在紙上輕輕地畫出一片樹林,樹林里的樹木要表現出遮擋的關系;第二、在點彩的時候,要選擇同一色系的顏料,換顏色之前一定要記得把畫筆清洗干凈;最后,請大家安靜地畫畫。有問題或遇到困難可以舉手問老師。"
(2)幼兒作畫,教師巡視指導,給能力弱的幼兒指導和幫助。
"下面,請小朋友輕輕地轉過你的椅子,拿好紙和筆開始畫《彩色的樹林》。
4。送貼花的方式評級作品。
標準:樹林之間遮擋關系明顯,顏色漸變的合理,好看。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運用剪、貼、卷的技能在紙杯上制作木偶。
2、鼓勵幼兒克服制作中遇到的困難,堅持做好木偶。
3、體驗克服困難后取得成功的快樂。
4、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后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成良好習慣。
5、培養幼兒對美的欣賞能力,體驗成功帶來的喜悅。
活動準備:
紙杯、彩色臘光紙、布頭20cm×20cm、剪刀、水彩筆、漿糊、抹布。
活動過程:
(一)出示紙杯木偶,引起幼兒興趣。
(二)介紹制作材料:布——做衣裳;紙杯——做頭;臘光紙——做頭發等。并觀察由教師提供的半成品所表現紙杯木偶制作的步驟。
(三)提出制作要求:
1、在規定時間內做好紙杯木偶。
2、遇到困難時能自己動腦筋或與同伴商量解決。
3、要和老師做的不一樣:表情、年齡特征等。
(四)幼兒動手制作:
1、教師進行觀察,看幼兒是怎樣解決遇到的困難。
2、對能力差的鼓勵他想辦法完成。
(五)結束活動:將做好的作品展出,進行評價:
1、哪個木偶最漂亮?
2、你做的時候覺得哪里最難做?后來你是怎想辦法的?
3、表揚做得又快又好的幼兒,鼓勵沒做完的幼兒在遇到困難時能多想幾種辦法,這樣就能動作較快地做好木偶。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l、學習運用泥板造型、刻畫等手法表現古淹城的建筑特征。
2、對我國古代建筑感興趣,樂意用陶藝表現。
1、有條件的可組織幼兒參觀古淹城。
2、古淹城建筑物圖片若干。
3、陶泥、工具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談話喚起幼兒的回憶:
(l)教師:上次我們一起參觀了古淹城,你們還有印象嗎?誰來說說,你看到那里的房子、城墻等建筑是什么樣的?
(2)出示圖片,幼兒自由交流,進一步了解、掌握其建筑特征。
●通過提問,喚起幼兒對已有經驗的回憶;通過交流、觀看圖片,使幼兒對古建筑特征的了解更為清晰,為幼兒開展制作打下基礎。
2、教師交代活動內容。
教師:今天我們就運用已學過的泥板造型、刻畫等手法把你看到的古淹城表現出來。
3、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提醒幼兒要大膽表現出古建筑的特征。
4.展示作品,教師進行講評。
(1)教師:你最喜歡哪個建筑?為什么?
(2)鼓勵幼兒進行自評或他評,教師對個別有創意的、能突出建筑特征的作品進行重點講評,供幼兒相互學習。
●通過展示作品,讓幼兒進行互評,達到了相互學習、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時也發展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教師的點評更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為幼兒今后的制作開拓了廣闊的思維空間。
活動建議:
☆環境創設收集有關古淹城的圖片,張貼于活動室墻面供幼兒欣賞。
☆家園共育請有條件的家長帶幼兒到古淹城走一走、看一看,并給幼兒講講有關卉淹城的故事。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4
設計思路:
幼兒通過繪畫來表達表現人們歡度節日的愉快氛圍,讓幼兒在節日的愉快氛圍中用自己的筆觸表現生活,記錄生活中的美。此次活動《煙花》。意在通過中國傳統節日放煙花的習俗,表現煙花燦爛輝煌的瞬間。培養幼兒的繪畫能力。
活動目標:
1、嘗試表現仰面人的形態并合理安排畫面。
2、體驗看煙花的快樂以及過節時的愉快氛圍。
3、認識煙花,知道煙花是新年和慶祝活動上燃放的。
4、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5、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活動重難點:
畫面合理布局以及表現仰面人的形態。
活動準備:
1、Ppt課件:煙花 。
2、人手一只記號筆、蠟筆、紙、教師的范例。
活動過程:
一、回憶經驗,引起興趣
“我們中國有著許多的傳統節日,比如:中秋節、國慶節、春節等等。我們也有許多慶祝節日的方式,我們來看一看這是什么?”
小結:我們都很喜歡過節,過節真熱鬧,美麗的煙花太漂亮了!
二、觀察比較、了解特征
1、認識仰面人(出示正面人和仰面人各一幅)
一起看煙花。美麗的煙花放得很高很高,你覺得這兩個小朋友誰能看得到煙花?
小結:原來我們要把頭仰起來,仰得高高的才容易看得到美麗的煙花。我們把腦袋仰得很高的小人叫做仰面人。我們一起來學一學仰面人的動作。
2、對比觀察、了解特征
正面人和仰面人的臉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小結:正面人的臉和仰面人的臉是上下顛倒的,所以我們在畫仰面人的時候也要把畫畫的順序顛倒一下。正面人的臉是從上往下畫的(從頭發開始往下畫),而仰面人的.臉要從下往上畫(是從頭發開始往上畫)。
三、欣賞煙花
1、課件演示,初步了解煙花的基本形狀。
這是什么?(煙花)
煙花象什么?都有些什么顏色?
(豐富詞匯:五顏六色,彩色的)
2、煙花真漂亮,你們想放煙花嗎?
今天我們用蠟筆來放煙花好嗎?
四、教師示范,個別幼兒操作嘗試。
(1)先定好畫小人的位置,找到紙的最中間的位置畫人物的腦袋。
(1)畫仰面人時,教師畫臉的輪廓,個別幼兒嘗試添畫五官。(腦袋圓圓畫中間,頭發黑黑占一半,再畫眼睛和鼻子,嘴巴彎彎像座橋,別忘耳朵在兩邊。)
(2)引導語:小人畫好了,我們還能在身邊增加一些裝飾,你看,小區里還有綠化帶呢!
(3)引導語:我們看到的煙花可漂亮啦!美麗的煙花放得又大有高,還五顏六色呢!
五、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創作要求:
1、思考畫面安排,主體明顯(小人畫得大一些,特別是腦袋要畫的大一些)。
2、仰面人的五官從下往上畫,注意不要把紙倒過來畫。
指導語:“學畫仰面人倒過來的臉,才是我們今天學到的新本領,XXX把紙倒過來畫正面人的臉,看來沒有學會今天的本領哦!XXX已經學會畫仰面人的臉了,我真高興呀!那么你們學會了嗎,都快點試一試。”
3、煙花有的大,有的小,顏色都很鮮艷哦!
六、引導評價
1、幼兒畫面安排是否合理。
2、仰面人的五官形態是否正確、布局是否合理。
結束活動:
1、講評,表揚大膽選用不同顏色作畫以及畫面飽滿的幼。
2、我們用蠟筆放了這么多的煙花,大家一起來看煙花吧!
活動延伸:
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放煙花。
活動反思:
活動中孩子都表現極大的興趣,孩子通過稚嫩的雙眼和充滿了幻想的心靈來喚起美,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他們主觀的心靈世界,而不是我們看到的客觀實在,煙花綻放了孩子的靈感。孩子有“畫語權”。美術是孩子生命中所不可缺少的,我們老師不能因為無知或忽視而剝奪了孩子在這個時期的表達權利。孩子的作品往往表達了許多意向和情感,那些線條和色彩,有了象征內心世界的特別意義,如果老師注意傾聽孩子的“心靈畫語”,那么你就開啟了孩子藝術殿堂的大門。
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會不斷探索、向其他有經驗的教師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美術教學能力。讓一股股“活”水注入到藝術這個神圣殿堂中來,讓藝術豐富孩子們的生活,充實孩子們的生活。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從前向后安排畫面,表現簡單的重疊,初步嘗試表現近大遠小。
2、進一步感受萬里長城的雄偉。
3、對方形、圓形,線條等涂鴉感興趣,并嘗試大膽添畫,能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4、體驗運用不同方式與同伴合作作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黑色水彩筆、8K紙、欣賞圖片《長城》、教師勾線范例
活動過程:
一、欣賞重現
1、欣賞長城圖片:這是什么地方?有一首古老的歌:“萬里長城萬里長,長城下面是故鄉。”為什么說長城是萬里長呢?它造在一個山頭上,還是許多山頭上?故鄉又是哪里呢?
2、教師介紹: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建造的,用來抵抗敵人的侵略。每當敵人來侵犯的時候,哨兵就在一個個烽火臺上點起火,拿起武器,隱藏在長城里,打退敵人。現在長城已經不是用來抵抗敵人,而是給全世界人民游覽的名勝古跡。人們會來到長城腳下,爬上一個山頭又一個山頭,因為“不到長城非好漢”。
3、觀察范例:怎樣才能爬到最高峰?有哪幾條線路呢?
討論:山頂上的烽火臺有大有小嗎?(相同大小,近大遠小)
4、師生共同示范——登長城
T:山頭可以一個一個畫,也可以連成一片。畫最近的山頭、烽火臺和一邊的城墻。C:畫另一邊的城墻(注意城墻與山坡的垂直,不讓城墻倒塌。)T:添畫烽火臺和城墻C:畫稍遠的山頭
二、創作聯想
1、今天大家來做登長城比賽,誰畫到最后一個烽火臺就是好漢。
2、引導幼兒畫上許多山頭,把長城畫得長一些。
3、注意城墻與山坡垂直,不要倒塌。當幼兒畫到最高峰時,啟發想象往下會看見些什么,并進行添畫。
三、引導評價
今天每個小朋友都登上長城了,真了不起,長大后一定會登上真正的長城,看到我們故鄉的美麗。
活動反思:
《長城》這篇課文,是新課標四年級語文課本上冊第十七課,課文一共四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概括地介紹長城,突出長城的“長”,這是遠看長城;第二自然段,具體地介紹長城,突出長城的“高大堅固”,這是近看長城;第三自然段,由長城展開聯想,歌頌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第四自然段,總結全文,指出長城在世界歷史上的地位,贊美長城是“偉大的奇跡”。
在上課之前,我讓學生做到了充分的朗讀課文,自主完成預習作業,整節課下來,覺得學生的積極性以及對于課文的激情得到了比較充分的調動。
從先教學一、二自然段,再教學三、四自然段這個路子來看,如果能再放手,讓學生就全文談有感受的語句,相信學生可講之處會更多,所談感受體會也會更充實、深切。
在學生發言時,師生對話缺少配合。班級個別學生急于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而忽略了其他同學的發言,忽略老師的講解。這樣的課堂雖然顯得學生躍躍欲試,自主活躍,但無法讓學生在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思想的體會上有更深一層次的提高及升華。這也是今后教學中我應該注重訓練和正確培養的地方。
【【精品】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范文五篇】相關文章:
【精品】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范文5篇01-27
【精品】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匯總5篇01-22
【精品】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模板9篇01-29
【精品】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模板6篇01-27
【精品】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模板7篇01-26
【精品】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模板四篇01-26
【精品】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十篇01-26
【精品】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匯總七篇01-26
【精品】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模板匯總10篇01-25
【熱門】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范文九篇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