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幼兒園社會教案合集5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社會教案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認識書包的結構和作用,區別書包的異同點,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思維能力。
2、能用清楚、連貫的語言,大膽表達自己的認識,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及認真傾聽的習慣。
3、敢于想象,大膽表現,發展幼兒創造力。
4、激發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5、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1、書包每人一個。
2、智、彩筆,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1、提問導入課題。
小朋友們馬上要上小學了,小學生每天上學必須帶什么?
2、發現書包的不同特點。
(1)提問引發思考: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書包,你們的書包都是一樣的嗎?有什么不同?
(2)分組討論:互相觀察、議論,發現書包的不同之處。
(3)集中交流:首先請一名幼兒代表小組發言,說說本組發現的書包不同之處,再請小朋友補充自己的發現。
(4)引導幼兒歸納書包在形狀、結構、顏色、圖案等方面的不同點。
3、發現書包的共同特點。
(1)提問引發思考:你們的書包有這么多不同的地方,有沒有相同的地方呢?
(2)分組討論:互相觀察、思考、議論,發現書包的共同特點。
4、收拾整理書包讓幼兒學習整理書包。
活動反思:
捕捉到了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小學生的書包,并以此為出發點,讓學生了解小學生書包內的物品,從而為小學生活做好準備。
本次活動環節,將每個問題設計更加嚴謹,先讓幼兒猜謎語導入活動的主題,進而引入:“小學生要背書包上學?書包里應該裝些什么呢?”從而自然過渡過第二個環節(對各種學習用品經驗交流分享),在兒歌的學習中緊扣活動內容的問題,讓學生更有效地進行學習,避免了一問一答的單調提問。
活動動靜搭配,調動積極性與主動性:活動中,老師提供給每個學生相應的操作機會,從談話(表達對學習用品的認識)——與同伴分享自己所帶來的學習用品——學習兒歌——表演兒歌——畫書包,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能夠與兒歌進行完整全方位的接觸。
存在不足之處:
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朗誦兒歌時,能夠注重提醒學生對兒歌的情感處理,但是對于兒歌、詩歌類的朗誦方式還需提高,完整但過于平淡。
調整策略:
對于詩歌朗誦的情感處理,應在日后的每個語言教學中,首先給學生營造良好的語言氛圍,老師有了朗誦的激情,才能更好地帶動參與到活動中。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2
活動時間:
延中環保日(7月10日)
活動要求:
1、通過活動,使幼兒具有初步的環保意識,懂得廢電池是有害的。
2、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做到不亂扔廢電池。
活動準備:
1、廢電池回收筒。
2、和居委會做好聯系工作
活動過程:
1、認識廢電池
(出示廢電池)這是什么?你在哪里見到的?電池用完了就叫廢電池。你們把廢電池怎么處理的呢?
2、引導幼兒觀察幼兒園的`電池回收筒。這是什么?有什么用?引導幼兒了解“廢電池回收”。知道有廢電池,可以放到我們這個廢電池回收筒中。
3、了解廢電池的危害
電池中含有的元素如果滲入土壤,通過食物鏈進入植物、動物,最后進入人體,就會導致嚴重的疾病。隨手扔掉的廢電池中含有的金屬可能有一天就被自己吃下。
4、討論:處理廢電池
我們怎么處理這些廢電池呢?
我們把廢電池送到居委會去,他們會幫我們處理的。
5、外出:
帶領幼兒將廢電池送到居委會的回收站中。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3
目標:
1、了解自己所居住的小鎮的名稱及環境設施,了解它們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
2、培養愛護自己的居住環境的意識和情感。
準備:
1、請家長向孩子介紹自己所居住小鎮的名稱,認識小鎮的周圍環境、設施,以及各種設施的作用。
2、教師事先做好辛豐鎮各種設施的ppt。
過程:
1、導入
師:小朋友們,你住在哪里?那個地方叫什么名字?
幼兒根據生活經驗回答。
教師:基馮村、東彪村、沿街村……它們都屬于辛豐鎮,可以說辛豐鎮就是我們的家鄉。
2、出示教學ppt,了解辛豐鎮各種設施及其作用。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辛豐鎮的許多照片,我們來看看這些地方我們有沒有去過,它們在人們的生活中發揮了什么作用。
2)幼兒欣賞ppt。
師:誰來告訴我剛才看到了辛豐哪些地方的照片?它的作用是什么?
“請小朋友們先相互討論一下,然后再告訴大家。”
教師總結:小吃店可以為人們提供飯菜;菜場有許多葷、素菜,人們下班后可以去買菜,不必到農民伯伯的田間去采摘,節約了時間;超市里的東西更是豐富多樣,人們可以隨意挑選、購買;醫院可以為人們看病;還有幼兒園和中、小學,讓孩子們接受教育……總之,小鎮中的各種設施都為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方便。
3、幫助幼兒了解經濟的發展帶來了生活質量的改善。
1)介紹各種軸承廠,了解經濟條件的提高給人們的生活質量帶來了變化。
出示農民公園圖片,介紹其中的設施設備,讓幼兒感受到農村也像城市一樣在飛速發展,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讓人覺得很舒服。
2)培養幼兒愛護環境的意識和情感。
教師: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他們對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大家都希望住在干凈、漂亮的環境里。小朋友們怎樣做才能讓我們生活的環境又干凈又漂亮呢?
教育幼兒要愛護環境,不隨手亂扔垃圾,愛護辛豐鎮的花草樹木,還要多植樹、多栽花,美化環境。此外,還要督促家長們也要這么做。
5、畫畫我們設想的新辛豐。
師:小朋友們都來愛護、美化環境,我們辛豐鎮會越變越美,現在就請小朋友們將我們想象中的美麗辛豐畫下來吧!
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重點指導幼兒合理構圖,均勻著色。
6、展示幼兒作品,請小朋友們相互欣賞。
提問:你最喜歡哪個作品?為什么?
7、教師小結。
總結一些幼兒生活中的非環保行為,教育幼兒要時時事事愛護我們的環境,美化我們生活的環境。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了解故事內容,知道"漏嘴巴"是一個不好的習慣。
2、在故事中感受"吃飯時要專心,不要浪費糧食"的道理。
3、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4、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活動準備
故事的PPT、錄音
活動過程
1.看圖引出課題。
(請幼兒看圖)師:小朋友們,你看看圖畫上的是誰呀?(大公雞、小弟弟)今天老師要講一個大公雞和小弟弟之間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大公雞和漏嘴巴》。咦,漏嘴巴會是誰呢,難道小弟弟的嘴巴是漏的嗎,聽一聽故事就知道了。
2.傾聽與理解故事(1)第一遍完整欣賞(錄音)師:故事里都有誰,發生了什么事情?
(2)第二遍分段欣賞(結合PPT)師根據PPT引導幼兒說出圖片內容,提問如下:①小弟弟坐在院子里干什么?②小弟弟碗里的飯為什么撒得到處都是?③大公雞來了說什么?然后做了什么?④大公雞為什么說小弟弟漏嘴巴?⑤大公雞唱的是什么兒歌?⑥小弟弟為什么哭了?⑦奶奶對小弟弟說了什么?⑧后來小弟弟還撒飯粒嗎?
3.引發討論,體會故事主旨(1)幼兒討論:漏嘴巴是不是一個好習慣,平常吃飯的時候怎么樣才能不做漏嘴巴呢?
(2)教師總結:漏嘴巴是一個壞習慣。小朋友吃飯時要專心,不要浪費糧食。同時將幼兒的討論結果編成一首兒歌:一手扶小碗,一手拿調羹,小眼睛、看小碗,一口菜,一口飯,飯菜全部吃光光。
4.活動延伸在日后進餐過程中組織"不做漏嘴巴"的游戲,逐漸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
《大公雞和漏嘴巴》活動反思故事教學是幼兒園在社會教育中常用的方法,這與單純的說教相比更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大公雞和漏嘴巴》是一個形象生動、又極具社會教育價值的故事。《指南》中指出,幼兒的能力和習慣形成是靠日積月累的,并富有重復性的特點,生活活動是一種養成性教育,養成良好的吃飯習慣,不受時間、季節的限制,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教育。本次活動意在讓幼兒知道"漏嘴巴"是個壞習慣,同時也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進餐習慣。本次活動主要有三大環節:
環節一是導入。我以看圖的形式引出故事的兩大主人公:大公雞和小弟弟,并且開門見山說出故事的題目,引發幼兒的猜想:小弟弟是不是就是這個"漏嘴巴"呢?請幼兒帶著這樣的疑問開始故事的欣賞與理解。這符合幼兒的好奇心理,讓幼兒有聽故事的興趣。
環節二是故事的欣賞與理解。該環節是接下去第三環節的鋪墊,只有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才可以引發幼兒的討論。因為是小班幼兒,所以在第一遍完整欣賞采取錄音播放的形式只是為了讓幼兒有一個簡單的感知,故事的理解主要以分段欣賞為主,因此在故事的第二遍欣賞時同時采用了PPT資料,并且隨故事進展設立問題讓幼兒在思考中一步步理解故事內容。活動中幼兒通過看圖以及回答問題較好地理解了故事內容,對于故事的主旨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即小弟弟的"漏嘴巴"是一個不好的習慣。
環節三是討論環節。由于這是一次社會領域的教學活動,上一環節對于故事的欣賞和理解只是該環節的一個鋪墊。幼兒通過故事感知了"漏嘴巴"是個不好的進餐習慣,那么在進餐的時候怎么才能做到不漏嘴巴呢,為此特引發幼兒討論,幫助幼兒加深印象以在日后的進餐中養成良好的習慣。所以這是本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將文學作品回歸到幼兒的現實生活,以提問:"漏嘴巴是不是一個好習慣,平常吃飯的時候怎么樣才能不做漏嘴巴呢?"為切入,并讓幼兒根據生活經驗先自己探討出好的辦法,最后我及時地將幼兒的回答小結成兒歌:一手扶小碗,一手拿調羹,小眼睛、看小碗,一口菜,一口飯,飯菜全部吃光光。
活動的延伸活動則是在日后進餐過程中組織"不做漏嘴巴"的游戲,逐漸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過程,思路比較清晰,教態自然,能夠根據教案的流程來上課。但是整個活動過程的氣氛有點沉,不能夠體現幼兒對活動的樂趣。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感知自己小腳的特征與特點,知道自己小腳的本領。
2.初步了解怎樣保護自己的小腳,養成勤洗腳的好習慣。
3.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4.喜歡參與游戲,體驗。
活動準備:
知識準備:請爸爸媽媽在家帶領小朋友們學習怎樣正確脫襪子、穿襪子。
物質準備:
1.地毯每人一塊。
2.ppt課件、《幸福拍手歌》音樂、《給媽媽洗腳》廣告視頻。
3.活動前一天請爸爸媽媽在家給寶寶們洗干凈小腳,并穿上干凈的襪子。
活動過程:
一、認識自己的小腳丫,感知小腳丫的特征與特點
1.《幸福拍手歌》律動導入
2.認識小腳,感知小腳的特征與特點。
(1)感知小腳的的特征,初步了解小腳由腳趾、腳面、腳心、腳跟等部分組成。
引導語:剛才身體哪個部位和我們一起跳舞了?(小手,小腳)脫掉襪子,真舒服,和你的小腳玩玩吧。你的腳上有什么?動一動。(腳趾,腳面,腳心……)
師:哦,我們的腳趾哪一個長得最胖啊?(大拇指)好,讓我們從大拇指開始數一數每只腳上有幾只腳趾?(幼兒數腳趾1.2.3.4.5)另一只呢?
師:撓一撓腳心,撓撓自己的腳,撓撓別人的腳,有什么感覺?(提前滲透)
幼:很癢!(我們腳心的皮膚感受器很豐富,會比較敏感,所以一撓就會感覺很癢。)
小結:我們的腳由腳趾、腳面、腳心、腳跟等部分組成。
(2)游戲鞏固:“點一點、玩一玩”。
過渡語:我們的小腳可高興了,因為小朋友們今天特別認真的去認識它、了解它,它想邀請我們來玩一個“點一點”的游戲。聽到老師說什么,就用小手去點一點吧!
(你的腳趾點點頭、點點頭;你的腳跟點點地、點點地;你的腳面碰一碰、碰一碰;你的腳心撓一撓、撓一撓。)
二、通過討論及課件展示了解小腳的本領
1.通過討論來了解小腳的本領。
過渡語:呀,小朋友,剛才我們都認識了小腳,你知道小腳都有什么本領嗎?
走路:你的小腳可以帶你去你想去的地方;
跑步:你的小腳可以幫你鍛煉身體;
玩沙:你的小腳可以和你做游戲;
跳舞:你的小腳可以讓你學會一項特長;
玩水:你的小腳可以在夏天玩水的時候,帶給你清涼的感覺;
爬樓梯:你的小腳可以把你帶到你想去的樓層。)
2.觀看課件,進一步了解小腳的本領。(看課件)
小結:呀,小朋友說了這么多小腳的本領,那來看看你們的想法和老師的一樣嗎?我們的小腳有這么多本領,真是我們身體不可缺少的好朋友,我們每天都很需要它。
三、走不同的路面感受光著腳走路時會不舒服或受傷,進而引導孩子保護小腳
小朋友們快看,老師已經鋪好了兩條小路,一條積木,一條地板路。我們一起到小路上走走吧!
教師帶領幼兒光著腳在事先準備好的凸起的積木上走走,感受一下是什么感覺?(刺腳)然后帶領幼兒在地板上走一走,感受一下是什么感覺?(涼涼的)。
教師總結:原來光著小腳走路很不舒服,而且容易受傷,那我們怎樣來保護我們的小腳呢?(引導幼兒說出穿上鞋子和襪子)
師:還有什么辦法能保護我們的小腳呢?
(洗一洗……)
師:你每天晚上都是怎么洗腳的?(爸爸、媽媽幫我洗)。爸爸媽媽幫你把腳洗的香香的、干干凈凈的。
哦,我們來看看有一個小朋友他是怎樣洗腳的?(播放《給媽媽洗腳》的廣告,滲透情感教育。)
師:爸爸媽媽是最愛你的人,每天工作那么辛苦晚上還要幫小朋友們洗腳,讓我們的小腳丫干干凈凈的講衛生、不生病。等小朋友學會了洗腳時,也可以給爸爸媽媽洗洗腳,讓他們也舒舒服服的感受你們的愛!
四、結束
引導語:呀,小朋友們,趕緊摸摸你的小腳,有一點涼涼的了,快,讓我們給小腳丫穿上襪子,然后再來一起做《小腳踏踏》的游戲吧!(在音樂聲《小腳踏踏》中自然結束!)
活動反思:
整節課孩子的興趣很高,也比較溫馨,配上順口的兒歌,孩子們穿脫鞋襪更容易了,不足的地方就是在保護小腳的這一環節,應該引導幼兒自己說出怎樣保護小腳會更好。
【有關幼兒園社會教案合集5篇】相關文章:
有關幼兒園社會教案八篇01-28
幼兒園社會教案合集六篇01-24
有關幼兒園社會教案模板9篇01-28
有關幼兒園社會教案匯編八篇01-27
有關幼兒園社會教案匯總五篇01-26
有關幼兒園社會教案模板8篇01-26
有關幼兒園社會教案范文五篇01-24
有關幼兒園社會教案模板10篇01-22
有關幼兒園社會教案匯總10篇01-22
有關幼兒園社會教案范文九篇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