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合集7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隨著音樂節奏模仿機器人的動作,表現音樂斷頓、詼諧的特點。
2.根據情節表現機器人模仿地球人生活的動作。
3.遷移生活經驗,體驗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音樂《機器人》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了解機器人動作程序師:你們見過機器人嗎?機器人怎樣刷牙和洗臉的?機器人做動作和我們地球人有什么不一樣?
小結:機器人做動作一頓一頓的,還有程序,很有趣。
二、根據情節模仿地球人動作。學習機器人程序1.機器人飛船降落在房頂上,看見地球人刷牙、洗臉,機器人按照程序進行模仿。
2.機器人飛船降落到公園里,看見地球人釣魚、劃船,機器人進行模仿。
請幼兒當地球人教機器人釣魚和劃船動作(要求地球人做動作時機器人看,機器人模仿時,地球人也在看)。
三、遷移生活經驗,模仿地球人生活動作1.飛船降落在幼兒園的圍墻外,看看操場上的小朋友都在玩什么?并學一學。
請個別幼兒當地球人,將小朋友玩的項目用動作做出來,機器人們模仿。
2.地球人找機器人做朋友。
(1)提問幼兒為什么地球人會找機器人首領做朋友?
(2)請個別幼兒扮演地球人找機器人做朋友,并提問在音樂的什么地方對接能量?
3.繼續游玩,模仿地球人生活動作請幼兒扮演地球人帶機器人去另一個地方看一看,教機器人動作。
四、結束活動這次我們在地球玩的時間太長了,必須要回到星球補充能量,請機器人們用我們的程序走回去吧。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肢體動作,道具等感應節奏短短短短長。
2.感受樂曲活潑,歡快的特點,體驗音樂游戲的樂趣。
重點難點:
1.通過肢體動作,道具等感應節奏短短短短長。
2.感受樂曲活潑,歡快的特點,體驗音樂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知道鋸木頭的工具,方法。
2.音樂CD,紗巾,鋼琴。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1.師: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去森林走一走,看一看森林里有很多小動物,讓我們一起來向它們問好吧!先聽一聽老師是怎樣和小動物問好的?(小牛下午好.....等)。
2.師:你們看明白老師是怎樣問好了嗎?現在請你們來問好其他的動物。
二、基本部分:
(一)肢體感應節奏“咿呀咿呀喲”
1.幼兒完整地感受樂曲。
2.揮手游戲,再次感應完整樂曲。
3. 師:這個“咿呀咿呀喲”可調皮了,有時出來和我們玩游戲,有時藏起來不見了。現在我們仔細聽聽,它一出現的時候,揮你的小手。
4.創編動作
5.師:除了小手,還有身體的哪個部位可以和“咿呀咿呀喲”玩游戲?”
(二)道具感應節奏短短短短長
1.運用紗巾感應節奏短短短短長。
(1)出示紗巾,引導幼兒將紗巾變成一把鋸子。
(2)用紗巾練習鋸木頭的本領。
2.通過游戲感應節奏短短短短長。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3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雷神
設計意圖:
《雷神》即為英國作曲家愛爾加所作的雄壯有力的《威風凜凜進行曲》,是大班打擊樂演奏活動,這首進行曲非常形象,有感染力,所以現在已經為許多國家軍隊儀式所采用。全曲速度雖然過快,但是曲調是大調式,節奏也為較簡單的2∕4拍。樂曲分為三個部分,是ABA結構,幼兒較能掌握。本活動是按照第二教時設計,它需要幼兒在運用身體動作和樂器演奏的同時嘗試為樂曲配器和指揮。活動重點是根據節奏朗誦內容匹配相應聲勢動作,如:搖手、拍腿、拍肩、拍手、拍頭等動作,在熟練掌握節奏的基礎上,根據所提供樂器的特點進行匹配演奏,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在分段欣賞樂曲的過程中,利用與音樂相符的動作來理解、表現音樂,用動作讓音樂內容具體化、形象化,更好的幫助幼兒理解和表現。
活動目標:
1.熟悉樂曲的旋律及性質,學習語音總譜和身體動作。
2.能根據總譜的結構及教師指揮動作的暗示進行節奏表演。
3.表演中能夠較好地控制自己的動作,使自己的節奏與同伴保持一致。
活動準備:
1.《雷神》圖片、樂曲圖譜。
2.樂曲《雷神》。
3.幼兒人手一個樂器。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雷神》的兩幅畫面場景,引起幼兒的活動興趣。
教師:小朋友們快看:天上怎么了?
幼兒:閃電、打雷、下雨……教師:那打雷時會發出什么樣的聲音呢,誰來學一學?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學念句子:雷聲轟隆隆。
教師:下過了雨,天又會變得怎樣?小朋友的心情呢?
幼兒:開心、高興……教師小結:有一首樂曲講得就是打雷、下雨、天晴的事情,讓我們一起來聽一下。
(評析:通過兩張簡單的圖片,在幼兒直觀感知的基礎上進行了簡單的交流,然后直接進入主題,引出《雷神》這首樂曲。 )
(二)幼兒完整欣賞樂曲《雷神》。
教師配上說詞和身體動作表演。
(評析:這個環節是為了讓幼兒對樂曲有一個大概的了解。采用視聽欣賞的形式幫助幼兒感受、理解和記住音樂,通過大的圖譜,讓幼兒目有所見、耳有所聞,在不知不覺中帶著喜悅、好奇之心進入作品的美好意境里,并為接下來的活動做好鋪墊。)
(三)理解A段音樂,嘗試用語言圖譜和身體動作來表演。
1。教師配樂念圖譜。
教師:樂曲中都說了什么?(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圖卡,并逐句練習。)(評析:這一環節教師起到了示范作用,為下一環節幼兒跟念做好了鋪墊。)
2。幼兒跟著音樂念圖譜。
教師:小朋友也一起跟著樂曲說一說吧。(播放音樂,幼兒集體念語音圖譜1—2遍。)
3。教師示范身體動作。
教師:現在小手也想來參加呢!我們一起看一看。(教師示范動作。)教師:剛才小手都做了哪些動作?
幼兒:搖手、拍腿、拍肩、拍手。
教師:你們想來試一試嗎?我們來試試看。(教師可用夸張的動作提醒幼兒注意音樂的轉換部分。)
4。幼兒聽音樂做身體動作。
(評析:本環節教師結合譜圖通過自身的示范,幼兒模仿并創編多種方式的節奏表現形式,既避免了幼兒單調的節奏練習,同時又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四)理解B段音樂,并練習身體動作。
1。傾聽B段音樂,猜測故事情節。
教師:轟隆隆的雷聲過后下雨了,雨滴會滴在我們身體的哪些部位呢?雷聲又會在什么時候再次響起呢,我們從第二段音樂中聽一聽,找一找。
教師:從這段音樂中,你發現了什么?(引導幼兒找出雨滴落到的身體部位,雷聲響起的節奏點)
2。幼兒嘗試練習身體動作。
教師:我們把這段音樂也用小手表演一下,雨點落在頭上我們做什么動作?落在肩上做什么動作?落在腿上做什么動作?落在全身又做什么動作?雷聲響起做什么動作?(引導幼兒分別用拍頭、拍肩、拍腿、拍手等動作來表示。)
3。難點過渡句練習。
教師:小朋友有沒有發現雷聲有什么不一樣?(引導幼兒說出,前面兩次打雷分別發出一聲,后面的兩次打雷分別發出兩聲。)教師:聽一聽,前面兩次從閃電第幾聲開始打雷,后面兩次從閃電第幾聲開始打雷。(教師動作示范,引出前面兩次從閃電第四聲開始打雷,后面兩次從閃電第二聲開始打雷。)教師:我們來用小手試一試。重點練習。
(評析:這個環節是一個難點,教師利用與音樂相符的動作來幫助幼兒理解、表現音樂,用動作讓音樂內容具體化、形象化。一定的情境也使幼兒在學習起來能保持良好的興趣,通過細致的引導幫助幼兒辨別和記憶雷聲的不同。)
(五)教師出示C段圖譜,引導幼兒學習語音譜C段和身體動作。
1。教師朗誦語音圖譜。
教師:雷聲停了,天氣終于放晴了。我們聽聽第三段音樂說的就是這件事。(教師配樂朗誦圖譜。)
2。幼兒跟著音樂朗讀圖譜。
3。幼兒自主看圖譜做身體動作。
教師:你們能看著圖譜動作提示,讓小手也參加第三段的表演嗎?("陶陶"這個地方用什么動作表演,拍手。)教師分別問:這是什么動作?
(評析:本環節比較簡單,幼兒有一定的前期經驗,因此主要讓幼兒在自主看圖譜進行學習練習的基礎上,教師進行適當的提煉和總結,既是對前面經驗的一次鞏固,又是本環節的一個練習。)
(六)教師引導幼兒邊說邊做動作來感知整首樂曲。
教師:現在我們把A、B、C三段的音樂連起來,把打雷、下雨、雨停都說進去。
(評析:這個環節是將分段式的學習進行匯總,讓幼兒進行整體感知,在這一環節教師可以做進一步的指導,掌握的好的繼續鞏固,掌握不夠的教師進行再次引導,這樣有利于幼兒接下來的分組表演。)(七)教師引導幼兒分組表演《雷神》。
1。教師引導幼兒看指揮,分聲部做身體動作,幼兒分成三大組。
教師:剛才我們已經做得很熟練了。現在小朋友分成三組進行練習,第一組做手部動作(搖手、拍頭動作由這一組完成)、第二組做腿部動作、第三組做肩部動作,拍手動作我們一起來。圖中有幾次需要我們一起演奏的地方。(重點引導幼兒說出三個地方需要幼兒共同演奏。)
2。不聽音樂,空手進行練習,熟悉各自的演奏內容。
3。聽音樂,教師指揮,分部進行練習。
教師:剛才在演奏的時候有什么問題嗎?可以怎樣解決?
(評析:這個環節是讓幼兒不聽音樂先空手練習不僅可以鞏固幼兒對音樂的感知能力,了解幼兒的掌握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練習,避免了樂器合作演奏時的雜亂現象。)
(八)配上樂器一起演奏《雷神》。
1。 教師指揮,幼兒分三大組、三種樂器演奏。
教師:現在就請出我們的樂器一起來演奏吧!準備好了,一邊看老師的指揮,一邊跟上節奏,整齊的'演奏才好聽呢!
2。 教師引導幼兒發現演奏樂器中的困難。
教師:在剛才的演奏中你覺得自己什么地方有困難?誰能幫助他?
當幼兒感覺困難無法解決時,教師可以放慢速度,用哼唱方式帶領幼兒進行打擊樂演奏活動。
(評析:在幼兒徒手練習情況已經掌握較好的情況下,幼兒配上樂器,就能看著老師的指揮較為熟練的進行演奏,這樣的方式對于人數較多的班級來說是比較適合的,使得孩子都能體驗到合作演奏帶來的成就感,增強其信心,同時也進一步激發了幼兒對打擊樂的演奏興趣。)
活動延伸:
1.音樂活動:幼兒交換樂器,再次進行演奏。
2.區角游戲:小舞臺表演中增加次節目,讓幼兒進一步鞏固練習。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4
預設活動:
一、組織討論
1、你想表演什么節目?
2、文藝演出節目的要求是什么?
3、商量選出2-3個節目。(出示統計表)
4、表演節目需要做哪些準備工作?
二、分組準備
預設:1、畫海報
2、做飾品
3、設計服裝
4、排練節目
三、模擬展示表演
設計思路:
音樂藝術教育是我園的特色之一,我班幾乎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拿手節目。在進行《快樂的新年》這一主題活動時,針對在新年聯歡活動中“我們班應該表演什么節目?”孩子之間發生了分歧,每一個孩子都想在這一活動中能展示自己的才華。
然而對于中班孩子而言,要自由組合編排一個表演的節目還是非常有難度的。表演節目的形式是什么?需要什么道具?要做哪些準備?今天的這個活動就是在此基礎上幫助孩子解決這些問題,同時激發孩子敢于探索、勇于表現的欲望以及初步具有與人合作的意識,為其以后參與這樣的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
活動目標:
1、能講述自己所了解的關于演出的一些知識。
2、初步具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3、能利用已有的經驗、知識及技能大膽創作,體驗成功的喜悅。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在欣賞歌曲中,熟悉歌曲的旋律和內容,知道歌曲名稱。借助圖飾理解并唱準歌詞,在動作的配合下,唱出1-8的遞增和 遞減,形象感受數量遞增遞減的關系。
2、學習用輕快聲音演唱歌曲; 幼兒能充分感受歌曲的旋律、理解歌曲的內容;
3、 享受輕松、愉快的游戲氛圍,發展幼兒的肢體力量,提高幼兒動作的協調性與平衡性及
活動準備:
小鴨子頭飾和圖片各8個、小橋和小橋的圖片、歌曲、磁帶,平衡木,輪胎若干,小椅子圍成鴨寶寶的家。
活動過程:
一、 學小鴨子走路進場(聽《鴨子上橋》的音樂)
今天,天氣真好,鴨媽媽要帶鴨寶寶們出去玩。聽音樂入場。剛才你們玩得真開心,請鴨寶寶坐在小椅子上。
二、幼兒有節奏地輕聲念歌詞并隨數字變化拍手,做手勢,感受數字的遞增和遞減
謝老師知道你們特別喜歡小鴨子,現在真的來了一群小鴨子,那我們一起用拍手的方式來歡迎它們好嗎?我們聽到數字就拍一下小手,跟老師一起拍手。拍的真不錯,接下來,換一種比較難的方法看能不能難到你們:扳手指聽音樂數一數,聽到數字“一”就出一個手指頭,聽到數字“二”就出兩個手指頭……
三、在游戲中感受歌曲的旋律,初步感知歌曲的內容
老師想請小朋友做個游戲,游戲是這樣玩的,大家圍成一個圓圈,你的左手貼著他的右手,用你的右手拿東西送給他,老師示范,認真聽音樂,聽到數字就把手中的鴨子頭飾傳給下一位小朋友知道頭飾全部傳完,由八位小朋友拿著頭飾,小朋友們數一數,一共有幾只鴨子,(8只)
想一想!他們在干什么?(上橋)八只鴨子上了橋,小小木橋怎么樣?(搖呀搖) 那他們是怎么上橋的?是不是擠來擠去,推來推去的?(一個挨著一個)對,我覺著我們上橋肯定比他們走得還好,想不想試一試?看哪位小朋友模仿鴨子最像,(幼兒模仿)
四、聽音樂 教師演示教具
小鴨子是一個挨著一個上橋的,但是它們上橋的速度是不是一樣的?讓我們一起來聽聽看。
提問:開始的四只鴨子走得快還是慢?后邊的四只鴨子走得快還是慢?1、2、3、4只鴨子走得慢,5、6、7、8只鴨子走得特別快,那大家有沒有發現第三只小鴨子和第四只小鴨子上橋之后怎么了?有歌詞嗎?(沒有)有音樂嗎?(有)這叫間奏8只鴨子都上了橋,它們把小小木橋弄得怎么樣了?你能用動作模仿出來嗎?
小鴨子在橋上搖搖晃晃的,小鴨子怎么辦呢?(下來了)咱們看看小鴨子是怎么下橋的?(也是一個挨著一個下來的)8只鴨子下來的一只,還有幾只?(七只),七只鴨子下來一只還有幾只?……
五、 游戲,
(出示平衡木)你們真棒,那你們想不想玩上橋的游戲啊?這是一座小木橋,等會兒,老師要請八只小鴨子上這座小木橋,當唱到第一只小鴨子的時候,第一只小鴨子就上橋;當唱到第二只小鴨子的時候,第二只小鴨子就跟著上橋。唱到第幾只小鴨子,第幾只就上橋。音樂唱到下橋你們就下橋,第二遍音樂起你們再上另一個小木橋,每個小木橋都不好走,你們怕不怕?(不怕)好樣的,你們真勇敢。誰想來玩?(帶上頭飾)
六、師幼一起唱歌曲并模仿鴨子
鴨寶寶,快回家吧,讓我們一起來唱一唱這首好聽的歌曲。我們一邊拍手一邊用好聽的聲音把這首歌唱一遍。嗯,大家唱得真好聽!再來一遍,讓我們一起來模仿小鴨子的動作再唱一遍。
七、結束
小朋友們!跟謝老師玩的好不好?小朋友們再見!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理解歌詞內容,感受4/4拍歌曲的強弱特地點;學習領唱與合唱,并能與同伴協調一致地演唱。
2、感受歌曲所表達的感情,激發我是中國人的自豪感。
活動準備:
教師教學資源《山谷回音真好聽》(音頻)《國家》(音頻)
活動建議:
一、 聽《山谷回音真好聽》音頻,玩發聲游戲。
將幼兒的作為排成半圓形,教師引導幼兒科學發聲的方法,雙臂自然下垂,眼睛平視,保持發聲時的口型。注意:呼吸、咬字、吐字、口腔共鳴、輕聲等方法。
(1) 先聽音頻,然后教師帶領幼兒完整演唱歌曲。
(2) 老師彈唱前半部分,幼兒唱回音部分。
二、 熟悉歌曲《國家》旋律,感受4/4拍歌曲的特點。
(1) 教師播放歌曲音頻,請幼兒認真傾聽。
(2) 引導幼兒感受4/4拍歌曲的強、弱、次強、弱的弱點。
(3) 請幼兒表達感受,理解歌詞所表達的意思,重點在“一玉口中國,一瓦頂成家”。
三、 帶領幼兒學唱歌曲《國家》
(1) 教師清唱,引導幼兒念歌詞。
(2) 教師引導幼兒采用領讀+齊讀的方式,感受歌詞,為領唱和合唱打下基礎。
(3) 教師彈琴,幼兒站直身體,用自然的聲音跟唱。
(4) 教師領唱前四句,請一名幼兒領唱第五句到第八句,其他幼兒合唱后面的部分。
(5) 鼓勵兩名幼兒演唱前八句,其他幼兒合唱后面的部分。
(6) 教師引導幼兒看指揮,準確進行領唱和合唱。
四、 欣賞歌曲《國家》mv,進一步理解歌詞的含義,激發幼兒愛祖國的感情。
小結:
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愛自己的祖國,祖國強大了,我們才會更加幸福快樂。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7
活動名稱:熊跳舞
活動目標:
1、傾聽音樂,用笨拙與歡快的動作表現ABA結構,學習聽前奏、間奏。
2、用自己想象的動作自由表現小熊跳舞的形象和愉快的心情。
3、找好朋友并和他一起跳舞,學習自己找空地方活動,不與他人擠在一起。
4、感受樂曲歡快富有律動感的情緒。
5、通過音樂活動培養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能力。
重點:用自己想象的動作自由表現小熊跳舞的形象和愉快的心情。找好朋友并和他一起跳舞,學習自己找空地方活動,不與他人擠在一起。
難點:傾聽音樂,用笨拙與歡快的動作表現ABA結構,學習聽前奏、間奏。
活動準備:
幼兒經驗基礎:
材料準備:
1、教學掛圖“熊跳舞”1張。
2、四腳能活動的小熊絨布玩具1只。
3、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引導策略
有效提問
一、圖形辨認
1、指出圖1中相同的圖形。
2、指出圖2中相同動作的小熊。
3、明確圖中一前一后是相同的,中間是不同的。
二、傾聽音樂,觀看布熊表演。
1、邊欣賞音樂,邊觀看布熊表演。
2、再次欣賞,知道音樂一樣時,熊也跳得一樣。
三、跟隨音樂做動作。
1、創編小熊笨拙的動作,隨A段音樂表演。
2、隨B段音樂自由動作,表現小熊歡快地表演。(等所有小熊都找到空地方站好后,再聽音樂跳舞。)
3、隨音樂完整表演。(大膽表現,盡量做出與別人不同的跳舞動作)
四、結伴表演
1、找好朋友,商量一人跳舞,另一人模仿。
兩人交換任務。
(一)
1、這是誰啊?它在干什么?
2、它們跳舞的動作一樣嗎?哪兩只小熊的動作是一樣的?
3、一前一后的小熊動作是相同的,中間的小熊動作是不同的。
(二)
1、我們一起來看看小熊跟著音樂是怎樣跳舞的好嗎?
2、小熊跳的好看嗎?我們再來聽一遍音樂,看看小熊跳舞的動作是不是和音樂一樣?是不是能合起來。
(三)
1、小熊跳舞的動作是不是和音樂一樣?小熊跳舞真開心,我們小朋友想不想和小熊一起跳啊?那我們來聽第一段音樂,聽完后你用動作把它表現出來。(小熊是胖呼呼的,它的動作是笨笨的、慢慢的。)一起來學學。小熊們你們跳舞時不要擠在一起,不然要摔跤的,能不能做到啊?
2、我們來聽第二段音樂。聽起來是怎么樣的?小熊越跳越開心了,你們可以自己做表示高興的動作。
3、現在我們一起完整的來跳一遍,你們盡量做出與別人不同的跳舞動作。
(四)
1、現在我們找到一個好朋友,一個人跳舞、另一個人學他的動作。你們兩個人自己商量一下,誰先跳,誰先學。
2、兩個好朋友交換一下,剛才學的人現在來跳舞。
教學反思:
一個較完整的音樂活動應該欣賞在前,學習在后,從而挖深價值,促進幼兒發展。而如何使幼兒欣賞歌曲,感受歌曲的意境和美,導入則很重要。我們教師應該結合具體的歌曲,創設情境,引導幼兒欣賞。并且我們教師要苦練基本功,這樣才能駕馭一個音樂活動,從而提高孩子的音樂能力。
小百科:跳舞通常指伴隨音樂按照有節奏的步伐而移動,或者單獨一個人,或者帶一個舞伴,或者以集體形式,是為了好看或是追求某種涵意。
【實用的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合集7篇】相關文章:
【實用】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合集六篇01-23
【實用】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合集八篇01-20
【實用】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模板合集7篇01-26
實用的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五篇01-24
實用的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9篇01-17
【實用】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6篇01-24
【實用】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5篇01-24
實用的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模板5篇01-21
【實用】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匯總6篇01-26
【實用】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匯編9篇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