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幼兒園大班教案錦集四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我園距紙廠較近,廠里廢棄的紙簡結實耐用,粗細不一,是幼兒進行彩繪、粘貼等美術創作的好材料,經創作的作品可擺可掛,裝飾性極強。我設想紙簡較適合畫一些接龍圖案,但幼兒對于接龍圖案有多少經驗呢?讓幼兒直接在紙筒上彩繪有一定規律的接龍圖案是否有難度?是否需要一些標記引導幼兒布局圖案,以便作品更具美感呢?
帶著這些思考,在有關秋天的主題活動中,我首先了解幼兒的已有經驗,同時開展了多種活動來豐富幼兒的經驗,如臨摹實物、做紙筒游戲、接龍練習等。這些經驗準備為活動的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幼兒對紙筒特征和接龍圖案有初步認識的基礎上,我設計了“紙筒上的秋天”的活動,將設計、彩繪接龍圖案作為活動重點,將探索和表現圖案的規律變化作為活動難點。首先引導幼兒觀察紙簡,說說在紙筒上作畫與平面作畫的不同,從而進一步感知紙筒的外形特征;接著用一組接龍圖案引導幼兒辨析其規律;然后讓幼兒選擇一個紙筒與同伴交流設想,拓寬幼兒的設計思路:在幼兒選擇專題、設計圖案的過程中,強調接龍圖案是按規律變化的,并及時發現幼兒設計圖案的新思路,鼓勵他們把想法表現出來;在最后的欣賞點評環節,關注作品的規律變化、創意設計。通過以上五個環節,我試圖讓幼兒在引導線的提示下以秋天的物品為圖案,在紙筒外表進行接龍圖案的設計、彩繪。彩繪后的紙筒不僅可以用來裝飾,還是幼兒愛不釋手的體育玩具。
目標:
1.按引導線的提示在紙筒外表進行有關秋季物品的接龍圖案的設計、彩繪。
2.感受接龍圖案有規律變化和色彩對比產生的美感。
3.嘗試自主解決操作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
準備:
1.幼兒對依樣接畫有一定的認識。
2.將大小、粗細、高矮、色彩不一的紙筒置于展示臺,大部分紙筒上面已畫好細的引導線。
3.黑板上貼接龍圖案。
4.六張桌子上分別貼上“秋天的水果”“秋天的農作物”“秋天的樹葉”“秋天的花朵”“秋天的蟲子”“秋天的?”字卡,每桌顏料、毛筆、抹布若干。
過程:
一、初步感知在紙筒上作畫的方式
1.出示展示臺上的各色紙筒。
師:我們玩過的紙筒被刷上了五彩的顏色,好看嗎?今天我們要在紙筒上畫秋天。想一想,在紙筒上畫畫和我們平時在紙上畫畫有什么不同?
2.演示在紙筒上作畫的方式:左手按住紙筒頂,右手拿毛筆,放慢速度轉動紙筒作畫。
二、感知并辨析圖案規律
1.尋找引導線,了解其作用。
師:仔細看看,紙筒上還藏著一個小秘密呢!你們發現是什么了嗎? (線。)
師:今天我們要把秋天的東西畫在這些線上。你們看,我在線上畫了些什么東西?(出示黑板上的接龍圖案。)
2.辨析圖案規律。
師:仔細看看每一條線上的圖案有什么規律?
3.小結。
師:它們都是秋天里的東西,有秋天的花朵、秋天的水果……一組接著一組,有規律地變化,就像我們玩的接龍游戲一樣,所以我們叫它接龍圖案。
三、交流設想
1.交代任務。
師:請你選擇一個喜歡的紙筒,看看它上面的線是什么樣的,然后和旁邊的小朋友討論一下準備設計什么樣的接龍圖案。
2.幼兒選擇紙筒并討論,教師傾聽、了解幼兒的想法,留意有新意的設想。
3.交流設想。
師:剛才聽到×××的設想非常好,請他給我們介紹一下吧。
師:誰還有不一樣的想法?
四、選擇專題和設計圖案
1.分組。
師:后面的每張桌上都有字卡,這是“秋天的農作物”組,這是“秋天的水果”組……請你們選擇一個喜歡的組去設計秋天的接龍圖案。如果你想設計的東西都不在這些組里,或者你想幾組東西合在一起設計,那你可以選擇“秋天的?”組。
2.討論操作要求。
師:如果紙筒不小心滾倒在桌上或者手握著紙筒轉,都會把顏料弄花。怎樣讓紙簡上的畫保持干凈呢?
師:看看你選擇的紙簡是什么顏色,想想在上面用什么樣的顏色才能讓圖案更加明顯。
師:接龍圖案有很多種變化,你能不能在線上設計出屬于你的接龍圖案?
3.操作。
(1)教師提示幼兒看清桌上的提示。按專題設計接龍圖案。
(2)巡回指導時,教師應留意幼兒設計圖案的思路,鼓勵他們把想法表達出來;提醒反復使用相近顏色的幼兒更換對比明顯的顏色作畫。
五、欣賞點評
1.建議完成作品的幼兒小心地把紙筒拿到展示臺上。
2.引導幼兒集中欣賞。
師:這么多紙筒放在一起可真美啊!你最喜歡哪一個紙筒上的圖案,為什么?
3.注意幼兒的欣賞角度,順著幼兒的介紹有意識地從色彩對比是否明顯,圖案設計是否獨特。
4.播放幻燈片“生活中的接龍圖案。
師:其實接龍圖案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用到。我們來看看幻燈片,找一找,生活中哪里還有接龍圖案。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認識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
2、在幼兒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觀察和討論,了解青蛙的生長過程。
3、有保護青蛙的意識,知道青蛙是我們的朋友。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人手一冊,鉛筆人手一支。
2、青蛙生長圖片一套。
3、玻璃缸里養了許多小蝌蚪。
活動過程:
一、音樂活動:小蝌蚪。
1、教師:這是什么?小蝌蚪在水利干什么呢?
2、教師和幼兒一起,隨著音樂邊唱邊表演《小蝌蚪》,引出主題。
二、通過提問的方式,初步了解青蛙的特點。
1、教師:小蝌蚪在水中游呀游,慢慢地長大了,小蝌蚪長大了就會變成什么呢?小蝌蚪長大后是什么樣子呢?
2、啟發幼兒根據個人已有經驗講述自己對蝌蚪和青蛙的.認識。
三、出示青蛙圖片或幼兒用書,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了解青蛙的主要特征,說說:
1、這是誰?青蛙長得是什么樣子的?青蛙的身體是什么顏色的?
2、青蛙頭上有什么?腿長得怎樣?腳趾間有什么?
四、教師進行簡單的小結。
五、了解青蛙的生長過程。
1、出示青蛙生長圖片或觀察幼兒用書上的青蛙生長演變的畫面,說說:小蝌蚪是怎樣慢慢變成小青瓦的?
2、幼兒清楚地了解到:青蛙卵—小蝌蚪—長出后腿小青蛙—長出前腿的小青蛙—青蛙。青蛙完整地演變生長過程。
六、組織幼兒討論,了解青蛙的生活習性,知道青蛙是人類的好朋友。
1、你知道青蛙喜歡生活在什么地方?
2、青蛙喜歡吃什么》為什么說青蛙是我們的好朋友?
3、菜市場,有人捉了青蛙來賣錢,他們這樣對嗎》我們小朋友應該怎樣做呢?
七、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念兒歌《小青蛙》。
八、幼兒操作活動。
知道幼兒觀察幼兒用書,想一想,小蝌蚪是怎樣變成小青蛙的?啟發幼兒用畫箭頭的方式,表現小蝌蚪成長的過程。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傾聽故事,幼兒理解故事中母子之間的親情,體驗"你變我變"的情趣。
2、能通過大膽想象、創編,理解事物之間的關系。
3、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4、參與閱讀與討論,體驗故事的奇特與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進一步激發閱讀圖書的興趣。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通過傾聽故事,幼兒理解故事中母子之間的親情,體驗"你變我變"的情趣。
2、難點:能通過大膽想象、創編,理解事物之間的關系。
活動準備:
故事,各種動物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談話討論
1、小兔想離開家,它對媽媽說:"媽媽我要逃跑啦!"媽說:
"你逃跑,我就追。"小兔說:"我變成小魚。"媽媽說:"我變成釣魚人。"你們知道小兔還會變成什么?媽媽有會變成什么?
2、引導幼兒討論
"小魚"和"釣魚人"、"老鼠"和"貓"之間的關系,為理解故事內容作準備。
二、傾聽故事
1、完整欣賞故事一遍。
2、媽媽為什么要去追小兔?
3、小兔和媽媽分別變成了什么?為什么要這樣變?
4、最后,小兔還想逃跑嗎?為什么?
5、再次完整講述故事一遍,加深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6、如果你是小兔,你想變成什么?
三、游戲:你逃我追
1、玩法:
幼兒自由兩兩結伴做游戲。
如:一幼兒說"我變成小鳥",另一個幼兒說"你要是變成小鳥,我就變成大樹,等你落下來休息。"如此來循環。
2、應到幼兒用語言表達"追逃"關系,也可以加上動作,使其更形象、生動。
活動反思:
剛拿到《小兔逃跑》這一故事時,首先被這個故事的趣味性所吸引,笑過之后才發現其中蘊涵的深刻道理。
在備課和準備教具時才發現,《小兔逃跑》這個故事并沒有配套圖片,也沒有相關的活動材料,后來去網上搜了一下發現有小兔逃跑的課件,考慮到一些設備的問題,我就選取了幾張圖片作為上課時的教具,以便幼兒能更好的理解故事內容。在活動的中間環節中我加入了“如果老師逃跑了,你們怎么辦”這一問題,進一步引導幼兒學說“要是老師變成……我就變成……”的句式。這不僅有利于幼兒對句式的掌握,也使幼兒體會師幼之情,在開學之初也有必要讓幼兒了解師幼之情。在最后環節,建構式課程上是以游戲為結尾的,但我考慮到,這學期才剛開始,經過一個暑假很多幼兒很難靜下來,再加上對與幼兒來說我是一位新老師,他們一下子還不會認同我,使我在管理上有點困難,因此我把游戲活動該成了美術活動,讓他們學會靜坐,要求幼兒將自己討論后的結果以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
整個活動從孩子們的表現來看,有兩個地方還是令我比較滿意的。一是孩子們對畫面的觀察比較仔細,從高山上的大石頭到花園里的小花,孩子們很快就發現了小兔子變成了什么,也能嘗試著用故事中的句式來表達自己的發現和理解。二是幼兒從故事中的一些語句中體會到濃濃親情,如“因為你永遠是媽媽的寶貝”、“把你吹回家”……
隨著故事的展開,孩子們在觀察、講述中也出現了很大的差異,有的始終專注、積極參與,也有在講述時開小差的,課后想來,或許我的設計還需要調整,不能引起每個幼兒的興趣;其次,在情緒情感上沒能很好的喚醒孩子,雖然在上的過程中我有提到母子、父子之間的親情,但并沒有很著重的講述,愿意是希望孩子在我的啟發下自己感受親情,但現在大多獨生子女,他們并沒有真正去體會過父母對于自己的愛。所以幼兒在情感的把握上不夠,同時對于這一點跟自己在講述時的處理有關,在講述時不能把語調和動作神態很好的結合是導致這一原因的問題之一。
從總體上來說,對于這節課的目標基本上達到了,幼兒對于“要是……就……”的句式也已初步掌握,缺點是肯定得存在的,還需要自己更加努力,但這節課也使我發現幼兒的仿編能力滿強的,讓我對幼兒的了解也更深一步。
小百科:逃跑是漢語詞匯,拼音:táo pǎo,意思是為躲避對自己不利的環境或事物而逃離。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播種的季節到了,農民伯伯在菜地里忙著移栽各種瓜秧。我們大班年級組的幼兒也沒閑著,他們也在自己的種植園地里忙著移栽秧苗。這不,在老師的帶領下,他們帶來了一株株西紅柿秧苗準備親手栽下去呢!
目標:
1、關注西紅柿的生長,了解西紅柿的生長過程。愿意連續觀察自己種植的西紅柿。
2、樂意參加勞動,對勞動感興趣。
準備:
1、收拾整理好種植園地
2、西紅柿秧苗、鏟子、盆。
3、《西紅柿生長記錄表》。
過程:
一、引導幼兒圍繞西紅柿談話,激發幼兒參與勞動的興趣。
師:“你吃過西紅柿嗎?你知道西紅柿長在哪里?”
教師告訴幼兒今天我們要去栽西紅柿了,以后我們就可以吃自己種出來的西紅柿了。你愿意去栽西紅柿嗎?
二、栽西紅柿
將幼兒帶到種植園地
1、教師示范講解移栽西紅柿的方法。
2、幼兒勞動,教師參與指導。
3、為西紅柿澆水。
三、組織幼兒回活動室進行記錄
1、師出示記錄表,講清要求。
2、幼兒進行記錄。
把移栽西紅柿的整個過程中,引導幼兒用繪畫的形式記錄在《西紅柿生長記錄表》中。
幼兒園大班種植活動:看誰長得高又壯
設計意圖:
前幾天,晨間活動時王敬文小朋友從家里帶來了小麥的種子,我把它放在沙池邊上,不小心小麥的種子灑落到了沙池里。誰知道剛剛一場秋雨之后,沙池里長出了小麥,孩子們顯得很興奮,沙子里也能長出了小麥啦!我問孩子們還有哪些地方剛長出小麥呢?(土里)孩子們大聲的告訴我,史潤陽小朋友說:“我家的種子在鋸屑里也能長出來呢。”于是我們決定把小麥種在土里、沙子里、鋸屑里、小石子里,讓他們比一比看誰先發芽,看誰長得高又壯。
目標:
1、通過種植、觀察、測量、記錄得出結論,來驗證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
2、使幼兒學會比較:種在何種材料上的小麥長得高又壯。
3、體驗照料小麥的經驗。
準備:
1、紙盒或泡沫盒幼兒人數的一半,內分四個小格,小格內分別放入沙子、鋸屑、石頭、土,小麥,小工具若干。
2、長方形KT板,即時貼(供幼兒制作測量尺)。
活動一:
1、 請幼兒兩兩合作將沙子、鋸屑、石頭、土分別裝入紙盒或泡沫盒內。
2、將小麥種在沙子、鋸屑、石頭、土中,并用該材料蓋住種子。
3、給種子適當的澆水。
4、請幼兒猜測一下小麥在哪種材料上先發芽,并記錄。材料 土 鋸屑 石頭 沙子 水
5、 鼓勵幼兒每日觀察并記錄觀察結果。
反思:
孩子們的興趣很弄,每天早晨入園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自然角按時給小麥澆水、記錄。幾天過去了,孩子們發現鋸末和沙子最愛喝水,小石子的口好象一點也不渴,總是干干的。而鋸末總是一次喝好多水,不愛干,能保持水分,鋸末里的小麥好象蓋上了一層小棉被,挺暖和的,所以它們發芽了。兩天以后,沙子里和土里的小麥也漸漸地長出了小嫩芽,只有小石子里的麥子還是原封不動,孩子們知道了充足的水分和適當的溫度最適合植物的生長。
后記:孩子們都以為小石子中的麥子再也不會發芽了,可是大約十天小石子的縫里隱隱約約的稀疏的長出了幾個小苗苗。由此孩子對植物生長需要足夠的水分有了進一步的感悟。
小麥漸漸地長出了新芽,但小麥在何種材料長得又高又壯呢?孩子們觀察著、分析著。多數孩子認為在鋸末里會長得又高又壯。因為小麥在鋸末里先發芽的,結果會是這樣嗎?我們決定通過測量來進一步驗證。
活動二:
1、幼兒兩兩合作,制作測量尺。
2、給小麥進行首次測量,并記錄。
3、鼓勵幼兒常常給小麥進行測量。
反思:從孩子的觀察中,我們了解到沙子、土里、鋸末里的麥子長得差不多高,只有小石子里的小麥最矮。過了大約兩周,小麥發生了變化,土里的小麥長得最高,而沙子里的小麥和鋸末里的小麥卻黃了、干了。最后,孩子們得出結論:只有種在土里的小麥長得又高又壯。
通過種植活動孩子們知道土里會有植物生長所需要的營養,它既能保持水分,又不易水分蒸發,他們懂得了土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要珍惜土地,不能浪費土地資源。而我也悟出了一個道理:直接獲得的經驗是更有說服力的,也是孩子們容易接受的。
【【實用】幼兒園大班教案錦集四篇】相關文章:
【實用】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錦集五篇01-20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錦集四篇01-28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錦集九篇01-25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錦集八篇01-23
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錦集八篇01-23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錦集8篇01-23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錦集9篇01-22
【精品】幼兒園大班教案錦集四篇01-22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錦集五篇01-21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錦集10篇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