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范文六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喇叭花》,并嘗試用不同的形式進行歌唱。
2.感受北京童謠的韻味,激發幼兒進一步演唱的愿望。
活動準備:
認識四季的花、多媒體課件、《喇叭花》伴奏音樂。
活動過程:
一、一年四季的花真多。
欣賞媒體、說說喜歡的花。
師:“看看這些花兒你們都認識嗎?”
師:“你們都看到些什么花兒呀?它們是什么季節開發放的?”
二、喇叭花開嘀嘀嗒。
1.完整感受,摘句練唱。
師:“今天我來解釋一種夏天的花,聽聽是什么花?”
“為什么小朋友都喜歡叫它喇叭花呢?”(摘句練唱)
2.聽辨對比,感受京味。
師:“這是一首北京的童謠,什么地方聽上去有京味兒?”
師:“請你來聽一聽哪一遍是北京話,哪一遍是普通話?”(聽辨方言)
教師小結:原來京味兒就是要用兒化音,舌頭要卷起來說話和唱歌。
師:“誰能和我一起來試一試?”
3.多樣歌唱,體驗快樂。
師:“喇叭花的藤是怎么長得呀?”(引導幼兒看媒體和聽旋律)
教師小結:原來喇叭花的藤蔓是跟著音樂的變化爬高爬低的。
“讓喇叭花的藤隨著你們的歌聲長一長吧。”
師:“你有什么好辦法能讓這首歌唱的更有趣?”
那我們一起來試試你的辦法吧!(嘗試不同歌唱形式)
三、早起鍛煉身體好。
律動《鍛煉身體》。
師:“喇叭花的小喇叭一吹,小朋友都起床了,早早地來到草地上鍛煉身體,我們也去鍛煉鍛煉吧!”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2
【游戲玩法建議】
1、幼兒吹畫時,在樂曲A段中每個樂句1--3小節引導幼兒用自己創編的雨點的動作表對準紙上的種子吹風;反復四次。B段引導幼兒用手指隨音樂的變化畫出小樹苗的枝葉。
2、吹畫結束后將幼兒的作品進行展示,體驗成功感。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樂曲清新優美的旋律與蓬勃向上的意境,積極參與多樣化的欣賞和表現活動。
2、嘗試運用吹畫、體態動作等方式表現種子逐漸鉆出地面,慢慢長大的情景。
3、萌發對美好事物的喜愛與美好生活的向往,體驗創造的樂趣。
4、引導幼兒根據已有的經驗,理解歌詞,用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
5、初步欣賞歌曲,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節奏既充滿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嘗試用語言進行表述。
【活動過程】
(一)講述《種子托比的故事》,自然引出活動內容。
師:在一片美麗的大森林里,有高高的大樹……(故事詳見附錄),種子托比發生了什么事情呢?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二)引導幼兒完整傾聽音樂。
1、引導幼兒完整傾聽音樂跟隨故事的情節自由想象種子托比的變化。
師:你覺得托比發生了什么變化?
2、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幼兒帶著問題再次完整傾聽音樂,初步感受音樂所表達的優美的意境。
師:是誰叫醒了托比?托比被叫醒后會發生哪些事情?
(三)結合圖譜,引導幼兒感受AB兩段不同的音樂性質和所表達的音樂意境。
1、引導幼兒感受A段音樂師:調皮的小雨點和風寶寶來到托比身邊,它們是來叫醒托比的嗎?
(l)教師隨音樂操作A段圖譜,幫助幼兒理解A段音樂中蘊含的情境節奏。
師:小雨點和風寶寶把托比叫醒了嗎?它們來了幾次?如果你是小雨點和風寶寶,你會怎么叫醒托比呢?
(2)教師引導幼兒大膽表現小雨相風的動作,教師選取有代表性的動作引導幼兒一起進行動作再現。
(3)結合幼兒的想象,鼓勵隨音樂動作模擬再現A段種子發芽的情境。
2、引導幼兒欣賞B段音樂。
(1)教師隨樂用畫筆逐步描繪出種子托比蓬勃生長,成為大樹的情境,加深幼兒感受。
師:托比慢慢地鉆出了地面,慢慢地它又有變化啦,我們一起來看看。
(2)引導幼兒嘗試用肢體動作來再現托比長出枝干和葉子的情境。
師:托比是怎樣慢慢長成大樹的?你能試一試用動作告訴大家嗎?
教師根據幼兒表現提出要求:和音樂配合才能讓托比長得又高又美。
(3)引導幼兒大膽用動作模擬再現B段情境,提醒幼兒動作合拍。
(四)運用多種形式加深幼兒對音樂的理解,表達對音樂的理解。
1、引導幼兒嘗試運用肢體動作再現種子萌芽、成長的情境,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理解。
2、觀看flash,進一步加深幼兒對音樂蘊含情境的理解。
3、引導幼兒伴隨音樂,以吹畫的形式再現種子萌動、逐步成長的過程,充分感受音樂的氛圍。
4、欣賞幼兒作品,充分感受音樂充滿著喜悅與希望的意境。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觀察畫面,感知理解歌曲內容,學習有表情地朗誦歌詞。
2、探索用兩種表現方式,表現歌曲逐漸熱烈的情緒。
3、能與同伴一致地歌唱和表演,體驗歌曲歡樂的氛圍。
【活動準備】
1、根據歌曲內容準備相關圖片一幅。
2、音樂磁帶或CD,錄音機一臺。
3、幼兒會演奏《歡樂舞曲》。
4、打擊樂器:碰鈴、鈴鼓、圓舞板等,幼兒人手一件樂器。
【活動過程】
一、歌唱活動:畢業歌。
教師引導幼兒隨著音樂有表情地演唱《畢業歌》。
二、看圖欣賞歌曲《歡樂頌》。
教師出示圖片,啟發幼兒看圖說說:畫面上有什么?它們在做什么?
師:下面,老師把小朋友看見的畫面跟朋友說的內容連起來說一說,請大家仔細聽。
師:你聽到了什么?帶領幼兒看圖念歌詞。
教師隨著音樂帶領幼兒念歌詞。
欣賞歌曲錄音《歡樂頌》,鼓勵幼兒和老師一起,輕輕地眼唱。
三、學唱歌曲。
引導幼兒隨著鋼琴伴奏的音樂,嘗試著眼唱歌曲。
幼兒歌唱,教師退出。
四、引導幼兒討論:怎樣唱歌,才能表現出歌曲越來越熱烈的氣氛呢?
開展討論活動。
帶領幼兒根據討論出來的一個或者兩個方案,進行歌唱活動,表現歌曲走越熱烈的`氛圍。例如:分聲部逐層累加、加入舞蹈動作、加入襯詞、加入打擊樂器的方式演唱不口表現歌曲。
五、打擊樂:歡樂舞曲。
師:剛才,我們小朋友用歌聲和動作表現歡快熱烈的氣氛,下面,我們用樂器,大家一起來演奏《歡樂舞曲》。
教師帶領幼兒使用樂器,演奏打擊樂《歡樂舞曲》。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4
大班音樂金孔雀輕輕跳教案,音樂的節奏有很多種,每一種節奏帶給人的感受都是不一樣的,今天我們來學習的這首歌曲就是一首具有少數民族風味的歌曲,我們來品品它的節奏吧。
1、活動目標:
1、通過親身感受和對比等方法來體驗歌曲的特點,嘗試用簡單的身體動作來表現歌曲的美的意境。
2、通過對歌詞的分析,讓幼兒對歌曲展開相關聯想,體驗傣族小朋友親近大自然,并與之和諧相處的生活情趣。
3、喜歡歌曲,能安靜的傾聽。
4、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2、活動準備:
音樂:《紅星歌》、《經孔雀輕輕跳》伴奏、演唱MP3;
視頻:動畫片段《兩只小孔雀》、傣族風情風光片段、《經孔雀輕輕跳》flash;3教具:紗巾。
3、活動過程:
一、進場
在《紅星歌》的樂曲聲中,老師和幼兒邁著雄壯有力的步伐進入活動區。
二、開始部分
1、欣賞動畫片段《兩只小孔雀》。
師:在剛才的動畫片里,有兩只可愛的小動物,它們是誰?大家嬉笑著相互潑水,你知道他們在過什么節日嗎?(屈.老師.教案網出處)在我國,有一個民族,那里的人們把孔雀作為吉祥鳥,潑水節是他們特有的節日,這個民族就是傣族,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孔雀的家鄉,去看看傣家優美的風景吧。
2、傣族風情
播放短片:傣族風情
三、基本部分
(一)樂曲欣賞
1、欣賞樂曲,感受歌曲的旋律、節奏。
師:這首曲子的旋律跟《紅星歌》比起來,有什么不同?(有力-輕柔,快-慢)
2、請幼兒伸出雙手閉上眼睛再次欣賞樂曲,教師用紗巾從幼兒手上輕輕劃過。
師:你們在欣賞這首曲子的時候,有什么感覺沒有?(輕,柔,軟,舒服)曲子速度怎樣?(慢)
3、鼓勵幼兒一邊欣賞樂曲一邊嘗試用簡單的肢體動作來表現對樂曲的理解。
(二)歌曲欣賞
1、請幼兒帶著問題完整欣賞歌曲兩遍。“印象最深刻的一句歌詞?”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逐句清唱。請幼兒想象歌詞中的情景。
2、無伴奏教師教唱歌詞一遍。(陪視頻畫面)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的教唱,結合視頻畫面,加深幼兒對歌詞的理解,讓幼兒從“面”上展開聯想,感受歌曲的美的意境。
3、結合flash動畫完整欣賞,幼兒自由跟唱或者舞蹈。
四、拓展延伸
邀請在場的老師共跳孔雀舞。
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了傣家,感受了傣家風情,還欣賞了一首非常優美的傣族歌曲《金孔雀輕輕跳》,老師希望你們能愛護我們的大自然,讓美麗的孔雀健康快樂的生活!讓我們載歌載舞,共同度過這美好的時光!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初步學會歌曲,理解歌詞的含義,能嘗試用詼諧有趣的聲音表現歌曲。
2、在理解“顛倒”一詞含義的基礎上,仔細觀察圖片,嘗試用“按常理反推”的方法匹配相應的歌詞。
3、能大膽的表述出自己的對歌詞的理解,體驗探索、匹配歌詞的快樂。
活動過程:
幼兒回答教師反饋
一、故事導入,激發幼兒觀察圖片的興趣。
1、提問:“在森林里,住著許多小動物,他們每天都愉快的生活著。有一天,有個小仙女用了根魔棒一點,森林里就發生了很多變化,到底有哪些變化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教師范唱第一遍)
2、老師出示大圖片,幼兒觀察講述趣事,老師按孩子們講述的順序將幼兒講到的趣事用相應的小圖片進行展示,并按歌詞幫助孩子進行歸納,幫助幼兒熟悉歌詞。
師:“現在請你們告訴我你在歌曲中聽到了什么?”
幼:“我聽見老鼠變成了森林里的大王/我聽見了小魚在天上飛……”
師:“你們聽的可真仔細呀,現在請你們再來聽我唱一遍,看看有沒有小朋友要補充的?”(教師范唱第二遍)
二、引導幼兒匹配歌詞圖譜。
1、出示空缺大圖譜(教師進行第三遍范唱)
(1)提問:你覺得這首歌完整嗎?為什么?
怎么才能把歌唱完整呢?
這些圖片該怎么放呢?
(2)引導幼兒討論:這兩張圖片為什么放在一起?(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第一句“小小老鼠森林里面稱霸王,大獅子害怕那個小老鼠”的兩張圖片。)
(3)幼兒嘗試匹配空缺處的圖片,完成自己的小圖譜。(教師進行第四遍范唱)
(4)幼兒交流匹配情況,老師在大圖譜中進行記錄。老師逐句進行第五遍范唱,到空格出停下,鼓勵幼兒將自己的匹配說出來。
(5)幼兒隨老師邊唱邊檢查圖片的匹配是否合適。
幼:“不完整。”
“因為有好多地方都空著。“
“把這些圖片放上去。”
“把小老鼠的圖片放在這個王冠的前面。”……
幼:“因為小老鼠是森林里的大王,獅子害怕小老鼠。”
教師小結:“兩個物體間的某些方面反過來了,就是顛倒了。那你們現在能不能幫我把剩下的這些小圖片們都找到自己的家呢?”
三、師生完整學習演唱歌曲,從看圖到不看圖,逐漸增加難度挑戰。
1、師幼共同學習演唱歌曲。
師:“現在小朋友們都已經幫自己的小圖片找到了家,真能干,那現在你們能不能和我一起把這首顛倒歌給唱出來啊?”
2、拿掉幾個小圖片,讓幼兒挑戰歌曲演唱。
師:“唱得真不錯,現在我要考驗考驗你們,看看我拿掉幾個小圖片以后你們還能不能把歌詞都唱出來啊?”
3、拿掉全部的圖片,讓幼兒不看圖片完整演唱。
師:“現在我要把整個圖片都拿掉了,你們不看圖片還能不能唱出來啊?”
4、用詼諧有趣的聲音將歌曲演唱給客人老師聽。
師:“好,現在請小朋友輕輕起立,身體向后轉,把我們好聽的歌曲演唱給客人老師們聽,好不好?”
幼:“能!”
“好!”
師:“好,那我們先一起來試一遍。”
“你們太棒了,這樣都難不倒你們。”
“小朋友們真是厲害,我們一起給自己鼓鼓掌。”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歌曲《風兒找媽媽》是一首充滿溫情、意境感傷的歌曲。歌曲通過描述風兒找媽媽的情景和心情來感染幼兒,從而激發出幼兒對媽媽的愛,以及同情心和愛心。在活動中,將運用雙聲部合唱的形式將歌曲的意境表達的更加強烈,渲染出風兒對媽媽的想念之情和愛媽媽的情感。對幼兒的情感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活動目標:
1、學會演唱歌曲,唱準休止符及弱起旋律。
2、通過演唱歌曲,使幼兒體驗、表達歌曲中思念媽媽的情感。
3、會看指揮進行雙聲部合唱練習,體驗與同伴協作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鋼琴。
2、幼兒會演唱《搖籃曲》
活動過程:
一、發音練習
1、演唱歌曲《搖籃曲》
第一遍:用“啊”和“恩”來演唱。
(點評:通過正確的發音方法,引導幼兒表情優美的演唱。提示幼兒張開嘴吧、自然發音。讓幼兒感知唱歌的方法,為下一環節做好鋪墊)
第二遍:用歌詞唱。
(點評:提示幼兒正確發音,注意表情,為幼兒演唱歌曲做好鋪墊)
二、引導幼兒學唱歌曲,感受歌曲意境。
提問:“魚寶寶的媽媽是誰?花寶寶的媽媽是誰?小寶寶的媽媽是誰?風兒的媽媽是誰?
1、出示課件,引導幼兒觀察。
提問:“你看到了什么?”
(點評:通過出示多媒體課件,引導幼兒觀察,深層挖掘幼兒的內心世界,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鼓勵幼兒表達心中所想)
2、結合課件配樂朗誦,引導幼兒感受歌詞所表達的情感。
提問:“你聽到了什么?歌里都唱了什么?”
(點評:通過邊觀察,邊聽教師朗誦歌詞,渲染了一種離別的意境,營造感傷的氛圍,調動了幼兒的情緒。同時引導幼兒表達出自己對歌曲的初步認識)
3、教師范唱,幼兒欣賞。
提問:“你聽過歌曲后有什么感覺?”
(點評:通過教師的范唱,鼓勵幼兒表達出對歌曲的感覺,通過提問更深層地挖掘幼兒內心情感并培養幼兒連貫的表述能力)
4、第二遍范唱,鼓勵幼兒跟唱。
指導語:“如果你愿意,可以和我一起唱。”
5、鼓勵全體幼兒演唱歌曲,引導幼兒有情感地演唱。
6、重點引導幼兒唱準休止符及弱起拍。
①提問:“風兒找不到媽媽,他的心情怎樣啊?”
“它問過誰?”
“它問的時候語氣是怎樣的?”
(點評:通過這一環節的提問,引導幼兒感受風兒找不到媽媽時的感受,投入歌曲的情境中,激發幼兒的愛心及同情心。鼓勵幼兒用深情、優美的聲音來演唱歌曲,主要是引導幼兒用情去感受歌曲的意境體現幼兒對音樂的表現能力)
②鼓勵幼兒表現著急、難過的心情。
“我們一起來幫助風兒問一問!”
(點評:這部分內容主要是用幫助風兒詢問的方式引導幼兒唱準休止符和弱起拍,有利于幫助幼兒對音樂的理解,解決難點。)
7、分男女小朋友演唱歌曲。
8、引導幼兒進行雙聲部合唱的練習。
(點評:這一部分內容主要是訓練幼兒對演唱形式的熟悉,讓幼兒了解演唱歌曲的多種形式。并在雙聲部練習的基礎上鼓勵幼兒再次感受音樂的魅力,激發幼兒對音樂的熱愛。)
9、鼓勵幼兒到臺前表演。
三、回憶與分享。
指導語:“風兒很愛自己的媽媽,小朋友也很愛自己的媽媽,媽媽給了我們太多的愛,我們走到哪里都不能忘記媽媽對我們的愛。現在我們就做著風兒的動作出去幫風兒找媽媽吧!”
(點評:通過情感的滲透,讓幼兒感受活動后的余溫,從風兒的角度轉移到自身,讓幼兒感同身受,從而更加激發出幼兒對自己媽媽的愛。)
活動反思:
歌曲《風兒找媽媽》是一首充滿溫情、意境感傷的歌曲。歌曲通過描述風兒找媽媽的情景和心情來感染幼兒,從而激發出幼兒對媽媽的愛,以及同情心和愛心。在活動中,將運用雙聲部合唱的形式將歌曲的意境表達的更加強烈,渲染出風兒對媽媽的想念之情和愛媽媽的情感。對幼兒的情感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關于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范文六篇】相關文章:
關于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范文八篇01-26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范文7篇01-25
關于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匯編五篇01-31
關于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匯編6篇01-28
關于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五篇01-27
精選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范文五篇01-26
【精品】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范文九篇01-25
【精華】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范文六篇01-24
有關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范文六篇01-24
精選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范文九篇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