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集錦四篇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目標:
1、初步認識長方體,知道長方體的一些基本特征。
2、能正確區分長方體和正方體。
3、在操作活動中,努力學會獨立完成任務。
過程:
一、出示禮盒(復習正方體)
1、在這個盒子里裝著一些小寶貝,會是什么呢?請小朋友上來摸一摸。
2、瞧,這些寶貝對小朋友對說:我們都有一個相同的地方,你知道是什么嗎?
3、正方體有幾個面?
4、這6個面都是什么形狀的?
5、這些正方形都一樣嗎?
二、出示長方體
1、噓,告訴你們一個小秘密,在這些正方體中,還藏著一個小寶貝呢,你知道它藏在哪嗎?請你來找一找。
2、它是誰呀?(一塊糕)
3、它和正方體一樣嗎?它是什么形狀的?
4、原來它是長方體,這個長方體有幾個面?請小朋友來數一數。
5、教師總結:長方體有6個面。
6、這6個面都是什么形狀的?它們都一樣大嗎?
7、小結:這個長方體6個面都是長方形的,它們不一樣大,有的大,有的小。
三、出示特殊的長方體
這個盒子是什么形狀的?有幾個面是正方形的?
小結:有的長方體6個面是長方形的,有的長方體中2個面是正方形的。
四、尋找長方體中哪2個面是相等的,請幼兒每人一個長方體觀察。
師總結:長方體中相對應的2個面是一樣大的:上下、前后、左右。
五、回憶生活中哪些物品是長方形的。
六、出示教師收集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物品,請幼兒說一說哪些是長方體,哪些是正方體。
七、幼兒操作:給正方體涂上紅顏色,給長方體涂上綠顏色。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一、設計意圖
在欣賞故事時,孩子們特別喜歡配樂故事,他們聽的時候也非常認真。于是,我就想是不是讓孩子親身嘗試一下,給故事配樂呢?我就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孩子,他們聽后都歡呼起來,這更加增強了我的信心。在準備語言活動《大象和蚊子》時,利用師生合作的方法,通過故事情節,讓孩子們配器演奏。
二、活動目標
1、通過大象和蚊子的故事情節,了解故事與樂器演奏的對應關系。
2、能在傾聽故事的基礎上與同伴共同演奏樂器,并做出相應的動作。
3、能認真、安靜的聽完故事,并理解故事內容。
三、活動準備
小鼓一面,串鈴五對,響板兩個,大象頭飾一個,蚊子頭飾5個
四、活動過程
(一)、準備活動:
1、隨音樂拍手走進教室,師生問好,做律動,讓幼兒感知樂曲的旋律。
2、教師引導幼兒模仿小動物的叫聲
(二)、活動開始:
1、故事導入
(1)教師用問題導入,小朋友們喜歡聽故事嗎?一會兒老師給小朋友們講一個《大象和蚊子》的故事。誰先來說一說大象長得什么樣?
(2)出示大象的圖片,讓幼兒感知一下大象的外形特點。
2、教師繪聲繪色地講故事《大象和蚊子》,要求幼兒認真傾聽
教師引導幼兒復述故事
教師邊引導邊提問:大象怎樣走路?蚊子怎樣飛?大象怎樣搖尾巴?大象發怒時怎樣?大象怎樣跺腳?(讓幼兒用肢體和語言模仿)
3、根據故事情節配上樂器
(1)故事很好聽,小朋友們模仿動物的聲音可真像,那我們要是用樂器來模仿動物發出的聲音會怎么樣呢?
(2)老師出示樂器,引導幼兒討論:
想一想:用什么樣的樂器模仿大象走路?
用什么樣的樂器模仿大象搖尾巴?
用什么樣的樂器模仿蚊子飛?
大象生氣跺腳時怎么用樂器模仿?
(3):輕而慢敲打鼓,表示大象走路;刮響板表示大象甩尾巴;搖響串鈴表示蚊子飛;連續敲打鼓表示大象生氣。
(4)師生合作,教師邊講故事,讓幼兒用樂器模仿動物的聲音
教師用游戲的方法選一名幼兒扮演大象,選一名幼兒扮演大象的尾巴,選幾名幼兒扮演蚊子。教師邊講故事幾名幼兒邊用樂器表演,其他幼兒一起用語言和動作配合
(5)教師引導幼兒表演:大象來了,(幼兒用鼓聲模仿)大象太累了,休息一會吧,(幼兒用聲音模仿)一群蚊子飛來了,(幼兒用串鈴模仿),扮演蚊子的幼兒一起說:“好可愛的屁股呀,我們一起叮叮它吧”大象這時醒來,用尾巴驅趕蚊子,(幼兒用響板模仿甩尾巴),蚊子飛走了,(用串鈴模仿),大象又睡著了,蚊子再次飛來,大象又用尾巴驅趕,反復幾次,大象生氣了,(幼兒連續敲鼓)這時大象站起身用大腳重重地一跺,“咚”(幼兒用鼓模仿)大象把蚊子都給嚇死了!(幼兒用動作表演)
五、活動結束
老師幼兒的表現,然后伴隨著音樂老師帶領幼兒進行律動,結束活動。
六、活動延伸
讓幼兒回家和父母合作,選擇一種動物,用不同的樂器演奏出動物的生活特點。
附故事
大象和蚊子
有一頭大象長得可大可大啦!腦袋大大的,身體大大的,屁股也好大好大的,走起路來又重又慢。有一天大象出來散步,咚咚咚咚咚咚,它走累了,就趴在草地上睡起覺來。一群蚊子飛來了,它們發現了大象的屁股,說:“哇!好可愛的屁股呀!讓我們來叮叮它吧!”于是,蚊子們就圍著大象的屁股叮了起來。大象覺得屁股好癢呀!就用尾巴趕蚊子,蚊子被趕跑了,大象又打起了瞌睡,蚊子又飛了回來,大象只好又用尾巴趕,就這樣,趕了一次又一次,大象終于生氣了,它用好大好大的腳使勁一跺,“咚!”聲音大得把蚊子都給嚇死啦!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悉詩歌《云彩和風兒》,體驗詩歌優美的意境。
2、意觀察云彩的變化,對風、雨、雷、云等自然現象有興趣,注意它們的不同變化。
教學準備:
認知準備:散步時觀察天空的云
材料準備:童易軟件(P65——會變的云),幼兒用書《云彩和風》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出主題
1、你們有沒有注意看過天上的云?它是什么樣的?像什么?
(像棉花、像棉花糖……)
2、天上的云會有變化嗎?為什么會變?
(風吹動云彩,云彩就會飄動、就會發生變化。)
小結:雖然我們看不見也摸不著風,但是我們可以用眼睛、用耳朵、用我們的身體感受到風的存在。
3、你看見云彩是怎么變的?它會變成什么?(觀看幼兒用書)
二、欣賞散文詩《云彩和風兒》(P206)
1、我們一起來聽一篇散文《云彩和風兒》,聽聽散文詩里的云彩是怎么變的?
2、提問:
——你聽到散文里的云彩變成了什么?
——它們在干什么?
3、再次欣賞散文詩,加深印象。
——你看到云彩還會怎么變?像什么?
4、跟著老師學說散文詩。
三、觀看童易軟件
播放童易軟件(P65)會變的云——考考你——云像什么?云在哪里?什么時候有彩云?
云的顏色
各種云——積云、層云等
兒歌——看圖討論
整體欣賞
云像什么?
延伸活動:
散步時再次留意觀察天上云彩的變化,像什么?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背景
十月一日國慶節到來之際,孩子們參觀了街道、商場的節日布置。他們認為:我們的活動室也要布置得和商場一樣,漂漂亮亮、熱熱鬧鬧,快快樂樂地迎接國慶節。運用什么材料裝飾教室?怎么裝飾?這是他們討論的核心問題。有的說:剪一些皺紙,掛在教室里,很漂亮。有的說:做彩旗,彩旗飄呀飄,多美呀。有的說:掛燈籠,商店門口都掛著大大的.、紅紅的燈籠,很熱鬧。根據孩子們的討論,我在區角活動中提供了皺紙、蠟光紙、彩紙,鼓勵他們嘗試著做彩旗、剪燈籠。考慮到孩子在非正式活動中已經積累了模式排序的一些感性經驗,我又在“歡騰的國慶節”主題活動中預設了“彩旗飄飄”數學活動,讓孩子在運用彩旗布置活動室、裝飾環境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模式排序,提升在模式排序方面的經驗。
活動目標
1.運用彩旗裝飾活動室,感受期盼、迎接國慶的歡樂情緒。
2.針對同一份材料,嘗試運用多種排序方法排列彩旗,活躍思維。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份材料:1米左右的紙條;根據排序模式準備相應數量的彩旗、固體膠、紙和筆。
2.歌曲《大中國》錄音帶。
活動過程
1.引出問題
(1)師:國慶節快到了,我們做了許多彩旗打扮我們的活動室。現在我們來看一看:這些彩旗是怎么樣的?(觀察彩旗的不同特征,并進行表達)
(2)師:彩旗怎樣布置,才能讓人感覺既漂亮又熱鬧呢?(這個問題可能會引發幼兒爭論,應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最后小結幼兒的發言。)
2.嘗試操作
第一次操作:
(1)要求:把籃中的彩旗排排隊,怎樣辦?大家試試。
(2)提示:彩旗有規律地排,才會更漂亮。你有幾種方法給這些彩旗排隊?(鼓勵幼兒運用已有經驗,嘗試進行多種方法的排序,可以是ABAB、AABB,也可以是AABAAB、ABAABA,等等)
(3)相互交流彩旗的排列方法,教師小結。
第二次操作:
(1)要求:彩旗既要有規律地排隊,又要把籃中的彩旗全部排完,你有辦法嗎?把你的辦法記錄在紙上。
(2)提示:還有其他辦法嗎?你有幾種辦法?把你的辦法記錄下來。
(3)集體討論:①幼兒交流各種排序方法,體驗成功的快樂。②提升幼兒的經驗:A.兩種(三種)特征的彩旗一樣多時,有幾種排隊方法?(ABAB、BABA、AABB、BBAA、AAABBB、ABAABBAAABBB等)B兩種特征的彩旗相差一半時,有幾種排隊方法?(AAB、BAA、ABA、ABAABAAAB)
第三次操作:
(1)要求:試試你沒有排過的方法,找出一種你最喜歡的排列方法,把彩旗貼在紙條上。
(2)在“大中國”的音樂聲中,師生一起把彩旗布置在活動室、走廊、樓梯處,感受節日的快樂。
活動延伸
欣賞布置的彩旗,想想:它們是怎么排隊的?你還有其他辦法嗎?
【【實用】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集錦四篇】相關文章:
【實用】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模板6篇01-30
【實用】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匯編四篇01-29
【實用】幼兒園大班教案集錦五篇01-27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集錦六篇02-02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模板集錦6篇02-01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模板集錦九篇02-01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模板集錦9篇01-29
有關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集錦五篇01-29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模板集錦六篇01-28
關于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集錦五篇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