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幼兒園小班教案范文錦集六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通過了解交警叔叔的工作,體會交警叔叔工作的艱辛,激發遵守交通秩序的熱情以及向交警叔叔學習的愿望
活動準備:交警叔叔指揮交通的錄像
請一名交警叔叔來與幼兒互動
活動過程:
(一)交通規則的討論
1.馬路上有行人、有機動車、有非機動車,有什么辦法大家可以各走各的,很有秩序,走得順順當當呢?(遵守統一的交通規則)
2.你知道哪些交通規則?(行人、車輛)
3.不遵守交通規則會出現什么情況?碰到這樣的情況該怎么辦?
4.還有一種人,他們專門站上十字路口指揮交通,他們是誰?
5.觀看交警叔叔指揮交通的錄像
(二)與交警叔叔對話
1.請交警叔叔來談談他們在指揮過程中經常碰到的問題
2.幼兒與交警叔叔互動提問
3.學習交警叔叔,跟著交警叔叔一起來做“交警指揮操”
(三)給交警叔叔送禮物
鼓勵幼兒用多種形式送禮物給交警叔叔,如:唱歌,畫畫,寫字,做紙工。
鼓勵幼兒用多種內容送禮物給交警叔叔,如:我的特長,我的愿望,我想對交警叔叔說的話等。
活動延伸:到馬路上看看交通協管員的工作,公交調度的情況
做家庭里的小小交通警,和家人一起遵守交通規則。也可以設計表格記錄家人及行人遵守交通規則的情況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一、 活動目標
1 、通過目測比較高矮,知道什么高,什么矮,感知高矮相對性。
2、練習從高到矮或從矮到高進行排序。
3、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及比較判斷的能力。
4、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二、 活動準備
1、有高矮物體的大圖。
2、兩支塑料花。
3、每人一套操作材料。
三、活動過程
1、初步比較高矮。
請一位大班幼兒和一位小班幼兒踏步走進教室,請幼兒比較誰高誰矮。請幼兒說出:“大哥哥高高的,小弟弟矮矮的。”
2、觀察大圖比較高矮。
引導幼兒比較圖片上物體的高矮,并說出什么東西是高的,什么東西是矮的。
3、引導幼兒發現高矮是通過比較而來的。
教師出示兩支不同高度的塑料花,放在不同的水平面上,請幼兒觀察哪支花高,哪支花矮。教師總結:比較兩個物體的高矮要把物體放在同一水平面上。
4、引導幼兒不受物體大小、形狀的影響,按高矮給物體排序。
請幼兒給不同高矮的物體進行排序。
5、排隊游戲:幼兒通過自身參與,進一步體驗物體的高矮是比較出來的。
四、 活動延伸
帶領幼兒觀察幼兒園的房屋、樹木、運動器械等,并比較它們的高矮。
反思:本次活動的重點是通過三個活動環節,讓幼兒感知物體的高矮,比較高矮;學會運用高高的、矮矮的、比較高、比較矮、最高、最矮等語詞,并理解物體高或矮的相對關系;初步嘗試將物體從高到矮或從矮到高的有序排列。我認為本次活動設計是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先請兩個幼兒上臺比較高矮,讓幼兒作為活動的主體,比起圖片來更直觀,先讓幼兒自己來比較,更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再來觀察圖片比較高矮,最后進行排序。幼兒學起來是層層遞進的,對高矮概念掌握的較好,完成原先設立的目標。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將有關的物體進行一一匹配。
2、通過匹配游戲,了解生活中一些物品的聯系,初步獲得相應的經驗。
3、體驗數學游戲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實物:熱水瓶、杯子、碗、勺子、鞋子、圍巾、手套、襪子、牙膏、牙刷等。
2、圖片:雨傘、雨鞋、菜刀、砧板等。
3、幼兒操作圖片
活動過程:
1、通過看實物展,引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教師帶領幼兒參觀實物展。
(2)師:寶寶,今天 陸 老師帶來了很多東西,請你們來看一看,它們是什么?有什么用的?
(3)看完以后請寶寶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它是用來做什么的?
2、實物找朋友。
(1)師:寶寶們真棒,都說出了他們的用途,現在要請寶寶給這些物品找朋友,你們愿意嗎?
(2)教師示范物品找朋友,舉例(碗和勺子):你們看,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小碗)請你們在這里找一找,小碗的好朋友是誰?(勺子)為什么它們是好朋友呢?(因為它們都是在吃飯的時候要用到的)
(3)請寶寶為實物找朋友。先集體找,再個別找,找的時候要問一問:為什么它們是好朋友?
3、遷移生活經驗,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它們也是好朋友
(1)剛才寶寶說的都很好,那請你們想一想,在我們教室里,在家里,還有哪些東西也是好朋友?為什么它們是好朋友?
(2)出示圖片,幫助幼兒回憶。
4、幼兒操作
(1)師:老師這里還有很多圖片它們也要來找朋友,你們愿意幫助它們嗎?
(2)教室講解操作步驟
(3) 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4)教師講評:先請幼兒說一說,你找到得是誰和誰是好朋友?為什么?教師對找錯朋友的寶寶進行糾正。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小手歌》
【活動目標】
1、初步學唱歌曲,感受歌曲中小手變化的有趣。
2、能用手表現各種不同的物體和動作,嘗試邊唱邊表演。
【活動準備】
音樂磁帶、伴奏
【活動過程】
1、“小雞小雞在哪里”師生對唱練聲。
老師用手做小雞(小貓、青蛙)狀,引導幼兒唱歌練聲。
2、教師表演,引發興趣。
師:我們的小手真能干,能變出不同的小動物來,看我的兩只小手又做成了什么?(教師表演“雨點狀”)幼兒回答。
師:到底是什么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老師范唱)
3、學唱歌曲,感受小手變化的有趣。
師邊做動作邊問:這是什么?雨點從什么地方落下來的?(引導幼兒用語言和動作表演)雨點落下來會發出什么聲音呢?(老師邊唱邊提問,引導幼兒來回答)
師:你的小手會做雨點嗎?我們一起來試試。(師完整演唱歌曲的第一段,帶領幼兒共同表演。)
4、嘗試用聲音的響和輕來表現雨點的大小。
師:雨點越下越大了。我們唱的時候聲音要怎樣?越下越小呢,怎么來唱?
5、大膽想象,創編歌詞。
師:除了歌曲里兩只小手能變成雨點,還能變成什么呢?
師:變出來的東西它是什么樣子的?
師:它會發出什么聲音呢?(引導幼兒進行創編并邊表演邊唱)
6、完整欣賞小手歌。
師:有一首歌曲就叫做“小手歌”歌里除了變成雨點還變成了許多其他的東西,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放音樂)
師:你聽到兩只小手變成了什么?(幼兒根據歌詞回答)我們可以在區域游戲中在來表演。
【教學反思】
這首歌曲是建構式課程“多才多藝的手”中的一個活動,歌曲有五段,在建議欄中說到:適合大班幼兒演唱,小班可以作為欣賞。因此在設計活動的時候我把歌唱的重點放在歌曲的第一段上,這樣比較的短小也降低了難度。
在活動中先從“小雞小雞在哪里?”切入,一方面讓幼兒來進行問答練聲,另一方面也讓幼兒逐步感知用小手改變不同的動作可以變出不同的小動物,為接下來的活動打下基礎。
在學唱的環節中,我運用了先欣賞在記憶歌詞的方法。我覺得完整欣賞有助于讓幼兒更好的感知旋律從中感受到歌曲的美。再聽過后利用唱著提問的方法,讓幼兒對歌詞和歌曲的'旋律進行逐步分段的記憶和嘗試,這樣循序漸進的進行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就把歌曲學會了。
為了讓幼兒能多多的唱幾遍,我用了雨越下越大和越下越小的情境,讓幼兒嘗試控制自己的聲音進行演唱。這里我覺得有些困惑?運用這樣的策略能讓幼兒提升歌唱的興趣,但剛學不久就來嘗試控制聲音進行演唱,對小班幼兒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有時會只顧大聲和小聲而忽略了歌唱時的音質了出現大喊的情況。
在創編環節中先讓幼兒自己用小手變一變,這時我用了邊唱邊問的方法,幼兒能在回答后自然而然的吧歌詞填出來了。
最后,我讓幼兒完整的欣賞歌曲,一方面進一步的完整感知,另一方面為接下來的區域游戲打下基礎,可以把這首可以延伸下去。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的:
1、在音樂的伴奏下,愿意跟著教師學做小貓的表演動作。
2、有愛整潔、愛美的情感。
3、嘗試仿編歌詞,樂意說說歌曲意思。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活動準備:
1、小貓頭飾、尾巴人手一份。
2、課前學習歌曲《小花貓照鏡子》。
活動過程:
一、了解鏡子的作用,引入活動。
在音樂的伴奏中,一個一個依次照鏡子,了解鏡子的作用。
二、創編動作
1、在音樂的伴奏下,幼兒裝扮自己。
2、幼兒隨音樂邊唱歌邊自由表現小貓的各種動作。
3、師扮貓媽媽表演,通過提問引導幼兒欣賞并觀察每個動作的含義。
4、引導幼兒跟隨教師學習貓的各種動作并創編動作。
三、隨音樂做貓動作出活動室。
教學反思:
在本文的開篇,我事先準備好了一只鏡子,讓學生觀察說說你喜歡鏡子的作用,這樣為學習課文內容作好了鋪墊。緊接著出示小花貓圖來補全課題,圖文并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習課文內容時,我沒有作過多的講解,而是通過抓住重點句,讓學生各種形式的朗讀,感悟到“要想別人尊重自己,首先要尊重別人”的道理。在拓展延伸時,請學生和同桌做做照鏡子的游戲,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再一次去體會本文的道理。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培養幼兒積極的情緒,使幼兒體驗到活動的快樂。(目標無重點)(應改為:能識別基本的情緒,并能開開心心上幼兒園。)
活動準備:
大鏡子、小紅花若干,娃娃2個,磁帶及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聽聲音辯別情緒(此標題與該步驟的具體內容不太吻合,既然是辨別情緒,不應該讓幼兒只聽笑和哭兩種聲音)
1、教師讓幼兒聽各種聲音。如笑、哭、怒、哀叫等等
2、引導幼兒討論
(1)人在什么時候會發出這種聲音?
(2)你喜歡哪種聲音?為什么?“
(評:這一環節既然是聽聲音辯別情緒,活動的重點就應體現教師如何引導幼兒辨別各種情緒。)
(二)讓幼兒對著鏡子笑。(引導幼兒體驗“笑”的情緒)
1、教師請幼兒回憶并說說讓自己最開心的事情,并觀察同伴說這些事情時的表情。
2、幼兒討論:為什么他(她)會笑?
(評:這一環節的設計流于形式,如教師讓幼兒對看鏡子笑,再請幼兒說說自己為什么會笑?其實,是教師讓幼兒笑,幼兒自己的內心體驗畢竟有限,教師是很難引導幼兒體現積極的情緒的。建議利用與幼兒生活經驗貼近的情境對幼兒進行教育。)
(三)出示哭娃娃與笑娃娃的頭像。(標題與該步驟的具體內容不吻合)(應改為:引導幼兒開開心心上幼兒園)
1、教師:“你喜歡哭娃娃還是笑娃娃?為什么?”(出示哭娃娃與笑娃娃的頭像)
2、教師:“上幼兒園我們應該做笑娃娃還是哭娃娃?”(可以先請幼兒說說自己在幼兒園里遇到的開心的事情。)
(四)游戲《開開心心上幼兒園》
1、教師扮媽媽,幼兒假裝早上來園時高興地和媽媽再見,向教師問好。
2、每個幼兒一朵小紅花。
(評:這一活動環節也是流于形式,建議充分利用能引起心理事件發生的時機或情景進行適時的教育,而不反是進行牽強的情境創設。)
小班的幼兒剛剛從家庭步入幼兒園,生活環境的急劇變化,使很多孩子無所適應幼兒園的學習和生活,表現尤為明顯的是,很多孩子早上來幼兒園時哭鬧,過于依戀家長。此活動設計能從幼兒生活經驗出發,符合小班的年齡特點與需要。
【實用的幼兒園小班教案范文錦集六篇】相關文章:
實用的幼兒園小班教案范文錦集三篇01-30
【實用】幼兒園小班教案錦集六篇01-26
幼兒園小班夏天教案范文錦集六篇02-03
幼兒園小班夏天教案范文錦集10篇02-03
幼兒園小班夏天教案范文錦集五篇02-03
【必備】幼兒園小班教案范文錦集四篇02-03
幼兒園小班洗澡教案范文錦集五篇02-02
幼兒園小班安全教案范文錦集五篇02-02
幼兒園小班睡覺教案范文錦集8篇02-01
幼兒園小班睡覺教案范文錦集五篇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