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幼兒園大班數學《10的加法》教案

時間:2022-07-18 10:55:24 幼兒園教案 我要投稿

幼兒園大班數學《10的加法》教案(通用9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數學《10的加法》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大班數學《10的加法》教案(通用9篇)

  幼兒園大班數學《10的加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復習10以內的加法、減法。

  2、能積極參加數學活動,大膽回答問題。

  3、養成良好的操作習慣,操作完成后將物品歸還原處。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焦距準備:2個塑料簍子做"糧倉"、"糧袋"(上面寫有10以內的算式)

  2、學具準備:雙色圓片10個(正面是紅色、反面是藍色),算式卡片若干,飛行棋、汽水蓋,塑料碗、撲克牌、紅棗等。

  活動過程:

  一、準備活動。

  游戲:拍手問答游戲。教師提問10以內的分解組成,幼兒回答。教師問到:"小朋友,我問你,10可以分成幾和幾?"幼兒回答:"X老師,告訴你,10可以分成1和9 、2和8、3和7……

  二、游戲活動。

  創設游戲情景:游戲連環套。游戲王國的國王知道小朋友門都喜歡做游戲,于是國王派使者送來了許多的游戲。今天我們就一起玩個夠。

  1、游戲"雙色卡"。有那10個雙色卡(正面是紅色、反面是藍色)向上拋去,雙色卡落地后,數一數紅色的有多少片,藍色的有多少片,紅色的和藍色的合起來有多少片?教師將幼兒說的答案用算式在黑板上列出來。

  2、游戲"扣碗"5人一組,每組準備10個汽水瓶蓋,一個塑料碗,一名幼兒左手向桌面上撒開瓶蓋的同時右手持碗扣住部分瓶蓋,大家一起數一數桌上剩下瓶蓋,在一起算算碗中扣住了幾個瓶蓋,可以調整瓶蓋的總數來復習10以內的減法。

  3、游戲"抓抓抓"將小鞋盒挖個洞,里面放10個紅棗,請幼兒將手伸進洞里抓出紅棗,數一數抓了幾個紅棗,算算盒子里還有幾個紅棗。

  4、游戲"小馬運糧食"幼兒分成兩隊扮演小馬運糧食,老師發出命令后,兩隊排頭跑向"小河邊"拿起一袋糧食,"糧食上貼有10以內加法和減法算式題目,幼兒將答案填在等于號的后面,跑向"糧倉"答案正確的才能將糧食袋放到糧倉,再將每隊的第二名幼兒上來運糧食,依次進行,相同時間里哪隊云的糧食多為勝利。

  三、分組活動。

  1、雙色圓片游戲,幼兒操作雙色圓片完成算式后,把得數填寫在方框里。

  2、撲克牌游戲,幼兒兩人一組,撲克牌1到10,兩人各自抽出一張牌,比一比誰的大,用大數減去小的數,或者將兩張牌合起來列加法算式。

  3、下棋游戲。2到4人為一組玩飛行棋游戲,每人兩次擲2次,顯示的點數相加就是飛機要走的步數,最后誰先到達中點誰就是勝利。

  4、交流小結:

  引導幼兒自由表達游戲后的感受,共同收集整理材料

  教學反思

  在學習完10以內的加減法后,孩子們已對教材豐富多彩的知識呈現方式越來越熟悉,越來越喜歡了。我深深認識到把生活帶進課堂,讓孩子們在生活中學習數學,能激起學習的興趣,擴展思維的空間,主要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注意問題呈現多樣性,激起挑戰的欲望

  解決問題,是課程標準提出的重要學習目標,怎樣才能更好的落實教學目標,在教學中也作了深深的思考,真誠的感謝實驗教材的編委,教材本身與安排上都注意了有層次的創設問題情境,緊密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以教材為依托。平時教學中注意結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注意問題呈現的多樣化,例本案例的教學中,由學生創設情境后自主提出問題,創設一種游戲、挑戰性的問題情境,生問、生答,更能激起學生的解決欲望。平時課堂上“你難不倒我”“我來考考你”都是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問題解決的表現,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大家解決后,也注意人際化的情感教育!皩ν瑢W們的解答你滿意嗎?”“謝謝大家”,無一不透露出濃濃的情。平時結合課本的實際情景,常以第三人稱的方式請小朋友幫助解決。

  二、緊密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提供思維發展的空間

  低年齡兒童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而數學中的計算教學,以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這種過渡不能是跳躍式的,應該給孩子一根拐杖扶持。在低年級教學中,這根拐杖是十分有必要的,即創識與生活實際緊密相關的問題情境,通過直觀的操作、觀察,過渡到抽象的算式表達。有了問題情境的創設,學生們才會更清晰地了解算式的計算過程,依次運算、條理清晰。所以低年級的教學中把數學還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找數學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計算教學中滲透實際問題,改變問題呈現方式

  解決問題教學長久以來一直是數學教學的一個重點項目,教材的精心編排我深深認識到雖只涉及到10以內的加、減教學,然而每一課的計算教學無一不滲透著應用教學,所以在課的設計上,盡力挖掘計算教學中的應用素材,不僅有利于計算教學中算理的講清、講透,更是滲透了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生活的思想。

  幼兒園大班數學《10的加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樂意學習10的加法問題。

  2、能在解答應用題的基礎上列出橫式:1+9=10,2+8=10,3+7=10,4+6=10,5+5=10,6+4=10,7+3=10,8+2=10,9+1=10.

  3、培養幼兒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4、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能在解答應用題的基礎上列出橫式:1+9=10,2+8=10,3+7=10,4+6=10,5+5=10,6+4=10,7+3=10,8+2=10,9+1=10.

  活動準備

  1、1-10的數字卡片、“+”、“-”、“=”的卡片若干。

  2、筆、紙若干。

  3、蝴蝶、花朵卡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解答口述應用題

  教師:“今天,老師要考考小朋友,看誰最聰明!

  教師::“阿依古麗原來有1本書,媽媽又給她買了9本書,阿依古麗現在有多少本書?你是怎么算的?用什么方法算的?為什么?”

  2、教師:“誰能列出算式?”請個別幼兒到前面來列式。

  同法出2+8、3+7、5+5、6+4、7+3、8+2、9+1的應用題,并引導幼兒解答,列式

  二、基本部分

  1、自編應用題并列式:

 。1)提出自編應用提的要求。

  教師: “請小朋友擺一擺桌子上的卡片,然后編10的加法應用題,再列出橫式!

  (2)幼兒擺卡片,自編應用題并列式,教師觀察指導。

  三、結束環節

  討論交流:

  教師:“請一位小朋友到前面來說一說自己編的應用題,考考老師和小朋友”。

  四、延伸環節:

  把卡片貼在墻上,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選用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活動,我從兩方面談一下:因為本班都是維吾爾族小朋友,對于漢語的表達還是有困難的,前幾節課學過1-9的加法,部分幼兒有了一些基礎。因為是純漢語授課,對于我的授課一部分幼兒聽起來還是有困難的,從他們的眼神中我就知道根本就不懂,只有少數幼兒可以和我配合一下,在我講完以后,民考漢教師再進行解釋,那些和我配合的幼兒進一步理解了,至于那些聽不懂的幼兒,對民考漢教師的講解的維語可以理解了,但是用漢語就根本表達不出來。所以一節課上起來還是比較困難的。

  我的備課是按照教師指導用書的思路設計的,課也是按照幾個環節的設計開展的,能聽得懂漢語的孩子和我配合得很高興,聽不懂漢語的孩子認識一臉的茫然,總之,每次上課之前我準備一些教具來提高幼兒學習的積極性,結果在語言的障礙中“枯萎”了。

  幼兒園大班數學《10的加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復習10以內的加法算式,發展幼兒的計算能力。

  2、能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大膽回答問題。

  3、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4、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游戲,培養思維的逆反性。

  【活動準備】

  動物頭飾兩個,水果圖片三個,星星,答題卡若干(與幼兒數量相同)學具小花若干

  【活動過程】

  一、預備活動:

  1、問候,組織幼兒

  2、手指游戲:十個阿姨來摘梨

  二、集體活動

  創設情景: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好朋友,小朋友想不想看看它是誰?(出示小貓頭飾)小貓說:我要去找我的好朋友小熊,我想給他帶一籃水果,可是這群可愛的水果寶寶設置了迷宮,我只有回答正確它們的問題,順利通過迷宮,才可以帶走這些水果,到達小熊的家,小朋友們,你們愿意幫助我嗎?(愿意)

  1、小貓開始闖迷宮,首先遇到了水果菠蘿:請小朋友回答出我的問題就可以帶走我,(算式題2+3= 4+3=等)

  2、第二個遇到了櫻桃,櫻桃的難題是釣魚游戲:魚鉤上方為加法算式題,請幼兒找到身上有正確答案的小魚

  3、葡萄:智慧樹。把幼兒分成男女兩組進行搶答,哪組最先把五顆智慧星的加法算式題回答正確,哪組為勝利,由勝利組幫助小貓摘走水果葡萄

  (此環節可使用學具小花進行算式題的驗證活動)

  三、幼兒操作練習

  小貓在小朋友的幫助下,終于來到了小熊家,小熊見到好吃的水果說,謝謝小朋友們,為了感謝你們的幫助,我也有禮物送給你們,是愛心答題卡:請小朋友把卡紙上的加法算式題計算得數,遇到不會的題可以使用小花學具進行邊操作邊計算,最后交給老師,教師有針對性的加以指導。

  四、小結,收拾學具

  【活動反思】

  我們常說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法寶,如何在課堂上真正用上這個工具,是擺在我們教師面前的問題。我認為要根據智障兒童自身的特點,激發學生快樂學習就要采取多樣的教學形式。在本節課《復習10以內的加法》中我采用了以下的措施:

  一、設計數學游戲,使學生樂在其中。

  根據低年級學生心理特點,在教學中我注意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不斷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他們最喜歡做游戲,讓學生在做中學,在玩中學,在快樂中學,應該成為低年級的重要形式。所以,這節課我始終以游戲貫穿始終。

  上課開始我沒有用以前的10的組成口訣來進行復習,而是將口訣填入到孩子們熟悉的歌曲中進行復習,勢必比一味地與學生對答效果要好。為了測試學生掌握的情況,可以組織師生互動游戲。我與學生玩“尋找小貓咪”的游戲。我先扮成小貓“喵”幾聲,然后學生根據我的幾聲,再接著“喵”與我的湊成10。這樣既活潑,趣味性強,又提高了學生辨別正誤的能力,真是一舉兩得好辦法。通過一些游戲,學生就會感到學有勁頭,學有樂趣,學有所獲,由此生發的熱愛數學的情感就會自然而然爆發出來。

  二、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廣開思路。

  精彩的問題情境對這些學生來說很有吸引力,在教學中我根據教材內容設計能吸引學生的問題情境,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參與到數學活動中獲得知識,發展思維,同時獲得美的享受。

  學生的想象是豐富多彩的,出示一幅圖讓學生自由說一說,簡單的一帶而過,這樣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也體現了教師的主導地位。再后來的幾幅圖一出示,A組學生基本上能自己看懂題意。再者,當我向學生展示學習素材后,留給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使學生深深感受到知識的深奧,并可以激發他們進一步學習的興趣。

  幼兒園大班數學《10的加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到“小猴摘桃”的數學活動中,并能遵守游戲規則。幫助幼兒能正確熟練地運算,提高計算能力。

  2.鼓勵幼兒在活動中積極思維,提高思維的靈活性。

  3.通過數學游戲化,進一步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重點:

  引導幼兒積極參加活動,遵守游戲規則,能正確熟練地運算,掌握運算方法,提高運算能力。

  難點

  運算中能靈活運用運算方法,思維靈活。

  活動準備

  場景設置:自制一棵桃樹(桃樹上結滿了桃子)、石塊(泡沫墊子)、皺紙(溪水)、小猴頭飾若干、自制籃子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激發興趣

  師:“小猴子們,猴外婆打來電話說院子里的桃子熟了,叫我們小猴子們去摘桃,高興嗎?(高興)好!那我們就出發吧!外婆家離我們比較遠,我們可要勇敢呦!不怕困難!

  二.小猴去摘桃

  1 過小溪:

  (1)“猴媽媽”(老師)帶著“小猴子”(小朋友)去摘桃,可有一條小溪擋住了去路,小溪里有許多大大小小的石塊。小溪邊還有一塊牌子(請你踩著石塊走,只能踩算出來得數是10的石塊,踩錯了要掉進水里的)。

  (2)師:“趕快找找能踩的石塊吧,哪塊石頭可以踩?為什么?你是怎么算出來的”?

  (3)幼兒進行相應的計算:4+6、3+7、8+2等,并說出運算過程。

  (4)找出后,幼兒一個一個過小溪。

  2 租籃子:

  (1)總算安全地過了小溪,小猴們繼續往前走,咦?路邊還有個出租屋,專門出租籃子,真好。正好可以把籃子借給我們用。出租屋的外面還有一塊牌子呢(只出租10號籃子,請你看清楚三個數,相加是10,這只籃子就租給你)。

  (2)師:“小猴們趕快找找哪些是10 號籃子,說說你是怎么算出來的?為什么要用這種方法算”?(又快又準確)

  (3)幼兒進行相應的運算:3+3+4、2+3+5、1+4+5等。

  三.小猴摘桃:

  師生:哇!又大又紅的桃子真多呀!

  小猴準備摘桃。

  (1)老師講明要求:有的桃子上有算式,有的桃子上有數字(4、6、或2、3、5)。

  (2)只摘相加得數是10的桃子。

  四.慶豐收:

  (1)老師播放歡快的音樂,小猴們歡天喜地分享勞動的收獲與喜悅。

  (2)老師播放輕松的音樂,小猴們穩定情緒,休息吃“桃子”。

  五.課后延伸:游戲“賣桃子”。

  幼兒園大班數學《10的加法》教案 篇5

  設計背景

  已經學了10的組成和分解

  活動目標

  1、通過畫圓圈學習10以內的加法。

  2、訓練學生的加法計算能力。

  3、培養學生口頭計算能力。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重點難點

  通過畫圓圈計算10以內的加法,培養學生的口頭計算能力

  活動準備

  卡片小黑板

  活動過程

  一. 開始環節

  復習已經學過的知識

  二. 基本環節

  1. 出示3個黑圓片和7個白圓片,教師進行講解.

  2. 板書3+7=10 7+3=10

  3. 出示4個黑圓片和6個白圓片,教師進行講解.

  4. 跟著老師板書4+6=10 6+4=10

  5. 想一想10還可以分成幾和幾,畫在本子上并寫上算式

  6. 教師巡視

  7. 出示小黑板和卡片1+9=10 9+1=10

  2+8=10 8+2=10 5+5=10

  8. 訓練學生的口頭計算能力,教師指導

  三. 結束環節:

  加法就是把兩個數和在一起

  四. 延伸環節:

  同桌之間互相考一考

  教學反思

  1. 在備課過程中我想到了口算10以內的加法是教學難點

  2. 在活動過程中,我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幼兒,給他們自由發揮的空間.充分利用小黑板和卡片達到教學目標。

  3. 在這節課中,我已經了解到幼兒學了10的分解和組成。在這基礎上學習10以內加法,充分發揮幼兒能力。

  4. 這節課中,師幼配合的.很好,但教學有些小學化了。

  5. 自己的優勢是:能帶動并引導教學,使教學順利的完成。自己的不足是:教學小學化。

  6. 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把小學的教學方法適當的應用到幼兒教學中,同時應用更多的幼兒教學方法。

  7. 如果讓我從新上一節課,我會以游戲為主,讓幼兒在玩中學

  8. 幼兒教學是一門科學,它與小學教育不同。

  幼兒園大班數學《10的加法》教案 篇6

  目標:

  1、復習10以內的加減,能準確迅速地進行運算。

  2、讓幼兒在游戲中體驗數學活動帶來的樂趣,培養幼兒良好的游戲秩序。

  準備:

  小貓家、小溪、環境布置;鱷魚頭飾,請配 班老師扮演。

  過程:

  一、以去捉魚導入,激起幼兒的欲望。

  1、孩子們,今天林老師想帶你們一起去捉魚,想去嗎?

  2、在去之前,我想考考咱們大(7)班孩子,通過考驗的才有資格去捉魚哦!

  3、我們以碰碰球的形式開始。知道什么是碰碰球嗎?

  講解:比如說碰10個球,就是林老師的球和你們的球合起來是10個球,理解嗎?

  4、好!現在請接球。請5、6個小朋友。

  二、捉魚。

  1、捉魚講解:

  真不錯!那現在我們可以準備捉魚了,但是這個池塘里不僅僅只有魚,還有一只餓急了的鱷魚,我們小朋友去捉魚時,要小心些。看見鱷魚來了,就要馬上跳到得數是10的一塊大石頭上。那樣就可以避開鱷魚了。若是得數不是10或者沒跳到石頭上,那樣你就會成為鱷魚的早餐了。每人一次捉一條魚。記住了嗎?

  2、分三批進行捉魚。

  第一次:總結被捉的:逃到其他地方的。

  第二次:鼓勵被捉的,總結經驗。

  第三次:表揚成功的孩子。

  三、賣魚。

  1、捉到魚的孩子根據魚的顏色分批坐。

  2、講解魚身上的數字的意義。

  3、買魚的規則:一次購買兩條魚,一條紅一條藍,合起是10元的。

  四、延伸活動:

  將魚與錢投到區角,讓孩子在日后的活動中進行繼續操作。

  幼兒園大班數學《10的加法》教案 篇7

  一、教學內容:

  蘇教版一年級上冊第八單元66、67頁

  二、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觀察和操作等學習活動,進一步理解加減法的意義,能解決簡單的問題,并正確計算得數是10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

  2.情感目標:在生動活潑的情境和游戲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合作意識,主動探索的精神。

  3.能力目標:培養觀察、語言表達、動手和初步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得數是10的加法和10減幾的計算方法

  難點:正確計算10的加減法和10減幾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猜謎語,導入新課

  “兩棵小樹十個杈,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會算畫圖畫,光會干活不說話!敝i底是我們身體的某一部分,請小朋友猜猜是什么?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雙手,平時不論讀書還是寫字都離不開它。請小朋友舉起你的雙手,看一看,數一數,一共有幾個手指頭?師:我們以前掌握了關于數字10的哪些知識呢?出示10以內的分與合習題,指名回答問題。

  (二)圖片引入,學習新知。

  師:關于以前學過的10的知識小朋友們掌握的真不錯,老師要為你們豎起大拇指。小朋友們,平常你們喜歡踢足球嗎?今天,我們也來進行一場有趣的數學“足球”賽。

 。ǔ鍪局黝}圖)師:小朋友在踢足球呢!仔細看一看,這些小朋友可以分成哪兩部分?……

  講述:小朋友觀察的真仔細。在足球比賽中,一般是按服裝顏色的不同分成兩隊。請小朋友們再觀察這幅圖片,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呢?

  師:今天這節課咱們主要解決球隊一共有多少人;黃隊有多少人;綠隊有多少人這三個問題。

  師:咱們先看第一個問題。可以怎么列式解決呢?

  列式:4+6=106+4=10式子10-6=4和10-4=6又分別表示什么呢?……………

 。ㄈ╈柟叹毩

  1、基礎訓練

 。1)觀察列算式

  師:觀看完比賽,大家都累了。咱們吃點櫻桃放松下。觀察這幅圖片,你能列出四道算式嗎?自己在本子上列一列吧!教師巡視(請一名小朋友到黑板上列算式)

 。2)拋花片列算式

  師:小朋友們這節課的知識學得真不錯。接下來我們玩一個拋一拋的游戲,四人一小組領十個花片拋一拋,找出正面朝上的幾個,反面朝上的幾個。每種情況列出四道算式,明白了嗎?開始行動吧!時間五分鐘。

  師:誰來匯報一下你們的成果。

  2、鞏固延伸

  師:你們太厲害,找到了關于10的所有加減法。動物樂園的小動物想來考考大家,你們有信心嗎?

 。1)10的加法練習

  師:有自信心就成功了一半。首先來接受大象爺爺的考驗,他手中有12張數字卡。老師把它張貼到黑板上。現在請小朋友們模仿大象爺爺的做法,找到相加得數為10的兩張數字卡并寫出兩道數學算式,明白了嗎?我現在請一名小朋友上來找到的一個得數為10的兩張數字卡。

  師:好!現在大家給他一塊寫出與之對應的兩道加法算式。寫好了。同桌之間先互相檢查下。…………

 。2)10的減法練習

  孔雀姐姐張開了自己美麗的羽毛,她仿佛在說:“恭喜大家通過了大爺爺的考驗。你們能算出我身上10的減法算式的得數嗎?”師:小朋友們太厲害,孔雀姐姐甘拜下風。

  (3)10的減法應用

  師:勤勞的小蜜蜂也匆匆忙忙的趕來了,小蜜蜂說“藍藍小朋友種了10棵向日葵!痹蹅兛纯此{藍摘了幾棵向日葵?對三棵。小蜜蜂又問了:那還剩多少棵向日葵可以讓我采蜜呢?你能用本節課的知識列式解決嗎?

  師:我請兩名小朋友把算式列在黑板上,其他小朋友在自己的練習本上列。…………

  (4)10以內加減法拓展練習(猜猜我是數字幾)

  師:小朋友們真厲害!通過了大象爺爺、孔雀姐姐和勤勞的小蜂蜜的考驗。小動物們說:不信你們這么厲害。所以小灰灰召集了八名許多小動物齊上陣來考驗大家。小動物說“你們知道我是數字幾嗎?”

  師:咱們去看看吧。通過第一個算式你們知道小馬是數字幾嗎?

  為什么?…………

  (四)課堂總結

  師:經過這么多考驗小朋友們都勝利了,小動物對小朋友們佩服的五體投地,伸出了大拇指。你們覺得自己棒不棒?你們學的開心?

  這節課我們學會了什么。

  小朋友們說的真好!老師希望你們每節課都有這樣出色表現。這節課到此結束!

  六、教學反思

  本節課學習的是《得數是10的加法和相應減法》,但是在這節課之前,小朋友們對于10以內的加減法基本上都是會的,因此,本節課應該在學生原有的基礎上,加強學生口算能力,理解加法和減法之間的關系,能熟練的根據一幅圖寫出四道算式,并能初步體會四道算式之間的關系。但是這些要求對一些基礎較薄弱的學生還是有點勉強,因此對于他們,我是希望他們能熟練的10以內的加減法,能根據一張圖寫出四道算式。

  教學時,通過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從已有的經驗入手,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提高的學習的效率。在出示課件的時候,學生對于如何完整的表達這張圖的信息也比較熟練的,因此這點他們很快的把四道算式列出來了。但是這樣,我還是要求他們用三句話表達每個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并幫他們總結了以下得數是10的加法和減法的計算方法。教學試一試的時候也是用同樣的方式,讓他們能表達出題目的意思,理解每道算式的含義,目的是讓一些基礎還不是很扎實的學生進一步加深印象。

  在后面的練習里,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我設計了一些游戲,通過把所有10以內的加減法算式都總結出來,在黑板上板書,讓學生直觀地觀察,以便他們更好地掌握10以內的加減法。

  本節課的教學總體上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但是對于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還是需要下點功夫。

  幼兒園大班數學《10的加法》教案 篇8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一年級(上冊)第55~56頁。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通過觀察和思考,掌握和是10的加法及相應的減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 使學生經歷根據一幅圖列出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的過程,初步體會四道算式之間的聯系。

  3. 使學生經歷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產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 情境引入

  談話:小朋友們喜歡足球嗎?那我們就一起去看一場足球比賽吧。

  二、 進行新課

  1. 教學例題。

  出示例題情境圖。

  提問:請小朋友仔細觀察這幅圖,說一說從這幅圖中你知道了什么?(左邊有6人,右邊有4人;戴帽子的有1人,沒戴帽子的有9人)

  再問: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引導學生用三句話完整地表達,并相機在情境圖中用括線、問號等表示出條件和問題)

  談話:小朋友真了不起,不但弄清了圖的意思,還提出了許多不同的問題,下面我們就來解決大家提出的問題。

  出示問題1(圖意:左邊有6人,右邊有4人,一共有多少人)。

  提問:怎樣算一共有多少人呢?你會列式嗎?還可以怎樣列式?(板書:6 + 4 = 4 + 6 =)

  再問:你能算出這兩個算式的結果嗎?(著重說一說是怎樣算出6 + 4 = 10的,并強調可以根據6 + 4 = 10,直接寫出4 + 6的結果)

  出示問題2(圖意:一共有10人,左邊有6人,右邊有多少人)。

  提問:要算右邊有多少人,應該怎樣列式 ?(板書:10 - 6 =)

  再問:怎樣算出10減6等于幾呢?(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計算,著重引導學生體會根據加法算式想減法算式結果的方法)

  出示問題3(圖意:一共有10人,右邊有4人,左邊有多少人)。

  提問:你能列出算式,并很快算出結果嗎?

  學生列式,并算出結果。

  [評析:從現實情境入手,引導學生經歷收集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習活動的效率。同時,要求學生用三句話(兩個條件,一個問題)表達圖意,滲透了加、減法實際問題的結構和數量關系。在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計算的同時,引導學生根據前面的算式想后面算式的結果,既使學生初步感知了加、減法的聯系,又促進了算法的優化。]

  談話:剛才有小朋友說,圖中1個小朋友戴帽子,9個小朋友沒戴帽子,你能根據這些信息寫出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嗎?先自己寫出算式,再和同桌的小朋友說一說,每一道算式表示的意思。

  學生活動后,組織交流,并說一說是怎樣算、怎樣想的。

  [評析:充分利用情境圖創設開放的教學空間,引導學生再次經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加深對根據一幅圖列出四道算式的理解。讓學生說每一道算式的意思,使學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2. 教學試一試。

  談話:我們來做個拋花片的游戲好嗎?(拿出花片)老師這里有10個花片,每一張花片的正面都印著花的圖案,背面都沒有圖案。像這樣(邊說邊操作)把10個花片拋在講臺上,請小朋友猜一猜,可能有幾個正面朝上,幾個背面朝上?(學生猜可能出現的結果)

  驗證:想知道誰猜對了嗎?請一個小朋友上來幫老師數一數。(指名數花片)

  提問:你能根據拋花片的結果,寫出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嗎?(指名說出四道算式)

  談話:請小朋友從自己的學具中數出10個花片,拋一拋,看你拋出的幾個正面朝上,幾個背面朝上?再根據拋花片的結果寫出四道算式。

  反饋各種不同的結果,當學生說自己拋出的是5個正面朝上和5個背面朝上時,提問:你怎么只寫出了兩道算式?

  談話:根據拋花片的結果,我們寫出了這么多算式,你能把這些算式按順序排一排嗎?(學生活動)比較這些算式,你有什么發現?

  揭示課題:和是10的加法和10減幾。(板書)

  [評析:拋花片的游戲,既緊密聯系教學內容,又激發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提高了教學活動的有效性。猜拋花片的結果,有助于學生從數的組成的角度有序思考;根據自己拋花片的結果,列出四道算式,有助于學生進一步體會加、減法之間的聯系;把算式按順序排一排,并說一說其中的規律,有助于內化新知,促進計算技能的形成。]

  三、 鞏固練習

  1. 想想做做第1題。

  談話:還想做游戲嗎?(動畫演示:小老鼠出8,大象從卡片中找出2,小老鼠說算式:8 + 2 = 10,大象說算式:2 + 8 = 10)請小朋友拿出自己的數字卡片,同桌合作,一個小朋友任意出一張卡片,另一個小朋友很快從自己的卡片中找出一張,使兩張卡片上的數相加得10,并說出兩道加法算式。

  2. 想想做做第2題。

  教師說算式,學生口算得數。

  3. 想想做做第3題。

  學生把得數直接寫在書上。

  4. 想想做做第4題。

  先自由地說一說,填一填,再有順序地說出可以填哪些算式。

  5. 想想做做第5、6題。

  先讓學生獨立看圖,填寫算式,再說說自己是怎樣理解題意的。

  [評析:練習層次清楚,形式活潑,突出了教學重點,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幼兒園大班數學《10的加法》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感知生活中平均分的現象,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的能力。

  設計思路: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我在這次活動中利用了動物造型的軟體組合玩具,將要學習的知識點貫穿其中,調動幼兒的活動興致;自制了有立體感的蟈蟈教具及頭飾,更形象具體地體現活動的內容-裝蟈蟈。

  但孩子畢竟是孩子,玩起來不由自主,為了達到最佳的活動目的,我又賦予小玩具生命,引入了玩具睡覺的情景,讓幼兒為了照顧小玩具而適當的控制自己的言行,而之后的游戲又可以讓孩子們盡情地動起來。最后安排了區角活動,給孩子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來發揮自己的動手操作的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活動準備:蟈蟈教具及頭飾各10個籠子圖片5張軟體組合玩具若干活動黑板2個

  活動過程:

  1.出示玩具,激發幼兒興趣教師出示單個玩具介紹并示范玩法,如手拉手,圍一圈,背靠背……教師出示成品造型,請幼兒說一說它們在干什么?

  讓它們和我們一起玩吧!

  2.理解平均分發放玩具,教師表現:呀,小玩具在路上睡著了,而且是幾個小動物背靠背摞在一起睡著的,那我們先不叫醒它們,老師輕輕地發給每組小朋友一筐,你們也輕輕地拿,每人拿2組小玩具,再輕輕地放到你的前面,不要拆開,讓他們再睡一會吧。

  引導幼兒:數一數:你有幾組玩具?每組有幾個?兩組玩具一樣多嗎?向幼兒介紹2組玩具的數量一樣多就是平均。

  拆一拆:請幼兒將玩具輕輕地拆開,把小玩具叫醒,再數一數你一共有多少?每個小朋友一樣多嗎?這樣分公平嗎?這樣分分得平均嗎?

  小結:每個小朋友分到的玩具一樣多,就是平均分;平均分就是分的一樣多。

  3.嘗試平均分分玩具:引導幼兒將手中的玩具分成2組,看一看每組幾個?每組一樣多嗎?看看誰分的又對又快!說說是怎麼分的?

  引出平均分的方法-一個一個地分。

  請幼兒用一個一個地分的方法,將手中的玩具平均分成5組,看一看每組幾個?一樣多嗎?

  小玩具有些累了,那請小朋友將他們平均分成2組,然后背靠背摞在一起,放回小筐子里,讓它們睡一會吧,裝蟈蟈:

  引出:

  現在我們活動室真安靜,小玩具一會就會睡著的,這讓老師想起來,昨天晚上,我家在睡覺的時候特別吵,總是有東西在叫,我找了好久終于找到了,原來是一群小動物,猜猜它是誰?

  出示蟈蟈:原來它們的蟈蟈籠子壞了,沒地方去,于是我就把它們帶來了,進行活動-裝蟈蟈:

  出示籠子:老師還準備了5個籠子,讓它們平均住到 5個籠子里面,幼兒說說該怎么分呢?

  請幼兒黑板上示范裝蟈蟈。

  數一數一共有幾只蟈蟈?平均分到5個籠子里,每個籠子里幾只?

  4.鞏固平均分小蟈蟈在籠子里可舒服了,你想變成小蟈蟈,體驗到籠子里玩的感覺嗎?

  引出游戲-裝蟈蟈介紹規則:10個幼兒戴頭飾扮演蟈蟈,呼啦圈代替籠子, 幼兒和老師倒數10個數。10個"蟈蟈"同時裝到5 個籠子里。要求每個籠子里的蟈蟈一樣多。

  組織幼兒做游戲,并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游戲結束,發放玩具作為鼓勵

  5.活動結束:

  帶領幼兒帶好玩具一起去做區角活動。

【幼兒園大班數學《10的加法》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10的加法教案03-30

幼兒園大班數學加法教案12-19

幼兒園數學10的加法教案06-25

幼兒園大班數學《9的加法》教案(通用10篇)04-15

幼兒園大班的加法教案12-19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6的加法》06-23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6的加法10-19

幼兒園數學10的加法教案(8篇)06-25

幼兒園數學10的加法教案8篇06-25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国产激情一区 | 中文字幕在笑第一页 | 亚洲乱码视频在线观看 | 亚州三级久久电影 | 日本三级在线播放线观看视频 |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