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幼兒園優秀教案集合5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優秀教案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了解秋天的季節特征,試著用動作表現樹葉飄。
2、能發揮對秋天景色的想像,隨著音樂的變化進行游戲。
活動準備:歌曲錄音《秋天》,大樹媽媽的頭飾,小樹葉若干,圖片兩張(風吹樹葉、樹葉落地)
活動重點:能隨著音樂的變化進行游戲。
活動難點:樂意參加集體活動。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感受秋天樹葉飄落的意境:
出示“大樹媽媽”的道具,老師邊唱歌曲邊演示樹葉飄落的過程(樹上的枯葉慢慢飄落)。
出示圖片,讓幼兒了解第一段“樹葉到處飛呀飛”、“樹葉輕輕睡地上”兩段歌詞的順序。
2、引導幼兒用不同的動作表現秋天的落葉:
(1)教師唱歌,幼兒扮演秋天的小樹葉隨意飛舞:
—“秋天,小樹葉是怎樣飛呀飛的?”
(2)教師用藝術化的動作扮演秋天的樹葉,請幼兒伴唱。
(3)教師邊唱邊演示“大樹媽媽”落葉的過程,幼兒進一步感受落葉飄零的意境:
—“小樹葉是怎樣從樹上落下來的?”(慢慢地、動作很美地從樹上飄下來。)
(4)教師邊唱邊扮演大樹媽媽,幼兒扮演落葉邊唱邊圍著“大樹媽媽”飛舞。
3、開展游戲“掃落葉”:
(1)請幼兒扮演小樹葉,唱完歌曲后蹲在地上做睡覺狀。
(2)從高到低的音樂伴奏聲,表示刮風了,“小樹葉”聽到音樂后隨意飛舞;音樂停,“小樹葉”又蹲回在地上做睡覺狀。
(3)教師扮演清潔工,在《秋天》音樂的伴奏下,一小節做一次掃落葉的動作。被掃到的“樹葉”跟在“清潔工”身后,一個拉著一個,按節拍走動,表示被裝入垃圾車內了。
(4)游戲反復數次,可以請幼兒扮演清潔工。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 發現生活中的數字,初步了解它們的不同用途。
2、 學習運用數字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從中體驗活動的樂趣。
3、 激發對數字的興趣,培養幼兒積極關注身邊事物的情感態度。
活動準備
1、 收集生活中常見的有數字的物品進行展覽。
2、 教具:0~9數字卡若干套,與幼兒人數相等的“我的名片”、汽車、包裝袋等,水彩筆等。
3、 拍攝生活中有數字的場景錄像資料:如汽車牌照、公共汽車站牌、居民住宅樓、鐘樓、紅綠燈、郵編。。。。。
活動過程:
一、復習認讀數字,出示數字說:“數字寶寶來我們班做客,看誰來了。”
二、找一找:發現物品上的數字
1、 數字寶寶來和我們捉迷藏,請小朋友到后面柜子上的物品上尋找它們藏在哪里?通過參觀展覽的形式讓小朋友發現物品上的數字。
2、 相互交流:
(1) 你在哪里發現數字?你發現了哪些數字?(出示0-9數字)
(2)這些物品上的數字有什么用呢?(幼兒結合具體的物品,憑借自身生活經驗,互相交流、猜測這些物品上數字的用途)
師小結:原來,數字就在我們身邊,我們的周圍到處都有數字,小朋友還在哪些地方看到過數字呢?
2、 幼兒回憶、講述生活中見過的數字。
3、 觀看錄像,了解生活中更多的數字。
師:你們還看到過這些地方的數字嗎?這些數字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① 幼兒再次發現、尋找并思考:數字的用途。
② 交流:鼓勵幼兒積極提問,老師和幼兒一起解答疑問并出示相關的圖片。
4、 小結:原來,數字的用處還真多呢!它們有的用來編號,有的用來表示時間、地址,有的用于表示商品的價格,有的說明物品的生產日期、保質期、重量等等,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方便。數字的用處還有好多呢,我們以后再去找一找,好嗎?
三、玩一玩:數字組合游戲,體驗數字與自身的關系。
1、數字組合法:數字寶寶要和我們玩游戲,看它們變變變
“1、1、0”可以組合成“110”。。。。。表示特殊的電話號碼。“0、1、2、5、8。。。。。”可以組合成58210285的電話號碼。“1、4、6、8”可以組合成數字1468,表示數的多少,也可以表示家庭電話號碼,還可以表示你的生日呢!如20xx年6月1日
2、 幼兒分組來數字組合游戲,體驗數字與自身的關系。
(1)組合汽車車牌號
(2)給房子編號
(3)制作名片(填寫電話號碼)
(4)填寫包裝袋(重量、生產日期、)
3、交流小結自己制作的組合表示什么意思。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3
主題探究活動:美麗的太陽光(科學)
活動目標:
通過自主的探索、觀察,發現太陽光是由赤、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組成的。
2、學習探索發現太陽光顏色的方法:如借助吹肥皂泡、多棱面小球、CD光碟背面、透明薄膜折射等,激發幼兒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3、初步嘗試記錄實驗結果,通過有層次的記錄培養幼兒完整、系統、慎密的思維方式。
活動準備:
實驗用品:肥皂泡、多棱面小球、CD光碟、透明薄膜若干。
記錄:記錄表《美麗的太陽光》;含赤、橙、黃、綠、青、藍、紫彩色筆4組;
活動過程:
一、發現問題,激發幼兒探究的欲望:
師:太陽光是什么顏色的?(赤、橙、黃、綠、青、藍、紫)
你是怎樣發現的?(肥皂泡、玻璃杯等)
教師引導幼兒探索、發現:想一想還有什么其它的方法可以看到太陽光的顏色呢?讓我們一起來發現太陽光的顏色吧!
二、解決問題(發現問題的解決方法,培養幼兒的觀察、記錄能力。)
1、小組活動前的準備:(交代常規、方法)
(1)出示、介紹各種實驗用品:肥皂泡、多棱面小球、CD光碟、透明薄膜若干,請孩子們用這些物品進行實驗,觀察太陽光的顏色。
(2)分組:將幼兒分為5組,教導孩子學會與同伴合作,培養團隊精神。
(3)交代記錄方法:教導幼兒正確的記錄方法。
2、小組活動:(實驗、觀察、記錄)
(1)觀察太陽光的'顏色:各小組拿取實驗用品,分組觀察太陽光的顏色。
(2)記錄表格《美麗的太陽光》:將發現的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實驗的結論記錄在表格中。(培養幼兒記錄的能力和完整、系統、慎密的思維方式。)
三、結束活動:
記錄完畢后,每組幼兒將實驗用品、記錄用具整理后交給老師。
將各組的記錄表展示在黑板上,下一課時分享。
——第二課時:分享、交流記錄表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4
設計思路:
在幼兒園幼兒吃到水果時,總要問我們這是什么,那是什么,有的孩子就開始討論起家里有什么水果。現在正直秋季,秋天也是各種果實成熟豐收的季節,于是我們就開展了“好吃的水果”這個主題活動,在開展主題活動的過程中豐富幼兒對水果外部和內部特征及味道等方面的認識,并且通過這個主題活動,使幼兒能了解水果的營養作用,喜歡吃各種水果。我這次活動就是改變了以往利用實物來組織幼兒開展活動這樣的教學方式,而是自己制作了色彩鮮艷的幻燈來進行多媒體教學。因為本次開展的這一活動,是一個總結性的談話活動,是要引導孩子把自己已有的有關水果經驗進行回憶,獲得水果經驗的再提升。色彩鮮艷的畫面和切合實際的故事的情節都是幼兒的興趣的熱點,有了興趣那么孩子也就會有要表達的欲望。這樣孩子就會主動參與其中。
活動目標:愿意把自己感知的水果經驗在集體前進行表達。
活動準備:各種水果圖片、小房子、配音幻燈片
活動過程:
一、邊看邊講,〈幻燈演示〉
演示幻燈(一)
提問:1、你們看,誰來了?(熟悉人物)
演示幻燈(二)
提問:
1、你們看,小兔一家帶我們來到了什么地方?
2、果園里有些什么水果?
3、讓孩子充分講述(顏色、味道、外形)
4、教師小結
演示幻燈(三)
提問:
1、水果太多了家里放也放不下,這可怎么辦呢?
2、請幼兒幫助小兔一家來想想辦法。
演示幻燈(四)
提問:
1、我們來看看小兔他們想出了什么好辦法。
2、你們誰來告訴我水果屋的屋頂是用什么做的?
3、幼兒說完老師要小結下。如:用紅紅的蘋果做的蘋果屋頂。
二、 完整聽故事
1、請幼兒再仔細地看一次。
2、提出觀看的要求:我們在看的時候不能說話的;有不知道的地方等看完才可以問,如果在看的時候有人問問題了這樣就會妨礙其他小朋友了,他們就聽不清楚了。
三、幼兒設計水果屋
1、師:小兔一家他們本領真大呀,它們造的水果屋真漂亮。現在我們小朋友也要試試造間水果屋吧。
2、幼兒用語言表達,老師根據幼兒的講述在電腦上作相應的操作。
四、 幼兒說說自己知道的一些水果。
五、 幼兒分散操作用各種水果粘貼房子。
六、 老師與幼兒個別交流。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5
設計意圖"變了變了"是省編教材小班主題活動"大大小小"中的一個科學活動內容。設計活動時,我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嘗試運用"做中學"的教育理念,從幼兒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探究和發現獲得有關的經驗。同時考慮到趣味性對小班幼兒來說尤其重要,就以游戲的形式來貫穿始終,持續引發幼兒內在的探究動機和興趣。
活動目標
1.感知常見的可泡發食品由小變大的有趣現象,愿意動手嘗試泡發食品。
2.在探索中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初步培養幼兒喜歡探究科學的興趣。
活動準備透明玻璃杯兩個,小碗幼兒人手一個;盛有溫水的大盆四個,小碟四個,盤子四個;木耳、菊花茶葉若干;音樂磁帶一盤。
活動過程
1.以"變魔術"引發幼兒的好奇心。
師: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么?
幼:手。
師:對,老師的手會變魔術,你們想不想看?
2.用手指游戲"變變變",導入活動。
一根手指頭,一根手指頭;變變變變,變成毛毛蟲。……過渡:老師還有一個本領,我會把兩個一樣的東西變得不一樣,你們信不信?
(由于小班幼兒年齡小,開始時注意力不易集中,因此導入部分,我設計了一個圍繞"變"的小環節,旨在引起幼兒的興趣,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3.出示兩塊大小基本一樣的木耳,動手實驗師:你們知道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嗎?
幼:木耳。
師:這兩塊木耳一樣大嗎?
幼:一樣。
師:待會兒老師要把兩塊木耳分別放在兩個杯子里,一個杯子里倒上水,另一個杯子里不放水,一會兒它們就會變得不一樣了。小朋友猜一猜木耳會變成什么樣?
4.幼兒進行猜想,并說說為什么①木耳變大了;②木耳變小了;③木耳大小沒變化。
(大部分幼兒說木耳會變大,理由五花八門。盡管孩子們的想法很夸張很幼稚,但我沒有打斷和干預,而是鼓勵他們大膽想象和表述,因為那是孩子們智慧的火花在閃爍。)5.幼兒驗證猜想結果,并觀察和比較干、濕木耳的區別6.組織幼兒自主選擇泡發木耳師:小朋友,老師有件事情想請你們幫忙,食堂的阿姨中午要做"木耳炒肉",你們能幫阿姨泡一些木耳做菜用嗎?
(以尋求幫助的口吻,更容易使孩子產生積極的行為動機。)7.幼兒動手泡發木耳,進一步感知和驗證(幼兒在等待驗證結果時,啟發幼兒進行生活經驗聯想:你還知道那些食物泡發后會發生變化,鼓勵幼兒說說自己的發現。)8.師幼共同游戲:變呀變請幼兒變成會泡發的食物原地不動做準備,教師隨音樂講述泡發食品由小變大的過程,幼兒隨音樂變化做動作,讓自己越變越大,變到最大。教師用道具隨音樂"攪拌翻炒食品",幼兒則翩翩起舞。
(科學與音樂活動相融合,引導孩子發揮想象,用肢體語言表現食品由小變大的過程,動靜結合,并能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9.幼兒動手沖泡菊花茶,品嘗茶水教師以優美形象的語言引導幼兒觀察、欣賞菊花在杯子里慢慢"開放"的過程,體驗美的感受。
(泡茶一方面是對孩子探索的獎勵,另一方面是加深他們對泡發食物由小變大的感知和理解。)活動延伸教師和孩子一起將泡發后的木耳送到食堂,請阿姨炒菜用。
活動反思自從參與了省級實驗課題《操作材料對幼兒探究式科學學習的支持》的研究以來,面對進行的科學活動,我更加注重嘗試運用"做中學"的教育理念,多元化、多角度地實施教學活動。"變了變了"主題活動,如果按教材上進行也會上得很順利,對幼兒來說掌握起來也比較容易,能較好地實現教學目標。但我認為,教材只是提供給教師可參考的活動內容和素材,不一定是最適用的。什么樣的形式更能吸引幼兒呢?除了考慮到讓幼兒親歷探究的全過程外,還要通過游戲、圖片、音樂、肢體語言等多元化形式,引導幼兒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感受科學的奧秘。這次活動總的來說效果比較好,幼兒對活動內容非常感興趣,發言積極踴躍,當看到水中的木耳慢慢變大了后,他們都興奮地拍起手來,活動結束時好多幼兒還意猶未盡。我覺得活動效果比較好的原因與以下因素有關:一是活動內容貼近幼兒生活,從幼兒熟悉的一些生活用品(木耳、茶)入手;二是幼兒親手驗證,感受變化,滿足了參與活動的愿望;三是活動是在比較輕松的氛圍中進行的。
【【精選】幼兒園優秀教案集合5篇】相關文章:
【精選】幼兒園優秀教案集合七篇02-03
【推薦】幼兒園優秀教案集合七篇02-06
實用的幼兒園優秀教案集合八篇02-06
【精品】幼兒園優秀教案集合七篇02-04
實用的幼兒園優秀教案集合7篇02-03
實用的幼兒園優秀教案集合五篇02-02
實用的幼兒園優秀教案集合6篇02-01
【熱門】幼兒園優秀教案集合七篇02-01
實用的幼兒園優秀教案集合10篇01-31
實用的幼兒園優秀教案集合六篇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