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匯編六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對于大班上學期的孩子來說,孩子的繪畫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會畫一些簡單的圖形、人物。線描畫這種作畫形式,有獨特的美感,孩子們很喜歡,但是接觸得比較少,特別是在作畫方面缺少經驗,因此,我設計了線描畫《美麗的手套》。
活動目標:
1、欣賞線描畫,了解線描畫設計手套的特點,感受線描畫的獨特美感。
2、能大膽想象,嘗試用線描畫的形式設計各種手套。
3、能夠了解對稱的特點。
4、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繪畫,體驗合作繪畫的樂趣。
5、激發幼兒感受不同的藝術美,體驗作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PPT課件 (一些線描畫的手套圖片),幼兒每人一支黑色水筆、一支黑色記號筆、一張畫紙。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生活中的手套
1、小朋友現在是什么季節?(冬天)冬天到了,我們外出時會感覺怎么樣?(很冷)是的,有些小朋友的手摸上去都是很冷的,你有什么辦法保護自己的小手?(戴手套)
2、你見過什么手套?它是什么樣子的?(從花紋、顏色等引導)
5、(繼續欣賞線描畫手套PPT)你覺得哪一個圖案、裝飾得方法很漂亮,我們可以學習的?(從粗細線條、點、線、面等幾個方面來引導幼兒觀察)
6、小結:所以在畫線描畫時一定注意要用粗線條和細線條搭配來裝飾,只用一種線條,就比較單調。此外,還要注意畫面中要有適量的面的裝飾,有規律的設計會讓你的畫更加有立體感。
(三)設計我的手套
1、先想一想,你要設計什么樣的手套?上面可以有哪些圖案?可以用哪些線來裝飾?(幼兒自由討論,可以和同伴討論)(波浪線、螺旋線、鋸齒線、長城線、斜線、直線、弧線)
2、提醒幼兒作畫時要將手套的輪廓畫得大一些,這樣就能有更多的空間去裝飾。
3、裝飾注意點、線、面的設計盡量都要有。
4、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四)展示幼兒作品、講評請幼兒把自己的作品送到主題墻上展覽。
活動反思:
綱要強調,在提高幼兒知識面的同時,還要以能力為主,在活動中,幼兒的興趣高漲。教師在范畫的設計上,充分考慮幼兒的觀察能力,由簡單到難,這樣幼兒能保持注意力的集中。教師引導的步驟明確,幼兒能仔細觀察,并主動發現花紋的排序規律左右手套對稱。以游戲的方式,也符合幼兒活動的能力,師幼互動方面也比較好,給孩子展示的空間,同時又讓不太理解的小朋友思考的空間,兼顧到所有的小朋友,讓每一個小朋友都能得到不同的提高,讓幼兒參與作畫,幼兒設計的積極性很高,幼兒沒有被教師的范畫牽著,而是大膽地按照自己的思路設計,幼兒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還選擇自已喜歡的圖形和顏色。喜歡交流欣賞,同時也欣賞別人的作品。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體會獅子的多種發型帶給人的不同感受。
2、嘗試用中鋒、側鋒的方法表現獅子的發型,感受線條的多樣性和豐富性。
3、充分想象,大膽運用彩墨進行創作,體驗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欣賞過各種發型圖,能畫出獅子的頭部特征。
2、各種獅子圖片,染色發型范例,各種線條標記圖。
3、國畫工具材料。
活動過程
1、欣賞獅子圖片,鞏固了解獅子的外形特征。
(I)教師:獅子是什么樣的?(幼兒自由討論)
(2)教師小結:獅子的頭大大的,上面長著密密長長的鬃毛,鼻子像一個三角形,臉E有兩個大大的腮幫子,上面有很多點點,長出細細長長的胡須。
2、師幼共同探索獅子發型的畫法。
(1)探索單層發型的畫法。
教師:獅子今天想來理發,請你們幫它想一想,給它設計什么樣的發型呢? (幼兒邊說,教師邊出示相應的線條標記圖)
教師:這些發型是怎么畫出來的?
(2)探索染色發型的兩法。
教師出示范例:我這兒還有一種發型,你們看看和這些有什么不一樣?有興趣的小朋友可以試試。
3、激發幼兒充分想象,鼓勵幼兒用彩最大膽創作。
教師:你準備給獅子設計什么樣的發型呢?染什么顏色的頭發?
4、集體欣賞作品,教師引導幼兒重點從發型和顏色來評價。
教師:你設計的是什么樣的發型?是什么顏色的?你喜歡哪種發型?為什么?
【評析】
獅子這種動物,不是孩子們能經常見到的,因此他們在表現公獅頭部茂密的毛發時容易忽視下巴部分。通過事先欣賞動畫片《獅子王》中的片段或欣賞獅子圖片,能夠幫助幼兒比較直觀地感受獅子頭部的毛發長向、生活環境等。在幼兒掌握了獅子的頭部特征后,就能比較容易添畫細節、豐富畫面的內容、協調畫面的結構比例了。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孩子進一步感受上海旅游界的氣氛。
2、培養幼兒的想象力、觀察力、創造力。
活動準備:
收集旅游節花車巡游的資料、圖片。
活動過程:
一、討論:
1、旅游節的花車巡游時的花車是怎樣的?
2、與我們平時看見的車輛有什么不同?
二、我們來做個花車設計師,設計一輛美麗的花車。
三、討論:可以設計怎樣的花車?
四、幼兒設計草圖
1、提示幼兒花車的設計不一定像我們平時見到的車輛。
2、鼓勵幼兒發揮想象設計不同的花車。
五、講評
我們是小小設計師:介紹自己設計的“花車”。
大班美術教案:洞洞變變變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借助相似造型,大膽表現與創造人物的五官。
2、充分發揮想象力,體驗創作的樂趣。
3、進一步學習在指定的范圍內均勻地進行美術活動。
4、養成大膽用色、均勻涂色的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引導幼兒細致觀察人物的面部特征、表情變化,積累對人物刻畫的基本經驗,日常玩“五官像什么”的游戲。
2、環境準備:在活動室里提供空白臉譜及各種小型物品(如瓶蓋、小剪刀、幾何體、夾子、玩具等)讓幼兒運用小物品隨意擺弄臉譜造型。
3、材料準備:
①多媒體教具:水粉顏料、水彩筆、彩色紙等
②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初步欣賞與感知
1、欣賞配樂散文《給老師畫像》。
老師教我們畫畫,畫紅紅的蘋果、金燦燦的太陽,還有翹起兩只角的水果糖,我偷偷地給老師畫像,紅蘋果,是圓圓的臉蛋,金燦燦的太陽,是大大的眼睛,翹起角的水果糖,是老師笑瞇瞇的嘴巴。
真像!真像!——小朋友都說,老師笑的時候,就是這個樣!暖暖的,甜甜的,噴香噴香。
師:聽了這篇好聽的散文,誰愿意按照散文里的描述來給老師畫像?要畫得和散文里的一樣美。(請一名幼兒在白板上演示老師的畫像)師:這張老師畫像和徐老師一樣嗎?哪里不一樣?為什么這樣畫?這種用相似物體替換的方法叫替換想象法。
2、隱性示范與思考師:這里有一枝神奇的小魔筆,它在畫什么?(展示逐步變化的多媒體畫面,一枝小魔筆從基本點出發,慢慢變成了一個橢圓形,暫停)太陽、橄欖球、娃娃臉……小朋友猜了這么多,到底誰猜對了?
小魔筆繼續畫……原來是一張娃娃臉,臉上還缺什么(根據幼兒的描述,陸續點擊出來)這支神奇的魔筆要施魔法了,(大屏幕上小魔筆晃動身體:我變,我變,我變變變)瓢蟲變成了娃娃的什么?娃娃臉上的其他部分還沒變呢?小魔筆想請小朋友幫助它完成。大屏幕選項上有冒熱氣的茶壺,葫蘆、帆船,你準備用什么替換鼻子、嘴、頭發,為什么?(請幼兒點擊選項和五官進行替換,并說明理由)瞧,這張娃娃臉,變得多有趣,多漂亮,這就是運用我們剛才所說的相似物體替換的畫法。
3、操作與討論。
顯示屏上出現另一張娃娃臉,請幼兒用替換想象的方法拖動選項完成五官、頭發(選項:門、窗、花、草、屋頂等)引導幼兒發現五官之間可以圍繞一個主題創造(如房屋娃娃、綠化娃娃等)討論:
小魔筆畫的娃娃臉與房屋娃娃臉等有主題的娃娃臉,你喜歡哪一張,為什么?
4、表現與創造。
現在,我們小朋友都來變一變,想一個最有趣的娃娃臉畫下來。
指導要點:
了解幼兒意圖,啟發幼兒大膽想象,鼓勵獨特表現。
5、展示與體驗。
展示幼兒作品,讓幼兒互相說說自己的畫,體驗與分享快樂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不是由教師按照自己的意圖來操作的活動,而是打破以往依樣畫葫蘆的教育模式,活動中我沒按以往的作法,去示范畫,激發幼兒的興趣,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幼兒的動手、動腦去創作,實際上我為他們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通過一個活動,滲透多種教育,提高幼兒的多方面能力。并為幼兒創設寬松自由的氛圍。
偉大科學家愛恩斯坦曾經說過:“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的一切。”想象確是創造性思維的翅膀。活動中我為他們更好地提供創造性想象和創造性思維的空間,促進幼兒積極思考和大膽的想象。繪畫對孩子來說,本身就是一種游戲。幼兒的繪畫作品是充滿個性化的。繪畫需要很強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我們應把幼兒作為美術活動的主體,作品創作的主人。在美術活動中,讓幼兒積極、大膽的表現自己獨特的、創造性的想法,使他們處于主動活動中,以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孩子們畫出了千奇百怪的花,可能有人會說“怎么會有這樣的花”那又怎樣!不是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嘛: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我們在以后的活動中應松開雙手,就象放飛鳥兒,讓孩子們插上想象的翅膀,盡情遨游在繪畫的世界里吧!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制作簡單的福燈籠,并進行裝飾。
2.喜歡參與手工活動,體驗制作福燈籠的快樂。
3.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后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成良好習慣。
4.感受繪畫的趣味性,體會創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彩色紙、剪刀、絲帶、膠棒等。
2.教師自制福燈籠一個。
活動過程:
一、 活動導入
師:小朋友們,過幾天就是元旦了,你們想把我們的教室裝飾得漂漂亮亮的嗎?
1.教師出示自制的福燈籠。
師:你們覺得這個燈籠漂亮嗎?它和買的燈籠有什么不同?你們能看出這個燈籠是用哪些材料制作的嗎?
2.引導幼兒講述制作燈籠的步驟。
3.教師講解、示范制作燈籠的方法。
(1)先在長方形的紙上進行裝飾。如:紙的上下兩條長邊進行裝飾。
(2)將長方形的紙圍成一個圓柱體或者折成長方體、三棱柱,并將對邊粘貼牢固。
(3)用彩紙做成小穗頭粘貼在燈籠的'底部。
4.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1)提醒幼兒正確使用剪刀。
(2)注意滿足個別幼兒的需要,幫助個別幼兒完成作品。
活動延伸:
一起將幼兒自制的福燈籠懸掛在教師中,裝飾節日的教室。
活動反思:
為了迎接元旦,班級里帶來了各種各樣的燈籠。每個班級張燈結彩,貼對聯,掛“福”字,掛燈籠。對于孩子們來說,他們對燈籠還是很熟悉的,對于這次的水粉寫生畫“新年燈籠”孩子們還是很感興趣的。
本次活動的主要目標在于:通過觀察和欣賞各種燈籠,能共用水粉筆勾畫出自己喜歡的燈籠造型并且能夠大膽選色,嘗試用水粉平涂或點彩的方法裝飾燈籠。活動開始,請小朋友們談談過新年需要什么來裝扮教室,孩子們自然而然就引出了主題。有紅色的小貓咪燈籠,有圓形的小熊燈籠,還有圓形的大紅色燈籠……這些都是孩子們最近在教室里觀察得到的印象。當我說,“我們今天來畫燈籠”時,孩子們的眼睛閃爍著興奮與欣喜。第一環節出示燈籠時,由于孩子們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小動物的燈籠上而忽略的傳統的花燈和大紅燈籠。這個環節應該傳統的燈籠放一桌,小動物造型的燈籠放一桌,讓幼兒區觀察。這是我被我忽略的問題。在燈籠的組成部分孩子們都說出了這些燈籠的基本特征,但是唯一的共同處(都有燈籠穗和手提)由于我的提問方式不夠白話,孩子們可能沒有聽懂,都沒有回答上來。在第三環節孩子們在作畫的過程中都能運用蘸一蘸,舔一舔,涂一涂;蘸一蘸,舔一舔,點一點的方法去畫自己喜歡的燈籠,但是由于第一環節忽略了燈籠的共同特,所以有兩名幼兒在畫好的小動物燈籠后又添加了太陽,草地等東西,這是沒有預料到的。在最后講評的環節也沒有給予間接的否定讓幼兒說出這兩幅作品和其他作品的不同之處,而是一再強調了動物造型燈籠的特點。
本節課雖然不是很成功,但是為以后的水粉繪畫活動中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在以后的課程中應該做到教師是一個活動的支持者,孩子的引導者,觀察者,要善于發現、捕捉孩子的經驗、信息,適當的對孩子進行引導、啟發,使活動得以有效地開展。此外,老師也要信任孩子,能大膽的放手讓幼兒自己去發現、去交流、爭論、質疑。另外要讓幼兒多多了解我們偉大祖國的傳統文化。
小百科:中國燈籠又統稱為燈彩,是一種古老的漢族傳統工藝品。起源于20xx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前后,人們都掛起象征團圓意義的紅燈籠,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觀察、發現抱的動作中手與人的關系。體驗家人抱自己時的關愛之情。
2、能在繪畫中表現出抱的姿勢。
3、對方形、圓形,線條等涂鴉感興趣,并嘗試大膽添畫,能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4、在想象創作過程中能用簡單的材料裝飾,體驗成功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收集“溫馨的抱”的留影,并帶孩子欣賞、講述照片背后的故事;愛的抱抱情感調查表;有人物畫的繪畫經驗,能夠表現人的主要特征。
2、物質材料:繪本《大衛,不可以》ppt;背景音樂《人狼之戀》主題曲。
3、幼兒人手一份畫紙、畫夾、畫筆;塑料小筐若干;一個可以操作活動的紙形圖;展示平臺;投影儀;“溫馨抱抱”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大衛的故事導入,引導幼兒聯想被媽媽抱的感覺
幼兒看畫面聽故事,引導幼兒思考,大衛被罰坐角落時心里是什么感受?當媽媽對因調皮正在受懲罰的大衛說“寶貝,到媽媽這兒來,大衛乖,媽媽愛你”時,大衛心里又是什么感受呢?
二、探索各種抱的姿勢
請幼兒兩人一組,試一試可以怎么抱、看誰的辦法多。
老師與幼兒一起游戲,共同探索不同的抱的姿勢。(躺在老師的懷抱里、坐在老師的腿上、被老師從背后抱起……)
出示家人抱孩子的溫馨圖片,欣賞各種抱的姿勢。(播放背景音樂。)
邊帶著小朋友們欣賞,邊隨機地問:媽媽抱著寶寶時臉上是什么樣的表情呀?爸爸的手放在寶寶身體的什么地方?寶寶是什么樣的表情。
三、觀察分析“媽媽”抱“寶寶”時手的位置
在展示平臺上出示“媽媽抱寶寶”的紙形人,引導幼兒觀察:寶寶被媽媽抱著了嗎?為什么?誰能幫媽媽抱住寶寶?請個別幼兒上前嘗試。
四、幼兒繪畫創作
提示:小朋友都有過被家人抱的溫馨的時刻吧,你想畫誰在抱你呢?他是怎么抱的?想好后畫下來與大家分享你和家人在一起的最美好、最溫馨、最快樂的樣子。
五、作品評賞
展示全體幼兒作品。幼兒互相觀摩,評價喜歡的作品,并請作品的主人講述自己的畫。最后鼓勵小朋友和身邊的同伴抱一抱,和周圍的老師們抱一抱。
【活動反思】
游戲是幼兒學習的有效手段。天妃幼兒園的孫老師能結合幼兒愛玩的天性,設計了《愛的抱抱》這一活動,以游戲貫穿整個活動,體現了玩中學的教學理念。剛開始孫老師以快樂的兒歌音樂,可愛的小兔形象,從小兔跳跳、長耳朵彎彎、短尾巴扭扭中孩子們快樂而又準確的感知5以內的數量,在活動中我發現孫老師事先在場地上貼好圓圈標記,從而在游戲中老師順利地讓小朋友自覺主動的沿著圓圈的邊邊站好進行游戲。可見孫老師的細心準備了。這樣的熱身運動后導入到了第二環節“愛的抱抱,合作感知數量”,這是重要環節。在教師的層層深入中根據圓點數量和數字要求進行的“愛的抱抱”,讓孩子們在抱一抱中以小組的形式進一步感知6以內的數量。在介紹游戲方法時,沒有交代的很清楚,后來在游戲中教師逐步提醒、強調,幼兒才會配合著玩游戲了。同時為了增加游戲樂趣和激發幼兒的興趣,告知幼兒有大灰狼出現,我們要緊緊地擁抱在一起,不讓大灰狼發現、抓走。既然有大灰狼這一角色,何不讓其它教師扮演,這樣游戲的氛圍會濃郁,幼兒也就更投入游戲了。同時孫老師充分利用現場的客人老師,與幼兒一起快樂互動,滿足多人次的組合。第三環節是活動延伸。快樂配對,感知7和8,利用數字卡和圖片卡,找到相對應的卡片朋友進行愛的抱抱。這一環節游戲指導不是很到位。結束部分有點太快,幼兒還十分想玩游戲呢。
以“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為理念,選擇幼兒感興趣的內容,并以他們感興趣的方式組織游戲活動,讓幼兒園教育更有效地促進每個孩子的發展!需要我在日常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加以深化和反思。
小百科:愛是指喜歡達到很深的程度,繼而人為之付出的感情。是指人類主動給予的或自覺期待的滿足感和幸福感。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匯編六篇】相關文章:
【精品】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匯編10篇02-07
關于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匯編9篇02-06
精選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匯編6篇02-06
【精選】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匯編五篇02-06
【實用】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匯編5篇02-05
【精華】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匯編10篇02-05
【精選】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匯編8篇02-04
【必備】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匯編九篇02-03
【熱門】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匯編9篇02-02
有關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匯編九篇02-01